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賣門小李

    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大軍閥中張作霖勢力最大。

    一、孫傳芳,孫在北洋軍閥中是一個後起之秀,是北洋軍閥直係軍閥中最後的實力派,鼎盛時期坐擁浙、閩、蘇、皖、贛五省,號稱東南王,主政東南時期,積極進行軍事改革,重用知識分子,裁減賦稅,善待農人,也稱得上是一代梟雄。

    1926年11月在戰場為北伐軍擊潰,投靠張作霖,與奉系直魯聯軍張宗昌部聯合與北伐軍作戰。

    二、吳佩孚,直係軍閥首領,他的前任是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字子玉,山東蓬萊人士,中華民國一級上將,民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愛國者,吳佩孚秀才出身,卻善於用兵,是難得一見的一位將才,早期的時候被人們稱為“常勝將軍”。

    吳佩孚被北伐軍打敗後,被迫避居四川,依附楊森。吳表面過著隱居生活,實際在靜待時機,謀劃復出。1931年,蘭州發生“雷馬事變”,吳佩孚遂以調停名義進入甘肅,計劃藉此復出。蔣介石命楊虎城入甘平叛,驅逐吳佩孚,隨後遷往北平,投靠張學良。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人極力拉攏吳佩孚,希望吳佩孚出任偽職,遭到他的言辭拒絕,因此成為日本的眼中釘肉中刺,1939年12月4日,因為吃餃子骨屑傷了牙齦,在日本人的醫院看病時,受日本特務土肥原賢二指使,日本牙醫將其殺害。

    三、張作霖,奉系軍閥首領、土匪出身,喜歡別人叫他“張大帥”,在第二次後,成為中國的名義上的領導人。

    張作霖是個苦孩子出身,參加過甲午戰爭,最後回家後當了土匪,後來清政府將其招安,幫助清政府剿滅了東北匪首杜立三,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號稱“東北王”,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

    張作霖開始跟日本人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但是到了國家巨大的利益面前,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開始慢慢的脫離日本人,日半人感覺到張作霖難以控制,便於1928年6月4日策劃了震驚中外的皇姑屯事件,好在他死後,張學良忍受國恥家恨,做出了東北易幟的正確決定。

    擴充套件資料

    北洋軍閥,是清末民初中國歷史舞臺上一個強大的政治存在。從李鴻章始建北洋系,到袁世凱率北洋軍逼退清帝,再到東北易幟,統一,北洋系軍閥左右中國政局二三十年。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是北洋政府的三大軍閥,也是國民革命軍北伐的物件。

    在北洋軍閥混戰的同時,南方的國民革命政府也建立了,為了推翻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北洋軍閥的統治,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起兵北伐,連克長沙、武漢、南京、上海等地,基本消滅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

    之後在西北的馮玉祥和山西的閻錫山加入下,於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張作霖撤往東北並被日本刺殺於皇姑屯,其子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至此北伐完成,北洋軍閥統治覆滅。

  • 2 # 奇正兵馬指揮使

    奉系軍閥在二次直奉大戰中統一了北方,此時南方的北伐軍正節節勝利,孫傳芳的軍隊與北伐軍交戰迅速潰敗,不得已到北京找張作霖尋求聯合,張作霖認清局勢,認為合作很有必要,不但孫傳芳,就連吳佩孚(基本已被打趴下來了)也與張作霖合作,此時北方基本上形成了空前團結局面,這一局面隨著皇姑屯事件爆發,張學良東北易幟結束!

  • 3 # 飛哥說史

    孫傳芳戰敗後逃往瀋陽,投奔張作霖,並與奉系軍閥楊宇霆一起勸張學良反蔣。楊宇霆被張學良處決後,孫傳芳怕禍及自身,潛赴大連引避。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孫傳芳不願當漢奸,遷居天津英國租界內做起了寓公。在天津的日本勢力土肥原賢二和岡村寧次,便開始拉攏孫傳芳投靠日本。岡村寧次利用同窗關係多次登門造訪,動員他出任偽職,而孫傳芳作為中國人的良心尚未泯滅,內心還是不願意當漢奸,因而嚴詞拒絕。

    1935年11月,被孫傳芳俘虜後處決的施從濱之女施劍翹,隱姓埋名十年後終於在孫傳芳修建的“居士林”中用勃朗寧手槍三發子彈刺殺了殺父仇人孫傳芳。一代梟雄孫傳芳就這樣走完了他的一生。

