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7
回覆列表
  • 1 # 七寶說農村

    燕麥的種植時間要根據區域來選擇,我國華北、西北和東北為春天播種,生育期是80天到115天左右。西南地區是冬天播種,生育期是230天到245天。

    第一、燕麥的種植環境

    1、溫度:燕麥喜涼爽但又不耐寒,溫帶氣候地區的北部最適合培養,燕麥的種子在2到4攝氏度就能發芽,麥苗能在零下2到4攝氏度的低溫下存活。在麥類作物中是最耐寒的一種。

    2、水分:燕麥成長在高寒荒漠區,但種子發芽時需要比自身重百分之65的水分,蒸騰水分比大麥和小麥高。成長期間如水分缺乏,會使產量下降。

    3、土壤:燕麥在優秀的培養條件下,在各種質地的土壤裡都能取得好收成,但是在富含腐脂質的溼潤土壤裡種植最佳。

    第二、燕麥的種植方法

    1、種子處理:燕麥耕種前要挑選晴朗無風的氣候,先將種子攤薄2到3釐米曬3到5天。因為曬種可以促進種子早萌生,提升發芽率提前出苗,而且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殺死種子表皮的病菌,可以減輕病害。

    2、播種時間:早春土壤凍結10釐米左右的時候就可以耕種,燕麥適合播種的時期是3月下旬到4月中旬。最佳播種期為清明節前後,最遲不能超過穀雨播種。

    3:播種方法:燕麥最好是選擇機械耕種或是人工開溝條播種,不適宜用撒的方式來播種。條播距離最好是15到20釐米之間,深度為3到5釐米適宜,要避免重播、漏播的情況。下種要深淺統一,耕種均勻,每畝播種量10到15公斤。

    以上觀點為個人拙見,不對之處請批評改正。

  • 2 # ZhouHaoYu

    燕麥是一種營養價值比較高的雜糧,一般在早春土壤解凍10釐米左右即可進行播種,一般播種時間在三月下旬至四月中旬,最佳播種時間在清明前後,最遲不宜超過穀雨時期。播種時也要根據當地的降雨情況,搶墒播種尤為關鍵,抓苗是旱地燕麥高產的一項主要措施。

    一:生長環境

    燕麥自身的抗性和適應能力比較強,所以一般的土地都可以種植燕麥,但是為了高產,還是選擇在土壤比較肥沃、土質比較疏鬆的地塊。種植地選擇完成後就要開始進行整地工作了,要把土壤儘量的整細,這樣對燕麥的倒伏能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燕麥最適合生長在十五到二十五度之間的溫度下,這樣能保證燕麥的顆粒飽滿程度。

    二:種植密度

    播種的時候要確定種植地的面積,按照實際的面積來確定種植密度。種植的密度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密度太小有些燕麥在生長過程中就不會被陽光照射到,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造成燕麥的顆粒不夠飽滿,也會降低產量,同時麥田中的溼度也會變大,田間的通透性也會變差,很容易就造成成片燕麥的倒伏現象,這樣對燕麥的產量和質量都有影響。

    三:肥水管理

    充足的養分和水分是燕麥高產的一個重要因素,燕麥在長苗期的時候對肥水的要求也不是太高,所以在幼苗長到五到十釐米的時候需要補充一次肥料。而燕麥在拔節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和養分,這時一定要及時的進行追肥,不然拔的節會比較少而且非常瘦弱,到時結的穗也肯定會小,就算穗大它也承載不起,穗小的話產量肯定不會高,所以這次的施肥是很關鍵的。最後一次施肥是在開花結穗的時候,可以有效的促使麥粒的飽滿程度,提高燕麥的質量。

    四:預防病害

    燕麥最常見的病害有黑穗病、紅葉病和稈鏽病等,這些病症一般都發生在燕麥生長的中期和後期,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拌種處理可以有效的起到防治作用,但是在發病期間要注意觀察田間的變化,一旦出現了就要及時的噴灑專業藥劑。

    五:除草方法

    當燕麥在生長期的時候,除草的方法一般都是結合中耕一起的,在燕麥生長到十到十五釐米左右的時候就要進行第一次的除草工作,這樣可以增加種植地土壤的通透性,還能預防病害;第二次是在開始拔節的時候,這個時候要保證土壤的溼潤性,田間還要有一定的水分,滿足燕麥開花結穗即可,最後還可以在拔節完成後進行一次除草。

    六:適時收穫

    燕麥成熟的季節一般都是每年的八月份,麥粒是不可能完全成熟的,所以一般都是在麥苗上百分之八十的麥粒變硬且成黃綠色就可以收割了,收割後要進行曬麥和脫粒處理,把麥粒都打落後進行曬乾,最好把麥皮脫掉,就可以打包入庫了。

  • 3 # 三農河套源

    燕麥價值很高的,在我國栽培也比較普遍,不但營養價值高,而且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美容功效和種植價值,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燕麥的種植時間.

    一、燕麥的種植時間燕麥的種植時間因地區而異,我國華北、西北、東北為春播區,生育期80~115天。西南為冬播區,生育期230~245天。燕麥需水較多,而我國主產區又屬於旱作農區,因此透過早秋耕、耙、耱、鎮壓等辦法蓄水保墒極為重要。

    二、燕麥的種植環境1、溫度:燕麥喜涼爽但不耐寒,溫帶的北部最適宜種植,種子在2~4℃就能發芽,幼苗能忍受-2~-4℃的低溫下環境,在麥類作物中是最耐寒的一種。中國北部和西北部地區,冬季寒冷,只能在春季播種,較南地區可以秋播,但須在夏季高溫來臨之前成熟。

    2、水分:燕麥生長在高寒荒漠區,但種子發芽時約需相當於自身重65%的水分,蒸騰係數比大麥和小麥高,消耗水分也比較多,生長期間如水分不足,常使子粒不充實而產量降低。因此燕麥的根莖往往長達一米左右,以便能汲取更多的水分。

