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475028819254松子
-
2 # 菁菁歲月
我的成長過程不是留守兒童。
但有一年母親生病,父母不在身邊有半年,很缺安全感。那時我七八歲,不會打理頭髮,幾個月後父母回家來,又黑又瘦,頭髮上長滿了蝨子。
有父母陪伴的日子挺幸福的!
-
3 # 龍鳳雙胎寶媽
首先什麼是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是因為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與孩子不能相伴,而這些本應該由父母照顧,疼愛的孩子不得不留在家裡由老人照顧,這一類孩子就被統稱——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其實是經濟快速發展所產生的一個社會問題。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所以說到底留守兒童也叫——農村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大多數都是由老人照顧,而老人的思想觀念已經遠遠跟不上時代的變化,還是用老一輩的觀念教育孩子,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更得不到父母的思想認識以及價值觀的教育,導致很多孩子個性偏離,心理異常,一些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
我家就是農村的,身邊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整個村子不到兩三戶孩子的父母是在家的,剩下的幾乎都是爺爺奶奶照顧,我有時候走在村子裡都會覺得不好意思,真的是沒有年輕人呆在家裡啥也不幹只照顧孩子的,他們甚至在我背後議論說:“年紀輕輕的就呆在家裡,也不出去掙錢”,聽到這樣的話,我只能裝作沒聽到,還得笑著跟他們打招呼,因為確實啊,在農村出去掙錢已經成了基本定律,你不出去掙錢,就是懶!對於他們各種刺耳的話我已經麻木了,不予理會,因為我只是覺得我不能讓我家孩子成為留守兒童。
農村的人幾乎都有土地,家裡老人身體健康的每天還得下地幹活,有的帶著孩子去地裡,在地裡玩土,有的懂事的還幫家裡人幹活,小小年紀就要在地裡幹曬著,有的老人不帶孩子去地裡,就讓孩子自己在家門口玩,很多孩子都聚在一起,看到這些我再想如果是城裡孩子,可能父母會給孩子報很多班吧,個個都在學習,都在爭分奪秒吧,而這些孩子明明有的已經上小學了卻還在外面玩。
村子裡還有一戶人家,家裡很窮,兩個兒子,大兒子結婚了,二兒子還沒結婚,大兒媳婦生下二胎是個男孩,很疼愛,很想在家裡照顧孩子,因為她公公有間歇性神經病,她說女兒是公公婆婆帶的,但公公有時候犯病了,會在家大吼大叫,砸東西,女兒現在就特別膽小,見了人都不怎麼說話,她在家呆了一段時間孩子才膽子大了一點,她怕兒子這麼小被公公嚇壞了怎麼辦,我說,那你就自己帶,別出去了,她哭著說,不行,公公婆婆說必須出去掙錢,後來她跟公婆鬧了一段時間還是乖乖出去了,一年多回來,他看到自己兒子一歲半了還不會走路又急哭了來問我,我說快帶孩子去醫院看看,還好後來說只是營養不良,缺鈣,她在家裡呆了幾個月又出去了。她家兩個孩子看著膽子都特別小,害怕生人。留守兒童每家都有每家的故事,都是迫不得已,父母也都是把眼淚往肚子裡咽。
留守兒童由於親情缺失,心裡存在陰影,自卑懦弱,性格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所以我們更應該關愛他們,但再多關愛也比不上父母的愛,願世間充滿愛,願以後留守兒童越來越少!
