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時候辣麼酷

    我覺得,玄武門之變實際上大大影響了李世民的聲譽,以至於人們在提起唐太宗李世民時往往好奇於玄武門之變的真相,往往質疑他的個人品德,反而忽略了貞觀之治究竟是如何實現的。

    唐宗宋祖,李世民作為唐太宗為何可以被作為千古明君為後世追憶?我覺得《劍橋中國史》中的一段文字解答的很好:“對後世的中國文人來說,太宗代表了一個文治武功理想地結合起來的盛世。”

    李世民治理下的大唐,國家由一個精力充沛但聰明而謹慎的皇帝治理,唐太宗牢固地掌控著他的帝國,同時又一貫謙虛耐心地聽取作為一時俊傑的群臣(如魏徵、馬周等人)的意見。正是因此李世民在政治上的接觸貢獻,從而讓太宗在後世被人推崇。納諫愛民為治國之本,李世民在位的貞觀年間,君臣之間可謂水乳交融。

    唐太宗作為一代英主,儘管有質疑之聲,但他的功績是毋庸置疑的,後世的帝王將相和文人墨客們對他的尊崇,一定程度上離不開對太宗武功的崇拜。李世民在隋末大亂之時以相當快的速度幫助父親武力統一了全國,奪取皇位後採取了一系列修生養息的政策使百姓得以安居,與此同時,唐帝國在對外戰爭中又幾乎是全勝,以致萬國來朝,尊其為天可汗。或許以個人功業和制度建設對後世的影響而言,唐太宗肯定不及秦始皇,甚至也不一定超越漢武帝,但在李世民身後群留下的,是一個逐漸走向全盛的大唐帝國,也正是因此,後世的百姓才會對這一時代有著無限的追思和嚮往。毫不誇張地說,儘管並非完美,但從大唐貞觀年間至開元年間的輝煌盛世,對於整個中國的歷史來說都是不可複製的。誠然大唐之後的宋明清亦有過百姓富足、國家強大的時候,也有過永樂盛世和康乾盛世這樣能夠被後世所稱讚的存在,但縱觀歷史,大唐之後中國,不再能夠擁有盛唐的開放、自信和大氣。況且,相比於大清爺孫兩代大興文字獄之下締造的康乾盛世,盛唐之下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在文化方面的繁宋景象,是明清所不可以企及的,即使後世的文化再度發展,但幾乎沒有一個時代可以重現唐詩的燦爛。

    如果要討論李世民的一生,離不開的汙點便是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究竟人品如何,他是否有抹煞父兄在建國時期的功績,他的謙虛納諫又是否是違心的偽裝,他在玄武門之變的前後究竟採取了哪些不堪的手段?這些問題,時至今日,我們大多都已不得而知。儘管歷史事件的真相或許已經消失在歷史之中,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的事件,我們對真相也根本不可能搞得很清楚,但至少我們可以認識到一件事情,李世民作為一個皇帝,一輩子的虛心納諫、愛民如子,這樣的皇帝,縱使有汙點,也難以掩蓋他的功績!

    為什麼玄武門之變沒有毀掉李世民的形象?因為即使玄武門之變是真實發生的,但唐太宗的貞觀之治也是實實在在為後世所追捧的。李世民不是一個完人,但他是一個合格的帝王。李世民的身上,體現了受儒家思想所影響的中國古代百姓對帝王的理想。也正是在這樣的思想的影響之下,玄武門之變儘管逃不過去,但也成為襯托李世民一生功績的綠葉,而不再只是身上的一個汙點。

    綜上所述,李世民治下的貞觀時代,體現封建時期黎民百姓們對於這一時期皇權政治的一種理想狀態。帝王是強大而又謹慎的,臣子是智慧而又忠誠的,君臣之間就像一種魚水之情,在李世民和群臣仁政的治理下,國家富強、民族興旺、政治清明、文化興盛。貞觀之治,核心在於“治”,李世民的治理,讓那個時代得到了最好的發展,讓百姓可以安居樂業,幸福生活。或許李世民為人陰險、暴戾,或許他的臣子們各懷鬼胎,但李世民的治國之道,大唐的貞觀時代,早已成為中國政治的傑出代表。正所謂瑕不掩瑜,也正是因為貞觀之治的傑出影響力,所以玄武門之變沒有毀掉李世民的形象!

