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魁哥說歷史
-
2 # 韶華傾夢
李嚴,原屬劉璋,在綿竹之戰後投降於劉備,被劉備所器重。在劉備駐守永安期間,李嚴被召到永安聽命。在劉備薨於白帝城後,李嚴和諸葛亮同為輔政大臣,但李嚴次於諸葛亮。
那麼,這位半路被迫投降於劉備的將領,他到底有多厲害呢?
在蒹葭關之戰後,劉備收穫了馬超這一位猛將;在雒城之戰中,斬殺張任,報了軍師龐統之仇。見到劉備這般兇橫,益州牧劉璋連忙派遣妻弟費觀和李嚴一起駐守綿竹,以此來抵禦劉備的進軍步伐。
此戰中,李嚴和五虎上將之一的黃忠戰了四五十回合而不分勝負。黃忠是劉備勢力於長沙之戰中收服的一位猛將,曾和關羽戰了一百合而不分勝負,武力極為強悍。雖然在劉備入川作戰時,黃忠已年近七旬,體力有所下降。但是,李嚴能夠和他對戰四五十合而不分勝負,足以看出李嚴的不俗。
除了武力方面的不俗外,李嚴在軍事謀略和處理政務上也很有才幹。在綿竹之戰中,李嚴識抬舉,深得劉備欣賞。在投靠劉備之後,李嚴曾有一段時間都是在剿匪的繁雜任務中渡過。不久,李嚴的機會來了。
尚書令劉巴去世,劉備把李嚴從成都調到了永安,升任為尚書令。從成都到永安,這並不是調離權力中心。因為當時的蜀漢情況和特殊,諸葛亮以丞相錄尚書事的身份在成都統籌大局,管理蜀漢的一切事務;而劉備則是在永安,只有諸葛亮遇到重大的決策時,才書信請示劉備。所以說,李嚴這是進入了蜀漢的權力中心。
在永安這一段時間,李嚴一直是劉備身邊的秘書,助手,負責處理政務。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了一年多,直到劉備薨於白帝城。根據劉備的遺言,李嚴和諸葛亮都是輔政大臣,但李嚴是副的,僅次於諸葛亮。
儘管如此,但李嚴是以中都護的身份統內外軍事,掌管蜀漢的軍事事務。但可惜的是,李嚴在蜀漢的根基不深,而且又是半道投降於劉備的,其威望根本不及諸葛亮。所以,這一位掌管蜀漢軍事事務的中都護,名不副實,沒有實權。在諸葛亮帶兵討伐南蠻的時候,也沒有李嚴的事。
而到了諸葛亮北伐時,李嚴這一位中都護卻負責籌糧。雖然在戰爭中,後勤的糧草運輸是很重要的事情,但這一件事讓地位李嚴去做,似乎有點大材小用。
所以,面對這人生中的落差,李嚴難免會有一些想法,他想要為自己爭取相對應的權利。他曾寫信給諸葛亮,想把益州東部的部分地方劃出來,然後設定巴州刺史,李嚴自己擔任。此外,他還建議諸葛亮受九錫,進爵為王。
李嚴的做法,無疑是想讓諸葛亮衝在前面,他在後面摘桃子。但是,諸葛亮識破了李嚴的計謀,全都拒絕了。也正是因為這樣,李嚴和諸葛亮開始不和,關係鬧得很僵。
在諸葛亮再一次進行北伐時,李嚴又一次負責籌糧。心中的不甘,讓李嚴又開始作死。他寫信給諸葛亮,說“天降大雨,糧草難以跟得上戰爭的需要,勸諸葛亮退兵”。受到李嚴的信,諸葛亮在前線沒有辦法,只能撤退。但軍隊撤到半途,李嚴又寫信問諸葛亮為何撤軍,甚至還跑到益州劉禪面前,惡狀諸葛亮。
