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衡水劉老師
-
2 # 細微洞察力
現在高中政治,特別是高考政治試卷,主要是考察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試卷形式主要有客觀題,也就是選擇題,另一種形式就是主觀題,主要是簡答題和論述題。而學生往往比較害怕,或者失分比較多的是主觀題。下面就高中政治主觀題的答題方法做簡要分析。
主觀題設問歸類梳理—觸類旁通第一“是什麼”型別。通常包括現象題和體現題:現象即上述材料反映了什麼經濟現象、文化現象、政治現象。
首先,對材料進行全面分析,整體把握;其次,在文字材料中找出所包含的全部經濟、政治和文化問題;最後,把圖表、資料轉換成書面文字,直接概括,不必引入觀點,不對材料進行分析。
體現題即材料體現了某某原理(原則)、觀點、道理等。首先,要注意一個材料體現了多個原理,要從多角度回答;其次,多個材料體現一個原理,找共同點;最後,注意答題格式,以及原理加材料中的做法(即如何體現)。
第二“為什麼”型別通常包括原因、重要性、必要性及其意義。原因題即為什麼這樣做、為什麼產生這種現象、說明理由。首先,答案各個要點必須與設問的物件之間有因果關係;其次,答題格式即客觀必然性加意義。意義題即分析政治意義、經濟意義、文化意義。其中經濟意義包括:根據不同主體定意義;根據經濟活動的性質和不同環節定要點。政治意義:對黨、對政府、對公民、對社會熱點、對國際。文化意義:弘揚民族文化、培養民族精神、培養文化自信等。
第三“怎麼做”型別如何做、採取哪些措施、有什麼啟示。
啟示題即上述材料給了我們什麼啟示。首先,從材料、設問的關鍵詞和材料體現的措施中去感悟;其次,只答方法。
措施題即我們應該怎麼做,請你提出合理化建議。首先,從材料中找出方法,材料呈現的是負面現象,其反向就是正確的方法;如果材料中呈現的是正確的做法,只需對材料中的做法加以總結概括即可。其次,從課本中找方法。最後,從當前政策中找方法。
第四“看法、認識、評價”型別。首先,聯絡材料,分解設問。把問題分解為四個方面,“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怎麼做”。聯絡具體答題要求,選擇好角度進行回答。總之,答題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具體分析,謹防定式。一定記住“題在書外,理在書中”。
審題答題的基本路徑—按部就班第一步,先審設問,後審材料。首先,透過審設問,弄清命題的限定性:知識範圍限定;問題角度限定;材料限定;物件限定;主體限定。其次,審材料時要結合設問提取有效資訊,先找出核心思想,再圍繞核心找出相關資訊。
第二步,回憶、聯想學過的知識與該題設問、材料的相關概念、觀點、原理和其它基礎知識,力爭全面。第三步,整理答題思路,一定要列簡要提綱,根據試題的分值猜測答案要點可能有幾個,同時要確定採取演繹式還是歸納式的答題方法。第四步,書寫整潔,邏輯嚴謹,層次分明。使用學科術語,標清序號,每個問題都回答個123,達到規範化、段落化、層次化、序號化。
回覆列表
高中政治科目本就是一科以理解為前提的學科,在如今的教育情況下,高中政治的靈活性愈加變大。在進入高三之後,學生要儘快適應文綜的考試,迅速找到得分最高的辦法,在剛剛步入高三時,從考試的結果來看,每次都是不盡人意,我們在學生的身上發現了很多得分率低的情況,如:答非所問,答不到重點上,答案囉裡囉嗦等等,想要得到高分非常的困難。這時,學生及教師就要找尋問題的根本,一切考試題都是以知識點為基礎,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幫助學生找到有效的答題技巧。在考試的過程中,即便不確定問題的答案也要儘可能的將自己知道的知識點寫上去,多爭取分數。但其實這種方法並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即便寫上很多但是不靠近題意那也是做無用功,所以我們應該從其他的角度入手,找到適合並且得分多的答題技巧和思維方式,不要只想著多得分,而是要從分析問題入手,做到少丟分。其實很多學生學習不好,學習成績沒有有效提高,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沒有找到對的學習方法,在做題的時候只是一味地做題,不會考慮這個題是不是考點,重不重要,只是想著多寫多練,其實這樣浪費了很多時間。每次考試的試卷上都寫的密密麻麻得分卻甚少,不僅學生,教師也要對這種現象進行分析,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