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漢說體育
-
2 # 八哥看體壇
其實,高薪球員打不上比賽的情況,不僅僅在中國,世界足壇也是比較常見的,最典型的就是皇馬的貝爾,拿著54萬歐元的週薪,齊達內不想用,讓他走也不走,就在替補席中坐等合同期滿。在中超這種情況也有很多,恆大的替補席和看臺上坐著的哪一個薪水低了,都是因為傷病,或狀態,或戰術沒有得到出場的機會,踢不了比賽。
對於高薪球員踢不上比賽這個問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我們簡單分析一下。
俱樂部引援不力,造成高薪低能正如申鑫的那位助教所言,中國俱樂部的職業化程度不高,球隊管理者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原來的企業管理者,隔行如隔山,雖然引進球員也是一種買賣,但活生生的人和商品肯定是不一樣的。購買球員除了要看他的過往成績,個人能力,身體是否健康,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潛力和是否能夠適應球隊戰術,以及是否和原有球員存在位置衝突等等多方面因素。
在中超賽場,因事先沒有對球員綜合評估,只看中名氣,認為大牌就好用的失敗例子還少嗎?上海申花引進的特維斯,已經從歐洲頂級聯賽回到了阿根廷養老,又被1100萬歐元轉會費帶到了中超,據說還給了3200萬英鎊的年薪,一個賽季過後只打進了4個進球,一個球800萬歐元,而且只打了16場比賽,12場比賽沒打就坐在場邊把錢就掙了。
除了看重名氣外,還有的俱樂部喜歡囤積球員,因為財大氣粗,就網羅了大量的優秀球員,加深板凳厚度的同時,也削弱對手的實力。廣州恆大隊就是這樣做的,前幾個賽季,我們可以看看替補席或未進入大名單的球員有哪些,4500萬歐買的j馬是最大的坑,國內球員有傷病在身的李學鵬,于漢超不算在內,張成林、張文釗、鄒正、劉健、唐詩、何超、徐新、廖力生、鄧涵文……基本都是國字號球員,都是原球隊的主力,在恆大卻只能作為替補枯坐冷板凳,一年打的比賽屈指可數,雖然掙到了大錢,黃金時光卻都虛度了,讓本就人才匱乏的國足更是無人可用了。
俱樂部的引援不力還有一點就是沒有綜合評估球員,只看中了他當下的狀態和經濟水平,沒有對其職業生涯的走勢進行分析,導致了很多球員明明已過巔峰,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俱樂部講他引進簽訂了長約,也確實在開始階段資料比較亮眼,對球隊幫助也很大,但很快個人資料就呈現出了斷崖似下降,剩下的合約期內已經不堪大用,出售已經沒人接手,要麼替補,要麼解約,解約太需要對方接受才行。上海上港再次引進孔卡就是犯了這樣的錯誤,那時的孔卡已經沒有了當初的超強實力,白白浪費了高額的薪水。
人才缺失,讓薪水過高受中國足球大環境不好的影響,願意讓孩子從事足球的家庭越來越少,足球選拔機制的不合理性,也讓有天賦的窮孩子無法成為職業球員。這就造成了中國雖然人口多,但從事足球的人口基數是相當低的,而且近年來屢創新低,造成了人才斷檔,國青隊、國少隊選材面窄,優秀人才稀缺的現象。
球員的不自律,讓高薪並未高效球員拿錢,為球隊效力,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也有很多球員,在踢出了成績之後,有了名氣,簽了長約,好像人生就達到了頂峰,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在訓練和比賽中開始不再全力以赴,都是敷衍了事,比賽中需要硬碰硬的時候也總會退縮,害怕受傷影響了自己的收入,在場下也開始放縱自己,開始頻頻出入一些娛樂場所,和朋友喝酒,飆車,有媒體就曾經爆出某球隊多名球員在歌廳和他人發生爭執。這些球員在球場下浪費了過多的精力,到了場上,又怎麼能幫助球隊取得太好的成績。
