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ero148434150

    臥龍與鳳雛

    能和諸葛亮齊名,相比龐統理論上還是技高一籌。

    但是從及時三國志來看,郭嘉的功勞戰績還是比其他人要高不少,可惜英年早逝,不然和諸葛亮,司馬懿起碼也是一個級別的

  • 2 # 影視回放ll

    1、魯肅(格局觀最大一手促成孫劉聯盟)

    2、龐統(三計取益州)

    3、郭嘉(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4、陸遜(東吳社稷之臣)

    5、徐庶(徐庶進曹營)

  • 3 # 江南趙子財

    按三國寫的照點: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好計,郭嘉留計定遼東妙計,徐庶用計敗曹兵妙計,龐統名過其實一般,魯肅得老實冇計

  • 4 # 迎來春風遍地紅

    雖然心中比較偏愛郭嘉,但站在公平的角度應該還是陸遜最優秀,是他受命於危難之時,率領東吳兵馬,在猇亭之戰中,火燒連營,大敗梟雄劉備,挽救了東吳!

  • 5 # 光頭許文強

    伯仲之間,魯肅前期選擇主人的時候顯得沒有主張,陸遜晚年頻發昏招,剩下三位都死得早,(徐庶進曹營後等於死了)但論重要性是郭嘉,他是曹操陣營裡無可替代的

  • 6 # 主觀的交易員

    郭嘉成就最大,也是曹操平定北方的最大功臣。其次是陸遜,主要戰績是火燒連營消滅劉備主力,以及和呂蒙聯手拿下荊州和關羽。其他人成績很一般

  • 7 # 春秋73439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他們都是三國時期了不起的人物,他們分別輔助不同的主人。都為主人鞍前馬後的出謀劃策,盡職盡責,竭盡所能,他們各有千秋,都有過奇謀妙策。如果非要選一個的話,我認為郭嘉最優秀。因為在郭嘉在的參與下,曹操統一了北方。再則就是郭嘉曾向曹操密奏,說司馬懿有篡位之心,不可不防。事實就是這樣,魏國最後還是讓司馬懿給篡了權。這說明郭嘉這人很有眼光。

  • 8 # 公明淏

    陸遜運良籌,能分吳國憂。揮毫關將墮,焚鎧蜀王羞。功業昭千載,聲名播九州。至今巫峽地,草木尚添愁。

    跟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二十餘年。其為人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一生出將入相,陸遜最優秀!

    雖然天數三分定,妙算神機亦可圖。若是當時存奉孝,難容西蜀與東吳。

    相與周旋十一年,阻險艱難,皆共罹之。又以其通達,見世事無所疑滯,郭嘉最優秀!

    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大材小用,龐統最優秀!

    孝悌忠信,徐庶最優秀!

    始終不渝地堅持聯合抗曹的道路的戰略方針,併為之竭盡全力。

    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整頓、禁令必行。

    雖在軍陳,手不釋卷,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肅為之冠。魯肅最優秀!

  • 9 # 一處小站

    陳壽的《三國志》裡,只有諸葛亮和陸遜兩個人是單獨成傳的,其它連荀彧也是和荀攸、賈詡同傳;

    所以從這個角度,陸遜最優秀。

    另外三國三大戰役,官渡、赤壁、夷陵,官渡是曹操帶著一夥人幹趴下了當時的一哥袁紹,赤壁是以周瑜為主導的孫劉聯軍幹趴下了當時的一哥曹操,而夷陵是以陸遜為主帥的東吳軍隊幹趴下了打了大半輩子仗、被曹操比作“吾儔也”的英雄劉備;

    從這個角度,也是陸遜最優秀吧。

    陸遜的兒子陸抗,在抵抗西晉時,和西晉的羊祜惺惺相惜,他的後代裡又有陸機、陸雲這樣的人物,郭、龐、徐、魯的兒子以及後代都不怎麼出名;

    所以從生兒子的這個角度,也是陸遜最優秀吧(手動狗頭)。

    綜上,陸遜最優秀,雖然我個人對他是真不感冒,我個人最熟悉、也經常掛在嘴上的人物是郭、龐、徐,但人畢竟得客觀啊!

