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Xiao羅羅2019
-
2 # FUN醬的芭蕾舞臺
這個問題可以根據人物的性格來分析。
首先,來看看項羽。項羽為人有膽識勇氣。在救趙過程中破釜沉舟、缺糧時反殺宋義、被漢王追殺時橫渡烏江,領略其英雄氣概同時,也為其領導力、得人心所折服。這是項羽身上最傑出的品質——勇猛與魄力。也正是這樣導致他一身的傲氣,在其遇見秦王巡遊時曾說“彼可取而代也”,在鴻門宴時不肯暗殺劉邦,這傲氣鑄就了他領軍作戰的霸王之風,卻也為他的敗走埋下了禍患。
他的心狠手辣也體現在方方面面,殺郡守奪精兵、為除後患殺秦軍二十萬人、活埋反抗的軍民、殺外黃十五歲以上男子,他的刀下亡魂不計其數,而他們中的許多人本不用死,但項羽是一個多疑的人,他的多猜忌與爆脾氣導致了他殺人如麻,而他殺楚懷王一事也使得諸侯對其心底暗暗有意見。這份猜忌也致使他與范增被離間,使他失去了最重要的手下。
再看看韓信,他的耐心和忍耐程度驚人,從韓信的胯下之辱可見韓信的忍耐程度,從軍作戰時從冒進可見耐心十足;他善於用兵,能打敗項羽的人很顯然在用兵上十分順手,被稱為兵仙;他不懂人情世故,這是為何總讓劉邦讓世人誤會的原因,也是最後不得善終的重要因素;他還狂妄自大,韓信助劉邦打下天下後,越發驕橫和自負,因此並不得劉邦的喜歡,韓信明知如此,卻並不收斂。
結合以上來看一個是項羽不想用韓信,一個是項羽用不了韓信。韓信極善隱忍,在項羽看來是懦弱,所以項羽看不起韓信。而韓信打仗則剛柔並濟,千變萬化,如果項羽用了韓信,不僅難以發揮出韓信千變萬化的戰術,連自己的氣勢也會丟掉,就變成邯鄲學步了。所以項羽根本不能用韓信。
因此,這樣的假設也成立不了,歷史也不會改變。
-
3 # 有道似無道
很明顯不能,若無韓信,有一點可以肯定,項羽不會敗,也不會死,劉邦稱不了帝。劉邦中途有一次敗了,把家底都打完了,最後兵都是從韓信哪裡調來的,所以若無韓信,劉邦肯定稱不了帝。
-
4 # 大漢校尉項羽敗於劉邦,絕不僅僅因一個韓信,而是緣於二人出身、志向、創業初衷、軍事思想、用人之術、心理素質、統戰能力等多方面的不同。
出身
劉邦出身平民,父親劉太公,母親劉媼,都是隻見姓不見名,從祖父往上更不見於史籍,妥妥的草根。
項羽的爺爺是楚國名將項燕,自項燕以上,世代仕楚為將,標準的貴族子弟,榮譽出品。
志向
劉邦青年時整日遊手好閒,不事生產,劉老太公常數落他沒出息,他也不以為然,最喜愛的是跟朋友們喝酒嗨皮、調戲婦女,標準操作是喝酒不給錢,欠債也不還。到壯年時做了個亭長,主要任務是替朝廷徵役夫。劉邦在咸陽服徭役時,見到了始皇帝的儀仗,羨慕地說:“大丈夫當如是也!”也僅僅是羨慕而已,不見得當時有多大的志向。
項羽身負楚國亡國之恨,少年時,叔父項梁讓他學書,不願學;讓他學劍,也不願學。他說:“學書就是能寫個名字罷了,學劍也不過是一人之敵;要學,就學萬人敵!”於是,項梁開始教他兵法。始皇帝東巡,路過浙江,項羽見到皇帝儀仗,說道:“彼可取而代也。”志向很明確,就是當皇帝。
創業初衷
劉邦起事,是迫不得已。劉邦作為亭長押送民夫去驪山服役,途中逃跑了很多人,劉邦合計著等到了驪山,人都跑得差不多了,按秦律當斬,橫豎都是死,乾脆領著一幫志願者躲進了芒碭山。後來陳勝揭竿,天下大亂,沛縣人民也殺了縣令開始造反,縣裡的幹部蕭何、曹參怕日後遭清算,不願當出頭鳥,於是一群人把劉邦推為首領。
