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酒泉行吟

    李清照的文學創作是非常豐富的。據《宋史·藝文志》記載,她著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詞》六卷,但這些著作卓已失傳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李清照著作,都是後人輯錄重編的。李清照對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無不通曉,而以詞的成就為最高。她的詞委婉清新,感情真摯。前期的詞,主要描寫少女、少婦的生活,多寫閨情,流露了她對愛情生活的嚮往和別離相思的痛苦。她在《醉花陰》一詞中描寫相思的痛苦說:"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用黃花來比人的瘦,用瘦來說明相思的深,曲折含蓄,富有創造性。據說她把這首詞寄給在太學讀書的趙明誠,趙明誠廢寢忘食,化了三晝夜工夫,寫了五十首詞,並把這首詞夾雜在中間,請友人陸德 夫品評。陸德夫說:"只有三句最好。"他認為最好的,恰恰正是李清照這三句。在封建社會中,李清照敢於大膽描寫婦女的愛情,因此遭到有些人的責難。可是,這正說明了她的詞在客觀上具有反對封建禮教束縛的意義。南渡以後,民族的災難和個人的不幸遭遇,給她的詞作籠上了濃重的感傷氣氛。

  • 2 # 東方鑫1978

    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出前後期不同的特點。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是流傳千古的原因之一。

  • 3 # 律界詩者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的詩詞可謂集婉約與豪放於一身,詞婉約獨領風騷,其詩則風格迥異,豪放灑脫不讓鬚眉!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具有女性獨特的細膩,又因其坎坷的生平經歷所以,她的詞裡包含一些對國家、人民和個人際遇的深沉傷感。她細膩的描寫手法,又讓她的詞裡帶有一些空靈和淡雅的情懷。

    李清照的詞可以分為兩個創造階段,第一階段的詞以通俗易懂的白描手法抒寫真性情,以細膩纏綿的筆調書寫離別之苦,以誇張的手法描寫情思;第二階段的詞以對比的手法抒寫故國之思和流亡之痛,以凝練的家常口語刻畫內心的孤寂心情。

    一、情真意切,婉約深沉

    嶄露頭角。李清照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長於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在家庭的薰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

    《說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錄》稱她“才高學博,近代鮮倫”。朱彧《萍洲可談》別本卷中稱揚她的“詩文典贍,無愧於古之作者”。

    除了作詩之外,她還在詞壇上嶄露頭角,寫出了為後世廣為傳誦的著名詞章《如夢令》。此詞一問世,便轟動了整個京師。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在讀了著名的《讀中興頌碑》詩後,李清照當即寫出了令人拍案叫絕的和詩《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 兩首。此詩筆勢縱橫地評議興廢,一個初涉世事的少女,對國家社稷能表達出如此深刻的關注和憂慮,令世人刮目。

    琴瑟和鳴。18歲那年,李清照嫁給了與她興趣相投的宰相趙挺之之子、金石學家趙明誠。

    夫婦二人志趣相投,都喜歡詩詞、字畫、文玩。

    二人生活上非常簡樸,但遇有名人書畫、古代碑帖,卻不惜“脫衣市易”,李清照就曾經用一根金簪換得一幅古畫。閒來無事,二人互相出題,猜古人所記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誰猜中誰先飲茶。

    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將這溫暖的場景寫成一句詞:“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後人稱頌不絕。

    李清照的才氣有時也讓趙明誠自愧不如。

    有一年,北宋女詞人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去外地做官,夫妻二人又要暫時分離。這年的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李清照想起了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名句“每逢佳節倍思親”,對丈夫的思念更加深重,於是填了這首《醉花陰》詞,寄給身在外地的趙明誠。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 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 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其中,“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比喻精彩,畫龍點睛。

