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筱女子不才
應當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
他是二十四孝之一,以孝聞名。
所謂百善孝為先,舜帝仁孝感動天地,更是讓唐堯將娥皇女英兩個女兒嫁給他,最後將皇位也禪讓給他。
有人會問,取了公主,繼承皇位不正常嗎,據傳當時的皇帝是禪讓制的,並且舜並非達官顯貴,官家子弟,而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莊家人。
母親早逝,父親又取了一房妻,而養母對他並不好,百般刁難嫉妒,可是他始終不忘初心,仁孝當先。
最後他的仁孝出名,被唐堯知曉,將兩個愛女嫁給了他,成就一段神話版的姻緣美談。
並且在堯稱帝后,仍舊未曾計較繼母的加害,依舊孝敬父母,禮敬兄弟。
最後成為傳承千年的仁孝典範。
-
3 # 習品歷史輝煌人生
有個在中國的古代社會里,最仁的君是劉秀
劉秀身為皇帝,卻沒怎麼享受生活.工作上:每天天剛亮,便上朝理事,太陽偏西才罷朝.生活中,衣:身衣大練,色無重彩;食:遠方貢珍甘,必先偏賜列侯;住:從未大興宮室;行:益州傳送公孫述葆車,法物始備.婚姻上,一輩子只有三個女人,而且後兩位是出於政治聯姻的需要才娶的.
宋仁宗是大宋王朝一個最令人欽佩,也是最仁義的一個皇帝。之所以取仁宗的廟號,也是因為他從小就講任和宗這兩點為自己座右銘,以此來銘記於心,做一個對人民對國家仁義的君王。
中國歷史上那麼多皇帝,做到了真正的仁義有幾個,首屈一指是他
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誕生了五百多個皇帝,因為封建世襲制的限制,加上皇權鬥爭的殘酷和激烈,其中誕生了不少出名的暴君,當然也有些足可稱道的明君。然而真正能夠稱得上仁義之君,位居高位還能為他人著想的只有他宋仁宗趙禎。
小時候最愛看的電視劇就是包青天,其中最吸引人的一個案子就是狸貓換太子。這個被換到皇后名下撫養的孩子就是趙禎。他12歲就登上了皇位,由皇后劉娥垂簾聽政。
在演義中,劉皇后是一個十分惡毒的女人。然而事實的真相是,宋真宗跟他的皇后劉娥十分恩愛,然而皇后多年一直卻未有生育,皇帝寵幸了劉娥身邊的一個姓李的侍女,然後等這個孩子出生後,就作為劉皇后的兒子來撫養。而劉皇后對李氏也還不錯,在她死後還厚葬了她。
其實劉娥是一個十分有政治頭腦的女人,而且十分好學。在她的教養下,宋仁宗趙禎也成長得十分順利。
趙禎從小就比較仁義,懂得為別人著想。做為大宋的第四任皇帝,趙禎並沒有像他的爺爺們那樣的壞脾氣,相反地他對臣下十分寬容,從來不打罵和刑訊他的官員。當時著名的大臣包拯,屬於比較能說會道的。而且這個人說起話來口沫橫飛,還十分地不自覺。有時候他向皇帝做彙報,唾沫星子飛了皇帝一臉。皇帝絲毫不以為意,自己擦擦臉,繼續聽他扯。這好脾氣在歷代皇帝中也是沒誰了。
做皇帝嘛,對下面臣屬比較體恤,這無可厚非。若只做到這樣,那趙禎也還配不上仁宗的稱號。他的仁義還表現在對奴僕也十分體諒,這在那個上下尊卑有別的時代,真的是十分難能可貴的了。
據說有一次他在遊園的時候,身後的侍從們看到他不停地回頭看,卻不說什麼,都很奇怪。等他快步走回到了宮殿,卻對妃子說,快點給我倒杯水來喝,渴死我了。
妃子很奇怪,你帶了那麼多人出去,就沒有讓侍從給你拿點水喝嗎?沒想到趙禎卻說,我回頭看他們沒有準備水壺,我想想還是別要了吧,不然的話,他們又會因為伺候不周到而受到責罵的。如此懂得體恤下人的人怎麼會不受到眾人的愛戴呢?何況他還是一國的君主。
不僅如此,趙禎還十分節儉,有一次他半夜看奏章,餓了十分想喝羊肉湯。自己想了想,這實在是一件過於勞民傷財的事情,就作罷了。也許你會說一碗羊肉湯而已,至於勞民傷財嗎?可趙禎想得比較長遠,他知道自己是皇帝,皇帝若說喜歡吃什麼,底下的人就會天天想法子做給他吃,而長此以往,耗費也不少呢。見多了皇帝驕奢淫逸,像趙禎這樣節儉的皇帝可還真不多。
清朝的文字獄大家都聽說過,而許多文人,就因為詩句中有暗似諷刺的句子而被殺頭。其實很多都是無稽之談。而仁宗卻對這些人抱有十分寬容的態度。有一次,一個老秀才,寫了兩句詩。被當地的官員抓住呈報給了仁宗說他大逆不道。仁宗只是淡淡地說,只是他發牢騷罷了。
像這樣一位仁義的君主,即使他政績不是那麼突出,也是十分得民心的。所以,在他死後,全國百姓都為他哀悼,哪怕乞丐和邊遠地區的人都為他披麻戴孝哀哭,而大宋的敵人也對他表示哀悼,遼國首領還為他哭泣,併為了他修築了衣冠冢。
-
4 # 一頁歷史
劉邦被當作悲劇英雄項羽的對立面,被視同無賴小人,甚至被說成是厚臉皮、黑心黑的代表人物。我認為,這是中國人非理性的“婦人之仁”泛道德評判的一種結果。
這樣的“劉邦”,是被抹黑、扭曲、醜化了的劉邦,不是歷史上真實的劉邦。真實的劉邦,是富有孝心、愛心、人性的寬厚之人。他由於出身寒微,文化修養有限,身上有不少毛病。
但是,他知錯能改,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知人善任。可貴的是,做了皇帝之後,他仍然能保持平民的本色:戰場上,身先士卒;處理政事,不剛愎自用。始終沒有因為權力的登峰造極而迷失自我,喪失人性,戕害蒼生。我認為,劉邦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富有人性的開國皇帝。
劉邦為人,固然有不拘小節,粗放乃至粗魯之處。例如早年做亭長時,“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往儒生帽子裡撒尿。但是,他的心地是寬厚的。這一點,史書有明白的記載。
《史記·高祖本紀》:“仁而愛人,喜施,意裕如也,常有大度。”早年在王媼、武負的酒館裡喝酒,常常會付給酒家幾倍的酒錢。進關中後不殺歸降的秦王子嬰;與百姓約法,只有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廢除秦朝一切法律。秦地百姓聞訊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但是,劉邦下令,不得接受。這使百姓更加喜歡他,“唯恐沛公不為秦王”。
一統天下之後,劉邦在洛陽宮舉行慶功宴會。席上劉邦給與會的諸侯將軍們出了個題目,讓他們說說“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兩位將軍認為主要原因是,劉邦“與天下同利”,項羽“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劉邦對此回答不以為然,稱其“知其一,不知其二”。他自己總結的成功原因是,他能用張良、蕭何、韓信等人傑,項羽卻連一個范增都不能用。出手闊綽、不濫殺百姓、不居功自傲,都是劉邦大度寬厚的有力證據。
劉邦做了皇帝之後,仍然保持著平民的本性。做了皇帝的劉邦,處理軍國大事之餘,還是五天一次向父親劉太公請安問好,如普通百姓人家父子般行禮。在太公家令建議下,尊太公為太上皇,才解決了高祖“人主拜人臣”、“威重不行”的問題。
