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熙遇0602

    研學旅行是典型的研究性學習,是體驗式學習的一種。研學旅行是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一種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結合的一種創新形式。作為一種新的創新形式,它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它的涉及面很廣,包括學校,家長,孩子,其他社會人員等。研學的創新形式是千變萬化的,不同社會分工的人對研學的關注點也是不一樣的。但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研學的作用是什麼,核心意義是什麼。

    01

    THE FIRST

    激發學習興趣

    研學的主體物件主要是中小學生,教育心理學研究發現:只有激發一個人內在深層次的動力才會使一個人對一件事感興趣,才會去慢慢的接觸研究它。就學生而言,很多時候傳統教育是根據教學大綱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被動地接受,屬於被動學習,孩子的興趣不大。那研學旅行如何激發孩子的興趣呢?首先是在環境上,研學將課堂搬到了大自然、博物館等更有趣味性、更有意義的地方,給孩子們創造了一個愉悅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在精心準備的環境中,進行視覺、聽覺、感覺的充分體驗激發主動學習探究的興趣。其次實在活動形式上,開展活動的不再是傳統課堂裡的老師,而是由受過專業訓練的研學旅行輔導師(國家暫未正式定義該職業)精心設計和組織活動。如何讓孩子們耳目一新充滿興趣地自主學習更多的知識?學習目標如何達成?教學反饋是否令人滿意等問題都對研學輔導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2

    THE SECOND

    “研”和“行”的統一

    從目前的研學市場來看, 很多夏令營、旅行社、網路平臺等紛紛開展所謂的研學專案,其組織者和實施者都並非接受過專業教育技能訓練。那麼,如果組織者和實施者對研學還沒有深刻認識和缺乏經驗的時候“遊中少學”和“以遊代學”等情況就比較常見了。有些甚至辦成了周遊各地,走馬觀花,與成人觀光團相比,只不過同行的夥伴、語言和地理環境發生了變化,深層認知收穫頗為有限。研學的核心內涵是促進“研行合一“。在研究學習中行走,在行走中學習合作、求真、修身……這需要設計者問需於學生,與校長、老師、家長達成教育共識,制訂貼近學生、滿足學生需求的研學教育方案,讓學生在開放性的集體活動中開闊眼界、拓展思維,獲得生存、做事、為人的能力,獲得個人豐富的體驗感受,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探究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03

    THE THIRD

    給其他角色的啟發

    很多時候我們在一生中可能扮演多種角色。有的時候,你在是一個父母的同時還是學生,是公民;有的時候,你在是一個員工的同時還是子女,是遊客。雖然研學的主體是中小學生,但也包含其他的一些社會角色。現在的中小學生未來也會成為父母,也會走入工作崗位,那麼他們在研學旅行中學到的各種品質對他們未來的工作、生活或者更多要扮演的其他角色有沒有實質意義的幫助呢?換言之,現在的成年人也是可以從在對於孩子的研學旅行中學習到很多。

  • 2 # 芷小芷的旅行世界

    比如北方人特別高大,喜歡吃大蒜。江浙人說話甜甜的像是在唱歌。四川的妹子愛吃辣的行事作風,說話都有一種火辣辣的風格。這些不同的人之間的特色,地域的文明影響。當你和他們面對面接觸的時候會更多體驗。

    北方山川雄邁,南方有廣闊海洋。為什麼會有長城?什麼樣的地理會影響形成三國的局勢鼎立的局勢?在赤壁作戰為什麼要把船都連在一塊兒?劉邦被漢語趕進了四川,為什麼要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跑出來?這些影響歷史發展的地理因素,如今也都還在那裡等著我們去體驗,去發現,去欣賞。

    更不用說各個地方留下了精彩的博物館。還有歷史的遺蹟。親眼看一看歷史留下的證據,當然有利於傳承我們中華的文明。和文化的傳播。

  • 3 # 多情山水

    我認為對傳承和弘揚中華文明有積極重大的時代意義!