    趙明誠收到這首《醉花陰》詞,看後非常讚賞,心中自愧寫詞的才能不如妻子,又暗暗想一定要勝過她。

    陸德夫再三吟賞,最後說,只有三句絕佳。

    趙明誠問是哪三句,陸德夫回答:“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之才,大抵如此。

    坎坷人生。就這樣的千古第一才女,人生並不圓滿。

    婚後不久,父親因黨爭之禍被謫,受株連離京,丈夫入獄;屏居青州,潛心金石學問;“靖康之變”後,將金石運往江南;災難接踵而至,先是丈夫病故,繼而被誣“玉壺頒金”;金石接連被焚、被劫、被盜,在病危之際又遭遇騙婚公案……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就是李清照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一代才女,就這樣孤獨寂寞的度過了人生盡頭。

    她被上天寵愛過,也遺棄過;享受過最美的相聚,也經歷過最心酸的別離;在殘酷的現實中孤獨地漂泊過、掙扎過、恨過、抗爭過,也我行我素、酣暢淋漓地愛過、活過。

    那麼,李清照的一生究竟是怎樣的?就來有聲小說《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傳》中尋找。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傳》以傳記小說的形式敘寫了李清照坎坷的一生。她頗具傳奇色彩的出生;以詩詞轟動京城的少女時代;與趙明誠青澀的戀情和幸福的婚姻;婚後不久,父親因黨爭之禍被謫,受株連離京,丈夫入獄;屏居青州,潛心金石學問;“靖康之變”後,將金石運往江南;災難接踵而至,先是丈夫病故,繼而被誣“玉壺頒金”;金石接連被焚、被劫、被盜,在病危之際又遭遇騙婚公案……

    二、愛國情懷,豪放灑脫

    李清照的詩抒發愛國情懷的多,且不乏豪放灑脫,如“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訊息欠劉琨”、“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悲易水寒”,具有愛國思想,而詞則較少。實則其《永遇樂》一詞,亦富於愛國思想,後來劉辰翁讀此詞為之淚下,並依其聲以清照自喻,可見其感人之深,而二人痛心亡國,懷念故都,先後亦如出一轍。詞雲: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籠,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上片寫首都臨安之元宵現實,景色好,天氣好,傾城賞燈,盛極一時,而己則暗傷亡國,無心往觀,下片回憶當年汴都之元宵盛況,婦女多濃妝豔飾,出門觀燈,轉眼敵人侵入,風流雲散,萬戶流離失所,慘不可言,而己亦首如飛蓬,無心梳洗,再逢元宵佳節,更不思夜出賞燈,正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最後,從聽人笑語,反映一己之孤獨悲哀,默默無言,吞聲飲泣,實甚於放聲痛哭。後來白石詞雲:“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夢窗詞雲:“笑聲轉、新年鶯語。”皆以旁人之笑語反襯己之悲哀,其表現手法,正與此同。女子不讓鬚眉,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流露於字裡行間!

  • 4 # 上班看電影

    1、詩詞特點  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錄。其詞流傳至今的,據今人所輯約有45首,另存疑10餘首。她的《漱玉詞》既男性亦為之驚歎。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出前後期不同的特點。  前期: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  後期: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孤獨,惆悵。  2、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兩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3、人物評價  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體現的愛國思想,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歷史的角度李清照的愛國思想,代表了中國古代廣大婦女追求男女平等、關心國事、熱愛祖國的一個側面,讓後人從中看到了中國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還在眾多愛國作家中為女性爭得了一席之地。不僅如此,李清照還開創了女作家愛國主義創作的先河,為後世留下了一個女性愛國的光輝典範,特別是現代女性文學的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 現實的角度認識李清照的愛國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以及社會進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這對於在弘揚愛國主義,高舉愛國大旗,促進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和振興中華時充分發揮婦女的社會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 5 # 何老師的筆耕花園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裡,耳濡目染,家學薰陶,聰慧穎悟,才華過人。被稱為“古代第一才女”的李清照,詞作的詞流傳至今,我覺得是有以下幾點原因:

    1.自身的才華。李清照的才華我們沒有必要過多的追溯她幾歲時有怎麼樣的奇才,有怎麼樣的與眾不同,被什麼名人所讚揚過。我們沒有必要過多的從文學藝術角度上去探討她怎樣的才華出眾。只要讀到的“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等句。我們無需多言,只需要我們去感受,去感嘆,去讚美。在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代封建社會里,出現這麼一個驚豔世人的才華出眾女子,後世的崇拜之情是難於言表的。在明清兩代就出現了不少的崇拜李清照的女性詩人,男性也更多的是感嘆自己沒有遇到這樣的才女了。

    2.時代原因。在詞作發展史上,北宋大發展,南宋集大成。詞作流傳的廣,有一點重要的原因是印刷術的大力發展,市民階層的擴大化,審美層次的提升。社會對於詞的寬容和熱愛,這種熱愛上至皇帝官員,下至平民百姓都不遜色,使詞得以很好的流傳。李清照的文集在當時就曾刻印行世,都久已不傳。現存的詩文及詞集是後人所輯,《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錄。

    3.詞作內容的審美。在李清照的詞作中,她表現出的是一個女性作家一生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以及對國家情懷。一個女性,從少女時代的活潑開朗再到結婚相思別離,再到夫妻分離,孤苦的寡居生活,她寫盡了一個女性一生。感情真摯而細膩,大膽而真實,活潑而內斂,讓後世讀者更多地看到這是一個真實的女性,一個真實的人。在中國古代,女性寫作是非常罕見的,再加上李清照獨特的驚人才華,也會讓後世人有更多的興趣去了解這樣一個古代非凡的才女。

    以上就是我對於李清照詞作如何流傳至今的幾點看法,希望與更多的朋友交流學習。

  • 6 # 千嶺之松

    李清照的詞為什麼會流傳至今?

    被稱為“詞國皇后”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之所以流傳至今被人們傳頌,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因為李清照的詞有極高的藝術成就。李清照傳世之作雖然不算多,但每一首詞皆為精品。

    李清照是婉約詞派的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的詞,善於運用一種別人意想不到的新穎的手法來抒發她心中細膩的情緒,使人在閱讀時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例如,李清照那首著名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的開頭,連續使用疊詞來表達作者心中的愁緒,又採用白描的手法對秋景秋情進行了畫龍點睛似的描繪,抒發了李清照在國破家亡之時流落天涯的悲苦之情。無論是哪個時代的人讀了這首詞,都會沉吟其中,滿腹憂愁的心境,與李清照感同身受。

    李清照的詞,獨闢蹊徑,自成一體,詞風清麗婉約,典雅清奇,善於運用白描手法,有極高的藝術魅力。她的詞,讀起來像喝純淨的泉水一樣爽口,喝完又感到回味無窮,感到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美的享受。她在詞中對語言的駕馭,看似平淡無奇,實則有別人無法企及的新意。

    例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詞中“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句,前面連用兩個“知否,知否?” 寫多愁善感的知識女性面對落花飄散的惆悵,緊接著用“綠肥紅瘦”描寫綠葉繁茂、紅花凋零的景況。愚以為,能寫出這種千古傳誦的佳句,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例如:李清照的《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詞中“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一句,寫盡了孤獨無依的人在重陽佳節時的悽楚寂寞,對離人的苦苦思念。由於對遠方的丈夫的思念煎熬,在瑟瑟秋風中,人竟比即將凋零的菊花還瘦。能寫出這種借物寫意、以景抒情的新奇的聯想中的韻味,恐怕除了李清照,世上再無第二人。

    第二,李清照的詞折射出北宋滅亡前後的時代縮影

    李清照早年生活幸福,故她早期的詞風清麗明快,後期因國破家亡,生活悽苦,她的詞風也變得充滿悲愁和傷感。

    她後期的詞,既是她在北宋滅國時被迫南渡、家破人亡的個人悲慘命運的寫照,同時也折射出南宋朝廷在金人入侵時懦弱無能、節節敗退、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顛沛流離的時代縮影。

