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衛思想

    此兩者屬於不同的作戰系統。

    就作戰場所而言,在海上作戰的戰列艦,周圍無障礙,飛機“一眼”就能“看見”它,而坦克地面作戰,有多種隱蔽方法。

    就交戰距離而言,海戰距離遠,特別是戰列艦,十幾乃至數十公里,全靠火力密積,而坦克全在千米之內,其實往往五百米之內,很容易瞄準,於穿甲彈而言,正好是最佳穿透距離。

    海戰,由於航空母艦的出現,終結了戰列艦的霸主地位,而陸戰,現在還沒有坦克的最終替代者。

    我想,最後一條才是根本原因。

  • 2 # 疏雨枯荷

    在未來的戰爭中,坦克既使不被一種新型的機動,防護,火力,投送能力均衡,自動化智慧化的新型陸戰裝備取代,也不會是陸戰之王了。因為陸戰的方式改變了,那種大規模的坦克大戰不會發生了,單獨的地面裝備的戰爭不會發生了,單獨兵種的戰爭不會發生了。

  • 3 # 司馬無賴

    淘汰戰列艦的不是巨炮 而是戰爭體系發生了更本得變化! 坦克之所以不會被淘汰 根本原因是現在決定戰爭勝利的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綜管整個戰爭史要想打敗一個國家 就是要佔領這個國家 而佔領這個國家就需要人! 坦克的出現是為了解決戰爭對人的巨大!所以你會發現坦克得首次使用就是一個大盒子 !但是隨著科技得進步 坦克得優勢逐漸被人挖掘 如 機動性 火力 防禦 等等都改變了戰爭原有的模式! 所以坦克得出現戰爭模式的改變 戰列艦被淘汰也是必然 因為不論戰列艦的效能如何 歸根結底還是屬於雙方對轟!殺敵1000自損800 沒有對戰爭模式產生更本得改變! 直到飛機的出現才讓海戰發生了改變 了.導致了戰列艦逐漸被淘汰 . 所以就和我們打遊戲一樣 坦克出現之前戰爭的形態都是1.0模式而坦克出現了讓陸戰升級到了2.0得模式 飛機的出現讓海戰得形態從原來的1.0模式升級到了2.0得版本 所以戰列艦被淘汰是自然!

  • 4 # 相忘江湖3666

    等無人機攜帶反坦克導彈實現了噴氣化,隱身化,高度智慧化以後。。。坦克就沒立足之地了,目前的無人機太弱,主要當偵查任務,碰上防空導彈也一點機會都沒有,所以地面上還有坦克的地位。這需要技術進步解決。

  • 5 # 古帝解說

    這只是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終結,一二戰的大炮鉅艦的思想已經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高科技現代化作戰,而坦克作為一個陸戰之王,仍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 6 # 薩沙

    戰列艦並沒有被淘汰,只是換了武器。

    對於戰列艦的定義不同,比如袖珍戰列艦不過1萬噸的排水量。

    我國的055驅逐艦,也有1萬多噸排水量。

    其實戰列艦隻是廢除了大部分的火炮,換裝了反艦導彈、防空導彈而已。

    以蘇聯的基洛夫核動力戰艦為例,裝備是20枚P-700花崗岩(廠號3M45)反艦導彈(分裝在20座垂直髮射器裡),可以擊沉大型水面艦。據說,該型VLS具備在20秒內2枚導彈齊射的能力。