    首先,看看當代年輕人缺失了什麼?我認為,因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造成缺失生存能力;因經濟本位追求金錢造成缺失正確價值取向;因網紅經濟網路文化造成缺失厚積薄發的進取心等等,這都需要亟待解決的。

    其次,研學旅行就是要缺什麼補什麼,未來需要什麼補什麼。透過組織集體研學旅行,走出校園拓展視野,加深與社會、自然、科學文化等接觸與體驗,在見學、研討與引導相結合,幫助學生修正錯誤價值觀和糾正錯誤行為,增強學生愛國進取的責任感,引導學生對未來發展的興趣與思考。

    最後,研學旅行任重而道遠。目前研學旅行組織籌劃團隊、研學旅行基地、研學旅行經費保障等等都處萌發或空白階段,任重而道遠!但未來可期,大家共同努力!

  • 4 # 吳蔻蔻的育兒旅行筆記

    國內的研學旅行現狀,其實是把文旅做的更教書化。

    本質上,研學旅行是為了讓孩子去探索一些人文歷史積澱比較深的地方,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上學之餘,讓孩子有機會觸控到不是自己生活的地方,對於視野和保持學習的好奇心,都有很好的幫助作用。

    以敦煌為例,市面產品大多會包裝成高知老師/某領域 KOL+寓教於樂活動+普通文旅線路。溢價主要來自前兩部分。一趟旅行,陪伴講解、負責任務解鎖的老師背景如何,有什麼背景來背書,會直接決定研學旅行的賣價。也會讓父母對孩子這趟旅行,能掌握什麼知識,對哪方面有探索慾望,會有基本認知。

    活動是為了增加趣味性和傳播性,因為在旅行的過程里加入了一些需要互動和親自動手的體驗,這些體驗大多是跟中華文化傳統有關,例如拓字、研墨、服飾禮儀等等,小朋友在參與的同時,也對文化本身有了更現代的理解,同時旅行全程的陪護老師會抓取大家的活動畫面,讓孩子也可以透過影像和家人朋友交流,提高主動學習積極性。

    一句話:研學旅行價效比不高,但是在幫助孩子理解文化知識上,增加了趣味性和互動性,是生活談資的一個部分,這是個人認為最大的意義。

  • 5 # linjun19888

    研學,即研究性學習 ,國際上統稱探究式學習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HIBL),是指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學習環境中,基於學生原有的概念,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歸納式學習過程。

    研學旅行即是“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相銜接的實踐性學習形式,透過“教學做合一”的理念、方法和模式,根據孩子的成長規律和特點,設計實施不同學段的研學研學課程,培養孩子科學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研學旅行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傳統遊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結合國際上“研究性學習”的先進理念、方法、模式,成為素質教育的新內容和新方式。研學是由學校統一組織,基於學生自身興趣,根據課本內容,從自然、地理、歷史、人文、科技、體驗六大類別選擇和確定研學主題,在動手做、做中學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集體學習活動。開展研學旅行,有利於促進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促進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的深度融合,培養創新人才,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 6 # 煙哥是大叔

    萬事由心,很多學生的研學之旅,最多就是遊山玩水,資料一查,成就論文。也有少部分學生,真的是做到了研和學,並伴有一定成果,而這些成果,對傳承中華文明有著積極作用。所以,每件事,看是不是有心做了,用心做的意義遠大於事情的本身。

  • 7 # 小海鷗陪你看世界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於學生來說能做到讀書與行路結合這一點是非常好的,尤其是研學旅行會去一些比較有歷史意義或者文化濃厚的目的地,這樣對傳承和發揚中華文明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孩子們在行走中感悟歷史,瞭解中華民族的文化,這對培養孩子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是非常有幫助的。

    目前國內的研學旅行也比較火爆,尤其是去年,連三線城市對於研學旅行這一塊也都是非常火爆。今年因為疫情原因,研學旅行不能看展,去年真丟人非常非常火爆,很多導遊已經專門去接研學團隊了。

