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玖澪棲硯

    說的太籠統,看你具體寫啥咯,起碼找個很少人知道的皇帝或者故事寫,不能總是李治李世民武則天楊貴妃這幾個,因為他們幾個最近被寫的有點累了

  • 2 #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0

    抓重點寫,隋朝的短暫統一,強大而早亡。李世民經歷了隋末動盪,目睹了百姓的顛沛流離和戰亂之苦。因此勵精圖治,才有“貞觀之治”,再具體寫魏徵勸諫他的故事。李治,武則天也要多寫,一代傳奇女皇。李隆基部分主要寫前半部分的“開元盛世”。之後唐朝的歷史可以穿插著唐詩作品,這一段大家不太熟悉,因此從作品帶到歷史中,才不乏味。

  • 3 # 槐蔭樹下的老曹

    寫是可以寫的。但是要寫出高度,寫出心意,要抓住唐朝前後發展的脈絡及其前因後果。這個前因,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胡人漢化和漢人胡化。這是民族融合,文化融合。在這個過程中,相互之間,都是接受了對方的一些東西,同時失去了自己的一些東西。這就造成最終的後果,雖然揚威海內,卻又外強中乾。節度使這個從胡人遺傳過來的軍政統合職務,嚴重破壞了秦漢以來軍政分家的郡縣制度。這是唐朝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 4 # MangoShark

    可以寫,但是你這個明顯是蹭熱度,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是一部明朝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的“百科全書”,它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代入,但是也有人認為它不符合歷史真相,帶有個人觀點。

    你如果要寫唐朝那些事,我覺得無論是內容還是可塑性都大大比明朝更多更細緻,但是這裡有幾個問題我想提醒一下你:

    1.人家之所以寫明朝,是因為從年份來看,明朝明顯離我們現代更近一些,但是唐朝年代冗長,歷史悠久,明朝的一些史料和記載都相對比較完善,易於梳理和落筆,而唐朝距離我們太遠,有些史料已經缺失,不可考究,很難說的清楚。2.唐朝作為我國曆史上最著名悠久繁榮的朝代,它涉及的事件、史實、人物、敘事路線都極為複雜,一般人很難透過自身學習去達到一定全面系統的解讀和敘述。3.作者自身的水平問題,是否在寫作時帶有自發的偏見,能否客觀、真實,尤其是不歪曲歷史,這也是個問題。明朝那些事兒作者寫了7本,但也並不能完全描述清楚整個明朝發生的所有事,所以這個如果寫唐朝那些事兒,篇幅字數、框架、寫作路線、整體佈局對作者也是個考驗。4.據瞭解,網上已經出現了三本以唐朝那些事兒為書名的小說,一個是冬雪心境所著,描寫了唐朝開國的部分歷史,一個是釣雪人所著歷史小說,也是講述了隋朝末年四海英雄逐鹿中原的歷史,另外一個是阿龍所著歷史小說,主要講述了唐朝三百年的故事。

    個人瞭解,部分描述不太到位,不喜勿噴,謝謝,喜歡請加關注。

  • 5 # 楞伽山人
    那些事是哪些事

    從《明朝那些事兒》我們知道,這一部講述明朝開國到走向滅亡的歷史,以歷史推進為主線,講述了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的明朝故事。那麼為何《明朝那些事兒》能在浩瀚如海的歷史類網文中脫穎而出,一炮而紅呢?