李嚴的這一系列做法,讓諸葛亮為之憤怒。最後,諸葛亮請示劉禪,罷了李嚴的官職,貶為庶民。
可以說,李嚴是一位很有才幹的將領,但可惜的是,權力迷人眼,李嚴最終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買了單。
-
3 # 小鎮中年大叔
李嚴在三國裡面出彩不多,在劉備攻取蜀的時候,李嚴出場就是光環,跟黃忠50回合不分勝負。黃忠是五虎將之一,就不用贅述。
劉備託孤的時候,託孤物件諸葛亮和李嚴,足夠說明這兩人在蜀國的份量。並駕齊驅,就不用多說。
在劉備去世,司馬懿獻計五路大軍伐蜀,其中孟達兵馬,諸葛亮就是安排李嚴負責。馬超、魏延、趙雲、鄧芝與其各自分擔化解一路軍馬,這些都是蜀國庭柱,就不用再多說了。
李嚴之所以在三國裡面著墨不多,在與烘托諸葛亮的光輝,同時因為出祁山,糧草不足,李嚴最後被諸葛亮降罪貶為庶 民。
-
4 # 大飛熊騎士
李嚴大戰五虎上將之黃忠,是《三國演義》裡的戰例,所以得從小說的角度來分析,但是,李嚴的戰績不多,只有這場和黃忠的大戰,而且也沒有準確的分出勝負,很難分析李嚴的武藝究竟有多厲害?所以,還是要做一個綜合的分析,才好判斷。
首先,李嚴的武藝再強,也不可能是超一流水平,之所以能四五十回合平手五虎上將之黃忠,有兩個因素,第一,李嚴是費觀要去守綿竹才推薦的,屬於初出茅廬而且急於立功,所以和黃忠大戰是盡了全力的;第二,黃忠知道劉備,諸葛亮入蜀除了攻城略地,首要任務就是收買人心,而不是和蜀將生怨。所以,黃忠和李嚴大戰,李嚴是全力以赴,黃忠是想生擒李嚴;所以,黃忠一回營就對諸葛亮解釋,正準備生擒,為何鳴金收兵?諸葛亮則迴應,“吾觀李嚴不能力取”,這意思當然不是說黃忠打不過李嚴,而是黃忠要力擒李嚴,至少諸葛亮覺得是有難度的,還不如智取;顯然黃忠也同意諸葛亮的建議,於是接下來甘心詐敗,最後迫使李嚴歸降劉備陣營;但是,這隻能說明李嚴具有一定的實力,還是不足以說明李嚴的具體實力。
李嚴雖然武藝不如黃忠,但是畢竟能打個四五十回合,再參考其他單挑四五十回合戰績的,比如:許褚大戰徐晃四五十回合平手;官渡之戰,張遼大戰張郃四五十回合,曹操稱奇;夏侯惇大戰高順四五十回合勝出;曹洪步戰黃巾軍兩大高手之一的何曼四五十回合平手,拖刀計斬殺;潼關之戰,曹洪戰體力受損的馬超四五十回合,氣力不加;還有張遼戰淩統五十回合;樂進戰淩統五十回合;這些戰例除了曹洪力戰損耗了體力的馬超之外,其他戰例雙方的武藝都相差不大,比如許褚超一流末,徐晃強一流標杆,張遼強一流,張郃一流上,淩統一流上等等;所以,通常情況下,如果能打四五十回合左右是小說的一個標杆,說明雙方武藝可能持平或者略遜一方交手的上限;那麼,如此說來,李嚴的武藝只是略遜黃忠,起碼達到強一流的水準了?