  • 10 # 古梁鏞

    曹操和郭嘉

    曹操統一北方大業最大功臣:鬼才郭嘉

    郭嘉被譽為三國鬼才,在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中,郭嘉功勞最大。

    郭嘉是穎川(河南禹州)人,和穎川士族荀彧是忘年之交,早期投奔袁紹麾下,但是他發現袁紹其人不正,不具備匡扶正義,解救民生的能力,因此歸隱,這一歸隱就長達六年。

    後來,曹操非常器重的一個謀士戲志才早逝,曹操悲痛萬分,寫信給荀彧,表達自己的無奈和傷心,荀彧因此推薦郭嘉給曹操,曹操非常重視郭嘉,曾經出城十里迎接郭嘉,兩人初次見面,經過一番推誠置腹的聊天,曹操堅信,能夠助力他成就大業的人,一定是郭嘉。而郭嘉也同樣堅信,曹操正是自己苦苦尋覓的輔佐之主。

    郭嘉

    郭嘉想要輔佐的主公是那種人呢?自然是心懷天下,匡扶正義,解救民生的治世能臣。

    在曹操勢力隨後的發展中,滅呂布,敗袁紹,吞袁術,北征烏桓,平定遼東,統一北方,在這些非常重要的戰役中,郭嘉作為曹操軍營第一謀士,出謀劃策最多,甚至在幾場關鍵戰役中,起到了決定勝利的關鍵性作用,比如曹操鏖戰袁紹,在曹操猶豫要不要退軍的時刻,郭嘉用“十勝十敗論”堅定了曹操的信心,官渡之戰,最終大敗袁紹。

    如果沒有官渡之戰的決定性勝利,曹操和袁紹兩方諸侯未來發展局勢更加撲朔迷離,統一北方大業也將遙遙無期,由此可見郭嘉的重要性。

    所以說,郭嘉不僅僅奇謀妙計非常多,更為重要的是,他的格局非常大,戰略眼光遠非其他謀士可比。

    根據《三國演義》的描述,郭嘉在“識人”方面可謂出神入化,他對孫策、劉備、呂布、陳宮等人的判斷後來都一一應驗,可謂神人,特別是孫策死於亡命徒(刺客)之手,簡直是神預言。

    東吳政權領導人:孫權

    在三國曆史中,吳國的歷史相對而言較少,但是如果追溯三國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東吳政權可謂最長壽的政權,東漢末年孫策建立了東吳政權,孫策去世後由孫權執掌東吳大業,其後三代分別是孫亮、孫休、孫皓。

    公元280年(天紀四年)5月1日,王濬所率的舟師首先抵達石頭城下,孫皓自知大勢已去,反綁雙手,抬著棺材到西晉軍門前去投降,東吳政權正式結束。

    東吳都督陸遜

    東吳政權軍事核心領導人:陸遜

    東吳政權中,都督是掌管一國兵馬的最大官職,在東吳歷史發展中,都督分別有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諸葛恪、丁奉、陸抗,其中周瑜、呂蒙、陸遜、陸抗被列入武廟七十二將供奉,享受世人香火,陸遜和陸抗是父子關係。

    陸遜作為東吳第四任都督,是在呂蒙暴斃後被提拔上來的,陸遜也是東吳士族的代表人物。呂蒙偷襲荊州,關羽兵敗被俘,最終被殺,這件事將西蜀政權和東吳政權的矛盾激化到最高點,因此劉備決定舉全國之力,御駕親征東吳,面對強大的蜀軍,東吳內部爭論不休,大部分官員提議投降劉備,主張議和,但是隻有極少數人主張開戰,陸遜正是在這種國家危難時刻被破格提拔,成為東吳兵馬總指揮,時年三十六歲。

    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陸遜指揮東吳將士大敗劉備,自此蜀國一蹶不振,劉備隕落白帝城,東吳士氣暴漲,國家迎來長久的穩定期。但是陸遜後來無意中被捲入孫權立儲事件,這讓孫權非常惱火,陸遜被孫權猜忌,君臣日漸離心,後來陸遜的外甥顧譚、顧承被敵對勢力攻擊,陸遜被牽扯,最終鬱鬱而終。

    但是後來,孫權回憶起陸遜的過往,在通過後來事件發展的印證,認識到自己誤解了陸遜,因此在太元元年(251年),陸抗還都治病,等到要離開,孫權哭著與他告別:“我過去聽用讒言和你父親不和,由此辜負了你。我前後問過的事都焚燬消滅,不要讓人再見到這個了。”這也算是孫權承認自己對不起陸遜,內心的一種懺悔吧。

    永安年間,追諡陸遜為昭侯。

    龐統

    三國英年早逝巨星之龐統

    江湖流傳: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指的是龐統,由此可見,龐統能和諸葛亮齊名,其能力自然不弱。