父親劉太公被接到長安後,因為見不到少年時代那些屠販朋友,買酒吃餅,鬥雞蹴鞠,很是鬱悶。劉邦於是照老家豐縣原樣,在長安附近修建了一座城鎮——後來被叫做新豐,接來父親的所有老朋友,住到那裡。擊潰叛亂的黥布,返回長安時路過老家沛縣、豐縣,大排筵宴,喝酒吃肉,找人演唱自己作詞的《大風歌》,與父老鄉親同樂數日。丞相蕭何奉命修建未央宮,修成之日,劉邦見宮闕壯麗,十分生氣,怪蕭何太鋪張浪費了。聽過蕭何“非壯麗無以重威”的解釋之後,這才轉怒為喜。
做了皇帝的劉邦,竟然還屢次親率軍隊出征。劉邦的出征,不同於當今政客們毫無危險的政治秀,征途之上,是充滿艱難與危險的。其中,漢高祖七年征討白土、曼丘臣、王黃立故趙將趙利為王造反那次,天寒地凍,士兵有百分之二三十被凍掉了手指。劉邦自己也在平城被匈奴軍隊圍困了整整七天,差一點死在那裡。
漢高祖十二年,在追擊叛將黥布的時候,劉邦為流矢所中。最後,又因拒絕呂后所延請良醫的治療,丟了性命。可見,戰場之上,劉邦是親冒矢石衝在前面的。不像現代戰爭的高階指揮官那樣,躲在遠離危險的指揮所裡,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劉邦垂危,呂后問蕭何之後,誰是宰相人選,劉邦依次推薦了曹參、陳平、周勃。呂后還繼續往下問,劉邦答以“此後亦非而所知也”。
劉邦不喜歡跟呂雉所生的兒子劉盈,覺得他太優柔寡斷,幾次想要立跟自己寵愛的戚夫人所生的兒子趙王如意為太子。但是,因為劉盈採納張良計策,請出商山四皓為自己撐場面,劉邦最終也只能感嘆劉盈“羽翼已豐”,打消了廢劉盈太子另立趙王如意的念頭。害得自己心愛的戚夫人與趙王如意,日後都慘死呂雉之手。《史記·呂太后本紀》雲:“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種種跡象表明,終其一生,劉邦都不失為一個富有人性的正常人,而不是殘暴的君主。
五千年文明史上,貴為開國君主者,像劉邦那樣,能始終堅守平民人性的,似乎沒有第二人。
-
5 # 玉的藝術
第一位,漢文帝是漢朝最仁義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間,遵從黃老之學,輕徭薄賦,獎勵耕織,與民休息,不輕易發生戰爭,哪怕匈奴擾邊,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自己缺很節儉,他是第一個提倡薄葬的人,他和漢景帝這段時間人稱文景之治。
第二位皇帝,我認為最仁義的皇帝就是宋太祖趙匡胤,他發動陳橋驛兵變,只犧牲了一個人,沒有發生大面積的流血事件實現了政權的平穩過渡,儘管是從周世宗兒子手上奪回的政權,但是對於整個當時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還有一件事就是杯酒釋兵權,用一頓酒就讓那些掌握實權的大將交出兵權,實現中央集權也沒有出現殺功臣的事。這在整個中國歷史唯比一例
-
6 # 東瀛觀察使
仁皇仁帝 首推仁宗!
宋仁宗趙禎不是假的仁,是真的仁,一表仁才,仁見仁愛,當仁不二之仁義皇帝。俗話說得好:仁義皇帝爬滿街,唯有趙禎才是爹。
不說笑了,究竟是為何,眾位看官且聽我細細道來。
身世不俗,恩怨分明七俠五義中狸貓換太子的橋段中那個太子便是趙禎。可能正是因為自己的命是被宮女和太監救活的,所以他冥冥中生性仁慈。當然你可能要說這不過是戲說,那便來說說正史。
趙禎確實是李氏所生劉後所養,在劉後去世後有人告訴趙禎,劉娥非他親生母親,而他親生母親是被人所害。年輕的趙禎聽後有如晴天霹靂,飛奔出城尋找親生母親的棺槨。最後他發現母親是依皇后禮厚葬的頓時結開了心結,為自己聽信讒言而對養母產生懷疑感到內疚,嘆道:“人言豈可盡信。”他來到劉太后牌位前,拜謝自責:“從此後大娘孃的生平可清白分明瞭。”於是下詔“中外勿輒言皇太后垂簾日事”,又為兩位母親都上了皇后尊號,而且此後祭奠也都是先祭劉後再祭生母。
2、寬厚待人,體恤下人
歷史上仁宗寬厚待人的例子不勝列舉。尤其是他能夠體貼宮中下人的難處更是亙古罕見。
最著名的莫過於“忍渴”的故事了。這個故事在《知否知否》中也有體現。
春日步苑內,屢回顧,皆莫測聖意。及還宮,顧嬪御曰:“渴甚,可速進熱水。”嬪御曰:“官家何不外面取水,而致久渴耶?”仁宗曰:“吾屢顧,不見鐐子,苟問之,即有抵罪者,故忍渴而歸”。大概意思是說:有年春天,宋仁宗在花園裡散步,好幾次回頭看,周圍的人都不明白他什麼意思。直到回到宮裡,宋仁宗才說:我好渴,快點拿水來。嬪妃不解:皇上你為什麼不在外面就要水喝,何必渴這麼久?宋仁宗說:我回頭看了好幾次,也沒見到管茶水的人,如果當時就說,肯定有人要被怪罪,算了,還是忍著吧。
《筆錄》中還有一個故事說道:
仁宗一日晨興,語近臣曰:“昨夜因不寐而甚飢,思食燒羊。”近臣曰:“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曰:“比聞禁內每有取索,外間遂以為制,誠恐自此逐夜宰殺,則害物多矣。”時左右皆呼萬歲。趙禎早晨醒來對近侍說:“昨天晚上朕肚子餓得很,睡不著想吃燒羊。”近侍問道:“陛下為何不降旨命臣下去採辦?”趙禎說:“朕如果一開口,下面就因為這是朕的命令,去大肆擾民,所以還是不開口的好。”
最厲害的一次,宋仁宗在宮中吃飯,結果吃出了石子。可宋仁宗卻悄悄提醒身邊的人,這事千萬別再說了。鬧不好,御膳房的人是要被殺頭的。
3、尚德緩刑,對讀書人寬容
還有一個四川的讀書人,獻詩給成都太守,主張“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成都太守認為這是明目張膽地煽動造反,把他縛送京城。趙禎卻說:“這是老秀才急於要做官,寫一首詩洩洩憤,怎能治罪呢?不如給他個官。”最後讓他當了司戶參軍
總結,各路史家對趙禎的仁評價都相當高,我就不贅述了。
仁宗恭儉仁恕,出於天性,一遇水旱,或密禱禁庭,或跣立殿下。……至於夏人犯邊,御之出境;契丹渝盟,增以歲幣。在位四十二年之間,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殘刻之人;刑法似縱弛,而決獄多平允之士。國未嘗無弊倖,而不足以累治世之體;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善類之氣。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餘年之基。子孫一矯其所為,馴致於亂。《傳》曰:“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仁宗之世,契丹增幣,夏國增賜,養兵兩陲,費累百萬;然帝性恭儉寡慾,故取民之制,不至掊克。宋之廟號,若仁宗之為“仁”,孝宗之為“孝”,其無愧焉,其無愧焉!借亡宋之蒙元的一代名相脫脫的評價來結尾吧!
宋之廟號,若仁宗之為“仁”,孝宗之為“孝”,其無愧焉,其無愧焉!
說得太好了!
