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仰山人
-
2 # 書寫人生6669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晚年居揚州,工詩文,描寫民間疾苦之作真誠坦率。擅畫蘭竹,體貌疏朗,風格勁峭。書學宋黃庭堅之風,得其欹側之勢,諳於八法,在諸體皆能的基礎上,大膽變法,,以隸入行楷,參以草篆,稱、六分半書。筆鋒瘦硬,結體開張,違而不犯,和而不亂,形成意態清新活潑獨家風格,世稱"亂石舖街"。是中國書法史上一朵奇葩。
-
3 # 顧隴桃園廣
寫書法下筆如有神,欣賞書法的最高境界也在神會。要用心去領,所謂心領神會。鄭板橋書法就像散文,形散神不散,筆斷意還連;入木有三分,龍飛鳳在舞。單個字看筆道遒勁,整體看瀟灑自如。自如其人,鄭板橋書法完全體現了鄭板橋的性格:是非分明,愛憎不淆;詼諧幽默,聰明睿智。
-
4 # 藝育社
鄭板橋所處的時代,正是碑帖根本性轉換的迷茫與探索時期,帖學書風發展到頂峰並出現窮途末路的徵兆,碑學書風開始萌芽。鄭板橋作為傳統書風的反叛者,不肯隨波逐流附和帖學書風,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成為近代碑學的先聲,對後世碑學理論和實踐產生重要影響。鄭板橋憑藉其特有的藝術風格,在中國書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六分半書”以其獨特性、創造性、思想性、時代性,給後世提供了一份極其豐富、珍貴的遺產。鄭板橋敢於超越時代的叛逆、創新精神是書法藝術的靈魂,是中國書法幾千年來綿綿不斷髮展演變的源頭活水。
-
5 # 淇奧軒金業存
第一是新奇的結構,要想欣賞鄭板橋的“六分半書”首先了解它是如何形成的。鄭板橋早期學習書法跟大多數人一樣也是以帖學為主“二王”為宗,後對黃庭堅用功最勤。明末乃至整個清朝時期,金石收藏學興起,隨之而來的即是碑學的誕生。在整個仰碑抑帖的歷史洪流中鄭板橋也不例外,以至於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對漢隸魏碑的學習上。透過長時間的學習積累,最終融帖為碑、化碑為帖,取漢隸之體態、擇魏楷之法度再加上畫竹葉迅捷的線條,形成了非隸、非楷、非行,又似隸、似楷、似行的破體之書“六分半書”。這不是大拼盤似的摻雜,而是透過對傳統書法的深入學習和理解以自己獨有的才情對書法藝術的一種探索創新形式。開創了以四平八穩為書壇正宗之外的藝術風格。這種創新結構“六分半書”的產生也是他被列為“八怪”之一的重要因素。
第二是散淡的章法,鄭板橋做書打破有行有列的束縛,一任自然無拘無束。感覺雜亂無章,他的這種章法形式被稱為“亂石鋪街”。其實這種章法形式並不是他首創。出土於江蘇連雲港市的西漢《琅琊界碑》,還有陝西漢中市東漢的《開通襃斜道摩崖刻石》都是這樣無行無列的章法形式。離鄭板橋時代很近的明朝書法大家徐渭作行草書的時候也經常用此法。新奇的結體加上獨特的表達形式最終形成了極具個性的藝術風貌。
雖然鄭板橋在中國書法史上算不上開宗立派的大書法家,但是他探古求新的開創精神和獨具個性的藝術風貌是值得後人借鑑和學習的!