    龐統精於兵法謀略,為人才思敏銳,果敢勇武,但是因為長相不佳,他本人又恃才傲物,因此屢屢不得重用。

    龐統最先投奔孫權麾下,但是因為太過於傲氣惹惱了孫權,差點被孫權當著眾人的面打板子。赤壁之戰,龐統也曾到過曹營,但是並未遭到曹操熱心對待,對於曹操而言,龐統的名聲有助於自己戰事士氣提升,對於龐統的能力,曹操並沒有足夠重視。曹操後來投奔劉備,但是劉備對龐統也不怎麼感冒,最主要原因,是因為龐統長相不好,態度傲慢,何況劉備此時已有諸葛亮相助,因此對龐統也沒有重視,只是禮節性的安排龐統做一個小縣的縣令。

    龐統和劉備

    龐統先後面見了孫權、曹操、劉備,放眼天下,英雄唯有此三人,到了這種地步,龐統也有點失落,因此就接受劉備的安排去上任了,不過他上任之後,每天都不處理公務,最終被人投訴到劉備哪裡,劉備派張飛前去問責龐統。

    面對三國頂級猛將張飛,龐統依然面不改色,立即升堂,半天時間就處理完全縣一個月積累的大小公事,判別公平公正,讓所有訴訟人員心悅誠服,張飛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回覆劉備的時候,大力推崇龐統的能力,劉備對於張飛自然十分信任,因此對龐統道歉,重新任命,並且和龐統推心置腹的交流,龐統見劉備如此真誠,也全心全意為劉備集團出謀劃策。

    龐統和郭嘉在出謀劃策方面都很優秀,但是面對同一件事,郭嘉一般會提出一條完美的建議,而龐統則會提出三條,上策、中策、下策,由劉備再做決斷,同時根據《三國演義》的描述,龐統為人不夠豁達沉穩,總是想著和諸葛亮一較高下,爭奪軍功,單單是這點,龐統已經不如郭嘉了。

    劉備、諸葛亮

    第一種是神仙,南華老仙、于吉、左慈之類。

    第二種是半仙,這個人只有一個,就是諸葛亮,張角三兄弟不足以稱之為半仙。

    第三種人是郭嘉、龐統、荀彧、賈詡、陳宮、許攸之輩。

    所以說,雖然臥龍鳳雛齊名,但是根據其實際能力,龐統差諸葛亮太多太多。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雖然是東吳第二代都督,但是建樹不多,魯肅屬於“中庸將才”,凡事以平穩為原則,而徐庶則屬於隱世型別,他在曹操陣營沒有出過什麼計謀,也沒有什麼軍功,和那些“大隱隱於朝”的人一樣。

    郭嘉屬於參謀型人才,龐統屬於參謀+將領型人才,魯肅屬於將領型人才,領域不同,不做比較。

  • 11 # 開耳聽相聲

    要說《三國演義》這幾個人,論優秀程度,應該是

    且聽我慢慢道來。

    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幾位謀士。

    郭嘉

    郭嘉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郭嘉實際上是曹操的第一謀士,也是三國中的第一謀士。

    曹操早期軍事智囊團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戰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為其大局觀出色,在對於作戰目標的選擇和作戰時期的把握上經常有精闢獨到的成功建議。在曹操徹底粉碎袁紹,呂布等幾個實力強大的軍閥,成就北方制霸的過程中謀功至偉。郭嘉達於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賞也被傳為佳話。

    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烏丸清剿袁勢餘患後,篤疾而夭,年僅三十八歲。

    諸葛亮

    優點和缺點同樣明顯。

    諸葛亮,生於公元一八一年,死於公元二三四年。三國時蜀國政治家、軍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東省沂南)人,號“臥龍 ”先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幼年喪父母,隨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被劉備三顧茅蘆的誠意感動,出任劉備軍師,並幫助劉備佔領荊州、益州、漢中,是赤壁大戰的主要指揮者之一。劉備在成都稱帝后任他為丞相,劉禪繼位後封為武鄉侯,任益州牧,領軍平定南蠻,七擒孟獲,並北伐曹操,一生打了無數勝仗。製造“連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運輸糧草的 “木牛流馬”。建興十二年在與司馬懿軍相拒時,病死於五丈原(今陝西省岐山縣東南)軍中,葬於定軍山(今陝西省漢中勉縣定軍山)。

