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上海畫廊老大
-
2 # 輕輕江
這個問題的關鍵詞在於“揭裱”二字,宣紙(中國書畫的專用紙)是分單宣與雙宣的。從紙漿池中用竹簾子抄出來的單層的,晾乾後就是單層宣紙,如果將兩層紙漿疊在一起晾乾就是一張雙層宣紙,也叫“玉板宣”。用這樣的紙畫畫寫字後再將紙揭開就變成兩幅作品了,當然下面的那一層“精氣神兒”要差一些,這個要有專業人士“填筆”才能維妙維肖,這個過程我親眼看著專業人士做過的。所以過去一些老牌的書畫文玩店所裝裱過的字畫,大部分都可以被這樣子“複製”,當然前提是原作必須是在雙層宣紙上面的,這是舊時的一種“潛規則”,題主的問題所指,我想主要是基於這種情況吧?
-
3 # 錦丫丫藝術
揭裱是門藝術,造假是門行當。
我們首先區分一下揭裱和裝裱:揭裱指的是已經裝裱過的字畫因年代久遠,需要重新裝裱的工序之一,既把畫心由舊裱上揭下來,然後好重新裝裱。從字面定義看,裝裱包含揭裱,一般的裝裱師傅未經過專業培訓,是無法進行揭裱流程的,準確的說是“揭”這道工藝。
清代書畫鑑別名家陸時化在《書畫說鈐》一書中說:“書畫不遇名手裝裱,雖破爛不堪,寧包好藏之匣中。不可壓以它物,不可性急而付拙工,性急而付拙工,是滅其跡也。拙工謂之殺畫劊子。”此實為經驗之談。
因此藏家不敢買揭裱的作品,我想大致有以下兩大方面:
1.揭裱過的字畫有失原貌
裝裱是一幅好作品的點綴,正所謂“人靠衣裝馬靠鞍”,字畫也不例外。好作品的裝裱一定不會太差。
例如一幅古代的字畫,我們給它穿上一件新衣服(新裝裱),不僅外觀上看著不協調,而且也失去了它原有的韻味,同時更重要的是價值下降了,這就是所說的“老畫新裱”,但藏家要的就是那種原汁原味,所以你寧可不裱,但是不能新裱。
2.揭裱工藝混雜造假手段
比如晚清時候,繪畫者多用夾宣紙作畫,筆肥墨飽,筆墨常常深入底層。在裱畫過程中,將夾宣紙的後一層揭下,上面留有表層滲透的筆墨,現出原畫概貌,然後按前一層的形象加以修飾,再蓋上印章(如果是老印油的話,印油吃到紙裡連章都不用後蓋),就成了一張重複原作一模一樣的第二張作品。如說北京故宮有一幅清末趙之謙的《牡丹圖》,瀋陽故宮也有一幅完全相同的,經對照,前者是真跡,後者即屬揭二層。這是其一。
其二,在揭裱的過程中,將其原作的題款或者提拔,再甚著將畫面中可獨立呈現的動物、樹木等挖走但又不影響作品整體效果,然後將挖走的部分裱到另一幅作品上。其實字畫在重新裝裱中,造假的手段千萬種,作品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藏家買之需謹慎。
揭裱後的字畫鑑定,我們不僅要有結實的鑑定知識,而且還需要有實踐辨別造假的能力,所以藏家在揭裱的字畫前,不是不敢,是需要慎重出手。
回覆列表
誰告訴你的?近現代甚至古代書畫因為各種原因,很多必須要接裱。只要多長眼,認真鑑定,沒有做假,接裱的完全可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