項羽造反是籌劃已久,先是跟著叔父項梁殺會稽太守起兵,之後項梁從鄉間尋得楚懷王的孫子,奉為楚懷王,高舉復國大旗。後來項梁戰死,楚懷王派軍救趙,讓宋義當一把手,項羽當二把手。行軍途中,項羽殺了宋義,眾將領一致表態:“最先起兵的是你們項家,咱現在那個大王那時候還在村裡放羊,項將軍殺的有理。”於是,項羽當了老闆,天生一顆不肯打工的心。
軍事才能
劉邦有一定的軍事指揮才能,但是對自己有清醒的認知。韓信說劉邦最多能統帥十萬軍隊,而自己卻是多多益善,劉邦也是哈哈大笑,非常認同。劉邦稱帝后,親自帶兵去打匈奴,被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險些全軍覆沒。但是韓信又說,劉邦雖然不擅長帶兵,卻擅長帶將,一群猛將都願意為劉邦賣命。
項羽有扛鼎之力,自稱“力拔山兮氣蓋世”,軍事才能罕有匹敵。鉅鹿之戰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以弱勢兵力大破秦軍。楚漢爭霸,除垓下之戰慘敗,大多數時打得劉邦不能招架。但是項羽喜歡自己出風頭,不喜歡手下將領有比自己強的,韓信最先投奔的是項羽,項羽卻不願意用他,於是讓劉邦撿了一個大寶貝。項羽的手下也都很忠心,但多是聽命的庸才,沒有像韓信這樣獨當一面的大將。
人力資源管理
劉邦自己說,他之所以能打敗項羽,是因為善於用人:“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戰略能力,他不如張良;論鎮守國家、安撫百姓、籌集糧草兵餉的後勤能力,他不如蕭何;論統帥百萬軍隊,攻必取、戰必勝的軍事才能,他不如韓信。但是這三個人卻都能為他所用。”劉邦對待人輕慢無禮,但是論功行賞時卻毫不含糊,給錢給地給爵位,相當敞亮。
項羽有婦人之仁,士兵受了傷,能難過到流淚;但是將領們打了勝仗卻不捨得封賞。手下有能力有賢德的就嫉妒人家,想辦法把人收拾了,受不了有比他有能耐的。劉邦說項羽,連范增那樣的大能人都不能信任重用,怎麼能不敗呢?一個好漢三個幫,獨木難成好陰涼!
心理素質
劉邦是能屈能伸大丈夫,一貫遵循要實惠不要面子的原則。項羽抓住了劉邦的父親,威脅劉邦說要煮了老太公;劉邦腆著臉說:“咱倆是幹兄弟,俺爹也是恁爹,煮好了也得分我一杯羹。”楚漢爭霸,劉邦連連吃敗仗,經常扔下被包圍的大部隊帶著幾個人逃跑,但是也不覺得丟人,沒了兵就謊稱使者跑到韓信的大營裡把兵權奪了,最終在垓下之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項羽天縱英才,愛惜自己的名聲。鴻門宴本來有好機會殺了劉邦,被劉邦一頓馬屁拍的忘乎所以,放虎歸山了。項羽基本沒打過敗仗,垓下一戰雖全軍覆沒,但是江東的根據地還在,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但是一個要面子的好學生從小考第一,頭一回考了個第二就心裡崩潰了,不活了!丟不起那人!臨死還帶領僅剩的百十號人打了幾個反衝鋒,驕傲的說:“是老天要亡我,不是我打不過他們!”