-
6 # 山居齋主
感謝提問。
要欣賞鄭板橋書法,需有一定造詣才行。因為同姓同宗的緣故,我喜愛研習橋橋書法,卻深感眼高手低。
鄭板橋是清朝著名學者,書法家。“楊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皆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是清代文化藝術的集大成者。
單就書法而言,鄭板橋以隸篆參入行楷,又時以蘭竹畫筆出之,自稱“六分半體”,人稱其“亂石鋪街”體,世稱之為“板橋體”,是非隸非楷,別具一格的新書體,開創了書法歷史的先河。
我認為所謂的“亂石鋪街”,正是書法中的至境。看似隨心所欲,實則駕輕就熟,舉重若輕;看似歪歪斜斜,實則錯落有致,斜中取正。字型大中小相結合,遠近恰到好處。筆鋒有藏有露,方圓自成;用筆濃淡相宜,粗細合適……一一這就不難理解為何鄭板橋的書法真跡屢屢拍出天價,深愛世人的的喜愛了。
-
7 # 天瑞居士918
研究一下鄭板橋先生的書法,造詣很深。每個字摘開看,極有欣賞價值。觀其書法,其臨過,讀過很多前人的帖,而後出帖,便寫出了自己的風格。創新,研究,便開創了亂石鋪街格式。真草隸彖...各種書法運用得當。觀賞研究有味,越看韻味越濃,讓人愛不放手。看一遍有一遍的收穫。分析每一個字,每一畫,有出處,而又創出自我。然學之太難,易走入歧途。原因是積澱不夠,流覽法帖少,臨帖讀帖不足,更談不上出貼創新了。板橋先生的書法藝朮之高,值得讚賞,值得研究,值得探討!
-
8 # 菊香齋
"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的鄭板橋是我十分敬仰的一個人啦。他的字也曾困我許久,現在總算瞧出點門道來,所以我就為偶像拋塊磚頭吧[呲牙]
人物簡介:
鄭板橋原名鄭燮,清代江蘇興化人,官至縣令,後客居楊州十年,以買畫為生。因和當地的金農、黃慎等諸多個性突出、不墨守陳規的畫友情趣相投、交往甚密,為當時恪守正統的人所不屑,被稱之"楊州八怪"。
但隨著他們的影響力日益增大,這"怪"便更多具有褒義了。
鄭板橋雖然經歷坎坷,但卻一世清高孤傲,從不隨波妥協。和他的《竹石》一樣"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書法點評:
其實,鄭板橋的書法,早年也是中規中矩,深入傳統的,其楷書尤其精妙。正如啟功先生所說:其楷與張照以下任何名家相比均不遜色!
鄭板橋的一生都在致力於創新變革,他自己也說"下筆別自成一家,書畫不願常人誇。"正是因為這種敢於獨闢蹊徑,敢於不隨時俗的精神才成就了他前無古人、獨一無二的板橋體一一六分半書。
他書法以隸書為根基,摻入楷、行、草丶篆之結體,加入畫蘭寫竹之筆意,結構左低右高,用筆長槍大戟,既古樸厚重又流暢快意。其書布白疏密誇張,字大小對比強烈,如亂石鋪街,浪裡插篙。因為隸書又稱"八分體",而他的字己經變化顯然不是標準的"八分"了,故自稱"六分半書"。
他的字乍看的確字形略嫌怪異,看似雜亂,大小不一,歪斜不整,然用心品讀,便覺其筆力不俗,章法考究,看似信手捻來,實則皆有法度。故決非當下所謂的醜書可以比擬。
鄭板橋的書法無論在當時還是當下都影響至深。他的橫幅"吃虧是福"、"難得糊塗"不知多少人至今仍懸於桌前案上。
毛主席的字頗受其書風影響,毛主席曾這樣評價鄭板橋的字:"鄭板橋的每一個字都有分量,掉在地上能砸出鏗鏘的聲音,這就叫擲地有聲啊!"毛主席這樣生動的讚美,足以說明他的心與鄭板橋是息息相通的。只是相比之下,毛主席的字大小對比更為強烈、筆勢更為放縱雄強一些。
"千帖覽盡皆覺小,掀翻群山自為峰"。如今斯人雖逝,但其筆墨尤在,風骨尤存!
