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島男爵
-
2 # 世界全史羅銳
我們從很小的時候,應該就聽說過這個故事。
大意是韓信背水列陣,漢軍退無可退。
在危機之中,韓信大吼一聲:退無可退!還特麼退!還都不奮勇上前?
然後被逼到絕境的漢軍就爆發了驚人的戰鬥力,將趙國軍隊消滅了。
這個故事流傳範圍之廣,誤導人數之多,幾乎很難再有一場戰爭能與其相提並論。
這場戰爭的流傳版本,或者說最終濃縮的這個成語,成為了“倖存者大坑”。
它最可怕的一點在於,它並沒有還原歷史的原狀,實在太過於主觀。
它誤導了太多人。
人們會簡單地認為,人再絕境下,會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
實際上,在絕境中,人們往往尿的可能性會更大。
韓信確實背水列陣,確實將自己逼入了絕境,但他之所以勝利,卻絕非僅僅因為他逼出了漢軍的戰鬥力,而是另有原因。
“背水一戰”從此成為了千百年來,華人世界的一個噩夢,將無數的幻想者,帶進了溝裡。
每當萬分危急時,人們總會想到背水一戰,跟丫拼了!
甚至在一片好局之時,還要生生的給自己上難度,非要撤掉自己的後路,逼自己一把。
往往最後最終卻痛失好局,被人連鍋端。
幾百年後的馬謖同志就是把諸葛亮的戰略部署給這麼打爛的。
下面,我們來原景還原一下那場驚心動魄的大戰,看看韓信,到底是如何打勝了這幾千年來就成功過一次的背水列陣。
韓信在做出伐趙的決定後,再一次的間諜先行,派出了大量的探子去趙國摸情況。
人家客座教授張耳不是光吃乾飯的,這位趙國前領導算是在情報工作上出了大力。
韓信在聽說陳餘沒有聽李左車偷襲漢軍後勤的作戰方案時,大呼幸運。
在探馬徹底摸著了準信,勘察整個井陘通道沒有伏兵後,韓信才敢將大軍開進井陘。
這是整場戰爭最重要的關鍵一步!
因為只要人家提前設埋伏了,你在井陘道內被人家包了餃子,真是餓都把你餓死了。
韓信的每次戰前,必用間諜,必先把所有的訊息進行彙總後,才會下達作戰部署,如果說他不進行詳盡的前期摸底,就盲目出兵,他會幸運這麼一兩次,但他絕不會一直幸運下去。
而且哪怕他聽說了陳餘不用李左車之計時,還是怕不保險,派出偵察兵將井陘的所有佈防全部摸透後,才敢進兵。
說到底,還是怕陳餘兵不厭詐,嘴上一套心裡一套。
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不可不察。
韓信的每一場戰爭,一直都保持著如此的嚴謹態度。
這是史書中不重視的基本功,比什麼背水抖機靈重要多了!
韓信進入井陘了,他同樣面臨著兩個選擇。
井陘是有兩條道的。
韓信最終選擇了那條路呢?
選擇了井陘北道。
因為南道更艱險,比如目前儲存最好的秦皇古驛道就能很好的顯示當時的南道艱險。
南道自漢初到明萬曆年間,一直處於廢棄狀態,僅做零星商用,並不做官道。
條件太艱苦了,韓信不會去冒那個險。
相反北道則相對來說並非全程艱險,有很多回旋的餘地。
這是今天井陘北道青石嶺段的故道。
在當時,井陘北道和今天的也不大一致。
不一致在井陘道的東口。
今天的東口,在土門關。
當時的東口,在今天的南固底村附近,在那條“背水”的東邊。
陳餘駐紮的地點,在今天的威州鎮附近。
威州鎮北,是戰國時代的著名要塞蔓萌城,當年的中山國重鎮,再往北走30公里就是中山國都靈壽。
當年的趙武靈王滅中山時,就是在此地打了最關鍵一仗。
此地在秦漢時代位置極其重要。
陳餘的打算,是放韓信走這百里井陘道,等你累不拉嘰出來時,依託地勢與要塞跟你決戰。
陳餘是打算跟韓信堂堂正正對打的。
韓信也確確實實如他所願了。
但他沒料到,對面那哥們是個變戲法的。
韓信率漢軍進入了井陘。
在大軍行進到距離井陘道東口還有三十里的時候,韓信下令停止進軍,讓戰士們早早休息。
半夜,韓信下令打埋伏專業戶灌嬰選拔兩千輕騎,起營整軍,偃旗息鼓,秘密開拔迅速推進,每人發紅旗(漢軍軍旗)一面,命他們搶先透過井陘道,在逼近東道口前,走小路埋伏在道口近處的山崗上埋伏起來。
韓信對灌嬰說:看到趙營全軍出動後,你去搶他的營!
這兩千兵,將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井陘東口外,有一條自南向北的綿蔓水,也就是今天的綿河、冶河河段。
天快亮了,韓信下令:今日破趙後全軍大會餐!
全都在納悶。
這麼有根啊?
大軍開始向井陘口進發。
出井陘口後,韓信再次下達神部署。
先鋒一萬軍渡過冶河,然後背水列陣。
漢軍諸將全都摸不著頭腦,不是破趙大會餐嗎?