統戰能力
劉邦打進咸陽,滿秦宮的美女財寶一概封存,還軍霸上,對老百姓更是秋毫無犯,並與三秦父老相約,把秦朝過於嚴酷的刑法廢除,只掌握“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三項基本原則,搞得秦朝大本營的父老鄉親們唯恐劉邦走了。跟項羽扯破臉皮,本來就是奪天下,但是打出的卻是“為楚懷王報仇”的正義旗幟,弄得其他中立的隊伍都不好意思不支援他。
項羽就太生猛了。俘虜了章邯的二十萬秦軍,本來是可以好好改造的有生力量,卻因為信不過人家,統統活埋了,這以後誰還敢投降啊?打下秦朝的城池,動不動就屠城,趕走了劉邦,自己進了咸陽城,把秦宮搶掠一空,又一把火燒個精光,老百姓們也不支援他。項家為了師出有名而擁立了一個放羊娃做“楚懷王”,局勢向好了又嫌人家礙手礙腳,派人給弄死了,結果被劉邦抓住了大辮子。項羽在政治上相當不成熟。
劉邦起於微末,終成一代帝王,建立了綿延四百年的大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遺產,奠定了中國二千餘年來的政治、疆域、文化基礎,華夏族因漢朝而改稱為漢族,中華之民族性格因漢朝而養成,中華之文明屬性因漢朝而摶立。漢高祖劉邦,是為中華之千古雄主!
-
5 # 小龍女5505
如果一代梟雄西楚霸王項羽從一開始就慧眼識將、賞識重用名將韓信,以韓信之才、項羽之勇,早就改寫了秦未歷史,敗亡的人就變成了劉邦,他也根本再無可能建立西漢王朝。
-
6 # 光華同學
我的答案是:會。
首先,我一直都不認可“成王敗寇”的說法,是王肯定會成,是寇必然會敗。
雖然韓信在項羽和劉邦之間,是一個非常大的變數。但從根本上來講,還是項羽跟劉邦之間的不同。
從這點來說,韓信來到劉邦麾下又是必然。
一個會用人的人,團隊裡的人才會越來越多,而且,越能發揮他們的價值。一個不會用人的人,即使給了一手好牌,還是會打爛。
-
7 # 富元製作
那樣只會劉邦建漢王朝更難,甚至會敗得更慘,但是劉邦仍然會延著歷史的軌道繼續前進,陳平一個離間計繼續讓韓信在項營度日艱難
-
8 # 家在淮安
1,項羽如果重用韓信來對付劉邦的話,劉邦建立漢王朝的難度加大,項羽很可能短暫統一天下。然而當時有個觀點,覺得秦朝的滅亡,郡縣制是一個重要原因,所以都傾向於恢復分封制度。那麼國家又會被諸侯分裂,加上項羽自身的性格缺陷,重新天下大亂,此時,劉邦的機會再次到來!
2、劉邦戰勝項羽,靠的不僅僅是一個韓信,戰爭不僅僅是靠武將,二人出身、志向、用人之術、政治謀略、統戰能力等多方面的不同。項羽是英雄,劉邦是梟雄!!!
