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揚論股市
-
2 # 領投智庫
基金長期持有,效果不一定好;基金短期止盈,效果是穩穩的好。
投資是反人性的,首先要克服的不是虧損後的恐懼,而是盈利後的慾望。在基金行業也有一句順口溜叫“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
會買,只是完成了挑選基金的第一步(至於新手要如何挑選基金,日後我再教給大家)
會賣,才是保住勝利果實的關鍵一步,否則會導致“賺錢不賣虧錢賣”的結果。
買賣基金主要原則有二:一、堅持定投
購買基金建議以定投為主,儘量不要一次性買入,否則虧錢的機率大。
定投前要將手上的錢規劃好,這筆錢一定是短期內不會動用的資產,否則不建議參與。
舉個例子,如果每個月定投2000元,那麼你要準備好未來三年的資金量,即2000*12*3=72000元。
股市一般在三年內會有一個小的牛熊轉換,準備三年的資金也是為了避免遭遇單邊下行行情,基金虧損後沒錢補倉,那就會非常被動。
二、設定止盈點
在定投一段時間後,基金賬戶裡可能會虧損,虧損了就繼續堅持定投,但如果盈利了,盈利到多少賣出呢?
我認為內心要設定止盈點,我一般設定為10%,到達10%,我會視大盤情況擇機賣出,不貪心。
當然,我身邊也有設定為15%,甚至20%的朋友,也有朋友達到5%就拋售,專做短線,賺錢嘛,開心就好。
其次也要考慮投資的週期,比如投資了整整3年,如果不撈個20%回報,那何必還冒這個風險,直接買理財好了。
但如果你僅僅投資了幾個月,有個七八個點的收入,我認為也是非常不錯的!
第三要看絕對金額,每個人投資的本錢不同,投資5000元,盈利十個點500元,取出來對你的生活改善並無影響,別人投資50萬,盈利十個點5萬元,當然要見好就收了。
但無論如何,達到目標止盈點一定要擇機賣出,長期投資基金的回報率沒有短期止盈後迴圈往復的回報率高。
-
3 # 好看影視咖
建議短期止盈。國內的基金收益波動比較大,而且基金不同於實體企業的股票,你很難把握基金的長期盈利來自哪裡?先入袋為安較好。如果不想經常買賣操作又想長期持有,不如買那些有固定收益的定投產品,省心。
-
4 # 惠德投資
基金長期持有,或者短期止盈,那種比較合適?
這是一個”相對論“問題,在不同的“座標系”下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論好壞要視目標而定!
在高風險承受人群中波段操作是他們的聖盃對於一隻基金,也在呈一種週期波動性前進。所以追求完美的高風險承受力的人士,會認為能夠操作出一套完美的買賣。
1元漲到1.5元,賣出,跌到1.1元買入,漲到1.6元賣出,多麼完美的操作?每一輪都賺了50%左右,相當於賺到100%,而實際漲幅只有60%。
這種思路很完美,也很吸引人。最關鍵的就是你是怎麼知道漲到1.5就不會再漲的?又是怎麼知道跌到1.1就不會再跌了?
當然有的人就這麼神奇,他們能感知到,於是這種操作手法,就變成了他們的聖盃。
長期持有用時間抵消風險用定投買到最低而另一種思路則是假定我們很難賣到最高價,也很難買到最低價,這種情況下的壓力感,讓人難受。
所就發明出了長期投資模式,用定投來拉長成本投入週期,就可以大機率買到最低價。用這種方式抵消擇時錯誤所帶來的風險,同時也是犧牲了一定的利潤。
例如還是上面走勢,1元開始用了2個月漲到了1.5元,那麼每週定投相當於分八次買入,平均成本1.24,漲到1.5後,利潤20.96%。如果不賣,然後繼續下行到1.1,買入此時成本是1.26,相當於虧0.16元,虧損12.6%。然後股價掉頭上行,漲到1.6元,此時成本1.29元,盈利0.31元,總盈利24.03%。
這樣看起來比上面那個少賺了不少。
但是如果趨勢是大機率上升的,那麼這樣投資總能有賺錢的時候,而且幾乎是100%。只要你有足夠的時間等待!
很多人可能會選擇第一種選擇第一種操作方式的人的心態,一般是覺得自己很厲害,可以完全控制節奏,利潤看起來很高。他們認為,長期投資太綿軟,沒有挑戰性。
但是假設你的1萬元,就用第一種方法來操作,虧錢機率達到70%,因為這個市場上就是有這麼多的人在虧損,只有你能達到那10%盈利人的水平時才可能盈利。
那麼到底你是不是這百分之十的人?