照這麼擺陣咱還沒吃自己該喂王八啦!
咱不得跟他隔河對峙嗎?咱可人少啊!咱應該給他們引過河讓他們喂王八啊?
儘管都懵著呢,但韓信戰神的傳奇威望開始起作用。
在這位爺手裡,黃河都是道具,何況這條溝呢。
諸將服從了韓信的部署。
漢軍過河後,陳餘的趙軍全體老少在看見漢軍如此列陣後紛紛哈哈大笑。
陳餘等人也因此越發輕視韓信張耳,認為這種級別的對手,必可一鼓而殲。
然後就是等待,等待漢軍全部過河。
這是韓信的第一步。
驕兵。
我這二傻子軍團來了哈,彆著急,大傻子還得後頭吶!
在漢軍先鋒背水列陣完成後,韓信率主力開始渡河。
韓信算到了陳餘打算全殲漢軍,只要他跟張耳不出現,趙軍就不會動手。
於是韓信張耳成為了整隻漢軍的殿後者,在所有部隊全部渡過冶河後才最後出現。
漢軍全部過河後,韓信根本沒停歇,並沒有會合那一萬先鋒背水列陣,而是後隊改前隊,親自出馬,朝趙軍營寨而來,列陣求戰。
陳餘看到韓信真聽話,自己送死來了,於是下令大軍出擊。
嚴陣以待的趙軍殺向了漢軍。
四萬漢軍和大約八萬趙軍開始正面開幹。
開始漢軍和趙軍廝殺時並不落下風,但在趙軍的優勢兵力下,漢軍開始後退。
大旗,鼓車掉了一地,連韓信的帥旗都扔了。
漢軍且戰且退,一直退到冶河邊上。
背水佈陣在此的一萬漢軍開始將漢軍主力放入。
隨後正面迎上趙國的追擊大軍。
這一萬背水陣成為了關鍵的一道緩衝!
漢軍主力因此並沒有被緊追尾隨的趙軍攆到河裡。
也正是在此時,會和了全部軍團的韓信在河邊喊出了那句千古名言:“退無可退!諸君何不奮力而戰!”
漢軍開始緩住神,扭頭和趙軍拼命。
正在兩軍鏖戰之時,趙軍營壘中的守軍看到了漢軍已退,敗像顯現,大量旗幟鼓車等戰利品被遺棄,於是出營追擊。
一邊奪取鼓旗等戰利品,一邊加入對河邊漢軍的最後擊殺。
馬上就要攆河裡頭去了,趕緊上吧,再不搶就沒啦!
這個時候,整場戰役的轉折出現了。
就在趙軍空營而出後,之前埋伏在附近山崗上的漢軍精銳迅速撲出,一舉拿下了趙國空營,然後迅速拔掉了所有的趙軍旗幟,換上了漢軍的紅旗。
此時,冶河東岸,退無可退的漢軍迸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人人拼死作戰。
佔據數量上絕對優勢的趙軍在死戰不退的漢軍面前開始軍心浮動。
咋還沒攆下河呢?
一擊不中的陳餘看到這種情況,覺得全殲漢軍的戰略意圖難以達到,於是下令停止攻擊。
趙軍開始整軍列陣,徐徐退回大營。
注意,這個時候,人家趙國可沒被韓信的背水戰鬥力打垮哦。
充其量就是韓信大難不死。
就當趙軍後軍開始回撤後,才發現自己的營寨前已經紅旗飄飄了,漢軍騎將在壁壘上嚴陣以待,並大功率高喊道:趙已被滅,趙王已成俘虜。
這是整場戰役的殺招。
趙軍開始軍心大亂,與此同時,冶河東岸的韓信也率著漢軍主力殺了過來,趙軍壁壘中,大量漢軍騎將也衝突出來。
在兩線夾擊下,趙軍大亂。
陳餘控制不住局面了。
趙軍開始大潰敗。
陳餘向南方逃跑,被殺,趙王歇被俘。
趙國號稱20萬的大軍被韓信的五萬人連根拔起,趙國隨之滅亡。
戰後,幾位之前心中一直打鼓不安的將領詢問韓信:我軍大勝,將軍神機妙算,但有一點我們不明白,兵法上說:安營佈陣,右邊背後靠山,前面左邊臨水。
這次背水列陣,是什麼戰術?
韓信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戰術,只是大家之前沒有注意到罷了。
兵法上說:置之死地而後生,致之亡地而後存。
這次我所率的軍隊,並非由我一手訓練調教出來,指揮這樣的軍隊,最容易軍心不穩,有點不好的苗頭就全跑了,這次前方趙軍勢大,如果不把將士置之死地,他們早就都嚇跑了,又怎麼會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呢?
這番話講出來,諸將就一個態度:服了。
聽到這裡,我們是不是覺得少了什麼。
這場戰鬥,決定勝負的真的是“背水列陣”那一個環節嗎?
