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小佩奇哼哼
-
2 # 李坤明醫生談脊柱
你這是脛骨疲勞,是由於走、跑、跳過度造成的,適當控制運動量,否則容易患脛骨疲勞性骨膜炎,嚴重的還可能產生脛骨疲勞性骨折。
-
3 # 李響健身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經歷,不管是跑步,還是打球,或者其他什麼體育活動一段時間後,出現小腿骨(迎面骨)內側疼痛的厲害,就好像骨膜疼一樣,要休息之後才能慢慢緩解。我想,如果大家仔細回想,可能很多人都有過這種經歷。因為它並不少見,在跑步相關的損傷中,發生率約為15%。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種常見的運動損傷——脛骨內側應力綜合徵,也叫脛骨內側骨膜炎或者外脛夾。
一,什麼運動或者什麼情況下容易發生外脛夾?
①更換新的運動場地,尤其新場地地面較硬時。
②更換了新的運動鞋後。
④一些特殊的運動習慣或姿勢,如前腳掌跑法、外八字跑姿、穿釘鞋跑步或足球訓練、平足或者高足弓等。
⑤在舞蹈者中也非常常見。
⑥肥胖
⑦踝關節或髖關節存在影響活動的病變。
⑨女性更易患
⑩新手跑者
二,為啥會得外脛夾?
在我們小腿脛骨的內側和內後緣,附著著一些肌肉纖維,如比目魚肌、足踇長屈肌腱、趾長屈肌腱等。在我們跑步和跳躍等運動時,這些肌肉纖維反覆的在發力,牽拉著它們附著點處的骨膜,這種反覆牽拉的應力刺激,造成了骨膜附近的炎症反應,產生了疼痛和腫脹。
對於一些足部等有發育異常的人群,他們在同樣的活動量下,這些肌肉或者脛骨為了平衡力線和解剖的異常,需要產生更多的牽拉力,因此更容易出現上述反應。
三,如何判斷自己患上了外脛夾?
②小腿脛骨前內側有時會有腫脹
④如果你做抬腳後跟的動作,常常會誘發疼痛。
⑤休息後可以緩解,運動後可能又會發作。
三,該如何預防外脛夾的發生?
①更換運動場地後應該給自己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而不應該直接用以往的運動量來訓練。
②儘可能避免在水泥地等堅硬路面上跑跳,尤其穿著釘鞋的時候,雖然這時我小時候經常幹。
④運動前充分熱身,讓肌肉預熱,骨骼預適應。
四,得了外脛夾,應該如何治療?
①終止訓練,休息。越早停止運動,恢復越快,越容易徹底。如不注意充分休息,有可能變成慢性病程,一運動就疼,休息就好,形成疼痛惡性迴圈。
②直到走路、跑跳不再疼痛,原有壓痛消失,才能逐漸恢復運動。
10%~20%.
④不動就難受的,或者擔心自己肌肉萎縮的人群,可以更改為不讓小腿受力的運動形式,如騎腳踏車和游泳。注意:騎車時避免前腳掌踩踏板,用腳後跟踩,會好些。
⑤休養期間和平素運動時注意小腿的保暖,有疼痛症狀時冰敷,每次15-20分鐘,每天3-4次,可以少量冰沙按摩。無症狀後可以區域性熱敷,或者冷敷熱敷交替。
⑥疼的明顯,在醫生醫囑下可以口服消炎止痛藥物,如布洛芬等。
五,何種情形下應該就醫?
①徹底休息2周後,仍然不能負重行走,或者負重行走小腿還疼。應該及時就診,當心脛骨應力性骨折(疲勞性骨折)
②在發生小腿前側的疼痛時,如果休息後疼痛沒有明顯的緩解,應該諮詢醫師,排查其他可能引起小腿疼痛的原因,如疲勞性骨折,小腿筋膜室綜合徵,肌肉斷裂等。(外脛夾應該主要是脛骨前內側骨面的疼痛感,如果擠壓自己小腿後方的肌肉有明顯的不適感,建議就醫。)
④反覆出現症狀,經久不愈,或者屬於好發人群者,可以諮詢你的運動醫學,獲取個體化的運動建議。
六,外脛夾一般多久能好?
絕大多數病例可以在8-16周內恢復運動。但是最好在草地等柔軟的地面上開始恢復鍛鍊。如果持續存在的危險因素無法得到糾正,可能再發病,如發育異常、肥胖、硬地面等。
脛骨內側應力綜合徵/外脛夾,說到底也是一種過度使用性的損傷,它和“更遠、更多、更快”有關。所以,當你出現了上述症狀,休息,是最基礎的治療。
最後,再次提醒各位運動愛好者,我們之所以運動,是為健康而來,傷病註定是和運動形影不離的。平常心對待傷病,科學的休養、治療和預防,爭取儘早的重返運動。
強忍,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
4 # 康復有道
每次運動完小腿前面的骨頭都痛,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它叫什麼和功能,在解剖學上我們管它叫脛骨,是人體主要承重功能之一。再著,看看整體功能情況。
在這裡補充說明下骨的結構包括:骨膜、骨質和骨髓。 骨膜由纖維結締組織構成,含有豐富的神經和血管,對骨的營養、再生和感覺有重要作用。骨膜可分為內外兩層,外層緻密有許多膠原纖維束穿入骨質,使之固著於骨面。
內層疏鬆有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分別具有產生新骨質和破壞骨質的功能,幼年期功能非常活躍,直接參與骨的生成;成年時轉為靜止狀態,但是,骨一旦發生損傷,如骨折,骨膜又重新恢復功能,參與骨折端的修復癒合。
脛骨的疼痛,主要是骨膜的炎性反應,這裡主要涉及到骨的外膜,其上連線人體其它部位的筋膜。導致這種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運動前沒有充分做放鬆運動;在運動前放鬆運動又叫熱身運動,這個非常重要充分的熱身運動,會讓身體的軟組織得到充分放鬆,為後面運動過程中軟組織營養和氧氣的供給提供了基礎,為運動中高能消耗提供保障。以及使軟組織的延展性增強,這樣使得軟組織損傷風險減小,軟組織筋膜之間張力減小,避免筋膜之間因不必要的摩擦產生炎性反應。
第二、沒有選擇好良好的輔助裝置以及運動方式的技巧,如運動鞋。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我們每個人的足底功能狀態和能力不一樣,看看自己是扁平足還是高弓足。足底各個結構之間的位置關係,會導致向上傳遞的力量不一樣。裝置越差向上傳遞力量越強,這樣使得脛骨很容易產生疲勞,一旦疲勞骨周圍組織,就會代償,加大組織間的壓力。一運動摩察力就會增加,極易導致炎性反應。
再說說運動方式,腳尖和腳跟落地,兩種方式不一樣,對身會產生的影響就不一樣。一般來說為了很好體現足底功能,起到健康運動效果,力量由腳尖傳遞過來較好。減少力量向上(脛骨)的傳遞。反之,則會增加對身體的傷害。
第三、是否科學運動;除了運動技巧之外,是否存在運動時間過長。適當科學的運動會使身體得到健康。反之,也會導致身體損傷。運動時間平常根據運動方式的種類,可規範自己的運動作息時間。如有氧運動1小時,高強度運動0.5小時,綜合運動45分鐘左右,平常運動並非競技運動這樣的時間安排就足夠了。
回覆列表
你說的是膝關節把?鍛鍊身體也要有個度,不要過度的勞累,循序漸進,慢慢來,可以休息幾天,等恢復後再鍛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