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素雅凝輝
-
2 # 泰山9981258
人心不盡高觀眼,回省多嘆誤良緣。
俊馬常馱痴漢走,巧婦常伴拙夫眠。
亂花漸愈迷人眼,豈知人慾不可添。
人生多有孳中緣,婚姻少見皆如願。
相親容易長處難,善始善終古來鮮。
世事每從憨處樂,人倫常在忍中全。
婚前睜大兩隻眼,婚後閉上一隻眼。
員外娘子守空夜,相欣夫妻總纏綿。
豈知財聚人心散,原來情義怕重錢。
幾度逄場原是戲,常憶初戀似仙緣。
人情淡去莫強戀,相厭何苦相熬煎?
莫為他人苦自巳,活好當下顧眼前。
-
3 # 葉緣曉露2
這樣的婚姻在中國,可能佔一部分。
一、以前60年代年輕人結婚,一輛飛歌腳踏車,一臺縫紉機,一個手錶,有三響就結婚了。當時物資匱乏,人們思想單純,有份工作好好幹,就能白頭到老。
二、現在的婚姻觀念錯綜複雜。丈母孃嫁女兒沒車沒房沒彩禮啥也談不成……即使有感情的一對青年,在物質的逼迫下,結婚就是做夢。房價太高,車子還要比品牌,越是窮困的地方彩禮要的越高……女孩子的想法就更多了,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買奢侈品包包一萬多一個,買阿瑪尼外套兩萬多一件,買雙普拉達的鞋子又是兩萬多……試問一下,普通上班族累成狗,誰能養活起你?好,堅決不嫁上班族,就想著嫁官二代富二代,那得先看看自己在哪個階層,現在的官二代富二代結婚,講究的是門當戶對,背景資深……所以說,夢想成為泡影。
喜歡的人沒錢,有錢的人看不上你……就這樣掙扎在矛盾中,北上廣深是一線城市,離婚率有增無減,人們所謂的三觀不合都是錢害的,攀比心態害的,永遠不滿足害的!
-
4 # 賀賀慧慧果果一家
哎,我談戀愛的時候什麼都沒想,就和他結婚,生孩子,女人談戀愛的時候是心打開了,眼卻閉上了,現在我後悔了,他脾氣太差
-
5 # 小黃人大眼萌aa
1.為了父母。我之前談過幾個,因為離家裡太遠了,所以就分了。我家裡只有我和哥哥兩兄妹,如果我嫁遠了,到以後父母年紀大了,想要個人照顧他們的都沒有。再加上路程太遠,回一次家也難,即便回家了,也住不了幾天,畢竟另外一頭還有牽掛你的人。
2.有些人因為老實木納,不會說話或者接觸不到女孩子,所以只能透過相親的方式認識。這裡面其實就有很多不是自己彼此喜歡的人,只是為了以後有個伴,所以一直將就在過。我就是這其中的一個,我和老公也是透過相親認識的,直到現在,我們都不是彼此喜歡的人,他結婚只是為了完成父母的任務,而我是因為他人老實,離家又近,兩人都有自己的目的,所以才結婚的。
3.有些人是因為年齡大了,怕別人笑話,所以才隨便找了個人就趕緊把婚結了。至於到底是不是自己所喜歡的型別,他自己都不清楚。
4.還有一種是為了對方錢的,他(她)並不喜歡他(她),只是因為他(她)家裡有錢,以後可以少奮鬥幾年,所以才聽從父母(媒婆)的安排。
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幾點,但不管出於哪條,我相信如今的社會,能沒有任何壓力、顧慮、輿論在一起,彼此都喜歡對方的人已經很少了。一見鍾情的真愛已經不多了,大家都是彼此將就著在過,能過一天是一天,如果萬一哪天不能過了,大不了就是離婚。
-
6 # 金咂咂
看到這個題目,想起了曾經看到的一個故事。
那是二十年前,一個男人為了結婚而結婚,最後傷害了兩代人的事:
“發小的老爸,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男子。
發小家從82年開始和我家做鄰居,單位幾次隨著施工搬遷,我們住的營房家屬區也跟著動遷。
也算是緣分,每次搬遷完,他家都離我家不遠,有時直接對門,有時隔了一家,最遠一次,也不會超過三家。