-
9 # 金貓的媽
書畫同源!我個人覺得要欣賞楷書之外的書法,都應該將其放在一個大環境下欣賞,如欣賞一幅畫一般。有背景,有佈局,有情感。鄭板橋善於畫竹,他的畫中有書法的筆道,而書法更有畫的影子。
-
10 # 楊雯珺小樹苗
之前看過八大山人的畫,慢慢的就發現那個年代的人就追求最高的境界就是童真,從複雜的境界到返璞歸真,所以要欣賞鄭板橋的書法,一定要有藝術的沉澱,才能欣賞出來。
-
11 # 張博玉書畫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鄭板橋自幼習書,楷書學歐陽詢,功力精深,小楷尤工整嚴。但他天性思想活躍,有自我標準而不願受拘束,於書法亦然,曾作詩云:“蠅頭小楷太勻停,長恐工書損性靈。”考中進士之後就不再寫整齊拘謹的楷書,開始了自我風格的探尋和表現。中年以後到揚州賣畫,書法取法宋代蘇軾、黃庭堅,隸書受時風影響,氣息近於鄭簋。其隸書融合隸楷特點,創造出駭世驚俗的“六分半書”。鄭板橋自己說:“板橋既無涪翁之勁拔,又鄙松雪之滑熟,徒矜奇異,創為真、隸相參之法,而雜以行、草。”所謂“六分半”,當從鄭板橋的機智與玩世態度去理解,不必刻舟求劍,強分比例。在鄭板橋成熟的作品中可以感到:點畫敦厚粗壯有蘇軾之貌,尤其是點、橫喜用頓筆,轉折處以偃筆翻過,純屬蘇法;撇、捺及長橫斜昂取勢,間用提按戰抖,沉著中時見飄飄欲飛之趣,學黃庭堅而化之;至於隸書的觸入,除字形方扁和橫筆、捺腳多有波磔挑剔之外,許多字的結構採用篆、隸寫法,顯得古拙不俗。同時還將繪畫中的意趣和修養運用到書法中來,有時下筆如寫竹畫蘭。在章法佈局上,更是充分誇張字形的形態和重心變化,體現出繪畫般的輕重、疏密等對比效果。雖是信筆揮灑,隨機應變,看上去卻是“亂石鋪街”,落落自然。這種摻雜不同書體、突破書畫審美範疇界限的做法,典型地友映了鄭板橋憤世嫉俗和懷才不遇的孤峭情懷,同時展現出其敏銳過人的才華和不諧時俗的膽魄。
-
12 # 墨雨o軒
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的清代書畫家鄭燮,號板橋。鄭燮詩書畫兼擅,時人稱為三絕。其書法藝術在中國書畫史上獨樹一幟。他的書法自成一格,給人之感就如同亂石鋪路,人稱“板橋體”,他自己則戲稱為“六分半書”。並且解釋說:“板橋既無涪翁之勁拔,又鄙松雪之滑熟,徒矜奇異,創為真隸相參之法,而雜之以行草。”從他所創作的書法作品來看,所謂“真隸相參之法”,實際上就是將隸書參入到行楷之中,同時又用寫行草的運筆之勢來寫,至於說是哪“六分”,哪“半分”,其餘“三分半”在何處,都是不可拘泥地去理解的。 他以蘭草畫法入筆,極其瀟灑自然,參以篆、隸、草、楷的字形, 窮極變化。這幅“兩歇楊林東渡頭”行書,體現了鄭板橋書法藝術獨特的形式美,“桃花岸”三字提頓之間尤為明媚動人。鄭板橋別具一格的新書體,開創了書法歷史的先河。
據傳,鄭板橋年輕時曾潛心臨摹歷代書法名家的作品,其臨作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然而這並沒使他出名,仍不被世人關注。一次,他從夢中醒來,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寫起字來,寫著寫著,就寫到他妻子身上去了。妻子被驚醒,不滿地問:“你有你的體(身體),我有我的體,為什麼不在自己的體上練呢?”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鄭板橋從妻子的話中得到了意外的啟發。從此,他力闢蹊徑、融會貫通,在吸取各大書法所長的基礎上,努力熔鑄自己的風格,獨樹一幟地創造了雅俗共賞的 “六分半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板橋體”,至此,他才名聲大噪,開始被人們譽為著書法家。 