我們來複盤一下這場戰鬥的過程。
之前我們分析了,最重要的第一步,是韓信前期用間,摸清了趙軍的底,然後大軍才敢開進井陘道。
如果陳餘用了李左車的計策,韓信必然不敢進入井陘道,兩軍也將進入到長期對峙中。
如此,趙不會速敗,韓信不會速勝,北方大勢,將陷入僵局。
陳餘打算面對面搞死張耳也沒問題,你主場作戰,人數又佔優,根本不虛對打。
所以韓信面對這種情況,開始調動。
他先是派了兩千騎兵,並讓全軍早早休息來配合這兩千騎兵的埋伏,這是第二個關鍵點。
如果他大白天派出了這兩千人,勢必會被趙軍發現。
他大軍不早早休息穩住趙軍的哨探,也容易被時刻關注你動向的趙軍發現,也就談不上後來的埋伏了。
第三個關鍵點,是先派出了那一萬背水陣。
這有兩個作用。
第一是驕陳餘的兵。
第二是給後來出去挑戰的主力退回來時設一道緩衝。
全軍要是突然看見大河沒有路了,後面是大軍壓境,著急忙慌的就光剩往河裡跳了。
劉邦同志在彭城可謂印象深刻。
人在絕境下,爆發小宇宙的必要條件是:你要讓他有時間反應自己的處境!
人在慌慌張張的情況下基因中的第一選擇永遠是逃跑!
人在慌張的時刻,永遠是失敗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時刻!
只有看清了前面沒路了,後面還有人追,但意識到回過頭拼命可能會活下來,才會激發戰鬥力!
只有這樣才會意識到,愛拼才特麼會贏!
第四個關鍵點,是自己殿後,讓大軍全部渡過了冶河。
如果他先出來,趙軍肯定不等大軍全部渡河就派人抓他了,後面的所有辦法他還是使不出來。
第五個關鍵點,是自己前去做誘餌。
如果派個小部隊前去試探,第一引不出趙國的大軍主力,第二,潰逃的太快容易被人看出馬腳,第三逃的慢了就讓人全殲了。
非得是他親自誘敵,才會引出大量想抓他的趙軍。
非得是主力上且戰且退,才能讓趙軍看不出馬腳。
非得是他的軍旗帥鼓丟了一地,才能引出貪功的營盤中的趙軍守將。
第六個關鍵點,就是漢軍主力退下來後,背水陣成建制的一萬漢軍開始截住趙軍。
這是第三個關鍵點的延伸,也正因此,也才讓韓信有機會大嚎那一嗓子。
第七個關鍵點,也就是整場戰役的大逆轉。
兩千精騎突襲了趙營,斷了趙軍的歸路,摧毀了趙軍的軍心。
是趙軍軍心大亂,才最終導致的潰不成軍,不然,韓信兵力上的絕對劣勢,還是吃不下這十幾萬趙軍的。
只有他自己慌了,散了,攏不住了,你才好進行大追殺。
這個時刻,趙軍就好像前面有條河一樣,心一慌,就成千上萬人的往下跳了。
這七個關鍵點,是整個“背水一戰”韓信之所以獲勝的全部原因。
可以說,少了其中任意一個環節,韓信都贏不了!
這也是為什麼,古往今來只有韓信一個人,可以背水大勝。
因為他在背水列陣之外,還佈置了其他的勝手並且環環相扣。
在這所有的環節之下,“背水列陣”才顯得有意義!
換句話說,背水列陣,目的更大的是作為誘餌。
是為了讓趙軍覺得你可以被全部殲滅。
是為了將所有趙軍引出來而做的設計。
是為了給主力重整旗鼓去爭取時間。
是為那兩千騎兵能夠拿下空寨做的墊場。
卻並非是傳了上千年的:“退無可退!何不拼命一戰!”
自從寫這個串聯中國歷史的戰爭系列後,發現這是個將曾經已知的認知結構不斷打破的過程。
因為大量的史料與印象,都是有問題,存瑕疵的
將來寫清史,大機率能拍胸脯說還原了歷史的本真。
因為朝代近,史料全。
越遠的歷史,越難寫,因為史料不全,而且真實性往往存疑,矛盾之處甚多。
這就讓我們還原本真的歷史,變得格外困難。
面對這個問題,事情發展的合理性,成為了我入手拆解很多迷霧史料或傳奇神話的最大破局點。
比如說韓信的一系列戰例。
就光說韓信破趙吧,先不提他的一系列神奇,史書中同樣記載了韓信在東進井陘的同時,劉邦也派了一部兵過黃河兩路滅趙。
那趙到底是誰滅的?或者說誰到底才是主力?
這就產生了巨大的矛盾。
因為如果是兩路滅趙的話,陳餘還放韓信進井陘就是純粹腦子讓門擠了。
如果兩路入侵了,陳餘基本上會堵死井陘西口,憑天險出最少成本,然後全力備戰南路劉邦。
但你說是史書中說假話了嗎?
不見得。
很有可能是韓信在背水戰勝利的同時,南路也出兵了,兩路開始南北會師。
再說韓信的技戰術。
這個人極其神奇,百戰百勝,巧婦能為無米之炊,他對整個中國北方的佔領,是十個月中在僅僅五萬人的情況下完成的。
而且這五萬人中,全都不是他一手徵兵,訓練,組織的。
他此時當這個大將軍僅僅是一年多的時間。
出道即巔峰!
