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個冒牌的讀書人

    幸虧有蘇秦,不然秦朝統一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呢,如果沒有他把六國攏在一起,秦國的某些計謀會不起作用,有N個張儀也達不成統一。

  • 2 # 歷史的謎團

    蘇秦配六國相印,是為了懟秦國的,專業詞彙為“合縱”。六國相印代表縱長蘇秦的權力。蘇秦之後,但凡六國中幾個國家聯手對付秦國,都叫合縱,合縱就有縱長。被秦國坑慘的楚懷王,就當過縱長,這是楚國的實力使然,並非因為楚懷王個人的能力。合縱是為了削弱秦國的,自然對秦國統一不利。

    與合縱相對的,是連橫,與秦國聯手削弱六國中的國家。連橫的代表人物是張儀。張儀最絕的,是把楚懷王忽悠得客死秦國,喪師割地,嚴重削弱了楚國。

    秦國秉持遠交近攻的策略,狠狠地削弱韓魏趙楚,逐漸掃除統一的障礙。

    因此,蘇秦配六國相印是不利於秦國統一的;秦國要統一六國,就要想方設法破壞六國合縱,各個擊破,為統一消除阻力。

  • 3 # 小太拾

    配六國相印的是公孫衍,想必你們都是被司馬遷的錯誤記載所迷惑了。

    蘇秦最多時候,也就配了燕、趙、魏、韓、齊五國相印,從沒有配過楚國相印,也沒有配過秦國相印。

    當時蘇秦勸楚王熊橫伐秦時,熊橫因為畏懼秦國,並沒有答應蘇秦伐秦請求。

    楚國自懷王被秦俘,楚襄王熊橫伐秦兩度失敗,後面白起伊闕之戰坑殺韓趙後,威脅楚國,楚國自此有些固步自封,此後十多年都沒參與列國紛爭。

    直到五國伐齊,楚國坐壁旁觀,最後想撿便宜,得罪了秦國(其實這就是秦國為了伐楚找的理由而已)

    ,便遭到了秦國瘋狂進攻。

  • 4 # 西風悍馬

    我是潘多拉效應,感謝你的邀請!蘇秦是歷史上著名的縱橫家,也是鬼谷子的弟子,更是和秦相張儀有相同名聲和地位的人。蘇秦是東周人,也就是說他不屬於戰國七雄中的任何一個大國,他屬於一個更大的國家。但是蘇秦的家裡十分貧困潦倒,他早年的時候就拜在了鬼谷子門下,學習了很多年,學成以後,在外面又遊歷了好些年,可是一直未有成就。回到家鄉的蘇秦受到了當地人的各種嘲笑,但是蘇秦都沒有放棄,他激勵自己要更加努力,於是便整天待在房間裡研究,最後終於被他研究出一套合縱連橫之術。

    在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中,蘇秦是燕國的間者,目的就是為了滅亡齊國,使得弱燕對強齊能夠成功。他認為,燕國國家勢力小,比起強大的齊國來說,完全不夠看。當年齊國攻打燕國,險些滅掉燕國,因為燕國一半的土地都被齊國佔領了。可是燕國為了報這個仇,決心要除掉齊國,齊國國力強大,遠超過燕國許多。要想以弱燕對付強齊是不可能的,只能藉助其他國家的力量,消滅齊國。為此,蘇秦想出了一套方案,就是到齊國去當間諜,蠱惑齊閔王聯合趙國、韓國、魏國、燕國一起攻打秦國,可是實際上齊國可以趁著大家合力攻秦的時候攻打宋國。宋國富饒,是各諸侯國眼中的一塊肥肉,人人都想要,但是也正如秦昭王所說,這宋國雖然是一塊肥肉,卻是一塊有毒的肥肉。誰當著其他六國的面獨佔了宋國,那麼其他六國必定聯合起來攻打它。

    蘇秦的任務就是要齊閔王相信,齊國攻佔了宋國,其餘六國也不敢來攻打齊國,然後等齊閔王真正實施這套方案的時候,他就可以聯絡秦王以及燕王,讓他們集結其他四國一起征討齊國,這樣齊國才可滅。這是一個龐大的計劃,這是一個危險的計劃,這是一個孤注一擲的計劃,這是一個計劃完成策劃者必死的計劃,蘇秦就是這樣,為達目的,可以置自己性命於不顧。

