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書法大課堂

    《聖教序》不適合初學,不知道你學書法幾年了?王羲之那麼多帖,非要選整合的字帖,這是一個錯誤的選擇!“集字”本身就是東拼西湊,雖然字是王羲之的字,殊不知《聖教序》丟失了王羲之書法最精華的東西,尤其章法和氣息都沒有了。如果對王羲之情有獨鍾,建議你改換一下王羲之的其他帖讀一讀臨一臨,會發現他的精華所在。

    那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要從《聖教序》入手呢?這是對王羲之其他作品缺乏瞭解所致,很多人一提起王羲之馬上想到《蘭亭序》《聖教序》《十七帖》等常見的帖,我發幾個王羲之的不常見的帖,大家看看就知道《聖教序》缺失了什麼。請看下圖王羲之的這些帖,仔細品味一下:

  • 2 # 沈佳友

    學習聖教序一年,說明你對這個字型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首先由於這個是集字的碑拓字帖,對於初學者,不能很好的體會到墨跡的書寫感覺。你現在應該寫一寫集王聖教序的五言和七言的詩句。從中體會到一些書寫的行氣。然後為了更好的解決筆法的問題。可以研究馮承素版本的王羲之《蘭亭序》。但是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對於初學者來說也有難度。為了更方便地理解王羲之的筆法。所以在學《蘭亭序》之前可以先學習王羲之七世孫智永的行書《千字文》,或者學習深得王氏筆法的陸柬之《文賦》。學好了《千字文》或者《文賦》,再練《蘭亭序》會事半功倍。然後回到《聖教序》,就能夠更好的把握正確的書寫筆法和字與字之間的牽絲連帶了。有餘力再練習王羲之的《中秋帖》、《快雪時晴帖》等字帖。還有可以繼續研究宋四家的墨跡書法,都能窺測到書法的奧秘。再往下可以學習清代的神筆王鐸的書法。也是深得王羲之的筆法精髓。如果想要破立創新,可以研究顏真卿的行草書。學習了草書,必定要學習書聖張旭和懷素的書法。但在這進階的同時需要把楷書的基本功打好。

    更多集字古詩:

  • 3 # 墨林自牧

    光說不練假把式。我用實際行動得來的經驗真誠分享於你,總結起來就是“PDCA”四部,持續精進!

    沒有您的作品參考,我就按一般過程來處理。你先需要思考幾個問題:

    你是否做到每個字都能記住在《聖教序》裡面的樣子?你是否做到每個字都臨的像原帖?你是否能對一些不好的字有自己的見解或者思考?你是否很順暢地寫出?還是看一筆寫一筆?還是看一句寫一句?

    如果上面的疑問你都沒問題,那證明你確實已經練的不錯了。如果不是,我建議如下:

    1.要過單字關。因為是集字,所以單字還是相對比較好的,你要把單字不斷地臨寫,不斷對比,不斷精進,這就進步很快。

    2.點畫質量不過關的話,一是加強楷書學習,二是臨寫《聖教序》的時候慢一點,追求質而非量。

    3.《聖教序》是一口活水,只要你不斷地去汲取,會不斷地滋潤你。你越深挖,它的“水”越“甘甜”。所以,你才練一年啊,你能練到什麼水平呢?

    4.學習書法要不斷地溫故而知新,要多複習以前的學習成果。這也是為了在數量上的絕對保證,才會有質變的可能。

    所以,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總結起來就是:持續改進!努力吧。

  • 4 # 素清雲

    聖教序對於初學者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臨習久了就容易寫刻板,缺少書寫感,因此這個時間段常常會有一種“無感”的狀態。要想提高,從我的實踐經驗來看,無非就是做到這幾點:加強書寫感、深入精臨、學以致用,下面我就細緻來說說如何達到這幾個要求。

    趙孟頫臨聖教序一

    書寫感源自節奏,可從墨跡本中汲取

    聖教序為摹刻本,因此它帶給人書寫方面的感覺要顯得不足,初學者選擇聖教序大多是因為其字數多,字型妍美。但是對於書寫經驗不足的初學者來說,聖教序臨寫一段時間後就會出現字散或者板刻的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核心就是“書寫感”,可能很多人對這個概念比較模糊,下面先來說說“書寫感”是什麼,然後再來說如何提高書寫感。

    “書寫感”可以從字面意思理解為書寫的感覺,也可以理解為字流暢生動地位表現。很多人對它的理解不夠深刻,認為“書寫感”就是寫,注意不要描就行,其實“書寫感”的內容遠遠不止這些,尤其是在寫行書上,那麼它還有那些要求呢?先來看一則古人的書論:

    明代豐坊《書決》中說:“行筆而不停,著紙而不刻,輕轉重按,如水流雲行,無少間斷,永存乎生意也。”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行書強調流暢的行筆,沒有間斷,這樣寫出來的行書就十分的自然,就是豐坊所說的“永存生意”。而我們所說的“書寫感”指的便是這樣流暢無礙的表達,影響自然流暢的因素一般來說有兩個,第一是理解不到位,第二是實踐練習不夠。

    趙孟頫臨聖教序二

    選擇聖教序很大程度上來說第一個因素影響更大些,如上文所說,聖教序為摹刻本,這樣就容易使的初學者認為寫字就是和摹刻效果一樣的。那麼“書寫感”就因這樣的理解偏差而泯滅了,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選擇一個墨跡本行書來補充,我建議題主可以選擇趙孟頫臨聖教序,這個帖是趙孟頫得力之作,與原帖也是極為接近,從這個帖中就能夠比較好感受到“書寫感”。

