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Hi8605

    1、宣太后

    宣太后(?―前265年),羋(mǐ)姓,宣太后本是楚國人,後成為秦惠文王的姬妾,稱羋八子。 前306年,秦武王因舉鼎而死。因秦武王無子,他的弟弟們爭奪王位。

    執政期間,攻滅義渠國,一舉滅亡了秦國的西部大患。死後葬於芷陽驪山。

    2、呂雉

    呂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xū),通稱呂后,或稱漢高後、呂太后等等。碭郡單父縣(今山東菏澤市單縣)人,後世把她與唐朝的武則天並稱為“呂武”。

    呂雉是漢高祖劉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為後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司馬遷在《史記·呂太后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給予呂后施政極大的肯定。

    3、武則天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武珝(xu),後改名武曌(zhào),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后並稱為“呂武”。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彠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

    中宗恢復唐朝後,為其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其後累諡為“則天順聖皇后”。

    4、孝莊

    孝莊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葬昭西陵,上諡,雍正、乾隆累加諡,最終諡號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

    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5、慈禧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

    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

    6.朴槿惠

    朴槿惠(韓語:박근혜;英語:Park Geun-hye,1952年2月2日―),第18屆韓國總統(2013年2月25日—2017年3月10日),曾任新國家黨代表(黨首)、國會議員。她出生於大邱市,是韓國第3任總統朴正熙的長女,母親陸英修、妹妹樸槿令、弟弟樸志晚。

    2012年12月20日當選為第18屆韓國總統,2013年2月25日正式宣誓就職,[1]成為韓國曆史上首位女總統,也是東亞第一位民選的女性國家元首,亦是韓國史上首位以過半支援率當選的總統、韓國唯一父女皆任總統之例子。

  • 2 # 不保溫的保溫杯

    中國古代上的政治家雖然絕大部分都是男性,但也出現一些女政治家,他們有的則是為國家帶來繁榮,而有的則是帶來毀滅,下面南星就列舉出十一位中國歷史上的女性政治家。

    1.商朝--婦好

    婦好是商王武丁妻子,也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辭表明,在武丁對周邊方國、部族的一系列戰爭中,婦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徵集兵員,屢任軍將征戰沙場。曾統兵一萬三千人攻羌方,並俘獲大批羌人,也是武丁時期一次征戰率兵最多的將領,參加並指揮對土方、巴方、夷方等重大作戰,著名將領沚、侯告等常在其麾下。

    2.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宣太后——羋月

    羋月

    她是歷史上第一個稱“太后”的女人,也是她開啟了“垂簾聽政”的先河,原是楚國宗室,後陪嫁入秦國。她在秦昭襄王在任期間,繼續將變法推進,使秦國軍隊未逢敵手,國土面積擴大了一倍多,為秦朝大一統奠定基礎。

    3.西漢呂太后——呂雉

    呂太后臨朝聽政超過15年,執政期間,重用人才,以黃老道學促進國家休養生息,為文景之治打下基礎,但也帶來諸多禍國的呂氏大臣。

    4.西漢孝文竇皇后——竇漪房

    竇漪房

    竇太后是漢文帝的妻子,歷經西漢

    朝,先後輔佐了文帝,景帝,促成文景之治,培養了漢武帝,同時竇漪房也是自秦始皇以來第二個掌權的太后,在她死後漢武帝才能真正的走向政治舞臺。

    5.東漢鄧皇后——鄧綏

    公元106年,東漢和帝暴斃,年幼的漢殤帝“劉隆”即位,25歲的鄧太后臨朝聽政穩住朝局,她執政10年間,東漢社會穩定,經濟發展良好。

    6.北魏“文明太后”——馮氏

    馮太后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北魏孝文帝推行了歷史上著名的孝文帝改革,不過這個改革卻是由太后馮氏策劃並支援,因為當時的孝文帝年幼,所以基本掌權實權的是馮太后 ,也正是因為馮太后的支援改革,才使北魏進入鼎盛時期,為民族融合做出重大貢獻。

    7.遼國蕭太后——蕭綽

    蕭太后是契丹遼國傑出的女性政治家,在攝政期間,雖然政治手段強硬,誅殺政敵,在大臣韓德讓的幫助下,讓契丹遼國逐漸強大,並與北宋簽訂“澶淵之盟”,使遼國進入了繁榮昌盛的時期。

    8.北宋真宗皇后——劉娥

    她是北宋第一位執政的太后,在宋真宗死後,由於宋仁宗年幼,劉娥開始攝政,期間除奸臣,強治國家,最後還政仁宗,被後人譽為“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9.武周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唐高宗死後,掌握李唐的實權,後改國號為“周”,並改名為“武瞾”。在位15年,雖然打擊了大量唐宗室,但也重用人才,進一步使唐朝國力增強,最後因“神龍政變”還政於唐中宗李顯。

    10.清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孝莊

    孝莊皇后是清代卓越的女政治家,在皇太極駕崩時巧妙權衡豪格和多爾袞兩大陣營,最終得以讓順治帝繼位,一生連續輔佐夫君皇太極、兒子福臨、孫子玄燁,保持了清初穩定局面,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

    11.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作為清王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掌權近50年,在位期間興辦洋務運動,造就“同治中興”,才使清王朝得以續命數十年。但其個人生活過於奢靡,政治手段較為殘忍,加上晚清受到列強的侵略,後人對其的評價並不高,甚至是厭惡,痛恨。

    縱觀所述,這些女性政治家都是當時執政者的妻子,他們有的因才華而被委以重用(婦好,武則天等),有的則是因為新帝年幼,先替新皇掌控時局後還政於新帝。

  • 3 # 歷史與文化縱橫

    婦好。慈禧。武則天。呂雉。伊利沙白二世英王。葉卡捷林娜女沙皇。聖女貞德。默克爾德國總理。希拉里米國國務外交官。

  • 4 # 天空淚雨241382973

    我認為比較出名的中國應該是武則天,畢竟她做過皇帝,儘管他和李治在一起(她是李世民的人)但是她也有許多功績例如:打擊門閥,扶植庶族,發展科舉,整頓吏治,嚴懲貪吏,拔擢賢才,並且國家戶口也由300多萬增加到了600多萬,古代中國是儒家思想,所以對她的風評並不好。

    再說說國外的,由於中外思想不同,所以國外的政治女強人很多,就說說撒切爾夫人吧!她是英國第一任女首相,她比較出名的是對於中國人來說,簽署了《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宣告》,為香港迴歸中國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並且因反對共產主義,被前蘇聯媒體戲稱為“鐵娘子。在她任期沒有啥重大的決策。

  • 5 # 懶洋洋社長

    中國武周王朝 武則天 古馬其頓帝國托勒密王朝 克利奧帕特拉七世 東羅馬帝國伊蘇里亞王朝 伊琳娜女皇 東羅馬帝國馬其頓王朝 佐伊女皇 狄奧多拉女皇 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 葉卡捷琳娜一世 安娜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 日本 推古天皇 皇極天皇 持統天皇 元明天皇 元正天皇 孝謙天皇 明正天皇 ……

  • 6 # 傻傻205666629

    古今中外傑出的女政治家很多,她們大部分都有一個特點,即美貌與智慧並存。泰國前總理英拉就是這樣其中一位。

    英拉全名英拉•西那瓦,是西那瓦家九個孩子中的老么,其小名是“Pu”在泰語中是螃蟹的意思,漢名丘英樂,1967年6月21日出生於泰國清邁府,第四代泰國華裔,祖籍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塔下村,梅州客家人後裔。

    2011年8月5日,當選為泰國第28位總理,成為泰國曆史上首位女性政府首腦。

    毛主席說過階級社會每個人都處在不同的階級中,人們的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

    在泰國的主要政治勢力為紅衫軍和黃衫軍,英拉和他哥哥是代表紅衫軍中下層階級的利益,而與他們相對立的則是代表黃衫軍階級的利益,國王一派。英拉施政觸範了黃衫軍階級利益。

    2015年1月23日,泰國國會彈劾前總理英拉,泰國立法議會就前總理英拉大米瀆職案進行彈劾並投票表決,彈劾案獲透過。按照泰國法律規定,英拉在未來5年內將被禁止從政。

    2018年12月出任廣東汕頭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長。

    另外,女政治家還有韓國前總統樸謹惠,從青瓦臺第一千金到無依無靠的平民孤兒,從落難公主到韓國第一位女總統,從總統又遭身陷囹圄,她的人生宕起伏。

    在人類發展史中,每個歷史時期都有一些傑出的女性。在歷史發展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她們是當之無愧的巾幗國英雄。

  • 7 # 小小頭陀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女政治家當屬武則天了。

    武則天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深得高宗寵信,因高宗身體不好,武則天漸漸掌握了政治權力。高宗死後,她臨朝稱制,改國號為周,稱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歷史上對武則天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我覺得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很難用好壞來區分,需要辯證地看待,正確的應該肯定,而錯誤的就該批評。

    如武則天大膽提拔人才,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狄仁傑。她的一些措施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些是需要肯定的。但她也有一些錯誤做法需要批評,如任用酷吏,冤殺了許多正直大臣;寵信“男寵”薛懷義等,這些“男寵”往往叫橫跋扈,結黨營私,對朝廷是有一定害處的。

    武則天臨去世前,重新立了自己兒子李顯為太子,已經表明把國家政權重歸李氏的想法,但宰相張易之組織發動了政變,迫使武則天歸政於李顯,而武則天也在眾叛親離中離開了這個世界。

    武則天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她給自己立了一塊無字碑,就是要讓後人去評價她的功過是非,也算是坦蕩了一回吧。