    這是因為,艦炮對轟的海戰時代已經過時了。

    大口徑的火炮射程最多十幾公里,而P-700花崗岩(廠號3M45)反艦導彈射程至少超過200公里。

    可以說,傳統戰列艦隨著武器的演變,主炮就已經無用了,根本無法發揮作用。

    但坦克不同。

    這是因為海戰的對手很簡單,只是各種軍艦,數量不會很多。

    而且軍艦價格都非常昂貴,現代化軍艦就算小型也要幾百上千萬美元,大型軍艦都是幾億甚至幾十億美元造價。

    如果一枚幾十萬上百萬美元的房間導彈,可以擊毀或者重傷軍艦,那就賺死了。

    而陸地坦克的對手就複雜了,打到大型工事,小到普通敵人士兵。

    這種情況下,採用導彈來對付價效比太低,所以還是隻能用炮彈。

    不然一枚幾萬美元的導彈,炸一二個小兵或者一頂帆布帳篷,太虧了。

    如果導彈價格和炮彈一樣,保證全是導彈,不會有人用不能制導的坦克炮彈。

  • 7 # 資訊空間

    歷史已經證明,昔日海戰當中的大炮鉅艦早已經不適合現代海戰!1991年,隨著世界上最後一艘戰列艦: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的退役,意味著人類海軍徹底告別了戰列艦的時代,戰列艦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戰列艦從誕生到退出歷史舞臺,中間間隔100多年時間,在人類的多場戰爭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一戰和二戰時期,戰列艦是海上作戰絕對的主力,世界主要海軍大國都紛紛研製和製造戰列艦,並且噸位不斷擴大,作戰能力不斷提升,比如日本的“大和”號戰列艦,排水量超過了70000噸,比一些現代航母還要大。

    ▲退役後的“密蘇里”號戰列艦

    不過既然是如此重要的戰列艦,為何在幾十年之前就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而同樣是以火力和防護著稱的坦克,為何卻沒有被淘汰,反而越來越發展壯大?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戰列艦的威脅增加

    當雷達被髮明出來以後,人類作戰就已經進入超視距的時代,海上作戰也是同樣如此!既然是超視距作戰,首先發現對方就顯得非常重要,戰列艦的體型巨大,排水量動不動就是幾萬噸,即使不依靠雷達,依靠人眼也能在遠距離發現目標,而現代海戰,發現就意味著遭受攻擊。

    再加上航母和艦載機的出現,使得戰列艦受到的威脅逐漸加大,並且航母和艦載機在不斷進步,攻擊的距離越來越遠,手段多樣化,而戰列艦的主力武器只有火炮,無法有效對付空中威脅。比如前面提到的人類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就是美國依靠空中優勢擊沉的。

    ▲航母戰鬥群

    反艦導彈的出現,則徹底葬送了戰列艦的命運,反艦導彈要射程有射程,要威力有威力,要精度有精度,能夠在幾百公里之外發現戰列艦和攻擊戰列艦,戰列艦一旦被鎖定,就要註定被攻擊。比如在英國和阿根廷的馬島海戰當中,一枚“飛魚”反艦導彈就擊沉了一艘導彈驅逐艦。

    ▲反艦導彈試射

    潛艇也是戰列艦的一大威脅,尤其是核潛艇,來無影去無蹤,可以在全球航行,對戰列艦這樣的龐然大物構成了致命的威脅。比如同樣是英國和阿根廷的馬島海戰,英國核潛艇就擊沉了阿根廷海軍“貝爾格拉諾將軍”號戰列巡洋艦。

    ▲被擊沉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戰列巡洋艦

    所以戰列艦面對的是空中、水面和水下立體式的威脅,它在現代海戰當中完全就是一個海上“活靶子”,被淘汰就是必然事件!

    二、地面作戰依然是戰爭主體

    雖然現代戰爭空軍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誰要是獲得了制空權,基本上就獲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空中作戰永遠只是輔助作戰,大規模戰爭最後還是會回到地面作戰。而在地面作戰,火力和防護就成為最重要的考慮,而坦克就是火力和防護的代名詞,在地面作戰當中不可或缺。

    ▲美國M1主戰坦克

    並且經過多次實戰表明,坦克依然不可或缺。目前全球正在爆發戰爭的國家和地區,坦克還是地面作戰的主力武器,誰擁有大量的坦克,在制空權對等或者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在地面作戰就可以取得勝利,比如俄羅斯在2015年介入敘利亞內戰後,給敘利亞政府軍帶來了大量的T-72和T-90主戰坦克,為收復失地立下了汗馬功勞。

    ▲俄羅斯T-90主戰坦克

    雖然反坦克武器在進步,對坦克造成的威脅也越來越大,比如反坦克導彈,已經成為現代坦克的頭號敵人。不過坦克本身也在進步,並不再是此前依靠數量取勝,而是走上了精品路線。比如俄羅斯新推出的T-14主戰坦克,就提升了火力和防護效能,比如採用新式裝甲、無人遙控武器站和主動防禦系統等。