    孫傳芳被施劍翹刺殺是十年前埋下的禍根。1925年,孫傳芳與奉軍作戰,俘虜了對方的前敵總指揮施從濱。施已60歲高齡,見了孫傳芳還向他行了軍禮。孫傳芳在對他用滿了古代各種酷刑後加以斬首,不僅如此,孫傳芳還下令將施從濱梟首於安徽蚌埠車站,暴屍三日,並將施的頭顱懸掛在蚌埠火車站示眾多日。那時年僅20歲的施劍翹就立志為父報仇,手刃仇人,王家衛的《一代宗師》中宮二的原型就是施劍翹。

  • 4 # 樹人園丁

    1928年4月,走投無路的孫傳芳去了瀋陽,投靠軍閥張作霖。當時,孫傳芳處境有多麼困難,為什麼要投奔,昔日瞧不上的對手張作霖呢?就沒有別的選擇了嗎?

    帶著這些問題,咱們仔細地分析一下。

    (孫傳芳像)

    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孫傳芳如此狼狽,不顧臉面的北上找靠山

    熟悉的歷史的朋友都知道,1926年—1928年,國民革命軍進行的“北伐戰爭”。北伐的主要物件:直係軍閥吳佩孚和孫傳芳,還有奉系軍閥張作霖。

    經過兩次北伐戰爭,吳佩孚的部隊,最先被消滅。隨後是孫傳芳的部隊也在兩次北伐戰爭期間,死的死,投降的投降。

    1928年4月,孫傳芳在北京宣佈下野。從之前號稱“五省聯軍總司令”,到“光桿司令”,僅用了短短3年時間,孫傳芳咽不下這口氣!

    為什麼孫傳芳選擇北上,投奔張作霖

    我們看一下當時形勢就知道了。不甘失敗的孫傳芳,當時就不可能有第二個選擇。具體原因有以下3點:

    1、三大軍閥中,僅剩了張作霖可以投靠。

    孫傳芳宣佈下野後,為了儲存實力,張作霖率部從北京退回到瀋陽。這也是三大軍閥中,僅剩的力量了。

    2、張作霖是可以信任的。

    其實早在第一次北伐戰爭的時候,孫傳芳就聯絡過張作霖。

    1926年11月,孫傳芳秘密會見張作霖。孫傳芳當時還沒有那麼慘,手中還有不少軍隊。

    他為了試探張作霖,見面就說:“我之前錯了,不應該趕走張大帥的軍隊,今天願意辭職,所有軍隊歸大帥指揮。

    張作霖,立刻拍了桌子,吼道:“我張作霖,一向光明磊落,怎麼能趁人之危,搶別人地盤呢?”

    從這次會面中,孫傳芳知道張作霖這個人可以投奔,最起碼沒有性命危險。

    3、孫傳芳有野心,不甘心失敗,想東山再起。

    孫傳芳的性格,爭強好勝,不甘失敗,只要有機會,他都會去搏一把。1928年4月,孫傳芳前往瀋陽,找機會去了。他幻想著能東山再起。

    孫傳芳風光的時候,曾經口出狂言,羞辱過張作霖,並把奉軍趕出了江蘇。

    聽說,孫傳芳來瀋陽了,張作霖的部下不幹了,說:直接殺了他。

    但是張作霖說:肚量要放大一點,眼光要放長遠一點,別人來投城,就把人家殺了,傳出去,不被別人笑話嗎?

    後來,張作霖接見了孫傳芳,並說:以前的事就不要再提了。孫傳芳懸著的一顆心,總算放了下來。

    但是天不遂人願,兩個月後,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孫傳芳失去了這個大靠山。

    (張作霖像)

    尾聲—皈依佛門

    孫傳芳又轉投張學良門下,到了這個時候,他還不忘翻身,勸張學良與蔣介石鬥爭到底。但是,張學良反而幫助蔣介石抗日,這次,孫傳芳才徹底死心。九一八事變之後,孫傳芳到了天津,皈依佛門。後來被國民黨軍統暗殺,終年50歲。

    最後,值得說的一點:孫傳芳雖然一直想翻身,打敗蔣介石,但是面對日本人的收買,他始終沒有動心,算是保住了晚節。

  • 5 # 方城闕

    要想清晰瞭解孫傳芳為何投靠張作霖這段歷史,還要從孫傳芳其人其事說起。

    孫傳芳幼年喪父,歷經生活磨難,投筆從戎。

    孫傳芳,1885年生,山東泰安人。幼年時,以教授私塾為業的父親病逝,家道由此中落。母親不得不帶著孫傳芳和他的3姐,到已經出嫁的兩個女兒家,艱難的討生活。

    後來孫傳芳的3姐,嫁給了時任山東巡撫袁世凱手下的干將王英楷為妾,他和母親流離的生活總算是安定了下來。孫傳芳自幼讀書,聰明伶俐,姐夫王英楷對這個內弟十分關照。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王英楷原本是屢試不中而轉投軍中的秀才,面對即將廢除的科舉考試,王英楷鼓勵內弟投筆從戎。

