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懶媽哪來勤快女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小學代課老師。

    我清楚的記得,2000年九月份,我中專剛畢業,村裡小學缺少年輕老師,但是沒有編制,所以我成了一名代課老師。我帶一個一年級班,那個班的孩子都不夠上小學的年齡,因為村裡還沒有幼兒園,其實那個班就相當於一個學前班了。20個孩子,所有科目都是我來教,語文、數學、美術、音樂、體育。我是當時學校裡唯一用普通話上課的,孩子們特別喜歡我,學校老師們也都很認同我。

    雖然我的能力當一名小學老師完全沒問題,我也很喜歡這份工作,可是我不是師範專業畢業,本來代課老師轉正也不是完全沒可能,當時校長都透露口風,說我幹個幾年給我推薦考編。可以造化弄人吧,第二年我們整個縣城的小學都被人舉報了,上了焦點訪談。因為縣裡為了創收,辦了一個民辦學校,學費三萬五,上三年畢業後分配當小學老師,所以我們都戲稱那個學校叫“三萬五”而正規師範畢業的,到學校後因為沒有編只能當代課老師。諷刺的是,那些“三萬五”畢業出來的老師連小學四年級數學題目都不會做,簡直誤人子弟。於是,被中央臺曝光後,“三萬五”學校關門了,那些被分配的老師也要全部重新考核,而且出了新規,所有非師範專業畢業的代課老師不允許轉正。我是被殃及的“池魚”,不能轉正意味著我每個月工資只有180元,我還有個弟弟在上高中,迫於生活的壓力,一年後我忍痛離開了學校。這就是我的第一份工作,至今懷念!

  • 2 # Nora小燕子

    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廣東的一家公司做辦公室助理,協助外貿跟單員處理與客人之間的業務往來,由此熟悉了外貿跟單的大體流程,為自己以後的外貿工作打下了基礎。

  • 3 # 黃老師的教育江湖

    題主的問題是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實際上每個人的第一份工作都是不盡相同的。而對於我而言,由於我大學讀的是師範專業,所以我畢業後做的第一份工作是教書。

    專業與職業雖然不成正比,但也是有緊密聯絡的。對於一名師範生的我而言,朝著自己的專業發展職業,這是有很大的優勢的。所以,畢業後參加當地的公招編制考試,然後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成為了一名中學教師。

    2010年大學畢業,我參加了我們當地的公招教師招聘考試,以全市第十名的高分成績考進了,並且被分配到了一所九年制農村學校。從校園出來又踏進校園,作為教師,我收穫了很多東西。知識的積累與變現、孩子的笑臉、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等等。我們透過不斷學習,把學到的知識教給學生,同時教會學生為人處世的方法。我們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為社會培養人才,為祖國做貢獻。我們是時代的引領者,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價值,我們是平凡的偉大者。

    當然,職業沒有貴賤之分,每個人都能在不同的職業中發光發亮。但是,有些人在第一份工作中站穩了腳跟,然後持續發展,終身奉獻價值。而有些人卻頻繁跳槽,堅守不定,隨波逐流,最後卻幹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建議一:選擇自己專業的職業發展

    所謂術業有專攻,專業能讓我們更加熟絡更加自信地去面對工作,甚至能為職業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當我們選擇了與自己在大學學的專業一致的職業,我們會比其他非專業的應聘者更有優勢,而招聘方也會優先考慮我們。當然,能力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專業加能力都能發揮出彩,那是實現最大利益的成功。

    比如我,我大學讀的是師範,出來教書,專業與職業一致,發展就比較順利點。如果讀師範去做設計,專業不對口,那有可能工作就比較吃力了。

    建議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職業發展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我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職業發展,我們能更好的發揮我們的能力和潛能,甚至在工作中能創造出不一樣的價值。

    美國有科學家做過這樣的研究,80%以上的從業者在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後,在工作上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非常大,同時也為工作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比如我高中時就對當老師感興趣,所以大學就去讀師範,然後出來就當老師。我覺得老師的意義非常大,價值也非常大,是值得全社會尊重的職業。

    因此,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職業,是我們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擇業應該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

    建議三:選擇自己喜歡滿意的職業發展

    每個人喜歡的事物不盡相同,有人喜歡食物,有人喜歡衣裳,有人喜歡設計,有人喜歡唱歌……所以,針對自己喜歡的事物,結合自己的性格特點,我們可以去選擇自己喜歡和滿意的職業。

    當然,喜歡和滿意也表現在工作的體驗的過程中,這是在工作中漸漸地收穫到幸福感和滿意感,所以,這也是我們認真去工作後的收穫和回報。

    總而言之,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可能會讓你死心塌地的幹下去,也可能會讓你成為回憶和懷念,甚至是感激感恩。但不管怎樣,我們都應該虔誠面對,積極面對,以一種充滿正能量的精神去面對,做到敬業與樂業。