-
4 # 小梵說育兒
說實在的,剛剛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真不想回答。可是,手明明已經刷過去了,翻了兩頁,又回到了這個問題上。分享經歷之前,我想跟為人父母者說一句:不到萬不得已,都要把自己的孩子帶在身邊,讓孩子在父母之愛中成長。
我就是一個留守兒童。儘管我已經年屆四十,可兒時的那些記憶,依然如斧鑿刀刻,真的不是那麼美好。留守兒童的童年,說到底,還是缺失了父母之愛,即便也有過屬於兒童的快樂,可心底裡始終是少了一塊。
印象中,我應該是從5歲開始,成為了一名留守兒童。那時候,父母迫於生計,不得已將我留在外婆家,託外婆和舅舅們照顧我。我的外婆對我非常疼愛,儘管舅舅們生活壓力也很大,時不時的有一些怨言,可是外婆就是不管不顧的把我帶在身邊了,還總是把好吃的多給我吃一點,生怕我營養不良發育不好。說起來,我現在能有一副好身體,除了我媽體質好遺傳之外,還多虧了當年我外婆對我的好呢。那時候肉貴,可我卻沒少吃豬肉,這都是外婆的“偏心”。此外,還有伴隨我一起成長的表姐妹和表弟們。那時候淘氣的我們,每天除了吃喝,就是玩樂,打打鬧鬧的,小孩子的童年似乎也並沒有很多別離的愁緒。只是,每到幼兒園要開家長會的時候,那種別的小夥伴的爸媽都到了,就自己父母的那張桌子永遠都是空蕩蕩的,心裡就總是委屈的。那時候最怕老師問:XX,你爸媽怎麼又沒來啊?
這樣的生活,過了兩年。上小學之後,我到了鎮上。父母還是沒有能力接我過去,我只能繼續寄住在姨媽家。於是,結束了兩年的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我又開始了6年的寄居生涯。
不得不說,留守兒童也許多少都會比同齡孩子更早熟一些。我寄住在姨媽家的這幾年,學會了察言觀色,學會了用更多的努力換取更好的成績,以免姨媽姨丈他們嫌棄我學習不好而不給我好顏色。我還學著怎麼與姨媽家的幾個表哥表姐和平相處,儘量不跟他們有任何的摩擦,哪怕是被欺負,只要不太過分,也不會在大人面前表露出來。可以說,這幾年是我討好型人格養成的重要階段,至今我依然無力改變。
童年,很多人都會有很多美好的回憶。而我,翻遍記憶的每一個角落,最美好的回憶,大概就是每次媽媽回來看我的那幾天了。那幾天我可以感受到內心裡發出來的那種快樂,我可以一整天牽著媽媽的手不放開,我恨不得時時刻刻都粘著媽媽。而最讓我痛苦的,就是媽媽要回去工作了的那些個送別的場面。小小的年紀,哭的撕心裂肺,甚至追趕大巴車跌倒至膝蓋傷痕累累。
有人說:你感受到的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是的,我感謝感恩我的父母,為了我們姐弟的幸福和未來,為了我們家庭早日團聚,負重前行。儘管我們的留守童年歲月並不十分美好,可他們的努力,還是感動著我,讓我慢慢成長為一個善良的姑娘。可是,不管怎樣,如果歲月可回頭,我還是希望不要跟父母分開,再苦再難,我都想跟著爸媽一起過!