  • 8 # 枕月拾星

    武則天:千古女皇第一人

    武則天出身于山西文水的木材商家庭,她的父親曾因幫助唐高祖李淵奪取天下有功,後被封為工部尚書、荊州都督等官職。他四十七歲那年才有了武則天,而在武則天十二歲的時候,父親便去世了,她和她母親楊氏在一起生活著。 武則天進宮之後很快便得到了唐太宗的喜愛。因為她不僅漂亮,而且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彬彬有禮。皇上還賜給她一個名字:武媚。她從此在宮中開始了她新的生活。 公元643年,唐太宗因年老多病,立長子李治為太子。此時武媚已經20歲了,出落得美貌多姿。 太子李治對武媚的美名早有耳聞,常常借看望父皇為藉口,進宮和武媚接近。一來二去,武媚和李治眉來眼去,很快便暗暗好上了。 公元649年,唐太宗駕崩(稱皇帝死去),太子李治登基做了皇帝,就是歷史上的唐高宗。 按照慣例,皇帝死後,他的一般妃嬪都要打發出宮的,而武媚還沒有生過孩子,被送到感業寺做了尼姑。 唐高宗即位後,對王皇后並不喜歡,而寵愛著蕭淑妃。還經常暗中到感業寺和武媚幽會。終於有一天,這事被王皇后知道了,她將計就計,勸皇上把武媚公開接回宮中。她想借此打擊一下她的另一個情敵蕭淑妃。 但王皇后的如意算盤落空了。武媚被接回宮後,被高宗封為昭儀。她利用各種機會討皇上和皇后的歡心,並對周圍的下人也極盡籠絡的手段。她很快憑著自己的機靈,在宮中收買了一部分下人。雖然王皇后因此擊敗了她的情敵蕭淑妃,卻無形中又添了一個更強的對手。 她想離間高宗和武昭儀的關係,卻被機敏的武昭儀察覺了。武昭儀找了個機會,利用把自己親生女兒掐死的狠毒方法,陷害王皇后,給了王皇后一個致命打擊。王皇后後來被高宗廢掉了,武昭儀被立為皇后。 當上皇后之後,武則天趁機重用支援過自己的許敬宗、李義府等人,接著唆使他們陷害反對自己的褚遂良、長孫無忌等老臣。漸漸地,大臣們都倒向了她的一邊,大權也漸漸落在武則天手裡。而高宗因為身體不好,又得了風眩病,也就不再關心政事了。公元683年,唐高宗病死。李顯即位,這便是唐中宗。但不久,李顯也因惹惱母親被廢掉,接著李旦又做了皇帝,這便是唐睿宗。但武則天還是不稱意,終於把李旦也廢掉了,自己做了皇帝。公元690年,她改國號為周,自稱聖神皇帝,當時六十六歲,成為我國曆史上少有的女皇帝也是後來人稱的“則天皇帝”。 在武則天時期,政局比較穩定,人才也都得到了合理的利用,人口增加了,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 公元704年,武則天得了重病。此時的大權已漸漸旁落到她的寵臣張易之和張昌宗手裡。大臣張柬之趁武則天重病的機會發動政變。他帶著武士擁護著太子李顯,在武則天住的長生殿殺死了張易之和張昌宗,然後逼迫武則天退位。最後,武則天沒有辦法,只得把皇位傳給了太子李顯。

    伊麗莎白一世:與皇冠結婚的女王

    英國曆史上最為傑出的帝王應首推伊麗莎白一世。她執政期間,英國在經濟、科技、文化和軍事上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這就讓人們對這位女王傳奇的一生髮生了濃厚的興趣。 伊麗莎白是英國國王亨利八世離婚後,與第二任妻子所生。父母的婚姻成了英國基督教會反叛羅馬教廷的一個轉折點。然而亨利八世六娶王后,三次殺妻,伊麗莎白的生母就是在她3歲時被處死的。幾個月後,國會宣佈伊麗莎白為私生女。 1547年,伊麗莎白13歲時,亨利八世去世,10歲的愛德華繼位。此後的11年中,英國並未有突出的發展。愛德華16歲時一病不起,王位又傳到亨利八世的大女兒瑪麗手中。瑪麗女王支援羅馬天主教,鎮壓基督教,並殘暴地處死了約300名國教徒,因此人稱“血腥瑪麗”。她將伊麗莎白幽禁在倫敦塔中。此間,伊麗莎白便跟隨人文主義學者學習古代經典,還掌握了法、德、意等多國語言,她更加信仰基督教。這些為其日後的政治生涯打下了紮實的基礎。1558年,瑪麗死去,皇冠終於戴在伊麗莎白的頭上。此時,她風姿綽約,渾身散發著高貴和魅力。 年輕的伊麗莎白一世一登基就面臨著許多難題:與法國的戰爭未完;與蘇格蘭、西班牙的關係緊張;國內各個宗教派別之間矛盾尖銳等等。為穩定國內局勢,1559年,英國通過了“國王至高權利和統一禮拜法案”。這是一項折衷法案,確定了英國聖公教為正式的英國宗教。儘管清教徒表示不滿並試圖反抗,伊麗莎白還是堅決將其貫徹了下去。在她當政期間,還改良幣制,承認西班牙公司、勒凡特公司、威尼斯公司、東印度公司發展國際壟斷貿易,頒佈《工匠法》、《救濟法》等促進就業的法律。 蘇格蘭女王瑪麗是羅馬天主教的忠實信徒,如果伊麗莎白有什麼意外,她將有可能成為天主教英國女王。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伊麗莎白將由於政治壓迫來到英格蘭避難的瑪麗控制起來,但沒有貿然消滅這個政敵。在被禁的19年裡,瑪麗多次曾參與叛亂陰謀。1587年,伊麗莎白終於迫不得已將其送上了斷頭臺。在軍事上,伊麗莎白即位起就不斷壯大英國海軍。1588年,英國與西班牙無敵艦隊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海戰,英國以徹底勝利樹立起世界頭號海軍大國的地位。 伊麗莎白也是一個優秀的外交家,她較好地處理了英國和周邊國家的緊張關係,使其為英國的發展服務。除此以外,英國在此階段還湧現出大量的文學家如莎士比亞、斯賓塞等,哲學家如培根,探險家如環遊地球的弗朗西斯·德克雷爵士,以及許多藝術家、科學家等等。可以說,伊麗莎白當政的45年(1558-1603),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文學藝術發展的黃金時代。英國在這位女王的領導下成為世界上不可一世的強大帝國。 伊麗莎白知識淵博、天生麗質、高貴典雅,具有幽默感,也不乏追求者,但在婚姻殿堂前,她卻選擇了終身不嫁。伊麗莎白先是婉言拒絕了西班牙菲力普二世的求婚,後又回絕了法國皇太后凱瑟琳·德·美第奇的三個兒子,接著是瑞典國王艾立克、奧地利大公爵查理、薩伏依王世的腓力伯特以及蘇格蘭的阿蘭子爵等等。關於伊麗莎白一世為何拒絕魚貫而來的求婚者,人們對此有種種猜測:為國家奉獻一切;不願做政治聯姻的犧牲品;受到母親悲慘命運的影響;吸取同族姐妹婚姻的教訓……但事實正如她自己所說的那樣:“我和國家結婚。”不管怎樣,伊麗莎白女王無疑是英國曆史上最值得人們關注的一位極富才能、政績卓著的統治者。

    葉卡傑琳娜二世:強權統治的“貴族女沙皇”

    在俄國的近代歷史上,有一位地位非常重要的女沙皇,她以殘忍、荒淫、反動而著稱於世,她就是葉卡傑琳娜二世。她在一次宮廷政變中殺死了她的丈夫--彼得三世之後,登上了俄國沙皇的寶座。之後,俄國人民在她的殘酷統治下生活了35年。 葉卡傑琳娜二世是德意志一個小公爵的女兒,本名叫索菲婭·奧古斯塔,1729年生於德國。她在15歲時,跟隨她的未婚夫、俄國的王儲--彼得三世來到了俄國。年輕的葉卡傑琳娜二世當時不懂俄語,也不懂得俄國的規矩,但是她非常聰明,又機智好學,很快就學會了俄語,並且深入地研究了俄國的歷史和風俗。她能夠察言觀色,生活在宮廷之中逐漸地掌握了貴族之間爭權奪勢的手段。 俄國在彼得一世改革之後,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彼得死了之後,有一些成果也失去了。其中貴族成了不受約束的特權階層。不同的貴族派系因為各自的利益在1725-1762年發動了多次政變,推出對自己有利的人擔任沙皇。在歷次的政變中,由貴族組成的近衛軍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葉卡傑琳娜二世與彼得三世結婚之後,兩人的關係一直不好,所以她一直生活在一個孤獨的環境之中。但是隨著她對俄國宮廷權術的瞭解,逐漸增長了她在政治上的野心。1762年的宮廷政變中,她在自己的情夫奧爾洛夫(近衛軍軍官)的幫助之下,推翻了她丈夫彼得三世的統治,自己當上了女皇,開始了她長達35年的統治。 葉卡傑琳娜二世在當上沙皇之後,在經濟和統治上實行了一些“開明”的政策。因為俄國是一個農業國,她強調農業生產,為了很好地發展農業,她還允許發表一些批評農奴制的言論。她還接納許多的外國移民,把他們安置在南方新徵服的土地之上。她還允許自由貿易,逐步地放棄重農抑商的政策,實行了一些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政策。 葉卡傑琳娜二世在政治上的“開明”主要是在口頭上,她為了表示要對國家制度進行全面改革,於1767年召開了一個立法委員會會議,並且為會議的召開精心地擬定了一個《訓諭》,其中大量引用啟蒙思想家的言論。《訓諭》在歐洲各國引起了強烈的震動,法國甚至禁止它的傳播。但是這些都是隻說不做而已,到1768年,她以對土耳其開戰為理由,解散了會議,就連這樣口頭上的“開明”也都取消了。 葉卡傑琳娜二世被稱為“貴族的女皇”,她竭力加強封建農奴制的專制制度,以擴大貴族的特權。她經常把土地和土地上的農奴一同賜給貴族,以示她的恩賞,最多一次賞賜的農奴高達80萬人。 1765年,葉卡傑琳娜二世賜給貴族可以任意放逐農奴去服苦役的權力,並在兩年之後禁止農奴對貴族作任何的控告。就是因為葉卡傑琳娜二世給予了貴族這種為所欲為的權力,所以貴族才能夠放手施為,任意地對待農奴。女貴族薩爾蒂娃在十年中親手摺磨致死的農奴多達140人,其中大部分是婦女和孩子。葉卡傑琳娜二世的專制統治就是建立在這樣一種落後野蠻的基礎之上的。 在葉卡傑琳娜二世這種野蠻、殘酷的統治之下,於1773年終於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普加喬夫起義。這是俄國曆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起義從烏拉爾山區擴大到伏爾加河流域,並在佔領的地方建立起農民政權,處死貴族農奴主和官吏,取消了封建義務,使農民獲得了土地和自由。葉卡傑琳娜二世使用非常殘酷的手段對農民起義軍進行鎮壓,由於農民起義軍是由農民領導的,沒有先進的思想作指導,而且起義軍過於分散。所以,在1775年2月起義失敗了,普加喬夫被捕,送往莫斯科處死。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起義軍沉重地打擊了封建農奴制的統治。葉卡傑琳娜二世在鎮壓了普加喬夫起義之後,在1775年對地方行政機構進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革,集中了行政權力,加強了貴族的國家機器。在10年之後,葉卡傑琳娜二世頒佈“敕書”,確保了貴族佔有土地和農奴的權力和以前所賜的一切特權,使農奴主貴族專政進一步加強起來。 葉卡傑琳娜二世在加強對本國農奴統治的同時,也力圖把農奴制擴充套件到國外,她充分地利用當時歐洲大國之間的相互爭奪和不和,來實現“俄國從不改變、從不忽視的目標--俄國的世界霸權”。 葉卡傑琳娜二世的政策是:兼併波蘭;把德國變成未來的瓜分物件;佔領君士坦丁堡;奪取芬蘭;用國際法的限制性條款來削弱英國的海上優勢;在土耳其帝國的基督教徒中煽動起義,以及用“開明” 和“進步”的口號來掠奪領土,使用暴力,進行鎮壓。葉卡傑琳娜二世為了她的這個目的,同普魯士和奧匈帝國三次瓜分了波蘭,攫取了從德維納河到涅瓦河的大片領土,在波蘭建立起了血腥的殖民統治,向歐洲打入了一個楔子。與此同時,葉卡傑琳娜二世又在南方同土耳其發動戰爭,兼併了克里米亞,把俄國的西南界從第聶伯河推進到德涅斯特河,把黑海北岸大片土地併入俄國版圖,並且俄國船隊還獲得透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出地中海的權利。葉卡傑琳娜二世在歐洲瘋狂擴張的同時,還在亞洲進行蠶食和鯨吞,先後吞併了高加索、哈薩克草原,並且在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亞建立了殖民地。直到葉卡傑琳娜二世快要死的時候,她還在吼叫:“假如我能活到200歲,歐洲全部會落到俄國腳下。”這是一個至死不改的瘋狂的沙文主義者。 葉卡傑琳娜二世以革命的敵人自居。當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她派出10萬大軍鎮壓了受法國影響的波蘭起義。從那時起,葉卡傑琳娜二世和她的後繼者一直都奉行著追求世界霸權的目的,而沙俄一直都充當著歐洲反動勢力的堡壘和鎮壓革命的世界憲兵的角色。