    究其原因,是這本書嚴謹遵循歷史史料,多方考證後方才下筆,以年代和人物帶入,能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直觀感受。

    更確切的說,《明朝那些事兒》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剖析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採用戲劇手法進行渲染,跳出歷史嚴肅的環境,顯得更加活潑生動,讓人手不釋卷。

    而《唐磚》則是以一位穿越者的角度,重新構建了新的歷史,屬於架空類別,但也將唐朝的輝煌盛景展現的淋漓盡致。其中孰優孰劣,在於各位執筆之人。

    唐朝那些事該怎麼寫

    依循《明朝那些事兒》的整體邏輯,是從年代和人物切人,以小見大,貫穿始終。那麼如果要寫《唐朝那些事兒》 ,這是一個不錯的參考方式。

    當然,如果採用網文中“穿越歷史”的手法進行描寫,以現代人穿越到古代的所見所聞作為主線,在不歪曲、修改歷史的嚴格前提下,這也是一種不錯的思路。

    唐朝有哪些事可以寫

    唐朝作為承襲隋朝底蘊開創歷史先河的王朝,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燦爛文明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唐朝的開放程度,就算放在現在來看,也是令人歎為觀止的。

    更何況,唐朝在當時響應全球,有著天朝上國的美譽,萬邦來朝的盛景,可見一斑。那麼唐朝如此輝煌燦爛,可以寫的事情就太多太多了。

    若是事無鉅細,那麼便沒有孰輕孰重,給人看起來也是重複前人足跡,沒有任何新意可言。倒不如另闢蹊徑,來點別樣的故事,才能脫穎而出。

    唐朝經濟文化皆時空前,那麼若是以友邦的角度來切入,會不會看到不一樣的唐朝。那若是以一個普通胡人的角度來切入,會不會有另外一番盛景,都值得深思和嘗試。

    唐朝那些事兒是否值得寫

    在筆者看來,是值得的。但是要寫好非常難。難在於唐朝太多歷史是遵循帝王意志,真實性不可考。但若是以偏概全,又有失偏頗,若是窮盡心力去尋找,可能會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但若是真正寫出來,那必然是一部傳世佳作,唐朝三百多年的歷史畫卷,在字裡行間重新煥發生機,怎麼想都是一件美輪美奐,賞心悅目的事。

  • 6 # 北大荒第二代超女

    太難了!你得了解歷史吧!不能胡編亂造!你有那麼多時間和經歷研究歷史嗎?如果你正好是學歷史的,可以嘗試一下!否則就算了吧!

  • 7 # 多年生草本

    你問:寫一本唐朝那些事如何?

    之所以有想寫《唐朝那些事》,是不是看現在的00後們明明對歷史非常感興趣,但是又不想去看古板歷史書?

    這真是當下的主要問題。題主的眼光很獨到。

    拿明朝來說吧!《明史》,恐怕讀的人不多,但《明朝那些事》《萬曆十五年》這樣的書,看了一遍後,基本上對大明有所瞭解了!我沒讀過明史,這兩本書倒是看過,感覺寫得很靈動!特別是《萬曆十五年》發人深思的歷史觀和別具一格的敘述,讓人特別容易接受明朝這段歷史。

    在我們的心底,誰沒躲藏著一個唐朝呢?

    你瞧,無論你身材如何,合適不合適,誰的櫃子裡沒收著一件漢裝?

    你聽,是誰家的視窗飄來的歌?