有個測試很有意思,測試一組人,讓他們回答自己是否比一半的人都厲害。答案是百分之80以上的人都覺得自己比一半人都厲害。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錯誤,其中至少有30%人是過高估計了自己的水平。
你是那個過高估計自己水平的人嗎?
定投是否就不減倉也不賣出了?基金定投也可以有止盈,但是應該是如下幾個條件:
1、大的經濟週期就已經處於向下的通道中,此時可考慮適當止盈減少倉位。
2、基金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問題,經營不好、盈利開始放緩等等,這時可以考慮賣出,換基金。
3、國際形勢變化,資產組合比例可根據形勢調整,這時某些基金資產就可能減少了倉位。
總結對於做基金投資的人,應想清楚如下幾點:
1、你的規劃是什麼?是隻做一年還是要做一輩子。這個決定會明確告訴你到底是否該頻繁更換。
2、投資最重要要解決的問題是風險,時間就是沖淡風險的最好方法。即便是在2008年最高點時期買入某個基金,持有到現在,只要基金運營正常,你還是會盈利。而且在定投過程中,會持續買入便宜價格,自然會攤平你的成本。
3、如果賭博心態太重,那麼基金這種炒作模式,不適合你,或許在股市中搏殺才是你嚮往的伊甸園。
總之策略決定你是否該止盈,是你所制定的策略。
如果策略都沒想好,那麼最好先想想清楚再做操作!
-
5 # 投資引路人
長期持有和短期止盈應該都需要。
比如一般指數基金就應該長期持有,在低估的時候買入,不斷的買入,等到高估的時候,市場瘋狂的時候賣出,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而短期止盈通常是你買入一個基金,短期幾個月裡面一下子漲了好多,比如有些半導體基金,曾經半年翻倍,有些科技基金也做到了一年翻倍,這個時候最好止盈出來。
這個世界沒有一種辦法可以讓你每次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賺了差不多就行了。而翻倍則是一個很好的標尺,基本上只要能賺翻倍了收益都很理想了,不管是3年翻倍還是5年甚至7年翻倍,都是非常不錯的戰績了,即使10年翻倍年化收益也有7.2%完爆市面上所有理財產品了。
當然很多民間股神是表示不服的,因為這些人可以幾個星期幾個月就翻倍,全世界所有大機構,最聰明的人,甚至巴菲特都做不到的事情他們卻可以做到,這就需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
6 # 法金財三維雜談
基金投資適合長期投資,但並不是一定要長期持有,可以短期止盈出來,然後再尋找合適的機會入場。主要理由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基金長期持有並一定能保持盈利。如果購買的是指數基金的話,當前的指數點位在3000點以下,從長期來看,我國的上證股票指數長期在3000點以下,一直持有的話,會一直不賺錢的,假設基金在持有期間沒有進行過任何分紅的前提下。還有一些極端情況下,某些股票型基金盤子比較小,運作一段時間後,就要主動清盤或被動清盤,這個時候想長期持有也沒有辦法長期持有。因此基金長期持有並非好的策略。
二、要利用市場波動進行短期止盈,落袋為安。證券市場總是不停的波動的,基金在長期持有過程中,可能出現虧損狀態,也可能出現盈利狀態。如果在盈利狀態的情況不去止盈,希望盈利不斷放大,但這些盈利只能是浮動盈利,最終都有可能隨著市場向下波動慢慢吃掉你的盈利的,到頭來又虧錢被套了。因此建議利用市場波動該止盈就止盈,落袋為安,具體操作中可以設好止盈點,比如盈利超過10%就先贖回基金出來。
三、止盈出來後還是要再入市的,要選擇合適的入市點。止盈是為了實現利潤,但不是就徹底離開市場了,還是要堅持基金長期投資的原則,再找個合適的點位買入的。這個時候千萬一定要沉住氣,不要看大盤指數還在持續向上漲,他人沒有出來繼續持有的基金還在不停上漲,這個時候就著急入場。因為這個時候市場上獲利盤眾多,隨時有可能轉向,至少會短期進行調整,可以等待深度調整一下再入場也不遲。任何投資都要考慮入場的成本,成本比較低的話很容易實現盈利,如果套在高山上,持有十年也有可能沒有辦法解套的。因此選擇入市點很重要。