    但是目前研學旅行火爆的背後存在一個致命的弊端。那就是研而不學,走馬觀花,形式主義,根本沒做到真正的研學。這一點家長也非常失望。

    剛開始提出研學時家長都是非常主動積極的配合,就算價格比普通旅遊貴很多,很多家長也樂意接受。但是等孩子研學回來反饋發現這研學已經變味了,不會就是打著研學的幌子在做最傳統的團隊旅遊。毫無秩序,也學不到東西,學生們到了景點還是雲裡霧裡的。但是家長卻要為高出普通旅遊兩三倍價格的昂貴研學費用買單,所以針對研學旅行的投訴也就越來越多。

    如果研學機構做不到真正的研而學,只想著怎麼從學生身上多賺點錢,這個行業早晚會被玩垮的。

  • 8 # 金棠文化

    學生的研學旅行,從理論上講,對於傳承和發揚中華文明意義非凡。但是,目前除少數工作做得好的學校外,多數地區和學校的研學旅行工作流於形式,將舊版春秋遊披上研學旅行的新外衣,旅行有了,研學何在?沒有達預期目的的研學旅行,目前很難用實踐結果就研學旅行來談如何傳承和發揚等問題。就幾年來的所見所聞,我談點對研學旅行的認識。

    第一種情況,校方為應付教育行政部門,以完成任務為出發點,未加研究,完全按照旅行社所提供的線路和內容組織。這種完全聽命於不擅長研學教育的旅遊經營者的做法,其研學效果如何,能夠想象得到吧?

    第二種情況,有些學校雖然認真研究了研學線路、內容,也有較好的設計,但在實踐上,並未真正重視。以我參與的多次學校研學旅行活動為例,有些學校允許學生攜帶手機,學生一路上只顧低頭玩遊戲。有些跟班老師一路大聲聊天,毫無顧及導遊員的講解。也有老師到景區後離隊購物,拖延了回程時間。

    就旅遊經營者方面看,多數旅社行難以真正承擔起研學旅行的任務。就這個問題,我用以下例子說明:

    第一、面對整個學校或整年級學生的集體出遊,旅行社所派導遊能力水平參差不齊,且有不少臨時聘請的非導遊或在校學生,出發前也未對這些人進行有關知識培訓。

    第二、旅行社強項是旅行,研學是其弱項。就多數旅行社而言,讓其把握全部研學內容是勉為其難了。我曾在一處有紅軍遺蹟的景區遇到一所小學研學旅行團,十個班的小學生身著紅軍服,打著旗幟,正雄糾糾氣昂昂地走在景區大道上,我總覺哪裡不對,一會兒我恍然大悟,原來當年紅軍只有一、二、四等三個方面軍,而我們的小學生從一班到十班,共打了十個方面軍的旗幟,我上前向幾位身穿迷彩服的“教官”指出錯誤,他們反而對我不宵一顧,說是內容方案經學校稽核過,我無語。

    那麼,學生的研學旅行,對傳承和發揚中華文明有意義嗎?當然有,就看我們怎麼做。

  • 9 # 海邊人木—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當下依然有現實意義,研學就是一種很好體現方式,去領略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和傳統文化。研學把學習和旅遊相結合,即可以去北京周口店瞭解人類的起源,可以到海爾去體驗工業網際網路創新,也可以到淄博周村品嚐正宗周村燒餅,還可以新疆一覽天山的壯美,歷史、人文、創新、堅守等精神品質在其中潛移默化,兼收幷蓄,從而影響研學者的思想品行,這可能是近年來研學快速發展的原因。旅行社也在這種業務方式中得到業務發展,所以研學這種創新的旅行方式還會持續發展下去。

  • 10 # 高球伴行

    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古人尚把行路和讀書放在相同的位置。當然,行路是有目的的,不然行路最多的就是郵遞員和快遞員。研學,顧名思義就是在旅行過程中加入學習的主題內容,改單一的校內學習為多姿多彩的校外活動,更讓沉湎於網路的這一代孩子瞭解真實世界的美好和不同。中國古老而 偉大,有先進有落後,有美麗有醜陋,孩子們在研學過程中經歷得多了,再進行正確的引導,啟發他們思考,不僅對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理解,更對人生的發展有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搞笑2020520當天你們在朋友圈遇到那些奇葩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