    例如,李清照寫的《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是李清照在南宋節節敗退的情況下,在浙江金華避難時所寫。詞中表達了亡國後客居他鄉“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對故國故人的思念。詩中雖然沒有直接描寫戰爭中金人鐵蹄入侵,南宋倉皇逃竄,百姓顛沛流離、生離死別的場面,卻用“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悽清哀婉含蓄的語言表達作者對故土和死去丈夫的懷念。

    李清照寫的《清平樂·年年雪裡》《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蝶戀花·上巳召親族》《永遇樂·落日熔金》等詞,都表達了作者對故土的綿綿思念,字裡行間充滿了流亡生活的悽風苦雨。

    李清照之所以被稱為“婉約詞宗”,是因為她寫的詞,遣詞用句極具創意,看似意料之中,實則出人意料之外;詞中蘊含的情感,如淙淙泉水,自然而然流淌出來,哀愁婉轉,絲絲飄來,沁入心脾。李清照寫的詞,無論是前期美好幸福生活的描述,還是後期悽慘生活的寫照,都是真情實感的流露,毫無矯揉造作、無病呻吟之痕跡。同時,詞中所描寫的她的個人命運,和她所處時代的緊緊聯絡在一起。這是李清照的詞流傳至今,仍然被無數人喜愛的原因。

    2020年6月3日

  • 7 # 尚茶

    講到李清照的詞的特點,我們首先了解一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

    號易安居士,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父親李格非是濟南歷下人(也有濟南章丘人一說) [2]  ,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一說宰相王珪長女),很有文學修養。自幼生活在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裡,耳濡目染,家學薰陶,加之聰慧穎悟,才華過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充分說明一個良好的家室環境對子女的影響從古至今都是很積極的。

     

     

    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一位很有才華的女人,生於名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群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

     

     

    她的詞沒有追求辭藻華麗,也不苛求字句的精湛,但處處可見生動鮮明的事物以及細膩入微的靈動心理活動,眼所見即存於心。清雅悠然,令人回味其中。具體可以總結為這麼幾個點。

    1. 語言清新樸實優美,善用倒裝

     

    她的作品很多被傳唱為婉約的經典,在這些輕描淡寫的場景裡, 總能讓人感受到一種婉約,高雅,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詞,沒有華麗的語言,卻在情景和意境上拿捏的恰如其分,讓你吟誦了一遍又一遍都還回味無窮。

     

    再比如說“倒裝句式”和比擬,看她的在《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瑞腦是一種香料,金獸是香爐,“捲簾西風”本來應是“西風捲簾”,但是她這樣咦倒裝,就更押韻,給人一種特別的朗朗上口的詩句韻味。“人比黃花瘦”就是比擬。

     

    2.感情表達真摯

    李清照的詩詞不論是早期還是後來,都很誠摯的表達情感,前期是表達愜意閒適,比如《點絳唇》,一個活潑頑皮的少女應然紙墨之間,再看《浣溪沙》,是她情竇初開時候的佳作,表達了少女的羞澀,喜悅,激動的一個複雜又細膩的世界;後來是表達嘆息與傷感,也是情真意切,比如《醉花陰》說的是新婚不久,婚後,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如擅朋友之勝”。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與相愛至深的丈夫趙明誠分離兩地,這時她正獨守空,難免有孤寂之感。“半夜涼初透”,不只是時令轉涼,而是別有一番淒涼滋味。再比如我們都學過的《聲聲慢》,傾吐了人生曲折,悽慘和苦難的痛心疾首,極為高階的刻畫了人物的心理,實乃千古佳作。

     

    3.口語化比較多,與當時的群芳爭豔的宋詞風格相比,她的詩詞是真的別具一格了,這種通俗直白的語言表達情感就更為真切,動人了,善於運用口語、市井 俗語,使詞寫得明白而家常。李清照詞的音節和諧, 流轉如珠,富有音樂美。更是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易安題”。

