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介尼

    很多俗話、諺語和歇後語都含有深刻哲理主要是因為:

    一些俗語、諺語及歇後語來自人們生活中對大自然的觀察、總結而來的。如: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老虎屁股摸不得;老鼠拉木銑一大頭在後面;兔子尾巴一長不了;井底之蛙一沒有見過大天等。

    還有部分俗語、諺語和歇後語是從歷史以及歷史中人物的起伏而來:桃原結義、劉備借荊州一有借無還、韓信帶兵一多多益善等。

    總之,很多俗語、諺語及歇後都是廣大人民群眾透過對大自然觀察總結,對歷史教訓和經驗的總結,對歷史的繼承及發揚等。都含有不可置否哲學道理的。

  • 2 # 國學論壇

    俗語、諺語、歇後語,都是千百年來在民間代代流傳下來的,都是古人對生活經驗的總結,都是智慧的結晶。

    如果沒有深刻的哲理,如果對我們的生活沒有幫助,它就沒有流傳的價值了,我們也就看不到了。之所以能夠流傳下來,就是經過了千百年來的歷史考驗,證明它是對的,是具有普遍規律性的,所以才能長久流傳。

    比如這句吧:“貧在鬧市無近鄰,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句話體現的就是人性,古今中外,人們的願望都是趨利避害,大多數人都有趨炎附勢的一面。你生活貧窮,自顧不暇,對別人還能有什麼幫助?所以即使你住在繁華的鬧市裡,也很少有人拜訪您,因為你根本就沒有嘛!那些富豪,就算比較吝嗇,但他總是有一定能力的,有這個物質條件可以去幫到別人,所以即使住在深山老林,別人也會去找他,人都有這個僥倖心理,萬一他一開心,隨便幫一下,你就能得到很大的利益。

  • 3 # 福財娛樂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很多諺語俗語,成語都蘊含著豐富的哲學道理。它凝鍊,深刻,是一種壓縮性的語言,意簡意豐,耐人尋味,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和經驗。

    諺語類似成語,但口語性強,通俗易懂,一般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兩個短句。比如:氣象類:“久雨刮南風,天氣將轉晴”“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農業類:“棗芽發,種棉花”“春雷響,萬物長”衛生類:“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要想人長壽,多吃豆腐少吃肉”有關於社會類:“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學習類的“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學要落後”“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等等,恰當的運用諺語可使語言活潑風趣,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歇後語也叫俏皮話,它一般將一句話分成兩部分來表達某個含義,前一部分是隱喻或比喻,後一部分是意義的解釋。例如:“水仙不開花——裝蒜”“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外甥打燈籠——照舊(舅)”“捱了刀的肥豬——不怕開水燙”等等,歇後語幽默風趣,耐人尋味,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

    俗語大多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使人們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例如:“矮子面前不說短話”“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病急亂投醫”“不看僧面看佛面”等等,精煉的表達人的思想及人世間深刻的道理。

    成語,俗語,諺語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學習它們不僅能提高語文水平,還能從中悟出深刻的哲學道理。

  • 4 #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俗語、諺語、歇後語等,均為人民群眾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特殊的語言表達形式。是漢語語彙裡為群眾所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並且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也是通俗並且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更是人民群眾總結生產鬥爭和生活經驗的各種民間傳言,其用簡練而形象化的語言,生動地反映了人民群眾生活的經驗和願望。其中包括了俗語、諺語、俚語、歇後語、格言等等。內容則是涉及了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形式上大多隻用一、兩句話或者三、四個字,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具有較大的認識作用和教育意義。

    其使用的語言精練,形象生動,音韻和諧,通俗易懂,又以其哲理性而耐人尋味。

    如:剛剛過去的5.20,為農曆小滿節氣,有諺語謂:小滿不滿,黃梅不管。這個主要就是指小滿與下一個節氣:芒種之間的雨水關係。通常小滿節氣裡的降水稱為"早黃梅",芒種節氣裡的降水稱為"正黃梅"。小滿降水量偏少,則預兆芒種的雨量也會偏少,相應的,梅雨的開始期也是比常年平均開始期偏遲。

    又如:歇後語一般由兩部分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好比是謎語的謎面,後半部分則是解釋、說明,好比是謎語的謎底。如:三個臭皮匠_ _頂個諸葛亮。傻小子睡涼炕_ _全憑火力壯。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只要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並且十分自然貼切。

    這種語言形式,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如:《戰國策:楚策》中:"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意思即是:丟失了羊再去補羊欄,還不算太晚的。這個應該是最早的歇後語了。

    另外,如清代史學家、漢學家錢大昕的《恆言錄》中:"千里送鵝毛,物輕人意重,復齋所載宋時諺也。"標明這個是宋代的民間諺語。(其中的"物輕…",現在多寫為"禮輕…")