鄭燮的書法還不止是將“真隸相參”而以行草的筆法寫之,他的字中還參入了畫蘭竹的筆法,蔣士銓有詩云:“板橋作字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翻;板橋寫蘭如作字,秀葉疏花見資致。下筆別自成一家,書畫不願常人誇;頹唐偃仰各有態,常人盡笑板橋怪。”(《忠雅堂詩集》)現代著名的畫家傅抱石也說鄭燮的字“是把真、草、隸、篆四種書體而以真、隸為主的綜合起來的一種新書體,而且是用作畫的方法去寫。”(《鄭板橋試論》)
可見,鄭板橋對於書法,是決意要背叛傳統,進行大膽地自我創新的。這種創新,主要表現在兩個打破上,一是打破篆、隸、正、行、草等各種書體的界限,而將文字的點畫和結構隨意安排,主要是楷書、隸書相互參用;二是打破書畫的界限,將畫竹畫蘭之法融入書法之中。他曾說他作書“往往以沈石田、徐文長、高其佩之畫以為筆法。”(《鄭板橋題〈墨竹圖〉》) 看他的字,其點畫或粗或細、或濃或淡、或長或短,其結體或疏或密、或正或斜、都一任自然,並略做誇張地表現出來。形成一種隨物賦形、隨形就勢的特點。而整體上看,其字型多呈左低右高的扁方形狀。由於這種結字特點,他的書法在章法上則是縱有行而橫無列,且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形成一種疏密錯落、揖讓相諧的“亂石鋪街”之狀。 鄭板橋的書法創作,多以題畫詩的形式流傳於後世,此類作品以詩、書、畫合璧的形式出現,書法藝術與詩、畫融為一體,又顯示出獨特的美。他另有一些為官時無意於書而寫的判詞,也別具一種書法意趣。倒是他有意創作的有些書法作品,用了不少異體字和自造的字,章法佈局雖刻意經營,也不免稍嫌渙散。不過。從整體上看,鄭燮實不失為清代乃至整個書法史上的一位怪才和奇才。他的“板橋體”是書法史上的一顆永放光彩的明珠。
-
13 # 段華為
鄭板橋的書法,一眼看過去確實與眾不同,有點讓人奇怪,不論是用筆、結體還是章法佈局都十分的個性。一幅字當中,他往往會將字的大小、長短、方圓、肥瘦、疏密錯落、互相穿插,看過去確實有點“亂石鋪街”的感覺,紙上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扭扭的,但仔細觀察之下卻是放縱有度,看似隨意卻暗有法度,用筆揮灑自如,整體看去個人一種跳躍靈動的感覺。
要認識鄭板橋的書法,不得不說說他的身世,因為“書為心畫”“字如其人”,書法是一個人內在精神的反映,而生活經歷起了很關鍵的作用。
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號板橋。自幼隨父親就讀私塾,年輕時也曾去教書,同時在揚州城賣畫。雍正十年(1732年)中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中進士,乾隆七年任山東範縣縣令,乾隆十一年調濰縣縣令,乾隆十七年因為得罪了上首領導而被罷官。此後再次回到揚州城賣畫為生。
鄭燮從小飽讀詩書,性格耿正不阿,因此為官的時候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但是因為太耿直就得罪了上官。因此,一腔的抱負和才氣未能在仕途上有所施展,心中肯定是不舒服的。因此也只能寄託與書畫之間,而心中的那份鬱氣自然也會流露在書畫之間,因此他成為了清代最具個性和真情的書法家之一。
鄭板橋的書法被稱作“六分半書”,但是後人也很難說清到底是哪裡來的六分半,猜測是取漢隸(八分書)大部分,再輔以篆、草、楷體。反正很難說清楚,鄭板橋對自己的書法這樣評價的:“板橋即無涪翁之勁拔,又鄙松雪之滑俗,徒矜奇異,創為真、隸相參之法,而雜以行、草。”