-
5 # 梧桐
我小時候父母在外地上班,我在姥姥家,跟著太姥姥姥姥姥爺舅舅小姨們一起生活,姥姥家是個大家庭,家裡人口多,平常舅舅小姨們上學,姥姥姥爺種田,我就跟太姥姥在家,太姥姥那時候年屆八十,是個小腳老太太,身體很健康,人很能幹。東鄰西坊的關係都很好,大一點我就跟鄰居家的小姐姐出去玩,有時候玩到天黑才回來。那時候大家都忙,民風淳樸,晚上小孩子就回來了,白天大人們忙,也不會格外操心小孩子。我在農村一共住了六年,那真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六年。天天瘋呀跑呀鬧呀,肆無忌憚的跑在鄉里田裡。村子裡每一個人我都認識,每一家每一戶我都去串過門。不知道什麼叫寂寞,更不知道什麼叫憂愁。餓了就吃,困了就睡,不高興了就又哭又鬧。大家都對我好,當然也教訓我,但是我完全不記得被訓的時候了。那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六年。隨著父母調回來,我將要步入一年級,我需要去城裡上學,離開姥姥家,我再哭再鬧都沒用,我整天整天的哭,但是依然改變不了要離開親人的事實。要去陌生的地方跟陌生的人相處。我父母之前一年回來看我一次,但我記憶中都是躲著不見,我害怕被接走,所以躲著不見,不得不見我就閉上眼睛,裝著看不見。
最後還是離開了去城裡上學,可以肯定的是我的性格改變了很多,不再自信,不再愛笑。我做什麼都不喜歡努力爭取,因為爭取了沒用,我不喜歡展望未來,總喜歡懷念過去,我異常的懷舊,不愛說話,到城市去特別自卑,不會講普通話。沒有上過幼兒園,沒有基礎,剛開始入學跟不上。我土裡土氣,被同學老師看不起。入不了城市,更回不去鄉村,在村裡她們說我是城裡人,在城裡她們又說我是農村人。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膽怯又笨拙。鄉村一天天改變,舅舅結婚了,小姨出嫁了,姥姥家也跟從前不同了。太姥姥更老了,每次回去了我都不想走,又不能不走,她們說那兒不是我的家,我的家在城裡。可是城裡的家我一點都不喜歡,從來也沒有在心裡認可過那個家,我的家在村裡,在太姥姥,姥姥,姥爺那邊。還有左鄰右舍的小夥伴。可是小姐姐後來結婚了,小妹妹也嫁人了。後來的後來,村子拆遷後,變成了樓房。
我感覺自己像無根的鳥,心底裡的家不是我的,現實的家又到不了我心裡。我總是在想,要是那時候父母工作沒有調回來,我一直做留守兒童,住在姥姥家該多好。
-
6 # wangjiongi
本人就是留守兒童,爸爸媽媽外出工作,我和弟弟在家跟著爺爺奶奶。奶奶並不是很傳統的那種人,在老家生活很自在,沒有那麼多的壓力。不過也有可能是留守的原因,和媽媽沒有更親暱(也許是因為我的媽媽脾氣比較暴躁哈哈)。
-
7 # 思思陽陽媽講真話
雖然我不是留守兒童的家長。但是我身邊的親戚就是留守兒童的家人。孩子在斷完奶就放在老家裡,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小孩總要爺爺奶奶揹著背上或者抱在手上,一刻也離不開手,這些所有的勞累都是父母應該去承擔的,但是為了生計爺爺奶奶主動把孩子的父母推出去工作,自己承擔如此勞累的責任。
這些都是挺無奈的,哪個父母都希望留在自己孩子身邊。如果孩子身體還不錯的話,爺爺奶奶相對來說是體力上的一些勞累,如果孩子就是生病的話,在農村老家其實半夜發燒是最可怕的,孩子爺爺的奶奶是特別焦慮、焦急的心情。其實老人家有幾個身體很好呢?再加上焦急的、害怕孩子高燒不退的情況,會導致老人身體更不容易。
其實孩子是怎麼過的,也是和正常的我們小時候一樣跟別家的留守兒童從小一起玩到大,做作業或許只能自己解決,因為爺爺奶奶也不太懂。
-
8 # 薄情不懂痴情累
我小時候父母就在外打工,也算是個留守兒童吧!