    3、土壤:燕麥在優良的栽培條件下,各種質地的土壤上均能獲得好收成,但以富含腐殖質的溼潤土壤最佳,對酸性土壤的適應能力比其他麥類作物強,但不適宜於鹽鹼土栽培。

    三、燕麥的播種方法

    1、種子處理:燕麥播種前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將種子攤薄2~3釐米厚,曬種3~5天。曬種可促進種子早萌發,提高發芽率,提早出苗,並且陽光中的紫外線殺死種子表皮上的病菌,可減輕病害。用種子量0.2%的拌種雙或多菌靈拌種防止燕麥絲黑穗病、鏽病等,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區也可用辛硫磷或呋喃丹拌種。

    2、播種時間:早春土壤解凍10釐米左右時即可播種。燕麥的適宜播期在3月25日至4月15日,最佳播期為清明前後,最遲不要超過穀雨。根據降水情況,搶墒播種尤為關鍵,抓苗是旱地燕麥高產的一項主要措施。

    3、播種方法:燕麥最好採用機械播種或人工開溝條播,不宜撒播。條播行距15~20釐米,深度以3~5釐米為宜,防止重播、漏播,下種要深淺一致,播種均勻,播後耱地使土壤和種子密切結合,防止漏風閃芽。每畝播種量10~15公斤,收籽粒的可酌減。

    四、燕麥的田間管理

    1、合理鬆土:燕麥出苗前若遇雨雪,要及時輕耱,破除板結。

    2、適時除草:在整個生育期除草2~3次,三葉期中耕鬆土除草,要早除、淺除,提高地溫,減少水分蒸發,促進早紮根,快紮根,保全苗。拔節前進行2次除草。

  • 4 # 80後小溫

    燕麥的種植方法: 燕麥是一種營養價值比較高的雜糧,它的使用範圍比較廣泛,但是我們最常見的就是燕麥片了,還有我們經常吃的麵粉大部分也是燕麥做的,那麼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該如何種植燕麥,在種植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下面就來看看吧。

    一:生長環境

    燕麥自身的抗性和適應能力比較強,所以一般的土地都可以種植燕麥,但是為了高產,還是選擇在土壤比較肥沃、土質比較疏鬆的地塊。種植地選擇完成後就要開始進行整地工作了,要把土壤儘量的整細,這樣對燕麥的倒伏能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燕麥最適合生長在十五到二十五度之間的溫度下,這樣能保證燕麥的顆粒飽滿程度。

    二:種植密度

    播種的時候要確定種植地的面積,按照實際的面積來確定種植密度。種植的密度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密度太小有些燕麥在生長過程中就不會被陽光照射到,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造成燕麥的顆粒不夠飽滿,也會降低產量,同時麥田中的溼度也會變大,田間的通透性也會變差,很容易就造成成片燕麥的倒伏現象,這樣對燕麥的產量和質量都有影響。

    三:肥水管理

    充足的養分和水分是燕麥高產的一個重要因素,燕麥在長苗期的時候對肥水的要求也不是太高,所以在幼苗長到五到十釐米的時候需要補充一次肥料。而燕麥在拔節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和養分,這時一定要及時的進行追肥,不然拔的節會比較少而且非常瘦弱,到時結的穗也肯定會小,就算穗大它也承載不起,穗小的話產量肯定不會高,所以這次的施肥是很關鍵的。最後一次施肥是在開花結穗的時候,可以有效的促使麥粒的飽滿程度,提高燕麥的質量。

    四:預防病害

    燕麥最常見的病害有黑穗病、紅葉病和稈鏽病等,這些病症一般都發生在燕麥生長的中期和後期,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拌種處理可以有效的起到防治作用,但是在發病期間要注意觀察田間的變化,一旦出現了就要及時的噴灑專業藥劑。

    五:除草方法

    當燕麥在生長期的時候,除草的方法一般都是結合中耕一起的,在燕麥生長到十到十五釐米左右的時候就要進行第一次的除草工作,這樣可以增加種植地土壤的通透性,還能預防病害;第二次是在開始拔節的時候,這個時候要保證土壤的溼潤性,田間還要有一定的水分,滿足燕麥開花結穗即可,最後還可以在拔節完成後進行一次除草。

    六:適時收穫

    燕麥成熟的季節一般都是每年的八月份,麥粒是不可能完全成熟的,所以一般都是在麥苗上百分之八十的麥粒變硬且成黃綠色就可以收割了,收割後要進行曬麥和脫粒處理,把麥粒都打落後進行曬乾,最好把麥皮脫掉,就可以但是燕麥又該如何種植呢?由於我國面積比較大,所以不同的地區種植的時間優點不一樣,而且因為氣候的差異生長時間也是不同的。在我國的西南地區種植時間是在冬季,一般生長時間為八個月左右,而我國其他地方種植的時間則是在春季。生長時間則縮短了一半,一般只需三四個月就可以成熟。

    燕麥比起其他的麥類作物可以說已經很耐得住寒冷了,但是仍然不能忍受太低的溫度,一般低於零下四度的幼苗是很難存活的,而燕麥的種子在發芽時溫度也需保持在2到4度。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我國不同地區的播種時間不一致。

    燕麥與其實麥類作物不同的還有一點,那就是對水分的需求。燕麥的種植需要很多的水分,所以在燕麥生長時一定要多澆水,並透過各種方法來儲存土壤中的水分。如果在燕麥的生長期間水分不足,麥粒就會不飽滿,並且每棵燕麥所產出的麥粒也會受到影響。一般來說,只要燕麥的生長環境良好,土壤的質量差一點也是沒關係的,仍然能夠有好的收成。但是如果選擇比較溼潤的土壤,產出的燕麥質量將會更佳。

    在種植燕麥時,我們首先要對購買的種子進行處理。為了提高燕麥的發芽率,需要先在一個比較晴朗的天氣將燕麥種子進行晾曬幾天。這是因為種子上可能會有細菌,而陽光的照射可以有效殺死細菌。而且在播種前,可以把種子與一些防治害蟲的藥劑混合在一起,然後在播種下去,這樣就不怕地下害蟲侵害種子了。

    在播種時,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直接用機器播種。如果是人工的話,可以先把地塊開墾出一列一列的溝條,再將種子撒入溝中進行掩埋。一定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撒播。在開墾溝條時要規劃好距離,既不能太密,也不能太過稀疏。