四、基金投資建議定投模式,能不斷降低成本。對於不是專業的投資者而言,基金定投是最為簡單的投資方式,就是透過不同時間點不斷的申購買入,降低基金持有的成本,一旦盈利達到自己的止盈點位的話,就先贖回出來,但定投不要停,如果市場還在不斷上漲的話,已經定投的基金也會有盈利的;如果市場開始不斷下跌,那麼定投的話就在不斷使持有成本向下移動,一旦市場有個反彈就能盈利。因此基金定投是個很不錯的投資模式。
-
7 # UP靳同學
如果咱們拿的是一支板塊的ETF基金,我們相對比較容易根據市場情況做波段操作,比如今年1.20號成立的晶片ETF基金,在開啟申贖後,基金很快就到了1.4的位置,我的客戶大部分是在1.2多贖回的,雖然沒有趕到最高點,但1個月的時間有20%多的收益還是滿足的,現在晶片是1.1多,最低的時候是0.9多,這類的基金是適合做波段的。
對於一些主動管理型的基金,也可以根據其重倉股板塊來做波段,但是大部分投資者都是抓不準的,而且高位賣掉之後低位不一定敢加,對於主動管理類的基金可以做長期持有,或者高位部分止盈,下跌過程中可以採用分批加倉或者定投的方式再加進來。
-
8 # 喂喂強哥來啦
基金繼續持有,還是盈利退場。不是簡單波浪理論,就可以解析的。因為未來市場沒有人一定會保證某個點一定是高位或地位。如果僅僅按波浪理論反覆操作,反而成本更好。
該不該繼續持有,要根據該基金是什麼內容,它投資內容、投資比例是什麼,才可以進一步分析。理論只是條文,現實上每個基金各有不同。如果一個條文可以任意套,何必需要分析每個基金。
基金投資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個人都學巴菲特看好一個股票,並長期持有,肯定不現實。什麼叫見好就收,在有相當不錯或認為滿足時,就應該把一部分錢收入袋子裡。持有的那部分,即使虧錢也不會傷筋動骨。理財,沒有“早知道”。早知道可能你賺了大錢,早知道可能讓你虧大錢。凡事有度,穩重有進,就可以了。
-
9 # 投基學堂
長期持有還是短期止盈這個還是需要看市場行情而決定,同時要參考操作的成本。
比如市場行情明顯比較好的時候,如2019年股市上漲,基金也是水漲船高,不過漲幅過快的時候,基金也容易大漲大跌,所以對於市場如果出現了快速的上漲,而本身的基金也是塊漲的這種模式,就該需要加速上漲過程中要去適當止盈等待回撥再進行低吸買回。
而對於震盪下的行情,基金還是長線持有比較好,震盪下,很多基金也是波動偏小,這個時候頻繁的交易手續費偏高不說,同時也不太容易賺錢。這種行情下就適合長期持有。
當然如果對於下跌的行情,比如快速下跌,這個時候基金著急離場也很容易被割肉在地板上,比如今年納斯達克指數快速下跌,當然在暴跌下去賣出,現在納斯達克指數反彈上來了,那麼當時的操作就是割肉在相對偏低下了。這種行情反而等待止跌跡象之後,考慮定投加倉。
當然如果是陰跌,帶動基金同樣的這種下跌,那麼要不暫時離場,要麼長線持有等待止跌訊號,當然這個過程會比較痛苦。
-
10 # PoKmo521
1.基金種類多,不同的投資需求對應不同的基金品種。
基金從大眾選擇、貼近生活、低門檻方面,按照投資物件可以簡單地分為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型基金、指數基金等。風險等級逐漸增加。貨幣基金流動性強、風險低,不會隨著市場波動出現盈虧,屬於固定收益的穩健型基金。例如餘額寶等寶寶類基金就屬於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收益略高於貨幣基金,80%用於穩健投資,其餘用來投資股市等標的。混合型基金風險為次高只低於指數基金,而其收益高於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但低於指數基金。指數基金就是指跟蹤市場的寬基指數,由基金經理選取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股票進行組合建倉的基金。風險為三者中最高,收益率同樣為之中最高者。