      回頭看看她的身世背景,打小就生活在書香門第的家庭,自由美好,與生俱來的少女情懷造就了這般秀美典雅的風格,就不難理解她的風格為何如此清秀了,在我古詩詞史上留下驚鴻一蹩。

  • 8 # 靜一號普洱茶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長於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在家庭的薰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

    18歲,與長她三歲的太學生趙明誠結婚。趙是金石家。前期生活安定優裕,詞作多寫閨閣之怨或是對出行丈夫的思念,如《漁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樽沉綠蟻,莫辭醉,此話不予群花比”。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與丈夫南渡江寧《金石錄後序》:“既長物不能盡載,乃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畫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無款識者。後又去書之監本者,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屢減去,尚載書十五車,至東海,連艫渡淮,又渡江,至建康。”行至鎮江時,張遇陷鎮江府,鎮江守臣錢伯言棄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寧府。

    南渡後,詞人的生活困頓。1129年丈夫於農歷八月十八日卒於建康,李清照為文祭之:“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謝伋:《四六談麈》卷一紹興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紹興,在土民鍾氏之家,一夕書畫被盜。當年與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飽受打擊,其寫作轉為對現實的憂患,因此後期經歷了國破家亡、暮年飄零後,感情基調轉為悽愴沉鬱,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紹興二年(1132年),至杭州,再嫁張汝舟,婚姻並不幸福,數月後便離異。

    李清照晚景頗為淒涼,朱彧《萍洲可談》說她:“不終晚節,流落以死,天獨厚其才而嗇其遇,惜哉。”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亦載:“然無檢操,晚節流落江湖間以卒。”《碧雞漫志》中說:“趙死,再嫁某氏,訟而離之,晚節流蕩無歸。”,卒於1155年(此前另有1151年、1156年等不同說法)。陸游《夫人孫氏墓誌銘》“夫人幼有淑質。故趙建康明誠之配李氏,以文辭名家,欲以其學傳夫人。時夫人始十餘歲,謝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孫氏南宋紹熙四年(1193年)卒,卒年五十三,她十歲時即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由此可知,李清照當卒於1151年之後。《宋史·藝文志》中說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詞》八卷,但已經遺失。現有《漱玉詞》輯本,現存約五十首左右。

    藝術手法

    白描手法

    國畫李清照詞不以辭采取勝,而是“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意。”通俗中見典雅,具有自然淡雅的藝術風格,達到樸素之美的境界。例如《聲聲慢》開頭連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十四個疊字,具有獨創性,做到了自然樸素,不見鑿痕。尤其是“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心理刻畫,全用白描手法,正是李清照詞語的生命力之所在,是李清照詞被後人吟詠不哀的主要原因。

    詩詞手段

    詩詞的語言必須具備精煉凝重的特點,在短小的篇幅中蘊含豐富的內容,體現出詩人的感情。例如《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僅用33個字就細膩地概括了詞人熱愛自然界美好事物的心理。其中“肥”、“瘦”二字,極其精煉地概括描繪出春末夏初風吹雨打之後,綠葉繁茂、紅花凋零的景象。李清照詞的語言既經錘鍊而又清新自然,不受前人約束。

    和諧的音調

    李清照的詞十分注重音律聲調的和諧美。她的詞給人一種旋律優美,富於感情變化和韻味濃厚的美感。李清照很重視音律聲字,強調“協律”,但在創作中又不受束縛。節奏是構成詩歌音樂和諧美的一個重要因素,李清照善於運用錯綜變化的聲調韻律的不同節奏,來表達起伏變化的思想感情。如《聲聲慢》這首詞在聲調藝術上的大膽創新,是宋詞中絕無僅有的。不僅在單調上表現出高低起伏、抑揚頓挫、和諧悅耳的節奏感,同時,在感情上也層層深入,把人物感情的內在心理變化過程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來。李清照詞不僅在疊字運用方面具有美感,而且在疊句和偶句運用上也具有美感。[2]