    維多利亞女王:統帥日不落帝國的女王

    亞歷山德拉·維多利亞生於1819年,父親是英王喬治三世的四子愛德華·肯特公爵。母親是德意志的科堡公國某大公的女兒,曾結過婚。維多利亞不滿週歲就失去了父親。小時候母親為她請來了漢諾威一位路德派教士的女兒路易絲·萊純任女教師,給她以啟蒙教育。維多利亞受到信奉新教的萊純極大影響,把她視為自己有生以來一最好的朋友。1837年6月,20日國王威廉四世亡故,維多利亞繼承王位。執政的內閣首相是58歲的輝格黨人墨爾本。維多利亞女王本來是在自由主義氣氛薰陶下長大,即位時又適逢輝格黨得勢,樂於同輝格黨人共事是很自然的。她在即位當天早上9點鐘單獨接見首相時,向他表示:“我早就有意留你和其餘的閣員總理政務。”維多利亞女王和首相不僅在公務上配合得很默契,而且建立了密切的私人關係。墨爾本是一個深諳世故的政客,維多利亞女王是一個尚不足20歲的女孩子。她沒有政治經驗,事事都把墨爾本當成靠山,對他無限欽佩、信賴,每天的活動完全以墨爾本為轉移。他每天把大批經內閣討論議定的公文拿來請她過目或簽發,維多利亞女王亦樂於從事這些程式性的公務活動。公務之餘,墨爾本就給維多利亞女王講授有關英國憲法、歷史以及英屬海外領地的各種知識。 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即位不久,議會舉行大選。選舉結果,輝格黨在議會里只得到348票對310票的微弱多數。墨爾本政府顯然好景不長了,但維多利亞女王當時尚未意識到局勢的嚴重性。1837年11月新議會開會前夕,維多利亞女王還特地率領車隊從白金漢宮前往市政廳,在倫敦市內舉行了一次車隊巡禮遊行,之後在市政廳舉行了盛大宴會,以示對新議會的祝賀。11月20日,新議會由維多利亞女王主持開幕。維多利亞女王親自發表演說,給議會以支援。但是內閣危機仍不可避免。墨爾本政府困難重重,於1839年5月向維多利亞女王提出辭職,迫於形勢,維多利亞女王不得不授命托利黨人羅伯特·比爾組閣。 維多利亞女王於1840年2月結婚,丈夫是她大舅父的兒子阿爾伯特親王,德國人。親王最初不視政事,1840年議會授予阿爾伯特在維多利亞女王發生不測時以攝政權,其政治地位隨之上升。1841年,阿爾伯特出面同比爾進行了幾次秘密談判,在女侍問題上達成了諒解,緩和了維多利亞同比爾之間的緊張關係。雖然如此,維多利亞女王並不甘心只作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很快地,在對外政策上又同內閣發生了新的衝突。1846年,輝格黨人約翰·羅素任內閣首相,帕麥斯頓出任外交大臣。維多利亞女王夫婦和帕麥斯頓在一系列對外關係問題上出現了矛盾。 他們同帕麥斯頓的衝突首先在西班牙維多利亞女王伊莎白拉的婚事問題上開始。當時法國和德意志的科堡公國都希望透過同西班牙王室聯姻來控制西班牙。英國王室經過多方活動本已阻止他們、特別是法國願望的實現。但由於帕麥斯頓的疏忽,此事最後讓法國操了勝券,法王路易·腓力普的兒子蒙邦綏同伊莎白拉的妹妹斐南德結了婚,為其後嗣爭得繼承西班牙王位的可能。維多利亞女王夫婦對此甚為不滿。在對葡萄牙國內進步分子反對王室的鬥爭,對歐洲大陸上1848年革命運動等問題上,維多利亞女王同帕麥斯頓的矛盾更為尖銳。 帕麥斯頓想利用歐洲大陸上民族、民主運動的力量,打擊那裡的封建君主勢力,擴大英國資本主義的影響。維多利亞女王夫婦堅決反對這些運動,竭力維護歐洲大陸國家王室的統治。帕麥斯頓根本不把維多利亞女王放在眼裡,不理睬她的意見和要求,發出的外交公文不經她過目,重要的外交活動也不向她報告。在什列斯維希、霍爾施坦兩地歸屬問題上,普魯士和丹麥發生了衝突。維多利亞女王夫婦同情普魯土,帕麥斯頓則支援丹麥,並於1850年簽署了列強確保丹麥領土完整的條約。 維多利亞女王再也不能容忍帕麥斯頓這種無視君上的態度,轉給他一封措詞強硬的信件。但是帕麥斯頓對維多利亞女王的要求不以為然,依然我行我素,在對外政策上獨斷專行。1851年12月,路易·拿破崙在法國發動政變,帕麥斯頓擅自代表英國政府表示支援。這一次不僅維多利亞女王不贊成,首相約翰·羅素也不同意帕麥斯頓對法國的態度,於是罷免了他的外交大臣職務。但是在英、法、俄為爭奪在中近東的勢力範圍而進行的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期間,維多利亞女王又改變了對帕麥斯頓的態度。1855年亞伯丁內閣因進行戰爭不力而倒臺,維多利亞女王欣然授命帕麥斯頓組織新內閣,以把戰爭進行到底。 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後的首相中,維多利亞女王特別推崇保守黨人迪斯累裡。在位後期同迪斯累裡結為至交。迪斯累裡尊稱維多利亞為“仙女35”,維多利亞深深讚許迪斯累裡透過購買蘇伊土運河一半股票而一舉控制這條東西海上交通命脈的“高超”手腕。維多利亞女王支援奴役印度,並透過迪斯累裡的努力,實現了她的皇帝夢想。1876年5月英國議會透過加封維多利亞為印度女皇的議案,1877年1月1日,在印度德里正式宣佈女皇即位。英國早年從印度拉合爾掠奪來的聞名寶石“科伊努”(重109克拉)成了女皇皇冠上最大的一顆明珠。作為酬謝,維多利亞女王加封迪斯累裡為貝肯斯菲爾德伯爵。 1851年,由阿爾伯特親王籌備,維多利亞女王剪綵揭幕了展示英國經濟發展的“萬國博覽會”。1886年維多利亞女王又和大兒子威爾士親王主辦了印度和殖民地博覽會。1867和1897年在倫敦舉行的兩次帝國殖民地會議,同時也是兩次盛大慶典。英國資產階級利用帝國各屬地代表聚集倫敦之機,隆重慶祝維多利亞女王即位50和60週年,以抬高維多利亞女王的名譽。 晚年維多利亞對英國人和布林人為爭奪南非殖民地而進行的英布戰爭(1899-1902)十分關心。為了鼓勵士兵在這場帝國主義戰爭中勇敢戰鬥,1900年4月,81歲高齡的維多利亞女王渡海到愛爾蘭都柏林住了三個星期,表示對愛爾蘭支援戰爭的鼓勵。 1901年1月22日,維多利亞女王去世。

    英迪拉·甘地:追求民族自立的女總理

    尼赫魯家族是印度的名門望族,英迪拉就誕生在這個家族裡。英迪拉的祖父莫蒂拉·尼赫魯是當時印度頗具影響的大律師,曾經獲得英王喬治五世接見的殊榮。她的父親便是印度獨立運動的創始人,現代印度的奠基人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受家庭影響,英迪拉·甘地在幼年時期就有遠大的政治抱負。 1919年,也就是英迪拉·甘地兩歲時,印度歷史上爆發了震驚世界的阿姆利則慘案。慘案發生之後,印度各階層人民都參加了聲勢浩大的反英鬥爭,尼赫魯家族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爭取印度獨立與自由的反英鬥爭中。這對年幼的英迪拉·甘地的思想和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她在5歲時便投入到抵制英貨的鬥爭中,把她心愛的、歐洲進口的洋娃娃付之一炬。 12歲那年,英迪拉便申請要求加入國大黨,結果由於年紀太小而遭到拒絕。於是她便成立了自己的組織--“猴子隊”,為反英鬥爭積極地散發傳單,張貼標語。後來她在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創辦的加爾各答國際和平大學讀書,後又於1937年考入英國牛津大學攻讀政治、行政和社會管理。 英迪拉·甘地真正進入政界,是在她的父親成為印度第一任總理之後。1947年,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成為獨立後的印度第一任總理,英迪拉便成為他的得力助手和貼身秘書,開始參加各種會議和政治活動,並且跟隨她父親出訪了許多國家。她參加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的加冕典禮,並出席了1955年的第一屆萬隆亞非會議。所有這些活動,都大大地開闊了她的視野,使她積累了豐富的政治和外交經驗。 1955年,英迪拉·甘地角逐國大黨主席成功,使她在政治生涯中邁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1966年,英迪拉依靠其家族的影響以及個人出色的政績,成為印度第三任總理。上任之初,人們對這位女總理的治國能力抱著懷疑的態度,甚至有的新聞報刊把這位事事小心謹慎的女總理稱之為“啞巴娃娃”。 由於印度歷史上遺留的許多政治問題和經濟困難,1977年,英迪拉在印度大選中遭到慘敗。但是她並沒有氣餒,而是不斷努力,深入農村,關心人民疾苦,爭取廣大人民的支援。 這樣,在1980年,她終於取得了大選的勝利,再次成為印度總理。在她15年任期內,她始終強調印度國家的統一和團結,主張發展印度的民族經濟。印度獨立37年之後,食品基本達到自給,工業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

