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洲升池
-
2 # 真情實感的世界
出來混,早晚要還的。
針對年輕人的提前透支消費,也是如此。
你透支的消費金額,需要你未來的盈利和收入來還,並且要承擔年化13-15%的利息成本。
現在投資什麼能夠這麼容易賺13%的收益了?
苦前半生,後半生好過
年輕時候瀟灑,老了來還債。
從來沒有從一而終都好過的人生,如有那也是二代,但普通人不可能享受這樣的人生,所以想好自己要如何取捨,別想十全十美。也別想著說未來我一定可以爆富,把現在欠下的還上,要是不爆富你可能將面臨生不如死的境界。
正所謂收益賭得有多大,你的危險就有多大。
即時行樂的觀點害了一大批人了。
-
3 # 小貝找房
我是一名90後,現在的收入如果讓我買房是可以的,但是還是會有很多壓力
1、買房買車
首先,我是覺得結婚應該買房買車的,因為這是一個家庭最基本的保障,有自己的房子會特別安心,起碼當你真的扛不住了,還有家,至於買車,我覺得看需求再決定就好,就像我爸爸說的,一個搬磚的開汽車上下班似乎不妥,那叫燒錢。而一個上市公司老闆如果騎腳踏車去和別人談合同他們也不會信任你。同時也看地點,舉例北京,很多地方有車依舊感覺是在爬。
我知道很多90後會說,買不起怎麼辦,買不起大的可以先買小的,買不起一線可以二線,二線不行就三線,如果你找到對的人了,這都不是事,真的,我老婆表示接受。
我覺得,無論什麼時候,千萬別搪塞自己說這個時代太殘酷,你有時候需要想的是你真的為了買房買車付出了相應的努力了嗎?至少我為了這些真的是拼了,很累但是充滿希望。
2、結婚
現在好像不婚主義越來越多,尤其是針對90後的群體,大家好像都對婚姻這個事情充滿了迷茫和恐懼,以及各種不確定性,那麼他們的內心到底在想什麼,是什麼心理呢?有人說是現實對於他們來說太沉重,自己揹負不起,自己的收入遠遠無法承擔婚姻家庭的責任,房子和車子,甚至每週加班根本沒有約會的時間,與其這麼辛苦,不如自己一個人好一些,還可以有一些時間可以喘息。
也就是說,如果結婚是在家中他的壓力以及負擔的情況下,明知無法承擔,婚姻會給自己帶來毀滅性災難的時候,所以也就開始望而卻步,面對現實,過好自己就可以了。否則窮根本承擔不起重負,窮還導致所有的事情都不順遂,這或許也是一種面對現實的策略,對於婚姻這件事已經絕望了。
所以90後不是主動選擇不結婚,而是被動選擇不結婚,對於人來說,沒有人想要拒絕感情,但進入感情之後面臨的就是責任,2個人的家庭,甚至一個將來的家,於是大家沒有勇氣去遇見感情,沒有能力去承擔感情之後要承擔的責任以及將來的家。與其不能有更令人憧憬的未來,不如先活在當下。也可謂是極度的無奈之下的選擇。
而另外一種是比較獨立的人群,他們希望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去過這一生,如果想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就不能接受嗟來之食,雖然那個給予者是父母,但對於他們來說,父母已經將自己養大,還要啃老,不能接受,而且一旦接受了,也勢必要受到很多父母的干涉,也缺失了獨立的人生以及一些其他的自由。
還有一些雖然收入也還行,也算是混的不錯,但每天要麼在出差,像個空中飛人,一旦停下來就想給自己點時間休息,而經營感情勢必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在拼命的時刻,實在沒有過多的精力去培育感情,所以不如先顧一邊,把事業給弄起來,這樣一時間也就耽誤了自己的終身大事,這種情況也是一種無奈,要麼拼事業,要麼拼家庭,在可以拼事業的年齡過早的投入家庭,一旦進入家庭更加沒有了時間和精力,所以,只能選擇事業了。
而追逐一份真正的感情也是他們心之想望的,而不是到了時間,就湊合一下,趕緊成家,沒有過多的情感交集,差不多就行了,這個也是老一輩和年輕人之間很大的差異,老一輩那個年代哪裡有為了愛情呼喊的,大多數都是湊合婚姻,在他們眼中,你們對於情感的追逐簡直就是小孩子過家家,實在是太不現實,不著調了。
還有一些不婚主義,是因為經營情感類的問題比較困難,比如無法磨合倆人的情感,或者恐懼婆媳關係,而資料表明11%的戀愛是因為婆媳關係而破裂,也就是說在戀愛中也是很多無法修正正果,大都陣亡在路上,所以害怕,不再願意靠近情感,導致了情感隔離,無法進入狀態。