-
7 # 槐蔭樹下的老曹
義不掌權,慈不帶兵。從皇帝的社會角色與存在價值來說,一個“厚道”“仁義”的皇帝,絕不是一個好皇帝。你對某些具體的人“厚道”“仁義”,你就沒有那份雄心與境界,去對天下大眾“厚道”“仁義”,你就沒法面對自己的職位,沒法面對自己的存在價值。所以,最“厚道”最“仁義”的皇帝,就是那些具有雄才偉略,能夠維護天下太平,促進社會繁榮的皇帝。而對大臣“厚道”,對宮女“仁義”的皇帝,或許是他有謀略,或許,他根本就不是一個稱職的皇帝。
-
8 # 青梅70
從秦始皇開始到最後一個皇帝,一共約四百個皇帝。對於皇帝的評價也是多方面的。在這些皇帝中有薄情寡義的,有奇葩的。當然也有仁義的君主。個人覺得仁義應該是個人品行好,國家治理的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吧。這樣得皇帝我知道有三個。
第一個是光武帝劉秀,從亂世走出的皇帝。優待功臣,賞罰分明。與民修養生息。著名的歷史故事強項令就是說他的故事。不僅治理國家是典範。在家庭中也是好丈夫與好父親。這樣得皇帝在歷史中較少見。
第二個覺得是宋太祖趙匡胤。他的寬仁之處在於優待前朝官員,皇室。雖然發動政變奪取了後周政權。卻沒有造成流血事件,這是難能可貴的。太祖誓碑要求其後皇帝優待柴氏子孫,即使謀逆大罪不允許連坐其他人。足見其仁義。另外就是一次宴會一個大臣喝多了,當著他的面哭了,懷念舊主後周。第二天大臣醒酒很是驚慌,結果趙匡胤還安慰大臣。人總念及舊情人之常情。沒有追究任何責任。
第三個就是宋仁宗趙禎。仁義到什麼程度。自己外出口渴了,都忍心和適從說口渴。回到住處再大口喝水。一次晚上半夜就想喝羊湯,可是忍了。怕知道皇帝愛喝羊湯,御膳房常備羊湯而浪費。就忍著了。仁宗去世舉國哀痛,甚至遼國聞仁宗駕崩依然有痛哭流涕可見其仁。
-
9 # 曉肥俠
《三國演義》故事中,劉備一向以仁義著稱,然而,事實上,劉備一生專做不厚道之事,坑了很多人。劉備坑的這些人,大多都有恩於劉備。
三國人物中,劉備最愛哭,他的殺手鐧是“哭”、“慟哭”、“嚎啕大哭”,以眼淚達到目的,居然還屢試不爽。
劉備一向以仁義為旗號,他請諸葛亮出山,泣曰:“先生不出,如蒼生何!”高帽一戴,諸葛亮果然被劉備哄去給他打江山。
徐庶要去給曹操效力,劉備一路淚如雨下,徐庶只好迴應以“身在曹營心在漢”,安撫劉備。
三國人物中,劉備坑人的手段最高,劉備坑諸侯、坑呂布、坑袁紹、坑劉表、坑曹操、坑周瑜,見一個坑一個,見兩個坑一雙,文丑、顏良、張合、田豐等人都被劉備坑了。
大多數人認為劉備是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仁義君子,怎麼會坑人害人呢?但是,說起劉備乾的那些破事,真是太不厚道了!簡直沒臉沒皮嘛!
呂布轅門射戟解了劉備的圍,但是,呂布讓劉備幫忙說好話的時候,劉備卻對曹操說:“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一句話送了呂布的命!
除了呂布,袁紹對劉備也不錯。袁紹愛才,不僅沒有殺劉備,還讓他在軍前效力,可是劉備卻找準機會逃跑了。
曹操收留劉備,還給了劉備宜城亭侯的爵位,並任命其為左將軍、豫州牧,但是,劉備突圍之後,卻把曹操手下大將車胄給殺死了,還參與了董承組織的衣帶詔反曹事件。
劉表請劉備幫忙,劉備卻偷偷壯大自己的勢力,還利用諸葛亮與劉表妻子蔡氏的關係,激化劉表膝下兩個兒子之間的矛盾,試圖坐收漁翁之利。
周瑜打贏了赤壁之戰,天下三分,劉備跟著沾光得利,卻偷偷對孫權說:“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要說劉備做的最不厚道的事,還是稱帝一事。所謂的漢賊曹操都沒有稱帝呢,劉備卻稱帝了。
也許有人會說,是曹丕稱帝在前,劉備稱帝也是不得已呀。但是,曹丕稱帝,真的可以作為劉備稱帝的藉口嗎?
劉備稱帝的時候,漢獻帝還在山陽縣好好地活著呢,劉備要是真仁義,不是應該去擁護漢獻帝奪回皇位嗎?
哪怕是漢獻帝死了,按正統來說,也輪不到劉備來延續漢朝吧?這種皇帝還活著,就自立為王的好法,何止不厚道,簡直是亂臣賊子。
曹丕稱帝,劉備高舉光復漢室的旗幟,也稱帝了。劉備不去討伐曹魏,卻為報孫權奪荊州、殺關羽之仇,率數萬大軍東討孫權,結果被陸遜敗於夷陵。
劉備究竟在幹嘛?劉備真的是以天下為己任的仁義之君嗎?姜子倒是認為,他是最愛哭的皇帝,也是最坑人的帝王,卻以仁義著稱
-
10 # 華夏星星小草
什麼叫最厚道還有什麼最仁義,首先要解釋清楚/厚道也叫不會陰謀詭計/沒什麼心機,仁義對待人有情有義,不會做不地道的事情,以上兩點能否套上中國曆代的皇帝呢!皇權皇位是身不由己做出決定決策啊,沒存在厚道和仁義,平民百姓有啊!
-
11 # 希言話史
很多皇帝都知道,“仁義”是一塊好招牌,利用好了這面招牌,必然能夠博得臣子和百姓的歡心,在史書上留下一個光輝的名字。
所以,許多帝王都有一些“仁義”的事蹟。但是,這些仁義的事蹟,有多少是出自真心的,就值得商榷了。
要想分辨一個皇帝是否真的仁義,就需要全面地看待這個帝王做過的事情。比如對待自己的敵人如何、對待自己的髮妻如何,對待不順從自己的人如何,對待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如何……
這麼多方面,全都做得不錯的,只有光武帝劉秀一個人。
一、對待敵人劉秀在於赤眉軍征戰的過程中,一度陷入困境。這個時候,身邊有不少人向他獻策,建議他掘開黃河,用水淹死赤眉軍。
劉秀聽後,立刻拒絕了這一提議。他說,洪水無情,雖然可以一解戰端,但是卻傷害太多無辜之人,沿途百姓的生命財產都會受到重大損失。我們再想其他的法子。
之後,透過有效的戰略佈局,和將士們齊心協力的奮戰,劉秀軍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他們把赤眉軍包圍起來。這無異於甕中捉鱉,勝利在即。
這時,赤眉軍裡有人前來投降,問劉秀:“若劉盆子率領眾將士投降,您將如何待他?”
劉秀頓時明白了他們的擔憂,趕緊保證道:“放心吧,我肯定不會殺害他的。”
眾人投降後,他果然沒有殺人,還將這些讓他吃盡苦頭的投降將領留在洛陽居住,對待劉盆子,則恩賞更厚。
二、對待不順從自己的人劉秀是讀書人出身,曾在京師長安求學多年,所以有許多文人朋友,比如嚴光。
嚴光是當時有名的大才子。當上皇帝后,劉秀就想到了這位老同學,多次派人請他出山為官,都被他拒絕。
如果說,嚴光作為老同學,劉秀對他的這種“不配合”給予極大的寬容和優待,是人之常情。不能看出他是否仁愛厚道。
但實際上,這並不是個例。劉秀對待別的不合作的讀書人,也是一樣的態度。比如牛牢、王霸、逄萌、井丹等等。
國朝初立,需要人才,求賢若渴的劉秀希望他們能夠走入廟堂,為國效力。但這些人卻鐵了心拒絕到底。
換做朱元璋這樣的皇帝,恐怕是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可吃的。
對比之下,劉秀始終不以帝王之尊勉強為難他們,給予他們選擇的自由,這一點是多麼難能可貴。
三、對待功臣劉秀以布衣之身問鼎九五,這其中少不了文臣武將的輔佐和幫助。當天下已定時,他給予功臣們最大的優容。
兔死狗烹,這在我國曆史上,是屢見不鮮的例子,玩得最爐火純青的,要數劉邦和朱元璋二位。
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不能全怪帝王們。畢竟,能夠“逐兔”的“功狗”們,功勳太高,威望太盛,又手握重兵。這對皇權的威脅實在是太大了,一旦他們有點異心,後果將不堪設想。
睡榻之畔豈容他人酣睡?