    孫傳芳早已對“之乎者也”的孔孟之學心生厭煩,於是在姐夫的介紹下,滿心歡喜的到袁世凱開辦的陸軍訓練營當了一名學兵。因學科和操練成績優秀,訓練營主辦馮國璋,保送他到陸軍速成武備學堂繼續深造。

    武備學堂成績優秀,孫傳芳被選送到日本留學。

    1904年夏,19歲的孫傳芳從武備學堂畢業,經過選拔考試,被送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繼續學習。經過4年多的學習,孫傳芳學成回國,經陸軍省統一考核,他被任命為北洋新軍第2鎮第3協第5標任教練官,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團訓練參謀。

    孫傳芳此時年僅24歲,在大清和日本的初中級軍校中訓練磨礪了7年,算是一名標準的學府派軍人,只是尚缺實戰經驗。

    辛亥革命一聲炮響,孫傳芳進入人生快車道。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北洋新軍第2鎮改為第2師,孫傳芳升任師輜重營營長,從此開始平步青雲。6年時間,孫傳芳從營長到團長、旅長,直至師長,成為了直係軍閥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貴。

    手握1師重兵,孫傳芳開始在直皖奉三派軍閥中閃轉騰挪,見風使舵,混的是風生水起。

    1922年底,對於孫傳芳來說,又是一個人生的重大轉機。他受直係軍閥首領曹錕的委派,率領自己已掌控的2個師人馬,進攻由皖系軍閥控制的福建。孫傳芳一邊金錢收買,一邊武力攻取,很快佔據了福建全省。不久,孫傳芳被任命為福建軍務督理,成為了又有兵又有地盤的實力派軍閥,和吳佩孚、張作霖並稱為“北洋三大軍閥”。

    閩浙蘇三省軍閥混戰,孫傳芳成為“東南王”。

    轉年,江蘇軍閥齊燮元和浙江軍閥為爭奪地盤大打出手,孫傳芳野心勃勃,欲圖整個東南,遂發兵浙江,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此時的中國,軍閥混戰,你方唱罷我登場。但由於馮玉祥臨陣倒戈,直系敗北,曹錕被拘,吳佩孚下野。馮、張重新請回段祺瑞回京執政,實際大權皆在馮張二位軍閥手中。孫傳芳一看勢頭不好,趕緊改弦更張,投靠於段祺瑞門下。

    段祺瑞為扼制馮張勢力,也樂的於孫傳芳重新修好。在段的庇護下,孫傳芳愈發膨脹,已坐擁閩蘇浙三省地盤的他,大力擴充軍備,在已擁兵2個師又2個混成旅的基礎上,又新增4個師的武裝,“東南王”的態勢基本形成。

    藉助崗次寧次輔佐,孫傳芳逐鹿中原,野心勃勃。

    兵強馬壯的孫傳芳,對出身“綠林”的張作霖、張宗昌之輩,始終是瞧不上眼。他秘密聯絡馮玉祥,兩人互結金蘭,商議共同夾擊張作霖。與此同時,孫傳芳為壯大聲勢,請出此前兵敗下野的吳佩孚,共同“討賊”。原本表態不在過問世局的吳佩孚,就坡下驢,自稱“十四省討賊軍總司令”,發兵討伐張作霖。

    在與奉系張宗昌的交戰中,孫傳芳先敗後勝,志得意滿。他自稱浙、閩、蘇、皖、贛5省聯軍總司令兼江蘇省總司令,雄霸東南。並在此前,專門高薪聘請他在日本士官學校留學時的區隊長崗村寧次,充當他的高階軍事顧問,狼子野心暴露無疑。

    在與奉系張宗昌部作戰時,他的部下擒獲了張手下的將領施從濱。按照北洋軍的貫例,交戰雙方不得殺害對方被俘人員,尤其是高階將領。但此時志得意滿的孫傳芳,為了立威天下,不顧手下人的勸阻,竟然下令將施從濱斬首示眾,暴屍3天,由此埋下了禍患。

