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涼一哥

    在我國北宋時期,真的有楊家將這支軍事武裝隊伍在保家衛國嗎?歷史上真的有穆桂英掛帥等這樣的巾幗英雄嗎?

    透過查詢史書以及翻看史料,很多英雄人物都是虛構出來的,而且在我國北宋時期,楊氏家族已經逐漸沒落,而楊家將的後代也流落在民間的各個角落,所以根本沒有楊家將這支武裝隊伍了,更別提保家衛國了,那簡直就是天荒夜談。

    楊家將代表的歷史人物有楊業、楊延昭等人。其中混得最好,官職最高的就是楊業,也被稱為楊令公、楊繼業。楊業當時主要的官職就是太尉,後來又成為地方都督,手中掌握著最高職權的時候才統領過兩萬多計程車兵軍隊,根本沒有那個權利和能力帶兵抗敵,只是北宋大將手下的一名小小官員。後來到了楊延昭等楊家將後代子孫,所擔任的官職就更小了,楊家將基本沒有什麼大的作為,有的楊家將後人還一日三餐都沒有著落呢,生活狀況十分不好。

    在北宋時期,皇帝為了防止各地藩鎮舉兵造反,所以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為了防止這樣的事情重演,透過“杯酒釋兵權”卸任了很多武將。所以在整個北宋時期,都是文官在治理國家,武官的實際權力都被架空了。後來北宋被侵略的時候,整個國家都無一武將能用,以至於只能一味忍讓,割地賠款求和。

  • 2 # 懷玉山人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晚上睡不著,聊聊。

    這首先,要分一下歷史真相和小說演義。

    先說真實歷史。

    歷史真相中,楊家三代裡都只出了一個將軍,也沒女將。官職還只是中層級別,沒資格造反。

    而按照宋朝的軍制,武將是沒有領兵權的,每次打戰,都是文官為帥,武將為副。所謂將不知兵、兵不識將,根本無法形成家將這樣的向心力。也就沒有實力造反。

    第一代楊業,北漢節度使,北漢被宋朝滅了後投降的,成為抗遼名將,人稱楊無敵。降將再厲害,也得不到多少信任。給宋太祖黃袍加身的親信還給杯酒釋兵權了呢。他就是個先鋒,抗遼時戰死了,帶著大兒子一起壯烈犧牲。

    他是生了七個兒子,不過只有第二個兒子楊延朗(後來怕犯忌諱,改名為楊延昭)最有出息,其他幾位根本沒戲。

    楊延昭從小是個沉默寡言的性子,打戰很厲害,名揚沙場,遼兵懼其勇猛,呼其為“南斗六星楊延朗”,久而久之,在民間演化為“楊六郎”。

    楊延昭死時五十七歲,任高陽關副都部署。這個級別,在宋朝時,就是一個知州文官都能指著鼻子罵他,還不帶反駁的。

    造反?想都不敢想。

    楊延昭有四子,其中三子楊文廣,字仲容,抗西夏,平叛將儂智高,屢立戰功。

    楊文廣是范仲淹帶出來的,沾了點宰相的光,確實也會打戰,最後生到了行軍副總管。算是武將裡排名前十的官位了,可還是不夠看呀。

    所以,真實的楊家實力弱的很,只能忠心耿耿。

    那麼,小說話本中呢?

    楊家三代都出了一個名將,為大宋打出了威風,而且楊業還是戰死沙場為國捐軀的,有淚點,就被很多話本小說、說書人拿來說故事。

    “楊家將”故事發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葉就已迅速流傳於天下。那個時候,宋朝越來越積弱,打戰除了防守,就沒贏過,百姓自然懷念忠臣良將,所以就火了。

    說明一下:

    楊業的夫人姓折,被改為佘太君。只有她算是有原型,但可沒有打戰的本事。

    樊梨花、穆桂英、楊家女將,全是虛構出來的,連原型都沒有!