    燕麥種子播種之後就等著發芽出土了,然後再根據它的生長情況進行一些必要的管理。如果燕麥在出苗前遇到了雨雪天氣,那麼為了防止土壤結塊,就要進行淺耕,將土壤翻新一下。當在種植燕麥的田地裡發現有雜草的時候也可以用這種方式清理,或是使用專門的除草劑。當然,如果發現有害蟲,也要及時殺蟲。

    燕麥的種植新增養料一定是少不了的,當燕麥開花時,就需要新增一定的養料,但是要根據情況新增,切不可把所有可用的養料混合在一起。養料的補充其實是根據燕麥的生長情況來新增的,這樣就可用有效促進燕麥的生長。打包入庫了。 燕麥的種植時間: 但是燕麥又該如何種植呢?由於我國面積比較大,所以不同的地區種植的時間優點不一樣,而且因為氣候的差異生長時間也是不同的。在我國的西南地區種植時間是在冬季,一般生長時間為八個月左右,而我國其他地方種植的時間則是在春季。生長時間則縮短了一半,一般只需三四個月就可以成熟。

    燕麥比起其他的麥類作物可以說已經很耐得住寒冷了,但是仍然不能忍受太低的溫度,一般低於零下四度的幼苗是很難存活的,而燕麥的種子在發芽時溫度也需保持在2到4度。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我國不同地區的播種時間不一致。

    燕麥與其實麥類作物不同的還有一點,那就是對水分的需求。燕麥的種植需要很多的水分,所以在燕麥生長時一定要多澆水,並透過各種方法來儲存土壤中的水分。如果在燕麥的生長期間水分不足,麥粒就會不飽滿,並且每棵燕麥所產出的麥粒也會受到影響。一般來說,只要燕麥的生長環境良好,土壤的質量差一點也是沒關係的,仍然能夠有好的收成。但是如果選擇比較溼潤的土壤,產出的燕麥質量將會更佳。

    在種植燕麥時,我們首先要對購買的種子進行處理。為了提高燕麥的發芽率,需要先在一個比較晴朗的天氣將燕麥種子進行晾曬幾天。這是因為種子上可能會有細菌,而陽光的照射可以有效殺死細菌。而且在播種前,可以把種子與一些防治害蟲的藥劑混合在一起,然後在播種下去,這樣就不怕地下害蟲侵害種子了。

    在播種時,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直接用機器播種。如果是人工的話,可以先把地塊開墾出一列一列的溝條,再將種子撒入溝中進行掩埋。一定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撒播。在開墾溝條時要規劃好距離,既不能太密,也不能太過稀疏。

    燕麥種子播種之後就等著發芽出土了,然後再根據它的生長情況進行一些必要的管理。如果燕麥在出苗前遇到了雨雪天氣,那麼為了防止土壤結塊,就要進行淺耕,將土壤翻新一下。當在種植燕麥的田地裡發現有雜草的時候也可以用這種方式清理,或是使用專門的除草劑。當然,如果發現有害蟲,也要及時殺蟲。

    燕麥的種植新增養料一定是少不了的,當燕麥開花時,就需要新增一定的養料,但是要根據情況新增,切不可把所有可用的養料混合在一起。養料的補充其實是根據燕麥的生長情況來新增的,這樣就可用有效促進燕麥的生長。

  • 5 # 阿陽視角

    燕麥的種植時間

    燕麥的種植時間因地區而異,我國華北、西北、東北為春播區,生育期80~115天。西南為冬播區,生育期230~245天。燕麥需水較多,而我國主產區又屬於旱作農區,因此透過早秋耕、耙、耱、鎮壓等辦法蓄水保墒極為重要。

    燕麥的種植環境

    1、溫度:燕麥喜涼爽但不耐寒,溫帶的北部最適宜種植,種子在2~4℃就能發芽,幼苗能忍受-2~-4℃的低溫下環境,在麥類作物中是最耐寒的一種。中國北部和西北部地區,冬季寒冷,只能在春季播種,較南地區可以秋播,但須在夏季高溫來臨之前成熟。

    2、水分:燕麥生長在高寒荒漠區,但種子發芽時約需相當於自身重65%的水分,蒸騰係數比大麥和小麥高,消耗水分也比較多,生長期間如水分不足,常使子粒不充實而產量降低。因此燕麥的根莖往往長達一米左右,以便能汲取更多的水分。

    3、土壤:燕麥在優良的栽培條件下,各種質地的土壤上均能獲得好收成,但以富含腐殖質的溼潤土壤最佳,對酸性土壤的適應能力比其他麥類作物強,但不適宜於鹽鹼土栽培。

    (一)燕麥的生長髮育

    燕麥的生長期因品種、栽培地區和播種期而異。一般春播的75~125天,而秋播者可長達250天以上。華北和內蒙古燕麥概為春播,生長期為90~115天。甘肅大多在90~110天左右。春播燕麥早熟品種生育期為75~90天,其植株較低矮籽粒飽滿,適於做精飼料栽培;晚熟品種的生育期為105~125天,其莖葉高大繁茂,主要用作青飼或調製乾草;中熟品種的生育期為90~105天,株叢高度介於早熟和晚熟品種之間屬兼用型燕麥。

    (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燕麥最適宜生長在氣候涼爽、雨量充足的地區。對溫度的要求較低,生長季炎熱而乾燥對其生長髮育不利。種子發芽的最低溫度為3~4℃,最高為30℃,適宜溫度為15~25℃。不同品種燕麥在溫度2~5℃的條件下,約經10-14天便可完成春化階段,並能使植株提早抽穗1~4天。抗寒力較其他麥類為強。幼苗能耐 -2~-4℃的低溫,成株在 -3~-4℃ 低溫下仍能恢復生長,在-5℃時才受凍害。生長期中需求溫度也低,拔節至抽穗要求15~17℃ ,抽穗開花要求20~24℃ 。

    燕麥對高溫特別敏感,當溫度達38~40℃ 時經過4~5小時氣孔就萎縮,不能自由開閉。在抽穗開花及灌漿期間高溫的危害更大,將會導致結實不良形成秕粒。所以夏季溫度不太高的地區最適宜於種植燕麥。

