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越南祥哥

    教師未來職稱評定有可能發生以下改變:

    1.材料型向能力型轉變。未來職稱評定有可能不再需要一大堆的材料,有可能注重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實績轉變,至少是教學成績佔主要地位!

    2.教學型向教科研結合型轉變。未來教師應該是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綜合型教師轉變,是推動教師隊伍建設和發展的需要。

    3.注重過程性與結果相結合型的評定轉變。未來職稱評定應該考慮,並重視過程性工作的比重,充分體現公平性。

    4.職稱評定標準應該向更專一化轉變。在制定評定條件時,應該去繁為簡,更加專業化,更加職業針對性,去掉與教學專業不相干的考試等。

    5.去掉榮譽加分專案。有些榮譽獲得本身就有不確定因素(好多時候都不一定名至實歸的),再帶到職稱評定中來,就會增加不公。但可以增加比賽獲獎加分。

  • 2 # 伊迪伊咩

    教師招聘就是評定,中小學評定以工作成績為主,教學成績為輔,因為教學成績在目前學校有制度因素影響,中小學教育應該以教育發展工作為重點!

  • 3 # 小兩口兒講數學

    請預測在教師職稱評定方面未來會有哪些改變?

    教師職稱問題一直倍受爭議,國家教育主管部門也一直在嘗試進行教師職稱制度的改革,例如許多省份採取增加中高階教師的崗位比例,減少論文發表等硬性材料要求。使更多教師有希望評定上高一級職稱。

    我個人覺得在未來教師職稱會有以下改變:

    第一方面:注重在崗表現和實際工作成績。

    許多地區的職稱評定是以證書評比為準,導致許多教師不安心於工作,以獲得各類先優證書為目標,甚至採用多種渠道或者不良手段獲得證書,以尋求在學校職稱評定中進行加分。而改變之後的職稱評定,會更加註重教師的教學業績考核,讓真正踏實工作和工作業績突出的教師湧現出來,推選出來。

    第二方面:加強聘後管理,職稱評定能上能下。

    在這許多崗位上,存在這樣一種現象,一些評定上高階職稱的教師,沒有從事本專業的工作,或者找各種理由減少工作量。未來的職稱改革,將更加註重職稱聘任後的管理,只有能勝任相當工作量和工作崗位的教師,才能夠評聘上對應的職稱,否則將降低教師職稱等級。這樣的職稱改革更利於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打破職稱制度的終身制。

    第三方面:縮小職稱工資差距,增加績效工資權重。

    在未來職稱改革中,將縮小職稱工資差距,將資金應用於教師績效考核,遵循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的工資分配製度。讓教師不在將心思用在如何評定職稱上,而是用在如何搞好教育教學工作上。

    總而言之,教師職稱制度的缺點已經顯現出來,隨著全社會對教育的關注,主管部門一定會透過調研、舉行聽證等多種形式對職稱制度進行最佳化,讓真心工作的教師真正得到職稱帶來的實惠。

  • 4 # 星辰燦爛

    具體地說:

    更注重實際

    以前職稱評定,注重材料,注重各種證書。各種證書加分,像優秀“球員”,優秀“工會會員”等和教師教學挨不上邊的證書都可以加分。就是“從教三十年的鄉村教師”證書不加分。

    以後不會這樣了,我相信職稱評定會更注重教學實際。老師的工作是教書育人,在平凡的崗位上,不可能“驚天動地”,但是隻要愛崗敬業,踏踏實實工作,沒有違反師德的都可以晉級。

    好多鄉村教師默默無聞,在艱苦的環境中奮鬥了一輩子,如果不改變職稱評定條件,他們可能與晉級無緣了。退休時只能是中級職稱,甚至有的教師退休時,還是初級職稱。

    由繁入簡

    以前職稱評定準備工作太繁瑣,準備這個證書,那個證明材料。準備各種材料花費太多時間和心血,影響老師的教學工作。甚至有的老師為了說課達到脫稿拿高分,起早貪黑背誦說課稿。還有的老教師年歲大,記憶差,提前半年準備晉級材料,到時候還不一定能過關。