2.基金並非所有種類都適合長期持有,指數基金最適合定投來長期持有。貨幣類基金不適合透過定投長期持有。它不會隨著市場的波動而產生相應的漲跌收益。定投的成本效應在這裡的收益微乎其微。混合型基金更偏向於攻守均衡,平滑成本的定投效應不會發揮最大的作用。只有指數基金最適合定投,也毫無疑問地需要長期持有。指數基金跟蹤A股市場,市場週期難免會有牛市、熊市、盤整震盪期等,這個時候基金定投會發揮成本平均效應。即週期內牛市享有高收益;熊市內大跌,積累了足夠的份額,只要行情觸底反彈即可實現盈利;至於震盪期就像是盈利的“微笑曲線”,挺過了漫長的震盪期就是上揚的“微笑曲線”。所以指數基金收益最高並非是空穴來風、毫無依據的。
3.指數基金投資止盈不止損:應該長期持有,但短期止盈與之並不衝突。投資指數基金如果能保持投資紀律、心態穩定,不追漲殺跌,持有3至5年收益是可觀的。一個完整的牛熊市至少為5年的時間。選取了好的投資標的,值得長期踐行價值投資。投資中止盈不止損,設定自己需要的止盈點。如果合理的設定較高的收益率,是需要長期持有的;如果短線的投資,設定符合規律的止盈點落袋為安也是可以的。
-
11 # 變富請慢一點
以我個人的親身經歷來說,盈利達到十個點以上隨時都應該止盈,我有三次盈利達到了十個點,聽信所謂大神的話:“基金應該長期持有”,而沒有止盈,在很短的時間內,利潤全部打水漂了,甚至還有虧損,往往我們賺兩三個月的利潤,不夠虧半個月的,基金在持有的過程中肯定不時的會加倉,虧起來就會比賺的時候要快,所以我堅定的認為達到自己的心理預期,就應該果斷止盈,哪怕明天會漲,因為資本市場是最無情的,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
12 # 溯源歸一
基金是長期持有還是短期止盈,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019年1月1日到2020年1月1日,可統計基金5480只,取得正收益的基金有5426只,正收益機率近100%,中位數收益為19.91%;
2018年1月1日到2020年1月1日,可統計基金5490只,取得正收益的基金4712只,正收益機率為85.83%,中位數收益為10.71%;
2017年1月1日到2020年1月1日,可統計基金5453只,取得正收益基金4925只,正收益機率為90.32%,中位數收益14.78%;
2016年1月1日到2020年1月1日,可統計基金5556只,取得正收益基金4832只,正收益機率為86.99%,中位數收益15.20%;
2015年1月1日到2020年1月1日,可統計基金5576只,取得正收益基金4987只,正收益機率為89.44%,中位數收益18.90%;
2014年1月1日到20202年1月1日,可統計基金5611只,取得正收益基金5101只,正收益機率為91.91%,中位數收益21.20%;
2013年1月1日到2020年1月1日,可統計基金5637只,取得正收益基金5121只,正收益機率為90.85%,中位數收益21.77%;
2012年1月1日到2020年1月1日,可統計基金5618只,取得正收益基金5104只,正收益機率為90.85%,中位數收益21.90%;
.........繼續統計下去,從大樣本的角度看,取得正收益的機率並沒有明顯提高,在第十年之後甚至降低,顯然,在A股市場投資基金,最佳的時間為7年。
換言之,基金持有時間短於7年,其收益不能最大化。
這是不考慮時間點,不考慮基金型別分析而出來結論。
優秀基金持有時間是永遠優秀的基金同優質的股票一個道理,優秀的基金經理總是能持續不斷的為基民創造收益。
我們從2000年開始有各種指數基金,主動管理基金等。
咱們統計20年時間週期,優秀的基金脫穎而出,收益驚人。
如圖所示,在20年的統計期間中,華夏大盤精選約26倍收益,成立時間15年的興全趨勢也有近17收益。
就一輪牛熊市而言,持有期限7年或者8年收益最高。
經理無數輪牛熊市來看,顯然持有的時間越長收益越高。
答案顯而易見,基金應該長期持有,而不是盈利二三十個點走人。
-
13 # 上下心養基記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本人觀點不用於任何理財推薦
基金分好多種,最常用的分類根據風險由低到高依次可以分為貨幣基金,債券基金,股票基金,當然收益往往也是伴隨著風險的,高風險高收益
第一類貨幣基金屬於保本型的,最常見的就是餘額寶,它就屬於貨幣基金,每天都會有一些收益,當然目前為止7日年化收益已經跌破百分之2了,這個對於大多投資者來說已經可以忽略,而且大部分銀行的一些類似的理財就已經高出餘額寶不少了,比如某信的薪金煲