    ▲俄羅斯T-14新一代主戰坦克

    坦克的作戰距離往往只有幾千米,但是在地面戰當中,這樣的距離已經足夠進行作戰,其它的作戰距離,需要其它武器去完成,比如說火炮、導彈或者是戰鬥機去完成。而戰列艦的作戰距離只有幾十千里,這樣的距離對於現代海戰,已經是非常近的距離,戰列艦隻能進行近距離作戰,而現代海戰則要求遠距離超視距作戰,戰列艦已經不符合戰爭要求。

    ▲戰列艦主炮射程有限

    除了上面兩個原因之外,還有戰列艦的替代者也早已經出現!比如導彈護衛艦和導彈驅逐艦,它們能夠攜帶導彈等遠距離作戰武器,戰鬥力遠遠超過了戰列艦,但是排水量卻不到10000噸,體型較小,在海上不容易被發現。並且現代一些驅逐艦還採用了隱身設計,較低了被雷達發現的機率,提高了海上生存能力。而坦克的替代者至今都沒有出現,坦克依然是地面戰的主力武器,不可或缺。

    ▲美國“朱姆沃爾特”級隱身導彈驅逐艦

    結論:

    所以綜合以上原因,導致了戰列艦退出了歷史舞臺,而坦克依然活躍在戰場,並且不斷升級更新。只要地面戰還存在,坦克就不會退出歷史舞臺!

  • 8 # 兵器世界

    任何武器的興盛與消亡都和它在戰場上的具體表現有關係,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誕生,憑藉機動性、裝甲和火力優勢很好地適應了一戰的塹壕戰、陣地戰,由此成長為陸戰之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坦克隨著戰局的需要作出進化,相比一戰時期的笨重鐵塊,二戰時期的坦克都普遍擁有極佳的越野機動能力,讓閃電戰思想得以實現;

    此外,大口徑反坦克炮和次口徑穿甲彈的應用,使得坦克的火力可以摧毀大多數步兵堡壘和城市建築,這讓它成為步兵們最樂見的支援性武器,在巷戰、陣地戰和野戰中坦克都是步兵離不開的技術兵器,平時還能作為代步工具提高步兵的機動性,因此說坦克在二戰時期是和麵包一樣重要的裝備。

    二戰之後,坦克的地位受到極大挑戰,首先是單兵反坦克武器大量普及,尤其是反坦克導彈的出現幾乎終結了坦克的所有戰鬥任務能力。

    其實早在1945年的1月和4月,德國人設計出鐵拳150和鐵拳250,也就是射程達到150米和250米的鐵拳,其彈頭可有效擊穿傾斜30度的200毫米均質裝甲鋼,讓二戰末期的所有盟軍坦克都戰戰兢兢,毫不客氣的說此時坦克的地位已經動搖了!

    此外,空中優勢出現後,讓地面上的坦克變得極度脆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場上,德軍的HS-129攻擊機橫行一時,讓蘇軍的T-34、斯大林-2等坦克黯然失色,當然了蘇軍的伊爾-2強擊機也讓德軍裝甲部隊吃盡了苦頭。在諾曼底戰場,盟軍的P-51野馬、颱風等攻擊機也讓德軍的虎式、豹式坦克毫無還手之力,此時坦克無用論已經開始抬頭了。

    (沒有颱風攻擊機的協助謝爾曼根本不是黑豹的對手)

    只不過,二戰之後的大多數區域性戰爭都是恃強凌弱的醜行,西方國家在半島、越南、中東和北非,都掌握了絕對的制空權,他們的對手甚至連基本的反坦克武器都沒有,因此坦克得以苟延殘喘的裝備至今,也許是意識到了坦克已經過時,能自行生產坦克的國家不約而同的停滯了坦克的換代,目前只有俄羅斯一家搞出了第四代主戰坦克。

    而在歷史上,戰列艦出現的時間要比坦克早得多,木帆船時代就有戰列艦了,近代化以後身披重甲、火力兇猛的鋼鐵戰列艦成為海上大國的標準配備,裝甲越來越厚、火炮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數量越來越多,讓海戰變得異常殘酷。

    戰列艦之間的對決決定勝敗的因素無非就是火炮的威力、射程,裝甲的厚度和航行的速度,法國人在火力密度上下功夫,它的終極戰艦黎塞留級、敦刻爾克都擁有4聯裝炮塔,同時有8門大炮向前輸出火力,黎塞留級是8門380毫米炮,射程最遠可達41700米,敦刻爾克級戰艦的330毫米炮也能打出28000米的射程。