    燕麥為長日照植物,延長光照發育縮短。

    燕麥是需水較多作物,不僅發芽時需要較多的水分,且在其生育過程中耗水量也比大麥、小麥及其他穀類作物為多。試驗表明燕麥的蒸騰係數為474,小麥為424,大麥為403。總之乾旱缺雨、天氣酷熱是限制燕麥生產和分佈的重要因素,在乾旱地區種植燕麥一定要注意灌溉保墒工作。

    燕麥對於土壤的選擇不嚴,可以栽種在各種土壤上但以富於腐植質的粘壤土或砂壤土為最宜。在高寒牧區的初墾地上由於土壤腐植質的含量高、水分充足,即使整地較為粗糙也可獲得很高的青草產量。但是乾燥砂土不適其生長。土質比較粘重潮溼而不適於種植小麥、大麥和其他穀類作物時可以種植燕麥。燕麥對酸性土壤(ph5.0~6.5)的反應不如其他穀類作物敏感,耐鹼性不如大麥,但某些品種的耐鹼能力較小麥為強。

    燕麥草如何選種

    燕麥種子選種是播種的第一步,母本產量非常高的百脈草所收集到的燕麥種子才會更好,這樣的燕麥種子往往會遺傳母本的好的品質,在播種的時候,就只需要注重一些關於燕麥種子播種時候的技巧就可以了,這樣的燕麥草種子在綠寶種業就有非常多的貨源,一斤燕麥草種子12元一斤,種植燕麥草一畝地面積的話,用種子10斤種子就可以。

    種子處理

    燕麥播種前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將種子攤薄2-3釐米厚,曬種3-5天。曬種可促進種子早萌發,提高發芽率,提早出苗,並且陽光中的紫外線殺死種子表皮上的病菌,可減輕病害。用種子量0.2%的拌種雙或多菌靈拌種防止燕麥絲黑穗病、鏽病等,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區也可用辛硫磷或呋喃丹拌種。

    曬種:

    通常在通風向陽的地方曬2-3天。增強種皮的通氣性和適水性,提高種子的生活力和發芽率,殺死種皮表面的細菌,減輕某些病害的發生。

    拌種:

    播種前用拌種雙、多菌靈或甲基託布津拌種,用藥量為種子質量的0.2%-0.3%.以防治燕麥堅黑穗病。要做到用量準確,攪拌均勻。

    栽培技術

    (一)輪作、整地和施肥 燕麥對於氮肥有良好的反應,前作以豆科植物最為理想,尤以豌豆茬對它的增產效果特別顯著。馬鈴薯、玉米都是燕麥的良好前作。燕麥忌連作,我國西北高寒牧區和內蒙古種植青燕麥,由於常年連作產量下降,應注意適當地倒茬輪作。燕麥播種前整地的主要措施是深耕和施肥。春燕麥要求秋翻,冬燕麥則在前年作物收穫後隨即耕翻,耕翻深度以18~22cm為宜。翻後及時耙地和壓地,耕前施基肥,每畝1500kg。化肥用量一般尿素10~15kg/畝,過磷酸鈣30~45 kg/畝,硫酸鉀10~20 kg/畝。大量施用有機肥對燕麥豐產的作用也非常明顯,但必須結合施用草木灰以防倒伏。選用籽粒大、飽滿、發芽率高、發芽勢強、播種品質好的籽粒作種子能顯著提高產量。

    (二)播種

    (1)適時播種及播種量:燕麥種子大小不整齊、應選純淨的大粒種子播種。黑穗病流行地區播前要實行溫湯浸種。播種期因地區和栽培目的的不同而異。我國春播燕麥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也有遲至6月間進行夏播,過早過遲常易受凍害。具體播種時間可視自然條件和生產目的而定,如青刈燕麥長到抽穗刈割利用,自然種至抽穗約需65~75d,氣溫高其生長期短,反之則延長。如適合定西地區的定引1號品種種子生產畝播量15~17.5kg,飼草生產畝播量17.5~22.5kg、白燕7號品種種子生產畝播量15~17.5kg,青刈燕麥畝播量17.5~22.5kg、定燕2號種子生產畝播量15~17.5kg,青刈燕麥畝播量17.5~22.5kg。青刈燕麥刈割期早,生長期短不易倒伏,為獲得高產優質的青飼料可適當密植,其播種量可增加20%-30%。單播時一般行距為15~30cm,混播的為30~50cm,複種的可縮小到15cm。燕麥覆*宜淺,一般為3~4cm,乾旱地區可稍深些,播種後鎮壓有利於出苗。

    (2)播種機:採用三行或多行機械播種機。用機械播種出苗整齊,出苗率高。用穴播機進行播種,種子集中、抱窩、抗倒伏。

    (3)燕麥與箭筈豌豆混播技術:每畝箭筈豌豆播量2.5kg,不但提高草產量,而且提高飼草品質。

    (三)田間管理 燕麥在出苗前後若表*出現板結可以輕耙一次,苗期如果雜草太多可以用人工除草,也可以用2,4-D丁酯進行化學除草,每公頃用藥量不超過1.5kg。在分櫱或拔節期進行第二次除草時結合灌溉,降雨施入追肥。第一次追肥在分櫱時進行,可促進有效分櫱的發育。第二次在拔節期間進行追氮、鉀肥料。第三次追肥可根據具體情況在孕穗或抽穗時進行,以磷、鉀肥為主配合使用糞肥。在抽穗期間以2%的過磷酸鈣進行根外追肥,可促進籽粒飽滿。燕麥在一生中澆水次數可根據各地具體情況而定。在乾旱地區生育期一般需澆水2~4次水,時間分別在分櫱,抽穗和灌漿期進行。同時為了充分發揮肥料的作用,灌水應與追肥同時進行。燕麥從分櫱到拔節這一時期是幼穗分化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如果水分供應不充分,就會增加不孕穗數,因而也降低種子產量。