    逆潮流而動,孫傳芳兵敗北伐軍,投靠張作霖。

    正當奉軍節節敗退之時,一直對馮玉祥此前倒戈直系耿耿於懷的吳佩孚,居然和張作霖聯合,轉身去討伐與南方勾勾搭搭的馮玉祥。孫傳芳為此十分惱火,於是按兵不動,做壁上觀。

    不久,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兵鋒直指湖南,吳佩孚為了保衛兩湖地盤,一面揮師東進,一面聯絡孫傳芳共同抵抗北伐軍。而已擁有5省地盤的孫傳芳,想借吳佩孚與北伐軍相互攻擊消耗之際,坐收魚翁之利,故意拖延不動。

    誰知有著“孚威上將軍”之稱的吳佩孚,根本不是北伐軍的對手,很快敗下陣來,北伐軍乘勝攻入江西。被尊為“恪威上將軍”“東南王”的孫傳芳,豈能讓北伐軍進入自己的地盤,於是率軍攻打北伐軍。此時的孫傳芳,充分暴露了兇殘嗜殺的本性,在與北伐軍激戰時,孫傳芳每每下令督戰隊,對臨陣退縮計程車兵大開殺戒,殘暴無比。

    歷史的車輪不可阻擋,兇殘的孫傳芳,被北伐軍打的是節節敗退,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去乞求他往日根本看不上眼的張作霖。在天津,孫傳芳見到張作霖時,低聲下氣的表示欠意。為了共同對付北伐軍,張作霖表現的格外大度,直奉兩系狼狽為奸,成立了安國軍,張作霖任總司令,孫傳芳、張宗昌為副總司令。幾個頑固不化的老軍閥,仍然夢想著逆潮流而動,結果被北伐軍與馮玉祥部南北夾擊,打的是大敗虧輸。

    一敗再敗,孫傳芳隱居天津,拒絕作漢奸,最終被俠女所殺。

    往日風光無限的“東南王”孫傳芳,此時好似一隻喪家之犬,隨著直魯聯軍節節敗退,一直退到津冀地區。不久,張作霖在返回東北途中,在皇姑屯遭日軍暗算,身負重傷,奉系軍閥人心浮動。孫傳芳眼看大勢已去,只好帶著一些親隨,溜到了奉天暫避風頭。

    少帥張學良準備“東北易幟”時,孫傳芳竭力勸阻,被張學良所拒。為防止張學良加害自己,孫傳芳移居到天津暫住。四十大幾,正處壯年的孫傳芳,此時做起了“寓公”,但其仍然是“雄心不死”,妄圖東山再起。

    隨著“九一八”事變的爆發,華北局勢日漸危機,孫傳芳漸漸心灰意冷。不曾想崗村寧次卻找上門來,敦促他出任偽華北政權要職。孫傳芳探明瞭崗村的險惡用心,婉言拒絕了崗村的歹意。為擺脫日本人的糾纏,他開始信奉佛教,以此表明心志,體現出了應有的名族氣節。

    1935年11月13日,孫傳芳在天津居士林佛堂聽經時,被他昔日殺害的施從濱之女施劍翹連擊3槍,五十歲的孫傳芳命喪黃泉。

    結後語:非黑即白的歷史人物評價標準不可取。

    孫傳芳由一個貧家少年,透過姐夫的引見和個人努力,在亂世北洋中成為一代“嫋雄”式人物。其在主政東南5省時,主張減輕所轄地百姓的賦稅,關照與提攜了一些文人能士,並拒絕日本人的誘惑,不作漢奸,這是值得稱道的地方,但其在連年的軍閥混戰中,特別是在與北伐軍交戰時,所表現出來的兇殘本性,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歷史人物,不能以非黑即白的觀點來簡單判定。歷史的大背景,歷史的侷限性,人物的成長經歷,都是我們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所要考慮的客觀因素,評價孫傳芳也理應如此。

  • 6 # 張傑談史

    這話怎麼說呢?這個時候,孫傳芳還有多少選擇的餘地麼?

    在孫傳芳和吳佩孚被北伐軍擊敗後,現實情況就是除了奉系張作霖之外, 整個中國就是北伐軍或者與北伐軍有聯絡、交好的地盤了。這個時候,孫傳芳只有兩條路,要麼下野出國,要麼投靠張作霖。

    孫傳芳這個時候並不願意下野,因為他還想翻盤。所以這個時候他除了和張作霖保持一致,他還有路麼,沒有了。

    雖然孫傳芳和張作霖之間有些矛盾,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孫傳芳只能如此。

    不過他沒想到的是,張作霖很快被炸死了,孫傳芳蠱惑張學良與北伐軍繼續對峙卻不料張學良改旗易幟。沒有辦法,這次孫傳芳就只能下野了。

  • 7 # 尋找古建築

    孫傳芳,孫在北洋軍閥中是一個後起之秀,是北洋軍閥直係軍閥中最後的實力派,鼎盛時期坐擁浙、閩、蘇、皖、贛五省,號稱東南王,主政東南時期,積極進行軍事改革,重用知識分子,裁減賦稅,善待農人,也稱得上是一代梟雄。