    埃娃·庇隆:阿根廷傳奇總統夫人

    埃娃·庇隆是一位傳奇式的女性。在阿根廷乃至整個拉丁美洲,她的芳名家喻戶曉。在世界其他地區,她的知名度也很高,有許多文章、書籍乃至電影專門講述她的故事。她英年早逝,在塵世間只活到33歲,但她在阿根廷現代史上的影響至深至廣,沒有任何其他女性領袖能望其項背。即使在她去世半個世紀之後的今天,人們仍能經常感受到她的存在。她就是阿根廷前總統庇隆的夫人瑪利亞·埃娃·杜阿爾特·德·庇隆。 瑪利亞·埃娃·杜阿爾特,1919年5月7日生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洛斯托爾多斯鎮。那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雖然位於富饒的潘帕斯大草原,但當時尚未開發,偏僻而落後。父親名叫胡安·杜阿爾特,母親是胡安娜·伊巴古倫。當瑪利亞·埃娃不滿一歲的時候,杜阿爾特先生離開了她回到了奇維科依鎮他的原配夫人那裡。從那以後,伊巴古倫和她的孩子們就開始過上清苦的生活。她們一家不得不遷出原居,搬到簡陋的住房棲身。為了貼補家計,伊巴古倫整天幫別人做縫紉活。最使她們難堪的,還不是貧窮,而是鄰里街坊有人當著她們的面冷嘲熱諷。 埃娃6歲時,她的父親在一次車禍中喪生。 埃娃在小學唸書的時候,在老師的印象中,她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小姑娘,黑頭髮,面板白得像瓷器,自我專注、內向、靈敏,身體單薄”。她喜歡朗誦詩歌和表演,喜歡看電影。她最崇拜的電影明星是諾曼·謝勒。埃娃的夢想也是當個演員。 埃娃15歲的時候,果真開始為實現自己當演員的理想而奮鬥。 幾年之後,她開始在廣播劇中漸露頭角。在她那個年代,廣播是十分重要的傳播媒體,聽眾很多。而阿根廷的廣播電臺事業很發達,在美洲僅次於美國佔第二位。埃娃善於扮演窮苦家庭出身的姑娘如何經歷無數磨難最後得到幸福的角色。可能是因為與自己的身世相仿的緣故,她可以把這類角色表演得惟妙惟肖。以後她又自組廣播劇團,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著名的電臺演出,名聲鵲起,月收入增加到5000多比索。她終於獲得成功,成了一名電臺演員。 埃娃與庇隆初次相識於1944年1月。那時阿根廷聖胡安市剛剛發生了大地震,損失嚴重。阿根廷全國為災民舉行募捐。庇隆時任軍政府勞動和社會福利部長兼陸軍國務秘書,負責組織募捐活動,而埃娃作為演員,積極參加了募捐活動。兩人相見恨晚,很快墜入愛河。埃娃當年24歲,年輕美貌,光彩照人。庇隆48歲,但他的外表要顯得年輕得多。行伍出身的他,上校軍銜,高個寬臉,粗眉大眼,白齒黑髮,性格開朗,雄心勃勃,有軍人陽剛之美。自從他的第一個夫人奧萊麗亞·蒂松5年前因患卵巢癌去世之後,他一直鰥居。 1945年1月,庇隆出任副總統,同時仍兼任陸軍部長和勞動部長兩要職。庇隆在勞動部推行親近勞工的政策,使他的名聲大振。雖然如此,他的地位並不穩固。當時的政治鬥爭逐漸圍繞支援還是反對庇隆而展開。在庇隆與各界人士的接觸談話中,埃娃經常旁聽。開始時,她聽不懂,也插不上話。她只知道支援庇隆,維護庇隆。 軍政府在執政兩年以後,招致各方不滿。人們要求早日舉行大選。庇隆大權獨攬以及他親近工會的政策,引起部分軍官的擔憂。庇隆公開與埃娃非婚同居並帶著她去軍營和出席公眾活動,不符合傳統的行為規範,也引起這些軍官的不滿。 在一批思想守舊的軍官們的壓力下,法雷爾總統要求庇隆辭職。1945年10月10日,庇隆簽署了辭去副總統、陸軍部長、勞動部長三個職務的辭呈,同時要求辭去軍職。10月13日,總統下令逮捕庇隆,將他秘密關押在馬丁·加西亞島。埃娃擔心庇隆的安全,多方奔走求助。 在阿根廷現代史上,1945年10月17日這一天佔有重要地位。因為那一天發生了阿根廷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抗議遊行,從此以後,阿根廷的勞工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這一天,也是庇隆主義黨誕生的日子。對埃娃來說,這一天開始了她政治上的新生。她感謝勞工大眾挽救了庇隆,同時她也對勞工們承擔了義務,決心把自己的命運與勞工聯絡在一起。以後的歲月將證明,在庇隆與勞工的聯盟中,埃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7日當天深夜,庇隆獲釋回家。4天以後,庇隆與埃娃舉行民事婚禮。同年12月,兩人在拉普拉塔市聖蓬西亞諾教堂舉行了宗教婚禮儀式。埃娃對庇隆的崇敬,庇隆對埃娃的器重,使他們珠聯璧合,成為不可分割的一對。 1946年2月24日,阿根廷的大選如期舉行。庇隆獲得了52%的選票,當選總統。6月4日,庇隆正式就任阿根廷總統。庇隆充分利用當時對他十分有利的政治和經濟條件,推行一系列社會改革。 在庇隆當選總統的過程中,人們隨時都可以見到埃娃的倩影。 埃娃成為總統夫人時,年僅27歲。作為總統夫人,她需要參加各種禮儀和社交活動。同時,她也參加工會的一些工作。在庇隆之前,沒有一屆阿根廷政府重視勞工。庇隆領導的政府則特別重視勞工,所以庇隆被稱為“工人的上校”。埃娃開始時是跟著庇隆一起訪問工廠的,後來她自己獨自去。 阿根廷政府是這樣解釋和界定她在工會中的活動的:她是政府社會政策的積極貢獻者,是政府向“無衫漢”派出的大使。 庇隆委派埃娃作為他與“無衫漢”之間的惟一聯絡人,是有政治上的考慮的。與工會聯絡這樣的重任,他不能委託給任何潛在的政治對手。埃娃可以承擔他在勞工中的工作,而不會對他構成威脅,因為她是自己的妻子。她還可以當一個很好的形象大使,替政府作宣傳。在剛開始建設庇隆提出的“新阿根廷”的時期,形象具有重要的意義。 反對派十分關注埃娃的活動。對阿根廷傳統的上層社會來說,埃娃這樣的總統夫人是難以接受的。在他們看來,像埃娃這樣的女人應該只搞搞家務。所以,反對派的目光緊緊盯著埃娃,對她的批評紛至沓來。有一個反對黨議員專門在議會提出提案,規定公職人員的夫人不能享受其丈夫的特權,也不能代表其丈夫參加公眾活動。這明顯是針對埃娃的。當時的《新聞週刊》稱埃娃為“女總統”,認為她是“拉丁美洲王座後面聽政的最重要的女人”。 反對派對她已經難以容忍了。但是對埃娃來說,她迄今所進行的活動只不過是小試鋒芒,重頭戲還在後面。正像她自己對好朋友私下說過,她的人生目標是要“在歷史上留下痕跡”。 1947年6月至8月,埃娃訪問歐洲六國,歷時兩個多月。根據阿根廷政府的解釋,此訪目的是“在新舊兩個大陸之間架起一條彩虹”,是“和平之旅”。 埃娃對西班牙的訪問產生了轟動效應。新聞媒體關於此訪的大量報道,提高了埃娃在歐洲的名望。佛朗哥及其家人親自到巴塞羅那為埃娃送行。她在21響禮炮聲中離開西班牙後,接著到義大利、梵蒂崗、葡萄牙、法國、摩納哥、瑞士等國訪問,都受到很高禮遇。結束對歐洲的訪問後,她經里斯本飛往達卡爾,在那裡登上阿根廷商船“布宜諾斯艾利斯”號駛向里約熱內盧,參加了在里約舉行的泛美和平與安全會議。然後飛往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搭乘“蒙得維的亞市”號回國。當“蒙得維的亞市”號抵達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港口時,四周圍的汽輪齊聲鳴笛,機翼上漆著“歡迎”字樣的飛機在上空盤旋。從碼頭到甲板鋪上了紅地毯,庇隆等大批要員在碼頭上迎候。她受到了凱旋般的歡迎。 在西班牙語中,“埃維塔”是埃娃的暱稱。按照當地的習慣,通常只有關係親密或相互非常熟悉的人,才使用愛稱。但在阿根廷,許多人習慣地稱埃娃為“埃維塔”,反映了他們對她的親切感情。