    ……

    霓裳羽衣曲幾番輪迴為你歌舞

    劍門關是你對我深深的思念

    ……

    愛恨就在一瞬間

    舉杯對月情似天

    唐朝的偉大,唐朝的開放,唐朝的包容,唐朝的自信,唐朝的詩歌,都托起這個值得膜拜的朝代。

    所以,寫吧!寫一本《唐朝那些事》,另一位作者說起寫歷史小說,這樣說:“歷史就是這樣子,我們親身經歷的,不過幾十年,靠資料想象的卻有幾千年》

    寫一本《唐朝那些事》,唐朝那些可愛的人們的精神,思想,故事,教訓生動有趣的傳遞給我們這些讀不進正史的人們吧

  • 8 # 與生活交朋友

    唐朝太熱門了,都比較熟。寫的事難有競爭力,除非妙筆生花。

    把一些冷門的朝代以有吸引力的筆法呈現在大眾面前,向大眾普及歷史更好些。比如東漢,南北朝,五代的事情

  • 9 # 瞎說1818

    如果你要是想寫唐朝那些事情的話,我建議你。安史之亂以前的事情略寫就行,因為太多人都知道了,你不需要再浪費筆墨在那塊兒寫。我建議你重點描述在唐朝安史之亂以後的各個歷史時期。因為在唐朝安史之亂以前,你看唐太宗唐玄宗多麼膾炙人口,但是在安史之亂以後呢,基本上我們沒什麼記住的,除了白居易等等詩人以外。恰恰這是我們學習唐朝歷史時所短板的。所以我建議你重點描述唐朝後期的歷史文化等等方面瞭解瞭解後頭的歷史,這讓人感覺很獨到很新穎。而且唐朝後期也不是什麼都沒有,唐武宗,唐憲宗,唐文宗,唐宣宗等等,我建議你重點描述唐朝後期的歷史。

  • 10 # 悟空瞰世界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因為歷史是已經發生過的並且已經過去很久了,後人想了解,只有通過歷史書籍記載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去還原當時發生的事情,並以此為鑑。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推動著人類的文明和發展,唐朝,(618-907),是繼隋朝之後的中原王朝,共產生21位皇帝,歷經289年。

    在我們對歷史的感觀中,一提及唐朝,難免就會想到唐王李世民,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一些歷史人物,想要更加深入的瞭解整個唐朝,則需要通讀史書,查閱資料,實地考察等,這些對於專業研究歷史的人可能不是什麼難事,但對於普通朋友來說,就顯的枯燥無味了。如果能寫一本唐朝那些事,以講故事的形式,把唐朝發生的大事給予貫穿,這對於大部分人瞭解唐朝是大有幫助的。

    《西遊記》這篇四大名著之一的鉅作,甚至可以說是婦乳皆知,為什麼有這麼大的穿透力呢?是不是我們每個人都看了原著?不是的,是因為西遊記在原版基礎上加以改編,有白話版的,適合現代人閱讀,有兒童版的,適合孩子閱讀,還有電視劇版的,適應範圍更廣了,文化水平不高的也能看懂。所以說,想讓眾人皆知,形式至關重要。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唐太宗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為盛唐奠定基礎。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並於657年建東都洛陽 。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705年神龍革命後,恢復唐國號。 唐玄宗即位後締造全盛的開元盛世, 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中後期經唐憲宗元和中興、唐武宗會昌中興、唐宣宗大中之治國勢復振。878年爆發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覆亡。

    唐朝歷經二百多年,疆域空間遼闊,經濟,文化,藝術呈現多元化、開放性的特點,詩、書、畫、樂等方面湧現大量名家,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書法家顏真卿、畫聖吳道子,音樂家李龜年等。如果寫唐朝哪些事,僅李白一人的故事就能寫上幾個篇章。

    《明朝那些事》,這本書本人拜讀過,讀完以後,印象深刻,曾經也幻想過,如果有人把中國的歷史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來,他一定會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留下千古美名。

  • 11 # 夜談春秋肥星星

    需要對某一個時期的人文,經濟,地理,歷史特別熟悉,比較難,當然架空型別的爽文要求低一些的,嚴謹的小說對作者功底要求太高。

  • 12 # 十萬山裡的小木屋

    為什麼不換一個有創意的題目,個人的看法要有自己的觀點才會吸引觀眾,內容要有料才行,現在人要求高了。別人的飯是煮出來的,我的嘗試畫出來,一個美食作家給您回覆,希望您有空看看我的作品畫得怎麼樣。

  • 13 # 回憶裡中人

    很好,但是很難,很考驗你的文筆和知識水平。

    唐朝的故事非常迷人,有初唐風華,萬里征伐的大漠孤煙;有盛唐風月、天寶年華的爬灰往事;有中唐混戰、力挽狂瀾的壯麗詩篇;有晚唐混沌、歸義孤軍的悲嘆長歌!