    1926年11月在江西戰場為北伐軍擊潰,投靠張作霖,與奉系直魯聯軍張宗昌部聯合與北伐軍作戰。

  • 8 # 度度狼gg

    老蔣的黃埔嫡系第一軍在北伐中最嚴重的挫敗,其實發生在南昌城下,也就是黃埔一期團長孫元良差點被槍斃的那一戰。所以北伐軍與“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的決戰,第一次是在南昌見了分曉,最終黃埔系和桂系兩軍合力,經過反攻在江西打垮了孫傳芳的野戰基本力量,南昌既克,易攻難守的南京也就朝不保夕了。

    (北伐軍總司令)

    當北伐軍兵臨金陵城下炮轟雨花臺猛烈衝鋒之際,孫傳芳便知道自己的老巢守不住了,率殘部渡江北逃。江淮以北的重鎮,當然就是徐州,這裡仍然是孫傳芳的地盤,兩年前山東張宗昌曾經試圖染指徐蚌,結果被孫傳芳大敗於蚌埠(在此戰中,他殺掉了被俘的直魯聯軍第2軍軍長施從濱,給自己的棺材蓋上埋下了一顆釘子)。

    孫傳芳在徐州哭天抹淚收容兵馬,滿腦子念念不忘收復六朝古都金陵,作為直係軍閥的旁支(北洋陸軍第2師系統),北伐戰爭打響之前他一度擁兵20萬人,現在能夠攏起來的殘部,雜七雜八隻剩幾萬人左右。而北伐軍當然要一鼓作氣過江追殺孫傳芳,第一軍和第七軍在白崇禧指揮下再敗孫軍佔領徐州,孫大帥只好繼續向魯南逃竄。

    (北伐時期的白崇禧)

    然而此時已是1927年春,上海的“四一二”和老蔣與汪精衛的“寧漢對立”,都使國民革命軍內部忙於爭權奪利,武漢方面的唐生智叫囂東征討蔣,桂系第七軍不得不緊急回防南京。孫傳芳趁機重整旗鼓並在張宗昌的支援下反撲,黃埔系部隊作戰失利,老蔣不僅丟了徐州,還被桂系一頓白眼,其第一次下野與這次兵敗也大有關係。

    1927年8月13日,老蔣在桂系的逼宮與何應欽的曖昧態度之下,第一次宣佈下野,黃埔系軍隊陷入群龍無首的狀態。南京軍委會由李宗仁、何應欽和白崇禧把持,遂命令所有部隊撤回江南,孫傳芳所部跟蹤追至江北,先頭旅進至浦口,與北伐軍隔江對峙。所以正是國民政府的內訌,才使孫傳芳得以喘息,當然更企圖趁亂奪回南京、

    (孫傳芳)

    1927年8月26日,孫傳芳糾集全部力量11個師又5個旅約70000多人馬,分兩路趁大霧偷渡長江反攻南京,北伐軍與孫傳芳部隊的第二次決戰爆發。此時南京衛戍部隊以桂系的第七軍和第十九軍為主,黃埔系的第一軍各師分佈在滬寧線上各要點,其主力第1師正調往杭州駐防,加之缺乏統一的指揮,因此北伐軍被孫傳芳打了個措手不及,滬寧線上的龍潭車站失守,交通斷絕。

    南京城裡只有李宗仁在盡力支撐,而何應欽都準備跑路了,形勢一度非常危急。如果讓孫傳芳反攻得手,這個南京政府恐怕也就壽終正寢了,孫傳芳眼見大功即將告成,親自渡江至龍潭水泥廠督戰。在孫傳芳的指揮下,直軍東西兩路攻勢均很猛烈,東路戰場的北伐軍首先漸有力不能支之勢,第一軍的劉峙第2師、衛立煌第14師紛紛後撤。

    關鍵時刻,從上海辦餉歸來的白崇禧到達無錫,即以車站電話調動第1軍各部增援,計有陳誠第21師、顧祝同第3師等部,有力遏止了孫傳芳直軍的東線攻勢,至8月29日午後,緊急從杭州方向趕回來的胡宗南第1師(代理師長)先頭部隊兩個團抵達戰場,形勢遂急轉直下,孫傳芳東路部隊終於被擊潰,第一軍各部開始向南京城西迂迴增援。