黃忠雖然是五虎上將,超一流水準,但是卻是一員出場就年近六旬(諸葛亮語)的老將,到了天蕩山之戰,都年近七旬了(劉備語),所以和李嚴一戰至少六十多歲了。當然即便如此,黃忠仍然認為自己能開三石之弓,並拽壞了兩張硬弓,表現驚人。只是年齡不饒人呀,耐力和視力必然受到影響,所以後來百發百中的黃忠射中夏侯尚的後心,卻不能殺死;再說陣前單挑,也表現出了“防守有餘,進攻不足”的特點,比如兩戰蜀將泠苞,第一次突襲擊敗,第二次卻打了十餘回合平手;同樣魏延兩戰泠苞,第一次雖然兵勢不利吃點小虧,第二次泠苞不利,魏延直接生擒;還有,黃忠和一流上的張郃,一流的夏侯淵各打了二十回合平手,都可以看出老將黃忠並不擅長短時間內擊敗一流以上武將的特點;
所以,李嚴雖然能和黃忠打了四五十回合平手,但是不代表李嚴有匹敵超一流的能力,否則諸葛亮也不會讓他拒東吳而不是北伐;此外,李嚴也不具備強一流的實力,理由同樣,如果具有這樣的實力,在後期蜀漢屬於數一數二的存在了;所以,綜上所述,李嚴的武藝大約在一流上左右。
-
5 # 不沉的經遠
李嚴的武藝至少和張郃等人相當,或者略強一些。
在《三國演義》中,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武將排名,只能根據他們的表現來大致衡量。李嚴出場機會不多,而上陣廝殺更是隻有兩次:
第一次是劉備進攻綿竹時,費觀命李嚴出戰,劉備派黃忠出馬,兩人戰了四五十合不分勝負。第二次則是次日,諸葛亮派黃忠出馬誘敵,和李嚴戰了十合以後詐敗而走,將李嚴引到了山峪之中,以弓弩手逼降了李嚴。
黃忠是五虎上將之一,他最出彩的一戰是在長沙和關羽大戰百餘合難分高下。事後關羽讚歎黃忠的刀法毫無破綻,難以在正面交鋒中擊敗,只能用拖刀計智取,可見黃忠的武藝之強,足以躋身頂尖級別的超一流武將之列。
應該說,即使不算黃忠放水的第二次交鋒,光從第一次李嚴和黃忠可以打上四五十合不敗,諸葛亮要考慮用計收服來看,李嚴的武藝也不算差了。畢竟很多時候一流武將遇到超一流武將,都未必能堅持這麼久。
像張郃在穰山之戰遇到廝殺了一夜的趙雲,不過是打了三十幾合就敗走。潼關之戰張郃戰馬超,才打了二十合就敗走。而宕渠寨之戰張郃中了張飛的計,被堵在寨中死戰,也只是堅持了三五十合而已。
即使說黃忠年紀太大,他的武藝可能要比趙雲、馬超等人略微差一些,光從李嚴和黃忠的交手結果看,李嚴打四五十合還有繼續打下去的餘地,這個表現應該也比張郃要強了。
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在演義中武將在不同場合或者面對不同對手時表現有一定差異。像曹洪在濮陽之戰不敵張遼,張遼和張郃在官渡之戰戰平,而潼關之戰張郃二十合敗給馬超時,曹洪卻在馬超手下堅持了四五十合才力氣不加,刀法散亂。
李嚴的戰績有些偏少,不排除他此戰表現特別好的可能,因此不能肯定說他一定比張郃要更強。所以綜合考慮的話,李嚴的武藝水平應該至少和張郃等人相當,有一流水平,也可能比張郃他們略強一些。
回覆列表
公元223年,一代梟雄劉備病逝於白帝城。在歷史上劉備臨死前文託諸葛亮,武託李嚴。都知道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諸葛亮官拜丞相,作為託孤重臣理所應當。但李嚴為何人呢,劉備居然把蜀國的內外軍事都託付給了他,一時之間李嚴成為了僅次於諸葛亮的蜀國二號人物。
《三國志 先主傳》記載:先主病篤,託孤於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為副。
李嚴到底有多大能耐,劉備居然如此重用。李嚴曾和五虎上將中的黃忠大戰50回合不分勝負,他到底有多厲害?