    楊宗保,虛構角色。

    潘仁美,虛構角色。有個原型叫潘美,是楊業的頂頭上司,但真實的潘美,是很靠譜的文官將領。

    不要失望哦⊙∀⊙!

    既然是小說話本,定位就是楊家滿門忠烈!

    就因為這個設定,楊家將故事才能風靡傳唱,怎麼可能跟造反扯上關係?

    多讀點書,親愛的。

  • 3 # 諸葛亮的臭皮匠

    試問一個有精忠報國家風的家庭,怎麼可能背叛自己的國家 ,更不可能造反,只會代代相傳精忠報國的家風。“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解釋對於楊家將忠心報國世代相傳的優良家風,對於一個家族前赴後繼捍衛祖國既忠又勇的行為,人們傳誦他們,緬懷他們,熱愛他們,崇敬他們,以各種形式,為他們豎起一座座豐碑。

    雁門關下,有一個以楊家祠堂而聞名的鹿蹄澗村,村裡1000多口人,其中一多半都是楊家後代。

    楊家祠堂始建於元代,是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楊家祠宇。因楊業死後被追贈為“太尉”,諡號“忠武”,他的後代以此題祠名為“楊忠武祠”,俗稱“楊家根據史書記載,楊家將主要生活在北宋中期,到了北宋末期,楊家將後人幾乎找不著了。

    凝聚在楊家將傳說故事中的前仆後繼、忠心報國的偉大精神,是千百年來中國人面對外族侵擾和西方列強欺凌,反抗侵略、保家衛國、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種寄託。為了追求這種希望,楊老令公戰死了,楊六郎、楊文廣繼承遺志繼續戰鬥;男人犧牲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人繼承遺志繼續戰鬥;主人戰死了,楊排風等家丁、丫環也要繼承遺志繼續戰鬥。在中國歷史上,凝聚著這種忠烈家風的事例絕非楊家將一家。僅在山西,還有薛仁貴、薛丁山、樊梨花的薛家將和呼延贊、呼延灼的呼家將。這些家將的傳說和故事,相互輝映,充滿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閃耀著璀璨的理想主義光芒。

    楊家將以及薛家將、呼家將已遠遠走出歷史的範疇,而昇華為一種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勵精圖治,振興中華。

  • 4 # 歷史漲姿勢

    楊家家真實的歷史與傳說反差太大,想要造反?還是先了解一下真相吧

    這個問題簡單又複雜。沒有造反主觀上當然是出於忠,客觀上宋時對武將防範嚴厲。

    當然這都是套路。

    楊家將之所以一直忠於北宋,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他們不具備造反的資格。楊繼業是北漢降將,歸宋後在軍中的地位其實並不高,遠沒有傳說中那樣權傾朝野,不可或缺。

    筆者寫過一本《楊家將的歷史真相》對這個問題有詳盡的描述。

    楊業歸宋時並沒太受重用,也沒受重賞。宋太宗封賞降臣之時,除了北漢主劉繼元之外,馬峰、郭萬超等四人受的封賞最重,楊業根本靠不上邊,所以都未在記錄之列。歸宋三個月後,因為要被派往邊防前線,才有了對他的所謂厚賜。

    楊業在宋朝的地位不高,從沒有成為宋軍的主將。歸宋時,楊業受封“左領軍衛大將軍”,說白點只不過是個“環衛官”的角色,受領的不過是個從五品的虛職。以這樣的官位是無法近得皇帝身邊的,離朝廷重臣相去甚遠。他在北漢官至建雄軍節度使,是二品以上大員。兩相比較,天壤之別。