  • 2 # 云然413

    為了皇位,殺父殺兄,這是古代的很多帝王能幹出來的事。

    皇位只有一個,每個人都虎視眈眈的盯著。坐不上這個位置,就可能被殺掉。

    李世民,他是有雄才大略在心,他想把國家治理好,讓天下太平,讓國庫充盈。而且他善於用人,謀於成事。

    平民百姓的親情,在帝王家來說是不存在的。最是無情帝王家。玄武門之變換來了大唐盛世,幾十年的貞觀之治。老百姓安居樂業,文化空前的繁榮。唐詩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寶貴的一筆財富。

    功與過,交由後人來評說。

  • 3 # 宮道非理

    這個問題要分兩方面來回答,正史和民間說法會有不同的答案。從朝代傳承和當世史官記載方面來看,基本認為李世民是被逼無奈,絕地反擊,不得已而為之,對太宗做法理解包容,一是成王敗寇的史書編成大天律起了作用,二是太宗在位期間文治武功了得,收粉無數,盛譽有加。

    不過現在根據大量的史料研究表明,後市對太宗在唐初的功績無疑是放大了,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的建樹大多被無情抹去,例如李世民東征滅鄭過程中,是太子建成擊退突厥和劉武周的威脅,鞏固了大唐的後方根基。太子建成當時明顯處於上風,世民處處掣肘,但建成為人心慈,手段仁厚,困於道義人情,多次不忍直接加害處置,給了太宗絕地一擊的機會。

    從骨肉兄弟手足親情來講,建成優於世民,不過歷史就是個淘氣鬼,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太子建成永遠只能是那個倒黴鬼太子建成,而李世民終成一代聖主,天之可汗。

  • 4 # 設計師講歷史

    唐太宗李世民在我國曆史上是一位聖明君主,他開創了貞觀之治,百姓安居樂業,國民經濟富足。他在中國歷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而且給後世留下了很大的影響。在許多的歷史中也講述了李世民的很多傳奇故事,唐朝的貞觀之治也是在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巔峰階段。這也凸顯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卓越功績,以及他的治世才能。雖然李世民曾經建立了豐功偉績,以及很多卓越的功勳。但是他的一生中也做過兩件事情,成為了他一輩子的汙點,一直也解釋不清。

    第一件事情就是當年李世民為了奪取政權而發動的玄武門兵變,我們都知道,李世民雖然有著很大的才華和能力,為打下李唐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率領軍隊南征北戰討伐了很多地方,收服了很多的人才。你身邊也深知自己有帝王之才,無奈自己卻沒有當太子的命。自己南征北戰立下了那麼大的功勞,但是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卻當了太子,而且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的關係一直不好。李建成一直也把李世民看作是自己的眼中釘肉中刺,想要除之而後快。李世民也是不甘於為人臣子,因此發動了玄武門兵變,想要實現自己的抱負和價值,最後玄武門兵變的結果是李世民成功的奪取了李唐江山政權。

    李世民殺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二人,隨後又逼迫父親李淵退下皇位,自己榮登大寶。歷史的軌跡總是掌握在勝利者的手中,李世民通過了武力和陰謀詭計奪得了政權,當上了皇帝。他自然會極力的洗白自己曾經做過的這件荒唐事,畢竟在別人看來,這是一件很錯誤的事情,不是明君所為。但好在唐太宗李世民並不是像隋煬帝楊廣那樣的昏庸無能。

    我們可以透過研究歷史的一些事件可以發現,歷史上那些透過不正當的手段來獲得地位的人,之後的發展一般都是呈兩極分化。要麼是雄主明君,要麼就是昏庸暴君。李世民和隋煬帝就是兩個例子。之所以會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是因為透過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權力會讓他們的內心不安,因為名不正言不順,為了洗白自己的這個汙點,他們會極力的做一些工作。用一些政治上的功績才能夠說明自己坐上這皇帝的位置,是名正言順,是順應天意的,能夠給百姓帶來好處的。

    隋煬帝之所以成為一個昏庸的君主,是因為他在登基之後太想用政績來證明自己了。隋煬帝登基之後,就下令開鑿京杭大運河,征討高麗。這些事情確實是利在千秋,對百姓有很大的好處,但是在那個時候卻是給百姓帶來了很大的負擔。當我們從現在這個時代的觀點來看,京杭大運河確實是利國利民的工程。

    從歷史的角度評價一個人是不是真的英雄,是一位昏君或者是明君,關鍵是看他最終是成功還是失敗。歷史是很殘酷的,從來都是以成敗論英雄。雖然唐太宗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兵變,但是他透過自己的政治功績把這件事情幾乎已經洗白了。