    (北伐時期的何應欽)

    西線戰場打得也非常艱苦,在直軍的猛烈攻擊下,棲霞山幾次易手,夏威的第七軍傷亡極其慘重,但總算還是撐了下來,隨著東線第一軍的援兵到達,戰局開始逆轉。此前態度不甚明朗的海軍(大多是北洋海軍倒戈而來的)也開始認真封鎖江面,得不到彈藥物資補給的直軍終於全線崩潰,孫傳芳見勢已不可為,率少數親信乘小火輪渡江北逃,而絕大部分直軍無路可逃,最後繳械投降。

    這就是北伐歷史上著名的“龍潭大捷”,實際上這次戰役才真正奠定了南京政府的基礎。龍潭一役,孫傳芳輸光了所有的軍事本錢,再也無力東山再起,此時吳佩孚也已經被打垮,除了出洋,諾大中國,他還能投奔誰呢?當然只有勢力還在的奉系軍閥張作霖,由於武漢和南京兩個政權還沒有形成合力,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仍然在張作霖及其依附奉系的張宗昌控制之下。

    (第1師代理師長鬍宗南)

    所以孫傳芳其實沒的選擇,儘管直奉兩軍之間也曾經兵戎相見,但是在北伐軍面前,他們的利益和立場又是一致的。實際上早在1926年11月,孫傳芳就與張作霖達成了和解,他首先派手下去濟南面見“狗肉將軍”張宗昌,互相取得諒解;又前往天津拜見張作霖申明合作之意,張作霖則表示既往不咎,雙方同意共同聯合抵抗北伐軍。

    期間張作霖還命令張宗昌率直魯聯軍南下支援,同時給孫傳芳部隊提供了部分軍械彈藥,也就是說,孫傳芳在龍潭戰役中差點反攻得手,本就是得到了奉系軍閥的大力支援。

    (奉系軍閥張作霖)

    在龍潭戰役之前的1927年6月,孫傳芳曾與張宗昌聯名“勸進”,鼓動張作霖就任“安國軍總司令”,自己被任命為副總司令,也就是他正式投靠奉系的開始,而龍潭兵敗後,乾脆跑到濟南張宗昌地盤上寄人蘺下了。

    1928年,國民革命軍舉行“二次北伐”,四大集團軍猛烈攻擊奉系軍隊,張作霖敗出華北,而孫傳芳最後的餘部也在灤州被閻錫山所殲,6月孤身出關逃往瀋陽,《少帥》劇中楊宇霆為乃父辦壽時,那個忙裡忙外的操辦人,東北話叫作“知賓”的,正是落魄軍閥孫傳芳。

    (孫傳芳)

  • 9 # 彭67624316

    奉系軍閥在二次直奉大戰中統一了北方,此時南方的北伐軍正節節勝利,孫傳芳的軍隊與北伐軍交戰迅速潰敗,不得已到北京找張作霖尋求聯合,張作霖認清局勢,認為合作很有必要,不但孫傳芳,就連吳佩孚(基本已被打趴下來了)也與張作霖合作,此時北方基本上形成了空前團結局面,這一局面隨著皇姑屯事件爆發,張學良東北易幟結束!

  • 10 # 史論縱橫

    孫傳芳雖然號稱“東南王”,但真正走上巔峰的時間不長,只有大概兩三年的時間,而標誌他走上巔峰的事件,就是發動浙奉戰爭,將奉系攆出江蘇、安徽,從而佔據東南五省(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江蘇),號稱“東南王”。

    可以說,孫傳芳與張作霖是北洋派系內拉仇恨比較大的一對,然而在北伐戰爭後,孫傳芳為何又會去投靠張作霖呢?

    孫傳芳早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國之後被軍閥王佔元所賞識,成為其左膀右臂,到1917年升任湖北暫編第一師師長,是當時的大能人,只不過後來湘鄂戰爭中,面對來勢洶湧的湘軍,吳佩孚作為後援,來了一個“援鄂不援王”,其實就是要把王佔元驅逐出湖北。

    王佔元是孫傳芳的靠山,等到吳佩孚開入湖北,與湖南方面軍閥議和之後,王佔元由於口碑不佳,最終被淘汰出局,後來逃往天津租界,與奉系軍閥建立聯絡。

    王佔元被驅逐後,對於孫傳芳的安置問題也成了直系的棘手問題,最後曹錕召孫傳芳入京,讓其入福建,由吳佩孚撥付彈藥,然後開入福建,本來是沒把孫傳芳當一回事,想讓孫在福建自生自滅,誰成想孫傳芳在福建搞出一片天地,在1923年被任命為福建軍務督理,逐漸在福建站穩腳跟。

