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投行老周

    美國有三不倒,就不會倒。

    軍事大棒不倒;

    美元硬通不倒;

    科技領先不倒。

    咱們還得迎頭追趕呀。

  • 2 # 洛羊紙貴

    實際上,美國目前並沒有經濟危機,充其量只是經濟資料比較糟糕罷了!

    從經濟學上來說,一般所稱的經濟危機,通常都是由於週期性的物資供應過剩引起的。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過剩並不是說商品的數量真的過剩到所有人一起消費都消費不了了,而只是部分人群在當下,無力消費而已!

    具體到今天的美國來說,股市和就業率表現極差固然是事實,但由於它的大量物資採購自外界,而自身專注於金融行業,以美元為利器進行收割,所以從條件上來說,至少短期內不會出現經濟危機這麼極端的狀況!

    更何況,中美目前的經貿關係還是比較深入的,美國真出大問題,中國經濟也不見得會好過。

    真要期待出現美國經濟危機的話,還是等特朗普真和中國脫鉤了以後比較好咧!

  • 3 # 鞅論財經

    美國也已經有過債臺高築、嚴重通貨膨脹的時期。在上世紀70年代,由於推出了美國與黃金掛鉤,以為可以透過無限制的量化寬鬆政策來實現經濟的增長和強國戰略。當時的美國居民也在擔心,害怕哪一天的雞蛋會變成了100美元一個,通貨膨脹最高達到了年15%,進入了嚴重的通貨膨脹時期。

    那後面的結局會是什麼呢?

    在整個70年代都是美國經濟嚴重下滑的時代,而與之對抗的前蘇聯卻是在兩次石油危機中迅速崛起,經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GDP等綜合實力甚至接近美國的2/3,圍繞其周邊的西方國家也紛紛開始另立山頭,加上越南戰爭的腿累,美國霸權地位在搖搖晃晃似乎快要塌方。

    到了80年代初,新任美聯儲主席沃爾克上臺,扭轉搶頭直刺通貨膨脹的關鍵部位,把利率上調到15%,最高時達到了21%。整個美國經濟迅速癱瘓,通貨膨脹的這次老虎也被逐步扭轉了頭。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療傷之後,經濟開始朝著好的方向發展。而貨幣量化寬鬆也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貨膨脹更是控制的合理的區間範圍內。這是美國的債臺高築之後還能死裡逃生,也算是運氣太好及對手不強的緣故。

    但不是每一次都會這麼幸運,或許這次疫情帶來的金融危機、健康危機和經濟危機之後,成為了美國經濟發展中倒退的開始,從此逐步走向了深淵,這是也非常有可能的。最重要的是這次的對手不一樣,這個東方大國在人才、產業上更佔優勢,在科技和金融方面也可以用美國一決高下,只要在對抗賽中頂過前面這幾次強大的衝擊,在後面的路就會變得越來越順利。

  • 4 # 朵朵話財經

    建議你看一下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的著作《債務危機》,可以完全解答你的問題!

    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難免有泡沫。

    大部分被認為是資金的東西,其實是信貸。

    而信貸,是在經濟繁榮的時候憑空出現的,也會在經濟不振的時候憑空消失。

    這也能解釋為啥要印鈔。印鈔能增加資金量,彌補那些消失的信貸。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我們以為自己擁有的財富,只不過是現在或者未來,別人的付款承諾,一旦有原因導致對方無法遵守承諾,財富就不復存在了。

    透過理解經濟週期的基礎邏輯,只有控制和降低槓桿在一個溫和的水平,才能讓社會穩步發展,全社會共贏。否則就是全輸,只是程度不同。

    簡單說就是泡沫大到現實無法支撐,就會發生危機。像這次疫情下,泡沫與現實之間,泡沫向上現實向下,所以危機加倍而至。

    結局你也看到了,當然是瘋狂印鈔挽救危機。

  • 5 # 歐羅足球軍事

    目前看,美國經濟受疫情影響,進入暫時衰退期。

    但是,國際經濟學家稱,以美國的經濟底氣,新冠疫情肆虐已經導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並敦促國會和白宮採取進一步作為,以防範經濟持久受創。