他的這種怪異的書風,在當時也曾經備受爭議,有人點贊,有人差評。袁枚曾說:“板橋書法野狐禪也……亂爬蛇蚓,不足妃稀。”康有為也看不下去了說:“乾隆之世,已厭舊學。冬心、板橋參用隸筆,然失則怪,此欲變而不知變者。”康有為的意思是鄭板橋想在書法上改變舊習,雖然想法挺好,但是卻不知道該怎麼變才好,於是變成了這種怪怪的書體。不過說實話,鄭板橋的書法雖怪,但甩康有為好幾條街了。
鄭板橋不是不能闆闆正正地寫字,他的館閣體也是寫得極好的,早年為了科舉考試,鄭板橋也是寫得一手漂亮的館閣體小楷。但是後來仕途失意之後,無人束縛就徹底放開了,正是為了對抗館閣體,鄭板橋才有意求變。
鄭板橋是從考中進士之後,就已經開始試圖在書法上尋求變化了。他一開始學習的是蘇軾和黃庭堅的書法,因此在鄭板橋很多作品中都能看到此二人的書法特徵,例如上面這幅字,結體用筆都是參照蘇東坡的筆法,但是在某些主要筆畫的處理之上,則是吸取了黃庭堅那種長槍大戟的誇張表現。
對於鄭板橋的“六分半書”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評價是不一樣的,本人也是蠻喜歡鄭板橋的書法的。當代大書法家啟功先生就曾經對鄭板橋的書法讚譽有加,啟功先生認為板橋的“六分半書”“結體精研、筆力凝重、而運筆出之自然,點畫不取矯飾”,“處處像是信手拈來,而筆力流暢中處處有法度”。啟功認為鄭板橋的書法遠勝於乾隆時著名書法家劉墉的“疲憊驕蹇”和翁方綱的“渾頭渾腦”。
啟功先生在《論書絕句》中寫道:“坦白胸襟品最高,神寒骨重墨蕭寥。朱文印小人幹佔,二百年前舊板橋。”當前人們對鄭板橋書法的欣賞和啟功先生當初的推崇有一定關係。因此近些年來,在傳統書畫拍賣市場上,鄭板橋的書法屢有高價表現。
-
14 # 雲中遛魚
一看就知道是沒有認真臨貼的,像小學生寫的一模一樣。可偏偏一些附庸風雅的人說寫的好。如果這樣的字都說好,那麼天底下就沒有不好的字了。
-
15 # 鄉野夢
因為他叫鄭板橋,所以只要跟他有關的東西你用不著欣賞不欣賞,都是好東西,如果是曾板橋,再漂亮的書法都等於零。
-
16 # 書畫教師三和
欣賞鄭闆闆的書法,首先要看他的整幅作品,歪歪扭扭,被稱之為亂石鋪街,這也是鄭板橋獨創的一種章法,雖然歪扭,措中有致,字與字之間穿插變化變化富有彈性給人一種破壞之美,讓人在視覺上有很大的衝擊性。
在就是每個字去欣賞,從每個字的結體大膽而不失謹慎,用兩個字去說就是完美。
在欣賞每個筆畫,從落筆,行筆,收筆,乾淨利落,有真,有草,有隸,有篆。他的章法,亂石鋪街非常受到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肯定與追捧,毛澤東最得意之作沁園春,雪。用的就是亂石鋪街這個章法,可見而之鄭板橋的書風有多高的藝術價值。
鄭板橋給我們後人留下了非常寶貴的藝術財富。
-
17 # 微醺與藝術
回答這個問題有難度,首先要分清鄭氏的“六分半書”和當代醜書的區別。為說明情況,首先上圖吧,看看“亂石鋪街”的真實場景。
亂石鋪街,其實它還是小街小道,雖然是亂石,但是還是要有一定的規律,才能鋪成街,要不然就是亂石堆了。鄭板橋作品的章法很有特點,將大小、長短、方圓、肥瘦、疏密錯落穿插在一起,看似橫不成行,豎不成列,但卻又絲毫不給人雜亂的感覺,當真是“亂石鋪街”的經典代表,天然有趣,百看不厭。
這是鄭氏的書法和當代醜書的區別之一,鄭氏是亂石鋪街,但當代的醜書多是亂石堆,亂石鋪街有天然的美感,而亂石堆就是亂石堆,和美無關。