在韓信這裡,啥樣的兵源構成在他這裡都沒問題,拿來就用,還能根據你的情況與不足幫你想辦法。
比如說背水陣的重要原因是士兵跟他都不熟,大難臨頭容易飛,得把他們往死路上逼。
不僅兵源的問題韓信不在乎,他對天時地利的劣勢鴻溝,也能夠完美的逾越。
先說天時。
當時他的北伐,是不具備天時的。
之間我們在“樂毅破齊”中說過,在古代歷史中,任何的閃電戰,都是自己失去了民心。
他既沒有當地百姓擁護。
充其量就是魏、代兩國百姓兩不相幫。
也沒有其他勢力幫助。
沒有當年樂毅五國聯軍如山東的拉風勁。
更沒有敵對勢力自亂陣腳。
全都是鉚足了勁眾志成城跟你開乾的!
他沒有當年朱元璋“驅逐胡虜,恢復中國”的民願基礎,更沒有滿清入關時的馬前卒吳三桂和各種南明內鬥。
他是在一片毫無基礎的三晉之地完成了摧枯拉朽般的突破。
再說地利。
他偷渡了天險黃河捅了魏豹的腚眼。
他從南往北的在山西高原上滅掉了主場作戰的代國軍隊。
他通過了狹窄的井陘道,背水列陣大破數量成倍於自己的趙軍。
每一戰的地利劣勢,都是高難度。
韓信的種種神奇,確實稱得上是千年難得一見的國士無雙。
全都能無視!
愛誰誰!愛哪哪!
甭管有沒有山珍海味,挎籃子菜市場轉一圈就能給你整一桌子滿漢全席。
神奇歸神奇,但人家並非是神話。
他的大軍漂著類似於葫蘆的木罌偷渡了黃河。
他胸有成竹的坦然背水列陣。
這都是不符合我們正常認知的。
有人說他是水神龍王轉世,這哥們一沾水就來勁。
拿韓信當蕭敬騰了。
也有人會說,正因為神奇,才說明是戰神的手筆嘛!都行那不都是戰神了!
經過深入的挖掘後,我們大機率可以確定,他的偷渡黃河並非是神話,是有很大可行性的。
背水一戰確實能激發戰力,但他之所以會成功的原因是七個環環相扣的步驟。
只有還原後真實的歷史。
也才具有為鑑的價值。
古往今來很多破戒犯齋者的自我安慰是濟公的那句名言:“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其實人家還有下半句呢。
“世人若學我,如同墮魔道”。
連起來,才是本真的意思。
從小我們就容易被各種誇大的案例所誤導,看人容易臉譜化,這人是個儒生,就必須腦子一根筋,比如說陳餘不佔韓信便宜,就是個迂腐的二傻子的形象。
但陳餘自始至終的表現,卻是一個權術達人的存在。
都說劉邦是個超級臭流氓,但他看見蕭何張良又怎麼這麼溫文爾雅,和藹可親呢?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情況與面孔,每個人都是極其複雜的存在。
要設身處地的思考他當時做出決策時的具體情況。
這是我們讀歷史後,應該要有的一個感悟。
看成功的案例,一定要還原性,全維度的看,否則,很容易被帶進溝裡。
像“背水一戰”,前面我們分析了七個關鍵點,差了一個,都不行。
應用在生活中,就算哪怕要拼了命的逼自己一把,也要在外緣中尋找各種可能性。
因為自己的拼命僅僅是主觀的能動性,但外面還有很多我們控制不了的。
必須像韓信一樣,將所有的準備都做足,將所有環節都設計好,才有可能發揮出巨大的威力。
不過即便如此,弱小搏強大,我們還是不建議。
韓信哪怕環環相扣準備到了家,這次大勝也是小機率事件!
因為你的環節太多了!
甭管多貴的表,哪怕中間一個小齒輪壞了,這表就得停擺。
你的環節越多,執行起來,出紕漏的可能性就大!
中間只要一環出錯誤了,就全崩了!
比如說背水的那一萬人被前面退下來的三萬人嚇傻了,腿軟沒迎上去。
比如說人家趙營萬一就吃過見過,最後就是沒全出來,你那兩千兵沒拿下大營。
韓信大機率還是得完蛋!
實力上的巨大差距,才驅使你去一次次的鋌而走險,哪怕你計算到萬全,那也叫鋌而走險!
後面韓信跟項羽巔峰對決時,在巨大優勢下,人家半仙,不對,人家兵仙穩著呢!
所以說,說到底,韓信的北伐神話,甭管咋合理,多好聽,還是甭搭理他!
孫子兵法的優勢積累,廟堂之算還是我們所提倡的。
因為幾千年,就這麼一個韓信!
楚漢這麼精彩,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老天已經如此奢侈鋪張,還是僅僅給了兩個大神。
一個項羽,一個韓信。
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
既然是普通人,就踏踏實實的按照最大機率的成功辦法去生活。
忘掉精彩的這些神奇戰例!
忽略一切弱勝強,小搏大的想法!
氣沉丹田,踏踏實實的過好每一天。
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這就可以了。
我做任何事情,成功的機率越來越大,這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長江的源頭是潺潺小溪。
但並不耽誤最終奔騰向海。
人生最重要的,還是賽道的深度和廣度!