每次看到別的孩子和父母有說有笑的在一起,內心的酸楚都是無法名狀的。每次學校開家長會對我來說都是一種煎熬。每一次節日裡的萬家團圓都會讓我獨自成傷。
那一段時光深深的烙印在我內心,我想每一個留守兒童背後的心酸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如果有可能的話,還是將孩子就在身邊,物質上的困苦孩子們能接受,精神上的孤獨會給他們留下一輩子的傷。
-
9 # 農家鮮橙柚
說到留守兒童,就會想起外婆。我一歲多就是外婆帶的,讀初三媽媽才回來帶我和弟弟。
從小我和弟弟都在外公外婆家,外公脾氣很大,以前老一輩男的都是大男子主義。外婆確是一位很慈祥的老人,她在我的成長中可以說是母親的角色。
小時候上學路途很遠,(8公里路,學校在我自己村)外婆家在山村,當地沒有學校。我們小學就開始走路,那時候每天都要早起,放學回到家天都快黑了。那時候我總是想如果我爸媽在家我就不用每天走這麼遠了。
成長中,我漸漸長大,週六日要去砍柴和放牛,看著很多同齡孩子在家玩,自己拿著刀和扁擔上山,心裡有點想爸媽,也有點恨他們。
記得10歲那年,舅媽打電話給表弟,說不準外婆帶我們,外公外婆去中姜,就我們幾個小孩在家,表弟真的拿根大拇指粗的棍子打在我的後背,說哪裡的就回哪裡去,我哭著賭氣走。弟弟很遠跟著哭,我揹著他,拿著書包,往自己家的路走。當時我淚水一直往下流,我不知道去哪裡,那時候外婆家又沒電話,我當時就想爸媽在家就好了。
揹著弟弟雖然是往家的方向走,可我卻不知道回哪,因為我連自己家的鑰匙都沒有,當時弟弟還不懂事,我和他走了一段路就做著休息,其實我心裡是想等著外婆做事回來,她肯定會找我們的。中午外婆回家後,就真的出來找我們了,當時看到外婆我感覺自己看到了希望。
前年外公離世了,我雖傷心,是因為他辛苦養育了我,但他一直以來對我的打罵,我對他的感情不是很深。可是我當時一個在想,如果外婆真正到了那天,我估計我有點介紹不了。
我的經歷太長太長了,所有的心酸連我媽都不知道,她在我的成長中錯失了,她只知道做不好就罵,從沒說好好的教導,可能是因為她重男輕女思想比較重。
我只知道外婆是養大我的“媽媽”。我也要好好孝順她。希望她長命百歲,她養我小,我待她老。我雖嫁的有點遠(開車一個多小時),我也經常去看望她
-
10 # 農村走出來的打工者
1、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不是一個完整的家。我就處在這樣的狀態下。我2008年進入廣西一個很大的民營企業上班。2010年我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我們全家都很高興。隨著孩子的一天天長大,問題隨之出來。8歲以前,由我的父母幫忙照顧小孩,我和愛人休假的時候也經常回家。但是後來,兒子慢慢懂事了。每當我快要離開孩子去廣西工作的時候,兒子的眼淚就會悄然而至。我和愛人也心疼不已。
2.每當出現這樣的情況下,我都會對愛人說,你回家照顧孩子算了,我養活你們娘兩。愛人也層動搖過,但是總是被現實一次次的大財。只靠你自己,怎麼能養活我們娘兩啊。尤其是我們山東,娶媳婦現在,動不動三斤三兩,萬紫千紅一片綠,你不吃不喝掙的錢也不夠啊。想到這裡,我也是心痛不已。但是面對孩子無辜的表情,期盼的眼神,我也不知所措。無奈的忍心舍下兒子,去廣西打工。這種心情,我想每個外出打工的都會有如此的感慨。
3.後來,來到廣西。有次和兒子他奶奶通話的時候,我瞭解到。兒子放學後問奶奶,自己是不是留守兒童。他奶奶竟沒法回答,眼圈紅紅的。我聽到後,也是心裡失魂落魄,感覺虧欠兒子太多太多了。