其次是鄭板橋有深厚的基本功作後盾,自稱是六分半書,觀其作品,把隸、楷、行糅合在一起,不只如此,還將他擅長的畫竹、蘭的筆法融入到書法中去,乍一看雜亂無章,實際卻暗有章法、筆法精到,其實是金石味十足的作品。下面幾幅為隸書痕跡比較明顯的作品, 可以看出,鄭板橋深厚的隸書功底。
鄭板橋為揚州八怪之首,說其怪,是因為他對官場的不滿。另外與其性格有關,他是一個十足的不循規蹈矩的人,甚至遠超過當時的禁忌,成了比較早的同性戀群體,放到現在,也是十足的另類。
而鄭所處的年代,正是書法臺閣體,文章八股文,文字獄最為盛行的時期,其書法卻全然不融入當時,堅持寫出自己的風格,自成六分半書,而畫畫方面,則只畫竹、蘭、石,也是他不願意和世俗同流合汙的表現。
鄭板橋的作品,是他個性的展現,讓我們在欣賞他的作品時,看到一個不甘於平庸的當時的一股清流,他的作品追求自我,隨性,自然而又趣味十足,猶如在一個優雅的鄉村小道,天然而成,毫不做作,這也許就是“亂石鋪路”的真正含義吧。
-
18 # 崆壺子
鄭板橋的書法是有個性的,寫出他自己,
鄭板橋是清朝著名學者,書法家。“楊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皆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是清代文化藝術的集大成者。鄭板橋以隸篆參入行楷,又時以蘭竹畫筆出之,自稱“六分半體”,人稱其“亂石鋪街”體,世稱之為“板橋體”,是非隸非楷,別具一格的新書體,開創了書法歷史的先河。所謂的“亂石鋪街”,正是書法中的至境。看似隨心所欲,實則駕輕就熟,舉重若輕;看似歪歪斜斜,實則錯落有致,斜中取正。字型大中小相結合,遠近恰到好處。筆鋒有藏有露,方圓自成;用筆濃淡相宜,粗細合適……一一這就不難理解為何鄭板橋的書法真跡屢屢拍出天價,深愛世人的的喜愛了。
-
19 # 大掌櫃文化
鄭板橋其人
鄭板橋生於康熙年間,是當時著名的書畫家。由於他與金農、黃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等人同為揚州人,又都是出身貧寒、生性清高狂放的讀書人,因此他們也被稱為“揚州八怪”。
鄭板橋雖然參加過科舉考試,並在乾隆年間考中了進士,卻無心仕途。考上進士他只當過10年的知縣,看遍官場的黑暗之後,晚年選擇辭官回家,以種田為生,一生未曾與官場之人同流合汙,獨具文人風骨。
鄭板橋
鄭板橋書法《節錄蘇軾答秦太虛書》
清朝初年的書法風氣鄭板橋所處的時代,是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間。這一時期,也是中國書法的重要發展時期。此時的清朝帝王為了維持統治,開始尊奉漢族讀書人推崇的孔子,並開始學習漢族傳統文化。喜好漢族文化的康熙皇帝還特意設立了南書房,請漢族的學士與自己一起探討詩文書畫、講解經史,因此康乾時期的內廷書法十分流行,此後也影響到了民間的書法生個。
康乾時期的內廷書法,最初以帖學為主。一般文人學習書法,一般是從臨摹前人的字帖開始,例如明朝時期的書畫家文徵明,最初臨摹的就是王羲之、王獻之和鍾繇的書法,此後又將唐朝書法家的筆法融為一體。他學到這些精品書法的精髓後,才形成獨特的小楷書法。
文徵明早年書法《外舅父岳丈函》
文徵明《太上清靜經》小楷
清朝初年的文人也十分推崇貼學書法,他們大多學的是董其昌的書法,教康熙書法學習書法的沈荃就是其中的代表。由於沈荃自幼學的是董書,身為他的學生,康熙皇帝的書法也深受董其昌影響,因此康熙統治時期,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的董書成為主流。
直到乾隆皇帝登基後,開始推崇趙孟頫的書法,這一趨勢才開始改變。而到了清朝中葉,貼學開始受到碑學的衝擊,逐漸走向沒落。
沈荃 書法《行書晝錦堂記》
康熙皇帝 行書六言聯