第二類債券基金,首先這類基金有純債和可轉債之分,是有一定風險的基金,其中可轉債的風險要高於純債,一般純債在短期內收益會有些波動,但是長期收益絕對是可以的,正常情況下1年七八個點的收益是沒有問題的,對於可轉債,它的波動性就大了,因為它有一小部分用於投資股票,所以有擇時方面的要求,對於新手來說投資純債是比較理想的選擇,穩穩的收益
上圖為可轉債6個月走勢
上圖為自己買的純債6個月走勢圖
所以說個人認為純債是應該長期持有收益會更高而可轉債就不一定了
第三類股票基金,這類基金就是相當於投資者把錢交給基金經理,讓他投資於股票,正所謂讓專業人做專業的事兒,畢竟大多數人是沒有那麼多時間精力和能力來買股票的,對於這類基金又可以細分為多種型別,比如混合類基金,指數類基金,主動類基金,對於這類基金來說就比較複雜了,但是對於消費,醫藥這類基金長期持有收益肯定比較合適,因為它們往往是震盪上行的,對於新手來說很難做到高拋低吸,所以說給自己設定一個止盈線,到點止盈就行了
比如上圖是我自己買的醫藥基,到了自己設定的止盈線止盈了二次,現在還留有一點底倉,碰到回撥再繼續投
最後對於股票類基金關鍵要克服自己的心理,要拿的住,比如說下圖是我那個第一支基金,高點買拿了一年多沒想到賣到了最低點,當了一回綠油油的韭菜,這張圖也一直提醒我,買基金一定要拿的住,否則就買債券基金
最後提醒各位,高收益,高風險投資基金前想想自己能承擔多大的風險,而且記住一定是拿閒錢投資,可以先小試一下
-
14 # 顏開文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不同型別的基金,應該採取不同的投資方式。
一,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
這兩類基金,風險比較低,收益也不高,其波動性不大,適合於風險偏好低的投資者,可以一次性買入長期持有。
二,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
(1)優秀的主動型基金
優秀的主動基金,一般是優秀的基金公司、優秀基金經理的傑作,其優秀表現在可以跨越熊牛週期,長期業績超過市場平均水平,而且回撤控制在適當的範圍內,能夠為投資者帶來超額收益。比如連續5~10年以上年化收益超過15~20%的基金,市場上不過就是那幾十隻而已。
對於符合以上條件、長期表現優秀的基金,在適當的時機買入後,只要基金經理不變化、市場環境不發生顛覆性變化,我認為投資者可以長期持有坐享收益,根本不需要考慮止盈問題。因為低吸高拋、調倉換股等等操作,基金經理已經給投資者做了。
(2)波動性比較大的基金
波動性比較大的主動型基金、指數型基金,根據其自身的波動性規律,採取定投的方式是比較好的,而且絕對應該設定止盈標準,一旦達到止盈標準就要毫不猶豫地進行階段止盈。
比如,定投寬基指數滬深300指數基金,一旦收益達到30%,或者2~4年內年化收益超過10%,比較明智的做法就是進行階段止盈,當然可以是分批止盈、部分止盈。因為,根據歷史資料回測,上述收益實現的機率只有20%多一點,可謂是難能可貴的收益水平。
總之,投資基金是一個寬泛的說法,並沒有千篇一律的標準。投資者應該根據所投資的具體物件,根據預期收益目標,結合對市場大勢的預判,來決定是一次性買入、定投、持有還是止盈,從而獲得令自己滿意的結果。
-
15 # 基金風波
首先,基金長期持有不是一味的長期握著,買入後就什麼都不做了,就坐著乾等,等基金上漲好賺收益。這樣的收益即使賺到了也不會很多。
而有一些特殊型別的基金是很適合波段操作的,比如分級基金。當達到一定條件後就會觸發基金的上折與下折,而接近上折與下折淨值時就是我們給予操作的時候,這樣我們才會抓住時機,使收益最大化,果斷短期止盈。
但一味地短期止盈,追求眼前的蠅頭小利,長此以往,也是賺不了多少錢的。想要收益最大化,應該多種方法相結合,多種期限相結合。
對於有點規律的基金,緊跟規律,下手快準狠,操作時絕不猶豫。而毫無規律可循的,要耐心觀察長期持有,一旦進入上漲通道便迅速制定止盈點,達到止盈點馬上賣出止盈。
基金投資雖然不復雜,但要做到長期穩定賺錢,也並不容易。做基金投資,一定要有自己的投資方法,否則資金很容易被套牢。