“埃維塔”這個愛稱被廣泛和頻繁地使用,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埃娃作為政治家和社會活動家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在歐洲之行中,埃娃進行國事活動,接受各種榮譽,成功地扮演了總統夫人的角色。在回國之後的幾年中,她主要扮演了政治和社會角色,全身心撲在工會、婦女和窮人的工作上。3年中,她建立起幾個規模龐大、效率很高的機構。 長期以來,阿根廷婦女沒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從1911年起至1946年庇隆執政,先後共有15次在議會中提出過給予婦女選舉權的提案,但不是遭到反對,就是被擱置。埃娃寫文章,發表演講,呼籲庇隆主義者擯棄對婦女的偏見,大力推動授予婦女選舉權的提案。由於庇隆主義者在議會掌握絕對多數,終於在1947年通過了給予婦女選舉權的13010號法令。為此,在總統府面前舉行了慶祝大會,庇隆當眾簽署了這個法令,並象徵性地交給埃娃。這一法令結束了阿根廷只有一半人口享有選舉權、只有男性才能競選公職的歷史。 阿根廷的慈善事業多年來一直由貴族化的慈善會經辦。經過多年的變遷,它已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的需要。埃娃在勞動部接待群眾來訪,每天都要處理好多窮苦人要求救助的事。有時,埃娃還前往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的窮人區,親自分發食品袋。埃娃樂於濟窮的訊息傳開後,有更多的窮苦人或來訪或來信向她求助。與此同時,送給她的各種捐助也源源不斷。 在埃娃的推動下,基金會在全國最貧窮的鄉村建立了1000所學校,18所孤兒院。1948年8月,埃娃宣佈“老年權”,並將它列入憲法修正案。 1951年是阿根廷大選年,庇隆的總統任期將滿。庇隆主義黨和埃娃早就在為庇隆的連選連任而工作。關於副總統的人選,是一個微妙的問題。在庇隆政府內,埃娃的禮賓次序排在副總統之前,居第二位。但是軍事活動除外,因為部隊的禮節很嚴格,不允許婦女參加。至於為遠洋輪、橋樑、煤氣站、公共汽車站等命名,埃娃的名字實際上用得比庇隆還多。埃娃的影響力很大,史無前例。但是她在政府內沒有正式職務。有好多人提議由埃娃擔任副總統候選人。街上也貼出了許多支援埃娃當副總統候選人的招貼畫。但是,按照阿根廷憲法,當總統缺位時,由副總統繼任。暫且不說埃娃,由任何一個婦女擔當國家元首、從而成為三軍司令的前景,對當時的許多阿根廷軍官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庇隆知道如果讓埃娃出來競選可能會遇到強大的阻力。 總工會決定於8月22日舉行一次大規模的群眾集會,支援庇隆和埃娃分別當正副總統候選人。這一天,一百多萬來自全國各地的“無衫漢”乘汽車或火車彙集到“七·二九”大街。埃娃向集會的人們說:“我將永遠按人民的願望行事。就像我5年前說過的那樣,如果‘埃維塔’能為減輕我們國家的痛苦做點事,我寧願當‘埃維塔’,甚於當總統夫人。現在,我仍然要說,我寧願當‘埃維塔’……” “不行!現在就回答!否則就舉行總罷工!”下面這樣喊道。 9天之後,埃娃向全國發表廣播講話,宣佈她“最後的、不可更改的決定”,放棄獻給她的榮譽。她在全民大會那天就是這樣想的,經過這幾天的思考,她確信她不應該變換戰鬥崗位。她說,1945年10月17日是她政治生命的開始。她當時沒有、現在也沒有其他野心,只希望有朝一日在編寫庇隆將軍光輝歷史的時候,能這樣寫她:“在庇隆身旁,有這樣一位女性,她獻身於將人民的願望轉達給總統。人民習慣於親切地稱呼她為‘埃維塔’。僅此而已。” 此前,人們曾多次以不同的方式向埃娃表示過敬意,但從來沒有像這次全民大會那樣強烈。埃娃也好,庇隆也好,都沒有料想到人們要求埃娃出任副總統的感情是這麼強烈。埃娃也好,庇隆也好,都沒有料想到人們要求埃娃出任副總統的感情是這麼強烈。庇隆在其漫長的政治生涯中,還從來沒有像這次全民大會那樣,發現自己被退居第二位。他驚訝地默視著“無衫漢”對埃娃的激情爆發。 在庇隆主義黨的歷史上,1951年8月22日這一天被稱為埃娃“請辭日”。埃娃的謙恭、忠誠和自我犧牲精神得到頌揚。議會舉行了特別向她表示敬意的會議。 歷史上,阿根廷曾於1810年5月25日舉行過一次全民大會,決定國家獨立。這次總工會舉行的群眾集會被稱為第二次全民大會。全民大會是埃娃政治生涯的頂點,她的聲望如日中天。出人意料的是,這也是她這顆政治明星開始隕落的起點。不久之後,她就被病魔纏身了。 1951年10月17日,150多萬“無衫漢”集結在五月廣場,要求起碼能見埃娃一面。病重的埃娃打了一針止痛針,以超人的毅力出現在總統府的陽臺上。她顯得筋疲力盡,黑色衣服寬鬆得像是借用別人的。這一天,她得到了兩枚勳章。一枚是總工會授予的,表彰她請辭副總統候選人的感人行為,稱她此舉之偉大“可與聖徒和殉道者媲美”。另一枚是庇隆主義黨首次頒發的特級“忠誠”大勳章,由庇隆親自授予。輪到她講話時,她緩緩地走向講臺,但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150萬雙眼睛緊張不安地盯著她,全場一片肅穆。主席臺上一陣忙亂。她被人扶到一邊,由庇隆講話。他充滿感情地發表了一篇讚美埃娃的講話。他還是第一次這樣公開頌揚自己的妻子。但是他的語氣,以及他回顧埃娃一生的講話內容,聽起來更像是一篇悼詞。 庇隆說:“她天賦的從政治上組織群眾的能力使庇隆主義運動有了新的方向和魅力。……她在勞動部的日常工作,使我每天都能與民眾保持聯絡。在那個崗位上,她為我國人民獻出了自己的部分生命和健康。”埃娃過去從未聽過她的丈夫這樣讚揚她。庇隆講完後,她勉強站了起來,淚流滿面地擁抱庇隆。全場的人喉嚨哽咽,肅靜無聲,默默地注視著這令人斷腸的一幕。 埃娃終於能以衰弱、嘶啞的嗓子開始講話。她感謝庇隆,感謝“無衫漢”們。她說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對人民和庇隆的愛。如果人民需要她的生命,她願欣然獻出。任何一個“無衫漢”的幸福都比她的生命重要。她要求大家提高警惕,保衛庇隆,直至獻出自己的生命。最後她請大家與她一起高呼“誓死保衛庇隆”的口號一分鐘,讓地球上的每個角落都能聽到。全場150多萬人果真震天動地般喊了起來,而且不只一分鐘,而是長達數分鐘之久。 埃娃的病情成為當時阿根廷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無論是支援庇隆還是反對庇隆的人士,都密切關注她的病情發展狀況。在這一年的競選過程中,埃娃克服病痛,還發表過兩次廣播講話。一次是為慶祝她所創辦的兒童城開幕;一次是對庇隆主義黨的女黨員講的,號召她們參加大選投票。兩次她都顯得疲倦不堪和懷舊,對她不能再參與政治和幫助庇隆而感到失望。 5月1日,埃娃堅持走到玫瑰宮陽臺,向參加“五一”集會的勞工們致意。她發表了最後一篇演講。為了對她表示敬意,基爾梅斯市決定改名為埃娃·庇隆市。阿根廷議會舉行特別會議,決定授予她這位“歷史上最傑出的女性”以“國家精神領袖”稱號和“解放者聖·馬丁”勳章。 在埃娃生命的最後幾周,她留下了由她簽名的遺囑。遺囑的開頭一段是這樣寫的:“我要永遠與庇隆和人民生活在一起。這是我絕對不可更改的願望,也是我的最後遺願。無論庇隆和無衫漢們在哪裡,我的心都會在那裡,用我的全身力量和燃燒靈魂的熱情去鍾愛他們。”遺囑將她的全部遺產--首飾、服裝、版權--交給庇隆掌管。除給她母親每月3000比索養老、給她的姐妹每人一件首飾作為紀念外,她要求用其餘遺產成立一個基金會,資助有難的窮人。她的首飾都是人民、朋友、外國政府和庇隆送給她的,應該歸還給人民,而不要落入寡頭之手。遺囑以這樣告結:“上帝將會寬恕我總是情願同窮人們在一起,因為庇隆也是這樣。我始終認為,上帝要我關愛每一個無衫漢,對此我從來沒有逃避過。” 1952年7月26日,星期六。晚上8點25分,埃娃停止了呼吸,享年33歲。

