回覆列表
  • 1 # 艾小慎

    主要是為了讓裁判看進沒進球啊,因為視覺誤差,裁判可能會出現一定的進球誤判,這時候球網就可以給提供一個依據,直到現在也依然是裁判判斷是進球還是從球門門柱橫樑範圍外的重要參考。

  • 2 # 峰行時下

    感謝邀請,球門裡面球網最大的作用一開始就是為了證明球是否進門,踢過業餘比賽的都知道,球門沒有球網有時候進去了也不一定能看的出來。而職業聯賽為什麼有球網,其實也很簡單,球網後面都是全世界各國的媒體記者尤其是世界盃這樣的大型賽事,現代球員的射門力量已經開業靠時速去衡量了尤其是卡洛斯這種。所以為了記者媒體朋友的安全必要,所以球網的實用性還是很大的。當然還有一點就是為了欣賞,足球比賽的過程無疑是最精彩的,所以有了球網以後第一眼看上去會覺得高大上,其次在比賽程序中球進網那一刻的滿足感還是很大的。

  • 3 # 足籃答水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應該說在最初的足球比賽中,球門後面是沒有球網的,而只有門框。

    19世紀末,在英國的一場足球賽中,雙方球員對一個進球是否有效的判罰意見不統一而發生爭執,裁判因為視野被球員阻擋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而且急速的足球很快就穿過了球門,因為沒有球網,過後很難檢査是否真的進球了。

    此後,一個漁具廠老闆建議將漁網掛在球門後面,方便裁定進球,可避免爭議。這個建議也得到了大家的贊同。1890年,英國足聯正式批准在球門後掛網並沿用至今。

    但有時候即使有球網,也不一定就能判定進球是否有效,因為只要球的整體越過球門線就算進球有效。1966年在英國舉行的世界盃上,英格蘭一路殺進決賽,與當時的聯邦德國隊(西德)相遇,這場經典的決賽,至今仍令很多球迷記憶猶新。比賽進行到加時賽第11分鐘的時候,英格蘭前鋒赫斯特禁區內拔腳怒射,皮球擊中了球門橫樑,在門線附近彈地後飛出,因為當時裁判和球員們也沒有看清球是否超過了門線,於是引起了巨大的爭議。不過當時的英格蘭球員都覺得自己這個進球是有效的,但西德隊員卻不服氣,他們向裁判抗議,但當時的巡邊員巴拉莫夫堅定地認為球的整體已經越過門線,進球有效。英格蘭隊也因為這個有爭議的進球拿到了世界盃冠軍。

    為了減少誤判,使比賽更加公平,國際足聯在2012年7月5日的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上一致通過了關於在足球比賽中引進門線技術的決定。

  • 4 # 慕什塔戈

    足球最早起源於中國唐朝的蹴鞠。蹴鞠在中國,只是一種類似於雜耍的市井體育遊戲,根本不需要有球門。

    從1066年足球傳入英倫三島到1847年間,足球作為一項群體運動,經常在數百人之間展開,由於毫無規則可言,反覆發生的流血傷人事件,使當時的足球運動被人們戲稱為“暴徒足球”。

    直到1848年,英國誕生了第一部文字形式的足球規則,這項運動才開始真正進入現代足球的發展軌道。該規則不僅對雙方參賽人數進行了限制,規定雙方分別只能一次上場11人,還對比賽場地進行了專門規範,要求在長方形場地的兩端設定球門。

    不過,當時的球門僅僅由兩根立柱和一根橫樑構成,比賽過程中,經常出現一方明明將球踢入對方球門而另一方卻死活不承認進球的現象。由於無憑無據,即使裁判在場,也無法判定進球有效。

    後來,從1890年起,英國對足球規則進行了修改,專門規定賽前必須在球門上掛網,以便兜住進球,使輸球一方無法抵賴。

    到目前為止,現代足球已經發展了一百多年,透過回顧這一歷程,可以認識到:足球球門掛網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獲得進球依據。球門掛網以後,運動員無論大力抽射,還是輕輕推射,只要射正球門,足球都會被攔截在球網區域內,從而獲得進球有效的直觀證據。

    二是提高轉播效果。從1937年起,足球運動進入電視轉播時代,球門掛網可以使觀眾清晰直觀地看到進球方向及線路,從而對球員射門時的技術、腳法及力度作出直觀評價。

    三是營造進球儀式感。籃球比賽時,每當投籃命中,球網與皮球摩擦發出的聲音及球網抖動時的狀態,能夠極大激發球員的興奮度和進球后獲得喜悅心情的儀式感。同籃球比賽時球筐掛網一樣,足球射進網窩時產生的球網飄逸抖動的狀態,也能營造出強烈的現場儀式感。同時,球網還可以為守門員掛毛巾提供方便。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有錯訛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 5 # 朔克伯

    這個問題有點業餘,甚至帶點搞笑成分了!

    如果只是一個門框立在那裡,缺少了足球的觀賞性,足球越過底線,觀眾是無法準確判斷是角球?球門球?還是進球了?一樣一來觀賞性大打折扣,甚至球員自己有沒有進球連自己都不清楚……有球網,射門後,只需要看球網裡面有沒有球,有球就表示進了,這時就可以和球迷一起互動慶祝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一個年齡大了八歲的未婚男,我以為是愛,原來是套路,怎麼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