職業球員一旦放縱自己,競技狀態就會急速下滑,世界足壇多少球員原本天賦異稟,最後都落得泯然眾人,國米的國王阿德里亞諾,義大利金童巴洛特利,巴薩內馬爾的接班人登貝萊,都曾經少年得志,自恃才華開始放縱自己,結果都落得沒有比賽可踢,讓原本投資巨大,對他們寄以厚望的俱樂部損失慘重。
增加競爭,產生危機意識對於球員“高薪低能”這個問題,“高薪”是由俱樂部自身不職業,球員人才以稀為貴造成的,需要對俱樂部進行職業化改造,提升管理水平,而人才儲備就需要國家,俱樂部,民間組織多方合作,抓好青訓,當人才層出不窮的時候,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低能”的問題個人覺得需要完善球隊的競爭機制,從原來的固定高薪中取出一定比例,使用適當的獎金激勵機制,比賽打得多,對球隊貢獻大,年薪自然就高,如果比賽少,就只能拿到一部分獎金。在這種競爭機制下,一開始可能會難以推行,會受到老球員的反對,但在簽訂新合同時都採用這種方式,就會逐漸形成制度,在幾年之後所有的球員的薪水都會是這種方式獲得,讓真正高能的球員獲得高薪,低能的只能底薪。
總結:踢不上球也能高薪,這種情況是由多重原因造成的,也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但只要足協、俱樂部和球員都能夠齊心協力,推動中國足球的職業化改革程序,改變這種局面應該是就在不遠的將來。
-
3 # 託小尼的風
非常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對於申鑫教練提出的目前聯賽中出現的高薪低能的問題,小尼是表示贊同的,這是職業足球發展的一個必然階段,也是一個無奈的現象。我們都知道當球隊簽約一名球員時,年薪是打動這名球員很重要的因素,同時,因為這是一個你情我願的事情,很多時候很難做到每傢俱樂部都能給球員開出最合理的年薪。
“高薪低能”是足壇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我們很多時候覺得我們的聯賽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高薪低能球員,為什麼其他聯賽就不會有。其實這種想法是不準確的,“高薪低能”這種現象,是國際足壇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而且因為所謂的“高薪”和“低能”都是一種相對主觀的概念,所以這個問題就會變得十分廣泛和普遍。
1.什麼樣的年薪是高薪
我們對“高薪”有一個誤解,覺得我們中超給很多球員開出千萬美元的年薪是“高薪”,其實“高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我們來舉例的說一下:
對於世界主流聯賽來說,就像我們說的五大聯賽,頂級球員如梅西和C羅,他們可以拿到球隊的頂薪,可以有上億歐元的收入,這個薪金已經非常高了,可以說是足球運動員最高的年薪,可是沒有人說他們拿的太多了。對中超聯賽來說,上海上港外援奧斯卡和浩克拿到了近3000萬的年薪,媒體和球迷就會認為這個年薪真是太高了。對於一些小聯賽,甚至是不入流的聯賽,比如南亞的一些效果聯賽,球員每月的普遍收入只是不到1000美元,但是外援會拿到1.5萬美元的薪水,這個1.5萬美元,就會被當地球迷和媒體稱之為“高薪”。