解決掉他們,才能高枕無憂。
這是帝王們的擔憂,也是君臣心照不宣的事情。像宋太祖趙匡胤那般,開誠佈公告訴手下武將,自己擔心他們造反,也擔心他們的部下對他們黃袍加身,所以希望他們解除軍權,頤養天年的“溫柔”皇帝,畢竟是少數。
解決皇權威脅的手段,大多都是以鮮血而終結。
而劉秀既不同於劉邦、朱元璋之流,也不同於趙匡胤之流,他對自己的功臣們,是真的做到了誠懇以待,推心置腹。
心胸豁達,可見一斑。
雲臺二十八將,沒有成為皇權的犧牲品,他們得到了劉秀的尊敬和厚待,這是他們的幸運。
四、對待發妻圍繞在劉秀身上的,還有一樁美談——娶妻當娶陰麗華。
陰麗華是他的髮妻,但後來在征討天下的過程中,為了擴大勢力,劉秀又娶了貴族女子郭聖通。有些人看到這裡可能要鑽牛角尖了,這是始亂終棄啊!明明有妻子了,還要另娶!
說這話之前,需要明確的是,劉秀是一位古人,在那個時代,男子三妻四妾,是一種極為正常的社會現象。只有一個妻子,反而倒顯得不尋常。
終其一生,劉秀對陰麗華都相當不錯,二人算是相濡以沫地度過了一生。
影視劇《秀麗江山之長歌行》中,對劉秀的這一特徵有所體現。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綜上所述,光武帝劉秀是一個真正的厚道人。
-
12 # 三少爺的筆
中國最具仁義厚道的十大皇帝,
康熙,乾隆,唐太宗,宋太祖,漢光武帝,宋仁宗,明孝宗,宋神宗,漢宣帝,魏孝文帝。
從秦始皇開始,一直到袁世凱稱帝結束,一共經歷2137年。在這期間,中國一共出現了495個皇帝,其中包括73個死後被追封的皇帝,比如曹操、司馬懿、努爾哈赤、皇太極等人。
在這495個皇帝中間,有殘暴不仁之君,有浪得虛名之君,有昏庸之君......也有厚道仁義之君,連抹黑都無處下手!翻開中國封建歷史,唯有以下四個最為完美,真正做到了愛民如子,後世評價非常高!
第一, 位面之子(意思就是天選之子)漢光武帝劉秀。劉秀身為皇帝,卻沒怎麼享受生活。工作上:每天天剛亮,便上朝理事,太陽偏西才罷朝;生活中,衣:身衣大練,色無重彩。食:遠方貢珍甘,必先偏賜列侯;住:從未大興宮室;行:益州傳送公孫述葆車,法物始備。
婚姻上,一輩子只有三個女人,而且後兩位是出於政治聯姻的需要才娶的。
而劉秀將與岳母、妻室、下級、兄弟姐妹,子孫的關係都處理的很好。在國家的治理上,他奉行的是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的理念,由此構建了一個和諧的社會。
第二,良心皇帝唐代宗李豫。歷史上對唐代宗的評價是一位情種的皇帝,很多專家對他的評價也是高情商、高智商、看重情義和非常疼愛自己的妻子,就連對待身邊的下人也是非常好。唐代宗還是皇子的時候就非常孝順自己的祖父和父親,當他們一併病倒,還是李豫在身邊細微的照顧著,而且當時的環境非常的危險。
第三,寬厚皇帝宋仁宗趙禎。趙禎就是狸貓換太子故事中的“太子”。和歷史上其他“仁宗”不同的是,趙禎是貨真價實的寬厚仁義,即便包拯吐沫星噴到臉上,也只是偷偷的擦掉,而不是讓大臣難堪!對於宋仁宗,連一向自高自大的乾隆,都佩服不已。乾隆曾說:“有三個帝王,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燁,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趙禎。”
第四,仁慈平民皇帝明孝宗朱佑樘。朱佑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關於此人,因為清朝抹黑的原因,大家瞭解的很少,其實這是一個好皇帝,足以秒殺康熙乾隆!朱祐樘最有名的事情是:一生只有一個女人,古代皇帝中無人能比!朱祐樘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史稱“弘治中興”。
從古至今,中國人有一種偏見,只關注文治武功的皇帝,而不怎麼看重仁愛厚道之君。所以,我們只看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馳騁疆場。卻看不到漢光武劉秀、宋仁宗、明孝宗朱佑樘等皇帝,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廣開言路,愛民如子。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
13 # 我們需要真情
《禮記·曲禮上》:“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漢大儒董仲舒繼承其說,將“仁義”定為傳統道德的最高準則。
“仁義”二字表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那是絕對沒錯,我們常說某某人對待朋友真誠,孝順父母,是個好人,周圍的人都願意和他交朋友。這樣的人走到哪裡都受歡迎,古今中外都是同理。但如果“仁義”表現在“皇帝”這個特殊職業者身上的話,結果還真不好說。因為皇帝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慾,喜好厭惡。假如他把“仁義”用錯了地方或者物件的話那對於百姓而言絕對是一場災難。歷史上大部分皇帝都是在複雜的軍事鬥爭或者政治鬥爭中取勝而登上帝位的。能在這種爾虞我詐,殘酷無比的環境中脫穎而出的人,我想很難把“厚道仁義”的標籤貼在他們身上。但如果他們登上帝位之後能夠體恤民情,不因為自己的喜好而加重百姓的負擔,仍不失為“大仁大義”,這樣的皇帝我們稱之為“明君”。所以評價一個皇帝是否“仁義”要看大節,不能看小節。孔子云:“大節不虧,可以安然去也”正是此理。
在中國歷史上,從秦始皇登基稱“皇帝”到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宣佈退位,一共有408位皇帝。在這四百多位皇帝當中,能稱之為“明君”的少之又少,能稱之為“仁君”的也是鳳毛麟角。廟號為“仁宗”的皇帝倒是有六位,分別是宋仁宗、遼仁宗、夏仁宗、元仁宗、明仁宗、清仁宗。這六位皇帝當中,除了宋仁宗有記載說出門口渴了都不願意麻煩身邊的侍從宮女,而是回家了再牛飲一番。這個故事真假且不說,即便是真的那也是小恩小惠,小仁小義,於國無利,於民無益。其他五位就更不用說了,估計“仁義”二字也是小時候讀書時能寫會背而已。他們廟號裡雖有“仁”字,但其在位期間並沒有做出於百姓於國家有利的“大仁大義”之舉。那麼難道說這麼多皇帝當中沒有一個大節不虧,小節不失的真正意義上的“仁義之君”嗎?答案是否定的,還真有一個明朝的皇帝具備這樣的條件,但絕對不是明仁宗朱高熾,而是他的玄孫明孝宗——
朱佑樘朱佑樘(1470年——1505年),年號弘治,廟號孝宗,明朝第九位皇帝。他的童年極其悲慘,原因是他的父親明憲宗朱見深造成的。說起來朱見深的童年也好不到哪裡,在陰暗恐怖的宮廷鬥爭中被一個姓萬的宮女照顧長大。登基以後封這個宮女為“萬貴妃”,極其寵幸。可能由於童年的遭遇,他把萬貴妃當成了她唯一的親人。所以儘管萬貴妃比他大十七八歲,但朱見深卻對她寵愛有加,致使萬貴妃在後宮越來越囂張跋扈。雖無皇后之名,卻有皇后之權。只可惜幾十年間卻無一男半女所出,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萬貴妃心理嚴重扭曲。那個妃子或者宮女有了身孕只要被萬貴妃知道,輕者墮胎,重者處死。可畏喪心病狂,令人髮指。
