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吃瓜客
-
2 # 小柯談事
俗話說的好,東漢末年分三國,戰火連年不休。當時魏蜀吳三家都擁有自己的地盤,再加上蜀國和吳國結盟,共同抗擊魏國。所以在短時間內,誰都無法吃掉誰,似乎已經達到了一種比較平衡的狀態。不過這種情況沒有持續多久,魏國就把蜀國滅了,然後晉又滅東吳,最後實現了天下一統的結局。那麼三國時期,魏蜀吳哪個國家的老百姓要過的好一點呢?
魏國的百姓過得要一些
首先大家都知道在三國時期,魏國的人口是最多的,即使蜀國和吳國的人口加在一起也沒有超過魏國。要是生活極度困難的話,魏國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口呢。接著我們再看看曹魏的軍事壓力,雖然西蜀和東吳常年北伐,但是他們這樣做並沒有把魏國的經濟給拖垮了。就拿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來說,打了半天,連長安都沒拿下,而東吳的北伐也是屢戰屢敗,要知道孫十萬的稱號不是白叫的。所以吳國和蜀國的入侵,基本上不會對曹魏的經濟有多大的打擊。
當時對於魏國來講,根本不用入侵蜀國和吳國,他們只需關起門來發展經濟,魏國就能強大起來了,到時候,其它兩國便可以不戰而降。諸葛亮也深知這一點,所以常年北伐,如果任由魏國發展的話,西蜀早晚會覆滅的。
關鍵是魏國在水利和屯田方面做的都很好,老百姓的溫飽問題自然也得到了解決。
蜀國的百姓生活比較艱苦
首先在三國時期,蜀國的國力是最弱的,僅僅只有一州之地而已。即使是這樣,蜀國的北伐策略一直沒有變,諸葛亮曾經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要知道打仗是要花錢的,這樣已經拖垮了蜀國的經濟。關鍵是西蜀的人口比較少,又養著那麼多士兵,明顯是窮兵黷武,老百姓的日子怎麼可能好過的了呢。在西蜀滅亡前夕,吳國的使者就曾去蜀國,回國之後向孫休報告,他發現蜀國的老百姓面有菜色。
-
3 # 凝沙學史
三國時期,戰亂不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如果比較魏蜀吳三國的百姓生活,到底哪個國家的百姓生活最好過呢?
其實,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好壞,受限於所在國家的經濟政策,而最基本的經濟政策就是貨幣政策,如果當時貨幣貶值,那麼整個經濟接近崩潰,百姓生活將更加困難。下面透過對比三國的貨幣政策,會發現蜀國的百姓過的最好。
1.魏國貨幣政策
董卓進京後,為了聚斂財富,故意廢除了漢朝的五銖錢,改用自己鑄的錢帀,直接造成“谷一斛至數十萬”,百姓生活悽慘。
而後來的魏國剛好又統治了被董卓破壞的地區。魏國為了弱化之前貨幣的影響,釆用了以物易物政策。
到曹丕稱帝后,曹丕強力恢復使用五銖錢,但是結果失敗,又不得不重新讓老百姓以穀子和紡織品做為貨幣進行交換。
2.吳國貨幣政策
吳國的貨幣一直可以正常流通,可惜因孫權的錯誤政策,導致吳國的經濟出現了嚴重動盪。由於缺少鑄錢的銅料,孫權不但下令收繳了百姓手上的銅料,而且發行了大額貨幣“當千”來替代流量貨幣,相當於變相去掠奪百姓財富。
3.蜀國貨幣政策
劉備入主益州後,大肆賞賜有功之臣,造成國庫財力嚴重不足。因此也採取了鑄大額錢幣“直百”的辦法來掠奪百姓,只不過蜀國掠奪程度最輕。
綜上所述,三個國家都在鑄錢,都在掠奪百姓財富,但是,蜀國只是為了填補國庫,掠奪程度最輕,加上諸葛亮等人出色的治理,蜀國的百姓生活都是三國中最富足,過的最好,出現了“軍資所出, 國以富饒”的情況。
-
4 # 悠然默然
我個人觀點,三國愛民行為來看,劉備提出以人為本,逃難都是攜災民而逃。
次之大漢曹操也有行軍不踩良田,因馬踩田割發代斬頭的故事廣為流傳。
再次之吳國曆史上沒說對民怎麼樣,但吳國相對穩定,人民通道,依賴神道祈福自保,甚至祟拜道教神人高於政權,可見待民估計不怎麼樣啊?