所以我們能看出來,對於“高薪”的理解,是一個相對主觀和寬泛的概念,如何評價高薪呢,一定是和高薪球員給球隊的貢獻分不開的,單純的說球員的薪水很高,其實是一個很空泛的概念。
2.什麼是低能,如何評價低能
低能其實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我們的球迷的媒體很喜歡用球場資料來評價一個球員的能力,其實這是一個相對公平和準確的辦法,我們之所以批評有的球員低能,就是因為很多球員拿到了相對高額的薪水,卻沒有付出或者表現出與之相配的貢獻。
比如說前申花外援特維斯,據《每日鏡報》透露,特維斯年薪高達3200萬英鎊,這個年薪水平已經是中超延邊隊一年的運營成本。如果我們只是以特維斯的過往履歷來評價這個年薪的話,很多球迷並不確定這個薪水是否合理。但是,我們看看特維斯在上海申花的表現,不是受傷,就是思鄉心切,心思完全不在球場,這樣的表現就不符合3000多萬英鎊的年薪。
再如上海上港前幾年的外援吉安,曾頂著中超最大牌和最貴外援名號的吉安,在上港的兩年卻陷入了傷病的魔咒,進球數稀少,2000萬歐元的投入卻換來了7粒進球,也就是說每一粒進球的代價是300萬歐元,這筆交易就會被定義為高薪低能。
再說一個俄羅斯超級聯賽的例子,2011年,俄超新貴安郅隊簽下國米巨星埃託奧,開出了世界第一年薪,震驚了世界,這絕對符合高薪的標準,但是埃託奧在安郅為球隊出戰71場打入了36球,這筆交易就很難被定義高薪低能,因為埃託奧為安郅帶來的不只是進球和勝利,還有是對球隊知名度的提高。
還有西甲皇家馬德里隊的貝爾,皇馬放走C羅留下貝爾,就是看重他的能力,4000多萬歐元的高薪,絕對是一線球星的配置,但是易傷體質和不受齊達內欣賞,讓貝爾上場時間少的可憐,但是就是這樣,貝爾也沒有離隊的打算,就是把板凳坐穿,我也要執行完合同。這樣的球員,是不是高薪低能呢?
所以,對於低能的評價,很多時候是特定的時間段你對球隊的貢獻,那些能拿高薪的球員,一定本身就是有能力的,但是當你拿不出和高薪相符的表現時,就會被打上高薪低能的標籤。
緊缺的足球人才造成了高薪低能我們國內的球員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的“高薪低能”呢?這是也是申鑫教練質疑的地方。其實這和我們國內聯賽這些年的發展分不開的。足球運動本身就是一個吃青春飯的運動,很多球員的能力不能保證退役以後還能從事足球相關的行業,所以,在職業生涯期間的收入,就變得十分關鍵,這也是職業運動員的收入比平通百姓收入高很多的一個原因。
我們的國內足球,經過了職業化改革,從甲A聯賽到中超聯賽,一步步成長成了亞洲第一聯賽,這是聯賽層面的進步。但是我們的足球水平並沒有相應的得到突飛猛進的提高,或者說我們的足球水平還出現了下滑,尤其是我們的青訓,在經過多年的混亂後,終於迎來了青黃不接的苦果。這直接導致了我們的優秀球員緊缺,能上場踢球的球員緊缺。
我們都知道,商品出現緊缺就會漲價,球員也是這樣的,本身好球員就少,青黃不接的青訓讓好球員更少了,健康的聯賽體系可以源源不斷的供給優秀的新秀,讓球隊可以平穩的新老交替,但是現在很多球隊是根本不敢進行新老交替,如果大幅度增加年輕球員的出場時間,就會導致成績的大幅下滑。
就像申鑫助教所在的申鑫隊,其實是一支很有特點的球隊,也在努力的培養自己的年輕球員,颳起難得的青春風暴,可是結果呢,根本無法在中超,中甲這樣的聯賽立足,最後只有解散的結局。好球員,就成了眾球隊哄搶的物件。我們可以看到,只要有一點特點的球員,就會被開出高薪,如果有留洋的經歷,那更是高薪起步,根本不用考慮這名球員給球隊會帶來什麼。