    有多少令人熱血的戰績!

    有多少令人窒息的時刻!

    有多少令人感動的將相!

    有多少令人絕望的帝王!

    有多少令人神往的畫面!

    有多少令人傷心的哀嚎!

    有多少令人驚歎的詩句!

    有多少令人懷念的故事!

  • 14 # 三秀才

    《明朝那些事兒》和《萬曆十五年》這兩本書在歷史的書籍中可以說算得上有些名氣,可以讓人們更加了解一個有趣的明朝。那麼寫一本唐朝那些事兒可以嗎?

    我的答案是當然可以。首先書跟書是一回事兒,歷史跟歷史是一回事兒。不管是唐朝還是明朝都是我國曆史上比較重要的兩段封建王朝,都有其膾炙人口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比如說唐朝的李世民,武則天,明朝的朱棣,以及萬曆皇帝等)都能挖掘出其價值來。

    書是一回事兒。任何的書籍都是把歷史文學化,知識化。這裡就存在一個作者的水平問題。同樣一段歷史,張三寫就沒人看李四寫它就有銷量。同樣一段歷史,王五認為不值得寫,趙六就可以找到其歷史價值並以自己的視角寫出來,寫出來之後還能有人看,有人買。

    因此寫一本唐朝那些事兒,完全沒問題。因為大唐王朝這個偉大的朝代有著豐富的“元素”可寫。關鍵就在於寫作者的水平如何,視角怎樣?能不能把大唐王朝在不失真實的情況下寫得符合當下讀者的胃口,這個很重要。

    所以期待著唐朝那些事兒的問世,期待著更多的華夏兒女多一條瞭解我們大唐王朝的書籍,再一次感受一下中華文明的偉大和美妙之處!