    (四)收穫 收籽粒燕麥要在最上部的籽粒達到完熟,而下部的籽粒蠟熟時收穫。一般每畝產300~400公斤。

    青刈燕麥可根據飼養需要於拔節開花期刈割。燕麥再生能力強,兩次刈割能為畜禽均衡提供優質青綠飼料。第一次刈割要適當提早,留茬5~10cm,刈割後30d即可收穫第二次,延至抽穗刈割只能割1次,產量和品質均較低。青刈燕麥的產量因條件不同而異,一般每畝1500~2000kg。1次刈割與2次刈割總產量相近,但就蛋白質產量而言,則以分期刈割為高,且可滿足牲畜對青飼料的需要。

    燕麥是一種極好的青刈飼料,在冬季較為溫暖的地方可秋播供冬春利用。在冬季嚴寒的地方則以春播利用,從乳熟期至成熟期均可收穫,根據產量及消化實驗結果,以乳熟期到蠟熟期收穫最好。如果與豆科作物混播則更能獲得量質兼優的青飼料。燕麥可以鮮喂、青貯、調製乾草或利用燕麥地放牧,其飼用價值很高,是一種很有潛力的飼草。

    (五)病蟲害防治技術 (1)堅黑穗病:用拌種霜或者粉鏽寧(三唑酮)按種子量的0.2%進行拌種,拌後7天之內播種完畢。(2)紅葉病:由蚜蟲傳播,在拔節期和抽穗期進行兩次噴霧。噴灑36%甲基硫菌懸浮劑500-600倍液或者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3)粘蟲防治:用90%的敵百蟲1200倍液,或50%的敵敵畏2000倍液噴霧,每畝噴50公斤藥液。

    燕麥的種植與管理

    1、適時除草:在整個生育期除草2~3次,三葉期中耕鬆土除草,要早除、淺除,提高地溫,減少水分蒸發,促進早紮根,快紮根,保全苗。拔節前進行2次除草,中後期要及時拔除雜草。種植面積不大,可選用人工除草。種植面積較大時可採用化學除草劑,在三葉期用72%的丁酯乳油60毫升/畝,或用75%巨星幹懸浮劑1~2克/畝,選晴天、無風、無露水時均勻噴施。

    2、施肥管理:分櫱拔節期,結合灌水每畝追施硫酸銨25公斤,旱地應就雨追肥。燕麥開花灌漿期,可用0.2~0.3%磷酸二氫鉀水溶液,與20%的尿素溶液混合根外追肥,每畝噴藥液70公斤,7天后再復噴一次促進灌漿,適時追施葉面肥,提高粒重。

    3、及時灌溉:有灌水條件的地方,如遇春旱,於燕麥三葉期至分櫱期灌水1次,灌漿期灌水1次。

    4、病蟲防治:燕麥常見的病蟲害種類有堅黑穗病、鏽病、紅葉病、金針蟲、蠐螬、螻蛄、蚜蟲、粘蟲、土蝗等。病蟲害的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根據有害生物綜合防治的基本原則,採用抗(耐)病品種為主。以栽培防治為重點,物理、化學防治有機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

  • 6 # 小明紀實

    1、選地、整地。燕麥喜歡在溫暖、潮溼、涼爽的環境中生長,但是不耐高溫,如果光照不足的話會讓燕麥的生長髮育不利。所以種植燕麥的話適合選擇山區涼爽的緩坡地、梁地,一定要遠離有工業汙染的地方。在秋天作物收割以後,要進行深耕、耙平。要結合天氣看是淺耕還是深耕。如果遇到雨水比較多的時候,地面溫度比較低,所以要透過耕翻放墒來提高地面溫度。

    2、施肥要點。燕麥的根系很發達,吸收能力非常強,要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基肥選擇腐熟的農家肥,均勻的撒施,這樣有利於燕麥的生長。

    3、選種以及種子處理。要想燕麥獲得高產,要選擇潛力大、品質比較好、抗倒伏的燕麥品種。各地要結合實際境況選擇合適的燕麥品種,因地制宜。精選出種子以後,要剔除掉瘦長的種子、去除掉雜質,提前曬種三天時間,然後攤曬三釐米的厚度,保障種子的質量,等到苗長齊、長壯。在燕麥播種之前要進行消毒處理,然後攪拌均勻,這樣可以減少蟲害的發生。

    4、播種時間和播種方法。燕麥種子的發芽溫度比較低,十五攝氏度的時候是出苗的最佳溫度,要根據品種的特性、地力條件確定合理播種量。播種太稀或者太稠都不利於高產。僅供參考

  • 7 # 寒吐

    燕麥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營養價值豐富,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如蛋白質、維生素、鈣、鐵、鎂、鋅等。具有降低膽固醇、降血脂、調節血糖、改善便秘、減肥等功效。

    燕麥喜歡高寒乾燥的氣候,喜歡溫暖溼潤的環境,不耐高溫,喜歡光照。燕麥的種子發芽溫度為2一3℃,發芽較緩慢,出苗到拔節期的適溫為15℃,一般氣溫穩定在10℃以上即可播種。播種時間為每年的3一4月,不過我國各地氣候差異較大,播種的時間也不盡相同。

    燕麥的種植方法:

    一、選擇顆粒飽滿,抗倒伏,增產效能較好的品種。

    二、燕麥種植要輪作,可減少燕麥黑穗病的發生。前茬以豆類,馬鈴薯或綠肥作物為最佳。

    三、燕麥種植前,選擇晴朗天氣將種子攤2一3釐米厚,曬3天左右。曬種可促進種子早萌發,提高發芽率,且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殺死種子表皮上的細菌。播種前用多菌靈等藥劑按種子總量的0.2%一0.3%均勻拌種,可有效防治黑穗病。

    四、根據品種的特性,地力條件等來決定播種量,確保每畝出苗在25一30萬株。

    五、施肥方法:

    ①、燕麥根系發達,吸肥能力較強,一般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2000千克左右,配往氮肥7千克,磷肥5千克,作為基肥。

    ②、燕麥苗期噴新高脂膜,可增加有效分櫱率。

    ④、燕麥生長後期,可噴施磷酸二氫鉀,對提高產量有很大效果。

    六、中耕除草及病蟲害防治。

  • 8 # 新農業的新力量

    燕麥是一種低糖、高營養的食品,營養價值較高,有益脾養心、促進腸胃蠕動作用,也是較為常見的營養滋補品。不僅蛋白質含量高於其它穀類作物,而且也是乾旱及半乾旱地區不可取代的極好的飼草,其飼用價值也比其它類作物高,具有極高的栽培價值,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燕麥的種植時間吧!