    首先,他離開燕國,帶著燕國太子妃姬狐的密信求見了秦昭王以及宣太后,見面以後,他什麼也沒有透露,只說他們看過信後便可知曉,然後就提出希望兩位秦國的掌權者能夠在將來幫助自己。這次會見秦昭王和宣太后,蘇秦是悄悄進行的。出秦國以後,他便以燕國使臣的身份出使齊國,就是為了替燕王要回之前被齊國霸佔的那些國土。齊閔王當政,當時正在商議燕國土地一事,蘇秦提議讓齊閔王歸還了燕國的國土,這對齊國有利。齊閔王不解,蘇秦經過一番演講,齊閔王最終被蘇秦說服。這一次,蘇秦是抱著要滅亡齊國的任務來的,但是他要得到齊閔王的賞識和重用,所以為了向齊閔王示好,蘇秦向齊閔王提出,要留住秦國原來的丞相甘茂,更是在楚國太子羋橫要回到楚國繼任楚王時,攔住羋橫,威脅羋橫簽下了割讓楚國東部五百里地的不平等條約。蘇秦的種種行為皆是為了齊閔王,當然這只是表面現象。

    經過蘇秦在齊國多年的經營,齊閔王已經無比信任蘇秦,可是,當蘇秦率領大軍攻伐宋國的時候,燕王耐不住性子,沒有通知蘇秦便出兵攻打齊國,最後燕軍十萬士兵全軍覆滅。蘇秦也因為這件事而遭到齊閔王的懷疑,將他派到燕國去,徵收這次戰爭所收穫的戰利品。蘇秦離開齊國,一下子就是八年時間,八年後,蘇秦以燕國使者的身份再次進入齊國,有一次對齊閔王表達忠心和想念之情。可是如今的齊閔王已經不再相信蘇秦了,他只是想要獲得利益而已。

    蘇秦這次勸說齊閔王攻打秦國,實則攻打宋國。齊閔王貪得無厭,照著蘇秦的話去做,但是最後還是懷疑上了蘇秦。秦國被五國合擊,朝不保夕。看起來就像是秦國得罪了蘇秦一般,可實際上蘇秦沒有真正的打過秦國,只是做做樣子。所以,不管蘇秦在哪個國家任職,他心中只有燕國。

  • 5 # 記錄歷史人生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迅速崛起,從一個貧窮、弱小、腐敗的不起眼的小國迅速成長為一個超級強國。這中間只用了19年的時間。十九年前,秦國VS魏國,被魏國的吳起追著打;十九年後,魏國VS秦國,被秦國追著打。

    變法後和魏國這一戰,收復了大片之前被吳起搶去的疆土,逼得魏國又割地又遷都。也向其他各國展示了秦國變法後強大的軍事力量,這無疑起到了殺雞儆猴的效果。冷不丁竄出一個這麼厲害的國家,各國都很害怕。

    有一個人,叫蘇秦,他很合時宜的在這時提出“合縱”戰略,就是六國組成聯盟,秦國攻擊任何一個國家,其他各國要同時對秦出兵作戰。蘇秦這一政策在當時的大背景下迅速得到了六國國君的支援,紛紛簽署盟約。蘇秦也達到人生巔峰,身披六國相印。

    六國既然組成聯盟,應該就能阻擋秦軍的鐵蹄了吧?歷史告訴我們,並沒有,這個“合縱”戰略實施起來根本不是那麼回事。是什麼導致六國的聯盟一次次瓦解呢?這兩個人物起到了關鍵作用。

    人物一:張儀(張儀劇照)

    張儀和蘇秦是同窗,不知為何,兩人在政治上卻成了死對頭。蘇秦提出合縱,張儀就反其道,向秦國提出了“連橫”政策:先緩和和六國的關係,採取短暫和平、主動示好的行動,瓦解他們的聯盟,再各個擊破。