4.在當今社會中,我深深的知道,眼淚是最不值錢的東西。有的只是別人對你的同情而已。我也沒事和朋友一起喝酒的時候聊起這個話題。他們總說,把孩子接過來吧,和你們一起生活,這樣多好,要不然,會對孩子的身心成長很不利的,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的一生是不完整的。要是不想讓孩子留下陰影,就把孩子帶在身邊吧。我也心動了。誠然,接孩子過來來,會有很多麻煩的問題,比如上學問題,飲食問題,語言問題,等等。但是相對於孩子陪伴在父母身邊,這都不是事。
5.於是,2019年的1月29號,我和愛人一起開車回去。我一人開了2300公里,早上8點出發,第二天的下午2點平安到達山東老家。看見兒子的那一刻,我淚如雨下。在家裡,我們徵求了兒子的意見,兒子很高興來廣西和我們一起生活。我們一家三口過完春節,又我獨自一人開車去了廣西。現在,兒子在這邊也上學了,我們也過的很好。做到了工作家庭兩不誤。
6所以,我衷心的希望大家,不管有多麼難,也要把孩子帶在身邊,不要給孩子留下深深的遺憾。因為,到時候,作為父母的,想彌補都來不及了。
7.有工作的地方也要有家!不能讓我們的背井離鄉成為不和孩子一起的理由。
8、留守兒童是一個社會的現狀,在當今社會,不可或缺的存在。為了生活所迫,父母很多選擇外出打工,留守兒童就只能由爺爺奶奶扶養。距離遠了,心也就遠了。回首往事的時候,你會為你的狠心和無奈的捨棄孩子,感到痛心疾首。所以,再苦再難,都要把孩子待在身邊。
-
11 # 湖南梅花姐姐
我說說我身邊的留守兒童吧!
就我鄰居兩個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爸媽一年只回家一次。爺爺奶奶是撿廢鐵的,基本都是早出晚歸的那種。
兩個孩子大的11歲,小的5歲,早上姐姐上學帶著弟弟順路送去幼兒園,下午姐姐順路接弟弟回家。姐姐回家督促弟弟寫作業,把飯煮好,等爺爺奶奶回家做菜,他們一般8點左右才吃晚飯。
一天,一次我家女兒和11歲的姐姐交心聊天,11歲的姐姐說,我好羨慕你們家,你媽媽每天陪著你們,給你們做好吃的,陪你們一起寫作業,我家女兒只是嘻嘻嘻的笑了一下,她可能還不知道她比隔壁姐姐幸福,但是作為媽媽的我是幸福的,至少沒有讓孩子們成為留守兒童。但我感覺留守兒童可能更懂得珍惜,更懂事一些。
-
12 # 冰彤媽媽宅家記
初中做了2年的留守兒童,獨自生活,當時沒啥感覺,現在想想不知道怎麼過來的[可憐][可憐]爸媽上海打工,哥哥住校不回家一個人住在家裡,洗衣做飯學習,農村家裡也沒有電話,隔壁村裡小賣部才有一部電話,爸媽要找我得先打電話到小賣部,然後等我過去再打,印象深刻的上學路上要經過一個墳地,有一次要去別的學校考試,早上太早了天還很黑,實在是不敢走過去,最後跑到阿姨家找表妹陪著才到學校的[捂臉][捂臉]現在想想那時候學習真的是很自覺啊,擱現在估計天天玩手機了[泣不成聲]
-
13 # 徐baoyan
我小時候就是留守兒童。我是單親家庭,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把我交給七十多的爺爺照管。從小髒兮兮的女孩子在村裡亂跑,同學的父母都跟她們說,我家髒,不要和我玩。
真的,有時候自卑不是天生的,哪怕現在結婚生子了,這種自卑還是刻在骨子裡的。哪怕明明知道爸爸只想把最好的給我,哪怕從小沒捱過餓,零花錢也不算少。可是就是很難跟父親有親密感。
所以我堅決不要讓我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哪怕所有的人都告訴我該去上班了,哪怕我婆婆可以把寶寶照顧的很好,哪怕老公工資不高剛夠我們開支。
-
14 # 春風解語
小時候做過留守兒童,覺得日子還不錯,上山下河的,當然前提是,父母把錢打回來。
每天自己把飯做好,炒菜,悶米飯,好像也就這點事情,這種日子大概持續過一年時間。我父母就不出門了,突然面對他們,有點抗拒了,大家相信嗎?
