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頁歷史

    中國古典“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形象,始見於《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等小說演義。

    據傳貂蟬是漢獻帝時司徒王允的歌妓並養女,天生麗質,能歌善舞,體態輕盈。

    某日夜間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恰巧為王允瞧見。於是,王允便將貂蟬精心包裝為“閉月”,讓她先投懷董卓,再引誘呂布,從而留下一個“呂布戲貂蟬”的千古傳說:

    一日,呂布趁董卓上朝,到風儀亭與貂蟬相會。呂布恐被董卓撞見欲離去,貂蟬卻不允,假意要投池自盡,呂布慌忙攔阻。其時董卓打道回府,恰巧撞個正著。董卓大怒,拔戟直刺呂布,其婿李儒趕來勸阻,呂布乘機奪路而去......

    這一故事傳說伴隨《三國演義》在民間廣為流傳,由此亦將貂蟬炒作成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其實,這位在民間知名度頗高的貂蟬美女,只能算是一個疑似歷史人物,呂布誅董卓原本跟貂蟬毫無瓜葛。

    其一,貂蟬其人史書上並無明確記載。

    《後漢書》、《三國志》及《資治通鑑》等正史上都沒有提到有貂蟬其人。

    唐代開元年間的一本占星學書籍《開元佔經》中曾記載有“刁蟬”其人,書中言明是引自《漢書通志》中的“曹操未得志,先誘董卓,進刁蟬以惑其君。”

    但《漢書通志》一書世上已無存。此“刁蟬”是否彼“貂蟬”?恐怕誰也無法下定論。

    是故,貂蟬本身,只能算是一個疑似歷史人物,而且極可能只是一個文學形象罷了。

    其二,呂布曾與董卓一侍女關係曖昧。

    據《後漢書》、《資治通鑑》等記載,當年的董卓知道自己樹敵太多,害怕遭到暗算。因此,無論去哪裡,都讓呂布做貼身警衛。

    董卓性情剛愎,曾為一件不合自己心意的小事,拔出手戟擲向呂布,幸虧呂布迅速躲避並陪笑道歉才逃過一劫。從此,呂布便暗中怨恨董卓。

    《呂布傳》則有載:“卓常使布守中閣,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

    說的是董卓曾讓呂布守衛自己的內寢,好色的呂布卻乘機與董卓的一侍女私通,又生怕董卓察覺後再次擲出手戟,心中便惶恐不安。

    那麼,這貂蟬的原形是否就是董卓的這名侍女呢?

    “呂布戲貂嬋”,也許正是對呂布私通侍女的文學描寫。若如此,則呂布誅董卓倒是跟“貂蟬”(侍女)有所瓜葛。

    其三,呂布誅董卓是受封官許願的誘惑。

    史書上說,王允早就認定呂布是誅殺董卓的最佳人選,所以一向厚待呂布。當聽到呂布對董卓有怨氣後,王允即向呂布攤牌,讓其做內應除董卓。

    呂布開始時很矛盾,認為跟董卓有父子之情,難以下手。經王允與僕射士孫瑞反覆勸導,呂布終於答應做內應。

    但這次密謀還是走漏風聲,很快便有人在一塊布上寫上一個“呂”字,揹著行走於街市,邊走邊喊著:“布啊!”用這種方式暗示呂布將對董卓不利。董卓的親信稟報此事,董卓並未引起警覺與重視。

    漢獻帝初平三年四月,漢獻帝患病剛痊癒,大會朝中百官。董卓登車時馬驚了,他掉到泥地上弄髒朝服,回屋中換衣時,他的小妻覺得馬驚不吉利,勸其不要上朝。董卓不聽,執意上朝,一路命呂布等前後護衛。

    至宮門前,馬再次驚而不行,董卓覺察到有異常,便想返回。呂布勸他還是進宮吧,於是他進入事先佈置好的埋伏圈。騎都尉李肅先一戟刺向董卓,但董卓內有鐵甲未能刺入,只是胳膊受傷跌落車下。董卓回頭大呼道:“呂布安在!”呂布大聲答道:“有詔書討賊臣!”便持矛將董卓刺死,令士兵砍下首級。