    第一步,主動歸還魏國土地,使魏國脫離聯盟。魏國一看秦國主動示好,高興過了頭,向趙國發起攻擊。秦國又煽動齊國近攻趙國,說這樣齊國可以得到趙國的土地,齊國照做。秦國不費一兵一卒,瓦解了蘇秦為此奔波很久的合縱策略。

    隨後秦國採取同樣的辦法破壞了楚國和齊國的外交關係,張儀出使楚國,向楚國許諾,只要和齊國斷交,就能得到很多土地。楚國傻乎乎信了張儀的話,和齊國交惡。隨後張儀反悔,把楚王氣炸了。

    就這樣,六國聯盟被張儀這個人一次次的蹂躪著。(範睢劇照)

    人物二:範睢

    “合縱”已經被破壞的體無完膚,“連橫”當然也就過時了。這時,範睢提出“遠交近攻”策略,對和秦國距離較遠的齊、燕、楚笑臉相迎,對和秦國離得近的趙、魏、韓瘋狂打壓。這時的齊國正在享受和秦國是拜把子兄弟的友好關係,就像一隻在溫水鍋裡的青蛙。

    “遠交近攻”不僅使各國聯盟瓦解,更使六國相對孤立起來,為後面嬴政各個擊破打下基礎。

    秦國出色的外交政策再加上六國“表面兄弟、實則敵對”的狀態,秦國統一天下就是順勢而為了。

  • 6 # 鍵盤俠pro

    在蘇秦佩戴六國相印、成為六國從約長的十五年時間裡,秦國與六國確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原因是什麼?是蘇秦的合縱之術成功了嗎?

    從蘇秦個人事業的角度看,蘇秦暫時獲得了成功。成功後的蘇秦辦了兩件事,一是榮歸故里,《東周列國志》裡說“六王合封蘇秦為‘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金牌寶劍,總轄六國臣民”,連周王都怕了蘇秦,別說他的家人與鄰里了,都跪拜相迎,頗有帝王的派頭;二是把合縱盟約送交秦國,嚇秦王一大跳。可以說,秦國確實有點害怕,因為秦國幾代國王的理想,就是統一華夏,如果六國真的團結一致,秦國的統一之路將漫長而困難。

    秦國的出路在破壞合縱,用連橫之術化解之。這時候另一位主角出現了,他就是蘇秦的師弟張儀。蘇秦是最先從鬼谷子那裡畢業出關的,為了緩和與秦國的關係,讓合縱有時間得以鞏固。蘇秦想出了一個辦法,請張儀出山協助他主持合縱,等張儀投奔他後又故意不理他,激怒張儀投奔秦國。張儀果然中了師哥的計,投奔了秦國。蘇秦暗中資助他,讓他得到秦王的信任與重用。直到張儀當了秦國的客卿後,資助他的人才告訴張儀這是蘇秦所為,目的是為了他的事業得到更好發展。張儀感恩蘇秦對他事業上的幫助,也承認蘇秦比他計謀上更加高明,所以承諾蘇秦當權時,勸說秦王不進攻蘇秦所在的趙國。秦國十五年不敢越涵谷關一步,既有六國合縱的原因,又有張儀在秦國報答蘇秦之恩的因素。

    合縱瓦解,蘇秦身死師弟“連橫”終勝出

    蘇秦的合縱術維持了十五年,但最終從內部瓦解了。秦國用連橫之計,用欺騙的手段派使臣犀首瓦解齊國和魏國,誘使這兩個國家進攻趙國,趙王責怪蘇秦,他是從約長啊,這個聯合國秘書長沒當好。於是蘇秦害怕了,藉故離開了趙國前往燕國。趙國雖是六國合縱的老大,但維持關係的卻是從約長蘇秦,蘇秦離開後,六國合縱名存實亡。

    蘇秦在燕國的私生活也不簡點,他竟然私通燕易王的母親,詭異的是,燕易王知道這件事後不但不怪罪蘇秦,反而厚待他。蘇秦心虛,害怕被殺,就離開了燕國前往齊國,已經過了合縱的“熱戀”期,齊國的大臣們看蘇秦不順眼,刺殺了蘇秦。蘇秦一死,六國合縱徹底失敗。蘇秦死後,張儀大張旗鼓地瓦解六國,六國本來就各有私心,經過秦國挑撥離間,威逼利誘,矛盾公開化。於是秦國各個擊破,連橫之術取得最終的勝利。