    龐統

    出師未捷身先死

    龐統,生於公元一七九年,死於公元二一四年,劉備謀士。字士元,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人。外號“鳳雛”先生,與諸葛亮齊名。劉備領荊州時,任龐統為耒陽縣令,在縣官位上不理縣事,後經諸葛亮、魯肅再三推薦,被劉備任為副軍師中良將。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與劉備進取川中時,在卉縣(今四川省廣漢北)落鳳坡被劉璋手下名將張任用伏兵亂箭射死,死後追爵為關內侯。

    陸遜

    陸遜,生於公元一八三年,死於公元二五四年,吳國著名儒將。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熟知兵法,胸有城府,有雄才大略,人稱江南奇才。呂蒙奇襲荊州之計,便是出自於陸遜。公元二二二年,劉備伐吳,陸遜受命於危難之時,用火燒大敗劉備於虎亭,又用計大敗曹休,官至丞相。孫權廢太子,屢次進京相勸,孫權不聽,憂憤而死。

    徐庶

    徐庶,字元直,潁州(今河南許昌)人。天下奇才,早年與諸葛亮,龐統同為好友。曾投劉表,後投劉備任軍師,幫助劉備接連打敗了曹操。後曹操的另一謀士程昱用計騙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騙自殺,

    而痛恨曹操,終生沒有為曹操設一條計策。徐庶臨別劉備時,推薦了諸葛亮。

    魯肅

    魯肅,可以算是東吳第一智者了。

    東吳版隆中對,可以看出魯肅的大局觀其實並不亞於諸葛丞相;

    赤壁的時候,眼光獨到,力挺孫權聯合弱小的劉皇叔共抗曹丞相;

    魯肅家中甚富,散一半家資供東吳政權初創時期作為資本,投資眼光也是一流。軍略,因為有周公瑾這個明珠在前,倒是稍顯暗淡,但從周公瑾之後,東吳都督一職毫無懸念歸於魯子敬,要知道,都督督的是東吳兵馬,不是文職,若沒有一定的武略,如何能讓東吳上下服氣?至於荊州借劉皇叔,一去不回,子敬也只是礙於孫權,才去索取,不然,子敬巴不得荊州撂在皇叔手中,把皇叔養肥,作為東吳與曹魏的緩衝帶,為江東謀得和平時機,安靜發展,以待天時。

    實力分析

    先做一個簡單的劃分,郭嘉、諸葛亮是一個層次的。

    首先這倆人都會別人不會一項“核心技術”——奇門遁甲。就是所謂的“通陰陽、曉八卦,知奇門、明遁甲”,如同郭嘉看見中軍的大旗被風颳倒了,就能算出來夜晚敵軍要偷襲;諸葛亮能夠“借”東風一樣,有預知未來的“超能力”,可以說全三國謀士的第一第二就在他們倆之間了。

    那麼誰更強呢?我認為是郭嘉,在“奇門遁甲”方面,郭嘉未曾失誤,而諸葛亮卻在與司馬懿的較量中有失算的時候。

    二一個,曹操之所以敢下江南打赤壁,就是因為,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有這個“定心丸”。爭奪北方霸主的 “官渡之戰”中,郭嘉的“十勝十負論”,給曹操打敗袁紹提供足夠的理論支援。在攻打烏桓的戰役中,沒有郭嘉的出謀劃策,曹操恐怕早就死在半道兒上了。在郭嘉的幫助下,終於曹操佔據的整個北方,奠定了曹魏集團不可撼動基礎。即使曹魏人才凋零,諸葛亮英明神武也對魏國無可奈何。

    所以第一當屬郭嘉同學,諸葛亮同學屈居第二。

    剩下這三位呢?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是大家耳熟能詳。實際來看,龐統和諸葛亮的各方面差距不大,比分咬得很緊。皇叔劉備攻打西川帶龐統出征、諸葛亮看家,內政上,當鳳雛為劉備效力,諸葛亮主動讓出首席軍師的席位。當然這也是因為諸葛亮知道龐統能耐大、氣性也大,要做就做“首席”,這不得不說是諸葛亮比龐統更高明的一點。最重要的是龐統沒有諸葛亮的“核心技術”,不會呼風喚雨、能掐會算,最後在落鳳坡被亂箭射死。

    剩下兩位陸遜、魯肅都是孫吳集團的,孫權那裡的二把手叫“大都督”。恰巧魯肅是第二任、陸遜是第三任,而第一任就是周瑜啦。簡單來說,這兩個人要比出個高下來是比較難的。論功績,沒有魯肅的支援,當年老孫家都打不下江東這塊兒地盤。而沒有陸遜火燒八百里連營,恐怕吳國就被蜀國給滅了。

