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請袁老師賜教《道德經》第73章 老,子: 「道,德經」 : 第,七十,三章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此,兩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12
回覆列表
  • 1 # 商業模式師袁連法

    就是把敢字理解為爭、賭即通了。

    《孟子》解字(5):"勇"的三個層次

    曰:“有。北宮黝之養勇也,不膚橈,不目逃,思以一豪挫於人,若撻之於市朝。不受於褐寬博,亦不受於萬乘之君。視刺萬乘之君,若刺褐夫。無嚴諸侯。惡聲至,必反之。

    孟施捨之所養勇也,曰:‘視不勝猶勝也;量敵而後進,慮勝而後會,是畏三軍者也。舍豈能為必勝哉?能無懼而已矣。’孟施捨似曾子,北宮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賢,然而孟施捨守約也。

    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孟施捨之守氣,又不如曾子之守約也。”

    《中庸》說:"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可見勇對於儒家是很重要的,那麼,什麼才是真勇?

    孟子在此作了詳細分析,正好是"所以行之者一也"。

    氣之勇:北宮黝之養勇也,能忍肉體之摧痛,但管不了意氣,是血氣之勇,勇而不智,更不及義。

    智之勇:孟施捨之所養勇也,智謀善用,是軍旅之勇,智有餘勇不足,義非其及。

    義(志、仁)之勇:孔孑之所養勇也,乃聖人之勇,可捨身求義,不畏三軍,不惜身摧!

    這次與公孫丑的對話很長,涉及廣泛,但不離這個三達德,核心在於孟子曰:“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

    文中還談到知言,與氣與義何關?“告子曰:‘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得於心,勿求於氣。’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可;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可。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

    概而言之,義(志)配氣,氣配辭。氣乃用,辭乃相,義乃體。孔子恰是三個方面的完美結合!

  • 2 # 獵人與自然

    從《道德經》中理解,勇敢是有層次的。是一個從外及裡、從力到智、從情到格的漸進深入、提升的過程。大概粗略可分三層:

    1、第一層,為匹夫之勇,源於表。表現在直接的爭力和氣。匹夫之勇,最真接,表現的外在形式最熱烈,但缺乏深度和容忍度,常意氣用事,容易造成兩敗俱傷。非真實之勇者。

    2、第二層,為心智之勇,融入慧。表現為非直接硬碰硬,講究方法和謀略。這種勇敢更多地在於勇者之聰明才智,對兇險或挑戰能用智謀去解決,決勝於無聲間。此勇敢乃是實力所在,降服對手於無奈,讓輸得至少口服。

    3、第三層,為氣場之勇,隱於勢。表現在不僅充滿智慧,更多地源於道德聲望和氣勢氣場。這極別的勇者,讓勇融於智慧、敢熔於道德。在道德與智慧的雙重夾擊下,任何挑釁可能都無法傷極自己,讓對手或挑戰者心服口服。

    所以說,從勇敢的層次上,我們可以清楚地感覺到從單純的力氣意氣出發,到運籌帷幄、到容忍化解,每個層次的提升,都讓勇者的氣勢上漲,讓勇者的情懷博大精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明很認真的回答,自認為很有趣卻沒人點贊,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