自然而然,我們倆從記事開始便成了基友。
每次去他家浪,他爸頭都不抬,緊緊盯著桌上的書卷,像是生怕漏了一個字,偶然軀幹會有一點晃動,也是端起茶杯,深呷一口。
頃刻間,又恢復了蠟像的模樣。
但不得不說,他爸真的很帥,有那個年代罕見的一米八身高,長著獨特眼角上翹的丹鳳眼,鼻樑高聳而又筆直,薄薄的嘴唇顯得寡恩而深邃。
我一個小屁孩,都隱約感覺到這個叔叔長得好看。
她的媽媽跟他爸截然相反,矮小敦實的身材,臉龐大得像個面盆,可偏偏鼻子又是短小,還有一點點沖天鼻孔。
雖然基友的媽媽不好看,我卻更喜歡他。無他,阿姨對我非常熱情,恨不得端出家裡所有的糖果,還興致盎然跟著我們一起遊戲。
那個時候,萌蠢無知,感覺基友父母組合怪異,卻不知如何形容。
換現在來看,用不搭二字最貼切。
回去問我媽,基友的爸媽為什麼感覺怪怪的。我媽總是啐我一口,小孩子家家的,哪兒那麼多感覺。復又跟我爸嘆息一聲,只言半語幾句。
只言半語累計下來,我大致知道了基友父母的故事。
他爸是中專畢業來到單位的,那個年代,算很高的學歷了,再加上身材頎長、面如冠玉,引起了小小的轟動。
他爸初來時,Sunny燦爛,唇邊總含著和熙的微笑,愛幫著食堂師傅,擺弄那臺老是飄起雪花的黑白電視機。
也每每就著大字不識的工班老師傅們鄉音,一筆一納寫出封封家信。
來的第二年,他就提名並幾乎全票做了單位的團支書。
他去縣裡開團會,認識了一個同樣跟他一樣Sunny,但明媚異常的一位其他單位團支書。
兩個人就這樣相愛了。
那高挑的個兒的姑娘,常穿一身白淨的連衣裙,提拎著一些吃用來找他。
每當她來,工地上都似乎安靜下來,像是怕打擾到她輕盈步子。
我媽酸酸說,我爸看到那姑娘會流口水。
倆人都這樣慢慢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但是他爸去了姑娘家,回來變得有點鬱鬱寡歡。
他找同為團乾的我爸喝酒,吐露說姑娘家里居然有廁所,房子面積也大得嚇人。
但姑娘的媽得知上門小夥子的貧寒家境,深深蹙起了眉頭。
我爸安慰他不要太敏感,老太太也許只是不愛笑罷了。
不多久,那個姑娘來看他一次,紅著眼睛蹣跚出了單位大門,從此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其他的團幹去縣裡開會完回來,偷偷說那姑娘調走了,沒有了音訊。
他爸就這樣一天天的沉默下去,雖然還是那麼盡職盡責、但臉上沒有了光彩。
他爸不知道的是,自己的憂鬱氣質,平添了多少單位裡的丫頭們惦記。
他爸的衣衫、被褥和飲食,忽然間多出了很多手來打理,總有臉上飛著紅霞的姑娘,搶著到他宿舍,嘰嘰喳喳地幫他收拾,臨走前,還向他投去熱忱的目光。
他媽媽也是這些姑娘中的一員。
他爸卻不喜這現狀,他不是木訥,也知道她們的心意。
他把自己要換洗的被服,立刻就地解決;姑娘們搭話,他吱唔,也沒有迴應。
久而久之,大院的女孩子沒有了興致,幾乎登門絕跡,還在背後說他爸,裝什麼清高。
之所以說幾乎,是因為還有一個姑娘在執著,這就是他媽媽。
他媽每次去了,輕快的穿梭隔間和陽臺的小灶臺,輕輕的擦去不易察覺的灰塵,讓本就乾淨的房間,煥發明亮的光。
他媽也從不打擾他爸,做完家務後,裁好和改刀完自己帶來的蔬菜、排骨,打個招呼,就落落大方的去了。
直到有一天,他爸叫住了他媽媽,說,你等一等。他媽媽駐足,俏皮說還有活幹嗎。
他爸輕輕莞爾,於是這一留,就是一輩子。
他們成婚時,單位的議論沸沸揚揚,最多的,就是倆人相貌的不般配。
但是那個年代人都淳樸,對倆人的結合都獻上了真摯的祝福。
我看到了他們床頭的結婚照,他爸恬然淡泊,他媽笑顏如花,緊緊的勾住身邊丈夫的臂膀,像是勾住了珍寶。
平淡的日子慢慢過了下去,之後,就有了基友。
與很多的家庭有了孩子,母親都把愛給了孩子不同,在這個家,基友自嘲就是垃圾箱裡撿回來的。