    瑪格麗特·撒切爾:走強硬路線的鐵娘子

    瑪格麗特·撒切爾,1925年生於英國的格拉薩姆,1979年當選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1984年在一場恐怖的暗殺中倖存,1990年在失去保守黨的支援後辭去首相職務。 1992年榮獲撒切爾男爵封號,在英國上議院中任職。 撒切爾夫人是英國著名的政治家。在人類歷史上,很難找到能與瑪格麗特·撒切爾相提並論的女政治家。她出身卑微,又無庇廕,竟一躍而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並連選連任,創造了英國政壇三次連任的奇蹟。她思想敏銳、才華過人、作風果敢、意志頑強。她使搖搖欲墜的國家獲得了新生,併為英國的繁榮復興創造了有利條件,她本人更是被譽為英倫三島的“鐵娘子”。 自我奮鬥的女強人 瑪格麗特·撒切爾1925年10月13日降生在離倫敦100餘英里的格蘭薩姆市。父親費雷德·羅伯茨是個出身貧困的雜貨鋪小店主。後來他靠不懈奮鬥,躋身於仕宦之列,擔任過議員、市長、法官等職。父親把自己堅強奮鬥的精神、能言善辯的天賦以及對法律和政治的酷愛都遺傳給了他的小女兒瑪格麗特。 父親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為了使女兒能受到良好教育,他把瑪格麗特送進當地最好的學校。5歲時,瑪格麗特被送去學鋼琴。父親還帶她去聽音樂、演講,只要是有教育意義和文化性的活動,都讓她參加。 瑪格麗特從小聰明伶俐。在學校,她學習刻苦,成績優異,每年她的考試成績幾乎都是位居第一。 羅伯茨對兩個女兒要求嚴格,寄予厚望。他從來不能容忍女兒說“我不能”、“我認為我做不到”或“太困難”等話,他要求女兒:“如果事情困難,那就更有理由去做。” 中學畢業前夕,由於受一位化學教師的影響,瑪格麗特決定選讀化學系。那時,英國大學裡的化學系歷來是很少有女生敢於問津的。瑪格麗特的志向,使她第一次顯示出與眾多女性的不同之處。經過一年的艱苦拼搏,她終於得到了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女子學院化學系的錄取通知書。 瑪格麗特10歲的時候就曾說過,“政治已熔化於我的血液之中”。因此,她一進入牛津大學,就同政治結下了不解之緣。她是校內的活躍分子,參加了學校裡的保守黨俱樂部。驚人的毅力和勤勉的精神使她很快成為該俱樂部的主席。每到星期五晚上,這個協會必舉行娛樂活動,接待內閣大臣,請他們演講。瑪格麗特因此結識了眾多保守黨知名人士,她的組織能力和辯論才能也由此得到了鍛鍊和提高。 大學畢業後,瑪格麗特曾在一家塑膠公司當過化學師,後又到萊昂斯公司當過化學實驗員,但她的目光始終在政治舞臺上,她參加了當地的保守黨協會,繼續參與政治活動。 1949年,年僅24歲的瑪格麗特作為保守黨達特福區候選人參加競選,雖最後被工黨所挫,但她的毅力和頑強精神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之無愧的“鐵娘子” 1975年,撒切爾夫人當選為保守黨領袖。1979年,她在英國大選中勝出,出任首相。 剛剛上臺的撒切爾夫人,面對的是一個經濟爛攤子:英國國民經濟長期停滯,已欠外債220多億美元,經濟危機深深困擾著這個國家。 秉性倔強的撒切爾夫人決心要“恢復和振興英國”,要指引英國朝著“完全不同的方向”前進。上臺伊始,她就開始對國內經濟政策進行一系列重大調整和改革。 撒切爾夫人首先實行貨幣主義政策抑制通貨膨脹。其次,大規模地實行國有企業私營化。同時,她又促使議會通過了幾項法案,限制工會權力,使工會人數銳減,勢力削弱,罷工次數明顯減少,社會得到了一定的穩定。她還改革了工資制度,力圖以此改善勞資關係。 撒切爾夫人為堅定地推行其政策,加強對內閣的控制,幾次改組內閣,1981年一年內就改組了兩次。對妨礙其政策的人,不論地位多高、資格多老,一律更換。她說:“不能讓內部爭論浪費時間。” 在外交事務上,撒切爾夫人更是以強硬著稱。1982年的英阿衝突,使這位女首相的“鐵娘子”風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以武力收回了由英國統治了近150年的馬爾維納斯群島。這一事件,在英國朝野引起了極大震動。國內輿論稱這是英國的“奇恥大辱”。撒切爾夫人立即召開內閣緊急會議,決定採用“炮艦政策”,並於6月14日攻佔了馬島首府斯坦利港,阿根廷軍隊被迫投降。 英國在馬島衝突中大獲全勝,使撒切爾夫人的威望在英國大為提高。在不少英國人眼裡,她成了“英國”。 灑淚辭職,任職議會 撒切爾夫人的改革政策在20世紀80年代使英國重振雄風,再次躋身於西方五強行列。 然而,20世紀80年代末,經濟危機捲土重來,英國經濟又一次進入衰退階段,而“人頭稅” 又在國內弄得怨聲載道。在舉世關注的歐洲一體化問題上,撒切爾夫人固執地堅持自己的立場,在統一防務、統一貨幣等問題上與其他國家分歧極大,使英國在歐共體內十分孤立。保守黨為保持其執政黨的統治地位,經過激烈的黨內鬥爭,決定逼走撒切爾夫人。 1990年11月,為保守黨贏得三連任、執政十餘年的撒切爾夫人被迫灑淚辭職。離開唐寧街首相府後,撒切爾夫人並未離開政治舞臺,她繼續在議會中任職,並在許多國內和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堅毅、果敢、雷厲風行,這些詞似乎是很少用在女性身上的,但把它們放在撒切爾夫人身上則是再合適不過。她之所以成為英國政壇的“鐵娘子”,一個重量級的政治人物,與她堅強的性格、旺盛的精力、洞察世事的遠見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一種魄力,想使深受經濟危機困擾的英國重振雄風是很困難的,但撒切爾夫人做到了。