    目前,美國還在和其它國家在搞貿易摩擦,並且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的在惡化,使投資者擔心美國曆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經濟擴張有可能走向終結。

    今年上半年時候,美國期貨,債權等收益率曲線呈現倒掛引發衰退擔憂,收益率曲線倒掛是預示經濟即將下滑的關鍵指標。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稱美國經濟前景高度不確定,依然面臨著顯著下行風險。

    受鮑威爾講話的影響,美股三大股指開盤漲跌不一;VIX恐慌指數一度由跌轉漲;美元指數DXY短線走高;美國國債逆轉漲勢,當短期債券的收益率高於長期債券時,就會出現收益率曲線倒掛,這表明投資者很擔心未來,願意持有長期債券。長期公債通常被視為比股票等資產更安全的投資選擇,整個美國的經濟收益率還是很低。

    如美聯儲當前不考慮“負利率”這一工具,以目前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但政府需要採取更多方法,才能不至於在大衰退中遭受嚴重的挫折中失控。

    整個美國,當前無數中小型企業破產和眾多民眾,將面臨長期的失業風險。美國的經濟復甦主要取決於治療方案什麼時候能夠成型,消費者和商業信心什麼時候能恢復。

    對於美國經濟和就業,鮑威爾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蔓延,給人類和經濟造成嚴重損失,這次經濟衰退的規模和速度是“史無前例的”,美國已經有2000多萬人失去了工作,收入低於4萬美元的家庭中,有40%的家庭失去了工作。

    美聯儲預測,下個月美國的失業率或將達到頂峰,美國經濟的復甦,包括勞動力市場,可能會比想象中更慢,而經濟依然面臨著顯著的下行風險。一旦疫情得到控制,經濟就應該復甦,並且相信美國經濟能夠恢復到低失業率和低通脹的狀態,但復甦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而緩慢的經濟復甦意味著美聯儲需要採取更多行動。

    美國時間5月12日,美國眾議院民主黨人週二提出逾3萬億美元的新冠疫情紓困方案,包括向各州、企業、食品支援機構和家庭提供融資。

    美國國會或將在本週五對該法案進行投票,但共和黨目前明確反對這項法案,認為沒有立即出臺新一輪救助的必要性。因此,即使這份法案在眾議院透過,在參議院也將遭到非常大的阻力。

    這項3萬億美元規模的法案,將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大的緊急救助法案,所以,美國會死死拖住壓力,不至於經濟陷入長期衰退漩渦。

  • 6 # 捷徑英語一減負的曙光

    軍事霸權,金融霸權,高科技霸權,三權相互支撐,形成霸權地位。最後形成輿論霸權,呼風喚雨。總把制裁掛在嘴上。言論上想說啥說啥,金融上用紙變錢,世界買單。行動上想打誰打誰。輿論上總能找到理由,侵犯人權,生產生化武器等等,實在找不到理由就恐怖主義或威脅論。

    最後是"大自然產生的病毒″都看不下去了,引發了這場生物核戰。讓美國暴露出強大背後的軟肋。

    其中,給疫情定性是一個不容乎視的關鍵一一

    特郎普 甩鍋的後果讓美國突顯了自身的軟肋:

    美國一直信奉的自由原來是靠霸權,把自己的自由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自由。美國一直信奉的民主,原來是內鬥不斷,能量內耗的禍根。美國一直信奉的人權,原來是為了一已私利,可無視他人生命權的的人權。其實生命權才是最基本的人權,命都沒了,那有自由可言。生命權本應是人權的核心和靈魂,拋開生命權的人權,還有人權嗎?

