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何修身?哪些人是修身的典範?
4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653022745121

    儒家就以儒家範疇的禮儀,仁義禮智忠廉儉勇信,品行,道德,六藝等去規範自己了,這可能就是古人君子聖賢的修身吧。

  • 2 # 石頭看本

    原本講修身就是提升自身的個人素養。慢慢的就有點變味了,約束就多了;到了現代人乾脆不談了,想怎樣就怎樣叫個性自由。其實是:本為持中,後是兩極。

  • 3 # ceit

    這是曾參從《道德經》第五十四章抄襲來的。《道德經》主張“修之於身,其德乃真”;被曾參篡改為“止於至善”。沒有“真”哪來的“善”?這都是從孔子的造假天賦繼承來的。智力不足才抄襲造假,因此,儒家者之流普遍智力低下。

  • 4 # 蛀蟲吃木偶然成字

    這句話的來源原文是:《禮記·大學》:“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所以不要片面拿著一段文字瞎品,很多話是要結合上下文才能明白本意的。

    這句話的本意是:做任何事都要循序漸進,別老夢想著一步登天。“治國、平天下”固然風光,但也要知道人家是一步步“修”來的……就是這樣

  • 5 # 奇堯最棒

    所謂修身是指學習充實完善自我、強大自我、豐富自我,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事業。

    凡成就一番事業的歷代人物,均是修身突出典範,最為典型的是“日三省吾身的曾國藩。”。

  • 6 # 莊主說

    明代王陽明以所謂心性哲學對儒家來了個徹底改造,僅留孔孟儒家皮囊,裝的卻是"滅人倫、存天理"的唯心主義核心,為的就是讓天下百姓清心寡慾,安心接受天子之治。

  • 7 # 太極權

    儒家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入世原則,儒家的修身哲學,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立志——“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該名言重點是要突出保持志向的重要性。

    立志,是為自己的人生髮展確定方向,立下目標。明確的目標可以讓自己的努力具有方向性。

    好學——“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自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是後世儒家修身養德的座右銘。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保持一顆“自省”之心,不斷提升自己。

    改過——“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躬行——“君子恥其言之而過其行。”在儒家的定義裡,“行”比“言”要重要的多。

    「白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修身的目的是齊家、治國平天下。

  • 8 # 使用者9610265037192

    這裡的修身應該不只學習四書五經,還包括天文地理,人事及社會傾向,還透過遊走各地,豐富自己的社會實踐以增加自己思想的觸發點,從而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的。

  • 9 # 甘戈

    修身的最高境界是靜;

    而靜的修為當數道家境界最高,如:利萬物而不爭;生而不有,為而不持等。

    而儒家修身的境界又是什麼呢?

    中庸,大智若愚,內聖外王等,這些跟"靜“似乎挨不上邊,都是名利的產物,有高度但沒有境界。

    如何修身?

    儒家: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以達齊家,治國,平天下〈名利雙收〉。

    佛家:照見五蘊皆空,以渡去幸福彼岸〈虛妄的境界〉。

    道家:

    為學日益,為道曰損,損之又損以致無為,無為而無不為〈順應自然〉。

    誰才是典範,

    剝去濟公身上的袈裟,他才是修身以靜的最好典範。

  • 10 # 百葉居

    修身指自我素質提升。

    言談舉止,思想品德,文化教育,社會管理等等!

    為個人日後的成長和走向社會打下基礎。

  • 11 # 槓精低能量

    修,就是維修,修理,修整。把邪惡修改成仁善,修道習德,修身養性,隨時隨地都要修克自己,浴民忠君,尊老愛幼,安份守紀 。

  • 12 # 劉摯仙老夫子

    修身的本意就是修養,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質,提高自己的品行,提高自己的處事能力,所以,修身是從小到大的過程,是修身、齊家、平天下的第一步,這個修身不止包函學文化,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修好身了,就不會岀現到今天為止,為何有些“高才生”中屢屢出現雖拿了高學歷,但出現賣國賣祖的行為,這些人為何如此,就因為這些人沒有修好身,沒有高的品行和素質,所以,修身不是修學歷。而是素質教育。

  • 13 # 盛法叔198538958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我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而儒家這句經典,“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出至於出自西漢戴聖《禮記·大學》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解釋這句儒家經典,必須先要了解孔子說這句話時所處的時代及其政治制度。

    春秋時期有兩個重要的政治制度,一個就是立嫡長子的宗法制度,另一個是繼承西周的分封制。所謂分封制,即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克商以後,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來的統治地區,又征服了四周的許多小國。但如何牢固控制東方的大片領土,成了武王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於是,他採用"分封親戚、以藩屏周"的政策,就是把他的同姓宗親和功臣、謀士、盟國的首領分封各地,建立諸侯國。這一個個諸侯國成為對一方土地進行統治的據點,它們對周王室也起到拱衛的作用。據史書記載,當時有800多個諸侯國。諸侯的等級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解釋應該是:

    修身

    簡單地說,就是完善自己,行為有規範。

    齊家

    就是管理好一個家族、成為宗族的楷模,效仿學習的樣板。

    治國

    就是治理好一個小小的諸侯國,而不是我們現代意義的國家。要知道,古代的諸侯國是要對周王室負責的,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邦"。

    平天下

    就是安撫 天下黎民 百姓,使他們能夠豐衣足食、安居樂業,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

    善讀,如何正確理解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知研究萬事萬物。

    透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品性;品性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

    作為儒家思想傳統中知識分子尊崇的信條。以自我完善為基礎,透過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幾千年來無數知識者的最高理想。然而實際上,成功的機會少,失望的時候多,於是又出現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積極而達觀。

  • 14 # 羅得一意

    這個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咱不去探究太多的深層含義,太累,就說說它的功利屬性:

    在古代的忠君思維和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的仕途理想下呢,修生是進階的第一步,修身其實是獲得名聲,

    比如漢朝的舉孝廉,當官先不看你的才學和出身,看的是你的名聲,這個名聲就是修身得來的,對父母盡孝,對友鄰行善,對官員謙卑,對事務公正,這就可以得到好名聲了

    其實這幾個也是儒家所宣傳的五德,做到這幾點就可以舉孝廉當官進入仕途了,在整個封建時代幾乎都是如此,所以修身也就為儒家仕途理想構成的第一步。

    仔細想想,其實放到現在,如果不附加儒家思想的各種內涵,將修身白話為名聲,在直白一點就是網紅,就會發現只要修身好了,博得了好名聲,然後當了網紅,再後來帶了貨,再後來就衣食無憂,不就是一碼事麼,本質是一樣的。

  • 15 # 仁心東亮

    修身是講個人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素質提升。具體透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達到修身的目地!近代曾國藩就是修身的典範,並上達到了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地。

  • 16 # 不敢喝酒的人

    儒家的修身與現實生活。

    儒學中,修身包括養心、慎獨,立志、自省、改過,反求諸己;涵蓋仁義禮智信,絜矩忠恕之道。

    幾乎所有儒家學說對個人自我修養的標準都屬於修身的範疇。

    修身是在一定的物質生活條件下,把追求理想人格,作為人生中的一種高層次的需要。

    以今天看來,把修身解說成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修養,遵守規則法律,實現自身價值,依然有著它的現實意義。

    我們國家是有著幾千年文明傳統的國家,儒家思想仍然在人們的思想文化領域發揮著作用,比如現在的的倫理道德,比如對於個人涵養的標準,比如一些普世價值觀,這些都是有著他的積極意義的。

    這種規範和標準,在我們的行為日常,尤其這次疫情當中所起到的作用依然很大。

    儒家文化傳承下來,中國人講究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講究的是以人為本,重視生命,講究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相比西方國家的現實和殘酷,我們的文化顯得是多麼的富有人性。

    從這些方面看來,儒家思想所潛移默化的道德理念,仍然在散發著它不朽的光輝。

    至於修身的典範,過去一些人的修身模式,並不太適合現在的發展,單純以修身來說,顏回,曾國藩都是可以的。其他不在贅述。

  • 17 # 半看

    修身之要在於克己,學會剋制自己的慾望,

    齊家之要在於平衡,學會平衡各方面利益。

    下來就是平天下。

  • 18 # 青溪書畫

    感謝邀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意思是透過明確自己的信念和目標,來讓自己頭腦清醒,是非曲直分明。正念分明後就要努力在待人處事的各方面做到真誠二字,努力斷惡修善,久而久之自己的修養就起來了,有智慧了。這時就可以把自己的家庭經營好了。家庭是國家的縮影,把自己的家庭經營好了的人也一定可以把國家治理好。一個能把自己國家治理好的人,那麼他(她)也一定能讓世界充滿和諧,天下太平。

  • 19 # 如來藏001

    所以把修身放在最前面,齊家則整治家庭,古時中國都是大家庭,使家庭成員都相親相愛,一個人要先齊家,才能治國乃至平天下。

    事大則國家,事小則各行各業領導,若依此老祖宗智慧而行者,以德而治,我們的國家就是以德而治,必興旺發達經久不衰也!

  • 20 # 梁69853253

    修身就是養性。一般人只知道衛生,很少懂得衛性。衛性,修身透過接觸善知識也就是明師有修為的老師為示範,修正自己的身、語、意符合正思維,正智正見,正確的職業,行布或圓融提升自己德性來維繫。內部成就仁義禮智信,外部表現為溫良恭儉讓這五德人性。保持不失為人。這裡最關鍵的是自己首先要有真誠的心,至誠感通,起恭敬心,人能敬人者人恆敬之,發現明師。是修身衛性的起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愁,房子分不了又賣不出去,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