    但是綜合分析,我認為陸遜略強與魯肅。一是,陸遜不光能夠謀略,還能帶頭衝鋒,能領兵打仗,而魯肅這方面很欠缺。二是陸遜面對劉備的七十萬大軍、魯肅面對曹操的百萬大軍。都是以少勝多、力挽狂瀾。但是“赤壁之戰”主角還是周瑜、諸葛亮,而“火燒連營”則是陸遜一手操辦,實屬不易。但是陸遜這麼強。遇到了能掐會算的諸葛亮,擺下的八陣圖也是束手無策,只能班師回朝。

    因此,這五個人,整體實力是:

    郭嘉>諸葛亮>龐統>陸遜>魯肅

  • 12 # 李xing華GTL

    僅個人觀點-按功績及綜合能力應該是陸遜,單論謀略應該是龐統,主要是龐統死太早沒什麼功績。

    1、陸遜在吳書十三-陸遜傳單獨做記,主要記錄陸遜(子陸抗)傳記,這個作為臣子只有諸葛亮才有的殊榮。

    郭嘉在魏書十四-程郭董劉蔣劉傳記載,主要記錄程昱(孫程曉)、郭嘉、董昭、劉曄、蔣濟、劉放、孫資傳記。

    龐統在蜀書七-龐統法正傳記載,主要記錄龐統(子龐宏,弟龐林)、法正傳記。

    徐庶無傳記,只在諸葛亮傳及其他部分地方有提及。

    魯肅在吳書九-周瑜魯肅呂蒙傳記載,主要記錄周瑜(侄周峻,子周循、周胤)、魯肅(子魯淑)、呂蒙傳記。

    按三國志傳記的整理大概可以分析魯肅、龐統、陸遜基本是相當的,陸遜單獨做記個人把他地位又拔高一點。

    2、按軍事能力來說,郭嘉和徐庶就不方便加入比較了。

    龐統任軍師中郎將,按當時劉備的情況基本是可以統領全軍了,不過只出手一次戰死雒城,只能說幸運值為0。

    魯肅任贊軍校尉佐周瑜赤壁大戰獲勝。任奮武校尉駐守江陵,後升至偏將軍。隨孫權攻破宛城,任橫江將軍。後來守益陽抵禦關羽。

    魯肅一直為儒將,類似盧植這樣的,不過功績不怎麼明顯。

    陸遜平鄱陽賊寇有功任定威校尉,後任孫權帳下右部督,後又平費棧叛軍。

    襄樊之戰時任偏將軍,示敵以弱,導致蜀軍後方防守不足,之後和呂蒙各帥軍攻打荊州,前後斬獲招納關羽軍數萬人。襄樊之戰後任鎮西將軍。

    夷陵之戰拜大都督,誘敵深入,火攻破蜀軍。

    石亭之戰大拜魏軍,斬擒魏軍一萬餘人,曹休之後也因此戰氣憤而死,不過此戰之功周魴佔9成。

    陸遜為將偏於保守,善於借勢,後期配合蜀國伐魏時表現特別明顯,基本都是小勝或者戰平。不過夷陵之戰功績加成不少。

    3、謀略+局勢判斷。

    按道理這應該是龐統最強勢的一點,因為有一堆鋪墊與比較。實際記載只有獻計徵蜀。

    郭嘉,前期助曹操統一北方有很大的助力,曹操也比較相信郭嘉的判斷,有十勝十敗之說。戰略局勢判斷S級,謀略A。

    魯肅,三分天下最早提出的人,一直想辦法維護孫劉聯盟。戰略局勢判斷S級,謀略A減。

    陸遜,襄陽之戰,夷陵之戰就不描述了,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孫權敗退時,陸遜虛張聲勢,導致吳軍安全撤退時還斬俘曹軍上千人。戰略局勢判斷A級,謀略A加。

    徐庶,記載不多,不好描述。

    個人隨機編了一個三維屬性,大家看看就好。

    陸遜:統帥96 武力70 智力95 政治85 幸運80

    魯肅:統帥85 武力60 智力92 政治95 幸運90

    郭嘉:統帥50 武力30 智力97 政治90 幸運50

    龐統:統帥80 武力35 智力99 政治85 幸運0

    徐庶:統帥70 武力75 智力92 政治80 幸運60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多少朋友是為了孩子和生活夫妻兩地分居的,感覺好焦慮好心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