一個偶然的機會,朱見深臨幸了一個姓紀的宮女,珠胎暗結。由於萬貴妃的乖張兇殘,宮裡所有太監,宮女已經對她極其憤慨,只是敢怒不敢言。於是無論是太監還是宮女都對這個紀姓宮女百般維護,懷孕的訊息更是極力隱瞞。十個月後,紀宮女順利分娩一男嬰,這就是後來的孝宗皇帝朱佑樘。為了繼續瞞過萬貴妃讓朱佑樘能夠長大成人,紀宮女不敢一人撫養,這個可憐的朱家皇室子孫只能輾轉於眾多的太監宮女之間,吃著百家飯長大。就這樣朱佑樘戰戰兢兢的長到六歲的時候,朱見深才知道自己還有一個兒子,欣喜之下仍不敢自己照顧,交於太后撫養,朱佑樘才得以成人。此時,紀姓宮女為了保住兒子,自盡而亡。萬貴妃又屢次加害,終沒成功,朱見深死後,朱佑樘順利登基為帝。這樣的環境之下長大的朱佑樘並沒有憤世嫉俗,也沒有睚眥必報。即便已經貴為皇帝,也沒有向萬貴妃做出報復舉動(雖然當時萬貴妃已經病死),甚至對於小時候欺負過他的太監宮女也沒有追究。一個掌握萬民生殺大權的封建帝王能夠有這樣的胸懷千古罕見啊!我覺得這是真正的“仁”。
“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這是千古以來多少有志男兒的崇高理想。當上皇帝的朱佑樘已經有了這樣的實力,而且千百年來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一直都是皇權的象徵之一。但是朱佑樘又做了一件讓我們驚掉下巴的事情,他在五百百多年前自己率先實行了一夫一妻制。當然他沒有要求別人和他一樣。想想都會覺得不可思議,在漫長的封建王朝,皇帝暫且不說,就是一般的小官小吏,土豪士紳那一個不是三妻四妾,丫鬟成群。唯獨作為皇帝的朱佑樘一生卻只和他的張皇后雙宿雙飛,如影相隨。在女人只能依附男人的社會里,在周圍都是鶯鶯燕燕而且予取予求的環境中,九五之尊的他卻只對一個女人情深若此,這不是“義”又是什麼?
即便如此,這些極具人格魅力的事情表現在一個皇帝身上也還是“小仁小義”。
那讓我們看看朱佑樘在他的本職工作上乾的如何。
成化二十三年,明憲宗崩,朱佑樘即位,次年改元“弘治”,當時的大明朝可畏千瘡百孔。朱佑樘即位之後,勵精圖治,勤於政事。民生上,輕徭薄賦,興修水利,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吏治上,懲治腐敗,剷除奸佞,重用賢良,使得弘治一朝政治清明,朝綱穩定;軍事上,三收哈密,四敗韃靼,使得國家統一,百姓安定。其餘如廢除苛法,整治軍備,嚴管宦官,力求節儉等等為國為民大利之事不勝列舉。
明孝宗如此文治武功,在中國歷史上眾多的皇帝當中卻聲名不顯。一直以來,我都百思不得其解,直到看到一句話,我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善政者無煌煌之名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佑樘積勞成疾,駕崩於乾清宮,享年三十六歲,葬泰陵,廟號“孝宗”。在他執政的十八年期間,史稱“弘治中興”。
明孝宗在短暫的生命當中一直以“仁愛寬恕”的態度對待他的家人,他的大臣,他的子民。這樣的一個帝王,我覺得能夠稱得上“厚道仁義”吧!參考文獻《明史》《明憲宗實錄》《明孝宗實錄》 -
14 # 叫我李白把丶
民間聲望最高,無疑首推漢文帝。
在追加廟號這件事上極為慎重的漢朝,非大功大德者不能擁有廟號,連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的漢景帝都沒有廟號,漢文帝卻受追加漢太宗。著名的緹縈救父一事就發生在文帝年間,當年,有一個醫生叫做淳于意,治病治死了人,當事人親屬告他庸醫害人,草菅人命,官府判決淳于意肉刑,他的小女兒緹縈才九歲,從齊國前往長安敲鼓鳴冤,漢文帝知道後感慨萬分,下令廢除肉刑。
而且漢文帝在位期間大力推行與民休養的國策,不僅提倡節儉,而且以身作則,下令皇宮妃嬪皆養蠶織布,種麻為衣,得知建造一個涼亭就要花費十戶人家一年的用度之後,就不再建造了。
而且文帝即位後下令田稅由十五稅一改為三十稅一,減輕天下百姓的負擔,百姓無不感恩戴德,僅此一條,後世那個永不加賦的康熙和文帝一比簡直就是桀紂一般的暴君。之後又下令開放所有的山川林澤,允許私人開採,並且廢除國內過關文牒,大大加強了商品流通,各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絡。
在中國曆朝歷代的帝王之中,漢文帝是為數不多被世人推戴的賢君聖主。
漢文帝即位之時廢除了誹謗之罪,並下詔書“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即帝國百官和子民若是有罪,則我這個做皇帝的要負責任。漢文帝一生謙讓寬容,躬修節儉。正因如此,他不僅僅受到了後人的讚譽,還受到了歷代百姓的尊敬。
王莽篡國之時,赤眉軍攻入長安,盜掘了許多皇陵,唯有漢文帝的霸陵得到了他們的保護,唐朝有詩人徐寅作詩曰:
舊曆關中憶廢興,僭奢須戒儉須憑。火光只是燒秦冢,賊眼何曾視灞陵。
他還是真正將依法治國踐行到底的帝王,史料記載,漢文帝某次出巡之中,有街旁百姓衝撞龍駕,廷尉當場捉拿罪人,文帝問廷尉如何定罪?廷尉答曰:冒犯車架,罰金四兩。這要是換了其他帝王,恐怕這個百姓都會直接掉腦袋,漢文帝卻批准了廷尉的裁決,並回:廷尉當如是也。自此之後,真正的做到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有漢一代,被廷尉和御史抓住把柄受到懲處的諸侯王和列侯數不勝數。
漢文帝所推行的一系列國策,以及所做的一系列實事,使得漢帝國國祚達到了四百餘年之久,要知道,王莽篡漢之後,所有的農民起義軍都要找一個劉氏宗親來做首領。這就是威望,這就是民心。沒有漢文帝,就不會有漢景帝平叛吳楚,就不會有漢武帝北伐匈奴。
-
15 # 不畏未來
既然是厚道與仁義兼備的皇帝,像劉邦、朱元璋這類“飛鳥盡良弓藏”是好皇帝就不能入選了,他們是好皇帝但不是好人。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的粉絲絕對不少,認為他倆可以參選,我認李世民上位前殺害親兄弟這點不能入選,宋太祖趙匡胤沒有屠戮功臣也可以入選,我認為他竊取後周世宗柴榮的勝利果實,不進臣子本分,欺負孤兒寡母。從這點看他不仁義。
參選的有:秦始皇嬴政、漢光武帝劉秀、宋仁宗趙禎。
先說秦始皇,有人會把秦始皇打入暴君的行列,認為他焚書坑儒,徭役繁重。但是真正瞭解歷史的人根本不是一回事,是後世對他的汙衊,秦始皇沒有殺一位功臣。
劉秀打到天下,開創東漢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為列侯,給予他們尊崇的地位,只解其兵權。並且招攬大批文吏入朝。劉秀的能力非常出眾,歷史上統治時期為光武中興,其間國勢昌盛,號稱“建武盛世”。而且他還是好丈夫好父親的楷模。與皇后陰麗華的愛情傳為佳話,教匯出來的兒子劉莊—漢明帝,也是一位有做為的皇帝。
歷史上廟號為“仁”的皇帝,真的是寥寥無幾,而趙禎就是其中一個獲得者。趙禎宋仁宗在位期間廣納諫言、勤儉律己、仁政寬容。乾隆帝曾說,有三個帝王他最為佩服,一位是他的祖父康熙,一位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後一位就是宋仁宗趙禎。趙禎駕崩的訊息傳到洛陽時,市民們也自動停市哀悼,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洛陽城的上空,以致“天日無光”。他的死甚至影響到了偏遠的山區,當時有一位官員前往四川出差,路經劍閣,看見山溝裡的婦女們也頭戴紙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駕崩。趙禎駕崩的訃告送到遼國後,“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遼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驚,衝上來抓住宋朝使者的手號啕痛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又說:“我要給他建一個衣冠冢,寄託哀思。”可見趙禎深入人心。
如果選最為大眾所熟悉所我選擇趙禎。如果選最被歷史冤枉的我選秦始皇。最全面的我選擇漢光武帝劉秀。不知道你們會怎麼選?