所以,90後不結婚有著無奈,也有著執著,更有著自己的要求,不願意將就,想要把自己活明白了,對自己有著更多的認知和理解,說實話,誰不向往白頭到老的感情,只是也要在適當的時候,不要把自己活成狗,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的態度下,去面對一段感情,去組建一個家庭,或許生活的品質成為這一代人所追逐的東西,不為任何人而活,大膽的為自己活一回。
從這些角度來看,就大概可以站在他們的角度上思考問題了,有很多人說90後過於關注自我,是自私的表現,但實際上,如果一個人過更好,兩個人會把日子過得更苦,那到底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是不是也是一種負責呢?還有的人說,那是對自己沒有信心,但現在的社會也和以前沒有辦法比較,那個社會怎麼都能養活,大家都一樣。而現在要過上好的生活,就像千軍萬馬在走獨木橋,雖然看起來機會很多,但每個人都要一步步的拼搏,拔得頭籌也並非易事。
所以,對於這個年代自然有這個年代的優勢和弊端,這些被大家成為在蜜里長大的孩子,要面對的世界也並非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幸福和清閒,他們面對的是一個科技不斷髮展的社會,面對的是一個人才濟濟的社會,面對的是一個日新月異創新的社會,面對的是一個不斷知識更新被替代的社會,所以,給他們加油吧,無論如何,他們都在主宰的命運,我們任何人無法替代誰主宰命運,想到這裡,或許我們就釋懷了。他們的人生就讓他們自己做主吧。
3、提前透支性消費
消費一直爽,一直消費一直爽!
在新時代的浪潮下,相信大多數年輕人都有提前消費的習慣,拿著三四千的工資過著三四萬的生活,然後等到每個月還款就開始“拆東牆補西牆”惡性迴圈,過度透支自己的信用。
更嚴重的是,近年來因負債過重的80、90後犯罪、自殺的新聞頻率逐步攀升,據網路資料顯示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名“年輕人”陷入借貸“漩渦”導致涉黑失足。
這不禁讓人深思,是什麼讓現在的“年輕人”心甘情願揹負鉅額負債呢?難道他們不害怕“雪球”越滾越大,最後還不上錢嗎?
為此,我也問了一些“熱衷”提前消費的朋友,他們給出的回答卻是:“負債那麼多,想想也挺可怕的,所以就乾脆不想,當做自己沒有負債,努力賺錢總會還上的。再說了反正我也買不起房,為何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買自己想買的東西,讓自己快樂。”
不得不說,現在的年輕人特別不怕窮!
,這些“熱衷”提前消費的人群,大概是被商業廣告模式給洗腦了,例如近些年最典型的幾句話:“買不起愛馬仕就配不上愛情”“活的高階的女生都懂得給自己花錢”等等,因此很多年輕人喜歡把消費水平和人生幸福感畫上等號。
而當年輕人真正開啟自己的思維,擁有了與收入不匹配的慾望,接下來等待他的自然就是為滿足自己當下的慾望去各種平臺透支提前消費。
在過去,如果揹負鉅額債務,可能會被掛上“敗家子”的稱號,而現在不會,你想買什麼都可以透過各種APP平臺進行“借貸”,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也讓很多自制力不強的年輕人,一步一步走向“深淵”。
相信很多人都在街頭巷尾,公共場合都看過這類廣告,“高額度,低利息,輕鬆貸款,僅僅只需一張身份證,或下載一個APP。”
而心急如焚需要用錢的人,自然也就一股腦的信以為真,認為自己很快還上錢,就不會有什麼事情。
然而現實卻是,就算你真的到期有錢歸還,對方還是會用一些不正當手段阻止你順利還錢,拖到第二天利息也就翻倍,剩下的利息也就會越滾越大。
等到你真的還不起時,你就會收到新的網貸會話框,還是同樣的圈套,它會告訴你可以借錢,幫助你走出困境。
然而心急的你又會走入它的圈套,就這樣越借越多,1萬、2萬、4萬、8萬.....直到完全把你榨乾,說白了這條不歸路等待你的永遠都是滿滿的套路。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的年輕人之所以會走上借貸這條不歸路,最終還是因為慾望得不到滿足,打開了人性的口子,借貸才會趁虛而入,再者就是人們對於借貸這一塊沒有清晰的認知,以至於很容易被騙入圈套之中。
縱觀現實社會年輕人提前消費、過度精緻的現象,說到底也是大環境所致,並沒有什麼對錯。但面對“借貸”這件事兒還是要三思而後行,因為稍有不慎你整個家庭都會陷入“沼澤”之中。
精緻生活固然很美好,但也要量力而行不是嗎?大環境對你影響固然很大,但你作為成年人要學會剋制不是嗎?