    楊業在宋廷不過是位列偏裨的邊將,入宋不足8年就戰死在邊關,《宋史》甚至連他的出生年月都搞不清楚。如果非要說楊業是受重視和被重用的,那就有點自欺欺人的味道了。

    楊業不受重用,事出有因。這既與他的家庭出身有關,也與宋朝軍事體制的結構有關。

    楊業的家世背景讓他難獲信任。楊業的父親楊信原為麟州刺史,當時各種割據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楊家雖然也算是一方豪強,但勢力相對較弱,只能於夾縫中求生存。麟州地處北漢與後周邊境,楊氏的武裝力量有限,沒有強大到足夠自保或自立,為了保全自己、儲存實力,楊重勳在北漢與後周之間不停地搖擺,他以麟州刺史的身份幾次投降北漢又數次迴歸後周。

    有這樣的家世背景,楊業投降北宋之後,難免讓人覺得不夠放心,而他自己也會先虛上幾分。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當監軍責問他是否有異志時,他顯得格外敏感。

    另一方面,宋朝非常注意限制武將權力,從宋太祖開始,就對武將處處防範,決不會任由任何一員武將決定著朝廷的七分事務,更何況是能征慣戰的降將。

    對於北漢降將楊業來說,缺乏皇帝的信任當然是危險的事,但沒有同僚們的信任,危機更會進一步加深,而且很可能加重皇帝的猜忌。特別是在後來的重要戰役中,他與皇帝親派的監軍發生爭執,楊業在宋時的發展也就基本到頭了。

    楊業身為偏將而在歷史中閃耀,跟遼人的造星宣傳可能有很大的關係。遼人曾建了楊無敵廟,出使遼國的宋使都會拜見。如果沒有遼人的刻意宣傳,楊業之名很可能被塵封在歷史深處。

    楊業被譽為一代名將實在與他五品官的身份不夠相稱,他沒有顯赫的地位,甚至於連確切生年都不被歷史所載,他的民間口碑帶動了他的歷史地位,這在中國乃至世界史上都是一件非常奇特的現象,非常值得人們研究與深思。

    至於他的後人,無論是兒子楊延昭還是孫子楊文廣,史上都確有其人,都他們的成就還沒有達到楊繼業的高度,維繫自身都很困難,更談不上什麼造反了。

  • 5 # 爾以1

    楊家將之所以一直忠於北宋,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他們不具備造反的資格。楊繼業是北漢降將,歸宋後在軍中的地位其實並不高,投降之後,難免讓人覺得不夠放心,而他自己也會先虛上幾分。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當監軍責問他是否有異志時,他顯得格外敏感。

    另一方面,宋朝非常注意限制武將權力,從宋太祖開始,就對武將處處防範,決不會任由任何一員武將決定著朝廷的七分事務,更何況是能征慣戰的降將。

  • 6 # 民工愛歷史三國

    楊家將第一代火山王楊袞,家住山西火塘寨,生在慘唐五代自封火山王。楊袞沒有保大宋“金錘換玉帶”之後,他兒子楊繼業帶領七郎八虎保大宋!楊家的忠心耿耿保大宋,

    在一次北方大遼犯邊境,北宋皇帝宋太宗御駕親征,潘仁美為元帥,楊令公帶著七郎八虎作先鋒,遼國在幽州擺下了雙龍會,邀請宋太宗和文武百官吃酒宴,明知道是“鴻門宴”大宋是天朝大國還不能說不去,為了展現楊家將的忠心楊大郎扮成皇帝,楊二郎扮成八賢王,其於的兄弟扮成文武百官,

    遼國在雙龍會擺下了天羅地網,想把宋朝的皇帝和文武百官一網打盡!楊大郎和楊二郎被毒酒毒死,楊三郎把戰馬讓給八郎在亂軍中踩成肉醬!四郎和八郎被俘,五郎逃到五臺山做和尚,只殺出來了楊令公和六郎,七郎。

    後來楊繼業父子三個人被困在兩郎山,裡無糧草外無救兵,派楊七郎去搬兵,被潘仁美官報私仇亂箭射死!老令公走投無路碰死在“李陵碑”

    只有楊六郎活著回到東京汴梁!

    這就是楊家將七郎八虎闖幽州,忠心保北宋的故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老闆過50歲生日,送什麼禮物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