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戰爭,本該是一種非常嚴肅的事情,畢竟打仗是要死人的,而且有時候要死很多人。但是,發動戰爭的人並不總是那麼嚴肅,因為腦子短路、頭腦發熱而開打的事件,古今中外從來都是屢見不鮮。比如,遠在2500多年的吳、楚兩國便因一棵桑樹而大打出手,使雙方相鬥近50年,可謂極度奇葩。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則史實。

    春秋時期,吳國的卑梁城和楚國的鐘離城相鄰,兩地的百姓世代都以採桑紡絲為業,雖然偶有小摩擦,但大體上相安無事。但是,隨著雙方關係的持續惡化,吳、楚兩國官方開始在民間散播仇恨的“種子”,鼓勵百姓以強硬的方式回擊“挑釁”。如此一來,先前相處還算和睦的兩國邊民,開始因瑣事惡語相向,甚至大打出手,這種現象在吳楚邊境並不鮮見。

    且說,周敬王二年(前518年)的某天,卑梁城和鍾離城的年輕人,因為爭搶邊境線上1棵桑樹上的桑葉而發生爭吵,雙方越吵越兇,進而大打出手。按照《史記·吳太伯世家》的說法,爭執的雙方是卑梁城的採桑少女和鍾離城的採桑婦女(“楚邊邑卑梁氏之處女與吳邊邑之女爭桑”),而根據同書《楚世家》的記載,當事人則是兩邊的小孩子(“吳之邊邑卑梁與楚邊邑鍾離小童爭桑”)。

    但不管當事人的身份如何,也無論誰對誰錯、誰先動手,總之這場鬥毆鬧出的動靜很大,而結果也無法讓任何一方感到滿意。因此,兩個當事人的家族很快便加入謾罵、群毆的行列中,遂導致局勢完全失控。由於鍾離婦女或小童的家族人多勢眾,所以很快便佔據上風,並把卑梁少女或小童的家人全部殺死。

    訊息傳到卑梁城後,守城大夫勃然大怒,在沒有請示吳王的情況下,便擅自領兵闖入鍾離婦女或小童家中,將他們全部斬殺。或許是覺得還不解氣,卑梁大夫竟然對楚國的無辜民眾也舉起了屠刀,直到殺得鍾離城內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才滿意地撤軍回城。第二局的結果,以吳國暫時佔據上風告終,但同時卻打開了更大規模報復的“潘多拉魔盒”。

    且說,當鍾離城被屠滅的訊息傳到郢都後,楚國軍民群情激憤,要求“明犯我強楚者,雖遠必誅”、“屠滅卑梁城,報仇雪恨”的呼聲異常高漲,要求加入復仇遠征軍的臣民更是成群結隊。面對著來自民間的強大輿論壓力,楚平王君臣已失去迴旋的餘地,只能採取“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的措施。很快,楚國大軍攻陷卑梁城,將守城大夫和無辜百姓全部殺死。

    楚平王如此強硬,吳王僚自然也不能認慫。所以沒過多久,由公子光(即後來的吳王闔閭)率領的吳國大軍便殺將過來,不僅悉數殲滅駐守邊疆的楚軍,而且還接連屠滅對方的鐘離、居巢二城。至此,原本不過是邊境採桑人的小矛盾,由於各種“催化劑”的作用,竟釀成吳楚兩國的大規模戰爭,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俗話說“冤家宜解不宜結”,吳楚既然走上戰爭之途,便再不可能透過和平談判來解決爭端,除非一國滅亡,否則戰爭將永不會停止。因此,為了消滅楚國,吳國率先進行軍事、政治革新,尤其是吳王闔閭即位後,重用伍子胥、孫武施政治軍,短短數年時間裡便實現富國強兵。與此同時,吳國還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年年在邊境騷擾楚國,導致後者的國力由此衰落。

    周敬王十五年(前505年),趁著對手虛弱不堪的機會,吳王闔閭親率大軍進攻楚國,5場大戰取得5次大勝,一舉攻佔郢都,迫使楚昭王如喪家之犬般的逃往外地。破楚之戰使吳國的名聲大振,除晉、齊之外的中原諸國紛紛遣使向闔閭朝賀,甚至連周天子都送來禮物,由此使他成為天下的霸主

    然而,吳國對楚國的佔領並沒有維持多久,由於秦國的出兵援助和王弟夫概的叛變,導致吳國軍心渙散、連戰連敗,被迫撤回國中。但經此一役,楚國元氣大傷,為了恢復國力只能採取休養生息政策,很長一段時間都無力進行對外擴張。因為一顆桑樹,吳楚兩國爆發全面戰爭,最終促成吳國的霸業和楚國的衰弱,不得不說是個天大的奇聞

  • 2 # 魔方歷史觀

    在歷史上的春秋時期,還沒有大一統王朝的出現,那時勢力林立,各國之間摩擦不斷,就是一個“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混戰時期,而因為“爭桑”而引發的吳楚大戰這個奇葩事件,就是在發生在這段比較亂的時期。

    來龍去脈

    其實,事情的來龍去脈也比較直接,就跟學校中倆孩子搶一個玩具而引發爭鬥一個性質,只不過這個事的後果可比搶玩具嚴重多了。

    事情要從吳楚邊境的兩個地帶說起,就是這倆地方挨著,一個是吳國的地盤,一個是楚國的地盤,然後楚國這邊的採桑女和吳國那邊的採桑女因為“爭桑葉”掐架了,就跟倆小孩搶奪玩具一樣,誰也不讓誰。

    楚邊邑卑梁氏之處女與吳邊邑之女爭桑

    倆人掐架之後,家長知道了,就演變成了兩邊的家長,各自搖人開始約架,可是這個群體鬥毆事件並不是結束,而是又往上驚動了各自的官方駐守人員,結果就是引發了兩邊官方勢力的互攻,攻擊結束後,楚國一方贏得勝利,吳國這邊被打的下了臺。

    二女家怒相滅,兩國邊邑長聞之,怒而相攻,滅吳之邊邑。

    事兒發展到了這個程度,就不是桑葉是誰的問題了,這是兩國的面子問題了。楚國打了吳國邊境,吳王不可能會白挨這一巴掌,於是命令發兵討伐楚國,這一打終於把面子找回來了,吳國勝利,而且還奪取了楚國的兩個城池。

    吳王怒,故遂伐楚,取兩都而去。

    (吳王僚)

    這場奇葩戰爭的其他方面

    這個戰爭的原因確實很匪夷所思,就倆人爭個桑葉,導致了一場兩國之戰,但由此也可看出當時的一些局勢。

    就拿吳楚兩國來說吧,倆人爭奪桑葉,先是兩家人鬥,發展到兩地官方勢力爭鬥,結果最後兩國開戰,這也說明了當時那個時期的大亂鬥局面,所謂摩擦不斷就是這樣,爭個桑葉都能打起來。

    再有,由此可以看出吳國的實力是有的,假如吳國沒那個水平,就算邊境爭鬥輸了,他也不敢打楚國,在這兒還要說一點,就是吳國在桑樹事件之前就打過楚國,而且那一次就已經把楚國打敗了,從這點來看,吳國比楚國要硬,這也是桑樹事件中,吳王直接下令攻打楚國的原因之一。

    結語

    吳楚兩國因桑葉之爭而開戰,並且以吳取楚兩城的結果作為結束。與其說是桑葉之爭,不如說是兩國之爭,而結果顯而易見,吳國那個時候的實力著實比楚國強。

    參考文獻:《史記·吳太伯世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妃子侍寢皇帝,洗完澡,為什麼光著身子捲起來送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