如何評價鄭板橋的書法藝術?鄭板橋的書法,主要有兩個特點:
1. 風格特立獨行,自成一家。
鄭板橋的書法,初看有如“亂石鋪街”,歪歪扭扭,實則別具特色。他學習書法時,最初學的是南朝梁書法家陶弘景的《瘞鶴銘》。學成之後,他開始擺脫字帖的束縛,參考隸書、篆書、行草等多種書法,獨創“六分半”體書法,將大小、長短、肥瘦完全不同的字型融為一體,看似隨意,實則極富節奏感。
鄭板橋自創的“六分半”體書法,相比於康乾時期盛行的貼學書法,更為灑脫任性,這也是因為鄭板橋本人的個性所致。鄭板橋雖為官清廉,但生性狂傲,不屑於朝廷中的官員同流合汙,因此終其一生,只當過兩次知縣,其書法觀念也與眾不同。他在《論書》中直言自己的書法觀念:
“平生愛學高司寇且園先生書法,而且園實出於坡公,故坡公為吾遠祖也。坡書肥厚短悍,不得其秀,恐至於蠢。故又學山谷書,飄飄有欹側之勢。”
從鄭板橋本人的這段文字來看,他的書法追求的是厚重和雄強,而非貼學書法的規整與秀麗,因此才有了別具一格的“六分半”體書法。
鄭板橋(1693-1765) 行書《觀滄海》
鄭板橋橫幅書法作品
2.擺脫了當時貼學書法的桎梏,開後世書法之濫觴。
正如此前所提到的,鄭板橋所生活的時期正是貼學流行的時代。鄭板橋對當時流行的貼學書法十分不屑,反而更推崇更為雄渾的魏晉碑體。他的書法風格,開啟了乾隆年間碑學書法的先河,此後的金農、伊秉綬、趙之謙、何紹基等人延續了這一傳統,並在此基礎上發揚光大,形成了清朝中期至民國時期的碑體書法。
-
20 # 任意評說
鄭板橋的字不屬於書法正溯,有的筆畫起行收不是很講究。但他獨創篆隸行熔為一體,佈局上也將參差錯亂誇張化,極具藝術美感,讓書法創作獲得極大自由。他的書法成就其實還高於他的繪畫成就,他的書法比繪畫的變化更多,內容更豐富,開創性也更大。
書法史上沒有把他作為正經書法家對待,而僅當作畫家,這種評價是遺珠了。他的書法也是影響了很多人的,他的字畫面構圖感強,特別似合題畫,當代海派著名畫家韓敏學的就是鄭板橋的字。
回覆列表
一,首先要了解鄭板橋的人生,瞭解他的思想狀況,瞭解他的文藝思想,瞭解他的書學主張,只有這樣,才能對他的書法有根本的認識。鄭板橋是封建社會為官的一個異類,詩書畫才藝非常突出,但是文人氣很重,對官場來講,他是一個異類,也就是創新創新思想非常強。二,我板橋的書法極其個性,但是,這個個性,並不是一般人講的自己的風格,而是在深入學習掌握把控傳統的基礎上的一個創新,而不是天馬行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最大特點是隸篆和帖學的結合。具體有以下特點:一是筆法豐富。任何能夠傳世的藝術書法作品,首先要筆法豐富,鄭板橋書法也是一樣。比如入筆有露有藏,有圓有方;線條粗細對比強烈;行筆提按豐富、一波三折等等;二是結構新穎。這是它的最大的特色,就是因為他吸取了隸書的扁,篆書的古,和帖學行書甚至草書的連暢,混在一起,使得它的結構獨具特色,長短、扁圓、誇張變型等都獨樹一幟,人稱“六分半書”;三,章法也獨具特色,特別是斗方和條幅,打破了原來傳統中庸的整飭,而是參差錯落,亂石鋪街;四,氣息高雅,脫俗不凡。因為鄭板橋學養非常豐富,詩書畫三絕,他的體現在書法作品上面,顯得脫俗不凡,特別是他畫竹子蘭花非常有名,反映到書法裡面,帶有畫意,非常耐人尋味。當然,書法是一門很高深的藝術,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化素養,不管別人怎麼認為好,但是自己的層次沒到,也是看不出來的,就像菩薩渡人,佛性淺頑,沒悟到,怎麼講都是對牛彈琴,如果一旦悟道,那就是成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