    日本人非常注重戰列艦的火炮射程,將口徑做到了喪心病狂的460毫米,最大射程可達到42050米,在偵察機校正的幫助下可對目標進行超視距打擊。

    但是,戰列艦的火炮無法適應有航母的海戰環境,在艦載機俯衝轟炸、水平雷擊之下毫無抵抗能力。日本苦心建造的戰列艦被美軍的飛機慘虐之後,所有人都認為戰列艦的時代徹底結束了,航母和艦載機成為海戰的主角。

    很大關係,上文說過,二戰後的區域性戰爭都是恃強凌弱,坦克還找不到太多的天敵,在有效戰術的配合下坦克還能發揮餘熱,可戰列艦真就成了擺設了,航母還能依靠艦載機深入內陸打擊目標,在區域性戰爭中愈發重要,美軍在伊拉克戰爭期間就動用了多艘航母和上千輛坦克裝甲車,戰列艦卻找不到任務可做。

    (衣阿華級戰列艦和提康德羅迦級巡洋艦聯合作戰)

    即便如此美海軍仍然不願意退役最後的4艘衣阿華級戰列艦,在80年代歷時7年、耗資12~16億美元對它們進行現代化改裝,這筆錢在當時能造幾艘航母了。改裝後的衣阿華級戰列艦保留了406毫米、127毫米艦炮,並增加了密集陣近防炮和戰斧、魚叉導彈發射裝置,煥然一新的戰列艦掙扎著不肯退出歷史舞臺。

    (衣阿華級戰列艦發射戰斧式巡航導彈)

    但是,戰列艦的使用維護成本很高,通用性也無法與驅逐艦、航母相提並論,儼然成了一種奢侈的擺設,在冷戰時期不缺錢的情況下,海軍還能容忍它們的存在,可當1991年蘇聯垮臺後海軍軍費大減,不得不砍掉很多不實用的武器專案,戰列艦就在此時被徹底廢棄,首先退役的是衣阿華號、新澤西號,密蘇里號和威斯康星號堅持到了海灣戰爭,有機會用艦炮和巡航導彈參戰,但即便如此也無法阻擋它們將要被拋棄的命運。

  • 9 # 小約翰

    戰列艦是執行遠洋作戰任務的,是一種以厚重灌甲防護為主的高噸位海軍作戰艦艇,它的看家武器就是大口徑火炮。

    戰列艦在17世紀就誕生了,而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戰列艦是20世紀初才問世的,其代表作就是英國的“無畏號”戰列艦。

    戰列艦一經問世就風光無限,深受追捧;但常言道優勝劣汰,戰列艦這個海上巨無霸,也沒有避免被淘汰的命運。

    1991年,隨著世界上最後一艘戰列艦;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的退役,標誌著戰列艦的時代徹底終結,戰列艦黯然退出了歷史舞臺。

    戰列艦不是因為它使用火炮被淘汰,哪怕是它使用了導彈也一樣會被淘汰。

    同樣是採用火炮,坦克繼續吃香,戰列艦慘遭淘汰是因為它們所處的戰爭環境不同。

    戰列艦就是在海上活動的,海上很不幸已經有了效能更全面的航母,留著它還有什麼用。

    因此,黯然退場就成為它的唯一選擇。

    坦克這個陸戰之王,作戰環境是在陸地,陸地戰場沒有其它替代的武器,想不風光都不行。

    不過戰列艦也不必為此過於感傷,世界上沒有不滅的物質,也沒有不被淘汰的武器;或者說,一部人類戰爭史,就是一部武器裝備的誕生和淘汰史。

    何況戰列艦曾經風光過,曾經顯赫過,曾經在的歷次戰爭中大顯身手,立下赫赫戰功,寫下了不朽篇章。

    人們不會忘記,在一戰和二戰時期,戰列艦縱橫馳騁,所向披靡,在浩瀚的海洋乘風破浪。

    戰艦上的巨炮經常噴出憤怒的火舌,發出震天的巨響,摧枯拉朽,把一個個目標化作塵埃。

    由於戰列艦不俗的表現,受到世界各國追捧,世界軍事強國更是擼起袖子研製和製造戰列艦,並且噸位不斷增加,作戰能力日新月異。

    日本是海洋國家,戰列艦是它的國防基石,也是它侵略擴張的本錢。日本的“大和”號戰列艦,排水量超過了70000噸,堪稱戰列艦的大哥大。

    眾所周知,坦克也是以火炮為主的,也是一種戰爭大殺器。如果說戰列艦是海戰之王的話,坦克就是陸戰之王。

    不過叫人費解的是,坦克這個陸戰之王依舊是現代戰爭中的寵兒,而戰列艦這個海上之王卻銷聲匿跡,退出歷史舞臺,其中原因何在?