飯桌上的菜餚,他爸只要稍稍皺眉,或者下筷少了一些,他媽媽便立即起身重新炒過一道新菜。
基友偶然抱怨不好吃,他媽就拿筷子尾巴敲他的後腦勺,說有肉有菜你還要吃啥,要不給你把獵槍,自己打點野味回來下飯。
他爸值班的日子,他媽媽都會牽著他的小手,去送中飯和晚飯,颳風下雨也從不間斷。
基友卻很是討厭去自家爸爸的辦公室,裡面只有資料和文具,一點都不好玩。
他媽媽說,你爸看到你高興。
基友腹誹,暗想自己去了,老爸正眼都沒有瞧過自己幾眼,何來的高興。
時間如梭,我和基友都長大了。
千禧年,鐵道部改制,他的爸媽報了名,落段到了地方鐵路局。我的爸媽依舊還是在原單位。雖然他家搬走了,但還是在同一個城市。
他爸發展得不錯,當上了一個小領導,家裡住上了高大上的電梯樓房。
他的媽媽還是那麼熱情,隨著歲月,還平添了慈祥。
不知從何時起,她媽媽都在家裡,常常獨自一人看著電視,看見我來,馬上吆喝著給我洗大蘋果。
我偷偷問基友,你媽怎麼不上班呀。
基友說,我媽退二線了,有事才去單位。
回去跟我媽提及這事,我媽卻沉默,第二天買了很多水果,湊上我爸出差帶回的一些特產。
她獨自去了基友家裡,待了很久才回來,回來的時候,眼睛也是紅紅的。
好奇心害死貓,我問我媽這是怎麼了,我媽不說。
去找我爸,我爸嘆口氣說,基友他媽媽一直肝都不太好,四十多歲就退二線,肯定是嚴重了。
一年半以後,我扶著哭嚎到微微抽搐的基友,送他媽媽最後一程。
她的媽媽安詳在冰棺內,臉上帶著病痛的痕跡,很是憔悴。
他爸站在一邊,眼神空洞,茫然的望向靈臺。
哀樂中,他爸一言不發,機械似的和每一個前來的賓客握手,再由基友的舅舅招呼來人就坐。
我爸上前拉住他的手,輕聲問,老何,你沒事吧。
他爸恢復了一點清明,嘴唇囁喏說沒事。
基友的媽媽就這麼無聲息的去了,除了掛在家裡的遺照,彷彿這個世界,擦去了她的痕跡。
他家的廚房久不開伙,蒙上了薄薄的灰塵,孤單影只的他爸,都是在食堂充飢,回家後坐在他媽媽曾經坐過的位置,看著電視。
基友帶我去了,喊他叔叔,頭也不轉,僅僅應那麼一聲,就沒有了下文。
媽媽去世沒有多久,基友便中專畢業,分配回了父母所在的單位。
他有了自己的宿舍,開始很少再回家。
我問他,為什麼不回去。
他憤憤說,我媽就是被他磨死的,我不想看到他。
那個“他”,說的就是他爸。
父子倆就這麼隔閡著,彷彿都忘記了彼此的存在。
除了節日,基友才萬分不情願的回去住上一天。
窩在自己的房間,刷電腦裡的遊戲。
他爸為了這短暫的相逢,刻意學做的飯菜,基友都是混亂的幾口,便丟了碗筷,揹著包出門。
在一起說的話,可能不會超過十句。
他媽媽走後的第三年,他爸給他來了一個電話。
吞吞吐吐說,想跟他吃一次飯,讓他見一個人。
基友心裡有數,一個還不到五十的男人,沒有了老婆,腳丫子都想得到是見什麼人。
但是萬萬沒有料到的是,飯局在座的阿姨,自我介紹,便是二十多年前的,那一位團支書。
基友冷眼看著父親和那位曾經的團支書,這麼多年過去,居然還如單位裡的八卦一樣,看起來那麼般配,像一對璧人。
兩個年近半百的男女,就這麼手足無措地張望著一個二十歲出頭的毛頭小夥。
基友在席中的第一句話,也是最後一句話,是“我沒有意見”,便轉身出了飯店的大門。
那個晚上,他來找我喝酒。哭著對我說,替媽媽感覺不值。
我喝了三兩,他幹掉了一斤。
我揹著胡言亂語的他回到家。我媽和我爸都驚醒了,和我一塊兒收拾他的床鋪。
喝醉了,嘴上自然沒有把門的,我爸媽大概知道了來龍去脈。
第二天早上,我媽給他做了粥,婉轉的提醒他,他家的幾套房子,看是不是要提前把戶主改改。
就在那個月,基友他爸和初戀去領了結婚證。
基友更是不回家了,他交了女友,過上了自己的小日子。
他爸有電話過來,他都結束通話。
在單位裡面偶然相見,也形同陌路。
他和他爸的再次共處一室,是在病房。
是那個阿姨,給基友打的電話,告訴他,他的父親病了,想看看他。