-
16 # 磨史作鏡
找了八位厚道皇帝:
漢太宗文帝劉恆開創文景之治,廢除殘酷的肉刑,實行休養生息,多次減免百姓負擔,是司馬遷眼中聖君的楷模。
漢世祖光武帝劉秀東漢開國皇帝,重新統一中國,結束西漢末年紛亂局面。從不妄殺,特別是雖是開國皇帝,但是和功臣宿將相處其樂融融,實在是君臣關係的榜樣,也就有了凌煙閣名臣這一佳話。體會百姓疾苦,減輕負擔,開創光武中興。
漢昭烈帝劉備劉備一直是仁義君主的典範,雖然《三國演義》對其仁義的一面由於用力過猛,塑造的有點“近偽”,但基本還是終於史實的。比如攜民渡江,堅決不肯放棄老百姓,甘與同敗,並說要以民為本。還有他和諸葛亮、關羽、張飛、魏延等,都是君臣知遇的樣板。
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兵不血刃,善待柴氏。在削平五代十國割據政權中,要求絕不妄殺百姓,一改五代十國時期百姓塗炭的境遇。他還留下遺命:子孫不得擅殺士大夫!而他自己,用杯酒釋兵權這種溫和手段,解決了與功臣宿將的猜忌問題。
宋仁宗趙禎宋仁宗是絕對配得上仁這一廟號的,他不忍妄殺一人,為了減少傷亡寧可以歲幣買和平。十分善待士大夫,從諫如流,即使是大臣進諫非常激烈他也予以包容。仁宗在位四十二年,百姓安居樂業,朝堂君子在朝,被稱為仁宗盛治。他駕崩後,百姓自發悼念,甚至遼和西夏的人也哀傷不已。做到了“為人君止於仁”。(圖電視劇《清平樂》)
明仁宗洪熙帝朱高熾他的在位時間不長,十個月,但是宅心仁厚,赦免了靖難後代,開始糾正明成祖朱棣時期一些窮兵黷武的作為和狠辣作風,開啟了“仁宣之治”。
明孝宗弘治帝朱祐樘開創弘治中興,勵精圖治,罷黜庸才,選用賢能,勤政謙遜,對待大臣以禮相待,甚至夏天因為大臣不能在皇帝面前扇扇子,他就陪著一起不扇扇子,最後大汗淋漓,感動的大臣感激涕零。小事見精神,是個厚道人。
清仁宗嘉慶帝顒炎這個可能會有一點爭議,因為大家會覺得他太平庸,而且好像是清朝走下坡路的開始似的。其實不然,清朝實際上是在乾隆中晚期就開始走下坡路的,嘉慶只是沒有遏制住罷了,而遏制由談何容易呢,不能苛求古人。嘉慶帝本人還是勤政的,而且即位開始誅和珅辦的很漂亮。他還終止了害了無數人的文字獄,甚至給受害者平返,看到那些人的遭遇,他也嘆息良久。即便是對上書觸怒他的洪亮吉,他也專門叮囑審訊時不可動刑,感動的洪大哭,而且很快赦免了他。
-
17 # 獨行浪子1314
中國歷史上出過很多有名的仁君和賢君,比如漢文帝、漢光武帝、唐太宗等等。但如果真要論最厚道最仁義的皇帝,我還有著另外三個人選,也許他們才真正稱得上名副其實的仁義之君。(單論仁義和厚道)
1、宋仁宗趙禎
首先要說的第一個仁義之君,那就必須是宋仁宗趙禎了。他是出了名的仁慈、寬厚之主。據說他極其愛喝羊湯,有一次半夜餓了想叫御膳房弄點湯過來,但最後還是忍住了。就因為怕御膳房知道自己愛喝羊湯,從而經常備著引起不必要浪費,所以寧願自己捱餓。
清朝時期有很多因為文字詩句而造株連的,也就是所謂文字獄。但宋仁宗對於明目張膽寫反詩,妖言惑眾的人都是一笑了之,從未追究過。最終他的仁愛執政,也為他死後換得了一個“仁宗”廟號。
2、明孝宗朱佑樘
明朝十六帝除了開朝幾位皇帝,越到後面務正業的皇帝就越少。但明孝宗朱佑樘卻是明一代幾乎最完美的皇帝,最勵精圖治的皇帝之一。同時他還是能與漢文帝和宋仁宗相媲美的皇帝。
孝宗的仁義在與對所有人,包括對她的仇人萬貴妃都很寬容,除了奸佞小人外。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明孝宗無論是在德行還是才識和政治方面,甚至超越了宋仁宗。
3、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絕對算得上是一位胸襟廣闊的仁義之君,從不以殺人服人,也從不輕易殺人。雖然他是黃袍加身,但他從未殺過一個亡國之君,也沒有殺過一個前朝舊臣。並且跟在他身邊一起打天下的那些開國將領,也全部得到了善終,杯酒釋兵權也是從政治角度出發,並且是兵不血刃,沒有像劉邦那樣鳥盡弓藏,就可以說是很厚道了。
同時他還非常勤政愛民和節儉,在位期間北宋經濟富足、軍隊強大。(就是有點過於重文輕武),他在位十幾年裡攢了很多錢,其中最大一個目的就是想要從契丹人手裡買回燕雲十六州,如行不通就拿這些錢招募天下勇士。
-
18 # 野袍子仙女
導語:從古至今無數個朝代更迭,自然也有無數的帝王,說到仁義、厚道嘛,也有不少,接下來我們來簡單的瞭解一二。
宣昭皇帝苻堅苻堅(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小字文玉,略陽臨渭(今甘肅省秦安縣)人,氐族。十六國時期前秦第三位國君(357年-385年在位),惠武帝苻洪之孫、丞相苻雄之子。
容顏瓖偉,雅量瑰姿。自小喜好讀書,七歲便幫助他人,十五歲封東海王,任龍驤將軍。在位時期,先是誅殺暴君苻生,後勵精圖治,重用漢人王猛,開創五胡十六國唯一治世,史稱"關隴清晏,百姓豐樂"。當災荒來臨時,苻堅便親自協助百姓耕地,又打擊地主豪強,權貴中有戕害百姓的,都被下令處死,減免受災地區的賦稅,禁止皇家的鋪張浪費,百姓對苻堅十分地愛戴。前秦國力日漸強盛,接著以軍事力量消滅北方諸國,成功統一北方,結束自西晉以來北方軍閥混戰的局面,攻佔東晉的蜀地,形成南北對峙局面。建元十九年(383年),揮師南伐,發動淝水之戰,意圖消滅東晉,一統天下。最終敗給東晉謝玄率領的北府兵,導致社會矛盾激化,陷入混亂局面。
建元二十一年,為後秦武昭帝姚萇所害,臨死前面不改色,怒斥姚萇卑劣行徑,姚萇逼迫其交出傳國玉璽,苻堅言已將玉璽送晉國,誓死不讓玉璽落入羌人之手,最終在新平寺自縊而亡,終年四十八歲。身後被三個國家共同追封諡號,尊上諡秦宣昭皇帝、文昭皇帝、壯烈天王,廟號秦世祖。
不過,苻堅最讓我為之心儀、悠然神往的,倒不是他在歷史上的作為,說實在的,歷史上功業殊勳勝過他的帝王多的是,苻堅充其量只能算一位中材之王。苻堅的可愛,完全在於他的為人質樸和厚道,這才是真正的人格魅力之所在。
也許,寬容厚道對於常人來說,僅僅是普通的品德而已,可是對於整日處於爾虞我詐、 刀光劍影、血腥氛圍之中的皇帝而言,擁有和保持這種品德卻實在是難能可貴。換句話說,宮闈中的陰謀叢生、危機四伏,逼得坐在最高寶座上的皇帝泯滅正常人的人性,變成唯利害是趨的冷血動物,這是環境使然,也是皇帝之所以為皇帝的註定命運。歷史上東漢光武帝劉秀、宋太祖趙匡胤之所以被人們稱道,譽之為寬厚仁慈之君,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們多少有點人情味,而不像漢高祖、明太祖那樣將厚黑之學修煉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可以做到厚顏無恥,恩將仇報,過河拆橋,濫開殺戒。
苻堅的寬容厚道,絲毫也不比漢光武、宋太祖遜色。作為統治者,他固然也征戰,也殺人,可是在許多事情的處理上,他質樸厚道的善良本性卻流露無遺,能讓後人體會到他的濃厚人情味。有兩件事情能夠充分顯示他的為人本色。一是他推誠無猜重用降將慕容垂。慕容垂是前燕政權中的重要人物,武藝超群,謀略出眾,後因遭人陷害,投奔苻堅,尋求庇護。苻堅素知慕容垂的才能,聽說其窮蹙來奔,欣然接受,並委以重任。前秦丞相王猛對苻堅的這一做法卻大不以為然,多次向苻堅進言,說慕容垂“世雄東夏”,“權智無方”,乃是“蛟龍猛獸,非可馴之物”,宜早日乘機“除之”,免得養虎貽患,為禍無窮。