    隨著軍事科技的進步,各國軍隊不但有了作戰飛機,飛機效能也越來越先進,攻擊速度快,戰鬥半徑大。

    尤其是反艦導彈問世後,戰列艦這個大炮當護身符的龐然大物,已經沒有了自衛能力,對方完全可以在幾百公里之外攻擊它,而它上面的大炮卻鞭長莫及,變成了海上活靶子,連自身都難保的傢伙,何談作戰能力?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攻擊能力和防護能力很優秀、不可一世的大和號戰列艦,到了實戰中面對航母無能為力,只能擔任補給艦的角色。在1945年4月7日在沖繩島戰役中,大和號黔驢技窮,被美軍飛機擊沉於日本九州西南50海里處 。

    大和號的遭遇形象說明,不是戰列艦不行了而是航母更厲害。

    海上新霸王航母橫空出世後,戰列艦的好日子到頭了。

    航母自身防護能力並不比戰列艦強多少,但是它可以搭載作戰飛機,艦載機就是它的護身符,一個牢靠無比的護身符。

    艦載機不光是來防護航母的,每一架戰機都能掛載各種導彈,攻擊能力超強。

    戰列艦固然也可以安裝導彈發射平臺和導彈攔截系統,但是它不能搭載艦載機,讓它的攻擊能力大打折扣,被淘汰也就不足為奇了。

    那麼,相比之下,坦克的名運為什麼就截然不同呢?

    雖然空軍在現代戰爭空軍作用越來越重要,誰要掌握了制空權,誰就可以爭取到了戰場主動權,甚至可以穩操勝券。比如科索沃戰爭,就是不出動陸軍取勝的教科書式戰例。

    但是空中作戰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想徹底推翻一個政權,必須要透過地面部隊,這時候坦克的作用就顯現出來,或者說不可或缺。坦克這個陸戰之王,不僅可以攻擊遠距離目標,還可以攻城拔寨,清除敵人堡壘,參加近戰,徹底解決戰鬥。不管是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還是伊拉克戰爭和敘利亞戰爭,坦克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肩負重任,極盡風流。

    儘管反坦克武器的殺傷力很大,對坦克構成很大威脅,但坦克的防護技術也日新月異,依舊可以勝任陸地作戰任務。只要沒有替代坦克的武器出現,坦克就依舊吃香,陸戰之王的地位就無法取代。

  • 10 # 李勉9

    這個,就要從雙方的來歷講起來了。

    很早很早以前,人類發現木頭可以浮在水面上,而人類可以在木頭上,隨著木頭的運動而運動......麻煩保安大哥把前排那個撐羊皮筏子的請出去......唉,一葦渡江的達摩大師,出家人打打殺殺的,不好啊。

    好了,不管是木頭還是什麼,反正是有了船了,船的本質就是交通工具而已。船上面主要載客的就是客船,載貨的就是貨船啦。(廢話連篇啊。)其實,這兩種都叫做“運輸船”。

    區別於運輸船的,叫做“戰船”。中國古代也有的哦,有名的是陳友諒的巨型戰船隊,朱元璋怕怕的那種,所以有了恐懼症,導致明朝的船船超級巨大,這個放下不提先。

    話說戰船,就是戰列艦的祖宗,功能就是作戰的。那時候一直到美帝獨立戰爭,戰船的攻擊手段都很有限,輔助功能是射箭和開炮,主要致勝手段是(真是難以置信)舷接,登上敵船,肉搏致勝。