    燕麥種植時間

    燕麥的種植時間

    燕麥的種植時間因地區而異,我國華北、西北、東北為春播區,生育期80~115天。西南為冬播區,生育期230~245天。燕麥需水較多,而我國主產區又屬於旱作農區,因此透過早秋耕、耙、耱、鎮壓等辦法蓄水保墒極為重要。

    燕麥種植時間

    燕麥的種植環境

    1、溫度:燕麥喜涼爽但不耐寒,溫帶的北部最適宜種植,種子在2~4℃就能發芽,幼苗能忍受-2~-4℃的低溫下環境,在麥類作物中是最耐寒的一種。中國北部和西北部地區,冬季寒冷,只能在春季播種,較南地區可以秋播,但須在夏季高溫來臨之前成熟。

    2、水分:燕麥生長在高寒荒漠區,但種子發芽時約需相當於自身重65%的水分,蒸騰係數比大麥和小麥高,消耗水分也比較多,生長期間如水分不足,常使子粒不充實而產量降低。因此燕麥的根莖往往長達一米左右,以便能汲取更多的水分。

    3、土壤:燕麥在優良的栽培條件下,各種質地的土壤上均能獲得好收成,但以富含腐殖質的溼潤土壤最佳,對酸性土壤的適應能力比其他麥類作物強,但不適宜於鹽鹼土栽培。

    燕麥種植時間

    燕麥的播種方法

    1、種子處理:燕麥播種前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將種子攤薄2~3釐米厚,曬種3~5天。曬種可促進種子早萌發,提高發芽率,提早出苗,並且陽光中的紫外線殺死種子表皮上的病菌,可減輕病害。用種子量0.2%的拌種雙或多菌靈拌種防止燕麥絲黑穗病、鏽病等,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區也可用辛硫磷或呋喃丹拌種。

    2、播種時間:早春土壤解凍10釐米左右時即可播種。燕麥的適宜播期在3月25日至4月15日,最佳播期為清明前後,最遲不要超過穀雨。根據降水情況,搶墒播種尤為關鍵,抓苗是旱地燕麥高產的一項主要措施。

    3、播種方法:燕麥最好採用機械播種或人工開溝條播,不宜撒播。條播行距15~20釐米,深度以3~5釐米為宜,防止重播、漏播,下種要深淺一致,播種均勻,播後耱地使土壤和種子密切結合,防止漏風閃芽。每畝播種量10~15公斤,收籽粒的可酌減。

    燕麥種植時間

    燕麥的田間管理

    1、合理鬆土:燕麥出苗前若遇雨雪,要及時輕耱,破除板結。

    2、適時除草:在整個生育期除草2~3次,三葉期中耕鬆土除草,要早除、淺除,提高地溫,減少水分蒸發,促進早紮根,快紮根,保全苗。拔節前進行2次除草,中後期要及時拔除雜草。種植面積不大,可選用人工除草。種植面積較大時可採用化學除草劑,在三葉期用72%的丁酯乳油60毫升/畝,或用75%巨星幹懸浮劑1~2克/畝,選晴天、無風、無露水時均勻噴施。

    3、施肥管理:分櫱拔節期,結合灌水每畝追施硫酸銨25公斤,旱地應就雨追肥。燕麥開花灌漿期,可用0.2~0.3%磷酸二氫鉀水溶液,與20%的尿素溶液混合根外追肥,每畝噴藥液70公斤,7天后再復噴一次促進灌漿,適時追施葉面肥,提高粒重。

    4、及時灌溉:有灌水條件的地方,如遇春旱,於燕麥三葉期至分櫱期灌水1次,灌漿期灌水1次。

    5、病蟲防治:燕麥常見的病蟲害種類有堅黑穗病、鏽病、紅葉病、金針蟲、蠐螬、螻蛄、蚜蟲、粘蟲、土蝗等。病蟲害的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根據有害生物綜合防治的基本原則,採用抗(耐)病品種為主。以栽培防治為重點,物理、化學防治有機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

    燕麥的種植方法

    1、選土整地燕麥適應力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在貧瘠乾旱的地帶也能生長,但為了提高燕麥的產量,適宜種植在土層深厚、地勢平坦、疏鬆肥沃的土壤中。

    此外燕麥忌連作,否則病蟲害較嚴重,不利於種植。種植前將土壤深翻曬白,視種植時間來選擇時深耕還是淺耕,一般秋季種植是深耕,春季淺耕,耕後一定要耙細,這樣可以起到保墒的作用,從而提高播種成活率。

    燕麥的種植方法

    2、選種和處理

    選擇適應力強、抗病性高、產量較高的優良品種,此外在選種時還要皆可當地的環境、氣候、土壤等條件選擇。選擇其中顆粒飽滿、大的種子播種,剔除小粒、蟲粒的。播種前先將種子放在太陽下暴曬2-3天,可滅殺一些病菌,提高發芽率,還可促進苗齊,為了避免病蟲害的影響生長和產量,可用一些藥劑來拌種,防止病蟲害。

    燕麥的種植方法

    3、播種播種時間

    對於產量影響較大,如果播種時間過早或過遲,會影響種子的品質和不利於發芽。最佳播種時間在3-4月,清明節左右,這時的溫度和雨水皆有利於種子的發芽。播種時要注意播種密度,播種密度較大,會導致苗多而出現掙養分的現象,不利於生長髮育,造成減產。播種時可用人工或機械開溝進行條播,播種要均勻,播種後及時耙地。

    燕麥的種植方法

    4、田間管理

    為了實現高產優產,在種植過程中儘量不適宜除草劑,所以田間管理重要的是中耕除草,在幼苗長至8-10cm,進行一次中耕除草,增加土壤通透性,肥水促進根系生長。

    第二在生長到第一節時,這在除草一次,疏鬆土壤。還要加強肥水管理,肥水是高產的關鍵點,要根據燕麥的生長情況介紹澆水、追肥,每次澆水要澆透,施肥要按標準來,不宜過多過濃,以免對植株造成傷害。