    圖片源於網路,如侵秒刪。

  • 5 # 文字領域工作者

    那是前人社會生活和工作的總結,對指導現實生活和總結有著深刻的借鑑作用,有心人還不能小看,如我們的言行和行為違反了它,會走很多彎路。所以俗語和諺語有很現實的,實用意義。比如亂說一句,識得稱來,姜買完,告訴人們:你知道了已經晚了。

  • 6 # 墨海拾珠

    諺語、俗語是勞動人民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的經驗總結、對自然規律的深刻認識、對社會價值規律的高度概括,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 7 # 聖陽文化藝術組織者

    因為俗語諺語歇後語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生活經驗和願望。閃耀著人民智慧的光芒。

    來源很廣,既來自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也和詩文名句、格言警語、歷史典故等有關連。是人民群眾口頭流傳的習用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來反映深刻的道理。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口傳、言簡意賅並較為定型的藝術語句,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結晶,同時在外國也收到廣泛應用。反映的內容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舉例說明:

    1.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

    馬不卸鞍,人不解甲,比喻時刻處於高度警惕狀態。

    2.拔出蘿蔔帶出泥。

    拔出蘿蔔帶出泥,比喻事情辦得不乾淨不利索,使得其他的人或事受到牽連,也比喻引起了不必要的麻煩。

    3.飽漢不知餓漢飢。

    比喻不能設身處地為有困難的人著想。

    4.不管白貓黑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

    這句話是四川的俗語,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形象化表述。

    5.百星不如一月。

    一百顆星星發出的亮光不如一個月亮發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質優。

    6.不要把雞蛋放進一個籃子。

    告誡人們不要孤注一擲,把所有的精力資本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應該做多手準備,留幾條後路。

    7.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遇到困境後應有所變通,不要固執於一種選擇。

    8.閉塞眼睛捉麻雀。

    比喻盲目地辦事情。

    9.唱空城計。

    比喻掩飾自己力量空虛、騙過對方的方法;比喻某單位的人員全部或大部不在;形容肚子餓。

    10.大水衝了龍王廟。

    比喻自家人損害自家人。

    11.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避開敵人初來時的氣勢,等敵人疲憊時再狠狠打擊。

    12.鞭長不及馬腹。

    指鞭子雖然很長,但是不應該打到馬肚上。後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

    13.吃不了兜著走。

    比喻某人行為造成了很嚴重的後果。

    14.醜媳婦早晚要見公婆。

    比喻不好的東西遲早要讓人知道。

    15.澆花澆根,交人交心。

    比喻交朋友要真誠。

    人常說:“俗話說得好。”這不僅僅是引用或生髮某一句俗話時所使用的語辭和套話,同時也是對俗話本身的一種價值判斷與中肯評價。俗話亦稱俗諺、諺語。它該是傳統文化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言簡意深,直指人心,是民間智慧的結晶。

    俗話說得好,好就好在它的真。《韓非子》有言:“古無虛諺。”由於諺語是我們的先民透過口耳相傳源遠流長傳承下來的,真實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不然,進會將一句套話、假話抑或虛與委蛇的話,一代又一代“義務”地接力傳遞下來呢?諺語之天然本真,誠如唐詩所謂“卻嫌脂粉汙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完全是透過不加修飾地自然呈現出來的。俗諺是真言,也是箴言,但箴言首先必須是真言。

    俗話說得好,好就好在它的善,有道是,“知行合一是善”善是人心的指歸。諺語的善,在於它的益世功能和實用價值。千百年來,諺語保留著許多對生產生活頗有用處,對世道人心頗有教益的東西。譬如,“驚蟄百蟲動,走馬快耕田”(生產),“凡人敗德壞名,錢財佔了八分”(警世),等等。

    諺語雖是黎民百姓的家常話,但在家長裡短中卻包含著生活哲理與人生哲學。諺語的內容內涵,幾乎都是向上向善的;縱使傷時罵世,也是從反面來隱喻勸善的。古往今來,諺語始終“自覺地”承擔著一種社會教化功能,如知時節的春雨,潤物細無聲。即使是從未上過學的人之父母,亦可用諺語來教育子女,引導他們知行合一,崇善向上,長大成人。諺語是人世間最寶貴的“經驗之談”。

    話須通俗方傳遠,語必關風始動人。俗話所關注的從來是大地和人民,所深入的永遠是生活與心靈。它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樸實,深刻,精闢!形式上的大白話、大實話,內容上的鄉土氣、泥土味,正是它深入人心、流佈廣遠的真諦所在;也是它稱之為文化、融心化人的根本所在。

  • 8 # 詩潤生活

    首先三個詞在類別上沒有什麼區別:

    船到橋頭自然直

    到什麼山唱什麼歌

    東虹轟隆西虹雨

    小蔥拌豆腐一一一清二白

    不吃饅頭爭口氣

    說的是人要有競爭之心,做人才能有進步的動力,否則,只能止步不前。

    小蔥拌豆腐一一一清二白,為人要正直無私,公平公正,這樣才能為人喜歡。

    遠親不如近鄰

    說的是何止是鄰里關係,更是為人處事道理。

    文明文化傳承,得益於這些看似簡單卻寓意深刻的句子。

  • 9 # 奔夢001

    這些俗語、諺語、歇後語都是勞動人民在生活、勞動過程中長期積累的經驗總結,也是經過無數事實驗證得出的結論。它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和規律性。不但通俗易懂,而且具有深刻的內涵和哲理,所以被人們廣為流傳,而且對當今社會仍然非常適用,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指導性。比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還有“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等等。這些警句都值得我們時刻謹記,深刻領會,靈活掌握並運用。

  • 10 # 河山入夢

    俗語諺語歇後語,都是中華民族語言文化的瑰寶,是各民族廣大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勞動實踐中,對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係進行細緻觀察,深刻思考,認真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它植根於氣象萬千的大自然和異彩紛呈的勞動生活這一肥沃“土壤”之中,具有語言精煉,真實生動,富含哲理的特點。究其主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源於自然。長期以來,人們為了更好地適應自己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對大量的自然現象和動植物活動進行了細緻的觀察,進而探索和把握自然規律和特點。

    “若要年成熟,除非春雨落。”

    “鯉魚河面跳,大雨將要到。”

    “東山日頭西山風,南山北山雨崩崩。”

    “早霞有雨,晚霞晴,中午有霞颳大風。”

    “三伏天的高粱苗——節節往上升。”

    二是源於生活。為了提高勞動效率,提高生活質量,對生活中應當注意的問題得找出特點,把握規律指導行動。

    “甘蔗老來田,大椒老來紅。”

    “酒吃頭杯,茶吃二盞。”

    “要豐收沒有巧,一苗二肥三出草。”

    “春耕不好害一年,教兒不好害一生。”

    “眼睛額上掛,到處惹人罵。”

    “狗屎沾鞭子——聞(文)不能聞(文),舞(武)不能舞(武)。”

    三是提煉於時間。這些俗語源遠流長世代相傳,《古謠諺·凡例》說:“謠諺之興,其始止發乎語言,未注於文字。”也就是說在還沒有文字的時候,諺語即已產生。我們今天看到的和相傳的這類語言,實際都是後人採集筆錄而成。在數千年的勞動和生活實踐中,人們口口相傳,經過長時間的驗證、篩選,並在這個過程中反覆思考、打磨,形成了今天我們所能看見和使用的這些精粹並富含哲理的語言。

  • 11 # 雅樂229892

    謝邀!為什麼很多俗語諺語歇後語……答:中國文化五千年的歷史悠久……!有許多文人墨客,帝王將相……!在社會底層生存環境中存在著很多困難和矛盾!一直以來民間流傳至今對人類文明發展潛力和文化內涵段子分享也越來越多的作品,遺傳至今,而且意義深遠,實用性很強!如:遠水救不了近火,留下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船到橋頭自然直,遠親不如近鄰,滴水之恩 當湧泉相報,大樹底下好乘涼,䓁䓁……。不勝列舉!形成良好的教育哲理。

  • 12 # 空間青朗

    那都是從古至今。勞動人民的親身實踐。那一句句短小精悍的語言。是濃縮的典故。他承載著失敗和成功的經驗。凝練的總結。概括全面,發人深省。後人不再繞彎彎!所以言語也好。警句也罷。都是先人的智慧對後人的啟發。

  • 13 # 歲月如煙慢慢品

    因為這些俗語諺語歇後語,是由世世代代勞動人民反覆實踐和經歷總結出來的,裡面包含和濃縮的是先人的經驗和教訓,反映了人類在漫長髮展歷史中,對待生命、生活、自然等各方面的偉大智慧,對後人有極強的提示警醒作用,所以說有很深刻的哲理在裡面。

  • 14 # 榆樹之下

    不是因為俗語諺語歇後語,才含有深刻的哲理,而是因為含有深刻的哲理,才可能成為俗語諺語歇後語。不能顛倒因果。

    語句很多,為什麼其他的不能成為俗語諺語歇後語?歷史長河中,時時刻刻都有語句產生,也有語句消失。只有含有深刻的哲理,才能通過歷史的考驗,有成為俗語諺語歇後語的可能。

  • 15 # 自若火車Fj

    很多俗語諺語及歇後語之所以都含有深刻的哲理原因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源流長!是前輩們曾歷經千百年的實踐,千錘百煉!透過去其糟粕,存其精華,不斷總結經驗得出來的結晶體流傳至今。所以才含有深刻的哲理。

  • 16 # 半仙9829

    因為俗語諺語歇後語大都產生於民間。

    俗語諺語歇後語富含哲理,通俗易懂,是因為它來自於民間,是老百姓生產和生活實踐的經驗總結,沒有目的性,也沒有階級的侷限性,因而也就能經得住時間的檢驗。

    “實踐出真知,”“絕知此事要躬身,”都是富含哲理的名句,也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只有自己經過實踐,才能認知事物的本來面目,也才能創作出經久不衰的富含哲理的俗語、諺語和歇後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人類真的比其它動物活得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