    李世民做的第二件成為歷史汙點的事情,就是他霸佔了自己的弟媳。玄武門兵變之後,李世民消滅了李淵,李建成和李元吉,但是這三人背後還隱藏了很大的勢力,因此李世民在登基之後,想要做一些事情來安撫這三方勢力。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這三方勢力之中重新選出三位代言人來輔佐自己。這樣的話,自己的皇位也能名正言順。

    因此李世民當時重用了自己的父親李淵當時的丞相蕭瑀,而李建成勢力的代言人就是魏徵。因此我們在一些歷史故事中看到李世民對這兩個人格外的客氣,不管是他們有什麼失誤,或者是提的意見,李世民幾乎都能夠接納。而李世民找到的李元吉勢力的代言人就是李元吉的妻子。這件事情也是李世民始終也解釋不清的,恐怕只有李世民才清楚自己霸佔弟媳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實力,而在其他百姓眼中,李世民霸佔自己的弟媳完全是為了私慾而已,這件違背倫理道德的事情也就成了李世民難以變節的汙點。

  • 5 # 生活的家長裡短

    李世民透過玄武門政變,殺掉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事後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後便讓位。

    第一,李世民殺掉自己的親哥親弟,實屬無奈,是被逼的。正所謂我不殺你我就得死。秦王李世民在隋末亂世中跟隨父親李淵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也是李淵這幾個兒子中功勞最大的。可以說打遍天下無敵手。消滅劉武周勢力並收復失地,淺水塬大戰消滅薛軍集團,打敗王世充和竇建德,是唐朝統一的最大戰役,重創竇建德殘部劉黑闥等等。這樣優秀的人讓太子也心驚膽戰,害怕危及儲君之位。所以只能想辦法出掉李世民。只有死人是不會爭搶的,一個人再承諾都是隱患。

    第二,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偉大皇帝,明君。這一點是毋庸置疑,儘管他殺掉自己的親兄弟,但是不能抹除他的業績。大唐盛世的功勞李世民當屬第一。《西遊記》中唐僧到了很多小國家,提到大唐都害怕。大唐的繁榮昌盛在歷史中前三應該是沒問題。尤其是李世民開創的“貞觀之治”。兼收幷蓄,興旺發達與當今有的一比。很多政策在當今用都不過時。 唐朝是唯一沒修長城的中原王朝,那些少數民族要不是被收拾的卑服,要不是和睦相處。唐詩的恢弘燦爛無可比擬,唐朝當時候與阿拉伯帝國並列為世界強盛的大國。現在的“唐裝”“唐人街”都是唐朝強大的反應,日本在當時候學習了很多唐朝的先進文化。現在的日本好多先進傳統文化都和唐朝有關係。

    第三,假設你是李世民,你會怎樣呢?死?是否值得去死?應該去死?生?會不會揹負不仁不義的罵名?歷史就是留給後人評說和借鑑的。

  • 6 # 歷史緣來有此

    李世民在玄武門奪取政權,雖是逆取順守,後世對唐太宗看法如何?

    唐太宗李世民被稱為“千古帝王”,他所創造的大唐盛世“貞觀之治”可謂是膾炙人口,太宗在皇帝生涯中勵精圖治開創了一代盛世,為自己贏得了千古美名!李世民本來只是個秦王並不是皇位繼承人呀,為何最後成了一代聖主呢?原來在唐朝武德九年,發生了一件大事,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政變,誅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併成功逼宮皇帝李淵,僅僅兩個月後,李淵就禪讓皇位於李世民!“玄武門之變”開創了唐朝皇位繼承人以武裝政變奪權的先例。

    對於玄武門奪取政權?秦王弒兄殺弟囚父可是說是件殘酷的家族內鬥呀。因為歷代王朝皇位的競爭永遠都是最激烈和殘酷的,都說皇宮之內無親情,只有利益,這絕對不是空談。“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法則在玄武門政變中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可是秦王李世民在我們印象中是個愛民如子的仁德之君呀?為何會發動這樣的殘酷戰爭呢?