    特郎普甩鍋的背後,是想轉移人們的視線,掩蓋自己的一個致命的軟肋,就是關於疫情的定性:不可抗力事件還是非不可抗力事件。中國速度已經證明:是非不可抗力事件。

    當人人都看破其軟肋的那一天,就是特郎普甩鍋軋到自己的那一天。

    因此說甩鍋不是出路,對抗兩敗俱傷,合作才能共贏。和平發展才是世界的主流方向。世界命運共同體的認知讓我們意識到多包容少對抗,是明智的選項,原因再也簡單不過:命運把我們安排在同一條船上。

  • 7 # 陳源鋒

    美國經濟危機不是一朝一夕形象的,也不是幾個月或一二年形成的,而是至少二十年累積而成的。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大部分美國人民觀念超前,超前消費,而且形成社會風氣、形成習慣,連續十幾年二十年的過度超支消費造成債臺高築;二是美聯儲連續印鈔和國家經常賣出國債,鈔票印得越多、國債越多,後遺症就越重,時間一長就肯定會表現出來;三是年年打仗、連續打仗,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打窮了。錢無人傻,結果是超級富豪變成普通富豪再變成普通人,最後變成了窮光蛋,飢寒交迫,絕望而死。

  • 8 # 標峰理論評

    美國經濟危機產生的原因是怎樣的?

    我來答有獎勵

    th812802559

    LV.16 2017-10-01聊聊

    1.美國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相對過剩的危機,即生產和銷售矛盾造成的相對過剩。根源是生產資料私有與社會化大生產。生產資料歸社會的少數人--資本傢俬人佔有,資本家僱傭社會的大多數人--工人進行生產(社會化大生產),

    2.生產資料私有制下,自由競爭,盲目生產,資本家為最大程度賺取利潤,一方面要生產更多的產品投放市場,一方面又要以最低的工資給工人,便會使生產與銷售出現矛盾,大量產品賣不出去,相對過剩的經濟危機由此產生。所以說資本主義制度下不可避免經濟危機。

  • 9 # 北清交大校友論壇

    美國雖然外債越來越多,但目前沒有危機,正在到處利用美元世界貨幣地位到處薅羊毛:

    按照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開的資訊,截止2019年末,全球各國及地區外匯儲備突破11萬億美元。其中美元繼續保持領先優勢,在各國、地區的外匯儲備中達到了67456.5億美元,全球佔比約為61%。

    美元是當今世界的通用貨幣,其他國家通過出售自己的資源、勞動力,交換賺取美元。美聯儲大規模印鈔會使得市場上的美元快速上升,從而稀釋了其他國家、地區儲備的美元購買力,由於全世界的資產並未同比率增長,而貨幣卻大幅增長了,就導致貨幣的購買力下降——經濟學將美國的這種行為稱之為“向全球徵收鑄幣稅”。

    歐元、日元、英鎊、人民幣……在全球外儲中,歐元是僅次於美元的第二大貨幣。截止到2019年年底,歐元佔比約為20.54%,在各國外儲中的規模約為22759.5億美元;第三名則是日元,在全球各國外儲中的規模約為6314.4億美元,佔比5.7%。

    第四名是英鎊,截止到2019年年底,全球外匯儲備中英鎊的總規模約為5118.1億美元,佔比4.62%;第五名就是人民幣,總量約為2176.7億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長了18.5億美元,佔比約1.96%。

    2019年,中國的GDP超過了14.36萬億美元,全球佔比超過16%。而且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製造工業國,中國經濟對全球的影響力遠不止1.96%。

    近期雖然美聯儲大肆擴表,且承諾進行無限量的量化寬鬆,但許多新興市場貨幣相對於美元仍然大幅度貶值,受影響最大的國家是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南非和土耳其。其中巴西雷亞爾今年年初以來貶值29.59%,南非蘭特貶值26.51%,墨西哥比索貶值24.94%。

    為穩定本幣幣值,這些國家的央行不得不消耗大量外匯儲備。高盛資料顯示,僅沙特一國3月份就損失了27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沙特已經是危機承受能力較強的國家之一了。

    疫情爆發後,新興市場國家以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快的速度使用外匯儲備,以盡力遏制本幣的貶值;而金融市場大幅波動,使得投資者從新興市場股票和債券等高風險資產中撤出資金,同時爭相買入美元;一些國家可能會因為欠外國投資者的債務,或支付以美元計價的石油、食品和藥品進口也加快了外匯儲備的消耗。這些都迫使新興市場國家外匯儲備加速減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委婉地拒絕好朋友的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