    從某些層面上來說,蘇秦配六國相印加速了秦統一六國。

  • 7 # 樓蘭先生

    先回答題主的問題,蘇秦配六國相印和秦統一六國之間的關係就是——這只是那段歷史中的比較著名的事件的先後順序,並沒有什麼因果等其他關係,以下細說。

    1、歷史背景

    當時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國力大大提升,秦孝公和商鞅已先後去世,這時秦國的國君是秦惠文王。雖然秦惠文王處死了商鞅,但卻繼承了商鞅變法的成果,同時任命張儀為相,這使得秦國國力尤其是軍事實力一下從戰國七雄末尾躍升為頭部強國。面對突然實力大增的秦國,東方六國開始感到擔憂,於是便有了歷史上著名的“合眾連橫”的故事。

    蘇秦

    2、 人物

    蘇秦(?—前284年),己姓,蘇氏,名秦,字季子,(今河南市)人。戰國時期著名的、外交家和謀略家。早年投入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學成遊歷多年,潦倒而歸。隨後,刻苦攻讀《》,遊說列國,得到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兵。聯盟解散後,齊國攻打燕國,蘇秦說齊歸還燕國城池。後自燕至齊,從事反間活動,被齊國任為客卿,齊國眾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死前獻策誅殺了刺客。

    3、歷史事件:蘇秦家裡以務農為生。早年到求學,拜為師,與同為鬼谷子的學生。學成後,外出遊歷多年,窮困潦倒,狼狽而回,家人都私下譏笑他不治生產而逞口舌之利,捨本逐末。蘇秦甚感慚愧,於是閉門不出,遍觀所藏之書,感嘆道:“從師受教,埋頭攻讀,卻不能換來榮華富貴,讀再多書又有什麼用呢。”於是找到《陰符經》 ,伏案鑽研。一年後,揣摩出之術,認為憑此可以遊說當世君王了。

    他首先將目標定在洛陽,求見,但周顯王並不信任他。於是,蘇秦西行至秦國,遊說兼併列國,稱帝而治,秦惠王認為時機不成熟,未採納他的建議。

    不甘心的蘇秦離開秦國,來到,但依然沒有得到賞識。直到他來到燕國,才開始了真正輝煌的一生。

    蘇秦到,等待了一年多才見到燕文侯。蘇秦遊說燕文侯,先從地理位置上分析了燕國與趙國的相依之勢,接著批評燕國的戰略錯誤:擔憂千里之外的秦國,卻不擔心百里之內的趙國;最後建議燕文侯趙國,結為一體。燕文侯認為蘇秦之議很有道理,允諾蘇秦“如果能以合縱之計維持燕國安定,願舉國相報”。於是資助蘇秦車馬金帛,前去遊說趙國。

    蘇秦再次來到趙國,便遊說,提出六國聯合起來抵抗秦國的主張。蘇秦詳細分析了趙國和其他諸侯國的關係,指出趙對韓魏的戰略相依關係,進而說明了自己的合縱主張:韓、魏、齊、楚、燕、趙六國聯合起來,共同對抗秦國,並建議趙國組建六國聯盟併力抗秦,如此一來,六國一體,秦國一定不敢從出兵侵犯,趙國的霸主事業也就成功了。趙肅侯採納了蘇秦的“合縱”主張,資助他去遊說各諸侯國加盟,以訂立合縱盟約。

    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大事,秦惠王派攻打魏國,生擒了魏將,攻克了魏國的雕陰,並打算揮師向東挺進。蘇秦擔心秦國的部隊打到趙國,盟約還沒結締就遭到破壞。於是決定智激同窗入秦,維護萌芽期的聯盟。

    蘇秦派人去悄悄勸說張儀來投奔他,張儀到來後,蘇秦卻故意不理不睬,並當眾羞辱後打發他離開。張儀又羞又氣,想到各國諸侯中只有秦國才能威脅趙國,於是便前往秦國。

    蘇秦暗中派人資助張儀到達秦國,並且幫助他見到。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秦惠王用張儀為,與他共商攻打各國諸侯的大計。

    蘇秦接著到了韓國,遊說韓宣王。

    蘇秦先分析韓國的優勢:地勢堅固,軍隊幾十萬,且善於冶煉兵器;再陳述臣服秦國的弊端:侍奉秦國,秦必然要求割讓、,一旦同意,秦國就會變本加厲,土地有限,秦國的慾望無限,離滅亡之日就不遠了;最後蘇秦說:大王如此英明,軍隊又如此強悍,卻甘居秦國之後,我真替大王感到羞恥!