在擊破趙軍之後,韓信下達了一個軍令:生擒廣武君李左車之人,賞千金。
千金還有逮不著的人?
很快,李左車被五花大綁的送到了韓信帳下。
韓信馬上為其鬆綁,並埋怨咋這麼虐待我的座上賓!
隨後韓信讓出了自己的坐席,請李左車坐上座,自己陪坐下座,以待師長之禮虛心求教:我欲乘勝攻打燕,齊二國,以先生的明察睿智,怎樣可獲成功?
李左車推辭道:臣下聽說,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亡國之人,不可圖存,如今我一個敗軍之將,哪裡配商談大事。
韓信說:百里奚在虞國時虞國滅亡,但他到了秦國後,秦國卻得以稱霸,並非因百里奚在虞愚蠢而在秦國賢明,而是因為得到了秦國重用的緣故。
如果陳餘聽從了您的計策,現在被俘的就是我韓信了。正因為陳餘不用您,我今天才能侍奉求教於您。
李左車聽到了韓信如此抬舉自己,先是發明了一個著名成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亦有一得”。
然後將自己比作愚者,說明自己的獻策僅僅是瞎貓撞上死耗子。
在如此的謙虛還禮後,向韓信說出了對於遠征燕齊的想法。
成安君(陳餘)之前算得上是百戰百勝之人,但是一招失算,兵敗身死,如今將軍渡西河俘魏王,擒夏說於閼與,一舉下井陘口,不到半日打垮趙二十萬大軍,誅殺成安君,名聞海內,威震天下。
如今您的舉手投足,全都深深的震撼著敵國的君主和百姓,隨時留意您下令進軍的訊息,這些是您現在的強大優勢。
但是!
但是後面的話,才是重要的話。
但是如今將軍連滅三國,將士已經疲憊,依現有情況,實際是難以用兵的。
如果將軍要率領疲憊勞苦之軍,遠赴燕國堅城之下,勢必無法久戰,僵持日久,虛實暴露,則燕雖弱,勢必與不肯降服,燕不下,齊國則必然固守邊境以圖自強。
燕、齊不下,那麼漢王與項王的勝負也就分不出來,這是將軍的目前的劣勢。
您現在決定著天下大勢的走向。
我認為現在“北攻燕、東伐齊”的想法是失策的。
善用兵者常用己之長,擊他人之短。將軍不如按兵不動,休整士卒,安定趙地,撫卹遺孤,日日牛酒犒賞將士,擺出攻打燕國的態勢,而後遣辯士去遊說燕國,盡顯己方優勢,燕國一定不敢不聽從您。
燕降服後再派辯士以燕已降漢而遊說齊國,齊必跟風而從,屆時,大事可定!
即獻言陳餘後,李左車又提出了一整套非常高明的計策,核心思想是:利用韓信現在的名頭,拿嘴去招降燕國。
這完全符合了用兵的最高層次:不戰而屈人之兵。
戰爭的目的,是政治的延伸,無非是讓對手臣服,既然能減少損耗,還能化敵為己用,何樂而不為?
凡動作,必有成本!
你此時既然可以動嘴,就沒必要動拳頭。
熟讀《孫子兵法》的韓信深刻的明白“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的道理。
他於是聽從李左車的計策,天天犒賞士卒,並揚言仗沒打夠!要繼續折騰!那誰就是下一個倒黴的!你等著點我的之類的話!
然後在輿論做足的情況下,派使者去燕招降。
沒有出李左車的預料,燕選擇了投降。
自此,北方大定。
不久之前,劉邦的北方壓力還如芒在背,短短的10個月,韓信用他驚人的軍事天才平定了北方的四股勢力,統一了整個北方戰場,極大地減輕了劉邦正面戰場上的巨大壓力。
此時,中原只有東邊曾經被項羽強暴過的齊國還站在楚國的身邊。
就在韓信威震華夏,準備擇日東進齊國的時候,南邊的項羽開始不斷派出部隊襲擾新建立的趙國。
與此同時,韓信還接到了劉邦的調兵通知,讓韓信將新收攏的趙國士卒和本部的精英部隊調回滎陽戰場。
因為這個時候,在南方西楚腹地牽制了近七個月的英布,被項羽的手下大將龍且徹底擊敗了。
後方沒有壓力的項羽和龍且會兵後將主力一股腦的發往了滎陽前線,此時的劉邦,在楚軍日趨猛烈的攻勢下,越來越吃緊。
灌嬰的騎兵軍團和趙國的新降士卒開始打包南下馳援。
韓信的滅齊之事只能暫緩。
英布垮了,滎陽此時的鏖戰開始出現局勢變化。
西楚霸王的洪荒之力,再次讓劉家老三一次又一次的險象環生。
-
3 # 池漢66
韓信是漢初三傑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司馬遷曾說過,漢室江山,大多數的功勞在韓信。人們拿白起和韓信比,我認為秦始皇強於劉邦,而韓信遠強於白起,因為白起只是取得了幾場戰爭的勝利,而韓信戰勝了包括項羽在內的整個國家。又云“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
1、看能力。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韓信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傑出人才,被劉邦拜為大將軍後,他出奇謀,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後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最後直至垓下,“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圍而戰勝由項羽率領的楚軍。在沒得到韓信之前,漢軍履戰履敗,自從韓信帶兵起,不與強大的楚軍直接作戰,率兵向東開始東伐。在作戰中戰必勝、功必取、功城略地、是漢室江山的第一功臣。
2、看評價。被蕭何譽為“國土無雙”,劉邦的評價是“戰必勝、功必取”。後世之前評價,“功高無二、略不世出”“兵仙”。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的代表人物。同張良合著有兵法三篇。
3、看功勳。劉邦拜為韓信“大將軍”,漢四年被拜為“相國”,後來劉邦遣張浪立韓信為齊王,漢室建立後,徙為楚王,後被貶為“淮陰侯”,“王侯將相”全集一人之身。
4、看威脅。大漢王朝建立後立即解除韓信兵權,從齊王徙為楚王,後又貶為淮陰侯。再後來呂后與蕭何合謀,將韓信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三祖。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可見朝廷對韓信的怕到了什麼程度。功高蓋群雄,主不安,其必死之罪。
-
4 # 奇正兵馬指揮使
這個問題你可以反過來問嘛?如果劉邦沒有得到韓信,劉邦會是什麼樣子,是不是被項羽吊打,劉邦得到了韓信後什麼樣子,反問你就得到答案了!另外韓信是韓信,白起是白起,怎麼可能換,不解
-
5 # 有道似無道
劉邦、彭越、英布、章邯就不說了吧?他們四個基本算是這個時代勝多敗少的名將了,但基本都被項羽壓著打或者正面突破過。戰術而言,領軍被對手正面突破,基本差了三檔了吧?
