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蜜蜂德州友鏈
-
2 # 支付圈小康
這幾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政策的調控等方面影響。每家銀行都不約而同的擴張信用卡業務,信用卡的髮卡量和由信用卡帶來的收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根據央行統計,在2017年平均0.39個人有一張信用卡,等於每個人至少2.6張信用卡。在2017年開始,信用卡持有量逐季提升。信用卡量越來越多,那交易金額,以及信用卡帶來的收入也在不斷的增加了。
信用卡業務方面位居全國股份銀行前列的兩家分別是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
2017年,招商信用卡累計突破億張,信用卡年交易額近3萬億元,由信用卡帶來的收入也突破500億元;平安銀行由信用卡帶來的收入306.74億元,同比增長了10.1
平安銀行和招商銀行信用卡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
信用卡收入在哪?
而信用卡的收入主要是來自3方面:利息收入、刷卡手續費、年費收入。
1、利息收入:使用者在還款時,用最低還款來還,剩餘部分會按0.05每天收取利息(1萬也就是每天收5元利息);信用卡分期,現如今很多人都會把信用卡做賬單分期,來每個月還款;信貸產品的利息收入,各家銀行多數會推出一些信用貸款。如招行的e智貸,最高可貸30萬,日息也差不多在0.05
2、刷卡手續費:使用者使用信用卡刷卡消費後,會扣除一小部分手續費。而這手續費會直接被銀聯和銀行收取走,一般來說,髮卡行在這次交易中,會收取交易額的0.1的費用,具體看刷卡是線上還是線下。
3、年費收入:各家銀行現在針對普通的使用者,基本都會用刷卡次數累計來直接減免年費,或是用信用卡積分抵年費。只有面對高檔使用者的高級別的信用卡,因為給這些卡主額外提供更多貴賓服務,所以會每年收取相應的年費。
信用卡為什麼會成為多家銀行大力推廣的業務?
1、因為監管政策嚴格化和市場波動影響,理財、債券等收入開始下降;
2、因為信用卡量越來越多,信用卡的刷卡手續費和各類消費分期業務的收入在不斷的提升;
3、增加使用者粘性,現在人們出門使用最多的卡基本都是信用卡,而各銀行為了人們更好的習慣自家銀行,先推廣申請簡便和使用較頻繁的信用卡給你使用。你用習慣後,自然會更多的使用該銀行的業務。
信用卡的增漲已經是必然結果,我自己也有6張 不用擔心銀行的爛賬 注意自己的用卡方式跟習慣就好了。
-
3 # cat567
高強度的催收,威逼利誘!各種恐嚇,連帶家人,朋友,同事,甚至於孩子!還怕你丫的不還錢???光嚇,就嚇死你!!!
回覆列表
一,被動選擇銀行為何集體發力信用卡?且勢頭如此迅猛?2018年,整個金融圈的關鍵詞,就是“監管”。銀行同樣如此。在以前,銀行的業務無非就是兩大部分:零售業務和對公業務。“零售業務現狀非常不好,退路全無。”四大行之一的銀行消金負責人陳霞稱。首先,零售業務中的重頭戲,房貸遭遇重創。按揭貸款,受到房市寒流的影響,很不活躍。“3·17政策”出臺截至到3月,北京新建商品房住宅成交23388套,成交量同比下調48.7%,重新整理了歷史最低紀錄。而曾經風生水起的房抵貸,也受到監管壓制。“這是因為房抵貸的資金用途不合規。其實,很多房抵貸的錢,都再次流入房市、股市,沒有進入實業,而進入了投機市場。”陳霞稱。其次,對公貸款也非常不景氣。“以前銀行喜歡給國企或者大民企放款,但國家強調去產能、去庫存,目前,這些企業的貸款都要收緊。”陳霞稱。另一方面,現在整體的經濟形勢不好,企業的投資和擴大再生產的需求,也不旺盛。零售遇冷,對公收緊,銀行整體的投資渠道處在“堵塞”之中,陷入“資產荒”。