好像自由沒有了,家裡的同學也漸漸來得少了,爸爸也不讓同學來家裡找我玩了,瘋的時間也少了很多。
當然這是我自己的感受,與別的留守兒童肯定不同,也許別人感受到的是悲傷,且缺少陪伴。
而我感受的是自由,說孤獨也比較矯情,確實天天有很多夥伴,也沒有覺得孤獨。怎麼表達那種心情,可能都會說我沒有普遍性。
因為就做過一年時間留守兒童,而且年齡也比較大一點了,就沒有那麼多悲傷感懷吧。
小時候也沒有什麼玩具,就放學後去河邊捉魚,捉泥鰍,偷人家園子裡的果子,被人家的狗追得滿村子跑。
想起來這是留守那段時間最深的回憶,是不是有點不一樣,我也覺得挺奇怪,我為什麼不悲傷呢?
筆者真實感受,不喜勿噴。
-
15 # 歲月晴好m
梁歡是留守兒童,還有一個兩歲多的弟弟叫梁樂。父母外出打工,家裡只有爺爺奶奶照顧,所有的農活都要兩個已經60多歲的老人操勞,前幾天,爺爺摔斷了腿,行動不便 。家裡家外都要奶奶操心 。放學回家照顧弟弟的任務就交給了梁歡。那天下午,弟弟騎個小車車在村中正中的通道上玩耍,那個通道是個慢坡道,路邊有個百年老井,因井水甘甜清冽,村子裡的人一直在用,井上有個木蓋子,挑過水後就及時蓋上 。可那天不知誰挑完水後忘記蓋嚴,只蓋了半邊。弟弟騎著小車車從坡頭下來一下子衝上井蓋,井蓋一翻,弟弟連人帶車掉下去了,哥哥看見疾步衝上去拉弟弟,結果由於力氣太小,把兄弟二人一起帶下去了。
後來聽說媽媽無論如何也懷不上孩子了,離家出走了,爺爺當晚就斷了氣,奶奶瘋了,只有一個爸爸勉強撐著。
這個悲慘的事情讓人不剩唏噓,造成這樣的後果,父母有直接責任 ,家裡年邁的老人和不諳人事的孩子都需要大人照顧,可他們卻只考慮掙錢,忘記了作為人之父母和子女應盡的責任 。也給那些只顧掙錢不顧家庭的外出人員一個深深的提醒和警示。
-
16 # 農民第四代
說實在的,關於留守兒童這個問題,我真不想回答。
小時候,我是一名留守兒童,一直到14歲初中畢業。
如今回憶起兒時的那些記憶,真的不是那麼美好。
留守兒童的童年,說到底,缺失了父母之愛。
記憶中,我應該是從小開始,就是一名留守兒童。
那時候,父母迫於生劃生育,不得已將我留在外婆家,託外婆外公照顧我。
外婆對我一般吧,所以至今我不喜歡談論她老人家,我也理解那個年代的重男思想,身為女兒身的我總是被迫接受不平等的待遇。
這樣的生活,到我六歲。上小學之後,我回到了父母身邊,本以為是幸福快樂生活,卻只是換了環境的重男生涯。
回家和姐妹們生活的日子,學會了反叛,學會了自立更生,更學會了察言觀色。
童年,很多人都會有很多美好的回憶。而我,翻遍記憶的每一個角落,最美好的回憶,大概就是每次自己想法子折騰掙錢幹活等事情吧!
這也是至今結婚後,不想生孩子的原因,給不了孩子美好的生活環境,我寧願一直當丁克。
我感謝感恩我的父母,為了我們姐弟妹的生活以及未來,辛苦工作。
留守童年十分不美好,可爸媽的努力,還是感動著我,願爸媽身體健康。
回覆列表
我們兒童成長的那個年代,“留守兒童”也是有的。因為父母白天上班,晚上還要開會學習,“光顧”我們的時間很少。我的童年是姥姥帶大的。雖然我的姥姥纏腳了,但她走路結實,異常勤快。我也非常勤快,是姥姥的恩德給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