    韓宣王聽完臉色大變,手按寶劍,仰天嘆息道:“我雖然沒什麼才能,但也決不能侍奉秦國。既然趙王已經有了主意,我願意舉國聽從您的安排。” 再接著蘇秦來到魏國,繼續他的表演。他遊說,分析魏國的地理情況,指出:魏國地方雖小,但田舍密集,人口眾多,車馬賓士,國勢與楚國不相上下;如今侍奉秦國,每年納貢,一旦秦國征伐魏國,沒人願意出兵相救。 接著蘇秦以越王勾踐和武王伐紂的以少勝多為例,提醒魏王:魏國兵強馬壯,不用懼怕秦國;如果割地侍秦,未及作戰,國家已經先虧損了,主張侍奉秦國的都是奸佞之臣,要謹慎決策。 最後援引《》,勸誡道:事前不考慮成熟,後必有大患,如果大王能聽從我的建議,六國同心協力,就無強秦危害之患了,所以趙王派我呈上合縱條約,等候您的差遣。說:“我從沒聽過如此賢明的指教,願舉國相從。”

    已經收集到四枚相印的蘇秦向東行進,來到,遊說。蘇秦先分析齊國國勢,指出:“齊國四面天險,兵精糧足,自有戰役以來,從未徵調過以南的軍隊,也不曾渡過,涉過去徵調這二部計程車兵。 都邑富有而殷實,人口眾多,居民就有七萬戶,足夠湊齊二十一萬大軍,沒有哪個國家能比齊國強大。”

    接著指出齊國的戰略失誤:“韓、魏之畏懼秦國,是因為和秦國接壤,雙方如若交戰,十日內即可分出勝負,勝,則兵力損失嚴重,四境無法保護;不勝,則國家將要滅亡,所以韓、魏才如此看重和秦國的交戰,且很容易向秦國臣服。 但是齊國和秦國的情況就不同了,齊國險要、易守難攻,且秦國孤軍遠征,顧慮重重,明顯不能對齊國構成威脅。如此形勢下,卻想侍奉秦國,是大臣們的戰略過失。如今齊國沒有臣服秦國之名,卻有國富民強之實,所以我希望大王稍微留心考慮一下,以便決定對策。”

    齊宣王說:“我不聰明,且居住在偏僻靠海的東境,從未聽過您高明的教誨。如今您奉趙王之命來指教我,我願舉國聽從您的安排。”

    最後,蘇秦來到楚國,遊說。蘇秦先分析楚國,進言說:“楚國地方五千餘里,軍隊有百萬之眾,戰車千輛,戰馬萬匹,存糧足夠支用十年,這些都是稱霸的資本;如果您也侍奉秦國,那沒有哪個諸侯不臣服秦國了。” 接著分析天下形勢,說:“秦國最大的憂患就是楚國,楚強則秦弱,秦強則楚弱,秦楚不能並存。成功,楚國就能稱王;成功,秦國就會稱帝。所以最好的策略是合縱以孤立秦國,否則秦國兵分兩路,都邑就有危險。”

    最後蘇秦又提醒楚王:“秦是虎狼之國,有吞併天下的野心,是天下諸侯公敵。主張連衡之人都想割地給秦,這是敬奉仇敵,對外依仗強秦,對內挾持君主,罪惡深重。合縱成功,各諸侯會割地事楚;連橫成功,楚就要割地奉秦。二者天上地下,希望您能好好考慮。”

    楚王說:“秦楚接壤,秦有吞併之意,不可親和。韓、魏經常遭受秦國威脅,不可與之深入謀劃,怕有叛逆之人告密,危及國家安全。我自料以楚抗秦,又未必能勝。與群臣謀劃,皆不可信,因而輾轉反側,無法安睡。如今您打算統一天下,團結諸侯,保護危國,我願舉國服從。”