    以後的評級會減去不必要的“環節”,職稱評定會由繁入簡,良性發展。教師們特別期待那一天。

    向艱苦環境的教師傾斜

    政策應該像艱苦環境中工作的教師傾斜,在那樣的環境中工作一輩子不容易。這樣做是為了鼓勵教師終身從教,是為了教育的均衡發展。能守住初心,默默耕耘的教師應該得到獎勵。他們職稱的晉升,會讓年輕老師看到希望,這是教育的“體面”。

    借鑑公務員的晉級方式

    公務員晉級的方式值得借鑑,那樣老師會安心樂教,到一定年限,夠條件的就允許晉級。不會為了爭晉級名額弄得到處找關係,不能把精力用在教課上,學校教學工作受損失。那些兢兢業業,勞而苦幹的教師,因為不會“利己”,職稱都低。希望以後職稱評定向不會為自己“謀利益”的老師開綠燈,讓他們直接晉級,不能總讓老實人吃虧。

    縮小工資級差

    同樣教齡,同樣的教學工作,因為職稱之差,月工資相差1000元以上。如果加上公積金等別的方面,差距更多。甚至職稱低的老師工作量更大,這是不合理的地方。時間長了會影響老師的工作積極性。我相信以後職稱評定會更合理,更利於教學工作的開展。

    結束語:

  • 5 # 淡泊韻真

    隨著職稱改革步伐的加快,原來的職數比例由原來的4:4:2會逐步提高,尤其是2,將會在不久提到2.5!可以說,一切都是未來可期!

  • 6 # 使用者白洲浪平

    在應試教育大環境未有根本性改變下,在″望子成龍″的紛圍、讀書目的為″出仕、為官″光宗耀祖等迂腐思想根深蒂固社會紛圍下,教育改革任重道遠。

    而如何對教師職稱評定,無論是從事教育大半生還是有意進入從事教育的大學畢業生,職稱事關他們的福利待遇,往往困擾著他們並引起他們的焦慮。

    中國教育,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越小學習時間越長,從幼兒班開始,除象小學生一樣學習識字、計算外,許多有經濟能力的家庭開始拼命送各種″興趣″班,關注孩子″成績,小學更如此,為的是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我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各種名著、作文書已放滿孩子的書架,另外還打包了兩箱!問題在於他對這些書根本不感興趣,學校、老師指定要買,什麼原因?不外乎上級的″多讀好書″的指令,老師對國家教育定不明確,沒有真正的教育專家對″如何培養創新科技人才`改變世界規則人才″作為國家教育戰略目標,由此對不同學齡學生進行專業的研究,從人性心理學出發對學生每個年齡段進行頂層設計,從而引導教師的教育行為,現在中國教育與現實人才需求不符,導到了教師們無所適從、焦慮的應激反應;我們的教育目標不明確,老師象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群體,機械地執行指令所致,小學價段過早、過多閱讀名著、作文書,往往導至學生不會寫出屬於自己的文章,迷失了寫作個性,從而寫作思維容易形成抄襲習慣,使學生語文、作文考試成績更差,從而影響初、高中、大學的生的寫作能力,因而讓小學前的教育應以培養興趣為主,減輕書本知識的灌輸,成績分數在初高中、大學才是決定學生是否成材的價段,應讓小學前價段真正減負,小學老師也如此,學生考試成績不應納入職稱評定。

    對於教師職稱評定,首先建立完善教育法律、法規,在法規上去規範教師的行為是否違法,在應試教育大環境沒有根本性改革下,學生動手能、學生與老師能平等互動交流能力、社群服務意識等素質教育遠未跟上,學校越來越集中、大型化下,學生分數往往決定了教師職稱決定因素,教師沒有選擇權,只能逼著學生死讀書讀死書,素質教育更無從談起,只有更公平的社會環境、高社會福利的社會才能培養高素質人才,創新人才,相反在貧窮壓力下,官威無處不在的社會環境下,無論是老師、學生都會輪為追名逐利中的一員,中國教育都無法培養真正創新人才。