希望更多的年輕人都能夠儲足底氣,讓自己的慾望能夠與收入呈現正比,而不是反比,當然,適當的提前消費也沒什麼不可以,只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就行。
-
4 # 堅實的腳印
對於當下的90後。結合自己的實際,理性對待物質觀念,面對房子,車子一定要在自己的經濟能力控制範圍之內,儘量不要提前消費。如果這些問題都有有,那就努力掙錢面對現實!
-
5 # 丁丁在首爾
90後應該認清自己的消費能力,有多少能力幹多大的事,債務要控制在自己可承受的範圍內,儘量不要過度透支性消費,不然會被很多經濟鏈條牽制制約住,很難去過真正意義上的品質生活。 量力而為
同時多學習知識和技能來武裝自己,讓自己不在時代潮流裡被巨大競爭力給淘汰掉。做到資源合理分配,理財和自我能力提升完善。
-
6 # 我的廊橋遺夢
這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我們需要重視的生存問題。提前消費不是90後的問題,是70 80 90的問題,是攀比心理的問題。
-
7 # 威海房產直通車
要麼窮一輩子,要麼富一輩子,人生短短几十年,是享受還是受苦全看你自己,加油幹吧!
透支消費現象全世界都一樣,中國算好的
-
8 # 老趙城市生活故事
社會不斷進步,當代90後都學會透支,透支讓自己負債累累,生活窘迫,每個月的壓力都非常大,收入有限,還不上貸款,每天只能透過微薄收入,緩緩前行!城市固然機會多,但消費比較高,導致大量年輕人辦信用卡,刷卡的時候跟不是自己的錢一樣。每月過後,賬單一出,怎麼花這麼多,拆東牆補西牆。凡事量力而行,學會開源節流,強制儲蓄,控制自己購物慾。當年輕人日子混沌的過著,年復一年,,如果不找到合適的積累財富的方式,甚至因為不當的消費過度導致月光,負債,可能到什麼時候,你都一事無成!雖然這個話很戳心,但是現在有很多人都是這樣的現狀,有意識的準備,學會理財,學會積累財富,未來5-10年改變自己的消費習慣,改變自己理財觀念,一定減少盲目的攀比消費!
-
9 # 人送外號傑哥
量力而為,首先從你畢業開始,找工作上班,建議沒必要非得買車,車是消耗品,相當於花錢買享受,當然土豪隨意,想方設法貸款買個房,畢竟現在結婚,以後子女上學都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房子相當於結婚的必需品,再就結婚,必不可少的花費當然得花,沒必要攀比,最後就是透支性消費影響最嚴重,現在年輕人今天花明天的錢,今年花明年的,現在是享受了,以後結婚有了家庭你就知道沒存款是多難受了,就像現在美國一樣,這次疫情帶來的危害有多嚴重,很多美國人沒有存款,今天花明天的,一但沒工作就等著國家救助,俗話說得好口袋有糧心中不慌!
-
10 # q路上的人
自己的問題,自作自受,作為90後其實有房就夠了。再結婚,壓力不大,車子完全沒必要,堵車,不安全,增加壓力,現在哪有什麼方便。透支性消費,那更別說了,怪誰呢,東西有用就行,何必買貴的,衣服有個幾套夠換洗就成。
-
11 # 85後房產大咖
房奴、車奴、卡奴等等,在如今的21世紀,居然還有這麼多“奴隸”的存在,真是讓人唏噓不已。當然,這裡所說的“奴隸”,並不是指一個人政治地位,而是從經濟負擔的角度來說,就像在給無形的主人賣命。
那麼,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的社會經濟有了較全面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按理說老百姓都應該生活得輕鬆自由才對,怎麼還會出現房奴、車奴、卡奴等各種“奴”呢?