    之後,呂布被封為奮威將軍,溫侯,假節,禮儀待遇與三公相等。

    由此可見,呂布殺董卓,是出於對董卓的一種怨恨與後怕,尤其是受王允等事先封官許願的誘惑,其間本無美女貂蟬的離間。

    簡言之,董卓曾“拔手戟擲呂布”、“布與卓侍婢私通”、呂布“受封官許願誘惑”誅董卓,這三個史實,大抵是後世演繹“呂布戲貂蟬”故事的基本素材。

  • 2 # 如何拯救世界

    是,雖說歷史上沒有貂蟬這個人,但呂布是和董卓身邊的宮女私通,這也是貂蟬的原型,且董卓這人確實殘暴,呂布不殺董卓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所以......

  • 3 # 小龍女5505

    真實歷史上東漢一代權臣、亂世奸雄董卓,確實是被其部下兼義子呂布所殺,董卓被司徒王允設計中了美人計,終喪命於義子兼部下呂布之手,並被滅滿門、暴屍示眾。

  • 4 # 鐵馬金吾衛

    是呂布殺的,呂布是主要參與者,參與者還有李肅等人

    三國志.董卓列傳是這樣記載的:三年四月,司徒王允、尚書僕射士孫瑞、卓將呂布共謀誅卓。是時,天子有疾新愈,大會未央殿。布使同郡騎都尉李肅等,將親兵十餘人,偽著韂士服守掖門。布懷詔書。卓至,肅等格卓。卓驚呼布所在。布曰“有詔”,遂殺卓,夷三族。主簿田景前趨卓屍,布又殺之;凡所殺三人,餘莫敢動。長安士庶鹹相慶賀,諸阿附卓者皆下獄死。

    資治通鑑記載更詳細:

    四月,丁巳,帝有疾新愈,大會未央殿。卓朝服乘車而入,陳兵夾道,自營至宮,左步右騎,屯衛周匝,令呂布等捍衛前後。王允使士孫瑞自書詔以授布,布令同郡騎都尉李肅與勇士泰誼、陳衛等十餘人偽著衛士服,守北掖門內以待卓。卓入門,肅以戟刺之;卓衷甲,不入,傷臂,墮車,顧大呼曰:“呂布何在!”布曰:“有詔討賊臣!”卓大罵曰:“庸狗,敢如是邪!”布應聲持矛刺卓,趣兵斬之。主簿田儀及卓倉頭前赴其屍,布又殺之,凡所殺三人。布即出懷中詔版以令吏士曰:“詔討卓耳,餘皆不問。”吏士皆正立不動,大稱萬歲。百姓歌舞於道,長安中士女賣其珠玉衣裝市酒肉相慶者,填滿街肆。弟、璜等及宗族老弱在,皆為其群下所斫射死。暴卓屍於市,天時始熱,卓素充肥,脂流於地,守屍吏為大炷,置卓臍中然之,光明達曙,如是積日。諸袁門生聚董氏之屍,焚灰揚之於路。塢中有金二三萬斤,銀八九萬斤,錦綺奇玩積如丘山。

    資治通鑑中說李肅先刺傷董卓手臂,讓他受傷摔下車,然後呂布宣佈奉旨處決董卓,用矛刺董卓,然後招呼大家一擁而上宰了董卓。可見董卓算呂布殺的。

  • 5 # 東東讀史

    按照《三國志》記載確實如此。

    “三年四月,司徒王允、尚書僕射士孫瑞、卓將呂布共謀誅卓。是時,天子有疾新愈,大會未央殿。布使同郡騎都尉李肅等,將親兵十餘人,偽著韂士服守掖門。布懷詔書。

      卓至,肅等格卓。卓驚呼布所在。布曰“有詔”,遂殺卓,夷三族。”

  • 6 # 筆落墨卿訮

    被王允和呂布謀殺

    董卓在走進未央殿時,被埋伏在殿內的軍士伏擊,一戟直透董卓咽喉的就是呂布,李肅早把董卓的人頭割在手中。

  • 7 # 詩意sama

    據《三國志》記載,董卓是被呂布殺死的,原文:布曰“有詔”,遂殺卓,夷三族。

    那麼,董卓到底是怎麼死的?我的觀點:董卓是作死的!