    寫作風格

    善於移情於物

    她更多地採用比擬的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明志,用心靈的眼睛觀察生活,所描述的情景無不慘透自己的心情,使主客觀得到高度的統一,感情深摯,詩味雋永。

    李清照善於熔鑄典故和前人詩詞。李清照現存詩詞中,用典及點化前人詩句者近半。  

    其顯著特點:

    一是多用人們熟悉常通之典,為避生僻晦澀;

    二是由作者意旨流攝,創意新穎,拓深了詞作內涵;

    三是把典故用通俗口語表現,明白曉暢,靈動自然。  

    如“徵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念奴嬌》)、“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一剪梅》)、“雁過也,正傷心,即是舊相識”(《聲聲慢》)。這既用典,又以觸景生情,生動地反映出作者彼時彼地的複雜內心世界,率真自然,明白易曉,典故與詞境水乳交融,達到了“點鐵成金”、脫胎換骨、以故為新的境地,構成完美的藝術整體。其重大貢獻,對宋詞的發展起了良好的影響。

    詞構思精巧

    善於造境,實可謂篇篇佳構。有的前乘後繼,一瀉千里;有的層層設疑,由果追因,儲蓄委婉;有的上情下景,或情景交融。每一首詞者可看出其高超的藝術功底。透過神奇的藝術構思把自己悽楚的心情,深沉的愁怨,婉約蘊藉,跌宕曲折的表現了出來。

    語言獨具風格

    清新自然而又富有音樂美。她的語言明白家常,能“以尋常話度入音律”,化欲為雅。李清照獨能用淺欲之語,發清新之思。如“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行香子》),全是口語,似信手拈來,全無雕飾鑿痕跡。但細細品來,卻又詞蘊深意,言外有情。  

    李清照對語言的煅煉正在於發掘生活中富有讀音的情感後,又能從口語中挑選最準確、最生動的語言來表達,所以能夠在平易中顯現功力,淺近中顯現精美。李清照的語言還富有音樂美。她本人對音律的造諧很高,懂得利用語言本身的自然音響和節奏來表達特定的情感,增強了作品表達情感的效果。《聲聲慢》開拍連用十四個疊字,這十四個疊字,取得了出人所思的藝術效果,深化了主題,達到了“復而不厭,跡而不亂”的藝術境地。

    歷史評價

    總體評價

    ●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體現的愛國思想,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歷史的角度李清照的愛國思想,代表了中國古代廣大婦女追求男女平等、關心國事、熱愛祖國的一個側面,讓後人從中看到了中國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還在眾多愛國作家中為女性爭得了一席之地。不僅如此,李清照還開創了女作家愛國主義創作的先河,為後世留下了一個女性愛國的光輝典範,特別是現代女性文學的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

    現實的角度認識李清照的愛國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以及社會進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這對於在弘揚愛國主義,高舉愛國大旗,促進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和振興中華時充分發揮婦女的社會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通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她的詞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多描寫愛情生活、自然景物,韻調優美。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後期多慨嘆身世,懷鄉憶舊,情調悲傷。如《聲聲慢·尋尋覓覓》。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樣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鬚眉之剛毅;既有常人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愛國情懷。她不僅有卓越的才華,淵博的學識,而且有高遠的理想,豪邁的抱負。她在文學領域裡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詩歌、散文和詞學理論都能高標一幟、卓爾不凡。而她畢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則是詞的創作。她的詞作在藝術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在詞壇中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易安體”。

    她不追求砌麗的藻飾,而是提煉富有表現力的“尋常語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來表現對周圍事物的感觸,刻畫細膩、微妙的心理活動,表達豐富多樣的感情體驗,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在她的詞作中,真摯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她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婉約風格發展到了頂峰,以致贏得了婉約派詞人“宗主”的地位,成為婉約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時,她詞作中的筆力橫放、鋪敘渾成的豪放風格,又使她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從而對辛棄疾、陸游以及後世詞人有較大影響。她傑出的藝術成就贏得了後世文人的高度讚揚。後人認為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鬚眉”,她被稱為“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