  • 15 # 艾瑞寶得來次夠

    先了解下明朝那些事為什麼那麼火

    第一,作者當年明月獨特的寫作手法,詼諧、白話(就是口語)、就像是在和讀者面對面講故事,這是一種看似最樸實最簡單的寫作手法,如果排進高考作文估計得分不高,但這正是這點,給無邊的書海注入一股清新的感覺,很親切,很獨特,如果用市場的角度來看,叫做打中空檔,是一種很牛的創新,就像一部新車型橫空出示,正好切入市場空檔,這檔子車、這個價位,就他,於是所向披靡,看著車覺得他就是一部車,沒有特別,但他就是切入了空檔、切中了人心,讓競爭對手望而生畏進而爭相效仿,但其效果不是邯鄲學步(據說有騙你沒商量的《清朝那些事》),就是大打折扣;    第二,基於第一點,再加上每本書長短適宜、節奏緊湊、人物豐富,所以他讓任何老百姓無需歷史文學功底,無需對戰爭或者權鬥感興趣人士,都能很快捧起書,很快進入劇情,只見皇帝、名臣、奸臣、權監(最有權勢的太監)、名將、猛人、不猛也不名但卻因為堅持、氣節而感天動地的普通人,在作者筆下,你方登場我方唱,為讀者展示了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歷史好戲。在這裡你才會明白,好戲不一定就是喜劇,好戲不一定是好人贏壞人輸,好戲也不一定是心目中的英雄是個完美的人,好戲是一個複雜但又層次分明的角色和故事,他們都用自己的方式演繹著自己的人生,同時推動著歷史的前進,就像一首好曲,應該有多跨度的音律層次,多元素的音樂構成,而不是單一的同類型的幾個音節的拼湊。所以歷史不能只有英明神武的皇帝、正直能幹的大臣、安分守己的百姓,而需要生旦淨末醜通通上臺表演,互相作用、互相對戲,那才叫精彩,故事中有故事,關係中套關係,真是讓人慾罷不能啊。也許唯一缺憾是少了點女人,不明歷史的人可能從此會烙下歷史就是男人的世界,也許這句話從某種角度上來看是對的,畢竟這本書是以皇權更替為主線的,而皇權向來是男人的世界,雖有武則天前輩很爭氣地為女人在歷史上留下最濃墨的一筆,但畢竟,男人一直都是主角。但少了點女人就像好菜少了點佐料,畢竟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男人和女人,女人是男人的肋骨做的,如果每場戲少了點女人,就像一個人少了幾條肋骨,雖然也能精彩的活著,但畢竟還是少了東西,不是完整的人。不過我能理解作者,如果給女人的戲再多點,這本書整體的風格就要走樣,可能就變成馬景濤演的《太祖秘史》或者《海珠格格》之類的了,我想作者在寫的時候,關於怎麼處理女人的環節也是斟酌過的,寫書也像是歷史,每個角色的安排,每個段落的擺放,甚至每個字都將為這本書定性定調,而作者選擇了現在的調調,又或者寫著寫著變成了現在的調調,反正結果表明這個調調是正確的,他贏得了人們的肯定,更不會像《太祖秘史》或者《還珠格格》那樣讓人一邊吐一邊看。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基於以上兩點,激起了很多人對歷史的興趣和熱愛,也許在不太瞭解歷史的人們心裡,因為這本書,開始得到啟迪,開始理解中華民族為何能有今天,四大文明古國為何只有中國一直完整並堅毅地屹立在歷史的舞臺,是因為這個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有著一代又一代有勇有謀的戰士、不畏艱險的百姓,在我們每個中華民族子孫的內心最深處,有著也許還未被喚醒的堅強和鬥志,以及濃濃的愛國情懷。這本書開始在喚醒人們最心底的東西,開始瞭解原來自己的國家是那麼一個了不起的國家,雖然中國今天不是全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人民的保障還不能和某些國家比,但他們驕傲的地方我們堅信我們能夠達到,而我們驕傲的地方,他們只能自我安慰乾瞪眼了,這是祖宗給我們的財富,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財富。今年中國建國一個甲子,一個甲子,對於一個富強的政權應該是正當壯年,明朝200多年的歷史,清朝300多年,60年的時候,應當正是他們“**之治”“**盛世”的時候,如果換做我們所處的年代,現在應該叫做“共和盛世”,以歷史的眼光來看,每個政權總有興替,但我們這一代人正是在最溫暖的陽光下生活,這是我們最大的幸福,感恩於這些幸福,就該少一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煩惱,少一些憤青的牢騷,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我們這代人的歷史,是我們這代每個人行為的綜合效力,不談個人可以改變歷史,但做一個有歷史責任感的人。    另外這本書對如何生活也有不錯的啟發,最大的啟發應該歸結於一個字:謀。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裡不是讓每個人都充滿心計,而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看歷史,但凡強盛的朝代,不是有有謀有斷(判斷)的皇帝,就是有有謀有斷的大臣,比如著名的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房謀杜斷”講的就是一個善謀一個善斷的大臣組合,輔助唐太宗迎來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而這本書裡朱棣也擁有“三楊內閣”,也是一個善謀一個善斷,而最終成就最大的是善謀者。有勇無謀匹夫也,《太祖秘史》雖然讓我邊吐邊看,但我喜歡裡面的一句話,叫做,充滿勇氣並且用好謀略,其他的交給老天,這不是唯物主義思想,而是一種生活態度,就是儘自己的力,然後無怨無悔,這樣會幸福感多,瞎操心少,凡事三思而後行,古人真是教得精彩,令人拍案叫絕。    如果當年我們唸書的時候學歷史,可以有這樣的啟發,培養這樣的興趣,何談歷史就是一門死記硬背而無趣的學科,是一門學完就趕緊全部還給老師的學科,發自內心的熱愛是學習的第一生產力啊。用培根的一句話來結束,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用以共勉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別人的男朋友為什麼那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