    來看董卓身前的所作所為。

    董卓本來是一介布衣,靠自己本事當上了涼州軍閥,鎮守一方,深得當地民心,開始不服中央調遣,公元188年、189年,朝廷兩次下詔書讓董卓放棄兵權,董卓寫書推辭,種種理由,就是不幹,此時已經有雄霸野心。

    後來趁何進要誅殺宦官,帶兵進入洛陽,機遇巧合,得以把控朝政。

    按說這時候董卓有機會做個周公、霍光之類的國之棟樑而名垂青史的,但他非不,他憑藉強權,居然換掉了皇帝。皇帝乃是一國之君,豈是想換就換的!正如曹操所說:換皇帝,“至不祥也。”

    換掉皇帝后,董卓其實就是一國之君了,說一不二,來看看董卓此後的所作所為吧:

    A 派人暗殺弘農王和何太后;

    B御史擾龍宗向董卓彙報事情,忘記解劍,立殺之;

    C挖何苗棺墓,掘屍,肢解,棄於道邊。又收何苗母舞陽君殺之,棄屍;

    D殘忍不仁,以嚴刑脅眾,睚眥必報,人不自保;

    E 奸亂宮人、公主;

    這哪是人乾的事!

    還有更畜生的:

    F陽城,二月,人民集社,董卓帶軍路過,全部圍起來,男的全部砍頭,然後用牛車,載著婦女財物,把砍的頭系在車轅軸上,回洛陽,宣稱:攻賊大獲,叫稱萬歲。開陽城門,焚燒頭顱,把那些婦女賞賜給士兵為婢妾;

    天下之大,獨此一家!

    後來因故遷都,董卓又做了這些事:

    G 縱兵焚燒洛陽城外百餘里地;

    H又親自帶兵焚燒南北皇宮及宗廟、府庫、民家,城內掃地殄盡;

    I 又收諸富室,以罪惡沒入其財物,無辜而死者,不可勝計;

    J 對於俘獲的山東士兵,用豬油塗布,纏其身,然後點火焚燒。還不先燒頭,一燒即死,沒有趣味,先從腳燒起~

    K 袁紹豫州從事李延,被抓,煮殺;

    L 董卓有個喜愛的北方胡人,恃寵放縱,被司隸校尉趙謙所殺。董卓大怒:“我愛的狗,尚且不想讓別人呵斥它,何況是我愛的人!”於是,召司隸都官鞭殺趙謙;

    董卓到洛陽後,當太師,自號為尚父。乘青蓋金華車,爪畫兩轓。然後開始家族封官:弟董旻為左將軍,封鄠侯;兄董擢子董璜為侍中中軍校尉典兵;宗族內外並列朝廷。甚至侍妾懷裡抱的小孩,皆封侯。孫女董白,尚未及笄,封為渭陽君。又集財:在長安郊外二百六十里築郿塢,高與長安城相當,積儲三十年穀糧、金有二三萬斤、銀八九萬斤、珠玉錦綺奇玩雜物皆山崇阜積,不可知數,自以為事成,可以雄據天下,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

    又繼續做惡貫滿盈之事:

    M 誘降北地反者數百人,在酒席當中先割掉舌頭,然後或斬斷手足,或鑿挖眼睛,或鑊煮之,未死,在酒席間轉來倒去、鬼哭狼嚎,現場之人無不戰慄震驚、匕箸落地,而董卓飲食自若;

    N 太尉張溫,跟董卓關係不好,董卓心裡怨恨,叫人誣告張溫與袁術暗中結交,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於是,活活把張溫打死;

    O 董卓掌權,法令苛酷、愛憎淫刑、更相被誣,冤死者千數。百姓嗷嗷,道路以目。

    董卓又讓司隸校尉劉囂查緝吏民,但凡有為子不孝、為臣不忠、為吏不清、為弟不順,有應此者皆身誅,財物沒官。於是愛憎互起,民多冤死。又壞五銖錢,改鑄為小錢,於是貨輕而物貴,谷一斛至數十萬。自是後錢貨不行。

    不作死就不會死,終於,董卓的死期到了。

    公元192年4月,王允聯合呂布等幹掉了這個十惡不赦的大惡人,真是大快人心!