苻堅平時對王猛的意見近乎言聽計從,可是這一次卻斷然加以拒絕了,認為既已答應同他們共圖大事,“建不世之功”,如果再出爾反爾,曲辭誅殺,那豈不等於是背信棄義,從良心上實在過不去,所以不但不能殺,而且要加官晉爵,遂任命慕容垂為冠軍將軍,封賓徒侯。王猛在苻堅那裡碰了釘子後,依舊不曾死心,又幾次設計欲除慕容垂父子,迫使其子慕容令復投前燕,至於慕容垂本人也曾一度出逃。苻堅得悉這一情況後,依然以誠相待,排解慕容垂內心的憂懼,在苻堅對慕容垂“恩待如初”的立場面前,王猛再有本領,也無從施展了。苻堅這種沒有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傳統思維定勢浸染,堅持以忠厚之道待人的做法,使得司馬光這樣正統的儒者也禁不住讚歎不已:“彼敵國之材臣,來為己用,進取之良資也”(《資治通鑑》卷一百二《晉紀二十四·海西公太和五年》)。
另一件事情是對王猛臨終遺言的態度。王猛臨終遺言的基本宗旨是勸諫苻堅不要急於攻打東晉,不過他所列舉的不能打的主要理由之一,卻實在有點兒讓人不敢恭維,尤其是在苻堅面前這麼說:“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之後,願不以晉為圖”(《晉書·王猛傳》)。所謂正朔者,實乃正統也。他的話說白了是東晉王朝為天下合法的正統承荷者,前秦沒有資格進攻它。這等於是將前秦王朝置於了“偏統”,也就是非正統的地位,作為前秦皇帝的苻堅聽到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居然宣稱說自己的統治不合法,正常的反應理應是憤怒和失望,甚至以此為罪狀,讓王猛立刻去見閻王。可是事實恰恰相反,他不但不以此為忤逆,反而繼續優渥王猛,恩寵始終。這是何等博大的雅量。如果再聯想一下他年北魏宰輔崔浩為修國史冒犯皇室一事從九天雲端跌入萬丈深淵,遭受滅門之禍的際遇,我們更不得不欽佩苻堅的寬厚大度了。
推誠無猜,任用降將,聆聽忤逆之言,寬容能忍,苻堅的厚道在眾多封建常王中可謂翹楚,它顯示出,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的文明水準一點也不亞於中原漢族,如果一定要有所區別的話,不過是後者多訴諸言辭,前者多訴諸實踐,而“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訥於言而敏於行”其實更為可貴。當然,政治是骯髒的,世道是殘酷的,厚道作為一般的人品是優點,但它發生在皇帝的身上卻往往是累贅,乃至災難。所以即使是像唐太宗這樣的曠世明主,其登上皇帝寶座的手段也並不光彩,一場血風腥雨的“玄武門之變”,不但殺死了與自己血濃於水的手足兄弟,而且連尚在襁褓之中的侄兒也斬草除根,永絕後患。反之,那些厚道仁義的皇帝,大多下場很慘,如宋太祖趙匡胤,還不是在“燭光斧影”中被其弟趙光義斷送了區區性命。就苻堅本人而言,最終也是吃了厚道的虧,在淝水之戰中讓不夠厚道的慕容垂狠狠地耍了一把,輸得乾乾淨淨,徹徹底底。最後身死國滅,成為歷史祭壇上的犧牲品。
劉秀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公元前6年臘月初六-公元57年二月初五),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出生於陳留郡濟陽縣(今河南蘭考),東漢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新莽末年,劉秀在家鄉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日,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遺詔說:"我無益於百姓,後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務必儉省。刺史、二千石長吏都不要離開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員或透過驛傳郵寄唁函弔唁。"劉秀死後,其子劉莊繼位,於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劉秀於原陵,上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
劉秀身為皇帝,卻沒怎麼享受生活.工作上:每天天剛亮,便上朝理事,太陽偏西才罷朝.生活中,衣:身衣大練,色無重彩;食:遠方貢珍甘,必zhidao先偏賜列侯;住:從未大興宮室;行:益州傳送公孫述葆車,法物始備. 婚姻上,一輩子只有三個女人,而且後兩位是出於政治聯姻的需要才娶的.毛說:生我者父母,教我者黨.同志.老師.朋友也.章伯鈞說:在中國的社會條件下,把父母.兄弟.夫妻.同事之間相回處的社會關係搞好了,就是最好的馬列主義. 而劉秀將與岳母(其雙親及陰麗華之父均早逝,故只能孝敬岳母).妻室.下級.兄弟姐妹,子孫的關係都處理的很好.在國家的治理上,他奉行的是導之以德,齊之答以禮,有恥且格的理念,由此構建了一個和諧的社會.由於劉備的仁義在三國演義中是被大大地誇張化了,所以劉秀是中國歷史上最仁義的皇帝。
宋太祖趙匡胤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開國皇帝。
後唐明宗天成年間(927年3月21日)生於洛陽夾馬營,祖籍涿郡,父親趙弘殷,母親杜氏。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其後郭威廢漢建周,得任東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後從徵南唐,多有功績。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榮於北征回京後不久駕崩,逝世前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漢及契丹聯兵犯邊,時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的趙匡胤受命前往禦敵。初三夜晚,大軍於京城汴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發生譁變,將士於隔日清晨擁立趙匡胤為帝,史稱“陳橋兵變”。大軍隨即回師京城,後周恭帝柴宗訓禪位,趙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北宋”。
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976年11月14日),趙匡胤逝世,享年五十歲,在位十六年,諡曰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葬永昌陵。
按理說,趙匡胤這個皇帝就是平白撿來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就當上了皇帝。其實趙匡胤自從黃袍加身當上皇帝以後,心裡就有點害怕,兵權並不在他手裡,他擔心他手下的大將跟他一樣,也黃袍加身,所以他打算從這些人手裡把權力收回來,可是他又不想殺了這些人,讓別人罵他。於是他就宴請這些大臣,來了個杯酒釋兵權,把權力都收回來了。
趙匡胤手下有五員大將,他們分別是王審琦,高懷德,張令鐸,張光翰,石守信。王審琦後來也在朝中當任職位,死後還被追封為郡王。高懷德是趙匡胤的妹夫,待遇也不錯,死後也被封為郡王。
張令鐸是趙匡胤的親家,石守信是趙匡胤的結拜兄弟,趙匡胤自然不會虧待他們,張光翰後來當了節度使。
不管怎麼說,這五個人都得到了善終,比起朱元璋,劉邦這種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對這些老臣還算是不錯的,至少沒有殺了他們,還給他們好吃好喝。這樣的皇帝也算是一代仁義明君啦!