    一、秦王李世民功高震主

    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歷史記載義寧二年(618年)五月,李淵篡隋稱帝,建立唐朝,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在《唐書》裡說李唐王朝建立後,李世民憑藉著自己出色的能力,網羅了大批優秀的人才,並不斷南征北戰,為大唐開疆拓土。可以說,他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軍中有很高的威望。李世民功績卓越,功名日盛,李世民可謂宣告顯赫,戰功蓋世,李淵只好發明了一個“天策上將”的稱號,予以嘉獎。天策上將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為天策府中官員,即所謂的“許自置官屬”。終唐一朝,天策上將只李世民一人。於是太子李建成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由於功高蓋主,李世民和李淵、李建成之間早已生出間隙。

    二、李淵的打壓和偏袒

    隨著秦王李世民的勢力不斷壯大在朝中的地位已經與太子李建成不相上下,秦王府內人才濟濟,形成了秦王黨,與太子黨相抗衡。李淵晚年妃嬪和皇子眾多,有孩子的妃嬪紛紛為自己打算,依附於有權勢的皇子,爭取在新帝登位後有所依靠。太子李建成善於與後宮妃嬪打好關係,得到了後宮的支援。李世民性格太過剛正,得罪了不少受寵的妃子,這些妃子進獻讒言,使李世民逐漸不被李淵所喜,李淵對於李世民以及秦王黨一直持打壓的態度,開國功臣劉文靜之死,有人說是這是李淵殺雞儆猴(給世民看的)。於是兄弟倆的明爭暗鬥,在李淵的偏袒下,太子黨逐漸佔了上風。

    三、李淵的優柔寡斷,猶豫不決

    李淵對於李建成十分喜愛,又是嫡長子,而李建成在處理國事內政方面也頗為沉穩,可以作為守成的國君。但李世民少年從軍,跟隨自己的父親李淵在隋末農民起義的浪潮中南征北戰,為唐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而且軍功、謀略、名聲等方面遠勝李建成,又手握重權,不可輕動。朝廷鄉野皆知道秦王李世民之名,相反太子李建成地位十分尷尬。所以,李淵並未決斷,任由事態發展。李淵性格優柔寡斷,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劇了幾個皇子的針鋒相對。

    以上看來“玄武門之變”是由於古代君王家族與之俱來的皇子爭褚悲劇,玄武門之變對於李唐皇室而言,是不折不扣的悲劇。再有秦王李世民功高震主,功勞過大,再有秦王李世民勢力和太子以及李淵的勢力的抗衡,但是真正的“玄武門之變”到底是怎樣的呢?由於這場政變中的勝利者唐太宗李世民對史書動了不少手腳,因此事件的真相一直撲朔迷離,眾說紛紜。可以說,“一千個人心裡就有一千個‘玄武門之變’”。

  • 7 # zwz5188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雖然有悖朝綱和人倫,但卻成就了一代大唐盛世。從社會發展和人類歷史進步的角度去看,李世民無疑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和推動者,大唐能延續幾百年的強盛,是跟李世民的治國方略密不可分。

  • 8 # 戈壁灘駝鈴

    應該說唐太宗李世民是個賢明的皇帝,他的文韜武略在歷代帝王中是屈指可數的,“貞觀之治”就可以說明這一點。後世對李世民看法,基本都是正面反應。一、宣武門之變,是李世民被逼無奈,不得不為。因為李建成和李元吉想害死他。面對生死存亡,他不得不那樣做。

    本來,唐朝的建立李世民出力最多,功勞最大。他的手下人才集聚,武將有尉遲敬德、秦叔寶、徐世勣、李靖等著名將領,還有房玄齡、杜如晦等著名謀士等十八學士。

    唐高祖李淵昏庸無能,他見李世民威信一天比一天高,十分不滿。再加上他身邊的妃子在他身邊詆譭李世民,所以他對李世民的態度越來越不好。

    這個時候,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對李世民更加嫉妒,總想找機會暗害李世民。

    一次李淵帶三個兒子到城外打獵,李淵讓他們騎馬比箭,李建成故意將自己一匹難以馴服的烈馬給李世民騎,結果李世民險些摔死,最後制服烈馬。

    一計不成,李建成有使一計。一天夜裡,李建成請李世民喝酒,想用毒酒害死李世民。李世民沒有戒心,把李建成給他的酒一飲而盡,結果當時大口吐血。幸好淮安王李神通在場,把李世民背會西宮救治,倖免於難。

    後來李建成和李元吉策劃在抵禦突厥前先奪李世民兵權,然後在路上把李世民殺掉,而李淵事事順著李建成。李世民發現太子的陰謀,才有了後來的宣武門之變。

    二、李世民勤於治國,虛心納諫。

    唐太宗李世民雖然出身大貴族家庭,但他親自參加了推翻隋朝的鬥爭。他總結了隋朝滅亡的原因是隋朝皇帝荒淫無度,違背君道。

    他曾對他的兒子說:“一個皇帝要是按正道辦事,百姓就擁護他;如果他不行正道,百姓就推翻他,這實在可怕!”