-
5 # 文史學徒夢九霄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之中,如果說那個國家老百姓生活好點,相對來說肯定是魏國,雖然蜀國的益州被稱為“沃野千里,天府之土”,但是曹魏當時控制的黃河流域才是國家政治、經濟的中心區域,人口優勢明顯,具體分析如下:
一、蜀國民力不堪其重放在現在來看蜀漢的地盤,那是四川呀,天府之國,諸葛亮隆中對的時候就說“沃野千里,民殷國富”,但是當劉備入川之後,真實的蜀漢,老百姓的生活並不好。
蜀漢滅亡是在公元263年,在261年的時候吳國的五官中郎將薛珝因公出差去了趟蜀國,回來吳主孫休就讓他彙報蜀漢的情況,結果薛珝說“經其野民皆菜色”。
菜色是什麼顏色?就是老百姓因為營養不良,飢餓導致臉色發綠,回想蜀漢政權從劉備入川之戰開始,漢中之戰,夷陵之戰,諸葛亮平南中,五次北伐,後來姜維又九次北伐,再千里沃土也經不起折騰呀,蜀漢不僅憑藉益州和曹魏對抗,還要放著東吳,老百姓的生活按這個情況,很可能是三國裡面最差的了。
二、戰亂太多,不宜生活孫權是一個特別重視農業生產的君主,尤其是保障農時,饑荒的時候賑濟貧困百姓。
《三國志.吳主傳》記載:蓋君非民不立,民非谷不生。頃者以來,民多徵役,歲又水旱,年穀有損,而吏或不良,侵奪民時,以致飢困。
這樣一看,東吳的老百姓應該活的不錯,但是實際上東吳的百姓過的不見得就比蜀漢的強,因為東吳的戰亂完全不少於蜀漢,戰亂多的政權,老百姓怎麼能過的好?
蜀漢是對外戰爭多,無論進攻曹魏還是對抗東吳都是一致對外,但是東吳除了偶爾和曹魏過過招,自己內部戰亂矛盾不斷。
東吳境內的少數民族戰爭頻繁,按史書記載,孫權統治東吳的幾十年裡面平均三四年少數民族就叛亂一次,孫權都要派人鎮壓;此外東吳境內叛亂也很頻繁,這樣情況下東吳的百姓經常生活在戰爭環境下,日子能過的好嗎?
三、曹魏有個司馬懿東漢末年,曹操招募百姓,實行屯田,首先保證了軍糧的供給,並且興修水利,屬於幹了很多利國利民的事情,這在曹操的地盤上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國志·劉馥傳》記載:“於是聚諸生,立學校,廣屯田,興治芍陂及茄陂、七門、吳塘諸堨以溉稻田,官民有畜。”
劉馥就是曹操的手下,大力推行曹操的政策,曹魏時期雖然人民生活比較安定,軍民之間的糧食問題也能解決,但還是出了問題,就是賦稅過重,尤其曹操的孫子曹睿太愛修建宮殿了,老百姓的生活也不是很好。
直到司馬懿的司馬家族徹底掌控了曹魏政權,改變的曹魏“邢繁役重”的局面,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實惠,中原地區的人民才算是民心所向了。
總結:綜上所述,三國中蜀漢最先滅亡,就是它民力透支過狠,這裡的老百姓生活肯定不會好,東吳外戰少內戰多,雖然孫權注重農業,想幫扶百姓,可是戰爭不停,老百姓日子也不太好,只有曹魏,政權位於黃河流域,經濟中心,又經過了曹操到司馬懿兩個家族的努力,讓曹魏統治區域的老百姓算是衣食無憂,日子相對好點,要不也不會有最後的三家歸晉。
回覆列表
首先,這個時期三個國家都處於戰爭狀態,在政策上肯定是“先軍政治”,首先供給軍事需求。
從這個角度來看肯定是軍事壓力小的那個國家人民生活相對好一些。
那麼三個國家哪個軍事壓力小呢?
曹魏的地盤比吳蜀兩國加起來還要大的多,並且轄區屬於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裡需要強調一下我說的是有效統治區域,如果什麼都算上,當時越南北部也屬於東吳,但是既不能提供財政,也不能提供兵源,屬於無效統治,意義不大。
這麼著,魏國自然擁有了“不怒自威”的震懾力,所以吳蜀兩國非常害怕,特別是蜀國選擇了以攻為守的策略。
但是無論吳蜀兩國如何折騰,對於曹魏而言充其量都是有限的邊境作戰,直白的說也就是騷擾。但是吳蜀兩國特別是蜀漢幾乎是拼了老命往上磕。
這麼說了,就先軍政治的程度而言,蜀國強於吳國、吳國強於魏國。那麼,人民的生活水平則是反過來的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