  • 8 # 歷史與文化縱橫

    189年,漢靈帝駕崩,少帝年幼,何太后垂簾聽政,宦官與外戚爭奪權力激烈。何進是何太后的弟弟,但是何太后並不支援何進殺掉張讓等宦官,宦官勢力也很大,建立了一隻軍隊,由西園八大校尉統領,首領是一個小黃門,其中袁術、曹操是八大校尉之一。曹操是一個宦官養子,他當時的態度應該是很曖昧的。何進雖然是大將軍,也不敢貿然下手。於是何進秘密寫信給董卓,假傳聖旨要他入京殺掉張讓。董卓大喜,於是帶兵出發。但是還沒有趕到洛陽,張讓已經把何進給殺了。這時袁術非常生氣,他放火燒了南城,進攻張讓,又把張讓殺了。漢少帝一行人等出宮逃亡到芒山。董卓知道了少帝在芒山急忙趕過來救駕。這樣少帝落入了董卓之手。董卓早就在觀察洛陽的變故,這次又是機會好,把皇帝給控制住了。

    董卓帶領的兵其實只有幾千人馬,他晚上把軍隊派出城去,白天又把軍隊排成佇列開進城來,如此數番,讓人以為董卓軍隊很多,非常害怕。董卓挾持了天子,自封為丞相,位居三公之首。他拉攏排擠朝中大臣,提拔以前被廢黜的漢大臣,朝中勢力很大。他的縱容部下搶財物殺百姓。又廢掉少帝,令劉協做皇帝。此舉遭到袁紹反對,袁紹與董卓拔劍相對,見朝廷已經亂了,就逃離洛陽,曹操也被董卓拉攏不成,逃離洛陽出外。

    與董卓一起帶兵進京的還有幷州刺史丁原,丁原被任命為執金吾。丁原也是看不慣董卓,兩人相爭,但丁原有呂布相助。董卓秘密收買了呂布,並讓呂布殺死了丁原。呂布自此投靠董卓,董卓任命他為中郎將,都亭候,出人都帶著呂布為貼身護衛。董卓的弟弟董旻拜左將軍,橫行京城洛陽,挖皇陵盜取財寶,在城中築城居住防護。兼併了丁原、何進的部隊,勢力已經很大,干預整個東漢朝政,儼然象天子。他嫌何太后礙事,把何太后也給殺了,獨攬朝綱。

    到第二年,190年,冀州牧韓馥、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南陽太守張諮、渤海太守袁紹、河內太守王匡、長沙太守孫堅等10餘人都紛紛起兵反對董卓。

    孫堅兵鋒最盛,他打敗了呂布、胡珍,進攻洛陽,董卓被迫遷都到長安。這個時候,董卓兵敗,朝中大臣想辦法除掉他。其中有伍孚行刺未成,反而被殺。192年,司徒王允密謀刺殺董卓,以呂布為內應。

    剛好那天漢獻帝大病初癒,大臣齊集大殿,李肅帶甲士埋伏殿門襲擊董卓,董卓大呼呂布救命。呂布出手將董卓殺死。呂布之所以願意聽從王允,是因為呂布與董卓間也有矛盾,董卓太喜歡隨意殺人,一次因為口角差點殺了呂布。呂布在對孫堅之戰中也是大敗,董卓大勢已經去了。此時呂布選擇幫王允又是對的了。

    三國志記載也是呂布殺了董卓。呂布年輕勇敢,又是董卓最信任的人,他的出手是對董卓的致命一擊。董卓分鐘前還在做皇帝夢,以為有呂布這個勇士為後盾,不怕暗算。結果是萬料想不到。

    從董卓的故事中,曹操應該學會 了很多,曹操善於兵法,又是多疑,怕做了壞事遭人暗算,於是處處提防,也算是躲過了一次又一次暗殺。而呂布經歷這次反覆,後面是幾乎沒人敢加信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別人佔了我的私家車位,我砸了他的車,要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