-
9 # 昭明離行
不會的,項羽一開始重視韓信,韓信是會待在項羽那裡沒有錯。但是項羽這人剛愎自用,性格多疑。在後期,連他的亞夫范增都給殺了,像韓信這麼有能力的人,一旦有什麼在戰略戰術上的分歧,項羽必定是不會聽取韓信的意見。次數多了,韓信必定感覺自己無用(意見不被採納),還是有可能能去投奔劉邦的。
范增圖
而且劉邦這人能贏不全是因為韓信,蕭何的後勤是十分重要的。戰爭最終打的是後勤是經濟,一場戰役的輸贏決定不了一場戰爭的輸贏。而且劉邦手下不是隻有韓信一名厲害的將軍。像英布、彭越、周勃等人也是十分有才能的。
蕭何圖
-
10 # 小計次謀
項羽要是一開始重視韓信,劉邦照樣能一統天下,因為楚漢之爭劉邦勝出的原因可不止是一個韓信,項羽這個人本身是有很大的性格缺陷的,試想項羽這麼一個高傲的人,他會對韓信言聽計從嘛?他能做到像劉邦一樣對韓信忍氣吞聲嘛?項羽斷然不會!韓信其實應該慶幸他能效力於劉邦而不是項羽,否則照韓信的為人處事,項羽不知道早殺他幾百回了,即使韓信能做到不惹項羽生氣,那韓信自然在楚軍當中起不了太大作用,無法發揮他的全部才能,因此,就算項羽重視了韓信,項羽依然不可能擊敗劉邦,因為項羽這個人本身是有很大的性格缺陷的。
-
11 # 曰若稽古001
劉邦得天下勝在懂政治,項羽則敗在自持勇力、不懂政治,韓信的能力被高估
韓信是劉邦取得天下的三大功臣之一。漢初三傑,蕭何搞後勤、韓信掌軍事、張良居中籌劃,終於助力劉邦登上權力巔峰。劉邦手下戰將如雲,周勃、灌嬰、樊噲之徒,衝鋒陷陣尚可,攻城略地則尚欠火候。韓信具方面之才,練兵、治軍、佈陣、陷營、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軍事技術相當全面,被後世譽為“兵仙”、“神帥”,因功勞巨大,又號稱“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劉邦取得天下,韓信軍功第一。
但是,如果項羽一開始就重視韓信,或者韓信效力於項羽陣營,劉邦還能建立漢朝嗎?我的答案是:即使沒有韓信或者韓信效命於項羽,劉邦依然能取得楚漢之爭的勝利,成功建立漢朝!
克勞塞維茲在《戰爭論》中描述: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軍事的勝利無法彌補政治的失敗,軍事的強大遲早會被政治的失敗消耗殆盡。劉邦勝在懂政治,而項羽敗在其只是軍事的天才,政治上則是十足的低能兒。秦末局勢,自劉邦叩關入秦、約法三章之後已經定了,不是一個韓信能夠改變的。
劉邦為人懂政治、有謀略、會取捨、不局氣、大開大合,表面潑皮無賴、粗野無禮,實際上肚腸寬廣、氣量非凡。因此他能得人、能服眾、能聽人言、能用人不疑,故而也能從民望,天下歸心。很難想象鄉野一介村夫,竟能有如此的格局和氣度,始信成事在天之言不虛。
縱觀劉邦歷次軍事行動,無不政治先行。叩關入秦之前,他用恩義招降南陽郡守,免除西進的後顧之憂。入秦之後,他接受秦王子嬰的投降,並優待秦國舊族,同時約法省禁,禁止兵將剽掠,深得關中百姓之心。他以為義帝(楚懷王)發喪報仇的名義聯合天下諸侯討伐項羽,佔領道義和輿論的至高點。彭城、成皋之敗後,他展開一系列外交行動,聯絡彭越在東方牽制楚軍,誘使英(黥)布叛楚、在南方牽制楚軍,等等。
尤其是入據關中後的一系列安撫政策,使劉邦成為秦人的保護人,也正是在秦人的支援下,劉邦才取的最終戰勝項羽的資本。