    終於,收集了六枚相印了蘇秦(還差一枚就可以召喚神龍了)遊說完各個諸侯後,六國達成,團結一致。蘇秦被任命為(合縱聯盟的聯盟長),並且擔任了六國的,同時佩戴六國相印(據記載,蘇秦配的相印指的是“外相”)。

    蘇秦合縱六國後,返回趙國,被趙肅侯封為。蘇秦把合縱盟約送交秦國,從此秦國不敢窺伺以外的國家,長達十五年。

    後來,秦國派使臣欺騙齊國和魏國,和它們聯合攻打趙國,打算破壞合縱聯盟。齊、魏攻打趙國,趙王就責備蘇秦。蘇秦害怕,便請求出使燕國,發誓一定報復齊國。蘇秦離開趙國以後,合縱盟約便瓦解了。

    而秦統一六國是在是在蘇秦去世六十多年後,由始皇帝嬴政“奮六世之餘烈”才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大一統。

  • 8 # 任微言卿

    蘇秦佩六國相印,本意是發起六國合力抵抗秦國,結果秦國卻透過反擊合縱,在政治、軍事、輿論上對六國來了場釜底抽薪。對壘結果:六國敗、秦國勝,秦國一統天下大勢已定。一、合縱的背景——秦國的崛起壯大

    戰國早期,七雄並立,彼此旗鼓相當,相互制衡。到了戰國中期,秦國自商鞅變法後,銳意改革,迅速崛起,一躍為當時戰國七雄中最強之諸侯。

    秦惠文王、秦武王兩代,秦國“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七雄並立的均勢格局被打破,秦國已初露一統之端倪,山東六國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

    以蘇秦為代表的縱橫家們,正是洞悉到了這一客觀現實,適時提出了以遏制秦國、維護七雄均勢為宗旨的合縱戰略,力爭透過六國聯盟遏制秦國,打破秦國一家獨大、日臻強盛的局面,維持諸侯之間的力量均衡。

    二、蘇秦與合縱(一)蘇秦其人其事

    蘇秦,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人,戰國時期著名縱橫家、外交家、謀略家。蘇秦跟隨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後遊說列國。

    蘇秦首先遊說秦惠文王兼併列國,稱帝而治。秦惠文王認為時機不成熟,未採納他的建議。從此,蘇秦終生未入秦,且始終與秦為敵。

    前334年,蘇秦先後來到趙國、燕國,後受到燕文公信任,允諾蘇秦“如果能以合縱之計維持燕國安定,願舉國相報”。在燕國的資助下,蘇秦相繼出使趙、韓、魏、齊、楚,達成合縱聯盟,同時佩戴六國相。蘇秦把合縱盟約送交秦國,從此秦國不敢窺伺函谷關以外的國家,長達十五年。

    蘇秦促成合縱後,居住在趙國。秦國誘使齊、魏攻打趙國,趙國因此責備蘇秦,蘇秦離開趙國,合縱就此瓦解。蘇秦離開趙國後,先回燕國,再去齊國,眾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蘇秦死後,其為燕國間諜的身份被洩露出來。

    蘇秦的弟弟蘇代、蘇厲,以哥哥為榜樣,發奮讀書,遊說各國諸侯之間,也都很有名氣。

    (二)六國發起合縱

    蘇秦雖然倡導合縱,但是在他活著的時候,並未直接發起與秦國的合縱作戰,真正的合縱對秦作戰有四次,分別是楚魏韓趙燕五國攻秦之戰(前318年)齊魏韓三國攻秦之戰(前296年)魏趙楚韓燕五國攻秦之戰(前247年)趙楚燕魏四國攻秦之戰(前241年),分別由公孫衍、孟嘗君、信陵君、趙國將軍龐煖倡導。

    雖未能直接發起對秦作戰,但無疑,蘇秦對合縱有首倡之功。

    (三)合縱的主要內容

    合縱,即“合眾弱以攻一強”,這是一種基於地緣政治的分析,將六國作為表裡相屬、唇齒相依的利害關係整體,在戰略上相互依託、相互策應、互為犄角,無疑是一套遏制秦國、維持均勢的有效方法。