    他又說:“百姓好比水,皇帝好比是船。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他認為人君即令是“聖哲”的,也應當“虛己以受人”,這樣才能使有才能的人為他盡心盡力。

    有一次他問魏徵,君王怎樣才能“明”,怎樣才是“暗”?魏徵答道:“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貞觀二年,有一個叫李百藥的大臣對唐太宗說:“以前雖然釋放過宮女,但宮中無用的宮女依然很多。宮裡陰氣太盛,也會招致天災。”唐太宗採納了他的建議,下令釋放宮女3000多人。

    公元626年,唐太宗派人徵兵。有個大臣建議:“不滿18歲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徵。”唐太宗同意了,但是詔書卻被魏徵扣住不發。

    唐太宗很憤怒,派人把魏徵叫來,訓斥道:“那些個頭高大的男人,自己說18歲,其實可能是故意隱瞞年齡,逃避徵兵。我已釋出詔書,你為什麼扣住?”魏徵不慌不忙地說:“這是涸澤而漁,焚林而獵。如果把那些身強力壯、不到18歲的男子都徵來當兵,以後還從哪裡徵兵呢?”

    唐太宗還是有些不服氣,魏徵又說道:“陛下詔書上清楚地寫著18歲以上的男子當兵,現在不滿18歲的也要徵,這能是講信用嗎?”

    唐太宗吃驚地問:“我什麼時候不講信用了?”魏徵說:“陛下剛即位時,曾經下詔說,拖欠官府東西的一律免除,可是官府照樣催收,這是不是說話不算數?”魏徵一席話說得唐太宗啞口無言。

    唐太宗反思半天才說道:“我過去總以為你固執、不通情達理,今天聽你計劃國家大事,才知道我的過錯很大呀!”於是唐太宗重新下了一道詔書,免徵不到18歲的男子。這以後,唐太宗更加信任魏徵,提升他當太子老師這樣高階官職。

    三、唐太宗的親和力

    唐太宗登基不久,上朝時態度非常嚴肅,弄得大臣們各個戰戰兢兢,很長時間沒人敢於發表意見。

    唐太宗看到這個情況後,主動改變作風,自己有意識找大臣交談,擺出一副和顏悅色的面孔,以減少大臣們的畏懼情緒。

    對敢於提出批評朝政的大臣,給予獎勵。他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以上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所作所為,他的行為沒有不妥之處,即使發動宣武門之變,也是有情可原諒。他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昌盛,不愧是我國封建社會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好皇帝。

  • 9 # 泰安方圓

    歷代皇權之爭大多都是你死我活的爭鬥!親兄弟也不例外!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首起歹心,要將李世民置於死地!李世民有勇有謀反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成功奪得皇權!

    李世民治國有方、任人唯賢!他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也是大唐盛世的開創者、奠基人!大唐盛世李世民功不可沒!

  • 10 # 三石侃歷史

    唐太宗李世民在歷史上是可以與秦皇漢武相提並論的千古明君,他的文韜武略更是在歷朝歷代皇帝中屈指可數,外族人更是對他敬畏有加,稱呼他為“天可汗”

    然而縱然如此傑出的皇帝也必然會有些汙點,其中最令人熟知的莫過於玄武門之變了,眾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是透過玄武門事變篡權奪位的,這也導致後世一些學者對他評價不高,朱熹說:“(唐太宗)一切假人借意,以行其私。”宋高宗說他:“誇大而好名”,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說太宗親執弓以射殺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時也,窮兇極慘,而人心無毫髮之存者”可以說唐太宗李世民殺兄弒弟的行為讓他在一些學者眼中評價並不高。

    雖然唐太宗李世民身上有著諸如殺兄弒弟,窮兵黷武等汙點,但對於百姓而言最重要的是坐在皇位上的是不是一個好皇帝,而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政治上做到任人唯賢,知人善用,廣開言路,軍事上對外開疆拓土征服外族,同時設立安西四鎮,使各民族融洽相處,更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民事上他做到以農為本,減輕徭賦,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百姓可以休養生息,國泰民安,更是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可以說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千古明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