這也導致了很多年輕球員為了高薪而荒廢了青春,我們可以看到,我們聯賽中很多優秀的年輕球員都在需要比賽鍛鍊的年齡,卻做起了冷板凳。在這一點上,原恆大隊的球員王上源是一個值得表揚的球員,在恆大隊的時候,我們能看到王上源的努力,但是無奈比賽強度和級別讓王上源疲於應付,在黃金年齡王上源並沒有留在恆大拿高薪當替補,而是缺了河南建業,在河南建業卻是主力球員,變成了球隊不可或缺的球員。這就是這個年齡段球員該乾的事情。
俱樂部的衝動消費對高薪低能現象的影響中超聯賽在近十年的發展中,各俱樂部逐漸加大了投入,引進了很多高水平的外援,也無形中抬高了很多國內球員的身價。因為國內好球員的數量有限,中超球隊如果想要提高成績,就需要買進更好地國內球員,畢竟外援的數量是很少的,一支球隊的成績還是要靠國內球員的支撐。於是就出現了一種現象,就是搶球員,下手慢了可能就無法買到自己心儀的球員,這也是申鑫助教對媒體說的,只要是看過這個球員的資料,只要是感覺還可以,就先下手簽下來,等買回來再說合適不合適。
同時還有一個情況是,俱樂部需要成績的同時,還需要打響自己的球隊或者企業的品牌,這種足球場上帶來的廣告效應,是其他媒體給不了的,很多球隊都從中嚐到了甜頭。所以,簽約國內球員時,國家隊球員、國青隊球員、有留洋經歷的球員都是稀缺資源,只要能為了得到這些球員,很多俱樂部是可以開出天價合同。但是這種衝動的簽約,並不是每一筆都能成功。
比如原來遼足的楊善平,天津隊花了4000多萬元把他籤來,結果在球場上的表現堪稱災難級別的,頂著國內最強中後衛之一的名號,卻踢不出與之相符的比賽。
包括廣州恆大的徐新,這是一名很有爭議的球員,出自馬競青訓的徐新,球迷對他有著巨大的期待,恆大隊當初簽約他也是報了極大地希望,畢竟能被馬競青訓培養的年輕人並不多,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只記住了徐新的等待,至於有什麼出彩的經典比賽,一年恐怕都踢不出一場吧。
球員的自我迷失和缺乏約束很多球員非常優秀,在成名之前也是很有理想,很勤奮的,透過自己的一步步的努力在兌現自己的天賦,但是,面對成名之後的生活,很多年輕球員,或者不管是不是年輕球員,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迷失。其實我們說年輕球員,在足球運動中,30歲就已經是老將了,二十多歲就已經是成熟的職業球員,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很多人還是非常不成熟的,同樣的,二十多歲的足球運動員,也不可能有四十歲人的穩重。
於是在突然增加的財富面前,很多球員就迷失了,近幾年我們看了太多的球員酒駕、醉駕事件。不管是早期崔鵬開車帶兩女子發生車禍,還是張修維酒駕,張鷺酒駕,都是在球隊為他們開出大合同後,或者拿到人生中一筆大合同後,自我的約束變少了,或者完全約束不了自己了。
當球員在場外的新聞變多了後,就會影響到他在足球場上的表現,這是肯定的,他的經歷和注意力不能完全投入給足球,於是球迷發現,俱樂部高薪籤來的球員,卻在球場上萎靡不振,根本踢不出球迷或者教練期望的比賽,這種影響,對球隊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我們可以看看梅西和C羅,其實都是對自己要求特別高的球員,他們深知自己在球場的表現,直接決定了自己的收入,如果自己的不能拿出讓人信服的表現,那麼現在手上的這份大合同,可能就是職業生涯最後一筆大合同了。很可惜的是,我們的球員並沒有這個認識,這也是老隊長鄭智可以踢到40歲,而年輕球員卻連上場機會都等不到的原因。