    蒙蓋拉夫人:非洲著名的女政治家

    蒙蓋拉夫人,1945年9月出生於坦尚尼亞大陸姆萬紮地區馬孔戈村的一個農民家庭。上世紀50年代是非洲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的時期,其父正是在這個時候積極投身於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參加了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聯盟(坦盟)。蒙蓋拉夫人的父母頗有遠見,他們節衣縮食,供她上學,使她受到良好的教育。對這份恩情,蒙蓋拉一直難以忘懷。由於受父親的影響,蒙蓋拉夫人從小就對政治感興趣。在達累斯薩拉姆大學學習期間,她以父親為榜樣,也加入了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聯盟。畢業後,她選擇了教師職業。她的理想是要讓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獲取知識,擺脫貧困。因此,無論備課還是課堂講授,她都一絲不苟,認真對待,受到學生的歡迎。自然,她出色的工作引起教育部門的注意。過了一段時期,她被調任中學和教師培訓學院督導。 20世紀70年代初,蒙蓋拉夫人放棄教師職業,投身政界,曾當選為坦盟在首都達累斯薩拉姆分部的第一任主席和東非共同體議會議員。1977年2月坦盟與桑給巴爾地區的執政黨非洲設拉子黨合併,成立坦尚尼亞革命黨,尼雷爾為該黨主席。尼雷爾很欣賞蒙蓋拉夫人的魄力和膽識,而且革命黨領導層也需要婦女參與其中。於是經尼雷爾提名,蒙蓋拉夫人當選為該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成為坦尚尼亞最高決策層中的三名婦女之一。 20世紀80年代,蒙蓋拉夫人一直在政府內工作,先後任總理辦公室國務部長、社會福利部長以及土地、自然資源和旅遊部長。1991年出任坦桑駐印度高階專員。初人政界,她親身感受到社會對婦女參政的偏見,併為此付出了相當於男人雙倍的努力。 蒙蓋拉夫人為人謙和,求實穩健。卷卷的短髮,不施粉黛,樸實無華,給人的印象是一位普通的中年職業婦女。然而談到工作,她的思路非常敏捷,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顯出她的幹練和成熟。無論擔任何種職務,她都看做是對自己的挑戰和機遇,絕不會退縮不前。一旦接受了新的職務,剩下的便是“爭分奪秒地埋頭苦幹”。 但蒙蓋拉夫人也不是那種只顧工作,不顧家庭的職業婦女。她很重視家庭的價值。她說,在發展中國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較密切,這是好事。我們應該保持好的傳統家庭價值觀,家庭成員的關係應當是平等、相互幫助和理解的夥伴關係。所以她的家庭就是一個和睦的家庭。身為坦桑國家檔案館館長的丈夫和4個孩子對她都很理解,主動承擔了大部分家務。而她只要有空,也一定會親自下廚為全家做一頓可口的飯菜,或帶孩子們出去郊遊,享受大自然的恩賜,盡一個好妻子、好母親的責任。她說,我還會為丈夫和孩子們唱歌吶! 1992年12月,聯合國秘書長布特羅斯·加利宣佈任命格特魯德·蒙蓋拉夫人為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秘書長。這項任命是世界婦女運動史上的一件大事,但許多人對這位坦尚尼亞駐印度高階專員的政治生涯、思想理念、家庭生活都不甚瞭解,不知加利秘書長為何將協調舉行這次世婦會的重任託付給她? 訊息傳到坦尚尼亞,受到全國上下的熱烈歡迎,尤其坦桑婦女為有擔此重任的蒙蓋拉感到自豪。 加利秘書長任命蒙蓋拉夫人擔任第四次世婦會秘書長,肯定出於多方面的考慮,但其中加利特別考慮的一點是蒙蓋拉夫人對婦女問題的關注,為爭取提高婦女地位所做的不懈努力。 蒙蓋拉夫人作為一名非洲婦女,對非洲婦女的苦難生活和遭遇的不平有深切的體會。她曾說過,中國有句話叫做“婦女能頂半邊天”,而非洲婦女頂的不止半邊天。非洲70%的糧食是她們生產出來的,除了承擔家務,撫養孩子,她們還為非洲的解放事業作出了貢獻。同時,這種艱苦的條件又磨鍊了非洲婦女頑強、堅毅的品質。但是以酋長、長老為首領,男性決定一切的傳統社會在非洲仍有牢固的基礎。在一些黑非洲國家,婦女到死也沒有土地所有權,她們的財產繼承權得不到普遍承認。非洲的醫療保健水平低,經費少,非洲產婦死亡率居高不下,是中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的兩倍。同時非洲婦女和兒童面臨著一種新的、致命的艾滋病的威脅。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超過600萬的非洲孕婦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用於防治疫病的經費卻微乎其微,而非洲每年用於武器的開支高達80億美元。蒙蓋拉夫人把這種軍火貿易斥之為“一種非人道的新型的奴隸貿易”。 蒙蓋拉夫人指出,非洲女性受教育的比例不高,性別歧視仍像曾經盛行非洲的種族問題那樣在黑非洲流行。據統計,非洲38%的婦女是文盲,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盲佔50%,女孩子入學率明顯低於男孩子。蒙蓋拉夫人堅持認為,只有婦女生活條件改善了,社會才能進步。只有“男女平等”這一社會原則能最低限度地得到貫徹,婦女才能從她們現有的各種負擔中解脫出來,而達到這一目標的最大阻礙就是性別歧視。 所以,只要有可能,蒙蓋拉夫人就在各種場合宣傳男女平等,改善婦女的不利條件,提高婦女的地位。早在上世紀70年代,還在學校當教師的蒙蓋拉就開始關注婦女問題了。 1975年6月,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召開了國際婦女年世界會議,這是聯合國第一次召開專門討論婦女問題的政府間的世界性大會,即第一次世界婦女大會。會議通過了《關於婦女的平等地位和她們對發展與和平的貢獻的宣言》(亦稱《墨西哥宣言》)和《為實現婦女年目標而制定的世界行動計劃》。《墨西哥宣言》對男女平等下的定義是指男女人的尊嚴和價值的平等以及男女權利、機會和責任的平等。《世界行動計劃》向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提出了爭取提高婦女地位近十年期間指導行動的方針和優先領域。大會向聯合國建議宣佈1976-1985年為“聯合國婦女十年”。蒙蓋拉夫人對這次世婦會透過關於婦女平等地位的宣言十分興奮,這正是她下決心追求的理想。看來,她在這個時候棄教從政,與此不無關係。她討厭別人對她發號施令,決心進入政界爭取屬於自己的權利。她說,我想弄明白,為什麼別人要為我做決定,而我為什麼不能成為決策者之一呢。 為了落實“行動計劃”,1980年7月,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了“聯合國婦女十年中期會議”,即第二次世界婦女大會。會議審查和評價了為實現“聯合國婦女十年平等、發展與和平”的目標所取得的進展和遇到的障礙,同時通過了《聯合國婦女十年後半期行動綱領》,特別強調就業、保健和教育是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嗣後,世界各地的婦女姐妹積極行動起來,努力爭取提高婦女地位。1984年世界各大洲紛紛召開“聯合國婦女十年”終期世界會議籌備會,非洲地區籌備會在坦尚尼亞召開,蒙蓋拉夫人被推舉主持會議。蒙蓋拉夫人擔任部長雖然時間不長,但她悟性強,政治經驗頗為豐富。她主持的籌備會開得非常順利,會議強調,聯合國大會1975年透過的關於婦女十年《行動綱領》為婦女運動的未來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說出了非洲婦女的心聲。蒙蓋拉夫人由此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展示了自己的才能。翌年7月,在肯亞首都內羅畢召開第三次世界婦女大會,蒙蓋拉夫人擔任大會主席。這次會議是審查和評價聯合國婦女十年成就的世界會議。大會通過了《到2000年提高婦女地位內羅畢前瞻性戰略》,即著名的《內羅畢戰略》。 《內羅畢戰略》是國際社會公認的提高婦女地位的綱領性檔案,它以平等、發展與和平為總目標,為全世界婦女在2000年前進一步實現男女平等、參與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制定了以行動為主、有具體目標的方案,從全球角度反映了世界各國婦女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各個領域中的要求和意願。 《內羅畢戰略》建議,消除一切形式的就業歧視,取消男女在職業方面的隔離;消除從事同樣工作的男女之間的工資差異;為缺乏資歷而難以進入生產性就業的城鄉婦女制定特別的再訓練方案。它還要求各國的規劃機構僱傭更多的婦女,呼籲各國政府重視吸收更多婦女從事政府外交工作並參加決策,鼓勵婦女和男子分擔父母責任和家務。檔案要求各國政府採取適當的行動,使青年婦女不受性暴行、性騷擾和性剝削;為受凌辱的婦女提供住房、資助、法律及其他服務;制止社會上對婦女的低下描寫。 世界各國婦女對《內羅畢戰略》具體建議感到揚眉吐氣,表明這次會議開得很成功。這自然與蒙蓋拉夫人這位會議主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有很大關係。 從蒙蓋拉夫人在世界婦女運動方面的傑出表現,加利秘書長相信,她是第四次世婦會秘書長的最佳人選,她一定能挑起這副重擔,一定不會辜負世界各國婦女對她寄予的厚望。 說起蒙蓋拉夫人,中國人對她倒是不感陌生,從某種意義上說,她稱得上是中國的老朋友。1982年以來,她曾多次訪問過中國,足跡留在北京、上海、杭州等許多大城市的街道上,同中國人打過交道,憑直覺相信中國人會辦好第四次世婦會。她對加利任命她擔任這屆世婦會秘書長感到由衷的高興。半年之後,1993年6月,蒙蓋拉夫人便率領聯合國考察團對北京進行第一次考察。同中國組委會會談,詳細瞭解各方面的情況,接著又去現場參觀,一圈下來,對組委會的工作頗為滿意。第二年5月,蒙蓋拉夫人再次來華,考察後對東道國籌備世婦會的能力大加讚揚,說“中國將給世界一個驚奇”。蒙蓋拉夫人更多考慮的是世界婦女問題。她認為,自聯合國在墨西哥城召開第一次世婦會以來,最大的成就之一是“婦女問題已提上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的議事日程”,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婦女的權利是人權的一部分。她希望婦女們相互合作,充分利用自己的潛能,推動社會的改革和發展,這種合作精神是給社會帶來變化的關鍵。同時她又一針見血地指出,世界婦女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仍然是性別歧視問題。她敏銳地感覺到,婦女問題也將是21世紀世界發展所面臨的“一個挑戰”。她呼籲聯合國增加婦女工作的人力和物力,以確保21世紀婦女工作的完善和婦女問題的解決。而北京婦女大會將是一次行動的大會,履行義務的大會,促進婦女發展的大會,此次大會所面臨的挑戰是能否制定“明確、一致的行動綱領”。 蒙蓋拉夫人之所以鍥而不捨地主張讓婦女參與決策,是因為放眼世界,各地武裝衝突接連不斷,而在任何一次衝突中,婦女都是受害者。蒙蓋拉夫人說,婦女所遭受的痛苦和折磨是最大的。除本身折磨之外,她們還要在保護家庭方面付出更多的辛勞。在衝突中,淪為難民或無家可歸的婦女處境十分悽慘。婦女不但有要求結束衝突、實現和平的權利,而且承擔了阻止衝突、維護和平的義務。她們熱愛和平,有仁慈和博愛的胸懷,讓她們參與決策,能在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社會發展、避免衝突方面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由於非洲武裝衝突頻繁,蒙蓋拉夫人更加關注非洲婦女的生存。1994年11月,她在達喀爾召開的非洲婦女第五次地區會議上呼籲,非洲的決策者應重視婦女問題,否則非洲將會在21世紀繼續落後於其他地區,並更加依賴於國際社會。她潛心研究了非洲婦女的狀況,發現在1985年內羅畢世婦會之後的10年裡,非洲婦女的地位並未有大的改觀,婦女參政比例仍然極低,僅比10年前增加0.12%,而且總數還不到8%。她抱怨這種狀況是對非洲國家實行民主的嘲弄,是“不包括婦女的民主”。她一再強調:“沒有婦女的參與,還談得上什麼民主!” 1995年8月,按日程安排,有關世婦會的各項工作均已準備就緒,只待正式開會。 8月30日下午,來自世界各地的婦女匯聚在北京國際奧林匹克體育中心。5時30分,從非洲傳到北京的和平火炬進入會場,在全體人員高唱《永遠前進不後退》的歌曲聲中,婦女論壇的總召集人坤仁·素帕達拉·瑪薩迪女士宣佈:’95北京非政府組織婦女論壇開幕。蒙蓋拉夫人發表講話,她激動地說:這一天等候已久,這是婦女解放、賦予權力、尊嚴和平等的里程碑。今天,沒有人可以無視或否認婦女的權利和貢獻。她希望’95非政府組織婦女論壇能與政府代表團緊密合作,為全世界婦女贏得更大的成就。 9月2日,距第四次世婦會的開幕只有兩天了,蒙蓋拉夫人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主持了內部磋商會。與會者就大會程式規則、議題以及成立主要委員會等事宜進行了磋商,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這天上午,蒙蓋拉夫人和中國代表團團長陳慕華、約旦公主巴斯瑪、迦納總統羅林斯夫人以及聯合國有關機構的負責人應世婦會公共關係部的邀請,與四百多名中外記者見面。她在講話中說,婦女為平等、發展、和平的努力是歷史性的,需要很長時間。現在世界範圍的婦女運動已到了轉折關頭,因此這次世婦會不應僅僅分析婦女問題,而應採取行動解決婦女問題。她說,新聞媒體在婦女運動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希望報道這次會議的記者在今後兩週裡,對全世界關注的各種婦女問題都予以充分報道。她呼籲與會的新聞記者不要作為旁觀者,而是一個參與者,為把這次會議開好做出自己的貢獻。蒙蓋拉夫人實際上巧妙地對前些時候西方媒體的歪曲報道進行了批評。 9月4日,中國政府在雄偉的人民大會堂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歡迎前來參加世婦會的五大洲各國賓朋。蒙蓋拉夫人登上主席臺就坐,望著臺下近萬名各國政府代表、各國來賓和中國各界人士,不禁心潮澎湃。從1992年12月接受加利秘書長的任命至今,度過了近3年的辛勞歲月,協調各地區的籌備會和制定地區行動綱領;指導各國政府向秘書處提交籌備工作報告;數次風塵僕僕到中國視察會議籌備狀況;還要設法排除西方某些勢力和新聞媒體對會議籌備的干擾。如今,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已就緒。 在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致歡迎詞和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的代表、聯合國副秘書長基塔尼宣讀加利給大會的賀詞後,蒙蓋拉夫人以大會秘書長的身份在歡迎儀式上致詞。她說,中國政府承辦了這次非同尋常的大會,是為了交流思想,但更重要的是促進行動。她說,婦女狀況的改善不僅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確、的和極為重要的,如果我們要把這個世界變得對每個人--所有國家的男人、女人和兒童--更加美好的話,我們要尋求切實的解決辦法,以消除婦女在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等方面遇到的障礙。 9月10日,蒙蓋拉夫人在新聞釋出會上說:“在剛開始準備這次大會時,我就說過,這將是聯合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會議。現在,我的預言已成為現實。”次日,她又接連參加了“聯合國青年日”活動和在人民大會堂、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新聞釋出會和通報會。她要求發達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婦女的教育和健康水平,改善她們的經濟狀況。敦促發展中國家互相交流經驗和技術,婦女在這方面可以發揮很大作用。她強調,世婦會能否取得長遠成功,還要依靠年輕人,她呼籲女青年團結起來,解決面臨的種種問題。 9月15日,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勝利落下帷幕。旨在加速執行《內羅畢戰略》的《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在大會上獲得透過。蒙蓋拉夫人致詞說:中國有句古話“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北京就是我們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讓我們以行動回答世界對我們的期待吧! 大會結束後,大會主席和中國代表團團長陳慕華說,這次大會取得圓滿成功,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結果。但她特別提及蒙蓋拉夫人,讚賞同她合作得很好、很愉快。蒙蓋拉夫人對她同中國的合作也表示極為滿意。她曾風趣地比喻秘書處的工作好比做菜,中國則提供盤子,如果菜做得好,盤子又漂亮,請來的客人一定會滿意。 這次世婦會開過四年後,加利秘書長在其回憶錄中說,無論如何,北京世界婦女大會,第一次在北京舉辦的全球首腦會議,取得了成功。這一事實,看來決不會使奧爾布賴特感到滿意。加利寫這段話的意思是表明他沒有看錯人,他為蒙蓋拉夫人能夠圓滿解決會議的一切難題感到驕傲,奧爾布賴特則因此而失去向加利算賬的機會感到沮喪。 蒙蓋拉夫人堅信,當今世界的發展離不開婦女,婦女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內容之一,只有解決了婦女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推動整個人類的發展。她曾在兩次世婦會上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了一系列重要檔案,但她認為這還遠遠不夠,重要的是行動起來。儘管她已不在世婦會擔任職務,但她還要努力奮鬥,以實現自己在許多場合宣講的關於男女平等的理念。 這是一位非洲女政治家、婦女社會活動家的心聲。她還要為婦女謀求應有的權利而奔走。