公元211年,劉備在張松的引薦下,隨法正入川,名為幫助劉璋抵禦漢中張魯,實為要奪取西川,佔據蜀地。劉備抵達葭萌關後,左右徘徊,從不進兵。劉備忙著收斂人心,怎麼能去攻打張魯呢,竟在葭萌關待了一年之久。時間長了,劉備也膩了,於是脫了羊皮大舉進攻成都。劉璋大驚,不過此時後悔也來不及了。
劉備攻下涪水關,取下雒城,在諸葛亮,張飛等人的輔佐下擊殺了蜀中大將張任,收降了老將顏嚴,可謂兵鋒正盛。但劉璋還是負隅頑抗,不想輕易將父輩基業拱手讓人。俗話說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劉璋命妻弟費觀引兵把守綿竹以拒劉備。費觀保舉一員大將,姓李名嚴字正方,一同領兵。
由此可以看出,李嚴在蜀中還是很有威望的,不然也不會臨危受命,與國舅一起出兵。劉璋當然心裡也犯懸,不知道李嚴能否守住綿竹,把劉備拒之門外,於是又採納董和的建議,命人入漢中求援張魯。
劉備率領大軍攻打綿竹,命魏延與黃忠繼續進兵。費觀知道劉備率軍而來,於是命李嚴率兵三千在陣前與劉備軍對峙。黃忠作為先鋒大將,率先出馬,與李嚴對戰,二人大戰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諸葛亮見黃忠不能勝李嚴,於是命人鳴金收兵。
《三國演義》中描述到:費觀聽知玄德兵來,差李嚴出迎。嚴領三千兵也,各佈陣完。黃忠出馬,與李嚴戰四五十合,不分勝敗。孔明在陣中教鳴金收軍。
黃忠可是劉備點名入川的大將,武藝過人,在長沙之戰中曾與關羽大戰百回合不分勝負,連關羽都認為黃忠刀法純熟,毫無破綻。而李嚴能與黃忠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確實難得了。作為劉璋最後的抵抗,派李嚴率軍抵禦劉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李嚴畢竟只是一人,雙拳難敵四手,對面的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不是一人可敵的,李嚴見大勢已去,在諸葛亮設計圍困後,也借坡下驢,投降了劉備。
諸葛亮見李嚴能與黃忠大戰不分勝負,心生愛才之心。認為想入主成都,必須大結蜀人之心,李嚴作為蜀中名將,必定很有名望,收降李嚴也就成為了當時的第一任務。李嚴又來挑戰,黃忠出馬交戰,這次交手十多個回合後詐敗而走。
估計李嚴覺得劉備手下沒有什麼猛將,於是緊隨其後追趕黃忠。不想李嚴隨黃忠進入了峽谷,待到李嚴猛然想起的時候,魏延等人已經把李嚴包圍了。諸葛亮說道:“你再不投降,我就要為龐統報仇了!”李嚴自思劉備早晚必得成都,於是下馬投降,歸順劉備。
《三國演義》中描述到:次日,李嚴再引兵來,黃忠又出戰,不十合詐敗,引兵便走。李嚴趕來,迤邐趕入出峪,猛然省悟。急待回來,前面魏延引兵擺開。孔明自在山頭,喚曰:“公如不降,兩下已伏強弩,欲與吾龐士元報仇矣。”李嚴慌下馬卸甲投降。
李嚴武藝不下黃忠,要不然諸葛亮怎能鳴金收兵,諸葛亮和黃忠說:“我見李嚴的武藝,不可力取。”其實就是說明黃忠不好拿不下李嚴,只能用計謀取勝。
李嚴投降劉備後,很受劉備賞識。歷史中曾說道:劉備死後,諸葛亮入川輔佐後主劉禪,而李嚴就被留下來,鎮守永安,防禦東吳。李嚴可獨當一面,為蜀國從劉備到劉禪的過渡時期提供保障。
諸葛亮把李嚴與馬超等並稱,並稱贊其可以抵擋陸遜,足可見李嚴為智勇雙全之將。而
黃忠作為三國時期與關羽,張飛等同一檔的超級武將,李嚴能與之大戰,李嚴至少也是屬於一流名將,而李嚴見被魏延包圍,不能衝出。其衝鋒陷陣的能力不及張飛,趙雲等,甚至不如張遼,張郃等,所以應排在一流下等。在人才稀少的蜀國,也算是十分顯眼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