再看韓信與項羽,兩人都是戰術上的天才軍事家,韓信戰略能力更強,項羽戰略能力雖然沒有那麼強,但個人認為也沒有太低,只不過是後期陷入包圍網、疲於奔命而已,倒沒有到完全無戰略的地步。
兩人唯一一次交戰記錄:
韓信方面:
優勢:戰略大優勢,諸侯合圍,組成聯軍,人數大優勢
劣勢:麾下人太多,在古代實際上會轉化為劣勢。
大多數漢軍並沒有在韓信麾下作戰過,韓信幾乎是倉促間接手了指揮權。
所謂諸侯聯軍,想一想就知道有多難指揮了。
項羽方面:
最終作戰地點是項羽主動選擇的大平原,利於發揮其戰術優勢(現在難以考證項羽到底是什麼戰術了,不過我個人推測了一下,應該和李世民的騎兵穿插戰術很相似,李世民的打法基本上算是弱化版韓信+弱化版霸王結合的一種打法。)
劣勢:人數不佔優
陷入合圍,戰略上已然失敗
結局是:
韓信六個軍團齊出,自己帶領的前軍頂住了項羽前軍的衝擊,詐敗誘敵,隨後兩翼包抄,最終將楚軍前後分割,實現了合圍,項羽不得不帶領前軍拋棄大部隊逃跑,隨後被不斷包圍,一天之內,十數萬楚軍盡破,霸王烏江自刎。
看著很簡單是吧?
然而以霸王之無雙戰術,天下名將幾乎都曾正面被他擊破,要想擋住霸王的正面突擊已經很難了,更難的是,你還要在不影響全軍的情況下緩緩撤退,這裡注意,能擋住敵人,和擋住敵人還能緩緩撤退,已經是A級名將與S級名將的區別了。
當然你撤退還不行,你還要讓項羽覺得你不是詐敗,是真的敗了,同時還不能亂了軍陣,這個水平,我難以描述。幾乎就是在SSS級戰術大師的面前玩兒詐敗戰術,說得容易,史書上一筆而過,細思極恐。
韓信前軍退回大軍後,果斷指揮兩翼兵團分割楚軍前後,這一戰法與韓信齊地破龍且是一個道理,只不過分割龍且用的是水,分割項羽用的是兵。
如若項羽是一個簡單的詐敗戰術和包圍戰術就能解決的莽夫,那他也不配在秦末漢初的舞臺上蹦躂那麼久了。
史書並沒有詳細記載,只有結果,結果就是韓信用這看似簡單的戰術,指揮三十萬漢軍完成了對楚軍的分割包圍,並最終逼迫項羽捨棄大部隊。
如果看到這裡,你還認為韓信是仗著人多欺負項羽,還認為項羽和韓信是一個檔次的名將,那我只能說,可能秦末漢初六大名將全
是辣雞吧!
在古代通訊極不發達的情況下,指揮大兵團作戰,施展詐敗戰術、分割戰術、合圍戰術,反客為主,純粹在戰術層面擊潰了戰術無雙的霸王。
我都不知道怎麼吹了!