    貝娜齊爾·布托:為民主奮鬥的“東方之女”

    1953年6月21日,巴基斯坦卡拉奇市的一所醫院裡,一個女嬰誕生了。人們不曾想到這個小生命後來竟然在政治風雲中成長起來,歷經磨難,成為巴基斯坦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並且是當時世界上最年輕的總理。她就是“東方的女兒”--貝娜齊爾·布托。 貝·布托的祖上是大地主家庭,在巴基斯坦屬於望族。其父布托從美國、英國留學回國後曾任律師。後進入政界,由於政見不合,1966年辭去外交部長職務。1967年,布托建立巴基斯坦人民黨。人民黨成立11個月後,布托全家及黨內上層領導被當局投入監獄。布托數次入獄,由於人民支援,政府未敢行動。1979年,布托還是被處以死刑。這拉開了貝·布托政治生涯的序幕。 在這之前的26年間,她受到了良好的家庭及學校教育。1969年,貝·布托成為哈佛大學一名學生,主修比較政治學。在美國,貝·布托很快適應了環境,並積極投入了當地學生運動中。冒著被驅逐出境的危險,她參加了波士頓廣場舉行的反對越南戰爭的示威活動;在參加華盛頓大規模反戰遊行時,她第一次嚐到了催淚彈的滋味。她還接受了一些婦女解放思想。這對她後來的政治思想有很大的推進作用。在這堅,她還結識了彼得·加爾佈雷斯--美國高階外交官和教授的兒子,這對她後來政治命運的扭轉也起了巨大的作用。 1972年6月,布托總統和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舉行巴印會談。貝·布托跟隨父親一同參加,給在場記者和英迪拉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第二年,貝·布托和彼得又被英國牛津大學錄取:在父親的“抓住這個機會去實現為人民服務的夢想”的叮囑下,貝·布托在三年裡攻讀了政治學、經濟學和哲學,並在第四年選擇了國際法和外交課程。此時的她已經是一個具有敏銳洞察力、豐富知識和雄辯口才的政治新銳了。貝·布托清晰地看到,在國內,要推翻父親的不是選票,而是槍炮。 1977年7月5日深夜,巴基斯坦爆發軍事政變,軍事統帥齊亞獲取政權。9月17日,布托總統被捕,並先後輾轉於三地監獄之間。9月29日,貝·布托與母親被捕入獄。她見到了父親,表示要留下來幫父親打這場官司。父親深沉地對她說:“那你就得變得非常堅強。” 從此以後,母女倆大部分時間都被監禁或拘留。但一有機會,她們就會從人民那裡獲取力量繼續鬥爭。第二年,貝·布托打算以祭祖名義從卡拉奇到拉卡納去。母親託人送來便條:“不要指責或批評齊亞,而要集中談諸如物價上漲之類的問題。你一定要在那裡舉起黨的旗幟,管理好黨務。”1979年4月3日,一架飛機載著布托總統的遺體神秘地飛回老家拉卡納安葬。八天後,母女獲釋回家。1980年,人民黨同意與“巴盟”合作,“恢復民主運動” 框架搭成了。母親囑咐貝·布托保持低調,以便至少有一人在獄外領導黨的活動。1981年2月,“恢復民主運動”成功,然而兩人再次被捕。貝·布托堅決抵制當局的誘逼、迫害,不放棄政治權利。1983年6月21日,她在監獄裡度過了30歲生日。 在已身為美國參議員的彼得·加爾佈雷斯的大力幫助下,1984年1月10日,貝·布托終於獲釋。她出獄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藉口去國外治病,遊說四方獲得國際援助。2月,齊亞迫於美國壓力同意在第二年3月舉行大選。之後又幾次反覆更改決定,終無定果。1986年1月,貝·布托到華盛頓活動以擴大國際影響,號召群眾示威遊行,迫使當局宣佈早日舉行大選,隨後回國。歡迎她的人群擁滿大街小巷,由100萬變成300萬。在1988年底的大選中,貝·布托領導的人民黨終於獲勝,她成了巴基斯坦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

  • 9 # 奇聞怪事記

    古今中外歷史上的女政治家太多了,現就說說幾個著名的女政治家。

    一、中國的著名女政治家

    1、婦好,名好,“婦”為親屬稱謂,是商朝國王武丁的王妃,是位傑出的女政治家與軍事家。 

    由於婦好有很好的文化修養,商王武丁經常令她主持當時非常重要的祭祀與朗讀祭文。她也被任命為卜官,是武丁統治集團的重要成員。 

    婦好也是位軍事家,被封於外地,擔負著守土、從徵的重任,為“殷國大治”立下赫赫戰功。

    2、馮繚(漢代)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女外交家。 

    公元前101年,隨漢解憂公主遠嫁和親到了烏孫國。由於她多才多智,成為解憂公主的得力助手。 

    後嫁給烏孫右大將。她在協助公主加強漢朝同西域諸國之間的友好關係,作出了很大貢獻,深得西域各國的敬服。尊稱她為“馮夫人”。周恩來總理曾評價她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巾幗英雄。

    3、西漢呂后 

    呂雉(241一180),字娥姁,秦代單父縣(今單縣)人,漢高祖劉邦之妻。 

    劉邦死後,她獨立掌政十五年,雖然滿手血腥,但是她也有一些為人稱道的政績,先是輔助高祖劃謀定策,爭奪天下,後來又減輕百姓負擔,導正社會風氣,廢除許多繁苛的法令,尤以廢除“三族罪”和“妖言令”為百姓所稱道。《史記》和《漢書》都稱讚她:“高後女主,制政不出閨閣,而天下晏然,刑法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4、北魏文明太后馮氏

    在北魏歷史上,文明太后馮氏是一位承前啟後的傑出女政治家。 

    馮氏(442—490),屬北燕皇族。北燕滅亡後,其伯父與父親歸附北魏,其父官至魏秦雍二州刺史,後因罪被殺,馮氏因而被沒入後宮為奴婢,得到她姑母——拓跋燾左昭儀的提攜,14歲時被選為文成帝的妃子,後被冊封為皇后,使她有機會收羅一股政治勢力,在拓跋浚死後操縱政權。文成帝長子拓跋弘即位,是為獻文帝。獻文帝尊馮氏為皇太后。 

    獻文帝時,她殺死專權大臣乙渾,開始臨朝聽政。孝文帝時,她以祖母身分繼續執政,督促孝文帝拓跋宏實行政治改革,制定漢化政策,俸祿制、均田制等都是她臨朝時頒行的。死後諡文明太后。

    5、遼蕭綽蕭太后 

    蕭太后 (953--1009),名綽,小字燕燕。是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歷史上被稱為“承天太后”,臨朝攝政二十七年,對遼代的有效統治達四十年。 

    蕭綽作為一名女性政治家、軍事家,不僅統軍有方,對外戎馬倥傯,縱橫沙場;對內亦可行文修治,興邦安國。她在統治期間積極調整賦稅,使農業得到保護和發展,進而促進了手工業和商業的興旺,並進一步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與聖宗主持修建了中京城,使遼宋兩朝使者互訪更為頻繁,兩朝的友好關係進入了全新時期;蕭太后還在修訂法度、緩和民族矛盾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對人才的重視和培養更是她的政治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功績,他推行開科取士政策,並整頓吏治,任人唯賢,有效地促進了文化的發展。 

    經過她多年的努力,遼朝不僅扭轉了穆宗時代混亂衰敗的局面,逐步穩固了聖宗的統治,而且國勢昌運,國力強盛。這一時期,是遼朝在它統治中原的二百餘年間最為鼎盛的輝煌時期,這一切的實現,蕭太后功不可沒。

    6、千古女帝-武則天

    武則天(624—705年),幷州文水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性巧慧,多權術。 

    由於高宗庸懦,武后參預朝政,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死後不久即掌握國家大權,廢黜中宗、睿宗,690 年,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武則天稱帝后,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在她掌理朝政近半個世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為後來“開元盛世”打下基礎。

    7、清孝莊文皇后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本是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之女,生於1613年。1625年,年僅13歲,嫁給了清太宗皇太極為側室福晉。皇太極死時,孝莊32歲,她六歲的兒子福臨繼承了皇位,改元順治。她“母以子貴”晉封為皇太后,順治死時年僅24歲,由8歲的康熙繼承皇位。康熙尊自己的祖母為太皇太后。 

    這位太皇太后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位幼主,為清初的繁榮和穩定立下漢馬功勞,而史學家對其評價甚高,稱她是明末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8、其他近現代有宋美齡、宋慶齡、鄧穎超、江青、吳儀等。

    二、國外的著名女政治家

    1、 聖女貞德(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是法國的軍事家,天主教聖人,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最後被捕並被處決。

    2、埃及豔后,克婁巴特拉七世(又譯克婁巴特拉七世、克利歐佩特拉七世、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前69年-前30年8月12日),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後一任女法老。

    3、葉卡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謝耶芙娜(1684年-1727年,1725年-1727年在位),是俄羅斯帝國女皇。

    葉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年),俄國女皇(1762—1796年在位)。統治時間持續了近35年,整個十八世紀後半期的俄羅斯就是她的歷史活動舞臺。進入葉卡捷琳娜時代,俄羅斯跨進了世界列強行列,並因積極干預歐洲事務被稱作“歐洲憲兵”。

    4、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1925年10月13日-2013年4月8日),英國政治家,至今唯一一位女性英國首相(1979年~1990年,三度連任)。撒切爾夫人是自索爾茲伯裡勳爵以來,任職時間最長的英國首相。此外,她是英國曆史上迄今為止唯一一位女性首相和經選舉而產生的主要政黨女黨魁,也是曾擔任重大國務官位的第一位女性。作為英國現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撒切爾被譽為鐵娘子。

  • 10 # 本公主叫兔兔

    一、清朝慈禧太后。光緒繼位後,統治中國長達近半個世紀,對外獻媚賠款割地,多次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使當時中國的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二、清朝孝莊太后。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明太后,雖然沒有臨朝聽政,但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三、北宋劉太后。劉娥,是宋真宗趙恆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攝政的太后。宋真宗死後,受遺詔尊為皇太后,軍國大事權有皇太后處置。是宋朝唯一一個穿帝王龍袍的太后。

    四、遼國蕭太后。蕭綽,遼國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攝政期間,將遼國進一步向封建制轉化,改善契丹族與漢族之間的關係。是遼國最鼎盛輝煌時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擺攤賣小吃好還是賣小商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