反觀項羽,其自持勇力,是一名優秀的軍事將領,但他不懂政治,無大局意識,不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
原在項羽陣營後又投降劉邦的韓信和陳平,都有對項羽的經典評價。韓信說項羽:匹夫之勇、婦人之仁,所過無不殘滅(殺降,縱兵剽掠),百姓不親服,故其強易弱。陳平說項羽: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但其“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這些評價都切中要害。
殺降屠城,一直使項羽飽受詬病。《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的屠城事件有:
“項梁使項羽別攻襄城,襄城堅守不下。已拔,皆阬之。”
“項梁使沛公及項羽別攻城陽,屠之。”
“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
殺降事件有:
“楚軍夜擊阬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
“北燒夷齊城郭室屋,皆阬田榮降卒……齊人相聚而叛之。”
尤其對秦地和齊地軍民,項羽殺戮極為慘重,秦人齊人對之恨之入骨。項羽坑殺秦降卒20餘萬,使關中秦人家家披麻、戶戶戴孝;坑殺齊王田榮降卒,“徇齊至北海,多所殘滅”,齊人寧肯蹈海赴死也不願歸降。世人皆知楚霸王項羽“四面楚歌”,不知垓下之圍劉邦所將多為蕭何簽發的舊秦國兵卒,韓信所將多為燕齊子弟。烏江渡口,項羽屍分為五,取得項羽屍身之一部分而封侯者中,王翳(秦地人)、呂馬童(秦人)、楊喜(華陰人),大多為原秦國騎將,秦人藉助劉邦的力量,終於完成了對項羽的復仇。
秦末逐鹿,項羽的叔叔項梁才是能和劉邦匹敵的政治對手,可惜早死。
我覺得韓信是一個被高估了的軍事將領。我們現在要了解秦末漢初歷史,司馬遷的《史記》幾乎是唯一的文字資料。司馬遷是優秀的史學家,但也有缺點,最大的缺點就是其史書文學性、主觀性太強,感情色彩太濃。司馬遷對政治鬥爭中的失敗者有種奇怪的同情,如對屈原、賈誼、項羽、韓信等,這可能和他的個人經歷相關,也可能是其性格使然。
韓信被高估的地方有:
1.設壇拜將後為劉邦設計的以關中為根據地東進滅楚策略。許多人認為堪比諸葛亮的“隆中對”,進而極力誇讚韓信的謀略。但是,只要對當時的歷史做一綜覽就可知,即使沒有韓信,劉邦也會入據關中,因為這本來就是漢軍的既定策略。項羽分秦地為三、讓三位秦降將分王之,主要目的也正是防範劉邦。韓信的作用只是堅定了劉邦的決心,提前了漢軍入據三秦的時間。
2.井陘之戰。有人把韓信井陘之戰和項羽鉅鹿之戰做比,同樣是以區區萬餘兵力擊敗20餘萬強敵,彷彿韓信與項羽不相上下。但鉅鹿之戰中,項羽擊敗的是百戰之秦兵主力,主將章邯更是秦末數一數二的戰將。而韓信擊敗的趙軍則是臨時拼籌的烏合之眾,且主將成安君陳餘一腐儒耳。韓信差項羽遠矣。
3.平齊之戰。韓信平齊主要有三大因素助力:一是得廣武君李左車(趙國名將李牧之孫)相助;二是招降燕地後兵源糧秣得到補充;三是酈食其說降齊王,讓齊王放鬆警惕,使韓信取得開局首戰的勝利。韓信的勝利為順戰之勝,非如項羽以三萬騎千里回援彭城、逆戰擊破劉邦等諸侯聯軍四十萬於泗水之上。