個人推測,韓信一定建立了完備的指揮體系,這種指揮體系遠超那個時代的理解,所以他才能將數十萬兵卒、如臂驅使。可惜他的兵書最終沒有傳世,他的戰績也因為過於神奇以致如今到了被質疑的地步。
君不見幾百年後,李世民的戰法:
1.斥候百出,探清敵人的兵力、分佈。
2.調查附近利於自己作戰的地點。
3.調動敵軍,讓敵軍自己露出破綻。
4.最終將敵軍趕入自己選擇的作戰地點,完成絕殺。
5.反套路作戰。
李世民靠著這套戰法幾乎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了,同時代也只有李靖略壓他一頭。而這套打法基本上就是兵仙的打法,唯一不同的是,李世民還糅雜了霸王的打法,他自己就是個小霸王,經常看穿敵軍虛弱所在,然後帶領精銳騎兵定點爆破。
倒不是說李世民學兵仙,只是側面證明,兵仙的打法,即使過去了幾百年也不過時,以上的戰爭皆能說明不是吹出來的,韓信當之無愧的兵仙。
-
6 # 海Z435376
韓伩的軍亊才能是真的,從他與劉邦的一次對話中就能看出,他對治理軍隊,對戰爭勝負的把握以及跟劉邦之間相處的政治關係,都有一個清醒地認識。論證極其高明。
-
7 # 一米八的皮卡丘
首先,韓信免於死刑,儘管死刑吸引了夏侯嬰。夏侯嬰驚訝地與他交談,並向劉邦推薦了他。結果,劉邦認為他不是很有才華,所以他得到了一個小小的糧秣官的獎勵。這與蕭何有關,也許是因為夏侯嬰告訴肖傳國如何擁有這樣的天賦,或者是因為韓信有機會透過這個職位聯絡蕭何。這個《史記》沒有說,然後第二段說韓信和蕭何談了很多次。蕭何非常驚訝。據此,我們可以知道,並不是因為韓信的話蕭為什麼他覺得其他國家是獨一無二的,而是因為他的經歷。經過多次交談,我們可以看到韓信確實有軍事天賦。蕭為什麼把他介紹給劉邦?
從這個角度來看,韓信肯定比蕭何強,不一定比劉邦強。就做事的方式而言,一個不怕飢餓和死亡的人有一種狂野的方式,這有利於突破外界。這比劉邦強。當然,一個視野開闊、方式狂野的人可能不是將軍,所以項羽沒有重用他。這取決於劉邦集團是否適合他。經過多次交談,也許蕭何認為他可以打賭。韓信的水平有一些優勢。也就是說,要保住漢中的巴蜀,蕭何是可以的,但是要奪取天下和項羽作戰,韓信是必要的。韓信一定認識項羽,甚至很多地方都比項羽強大。
當然,其中也有賭博成分,但也取決於他們的團隊能否阻止韓信的叛逃或叛亂。因此,韓信摧毀張寒和田蓉的能力比項羽強得多。漢芯在與項羽交戰後立即被拋棄,沒有參加與匈奴的戰爭。所以蕭何推薦了韓信,這可能忽略了許多細節。也許韓信偶然遇見了蕭何,一起喝了幾杯,等等。
但結果是顯而易見的,韓信沒有辜負公眾的期望,作為一名軍事奇才,這也證明了蕭何確實認識人,至少成功率很高,比如認識劉邦,認識韓信。韓信有軍事天才。他可以在第一場戰鬥中獲得黃金和白金的等級,但是沒有人可以在第一場戰鬥中獲得最強國王的等級。此外,韓信從未打過一場戰爭,軍隊的一些戰鬥經驗只是理論上的。劉邦的團隊中有很多鑽石,比如姚興,世界級的專業人士,他們比韓信更有資格。
此外,劉邦的軍事體系中沒有將軍。有些只是將軍,泰中尉有資格擔任這個職位。臺灣的職位以前由陸璐·盧擔任,後來由韓信擔任。陸璐是劉邦發最年輕、最親密的朋友,也屬於豐集團,而韓信是局外人。韓信有自己的團隊,淮陰侯韓信是一個人。韓信是一個擁有人力和政治資源的王子和孫子。淮陰侯一無所有。
朝信真正成名戰役,是背水一戰,是劉邦在打下彭城,又被項羽三萬精銳騎兵急速殺來,打了劉邦組成諸侯聯盟措手不及。被打得大敗死傷殘重,睢水淹死死屍堵住河水不流。聯盟被散。
韓信趁機脫離正在逃散劉備的控制。帶軍隊偷襲聯盟中代王陳餘,打擊趙王渴。逼降燕王並沒有按劉邦指揮,部署軍隊去在蕭索之谷阻擊追兵,擋住項羽窮追猛打。使劉邦連自己兒子都蹄下車不要逃命。韓信開闢齊國時,又是趁劉邦聯合齊國打擊楚國時,齊|國空虛拿下齊國當上齊王。奇蹟般以少勝多戰勝驕傲自大楚將龍且率領楚齊聯軍,在濰水之戰中一舉賭埧放水淹死楚齊聯軍二十萬人馬。垓下十面埋伏圍殲項羽不是他功勞。是劉邦組織七十萬人馬,包圍十幾萬項羽的缺糧少草疲憊不堪之兵,加之殲滅使項羽兵敗重傷烏江自刎。
韓信只是其中一部分,他最多帶兵時就是滅齊國的濰水之戰。才幾萬人馬。沒有劉備組織的諸侯合圍人馬的部分之多。但韓信用兵智謀乘機而動,偷襲智取是兵仙韓信特點。但與劉邦組織諸侯圍攻項羽的戰略決戰。是萬萬相比並論的,韓信多多亦善也是不相稱的。
項羽的破釜沉舟的鉅鹿之戰是中國經典之戰,以一當十當百成為兵家大魔王。在中國戰爭史有著永不磨滅光輝,加上彭城之戰都是項羽創造戰爭奇蹟的戰役。韓信和項羽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相比更沒有意義。如同游擊隊長那能正規軍將軍大帥相比嗎,項羽用兵如魔王般厲害。
項羽失敗是不能組織集合力量組成浩浩蕩蕩的大軍,用個人英雄主義代替集團智慧合成力量,成為他事業失敗原因。
從歷史上看,韓信不是創造大漢最大功臣,軍功最大是曹參,更是曹參主動從韓信軍中攻打彭城。改變楚漢爭霸中,項羽從戰略主動進攻,變為達成楚河漢界條約的戰略鉅變。因為有曹參隸屬韓信擊潰了齊國的軍隊奪取了臨菑平定濟北打下齊國許多縣使韓信在密密堵截濰水進擊龍且的軍隊,大敗敵軍,斬了龍且俘虜楚齊聯軍及將領周蘭。平定了齊國,捕獲齊王丞相田光,許章。將軍田既。曹參是劉邦從起兵反秦,身經百戰屢建戰功的大將軍是劉邦的親信。在韓信想要脫離而不能完成脫離劉邦的中流抵柱。更是劉邦真正的大將軍曹參為大將。蕭何為相相補相成左右手。又由於將相始生嫌隙時肖何才月下追韓信成為大將軍。
也是韓信做了齊王,曹參主動脫離韓信領兵與劉邦會合,才發生戰略性根本改變,諸侯共同打敗了項羽,開創戰略新局面。
-
8 # 史海聽雷