    當時正是直系隻手遮天的時候,唯有浙江被皖系的殘部盧永祥佔據,到孫傳芳入主福建後,浙江已經被直系所包圍,為此盧永祥暗中聯絡奉系張作霖,以求自保。

    隨後,江蘇軍閥齊燮元聯合當時福建孫傳芳聯合夾擊盧永祥,江浙戰爭爆發,張作霖遂以支援盧永祥的名義攻打直系,爆發第二次直奉大戰。

    在這次戰爭中,張作霖在北方擊垮吳佩孚的直系主力,而孫傳芳則擊垮盧永祥,佔據福建和浙江兩省,成為直系新貴。

    奉系入關之後,直接南下,一路攻城略地,先後奪下山東、江蘇和安徽,差一點就打過長江吞併了孫傳芳,此時,孫傳芳不得不向奉系投誠,雙方達成諒解。

    張作霖當時意氣風發,佔據八省之地,達到奉系從未到達的巔峰,並未把孫傳芳放在眼裡,奉系將領楊宇霆到江蘇只帶一個師,姜登選入主安徽就帶一個營,結果被孫傳芳瞅準時機,一個反撲奪下江蘇和安徽兩省。

    孫傳芳一下子,佔據了福建、浙江、江西、江蘇、安徽五省,成為東南王,這也標誌著與奉系徹底鬧掰,公然對抗,當時如果不是為了打馮玉祥,估計張作霖早就調轉槍口,向孫傳芳開炮了。

    其實,一部北洋軍閥史,就是相互混戰史,皖系、直系、奉系三方混戰,你方唱罷我登場,來回周旋,為爭奪的就是一個老大的位置,打破砂鍋問到底也是一個北洋系統的人,奪得是北洋政府的主導權。

    因此,有種說法是北洋軍閥混戰,打輸的那個只要通電下野也就沒什麼事了,北伐時期“北洋三大軍閥”,張作霖、吳佩孚、孫傳芳,都是一丘之貉。

    但是到1926年開始的北伐戰爭,性質就不是軍閥混戰,而是革命戰爭,是要徹底推翻北洋政府,在北伐戰爭初期,孫傳芳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抱有僥倖心理。

    在北伐軍攻打吳佩孚的時候,認為北伐只是一場區域性戰爭,當吳佩孚向他求援的時候,他還擔心吳佩孚奪他的地盤而不願出兵,等到北伐軍打敗吳佩孚之後,就將槍口對準孫傳芳,孫傳芳這才如夢方醒,積極尋求張作霖的援助。

    在被北伐軍打敗之後,也只能投靠張作霖以求自保了,實際上面對北伐軍,曾經打得不可開交的北洋軍閥都採取了抱團取暖的對策,孫傳芳雖然與張作霖有過不愉快,但那也是北洋內部矛盾。

    當然,按照道理來說,張作霖應該是對孫傳芳懷恨在心,但是在大局面前,也不得不妥協。

    張作霖除了接納孫傳芳,後來也有意招攬吳佩孚,直到奉系完全退出北京外,還不放棄想要對北伐軍進行反擊。

  • 11 # 不沉的經遠

    孫傳芳和張作霖之間歷史上其實幾次分分合合,最後投靠張作霖也不是真心實意,只是走投無路之下的無奈之舉。

    從對抗到合作

    第二次直奉大戰張作霖獲勝以後,奉軍大舉入關,一直衝到了長江邊。長江流域各地方軍閥為了自保組成了反奉同盟,公推吳佩孚為盟主。

    不過吳佩孚兵敗以後手下嫡系部隊大多損失殆盡,正在忙著收編湖北軍隊,一時間無力北上,所以這反奉的主力就由在浙江的孫傳芳來充當了。孫傳芳和江蘇督軍齊燮元聯手在江蘇和奉軍展開激戰。

    張作霖見江蘇一時難以攻克,於是讓段祺瑞出面任命孫傳芳為浙江督辦,承認他在浙江的地位,並約定上海中立,奉軍和孫軍都不駐軍。孫傳芳得到這個承諾以後,立即撕毀和齊燮元的協議,退出戰鬥。齊燮元孤掌難鳴,只能向奉系投降。