4.韓信將兵。韓信將兵,多多益善。韓信能領兵打仗,卻無撫兵之能,士兵多不為其所用。劉邦三奪其軍,一在彭城之敗後、二在成皋之敗後、三在垓下之圍後,都是劉邦直入韓信軍營,軍事指揮權立即交接。劉邦對韓信的優缺點了如指掌,韓信也只有在劉邦手下才能建立不世之功。
-
12 # 慈亨
漢王朝的建立是歷史的必然。這個王朝的建立的根源在於秦朝末年的苛捐雜稅、橫徵暴斂、嚴刑峻法等苛政造成的,天下苦秦久矣。因為這些原因農民起義風起雲湧,豪門軍閥起兵反叛,各路群雄逐鹿中原。大浪淘沙,淘出來了劉邦和項羽這等英雄。天下形成楚漢之爭的局面。項羽出身名將之後,力拔山兮氣蓋世,大半個秦朝的江山已掌控在手裡。但為什麼垓下一戰,輸的無臉見江東父老,烏江自刎。而劉邦是農家之子弟,沒有家庭背景,然能得天下,為何?他自己在洛陽開慶功宴,說“吾文不如蕭何,武不如韓信,謀不如張良,然能成事者,善用人也”。從史記中可以找到劉邦取勝的原因。一是有天生的識人術;二是高超的馭人術;三是忍辱克己;四是善於納諫;五是果敢善斷;六是無婦人之仁。這些優點聚集在一起就成就了漢室霸業。如果劉邦沒有這些優點,歷史必然選擇有這些優點的其他人,創造一個新的王朝。所以,可以推斷劉邦即使沒有韓信,也能得天下。項羽不可能重用韓信,即使得一韓信也得不了天下。
-
13 # 鵬哥歷史人物介紹
如果項羽重用韓信,就看重用到什麼程度,如果像劉邦那樣拜韓信做大將軍,要什麼給什麼!統領大軍,在軍事上完全聽韓信的!那麼劉邦在軍事上非項羽敵手。建國沒有機會!
-
14 # 鋒行天下觀世界
肯定也會,只不過時間上晚點。劉邦取得天下,不止僅僅以為用了韓信,還有張良,陳平,蕭何等等一大幫人。項羽失天下,就是用了韓信也無濟於事。范增,多有才,對項羽多忠誠,最後結局也很悲慘。項羽失天下因為他的不會用人,氣量狹小,婦人之仁,政治上的不成熟導致的。
-
15 # 康康重組紅樓夢
如果韓信投靠項羽,項羽還是會失敗,第一個原因打仗是一個團隊作戰的活,並不是由任何一個人來決定勝敗!
再來看看韓信如果加入項羽團隊,看看項羽團隊會出現什麼變故!
韓信曾經歷過胯下之辱,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絕對會在心裡鄙視韓信!大家把韓信帶入到現代職場試試看,韓信不會被重用,絕對會死的很難看,到最後,職場暗礁一定會消滅掉韓信的鬥志!韓信只有黯然離開公司,重新回爐!兩條路,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
范增是項羽的亞父,范增給項羽出了非常正確的政治方法,概括來說就是一句話,殺掉劉邦!
項羽竟然把范增的話當耳旁風,在鴻門宴上,項羽竟然非常欣賞劉邦派來的武夫樊噲,放走了劉邦!葬送了項羽的大好河山!
項羽的英雄結就是硬傷!范增罵他:豎子不能與之共!這句話就是對項羽一生最經典的評價!
打架,項羽行劉邦不行!
打仗!項羽不行劉邦行!
看看韓信來到劉邦團隊得到的待遇!
劉邦對韓信百分百的信任,給韓信百分百的帶兵權利,給韓信給了一個承諾!職場來說,劉邦就是一個好上司,壓榨了韓信的所有經濟價值!還讓韓信覺得受到了重用,面子裡子都有了,韓信幹勁十足!一而二的鼓氣一殺再殺!一衝再衝!才能十面埋伏,褪了項羽的銳氣,又用四面楚歌,滅了項羽的鬥志!
一句話,有好兵還要有好領導!