  • 4 # 木頭家居供應鏈

    1990年,當時中等師範學校畢業。按當時政策,要等政府分配工作,大機率是分配到某所學校當老師。時年17歲的樣子。

    這是學生涯中最沒有壓力的一個暑假。農村的娃娃,暑假最多的活計是幫父母放牛。一般是兩家合喂一頭牛。記得當時農村說法,牛是按腿算合夥的。兩家就平分就是每家兩條腿。喂牛,農閒時是每家一個月輪流喂。很不巧的是,這個暑假,牛輪到了另一家。所以就閒得無事可幹。

    門前有一條公路,是石子路。平時有養護路的人員,那時叫道班。

    剛好在轉彎的地方有 一座橋。小河起洪水,把橋邊的砌牆衝跨了。便有一群人來修。當時的負責人叫包工頭。

    幹活總得吃飯。鄉村是沒有飯館的,就定在附近一農戶人家做飯吃,出點費用。菜蔬就跟不上了,包工頭就到附近人家買。一來二去就熟悉起來。

    老爹做過十幾年村支書,在村裡還算有點名望的人。就跟包工頭講,讓我去當小工。包工頭答應下來。

    就這樣,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做工地小工。

    每天早上5點起床,幹到10點收工,吃早飯。下午3點上工,幹到6點。主要工作就是從河裡挑水,然後把水泥沙子攪拌均勻。是一個簡單重複的活。體力活。

    一共幹了8天,共拿到了40元錢。這是我人生掙到的第一筆錢。

    這也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當時還特意拍了一張照片。剛才在手機裡找了下,沒找到,很可惜的。

  • 5 # 職場小酒館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總是記憶猶新,大四實習期的時候沒有按學校的推薦,自己去人才招聘會找了一份工作,做移動通訊產品,我是編輯,那時候彩信業務很流行,採集資訊定時為訂閱的客服推送需求。

    板塊內容也豐富,健康、三農、養生、體育、生活方方面面的內容。不過那時候一條彩信每月3元左右。每週要釋出2-3條,子專案要好幾個。絞盡腦子挖素材,不過也學習到很多,因為自己是中文畢業的,向一起進來的計算機大佬,學了程式設計、PPT製作等等,還要做企業策劃案,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改了20稿以上。

    現在那個公司從原來的七八號人,成為行業內具有相當規模、較大影響力、發展迅速的企業之一。公司的業務範圍在擴大,17年去公司,業務廣泛多了,公司也蒸蒸日上。時過境遷,物是人非,昔日的一起入職的4個夥伴,都離開了。留下的也只是一種回憶,因為時間沖淡了一切。

    後來,在這家公司做了半年,提前一個月和老總提出辭職,他極力挽留,但是由於家庭的原因,還是選擇回到老家發展,現在進入體制內,回想過去,一切都像如流水般的離開,只剩下微微的漣漪,似乎一切都那麼平靜。

  • 6 # 95記

    畢業第一份工作尤其重要!

    畢業第一份工作尤其重要!

    畢業第一份工作尤其重要!

    為什麼我會著重說?因為剛畢業的你對於職場來說相當於一張白紙,第一份工作所遇到的人、事以及你的上司你的老闆對你說的話都會直接影響你接下來的職業生涯。

    以我為例,我步入職場四年到現在,我還依然記得第一份工作的很多經歷,印象特別深刻!

    往嚴重的方向講,第一份工作直接影響你的三觀(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因為剛畢業的你什麼都不懂,所以基本上你上司說什麼你就會聽什麼,而且記得很清楚,不像現在別人說什麼,你背後都會有一股排斥勁。

    我第一份工作做的是影片相關的工作,由於大學的貪玩,大公司基本上與我無緣,只能去一家小公司工作,甭談什麼福利、雙休、節日紅包,通通都沒有!而且我還記得很清楚我的第一個月的工資是2800元,2016年座標深圳!

    公司怎麼省錢怎麼來,偶爾會有活動(就是爬山,因為不花錢又健康),公司20人,每次活動預算200元……摳的不能再摳了,80平米的辦公室最高峰塞了30號員工,老闆 辦公室就佔了五分之一的空間。

    但今天我不是來吐槽我的第一份工作的,而是感謝有這樣經歷的我,自從我從那家公司辭職之後,無論去到什麼公司我都覺得這家公司太好了,當同事都在吐槽公司時,我心裡也會沒當回事,感覺心態良好。

    後來與當初第一份工作公司已經離職的小夥伴聚會,他們都有同樣的感覺,經歷過黑暗,看什麼都是光明……

    所以我覺得吧,不管你現在多麼困難多麼累多麼艱苦,這都是上天安排你這麼做的,不要埋怨坦然接受,日子會慢慢好起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理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