筆者認為,之所以許多老百姓的經濟負擔依然比較大,主要是由目前的經濟環境所造成的。現在的經濟狀況是通貨膨脹率高導致物價不斷上升,其中表現得最為突出的就是房價。雖然國家經濟也在穩步增長,但是限於多方面的原因,老百姓的收入漲幅較慢,遠遠追不上物價上漲的幅度。從而導致老百姓在收入沒有更上一層樓的情況下,生活成本卻出現大幅上升,經濟上的負擔自然是不斷增加。
因此,為了應對這樣不利的經濟環境,許多人只能透過分期付款的形式來買房、買車、刷信用卡消費,也就逐漸淪為了房奴、車奴、和卡奴。
其實,在筆者看來,不論是房奴、車奴、還是卡奴,根本問題還是錢。也就是說,說到底大家都是“錢奴”。
尤其是對於年輕人來說,一般收入還不是很高,也沒有太多積蓄。但是消費慾望強烈,對物質有較高的追求,再加上一些社會因素的影響,不得不為了賺更多的錢來滿足物質上的需求,很容易就會成為“錢奴”。
最近,筆者就遇到了一位客戶——小王。小王今年已經29歲了,目前仍是單身。他現在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就是為了多賺錢用來買房買車。為了多省下一些錢,租住在離公司很遠的郊區,上下班來回要花將近3個小時,所以不得不起早貪黑,因此每天只能睡5個小時。
如果照這樣的狀態長此以往下去理財師真要替小王的身體健康捏一把汗了。像小王這樣一切圍繞著“賺錢”,完全失去了生活其他方面的樂趣和意義,顯然已經成為了不折不扣的“錢奴”。
對於小王的狀況,筆者也非常地理解,全國還有千千萬萬像小王一樣拼命工作努力賺錢的年輕人,他們也都面臨淪為“錢奴”的問題。
針對小王這樣的狀況,理財師給出了以下建議。
一、注意勞逸結合
年輕人應該努力工作沒錯,特別是在經濟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但是人的身體不是鐵打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況且工作賺錢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不能急於求成。如果小王因為積勞成疾,那樣不僅會影響到工作賺錢,還可能需要付出許多的醫療費用,是得不償失的。
二、發揮投資理財的槓桿效應
筆者認為,對於大多數工薪一族來說,僅僅依靠工資收入,財富的增長註定是緩慢和有限的。在金融業如此發達的今天,完全可以發揮投資理財的槓桿效應,讓錢生錢,獲得資產性收入,實現財富更快地增長。
三、適時發展友情、愛情
人是社會性動物,身處在這個社會之中,必然要與周圍的人建立各種關係。除了親情之外,友情和愛情也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說,小王只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工作和賺錢上,顯然是過於偏激了。筆者建議小王應該把心態放平和,努力工作的同時,也應該多交朋友,特別是女朋友。讓自己的感情變得更加飽滿,讓生活變得更加充實,其實是更有利於事業的發展的。
最後,筆者想說,由於社會經濟環境的制約,許多人難免會成為房奴、車奴、卡奴。但是,儘量不要讓自己成為錢奴,因為錢是賺不完的,也是不嫌多的,而人生是有限的。
-
12 # 京城財商共享資本
有計劃有規劃保證每個月有結餘永遠想著用低息置換高息節制消費,不要攀比
-
13 # 合創聯盟VIP
不少文章說90後人均負債12萬,很多人都為之驚訝。且不論這個資料是否準確,可以確定的是,在生活中確實有很多人進行著超前消費,透支著自己的未來。
年輕人和上一輩的消費觀念不一樣,他們那一代,不捨得花錢,是從物資貧乏的時代過來的,所以他們很節儉,把掙的錢都存起來。
而現在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就是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質量,所以年輕一代敢花錢,同樣的,年輕人自然會存不住錢,所以年輕人就會多想辦法多掙錢,窮則思變嘛,所以好多新鮮實物都是年輕人想出來的,有好有壞。
我的身邊也有這樣的一群90後,每個月工資一發,就會被花唄等平臺扣走一大半,接著又用花唄、信用卡等進行日常開支。如此重複,就成了貸款的奴隸。
而據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釋出的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18-34歲的年輕人,平均月儲蓄只有1339元。
也就是說現在大部分90後都存不到錢,並且還花得理所當然,甚至還覺得能很快還得起。
其實,現在也因毒廣告橫行,瘋狂助推消費主義!
現在商家是想方設法把每個日子都給你炒成消費節,618,光棍節,雙十一,雙十二,農曆七夕節,情人節,中國情人節,母親節,父親節,元宵節,元旦,春節,中秋節……反正能給推行消費主義的,通通都給你安排上了。
所以,如何消費?如何正確消費是現在年輕人該思考的事情,畢竟不存錢,一場病就可以要了你的命。你兜裡有多少存款,決定了未來你能過什麼樣的生活。
回覆列表
被虛榮心害死的一代人。結婚車子要借豪華車要借一個車隊來充門面。房子要買大的,籤30年賣身契當房奴,借錢買車,買西裝,全身穿著都是借的。這種人除了每天睜開眼睛還債看不到未來。隨時棄房斷供當老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