-
16 # 老計的金融加油站
投資基金,我認為做中長期的投資會比較合適,因為短期內基金的淨值會有漲有落,但是透過中長期的投資,好的基金是可以給廣大投資者帶來比較好的投資回報的。
貨幣型基金不存在投資期限問題,因為是無風險基金,當然是持有時間越長,收益越高。
債券型基金可以說也是越久越好,畢竟是低風險,持有80%左右的債券,可以說是越久越好,但也不能短期,短期內還是有風險。
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建議不低於5年,否則風險也是很高的。高於5年,風險係數降低很多。
基金期限中的“5+2”型基金:指該基金的持有時間為五年,可延長2年的意思。
基金定投定投3到4年左右,一旦基金上漲達到你的預期收益,就可以分批贖回,然後再選擇機會開始定投,不過投資者要避開一個誤區,基金定投不是越長越好,要記得鎖定自己的收益,因為中國的基金都是以收管理費生存的。
-
17 # 侃侃A股市場
長期持有所有基金公司和多數專家都在竭力宣傳“基金要長期持有,只有長期持有才能取得理想的收益”。他們貶低和排斥波段操作,甚至把波段操作比作妖魔長期持有論者的理論基礎是對未來股票市場的行情走勢,誰也不能準確預測。每個人都希望在股市的最高點賣出所有的基金和股票。可是你知道哪裡是高點?哪裡是低點?頻繁進出往往賣個地板價,買在樓頂價。什麼時候才是最佳的買賣時機,這對一個普通投資者而言確實是一個難題。而從長線投資來看,只要整體經濟形勢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選時就不是主要問題了長期持有操作成本較低。申購、贖回一個基金一般要承擔1.5%到2.%的交易費用,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是較大的成本。而長期持有可以避免頻繁操作的交易成本,更可以減免贖回費用,無形中給了投資者更多的回報市場不會永遠上漲,也不會永遠下跌。投資週期就像寒暑交替一樣,短期都會有所反覆,但市場長期增長的趨勢是不會改變的。過分看重短線效應,就會錯失盈利機遇,要看到淨值增長的持續性, 樹立長期投資信心,既不要被短期收益誘惑,也不要被一時風險嚇倒不論國內還是國外,都有大量事例和歷史資料證明長期持有才是基金投資的盈利訣竅下面是一些網路論壇中主張長期持有的帖子,供各位參考基金投資以長期持有為主,不要在乎短期的漲漲跌跌,否則你就會感到很累、很緊張、很煩惱。在中國資本市場長期看好的今天,如果把投資週期放長一點,把目光放遠一點,把心態放平一點。就沒有過不去的溝溝坎坎。或許每個投資者都有非常可觀的收穫信投資大師們關於市場不可預測的定論大家已耳熟能詳,可仍然有這麼多人熱衷於波段操作,看來關於投資理財一事,真的是“知易行難”。如果有一張過去的股票走勢圖給你,要你決定如何投資才會賺錢,相信每個人都懂得“高拋低吸”。但投資主要是針對未來,未來的市場變動複雜難測,沒有人擁有未來市場的走勢圖,那麼,“高拋低吸”是否仍是一個適宜的投資策略呢?答案很簡單,原因也很簡單:沒有人能事先知道何時為高點,何時為底點,那麼又如何能“高拋低吸”呢?長期來看,短線操作而而陷入的必然是:頻繁的買進賣出,希望做到高拋低吸,結果卻是不斷的追漲殺跌。既然股市上漲永遠都呈螺旋上升形態,既然漲跌和調整都是上升的必然一環,既然沒有人能事先知道何時為高點,何時為底點以及每次市場調整的具體幅度和持續時間,既然大的趨勢沒有變,那麼
回覆列表
我覺得長期持有和短期止盈並不矛盾。首先,我們為什麼持有基金,無非是替代股票,獲取盈利。作為股票的替代品,基金本身是有很大波動性的,在短期基金盈利性還可以的前提下,短期止盈,適當落袋為安是個好的選項,不然利潤回吐會讓你懷疑基金投資的必要性。但是從長期來看,股市明顯處於低位,向上的空間無限大,如果一有盈利就清倉,那你很有可能會賣飛,再也買不回來。如果是出於牛市的拉昇階段,你根本就沒有再買的機會,只能眼看著淨值增長而不敢買。因此,如果結合短期核長期,最好的策略就是,短期有了盈利,比如10%,適當賣出部分,剩下的繼續持有。如果回落,繼續補倉,如果繼續拉昇,等待下個止盈點出現。這樣,可攻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