所以,尋找轉型突圍之路,是銀行的一個被動選擇。二,主動出擊儘管有被動的成分,但挑中消費金融領域,卻是銀行的主動出擊。2017年,現金貸乃至整個消費金融市場急速爆發,卻又在年底受到了監管,急速退潮,行業將其稱為“消費金融短暫黃金一年”。這短暫的一年,在中國金融史上,卻成為不可磨滅的一年。這對傳統金融的撼動和影響,都不容忽視。“我們很難想象,一家現金貸的創業公司,也能月利潤過億。”董鳳青稱,而且現金貸撿的,都是銀行完全看不上的客群。除了經濟效益上的示範,這一年,在消費金融的培育下,中國徵信和資料環境,“土壤都肥沃了很多”。很多傳統金融機構完全不會觸及的“白戶”,被開發出來。這些使用者的資料不僅豐富了不少,也有了借貸記錄。而智慧風控和資料化風控,這些新的技術,在實踐一年後,終於得到了傳統金融機構的“青睞”。“學歷、車房、運營商等這些資料,可以運用到借貸中,是強相關資料。”陳霞也承認了技術的魅力。陳霞透露,目前他們線上線下辦卡佔比,各是一半。“未來,我們的自動審批率,會越來越高。”陳霞已預感,這種智慧化、自動化的程序,已勢不可擋。儘管現金貸的使用者和銀行使用者,重疊度並不高,但對於這片已漸漸成熟的市場,銀行開始有了極大興趣。“現金貸使用者還可以分層,這其中的頭部使用者,是可以挖掘的。”陳霞稱。“銀行經常扮演一個收割者的角色。”大部分銀行的從業者,儘管承認了去年消費金融的戰績,但是,這片目前被監管限制的市場,“終將是我們的。”這個故事,我們並不陌生了。小的創業公司,披荊斬棘,在前方殺出一條血路,如果果實成熟,就會被傳統金融機構收割。接著,小公司只能再去其他領域開疆拓土。校園貸就是一個先例。消費金融領域同樣如此,監管之後哀鴻遍野,銀行進場收割了。
三,未來之路銀行的強勢進場,確實讓網際網路金融圈頗為擔憂。“銀行就是降維攻擊,一旦進入市場,整個行業格局就會逆轉。”某消費金融的業務負責人趙鶴對此,極為擔憂。銀行的收割,最大的武器是什麼?就是低利率,這就是其他任何創業公司,無法比擬的。資源,搶不過;信用背書,誰也比不過銀行;給使用者貸款的利息,還更低。在某頭部貸款超市上,差別就極為明顯。“90%的使用者,會先選擇銀行的信用卡,因為利息低。如果審批通不過,再考慮其他金融公司的貸款產品。”貸款超市的市場負責人統計的資料顯示。“現在唯一可以比拼的,就是產品體驗。”趙鶴稱,比如,在稽核和放款上,速度更快,可以做到分鐘級放款。相對銀行信用卡,稽核需要一兩天,還有一個將卡寄過來的週期,整個流程相對繁瑣。“這個時間差,現在是網際網路公司唯一的優勢。”趙鶴無奈地感慨。網際網路創業公司,在銀行眼中,確實不足為懼。他們現在唯一覺得,可能是“勁敵”的,就是巨頭。“因為他們也可以拿到低成本的資金,比如透過ABS、金融機構貸款等方式。”陳霞稱,此時,銀行的大殺器,就毫無所用。可怕的是,沉睡的大象甦醒——銀行正在放低身段,開墾市場。銀行不僅開始用信用卡切進消費金融,也開始深入場景,試圖吞下場景分期的市場。比如,在1月份,建行就推出了不動產財富管理業務。“從購到租,建行在住房業務下了一盤迭代大棋。”媒體報道稱。“對這些大類資產,銀行現在也很有興趣。”陳霞稱,他們也會在今年進入佈局。另一方面,在信用卡之後,銀行還有更大的野心。銀行圈的人,其實都知道,信用卡業務線,本身是很難賺錢的。而這次銀行系大舉進入信用卡領域,是下“未來兩步棋”。“發信用卡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為了收集資料。”陳霞稱,如今銀行的資料意識,已開始漸漸甦醒。在之後,銀行會在資料基礎上,充分了解客戶,給其提供貸款等其他金融產品,再來賺錢。音符傳統金融開始正式進入消費金融。這其中,有被迫的轉型,也有主動的選擇。未來一年的消金市場,將戰火紛飛,激戰不斷。傳統金融強勢入局,巨頭林立,創業公司又將面臨如何的命運?本文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