    1.蘇秦倡導合縱,不僅僅是一種戰略構想,更有一套系統籌劃。他堅持倡導山東六國的合力抑制秦國勢力的擴張,以此挽救和維護原有的均勢。具體有兩個方針,一是六國聯合起來,主動進攻;二是六國中任何一國遭到秦國攻擊,其他五國絕不能坐視不管,必須群起救助。

    2.蘇秦倡導合縱,不僅僅是一種認知體系,更有一套行動綱領。他提出一個協同作戰方案,充分利用了六國地緣上的相關性,堅持六國在組織指導、兵力分配、戰略協同、戰術策應諸方面協調動作、密切配合,迫使秦國陷入四面受敵、多線作戰的窘境,遏止秦國蠶食六國的企圖。

    3.蘇秦倡導合縱,不僅僅是一種處理原則,更有一套策略說辭。他對列國的政治形勢有深入的鑽研瞭解,每遊說一個國家都在表面上從對方的利益出發,分析厲害,擺出優勢,並指出希望與前景,以利導之,使對方樂於接受自己的主張。

    蘇秦的合縱策劃是很有預見性的,六國在一段時間內採取了合縱戰略,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秦國東向擴張的勢頭達到15年。

    但六國因為彼此之間矛盾積怨太深,互不信任,加上各國君主偏狹的一己之私、低劣的戰略目光,終致合縱解體,最後逐個被秦國吞滅。

    三、秦國對合縱的反擊

    為了應對、拆解、破除六國合縱,秦國先後使用了連橫、遠交近攻等策略,予以有力回擊。

    連橫是張儀提出的外交策略,因倡導六國分別與秦國結盟為東西向的聯合,故稱“連橫”。遠交近攻是范雎提出的謀劃,倡導聯絡距離遠的國家,進攻鄰近的國家。

    (一)在外交上針鋒相對。六國與秦國的地緣關係不同,對合縱的熱心程度也不一樣。為此,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王抓住機會,採用連橫、遠交近攻戰略,對六國不斷進行分化瓦解,張儀、犀首、甘茂、范雎等政治家、外交家精通縱橫捭闔之術,大量採用反間計,不惜花費金銀買通六國權臣,廣泛培植親秦勢力,促使各國親善秦國。

    (二)在內政上提高國力。除了在外交戰場大動干戈以外,秦國對內專修國政,任用賢臣,改革法度,精兵強武。在基礎上,把握住戰機,先後發動伊闕之戰、鄢郢之戰、長平之戰,一一擊潰對手,六國猶如多米諾骨牌,一個個依次倒塌,六國聯合徹底瓦解,秦國統一步伐大大加快。

    延伸閱讀:蘇秦和張儀合縱連橫的鬥爭,主要見於《史記》與《資治通鑑》,書中記載二人是同時代的人。但是1973年出土的長沙馬王堆漢基帛書《戰國縱橫家書》卻表明:蘇秦的年輩比張儀晚,蘇秦的主要活動均在張儀身死之後。到底哪種記載屬實,還需更多史料挖掘。

    四、歷史經驗——自身硬實力是根本。再好的策略不過只是輔助手段,六國輸的不是合縱策略,而是國力不濟。只有真正的實力,才能獲得對決的勝利。寄希望於外人,等來的只能是失敗。——戰略眼光要放長遠。六國合縱攻秦失敗,很大原因是他們只顧暫時利益、眼前得失而不能建立牢固的聯合,鼠目寸光、朝三暮四,看似氣勢洶洶的六國只不過是紙老虎,一戳就破。——路線選擇很重要。六國一會兒親秦、一會兒反秦,政策搖擺不定。反觀秦國,推行連橫、遠交近攻策略和法家道路堅定不移,一以貫之,久久為功,最終取得全面勝利。【結語】合縱本是權宜之計,並非根本意義上的變革。合縱也並非是萬能的藥方,只是為列國取得了一些苟延殘喘的時間,並沒有削弱秦國國力,亦不能逆轉六國覆滅的結局。