    這是因為,火箭和那時候的火炮都無法對大型戰船實施致命打擊,所以只有登船肉搏了。

    之後,攻擊武器發生了巨大變化,巨大的現代火炮登場了,這時候的火炮,一炮就能把一噸重的炮彈發射到敵船上(如果命中),造成巨大破壞。

    下面請驅逐艦把魚雷艇先生請出會場,這場戲沒有它的份,它是另外一部戲的。、

    我們拋開魚雷不談,戰船裝備了當時最先進的火炮,自己也開始裝上厚厚的裝甲,這就是戰列艦,從本質上來說,也算是運輸艦,因為這就是活脫脫的運輸一個火炮陣地和炮兵團的運輸艦啊。

    那個魚雷艇,您怎麼又來了,下面岸基炮先生把它趕出去,不要耽誤我們說正事。

    沒錯,魚雷是一種對艦船殺傷巨大,甚至超過艦炮的武器。可是它的缺點就是太單一,對岸上目標無效。戰列艦甚至驅逐艦能對岸上目標進行打擊,集火的時候,甚至可以毀滅整個港口型的城市。淞滬戰爭中,日本海軍艦炮,一炮下來,中國軍人就犧牲半個連,悲傷啊。

    再後來,戰艦發現了,飛機帶上炸彈或者魚雷,可以遠遠超過火炮,那麼,就換裝備唄,換上飛機。因為再厚的裝甲面對飛機轟炸作用(價效比不高)不大,所以乾脆就做成薄皮的航母了。廣義上來說,航母就是戰列艦換了裝備而已,或者說是戰艦又換裝備前進了。本質還是運輸船,運送航空團和飛行員的運輸船。保證戰船本身運轉的人員也算在內。

    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說“戰列艦”被淘汰了,而戰艦本身,其實僅僅是換了裝備而已。現在還又前進了,飛機不扔炸彈了,放導彈了。可是本質上的運輸船,是不會變的。

    而,我們來說說坦克。出身就和戰列艦毫無關係了。坦克的出現,是為了突破壕溝和機槍封鎖。一戰計程車兵是很苦的,面對壕溝,鐵絲網還有機槍,死傷無數,所以一個防彈的還能活動的地堡出現了,沒錯,就是坦克。

    看看,和戰列艦(本質運輸船)的區別就在於此了。坦克,是作為活動地堡出生的傢伙,剛出生的時候,甚至沒有裝載火炮,裝幾個槍,用厚厚的鐵殼子掩護步兵跨越壕溝鐵絲網機槍。

    坦克在進化,和戰艦不同,戰艦是火炮驅動的進化,坦克是內燃機驅動的進化。人們發現內燃機效率高了,乾脆吧,提高點速度,還有餘力,那麼裝個炮吧。這就是現代坦克的雛形了。

    坦克究竟是幹嘛的?他的最終敵人是誰?這個就註定了,坦克是對付步兵陣地的。即使是用高機動力進行機動的閃電戰,坦克還是對付步兵的。步兵這種極為古老,而又幾乎是永不退休的兵種不被淘汰,坦克就不會被淘汰。(坦克這種有機動力的地堡就不會淘汰。)

    有一些時候,發現需要一批火箭炮對付步兵,那麼坦克也出現過裝火箭炮的“謝爾曼管風琴”。有時候發現,對付地洞裡的步兵要噴火器,那麼就裝噴火器。

    在坦克進化的過程中,也走了一些彎路。那就是,因為坦克剋制步兵,所以全世界的武器幾乎都要衝著坦克來打了。坦克免不了要反擊,比如高射機槍,炮射導彈等等,最後發現這個不大的載體實在是對抗不了全世界(兵種武器的世界)的敵人,那麼就乾脆放棄吧。

    坦克說,你們都來打我,我不還手,我就一門心思的剋制步兵了。好比打群架的時候,人少的那一方,就抓住敵手其中一個下死手,其他人都不管一樣,這樣的打架不一定能贏,可是一定讓對手害怕。

    坦克放棄了反擊其它對手,就只針對步兵了。那麼,對付步兵,用機槍,對付步兵工事,用120火炮或者125火炮,配合不同彈種,完全壓制。

    如果不是為了佔領城市,或者特殊情況,坦克部隊是完全剋制步兵的,RPG什麼的只是開開玩笑,標槍也只是偷襲的一個小武器而已。

    只要對付步兵的武器(機槍,火炮)不發生時代性的革新變化,那麼步兵剋星坦克,就不會放棄火炮機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槐花粉怎麼做才有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