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兔哥哨位
-
2 # 微電腦一本書大小
不用聽說,百度和軍事雜誌都有介紹甚至影片等,世界上唯一可做得到俄羅斯空降兵,目的為了不再人車分離,太散了,再人去找車浪費時間貽誤戰機,經過多年試驗了,是BMD3/4這類空戰車,車裡針對傘兵做了保護(只是車組成員 而不是所有傘兵班其餘人還要車找人模式 總之比之前更快!),其次就是傘具做了更高更好的改裝目前可以做到20噸內裝甲車輛人車同投,安全係數很高(也得看天氣/地形等)
我軍傘兵車傘具也是學的俄BMD系列,但沒有做到BMD3/4那種高階程度,因為我軍傘兵車更輕略小一些,還是人車分離投的,沒有萬無一失的事,也伴隨很大風險,人車同投為了免得人找車,目前微晶片智慧技術這麼先進廉價,無人駕駛也能行的,意思車順利空投地面後,脫離傘具後能否短途自動駕駛,被傘兵車長操控跑一段距離自己最近,人進車再去找其他人??不管怎樣起碼人能遙控戰車,啟動武器系統(起碼車載武器是射程很遠的哦幾公里甚至十幾公里)做個臨時炮臺或者通訊站也好,不能傻傻的呆在那等人來嘛,一點點想法
-
3 # 趙89112171
既然,戰車和人一起扔下,必有裝置和保護措施。拿現在的科技來說,可以能做到。是真是假,我不敢肯定。因為我沒看到。
-
4 # 鋼鐵保衛者
半真半假吧!俄羅斯曾經測試過人車同投,但是目前已經不具備成建制人車同投,只是偶爾在軍事演習時作為表演專案,進行過數輛空降戰車的一體化空投表演,而且戰車裡只允許呆在最基本的成員(最多3人),正常還是採用的人車分離的方式。
我們以去年俄羅斯空降兵的一場大型空降演習中的一場人車一體空投演示,來簡單介紹下俄羅斯所謂的“人車一體空投”。
在這次空降演示中,俄軍將一輛載有3名傘兵的BTR-MDM空降裝甲輸送車從1800米高空空投下去。最後三名傘兵和BTR-MDM裝甲運輸車一起安然落地。
▲人車同投,人員要坐在蚌殼式的抗衝擊座椅上
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使用的新型降落傘空降系統上用來減緩落地時的衝擊的裝置是氣囊,並不是傳統的火箭反衝裝置。相對而言,氣囊更加安全可靠。不過緩衝效果顯然沒有火箭好,因此大噸位空戰戰車的空投還是需要使用火箭反衝裝置。
冷戰時期,蘇軍的大縱深突擊的戰術要求蘇聯空軍戰時透過其強大的戰略運輸能力,將大量兵力空投到北約大型軍事集團後方,從而對北約大型軍事力量叢集進行快速分割包圍,進行大規模的殲滅戰(與二戰初期德軍大規模圍殲蘇軍集團類似)。而這就要求蘇聯空降兵必須裝備大量的裝甲車輛,在大規模人員和車輛空投的時候,如何儘可能地節約傘兵落地後尋找戰車的時間,以便在最短時間內投入戰鬥,成為了殲滅戰能否成功的關鍵。在這個大背景下,人車一體空投本戰術就被髮明瞭出來。
根據蘇聯測算,空降作戰,如果人車分開空投,需要20分鐘到半小時才能完成戰鬥準備。如果人車同投,降落後僅需要五分鐘內就能投入戰鬥。
▲人車分投,需要人員落地後找車輛,這對空投的技術以及環境風速有較高要求
不過,人車一體空投的技術難度非常大,實際操作的風險也非常高,只要一出錯,就是車毀人亡。
直到1973年,蘇聯空降兵學院的教官祖耶夫和亞歷山大乘坐一輛BMD-1戰車進行了世界首次人車一體化空降試驗。而正式的實驗要到蘇聯解體後的1998年8月。在這一天,俄羅斯實施了首次傘兵戰車滿員載人空投試驗,一輛搭載了7名乘員的BMD-3傘兵戰車從伊爾-76飛機空投下來,併成功安全著陸。
總的來說,人車一體化同投這項技術優勢很大,但是現有技術條件下的風險過高,還需要更長時間的發展,只有風險降到可以接受,才是人車一體化同投真正普及的時候。
回覆列表
是真的,目前,也只有俄羅斯敢這麼做,這已經成為俄羅斯空降兵的一個招牌,但俄羅斯空降兵並非是都這麼做,也不是總這麼做,不這麼做的時候多,這麼做的時候少,而且搭乘空降戰車一塊從運輸機上空投下來,車輛中並不是齊裝滿員的多,而是車輛乘員在裡面,載員同機跳傘的時候多,主要是風險太大了,平時俄羅斯還是很謹慎的,但俄羅斯有這樣的實力,平時主要是為了一些目的才這樣做。
俄羅斯空降兵對於人車一體空投的探討要就有了,1973年首次進行了人車一體空投行動,當時做足了準備,由瓦西里·馬爾格洛夫大將的兒子亞力山大·馬爾格洛夫上尉和其它兩人執行這項具有開拓性的實驗任務,他們乘坐BMD-1空降戰車從安-12運輸機上完成空投。我知道這個事是1982年,部隊上議論過這個事情,人物都對得上,不過結果並非如此,腰椎受了傷,此後,人車一體空投沉寂一段時間。人車一體空投風險很大,但優點也有,可以快速投入作戰。
歡於人車一體空投,其實其它國家都有過論證,主要焦點是到底能節省多少時間,這種論證空降部隊很普遍。所能節省時間的地方主要體現在士兵落地後集中到車輛位置,這是最主要的一個論證焦點。傳統空降作戰,採用車輛和人員分機分投,這樣集中到車輛位置浪費時間,這也是人車一體空投的價值所在。不過,看著車輛一個個的摔得那個慘樣,也確實讓人望而卻步,於是,很多國家採取了一個保守的做法,人車同機,這樣能夠節省一定的時間,同時,也保證了安全。另外,對傘降裝置進行公關,加強人員訓練,減少了集中的時間,而且更安全,實戰中把握性更大。而俄羅斯則依然採用人車一體空降模式,戰鬥民族還是有個性的。
最近俄羅斯演習了人車一體空降訓練,這之前沉寂了很久沒有這麼搞了,經過精心準備,採用了氣墊式減震技術,放棄了火箭助推減震技術,三名乘員乘坐最新版本的BTR-MDM空降戰車,取得了成功。這次空降演練中,有醫務人員在現場等候,也說明俄羅斯知道風險有多高,這也是俄羅斯並不是總這樣搞的原因。其實俄羅斯的人車一體空降訓練並不是一個常態,展示實力的意思很濃,這也是沒人去追趕俄羅斯空降方式的一個原因。還有一點,這種方雖然可以節省時間,快速投入戰鬥,問題恰恰就出在這裡,實戰中的空投成功率遠不如平時高,這也是需要考慮的。其實關於人車一體空投作戰方式,爭議很大,實戰中如何保證成功率也是一個焦點。俄羅斯的人車一體空降作戰,算是一個緊急狀態下的作戰方式,多一手準備總是好的,只能這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