-
16 # 中午要吃飽
如果項羽真把韓信收為自己賬下,為己所用。項羽會不會輸這個不好說,但劉邦一定不會贏。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後,幾乎所有的軍事戰略全都是韓信指揮制定的。可以說劉邦賬下不缺謀臣,不缺安邦定國,不缺武將。唯獨沒有帥才。假如沒有韓信幫劉邦打天下,劉邦是不可能成功建立大漢的。
而如果項羽用了韓信,他們之間時間長了肯定還會產生分歧和矛盾。但,我相信項羽或者范增等人肯定不會讓韓信有機會投奔劉邦,一定會殺了他。
沒有了韓信,也就沒有大帥,劉邦是打不過項羽的。我相信劉邦也一定會老老實實的待在漢中,一輩子不出來。
-
17 # 龍神影滿
歷史就是歷史,項羽的性格決定命運,他唯一的一個謀士范增他都不能好好用,范增還是他的亞父。就更別提那時候名不見經傳的韓信了。
-
18 # 寂寞消防員
如果項羽真是知人善用,虛心納諫,重用韓信,再加上范增,龍且,季布,英布,鍾離昧,虞子期,等輔佐。很快就可以實現大一統。因為秦滅以後項羽的實力十分強大。而且個人十分勇武,如果重用人才,能聽諫言,在“鴻門宴”的時候劉邦就死了,也沒有後來的楚漢之戰了。
-
19 # 巴山夜雨涮鍋
謝謝邀請。如果項羽一開始就重視韓信,劉邦建立漢王朝的希望會大幅度下降,但也未必不可能。
在楚漢戰爭中,劉邦一方基本上主力是兩分:劉邦帶一路正面抗住項羽,韓信帶一路去攻城略地。最後等韓信把其他地方都佔完了,再一起合圍項羽。劉邦這一方,地盤大部分都是韓信打下的,敵人大部分也是韓信消滅的。而韓信原本是在項羽手下,後來因為得不到項羽重用,才轉頭劉邦。那麼問題來了,如果項羽重用韓信,劉邦能建立漢朝嗎?
老巴的觀點是,如果這樣,那麼劉邦建立漢朝的難度會大很多,或者說機率下降很多。這一點不必贅述,是個人都理解。
而老巴的第二層意思是:即使如此,劉邦還是有可能建立漢朝。注意,是說有可能。畢竟戰爭的偶然性太大。
為何這麼說呢?主要源自下面三點原因。
第一點,劉邦戰勝項羽,首先是政治上的勝利和戰略上的勝利,其次才是軍事上的勝利。
劉邦對項羽的勝利,是集權制對分封制的勝利,是爭取民心對殘暴屠殺的勝利,是提前佔據關中對放棄關中的勝利。軍事上項羽自己基本沒打過敗仗,然而最終還是被滅。所以,進一步加強項羽軍事實力,削弱劉邦的軍事勝利,未必能掐死劉邦的勝利之路。
第二點,劉邦本人的軍事水平也不錯。
楚漢期間,軍事才能最強的自然是項羽和韓信二人。然而劉邦自己,包括其麾下的周勃、曹參、王陵等人軍事才能也都不錯。去掉一個韓信固然是抽取了劉邦的王牌,但也不等於劉邦一方從此就沒法打仗了。
第三點,項羽“重用”韓信本身是個偽命題。
歷史上,項羽一直讓韓信擔任近衛人員,相當於參謀角色,地位其實不能算太低,只是項羽沒采納韓信的計策,才讓韓信負氣出走。如果項羽重用韓信,怎麼才叫重用呢?老巴以為,能像對龍且、鍾離眛、季布、曹咎、司馬欣這些人一樣,擔任方面一把手或者副手,也就算了重用了。可是,重用了又如何?項羽的脾氣,一時重用你不等於以後都要聽你的話,也不等於以後不猜忌你。范增夠不夠重用?英布夠不夠重用?一個被項羽活活氣死,一個最後反叛投了劉邦。韓信的出身卑下,又有胯下之辱,本來就是項羽很不喜歡的型別,他的作戰風格也和項羽截然相反。就算項羽一時欣賞其才能重用了他,難保後續下場如何。
綜上,即使項羽重用韓信,劉邦依然有勝利建國的可能,只是成功率大大降低。
回覆列表
劉邦手下人才相對多些,就算韓信被項羽重視也不一定能戰勝劉邦。更何況項羽疑心太重,不能像劉邦那樣讓韓信放手去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