如何改變“高薪低能”的現象我們一定要清楚,買球員就和投資一樣,你不能永遠保持盈利,很可能 就看走眼了,就出現了買錯人了的情況,這種事情在每個聯賽都會出現,每傢俱樂部都會有,所以每年轉會視窗一開,才會有各支球隊之間的球員轉會。所以我們不要想杜絕“高薪低能”的情況,我們更多時候是需要改變和降低國內足壇“高薪低能”的現象。
1.限薪是一個臨時舉措
我們都知道新賽季中超足協要求各隊要控制薪金水平,而在很多國家聯賽都存在“工資帽”的情況,限薪是控制失控薪金的一個有效的辦法,限薪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利於發展的方面。比如好的一面是可以短時間內有效控制薪金失衡的現象,效果明顯;不好的一方面是可能會影響聯賽的精彩程度,明星效應等。但是對於現在的中國足球來說,限薪其實是有必要的,年薪的虛高已經傷害到了球員的進取心,改變就變得十分必要。
2.提高年輕球員數量
所以大力發展青訓,是我們唯一可以解決這種困境的辦法,只有青訓人員數量上來了,質量上來了,同一個位置有很多個人可以選擇,很多個人來競爭的話,就不會有人霸佔著一個位置,就會有危機感,那麼就不存在拿著高薪不好好踢球的現象,因為很可能你的不努力將會葬送你的職業生涯。
3.尊重足球發展的規律
足球運動是有自己的發展規律的,我們不能因為急於提高,就想要一年的聯賽發展趕上別的國家五年的聯賽發展,其實足球發展更像是熬粥,小火慢慢熬製,就會散發出米香,如果大火一直烘烤,那麼收穫的只是一鍋糊了的鍋巴,不但苦澀,還硌牙。
我們的聯賽已經是亞洲第一了,所以再拿不拿這個第一的名頭並沒有什麼意義,我們的聯賽就算是第一,在我們國家隊的成績面前,依舊讓人覺得暗淡無光,甚至略帶苦澀。所以我們就踏踏實實改革自己的聯賽體系和架構,指定真正科學的規範,讓我們的國內俱樂部在花錢的同時,能有真正的提高,讓俱樂部避免花冤枉錢,沒有機會一擲千金,這才是考驗足協智慧的事情。
結語小尼相信,目前我們國內球員出現的“高薪低能”的情況是可以改變的,雖然這個過程一定是比較漫長的,需要中國俱樂部,聯盟,足協直接相互協調,但是終究一定會有所改變,同時我們也不必特別責怪聯賽的問題,任何一個聯賽都有自己的自我淨化功能,就像現在高薪的問題已經發展到了大家都覺得需要控制的時候,聯賽的參與者就會自發的進行反省,就會開始制定相應的措施來控制這種情況。
中國足球的路還很長,幸好我們還有一群努力嘗試的足球人,還有一腔熱情的球迷,不管是什麼問題,在嘗試過後,都會有解決的辦法,都會慢慢的變好,我們只需要默默地支援就好。
-
4 # 杭州阿權權
作為一個足球愛好者,雖然非專業點評,我也來試試。
劉寅濤對中國足球的薪資泡沫表達了不滿。球員在隊中拿一份大合同很簡單,即使踢不上球,錢照拿。這就是足球泡沫形成的重要原因。
重要原因是管理者不專業。目前引進球員很多都是憑印象和中間人介紹就前合同,沒有考慮教練和專業人士意見。
老闆砸重金引入本土球員,卻沒有相應的能力,非常失望。要想打破局面,本土球員需努力提升能力。很多足球愛好者反映,有一大批球員不踢比賽,都可以賺到高薪,等於是俱樂部要白養一批閒人。這是不正常的
管理者在找球星時,應該聽專業人士意見。老闆為了防止高薪低能的球員來隊中白拿錢,在合同中應該約定績效工資,達到績效,可的高獎勵。球員為績效,也會拼命踢球,好好表現。
希望大家喜歡
2020年,中國足球經歷了中甲、中乙部分球隊的退出潮,這是中國職業聯賽不健康發展的一種必然結果。近日,前申鑫主教練劉寅濤接受《東方體育日報》採訪時表示,透過自己在申鑫的親身經歷,點評了中國職業聯賽存在太多“高薪低能”的根本原因。