    教師的職稱評定不會有真正改變。

  • 7 # 白楊樹李斌

    為什麼職稱會讓一線教師切齒痛恨呢?就是職級間的工資差額巨大,導致幹著同樣的工作,而且教學質量不相伯仲的教師之間,工資相差一二千元之多。試問,擱誰不惱心呢?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職稱不能馬上取消,但其碼可以縮小職級間的工資差額。控制在500元以內,大家都是可以接受的啊!為什麼有人二月就可以拿別人三個月的工資呢?這也太不合理了吧!

  • 8 # 徽文化雜談

    職稱,通俗點就是職業稱呼,並沒有體現職業能力的作用。

    級別

    以後理想狀態應該是按照連續工齡自動晉升,更多的是體現在對職業的專一度上,例如:在教育崗位連續三年,自動晉升二級教師,待遇體現可以和工齡工資掛鉤,但是不能和績效掛鉤,因為職稱不能反映出工作能力。

    星級

    反映工作能力應該使用段位或者星級,比如四星教師,這個應該和績效工資掛鉤,且每年一評。

    舉例

    如果出現高階一星教師,就說明是老教師,但是業績平平,屬於守城穩重的教師。

    如果出現二級五星教師,則說明雖然年輕,但是承擔大量工作,業績突出,屬於挑大樑的角色。

    優點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利於穩定隊伍,同時對年輕人又提供了另外一條成長的快車道,避免了吃老本,增加隊伍活力。

  • 9 # 笑傲江湖1061

    職稱評定依然是教師普升工資的一種主要方式,未來會降低門檻,但條件會越來越規範,年青教師要按評審條件,在常規教學中準備好材料。鄉村教師會得到更多實惠。

  • 10 # 泰山314

    義教階段的老師職評可能會按教齡長短加四考(勤.績.德.能).教齡是基礎.四考分先後.五年為一檔五年內四考優的先晉.五年滿後無不稱職者自然晉.屬自然晉的下一晉級得7年內.四考優者先晉.滿七年後可自然晉.前兩次屬自然晉升的.第三階梯得十年以上才可自然晉.

  • 11 # 聚焦職教

    2021年1月27日,教育部召開了2021年首場新聞釋出會,其中釋出並解讀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聯合印發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

    這次改革主要提出了六個方面的政策舉措:

    一是健全制度體系。保持高校教師現有崗位型別總體不變,設定教學為主型、教學科研型等崗位型別。同時,適應新時代教師隊伍發展的需要,高校還可以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設定新的崗位型別。

    二是完善評價標準。嚴把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考核,突出教育教學能力和業績,推行代表性成果評價,克服唯論文、唯“帽子”、唯學歷、唯獎項、唯專案等不良傾向。

    三是創新評價機制。結合學校特點和辦學型別,針對不同型別、不同層次的教師,實行分類分層評價,完善同行專家評議機制,健全完善外部專家評審制度,探索引入第三方機構進行獨立評價。同時,建立重點人才綠色通道,激發人才活力。

    四是落實自主評審。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到高校,由高校自主制定教師職稱評審辦法、操作方案,自主組織評審、按崗聘用,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探索實行教師職務的聘任改革,設定助理教授等職務。

    五是最佳化思想政治工作評審。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職稱評審納入單列計劃、單列標準、單獨評審體系,強化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把課程思政建設情況和育人效果作為評價的重要內容。

    六是強調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實行評聘結合。高校教師隊伍是中國高層次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化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是進一步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推進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高等教育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

    下一步,人社部和教育部將密切合作,指導各地、各高校儘快制定具體的實施措施,設定更加合理的評價標準,科學、客觀、公正評價,持續激發高校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隸書,該怎麼學,書協該有什麼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