總結:魯迅先生說:“忠厚是無用的別名”,拿苻堅的成敗得失來印證,可知言之不虛。所以一個人要在政治上成熟,實現自己的雄心(野心),第一要緊的是,丟掉幻想,千萬不要沾厚道大度的邊,心腸黑,臉皮厚才有希望。
-
19 # 江南史公公
明孝宗朱佑樘。
中國唯一位一夫一妻制的皇帝。
他是一位難得的賢君,弘治年間是明朝君臣關係最為和睦的時期。沒有腥風血雨的朝爭、也鮮有烽煙四起的邊患。
十八年的勵精圖治,明孝宗體恤臣下、心繫百姓,整頓吏治、輕徭薄稅,不僅實現了大明的振興,還讓天下百姓得以安居樂業,這段為後世所稱道的時期,就是弘治中興。
不過明孝宗還算不上千古一帝,畢竟他並非開疆拓土或者開創盛世的雄才英主,他至於中華之影響是相當有限的。
幼年坎坷從小在深宮吃百家飯長到六歲的皇帝。
朱佑樘的媽媽,是一個瑤族蘿莉,紀姑娘,這姑娘嘛,據說生的嬌媚無比,遍體生香,聲音連咳嗽或者打噴嚏都好聽的那種,於是朱見深就和紀姑娘一次邂逅,就有了後面的朱祐樘。
寵冠後宮的萬貴妃知道後,命令一宮女為紀姑娘墮胎。紀姑娘的人緣很好,派來的宮人不忍下手,回報萬妃時就謊稱是肚內長了瘤子而不是懷孕,萬貴妃仍不放心,下令將紀姑娘貶居冷宮。
紀姑娘在萬貴妃的陰影下,於冷宮中偷偷生下了朱佑樘,萬貴妃得知後又派太監張敏去溺死新皇子,但張敏卻冒著性命危險,幫助紀氏將嬰兒秘密藏起來,每日用米粉哺養。被萬貴妃排擠廢掉的吳皇后也幫助哺養嬰兒。萬貴妃曾數次搜查,都未找到。就這樣朱佑樘一直吃百家飯長到六歲 。
一天,太監張敏為憲宗梳頭時,憲宗嘆息說:"我眼看就要老了,還沒有兒子。 "張敏連忙伏地說:"萬歲已經有兒子了。"
憲宗大吃一驚,忙追問究竟,張敏才說出了真情。
憲宗皇帝聽了大喜,立即命令去接皇子。當憲宗皇帝第一次見到自已那因為長期幽禁,胎髮尚未剪、拖至地面的瘦弱的兒子,不禁淚流滿面,感慨萬千。
當天召集眾臣,說出真相。次日,頒詔天下,立朱佑樘為皇太子, 並封紀姑娘為淑妃。但隨之紀姑娘就在宮中暴亡 ,張敏也吞金自殺。
顯然,紀妃與張敏之死皆與萬貴妃的迫害有直接關係。憲宗的母親周太后擔心萬貴妃會對太子下毒手,就親自將孫子抱養在自己的仁壽宮內,才使太子安全地生活在宮中 。
勤政治國他挽救了當時的明朝。
他提倡直言進諫,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
孝宗皇帝的勤政得到了回報,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賢使能,抑制官宦,勤於務政,倡導節約,與民休息,是明朝歷史上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和平時期。
他將四品以上官員名單貼在宮內文華殿壁牆上,平時熟記,做到心中有數,意在掌握官員動態,不受矇蔽。
他每天上朝聽政,除早朝外,還恢復早已廢棄的晚朝制度,他常披閱奏章到很晚,從來不允許太監代批奏章。
待臣下很寬厚,能推心置腹,從未鞭打過大臣,因此,君臣之間親密無間,形同一家人。對臣下寬厚平和,京官夜返家中時,必派鋪軍執燈傳送,這些事雖不算大,但作為一個封建皇帝能如此曲體臣下,確屬相當不易了。
這樣,一大批以廉潔、勤奮、有事業心、以國為家的賢臣得以有機會施展才幹,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良臣大集合。朱佑樘還廣開言路,虛心納諫。每天的早晚朝之外,還每天兩次在平臺召見有關大臣議事,稱為“平臺召見”的朝參新方式。
鑑於前朝宦官專權亂政的教訓,孝宗對宦官嚴加管束,東廠、錦衣衛再不敢任意行事,只能奉守本職,因而幾任錦衣指揮大致都能持法公允,用刑寬鬆。這是明中後期其他朝代所罕見的現象。
體恤民生,善待百姓,他常常減免地方的賦稅。地方官奏報因災情免賦的要求,他都無一例外地下旨同意。免稅糧之外,他還給貧民麥種、牛種。他還禁止宗室、勳戚奏請田土及受人投獻,禁止勢力人家侵奪民利。
在用人準則上,朱佑樘遵從唯賢唯德,大量重用賢才之士,這樣,形成“弘治朝中多君子”的太平盛世局面。他制定了嚴格的官吏考核制度,提拔選調官員主要以政績為主。
知錯就改由於孝宗多難的童年使得他的身體一直不好,他希望透過佛道之術能改變自己的身體狀況。因此一些奸佞之輩再次混入宮中,再次禍亂朝政。
宦官李廣就是其中之一,深得孝宗的寵信。後來李廣畏罪自殺,孝宗以為李廣家中有天書,命人搜尋,卻搜出了李廣貪汙、受賄的賬本,孝宗這才醒悟。
李廣事件喚醒了那個沉睡多年的勵精圖治的孝宗皇帝,他開始了生命中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勤政時期。
朱佑樘開始不斷反思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重新遠佞臣而重用劉大夏、戴珊等賢臣,大力整頓朝綱,可是過大的工作強度也徹底拖垮了他的身體。
英年早逝大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佑樘駕崩於乾清宮,得年僅36歲。他在彌留之際召劉健、李東陽、謝遷等入乾清宮接受顧命,命傳位於皇太子朱厚照,並叮囑諸卿說:“太子人很聰明,但是年齡還小,又好逸樂,諸卿要好好輔佐他,使他擔當起大任,朕死也瞑目了。”最後給太子朱厚照的最後囑咐是“任用賢臣”。
他也是明代中葉勵精圖治的明君。朱佑樘的政績誠然卓越,但最讓人感動的,是他的寬厚仁慈,不管對誰,他都是寬厚對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
冷宮長大,生母暴卒,生父冷漠... ...
真的非常有故事
幼年坎坷不平
長大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他還發明瞭牙刷!
長得也帥!
他是個好人 也是個好皇帝!
回覆列表
歷史上最厚道仁義的皇帝共有四位分別是:一代雄主、盛世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真正靠仁義厚道寬廣做到了治世安民、振興大唐,東漢一代雄主光武帝劉秀靠仁義寬厚,掃平群雄建立了東漢江山,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鐵木真既勇猛兇狠,又仁義寬厚,廣招謀臣良將,終成千古霸業,北宋既是一代名君、又是寬厚仁義之主宋仁宗趙禎,開創了仁宣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