  • 9 # 惟德是崇

    李清照,北宋末南宋初著名的女詞人,婉約派代表詞人之一。有《漱玉詞》一卷。

    她著有《論詞》一文,主張詞“別是一家”,要求作詞在內容風格上一定要有別於詩。她的詞之所以能流傳至今,是和她詞本身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分不開的。

    就其早期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來看,雖然寫閨閣相思之類為多,但是,格調不低,韻調優美,人們願意閱讀;南渡之後,她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內容上,反映社會意義的有所增加,愛國的思想有所體現。在藝術手法上,工於造語、善於出奇,人們願意閱讀。

    下面試舉出兩例。

    前調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紅肥綠瘦。”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圖片來自網路)

  • 10 # 曉讀笙詩

    答案是: 共鳴

    關於李清照,之前也有答過這類問題。首先她是位著名詞人,代表了宋詞一個很高的段位。用詞精妙,表達精準。其次,她是女性。同樣寫詞,寫婉約離別,柳永與李清照相比,就少了女性獨有的細膩。宋詞的高妙之處在於,每個詞每個字,都蘊含了恰當好處的意義,可以解讀成一部微型小說。有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更不消說了。

    李清照的詞裡有她讀過的書,她的氣節,藏著她經歷的過往。待字閨中時,曾作詞一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你看,閨中少女正享受慵懶時光,忽然有客來,急忙羞答答的溜走。可心裡又想偷偷看人家,邊假裝聞青梅的香氣。這不正是女孩子都體會過的思春的樣子嘛?

    結婚嫁給心上人趙明誠,夫妻恩愛。但因為公務原因,夫妻二人常身處兩地。於是我們讀到: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談過異地戀的朋友,一定能體會這種分別—空思念。看不見摸不著,不知道對方過的好不好,也思忖對方是否也在想念自己。現代還能影片,交通也便利。古代女子除了在深宅留守,還能做什麼呢?所以這種思念更揪心,愁緒更強烈。沒辦法相見,心情低落。剛寬慰自己不展愁容,又不受控制的跑到心頭去了。

    這是前期李清照的詞,直接受她那個階段的經歷影響。後期兩人從隔閡到陰陽兩隔,她的詞作中也均有刻骨銘心的走心表達。

    千百年後,那些正在經歷或經歷過戀愛,婚姻,經歷過人生中起伏,顛沛流離,生老病死的人,都能在李清照的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 11 # 遠夢一二

    歷史上的才女有很多,有遠嫁匈奴的千古第一琴女蔡文姬,有再嫁私奔愛人的卓文君,到了近代,也有揮筆成章的張愛玲、三毛等。可唯獨只有李清照擔當得起“千古第一才女”的名號,其詞更是流傳千古,這是為何呢?

    第一、她的傾世才華無人媲美

    李清照的才華毋庸置疑,她流傳下來的千古名篇有很多,而相比之下,蔡文姬、卓文君等流傳下來的詩詞名篇卻很少,我們對她們印象比較深刻的,也就只是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或者是卓文君的《白頭吟》。

    而李清照的名篇,傳唱度要比她們廣得多。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無奈;有“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憔悴;有“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悲苦;更有“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豪氣。這些名句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她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甚至成了小說名,被改編成了電視劇,影響力可見一斑。

    做個簡單的對比,我們大家應該都知道“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但是估計少有人知道這句詩是出自卓文君的《白頭吟》吧。而相比謝道韞,或許我們也只知道那句“未若柳絮因風起。”其他更多的,我們知道的也是寥寥無幾。

    而與近代張愛玲、蕭紅作對比,張愛玲的小說藝術毋庸置疑甚是高妙,可是卻也走不出侷限,她的小說與李清照的詞作相比涉獵不夠廣泛,並且她的小說從民國傳到今天,波及範圍和影響力也是比不上李清照從宋朝流傳至今的詩詞。而蕭紅因為生病而早逝,留下來的作品較少,也是一大遺憾,她的名氣也自是比不上李清照。