大家知道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而與韓信有關的成語就有:戰無不勝、國士無雙、一飯千金、多多益善、十面埋伏、背水一戰、拔旗易幟、置之死地而後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兵仙神帥、胯下之辱、解衣推食、居常鞅鞅、功高震主、金石之交、獨擋一面、略不世出、不賞之功、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勳冠三傑、伐功矜能、偽遊雲夢、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人心難測、鍾室之禍、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問路斬樵等,估計與韓信有關的中國成語,找不到第二人了。
他還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戰術典故,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這些成語和戰術典故是吹出來的嗎?
當時和後世對韓信評價都很高,如曹操:“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汙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聲著千載。”
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評價韓信:“世或以韓信為首建大策,與高祖起漢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僕趙,脅燕,東擊齊而有之,南滅楚垓下,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
如果說時間一久,後世評價“拔高”,那麼他同時代的人對他的評價可能就非常真切了。如他的“頂頭上司”漢高祖劉邦在總結自己成功的經驗時曾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饢,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漢初三傑之一蕭何也說道:“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
九江王英布:“上老矣,厭兵,必不能來。使諸將,諸將獨患淮陰、彭越,今皆已死,餘不足畏也。”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淮陰侯,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統帥,他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名聞海內,威震天下;作為軍事理論家,聯合張良整理兵書、序次兵法,並著有《韓信兵法》三篇。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
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
韓信有歷史上獨一無二、“驅市人為兵”的特異功能,就是不停被劉邦抽走軍中精銳主力,然後臨時聚合一群市井之徒,帶領這群剛剛接受訓練的新兵,還能百戰百勝; 他指揮排程幾十萬大軍如臂使指,所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被後人譽為謀戰無雙的一代兵仙。 後世歷代兵家,一向將韓信與戰國時的秦國名將白起相提並論,推許韓、白為名將第一,韓信更後來居上,排序位居白起之前。“用兵如韓白”,也是中國古代對名將的最高讚譽。
整個楚漢戰爭中,韓信策劃北上迂迴大戰略,為劉邦最終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漢五年(前202年)12月,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各路漢軍約計40萬人與10萬楚軍於垓下展開決戰。楚軍大敗,退入壁壘堅守,被漢軍重重包圍。楚軍屢戰不勝,兵疲食盡。韓信命漢軍士卒夜唱楚歌,歌雲:“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屬劉;韓信屯垓下,要斬霸王頭”致使楚軍士卒思鄉厭戰,軍心瓦解,韓信乘勢進攻,楚軍大敗,十萬軍隊被全殲,項羽逃至東城自刎而死。自此,韓信幫助劉邦取得楚漢戰爭的最終勝利。
-
9 # 武俠風雲榜
韓信是頂級軍事天才,劉邦沒有韓信之前,50萬軍隊都幹不過項羽幾萬軍隊!沒有韓信,劉邦一定會被項羽吃掉!劉邦讓韓信帶兵後,項羽兵敗如山倒!韓信不僅是兵家還是謀略家!劉邦駕馭人心很厲害!但是帶兵打仗真不行!這也是他不如朱元璋的原因,韓信能以少勝多,充分利用天時地利,綜合謀略!吳起,孫臏,白起,王翦,李牧,蒙恬,霍去病,韓信,藍玉,粟裕!中國歷史上十大頂級軍事戰將!
回覆列表
韓信,一個被嚴重誇大的人物,定三秦滅兩河跟他沒什麼關係,滅魏頭功是曹參被誤傳為韓信,滅趙齊楚其實只是多路方面軍其中一路而已,其功績和能力肯定有,但被誇大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