    秦國見招拆招,各個擊破,不給各國聯合行動的機會,合縱戰略最終破滅,秦國一統天下終成定局。

  • 9 # 時間闡史

    蘇秦配六國相印明為伐秦,實為幫燕,最終坑齊。

    蘇秦以齊國相,遊說諸國並促成五國相親局面的蘇秦,是怎樣的坑了齊國一把呢?又是怎樣間接的幫助了秦國統一和燕國呢?這事還得從蘇秦入齊之前開始說起。

    蘇秦入齊的目的

    蘇秦入齊,幫助當時的齊湣王出謀劃策。後來更是促成了燕、趙、魏、齊、楚、韓六國共同伐秦。但伐秦真的是蘇秦的最終目的嗎?蘇秦入齊是真心的嗎?

    (蘇秦像)

    周之興也,呂牙在殷;燕之興也,蘇秦在齊。——《孫子·用間》

    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就在於蘇秦在入齊之前,最先侍奉的是當時的燕昭王。燕昭王對於蘇秦來說是有知遇之恩,燕昭王的最大心願就是報齊國在子之之亂中的趁火打劫之仇。但苦於齊國過於強大,一直都沒有報仇的機會。

    士為知己者死,蘇秦為報燕昭王的知遇之恩,和燕昭王密謀,以臥底的身份加入齊國。在逐漸取得權勢之後引導齊湣王去幹一些自取滅亡的事。

    齊滅宋國

    蘇秦幫助齊國滅宋是齊國國力達到巔峰的象徵,也是齊國滅亡的開始。

    公園前318年,宋王偃討伐齊國,攻取了齊國的五座城池。後又擊敗魏國,得兩城。往南擊敗楚國,得地三百餘里。後來加上滅薛國,隨著國土增長的還有宋王偃的暴虐驕縱,這也得罪了周邊的齊、魏、楚三國。齊國伐宋的心思也是從這裡開始的

    雖然宋國暴虐驕縱,各國也都想伐他,但卻都不傻,宋國處於中原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可以平衡周圍各國之間關係。誰要是想吃這塊肥肉,誰就會被其他國家圍攻。所以齊前兩次的伐宋都在魏、趙兩國的干擾下失敗了。

    這種利害關係蘇秦是明白的,加上齊湣王一直都有伐宋的心思。於是蘇秦在促成五國相親的同時,入趙國說服趙國對齊伐宋一事持支援態度。

    公元286年,宋國出現內亂。魏、趙等國正在合力對付秦國,天時地利人和之下齊國一舉攻下宋國。

    樂毅伐齊

    齊國打下宋國可是捅了馬蜂窩,其他國家心想:我們在前面拼死拼活的對抗秦國,你齊國在後面滅宋撈好處,既然你不仁,別怪我們不義了。

    於是伐秦的隊伍調轉矛頭對向了齊國,其中燕國和秦國最為出力。燕國是為報仇,派大將樂毅率兵伐齊,最終攻下齊國都城臨淄。秦國更是煽風點火,在魏國、趙國伐齊時,唯恐兩家不出力,派兩名將軍率軍入魏、趙兩國幫助伐齊。

    此時的齊湣王也終於認清了蘇秦的真正心思,但為時已晚。蘇秦被齊湣王鼎烹而死。

    秦失勁敵

    齊國在燕國大將樂毅和其它諸國的圍攻下,都城淪陷,齊湣王被殺。僅剩即墨和陶兩城未被淪陷,後來的齊國宗室田丹靠這兩城又復齊國。但田丹復國之後的齊,大勢已去。再也沒有之前可以和秦國抗衡的資本。

    這也是為什麼說蘇秦配六國相印反而間接的幫助秦國的原因,蘇秦合縱六國最終把齊國拉下馬,燕國報仇成功且成為了此次事件的直接受益者。而眾國伐齊,解了秦國困局。齊國衰弱,秦國消除了來自東方的威脅。

    在秦國東進統一的戰略中,齊國和趙國無疑是最大的兩塊絆腳石。在蘇秦玩弄六國之間關係的同時,間接的讓秦國藉助其他國家的力量消滅了齊國這一大威脅,為秦東進統一六國掃平了一大障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做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