    其他才女著作的普及度較狹隘,而李清照詩詞的普及度更廣,並且她對中國古文物的研究有著傑出貢獻,這便是她的風頭能蓋過其他才女的最大原因。

    第二、她的浪漫愛情曠古絕今

    李清照和其他才女相比有著不錯的姻緣,她與丈夫趙明誠情誼相投又是一見鍾情,在當時更是一段才子配佳人的傳奇佳話。婚後的李清照更是因為有了愛情的滋養,寫出了更多的千古名篇,最著名的當然是那首《一剪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她與丈夫的感情久久縈繞於她的心上,剛從眉間消散,卻又湧上心頭,這樣的愛情怎能不令人嚮往?

    相比之下,其他才女的感情就要顯得坎坷。蔡文姬結了三次婚,雖然三次婚姻也似乎都充滿了傳奇色彩,但仔細咀嚼,不難發現,蔡文姬每次出嫁幾乎都是身不由己迫不得已,她沒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當然弱過李清照許多。

    卓文君能夠不懼世俗,與司馬相如私奔,放到現代社會,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可是在當時卻是一段“恥事”,因此,在以前的年代,卓文君或許會因為這個原因,而被李清照所比下去。

    放到近代,張愛玲的戀人胡蘭成是出了名的風流浪子,或許也有讀者會“厭屋及烏”而不太喜歡和胡蘭成曾經有過一段戀情的張愛玲吧。他們之間的故事,自是沒有趙明誠與李清照般充滿了浪漫色彩更令人嚮往。

    李清照與趙明誠的一段令世人傳唱的愛情佳話,也是她名氣蓋過其他才女的一個原因。

    第三、她的愛國熱情令人敬佩

    李清照雖然只是一個婉約詞人,可是她也有著與豪邁詞人一樣的豪情壯志。她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既強烈諷刺了面對金人進攻無所作為的宋朝政府,也無比強烈的激勵當時的有識之士奮起反抗。那首《漁家傲》“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古往今來一直激勵著世人勇往直前。

    她雖然只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可是她的詞中卻透露出一種巾幗不讓鬚眉的豪邁氣勢!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李清照雖不能親身實踐,可是她的精神心靈卻無不流露出“俠之大者”的莊嚴氣勢!這是一個奇女子!

    相比之下,卓文君、謝道韞等極少探出閨閣的才女,在為國為民這一層面上,著實已經輸給了李清照太多太多。而上官婉兒,她是武則天的重臣,有著“巾幗宰相”的美譽,在愛國、為國這一層面上雖是高於李清照一等,可是在前面提到的詩詞傳唱度中,她已經不如李清照許多了,所以即使有著宰相官職的彌補,她的才氣,依然掩蓋不住李清照。

    李清照,她不只是一個熱愛詩詞、貪圖兒女情長的小家碧玉形象,更是有著遠大抱負與理想的巾幗英雄,這一點又讓她的人格魅力昇華了一個檔次。

    而且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的名號,當然不止侷限於一個簡單的“才”字,她的人生不僅有詩情畫意,更有著濃濃的愛國之思,同時她的骨子裡時時刻刻透露著對男尊女卑社會的強烈抨擊,而那段令人神往的傾城之戀,也為她加分不少。如此種種相加在一起,便誕生了“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詞更是流傳了上年。

  • 12 # 程式設計以外

    好詩詞離不開美酒,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婉約派詞人李清照的酒詞堪稱“宋詞一絕”,女性寫酒更有一番滋味,有評論說李清照的“酒詞”為“以酒入詞,而詞無醉態”,“借酒澆愁愁更愁,以酒忘情情更幽”,“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夜來沉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燻破春睡,夢遠不成歸”,“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黃昏院落,悽悽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那堪永夜,明月空床”,“回首紫金峰,雨潤煙濃。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羅襟前日淚,彈與徵鴻”,“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正確的俯臥撐姿勢會導致什麼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