    從合作到對抗

    控制江蘇以後的奉軍並沒有遵守和孫傳芳的協議,派兵進入上海。隨即又任命奉系大將姜登選為安徽軍務督辦,勢力進一步南進。一直有意染指上海和江蘇的孫傳芳見奉系得寸進尺,於是聯合閩、贛等省軍閥一起揮師北上,擊敗在江蘇的奉軍,奪取了安徽、江蘇兩省,成為了控制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的大軍閥,號稱五省聯軍總司令。

    隨即孫傳芳又繼續北上和奉系大將張宗昌在山東、江蘇邊界一通大戰,雙方都死傷不少。然而就在此時吳佩孚卻和張作霖私下聯絡,聯合對馮玉祥發起攻擊,把反奉改成了反馮。

    孫傳芳反奉不過是為了借這個機會爭奪奉系地盤。馮玉祥和他並不接壤,反馮對他毫無意義,因此孫傳芳和吳佩孚翻臉,退出了原本的反奉聯盟。這也是北伐戰爭開始以後,吳佩孚遭到北伐軍攻擊,孫傳芳坐視不理的原因之一。

    孫傳芳和張作霖的再次合作

    但是隨著北伐戰爭規模擴大,孫傳芳也捲入了戰鬥。他開始一度在南昌擊敗北伐軍,不過隨即被北伐軍擊敗,一路潰敗到了長江以北。自知難以和北伐軍抗衡的孫傳芳立刻改變了原本反奉的立場,轉而向張作霖輸誠,表示願意服從張作霖的領導。

    當然,孫傳芳此舉只是為了給自己拉一個外援而已。當北伐軍因為412反革命政變分裂,繼而寧漢對立,實力遭到削弱以後,孫傳芳立刻不等奉軍接應,指揮部隊渡江反撲。

    然而孫傳芳此次反撲遭到北伐軍第一軍、第七軍的有力反擊,孫傳芳的主力被殲滅。此後孫傳芳已經徹底失去了和北伐軍對抗的本錢,才徹底倒向張作霖。

    所以我們不難看到,孫傳芳從反奉到和奉系合作,繼而又是反奉,最後又投靠張作霖,他的選擇都是出自己的利益考慮,典型的軍閥選擇。

  • 12 # 歷史軍魂

    直係軍閥孫傳芳和奉系軍閥張作霖曾經是敵人。第二次直奉大戰之後,奉系張作霖的地盤延伸到了長江流域。長江流域是直係軍閥的地盤,奉系南下必然會威脅到時任浙江督軍孫傳芳的地盤。於是,孫傳芳聯合福建、江蘇、安徽、江西各省的舊部組成五省聯軍反奉。

    1925年10月,孫傳芳以五省聯軍總司令的名義下令對南下的奉軍發動了進攻。由於是突然進攻,奉軍猝不及防,驚慌失措的奉軍節節敗退。五省聯軍一鼓作氣將奉軍趕回了山東境內。就在此時,奉軍與馮玉祥的國民軍簽訂了停戰協定,吳佩孚也沒有進攻奉軍,反奉聯盟名存實亡,反奉戰爭不得不停止。從此,長江下游的五省成了直係軍閥孫傳芳的地盤。

    1926年廣州國民政府誓師北伐,北伐的物件為吳佩孚、孫傳芳和張作霖,其戰略計劃為:首先進攻兩湖,消滅吳佩孚的勢力,然後消滅孫傳芳,最後消滅張作霖。當北伐軍攻打吳佩孚時,孫傳芳作壁上觀。吳佩孚被消滅之後,北伐軍移師消滅孫傳芳。孫傳芳被北伐軍大敗之後,化裝乘火車到了天津求見奉系軍閥張作霖。

    孫傳芳和張作霖昔日刀兵相見,如今面對共同的敵人走向了聯合。此時的孫傳芳放下了自己的臉面,一見到張作霖就深深地鞠了一躬,並說到“對不起大帥”。張作霖趕忙扶起孫傳芳,並向奉系將領門介紹道“各位,這位就是孫馨遠,孫聯帥”。就這樣,走投無路的孫傳芳投奔了張雨帥。

    曾經的敵人來投奔自己,張作霖甚是高興。張作霖給了孫傳芳一個安國軍副總司令的頭銜,孫傳芳剩餘的5萬多人馬也納入了張作霖的安國軍系統,並被任命為安國軍第一軍團軍團長。1927年孫傳芳趁“寧漢分裂”之機對北伐軍發動反擊,結果大敗而逃,次年在山東被北伐軍徹底打敗。孫傳芳孤身一人逃往了奉天。九一八事變之後移居天津,從此開始不問政事,在居士林專心理佛。1935年,施從濱之女施劍翹為了替父報仇,潛入居士林將其刺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情和麵包,自由和婚姻,怎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