    墨跡本中能夠清晰的看出運筆動作與軌跡,這樣對於“書寫感”的把握是最有效的,如:

    清馮班《鈍吟書要》中有:“間架可看石碑,用筆非真跡不可。”

    常習墨跡本,你就會慢慢感知書寫感是一種什麼樣的概念,同時你會行書有越來越深的見解。

    由墨跡本確立行書的節奏之後便要深入精臨

    一開始練習聖教序難以有進步,一是因為理解上缺乏“書寫感”,另一個原因就是臨的不夠深入,通俗說來就是臨的不夠到位。初學者臨聖教序通常能夠做到形寫的很像,只是行書的感覺總不對,那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其實不難,只需對聖教序的筆法和結構規律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就能夠做到精臨的程度。

    趙孟頫臨聖教序三

    我們知道聖教序為集王羲之書法所成,因此要理解聖教序筆法和結構,其實就是理解王羲之行書的筆法和結構特點。首先來看看古人是怎麼看王羲之行書的:

    唐張懷瓘在《六體書論》中說:“行書者,逸少則動合規儀,調諧金石,天姿神縱,無以寄辭。”

    張懷瓘這段話是給予了王羲之書法的高度評價,從其中的“調諧金石,天姿神縱”我們可以清楚王羲之行書的一個特點,就是結構上面姿態做的比較奇。它的奇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最主要的就是疏密安排上,聖教序中很多字都是疏密處理上做的比較誇張的,但是這個誇張又在一個和諧的度上,如“蓋”、“像”、“覆”等字。

    除了結構上“天姿神縱外”,還有筆法具有強烈的節奏感,這個還得在王羲之墨跡中才能感受到。比如我們看《蘭亭序》和《喪亂帖》,裡面的筆畫常常以點切面,絞轉連續,後世所說的“八面出鋒”,在王羲之這裡早已運用的特別充分了,如:

    宋黃庭堅在《題絳本法帖》中說:“右軍筆法如孟子道性善,莊周談自然,縱說橫說,無不如意,非復可以常理拘之。”

    因此題主在寫聖教序時尤其要注意,筆法不能單一化,各個方向的運筆動作都要到位,這是保證精臨的前提。也許一開始很難寫到位,不過沒關係,針對王羲之行書,題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式鍛鍊自己的用筆能力。

    趙孟頫臨聖教序四

    第一,是注意強調提按的意識,聖教序裡的字筆畫上面都有很明顯的粗細變化,這就是提按用筆寫出來的,所以題主以後臨寫過程中不斷強調提按用筆,你筆法自然就會慢慢豐富起來。

    第二,意在筆前,寫字最重要的就是流暢,行書要流暢就十分注重意在筆前了,這一點不難做到,就是寫之前默寫一遍即可,之後你的筆法就會越來越流暢。

    第三,注意方圓並用,聖教序整體偏方,但是裡面依然有不少圓筆,所以寫字時不斷提醒自己需要方圓並用,方與圓都是對用筆不同程度的鍛鍊,久之效果即明顯起來了。

    不管臨寫的怎麼樣,階段性都應該有作品呈現

    學習任何書體都要階段性的自我檢測,如此便能最大程度的調起自己對與書法的理解。如果只是一味的自顧自的臨寫,到頭來基本上都是不斷重複而已,要想進步是基本不可能的,如:

    清代沈宗騫說:“若但株守一家而摹之,久之必生一種習氣,甚或至於不可響遠。”

    因為書法最考驗我們理解的程度,你能理解的多深刻,自然寫的就會有多少相應的內容。如果一味臨習不加思考的話,很容易就會產生一種習氣,這種“習氣”就是不斷放大自己的缺點,並且還不能認識到的問題。

    趙孟頫臨聖教序五

    規避這樣的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寫完整的作品,在寫作品的過程中,因為考慮到作品需要嚴格要求一些,所以自己不自覺的就會認真對待。這時就充分的將對於書法的理解激發出來,並加以表達,這個過程就是很好的提升過程。

    待作品完成之後,你就會進行自覺的自我反思,這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心理,因為所有人都會想要把作品寫的好一點,完整一點。因此,完成之後都會去和原帖對比,這個對比的過程也是對提升最為有效的過程。

    題主可以參考我的解答,最好的提升方式,還是自己不斷嘗試和學習總結出來的。

  • 5 # 超越平凡之阿偉

    臨帖時不要急於提筆練習,先觀帖,揣摩字的形態及運筆方法。再用心感悟其意境。寫字的時候心境不同,運筆效果也大為不同,臨帖是永遠不可能跟原帖比肩的,追求完美沒有錯,如果神似的境界就是要多練多悟,方能有所成就。

  • 6 # 一笑貫長天

    臨習一年《聖教序》怎麼進階?

    題主似乎對於《聖教序》的領悟不深!如果有所領悟呢,可惜逐步深入地鑽研《聖教序》,因為臨習《聖教序》絕不能淺嘗輒止,也不能半途而廢,我的觀念是《聖教序》值得任何一個書法家,大家,甚至是宗師級別的人鑽研一生的古帖。

    不要認為《聖教序》誰能輕易悟透,看到了很多臨《聖教序》不錯的人,似乎是得意滿滿,這樣是不足取的,也很傷害!建議這些人收斂得意,深入地探求,《聖教序》絕對是你一生的寶藏。這是對即使對《聖教序》領悟挺深的人的奉告。

    學習《聖教序》時,你可以選一些自己比較喜歡的帖同時臨習,不能唯《聖教序》一本帖進行到底,這樣也不利於理解書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二戰時,美軍佩戴的頭盔外面有一層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