  • 9 # 三農知識小能手

    有機燕麥不宜連作,在合理輪作的基礎上,選用豆類、玉米、甜菜、馬鈴薯、瓜類等前茬。有機燕麥產地應選擇在生態條件良好、遠離汙染源、較為涼爽溼潤的地區。土壤宜選擇土壤耕層深厚、地勢平坦、土質疏鬆、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根據當地生態條件和生產需求,選擇適應性強、經審定推廣的優質、高產、抗逆性強、抗病蟲能力強的優質品種。播前要進行種子清選,充分晾曬,殺死種子表面的病菌,以提高種子生活力和發芽率。可用甲拌磷原液100—150g加3—4kg水拌種50kg;用種子量的0.3%樂果乳劑拌種,可防治有機燕麥的黃矮病。用種子量0.2%的拌種霜或0.15%拌種靈進行拌種,可防治有機燕麥黑穗病。整地應做到早、深、多、細。充分熟土壤,形成鬆軟細綿、上虛下實的土壤條件。做到深耕、細耙、鎮壓,可施農家肥30t/h㎡或等效生物有機肥。提倡測土配方施肥,施肥量純氮75kg/h㎡,五氧化二磷90kg/h㎡,氧化鉀37.5 kg/h㎡,底肥、種肥分施。

    2.播種

    春土壤解凍10cm左右時,即可播種。有機燕麥的適宜播期在3月25日至4月15日,最佳播期為清明前後,最遲不要超過穀雨。根據降水情況,搶墒播種尤為關鍵,抓苗是旱地有機燕麥高產的一項主要措施。最好採用機械播種或人工開溝條播,不宜撒播。條播行距15—20cm,深度以5—6cm為宜,防止重播、漏播,下種要深淺一致,播種均勻,播後耱地使土壤和種子密切結合,防止漏風閃芽。

    3.田間管理

    出苗前若遇雨雪,要及時輕耱,破除板結。在整個生育期除草2—3次,三葉期中耕鬆土除草,要早除、淺除,提高地溫,減少水分蒸發,促進早紮根,快紮根,保全苗。拔節前進行2次除草,中後期要及時拔除雜草。種子田面積不大,可選用人工除草。有灌水條件的地方,如遇春旱,於燕麥三葉期至分櫱期灌水1次,灌漿期灌水1次。苗期灌水時,從總肥量中取出尿素7.5kg/hm2隨水灌施。

    4.病蟲害防治

    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從整個生態系統出發,優先使用農業措施、生物措施,綜合運用各種防治措施,創造不利於病蟲害滋生、有利於各類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及生物多樣性,將各類病蟲害控制在允許的經濟閾值以下,將農藥殘留降低到規定的範圍內。引種時應進行植物檢疫,不得將有害的種子帶入或帶出。選擇優良品種的優質種子,實行輪作,合理間作,加強土、肥、水管理。清除前茬宿根和枝葉,實行冬季深翻,減輕病蟲基數。農藥防治安全要求按GB4285和GB/T8321執行。

    5.收穫

    人工收穫和機械收穫在蠟熟後期進行,選無露水、晴朗天氣進行。

  • 10 # 末農

    種植燕麥要取得高產應選擇有機質含量高、養分豐富、土壤結構疏鬆的壤土比較好。選地時還要注意,燕麥最忌連作。連作會使燕麥田病蟲害的發病率增高,雜草蔓延。輪作的好處是平衡營養,防雜滅病,所以常用輪作的方法,提高燕麥的產量。最好選擇前茬作物是馬鈴薯、蠶豆、綠豆、菜豆、蔬菜,其次是亞麻和牧草的田地為宜。

    燕麥生育期較短,一般為90天左右,施足基肥和種肥,播種後可不追肥或少追肥。

    施足基肥是燕麥取得高產的重要技術環節,基肥的施入量,應夠燕麥整個生長期的需要量,因此,一般用量較大。基肥應選用腐熟的農家肥。農家肥和化肥相比較,具有養分全面、改善土壤結構等優點,因此說保證一定的農家肥的用量是燕麥豐產豐收的基礎。施基肥可以在土壤深耕前進行,一般每畝施用農家肥2000kg,將肥料撒施到大田裡,撒施要均勻,以利於燕麥的生長。

    種植前把整地

    燕麥是耐旱作物,多為旱作,應該結合施用基肥進行深耕。耕翻深度一般在20cm,坡地15cm-18cm,灘地20cm-25cm。深耕可加深土壤耕作層,便於接納雨水,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通氣性。耕地後,要及時耙壓,將翻耕後的土壤耙平,消滅坷垃,一來可以防止風蝕,起到保墒護土的作用,二來有利於提高播種質量。

    燕麥可直接播種,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挑選和拌種消毒

    1、在生產上燕麥不必浸種催芽,乾子播種即可。但是燕麥籽粒大小不均勻是其自身的生理特點。播種前,應進行種子篩選,將小粒和秕粒除去。種子批次小,也可手工篩選。除了挑出小粒和秕粒以外。還需要挑出其他種子,比如大麥、青稞、草籽、蕎麥等。

    2、播種前用多菌靈、甲基託布津等藥劑拌種,是防治黑穗病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率通常達95-100%。可在攪拌種肥時進行藥物拌種時,按種子總量的0.2-0.3%投藥,然後均勻攪拌。

    燕麥的播種期是播種期是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不要超過穀雨,秋播可在9月份。

    春播3月下旬和4月上旬播種,一般日平均溫度在2℃至4℃時可發芽,幼苗可忍耐-3℃至-4℃的低溫,若氣溫低於-5℃就會受到損傷,適時晚播可減少凍傷的可能性。拔節至抽穗這段需水的關鍵期,應安排在多雨時期,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推遲播種期;燕麥對高溫特別敏感,如果在灌漿期溫度達到38-40℃,將會導致結實不良和癟粒,適時晚播可以避免在灌漿期出現高溫天氣;晚播也可獲得漂亮的籽粒外觀。