劉寅濤表示:“2018年底的時候,申鑫俱樂部已經面臨財政困難,但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有很多球員來申鑫踢球。以前的中國球員很容易就可以獲得一份高薪合同,但他們在與球隊簽約之後因為能力問題就踢不上比賽,但他們坐在場下一樣可以拿高薪。”
“由於中國俱樂部很多管理者並不懂足球,他們將企業管理用於俱樂部管理。部分中國職業俱樂部管理者,他們可能聽了某位球員的評價,或看了一些資料,就覺得該球員還可以,就花大錢簽約,也不找教練和專業的人去對球員進行評估,這非常容易產生高薪低能的情況。”
“足協的U23政策也讓一些年輕球員輕鬆獲得高薪,只要該球員有過留洋經歷或一些競技上的特點,他們就能得到一份天價合同,這也讓中國足球近些年出現了太多的出口轉內銷,其中丹麥瓦埃勒俱樂部就是經典過渡站。”
回覆列表
【北京老漢】,這個不正常,健康的薪酬體系才能孕育出康壯的隊伍,誠如【提問者】言,踢不上比賽,仍拿高薪,這個本身就不正常,不正常的薪酬體系,必然孕育畸形兒,正如中國足球,球員錢沒少掙,但踢球不出成績呀,中國足球一直在倒退,高層不滿意,俱樂部不高興,球迷不答應。
經濟決定上層建築。足球聯賽也好,籃球聯賽也好,中國也好,美國也好,良好的健康的經濟基礎,經濟體系,才能長期的持續的為足球為聯賽注入活力,提供保障。如何構建合理的有效的薪酬體系呢?我認為應堅持四個原則,一是基本保障原則,二是按勞分配原則,三是激勵競爭原則,四是收入匹配原則。下面詳細述說。
首先,基本保障原則。基本保障也就是一定要保障球員的基本權利,足球運動員同其他運動專案一樣,吃的是青春飯,且競技體育極易造成傷病,大的傷病還可能造成終生殘疾。因此建立基本的保障體系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無論球員在哪個時間段,當打之年還是退役之後,做主力還是替補,都要有一項基本的收入,保障其基本生活。這個就需要國家足協牽頭,俱樂部大力支援。這個基本保障的標準可以是動態的,不能一成不變,也不能朝令夕改。
其次,按勞分配原則。這個重點體現在球員在當打之年的收入,儘可能的的做到上場與不上場收入不一樣,替補與主力收入不一樣,積極主動與消極應付收入不一樣。付出多,收入就多,真正做到態度端正、刻苦訓練、主動自覺的隊員收入高一些,態度不端、逃避訓練、偷奸耍滑者收入少一些,真正做到用收入激勵優秀者,鞭策平庸者。
第三,激勵競爭原則。人無壓力輕飄飄,隊員更是如此。優秀者估計,落後著鞭策,用科學合理的收入分配來鼓舞士氣,提高戰鬥力,就要在收入分配中打破平均主義,建立級差收入制度,在保障每名球員基本權利的同時,以級差收入促進隊員合理競爭,也更利於提高戰鬥力,提高隊伍成績。
第四,收入匹配原則。主要是同行匹配,地區匹配,崗位匹配。體育運動員與演員一樣,甚至比演員更殘酷,過了年齡就打不上比賽了。收入的黃金期就在能上場比賽期間,高於其他行業是正常的。但,一定要與同時期、同地區、同崗位人員的收入匹配性,不能高的離譜,也不能太低。譬如,國家隊的一名球員,俱樂部收入一年幾千萬,一年的收入夠一輩子花了,一年錢都掙夠了,他如何會再刻苦地訓練,去比賽,脫離了國情。
結論,平均主義出不了成績,不合理的收入機制不會長久,也不健康,甚至會毀掉一個運動專案。建立科學的、合理的、持續的、健康的收入分配機制,是一個運動專案能否持久、健康、良性發展的基礎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