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溫吉煥醫生

    嘈雜是一種胃中空虛,似飢非飢,似痛非痛,胃部常感難受不適或灼熱不寧,難以說清道明的病症。

    嘈雜是一種常見的胃病症狀,又常與胃痛、噯氣、泛酸、噁心,乾嘔等同時出現。中醫認為,嘈雜病機與胃氣阻滯有關,常因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感受風寒、氣鬱煩惱等原因引起。嘈雜雖非重症,但令患者難受不安,嚴重影響人的情緒和正常生活。

  • 2 # 石玉峰

    嘈雜又稱為心嘈。是以胃中煩熱悶亂,似飢非飢、似痛非痛、似辣非辣為特徵的一種病證。多與食滯、脾虛、肝鬱、血虧有關。嘈雜常與胃脘痛、噯氣、噁心、乾嘔、吞酸等症狀同時出現。也形容聲音雜亂擾人。

    胃為水穀之海,無物不受,若食溼面魚腥、水果生冷、以及烹飪不調,粘滑難化等物,恣食無節制,朝傷暮損,而成清痰稠飲,滯於胃脘之中,故為嘈雜。

    噯氣吞酸痞滿,甚則為反胃膈噎,既是嘈雜的主要原因。

    嘈雜為症,似餓不餓,似痛不痛,而出現心下熱如火灼不寧,得吐則止,這是胸膈間自覺有一種燒灼嘈雜感的症狀。因病位在胸膈心窩部位,故又稱為“懊憹”。其症狀兼噯氣、噁心、痞滿,漸至胃脘作痛,屬於“痰火”之患。以上既是中醫“反胃嘈雜”症。治宜消痰降火,除溼為主。以健脾利溼壯其本也。又要忌口,不要暴飲暴食,少吃煎炒烹炸、辛辣食物,因煎炒烹炸、辛辣食物易生痰涎,故而忌口。

  • 3 # 鄭晨旭

    嘈雜又稱嘈心,是胃脘部不舒服的一種自覺症狀,病人原話“說痛也不痛,說飢也不飢,反正就是說不出來的難受”。

    想體驗一下這種難以名狀的感覺也簡單,飯前空心吃兩瓣大蒜,過兩分鐘就知道是什麼感覺了,並且記憶深刻終身難忘。獨頭蒜效果更佳,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嘈雜基本不會單獨行動,這是一個團伙,他的背後還默默站著他的兄弟們,他們分別叫做:噯氣、噁心、乾嘔、胃痛、反酸、心下痞。只是由於他太鬧心,所以往往它做“主訴”。

    胃幹活多了(傷食)會出現,受欺負了(肝氣犯胃)會出現,冷了熱了(胃寒、胃熱)同樣會出現嘈雜不適。

  • 4 # 純鈞LHGR

    《類證治裁》裡說:“嘈症屬胃,俗雲心嘈,非也。其狀似飢非飢,似痛非痛,脘中懊憹不安。或兼暖氣痞悶,漸至吞酸停飲,胸前隱痛”。

    《醫學入門·嘈雜》裡說:“心嘈似飢又煩雜”。

    嘈雜是一種胃脘不適症狀,發為胃中空虛,感覺像是餓了但又不餓,有似辣非辣、似痛非痛的表現。

    嚴格來說的話,它是與噯氣、吞酸、噁心、乾嘔、心下痞、胃脘痛等同時出現的。正如《醫學正傳》中所言:“夫嘈雜之為證也,似飢不飢,似痛不痛,而有懊憹不自寧之狀者是也。其證或兼噯氣,或兼痞滿,或兼噁心,漸至胃脘作痛……。”也就是說,嘈雜一般不單獨出現。

    嘈雜有幾種型別,或傷食,或胃熱,或胃寒,或肝胃不和,或脾胃虛弱,甚至血虛者亦可見胃脘嘈雜表現。但不論哪一型別,都必定會出現反胃吞酸的症狀。

    因此,說到嘈雜的症狀,也可以在胃脘“似飢非飢,似痛非痛,懊憹不安”的基礎上再加上反胃吞酸症狀,這些症狀綜合起來,形成胃脘嘈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葉面肥用磷酸二氫鉀好還是大量元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