    燕麥播種方法

    1、播種前應根據土壤的具體墒情決定是否澆水,如墒情不好應及時澆水,種植燕麥的地方取水要方便,除了深耕土壤以外,使用噴灌裝置也是一條有效途徑,播種前的澆水量不宜過多。

    2、燕麥最好採用機械播種或人工開溝條播,不宜撒播。條播行距15~20釐米,深度以3~5釐米為宜,防止重播、漏播,下種要深淺一致,播種均勻,播後耱地使土壤和種子密切結合,防止漏風閃芽。每畝播種量10~15公斤,收籽粒的可酌減。

    小結:種植燕麥不建議大家使用除草劑,使用除草劑有兩個缺點,一是容易造成燕麥減產,二是會增加燕麥籽粒的帶殼率,造成燕麥品質下降,影響經濟效益。燕麥播種後大約10天左右即可出苗。

  • 11 # 三農小解同學

    燕麥是一種一年長日照草本植物,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一般在日常生活中以燕麥片或者燕麥粥的方式出現在人們面前,而在很多的牧區則是用燕麥來直接飼養家畜,是一種既經濟又實用的飼料。那麼燕麥應該如何進行合理的種植?又在什麼時間段進行種植?接下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選地與整地

    選地。雖然燕麥具有抗乾旱、耐瘠薄的特點,對土壤的要求不是十分嚴格,但了為了提高燕麥的產量在選地時最好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耕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的壤土或者砂壤土。種植蕪麥不宜連作,否則易造成較為嚴重的病蟲害,雜草多,對產量的影響較大,土壤的肥力也較差,不能給燕麥的生長提高充足的養分

    整地。在種植前要整地,一般在秋季要全部的深耕一次,深度要求為25~30cm,在耕後要及地的耙細。早春進行淺耕,深度一般為10cm左右。淺耕可以根據實際的土地情況靈活的掌握,一般較為乾旱的土地要多耙耱鎮壓,少淺耕國對於地溫較低的土地,則不需耙耱鎮壓,要翻耕放墒,提髙地溫。在耕地後要及時將土壤耙平、耙細,以起到保墒的作用,從而提高播種的質量。

    施基肥。燕麥屬鬚根系作物,吸收能力較強,對氮肥非常敏感,對肥力的需求較大,因此要在播種前給土地施足基肥。基肥以農家有機肥為主,輔助的施加複合化肥。施基肥要結合春耕進行,一般要求每公頃需有機肥約30噸、過磷酸鈣600kg、尿素300kg。其中尿素在播種前施加60%作為基肥,另外的40%則在燕麥的拔節孕穗期結合中耕追肥用。

    選種與處理

    選種要根據當地的生態環境、土壤的條件、生產的需求,選擇適應性強、產量髙、抗逆性強、抗病蟲能力強、抗倒伏的優良品種。選擇好品種要精選種子,將小粒、秕粒、蟲粒以及雜質剔除,留下籽粒飽滿、大的作為種子使用。

    播種前要曬種,選擇在睛天將挑選好的種子攤曬2~3天,起到殺滅種子表面病菌,提高種孑發芽率,促進苗齊、苗壯的作用。為了避免和減少燕麥發生病蟲害而影響生長和產量,在播種前可選擇一些藥劑來拌種,以防治病蟲害。如可用播種量的0.3%的樂果乳劑拌種用來防治黃矮病。

    適時播種

    選擇播種期。播種期是否選擇適宜對燕麥的產量影響很大,如果推遲播種會影響種子的品質,播種過早則不利於種子發芽出苗,因此要選擇適宜的播種時間做到適時播種。燕麥最適宜的播種期為3月旬至4月上旬,在清明節的前後,最遲也不可超過穀雨,此時的土壤解凍約為10cm左右,利於種子發芽,有利於燕麥的生長髮良,並且播種產量最高。另外,確定播種期還要結合燕麥的生育期。

    合理密植。播種量對產量的影晌非常大,要根據所選擇的品種以及地力來確定播種量,如果密度過大,會導致因苗多而發生爭肥、爭光的現象,從而影響了個體的生長髮育造成減產。一般情況下每畝(1畝約為7m2)地的播種量為10~11kg,每畝苗量為24萬~30萬株時產量最高。對於肥力較好、生產水平較高的土地則可以適當增加播種量。

    播種方法。播種方法最好選擇機械播種或者人工開溝條播。要求條播種的行距為15~20cm,深度為6cm。對於土壤墒情較差的情況,可以適當的深一些。播種時要防止發生重播、漏播的現象,要做到播種均勻,在播種後進行耙地,使種子與土壤充分的結合,防止漏風。

    田間管理

    做好燕麥的田間管理工作是穩產和高產的關鍵。燕麥不能使用除草劑,因此田間管理的工作重點就是中耕除草。做好幼苗期的人工除草工作,在燕麥長到10cm左右迸進行第-次除草,此時中耕可以増加土壤的通透性,防止脫氮,從而促進根系的發育,提高根系的吸收能力。中耕時要注意不能埋苗,不要傷到葉片及苗的根部。第二次中耕選擇在拔節前期迸行,以消滅田間的雜間,疏鬆土壤,提髙土壤的蓄水能力以及抗逆性。另外,可以在拔節的後期進行第三次中耕。

    加強水肥的管理。充足的水肥是高產的關鍵,應在燕麥水肥的關鍵期及時的追肥、灌水。水肥管理要結合苗的生長情況、地的肥力來進行管理。一般苗期的震水量較多,要視土壤的墒情來澆水,每次要求澆透。

    拔節期至抽穗期是需水肥的關鍵期,也要及時的澆水。燕麥拔節期的生長速度較快,需肥量大,此階段要做好追肥的工作,每畝按一定的標準來追施尿素。在拔節後期、抽穗前期,則要追施一次葉面肥。

    病蟲害防治。做好燕麥的病蟲害防治是田間管理的重點。一般在燕麥生長的中後期為病蟲害的多發期主要的病害有黑穗病、紅葉病、稈鏽病等。防治時要釆取有效目經濟的方法,播種前選擇抗病品種、實施輪作、張藥物拌種,如發病則要選用藥物防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地保安排行榜,姜子牙進不了前五,李信只能排第三,第一名是女性英雄,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