我和基友一塊去的,還是當初一樣的醫院,一樣的大夫,甚至病房,都挨著他媽媽去世的那一間。
見到他爸,已經不復玉樹臨風的樣子,原本烏黑的頭髮,多了斑白的點綴。
連同著眼眶,也深凹了下去。
臉色如同他媽媽去世一樣,都是蠟黃的顏色。
雙方卻很默契,沒有提往事。
基友終於有了兒子的樣子,幫著爸爸張羅著裡外。
醫生說,同樣是肝癌,恐怕沒有多少時日了。
幾個月後,他爸走了。
走之前,對基友說,下輩子,一定好好的愛他,和他的媽媽。
基友為這一句話,放聲大哭。
他爸安葬在他媽媽的身邊,入土的那一天,我看到他一個人,默默地站在兩座墓碑之間。
那天的太陽很大,投給他的影子,卻是孑然一身的孤獨蕭瑟。
從此以後,這個世界上,只有他一個人踽踽獨行。
那個阿姨,在葬禮後,便很快收拾妥當了自己的行裝。她哭紅的眼睛已腫,還努力對基友費力微笑,說去一趟公證處吧。
所有基友父親的房產,她都放棄了權益,公證給了基友;其他的財產,一一都交付出來。
唯獨留下的,可能只是無名指上,留下的一枚金戒吧。
我看著她遠去的背影,感覺到一個女人,近三十年的悲傷。
上一輩的的過往,算是畫上了句號。
作為見證的基友,有了一雙可愛的女兒,和老婆的婚姻,稱得上幸福美滿。
不知道算不算,老天對三個人的虧欠,化作了對他的補償。”
—END—
-
7 # 迎接曙光中的醒
這誰說的準,因為感情和婚姻是兩碼事,現在的婚姻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有的選擇兩情相悅,有的是被愛者,還有的選的是適合自己的,不過不管是那一種婚姻都不容易,人常說結婚容易相守難,希望人人珍惜這來之不易婚姻的生活!
-
8 # 永不相見的思念
現在的人都講究對脾氣、閤眼神,愛情無價。在過去,70後、60後之前大部分人都是本著女大當嫁、男大當娶的理念而結婚的。沒有愛情只有婚姻的理念倒也讓很多家庭安安穩穩過一輩子。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思想境界越來越高,愛情與婚姻的結合也佔了主導地位。那個年代為結婚而結婚的人也到了相濡以沫的暮年了。
-
9 # 阿生打工記
有很多現在,現在找老婆難啊!有個女肯跟你結婚都很不錯了,都是也了下一代啊!不過現在的年輕人也沒想這些了。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
10 # 北京馬三姐
這個問題過去比較多見,老輩人多是聽從父母安排結婚的,婚後麼合互敬互愛日子過的也相安無事,生兒育女白頭到老是大多數!現在年青人就不同了,網戀的自由戀愛佔多半,他們倒是愛的昏天黑地的,有的甚至閃婚!但有愛的婚姻確大多沒能走到最後,離婚數字與日俱增!我還真不知道為什麼了?搞不懂!
-
11 # 寒夜孤燈殘夢
有一句話叫做現實很骨感,理想很豐滿。在婚姻裡我們應該說是“理想很骨感,現實很豐滿”。談戀愛的時候可以與家族無關,可以與金錢無關,可以與工作無關,可以與有沒有房子無關,但是必須得有愛情。真正的婚姻。可以與愛情無關,但是必須與金錢有關。與家族有關,與工作有關,有居住環境有關。這就是華人常說的門當戶對。門當戶對是中國的真理性的話語。已婚的人士都能弄懂裡面的奧秘
-
12 # 熬夜對身體不好啊
不知道,相親之類是為了結婚而結婚,但是也是找到有好感的,喜歡的人才結婚……
為了結婚而結婚,不論自己是否喜歡?那麼如果這樣的人很多,就不會有剩女了……
社會還是正常平凡的人多,奇葩的人事都是少數……
回覆列表
這種情況確實有,和你相戀相愛的迫不得已只好分手,為了生存只好找一個結婚也就是過日子吧。這種情況大部分都出在特定歷史時期下,家裡出現了大的變故才會發生的。
我的表姐就是如此。我的舅舅在城市有工作,後來把全家從農村弄回城裡來,表姐就在城裡繼續完成學業,高中畢業要參加作了,也有了心上人。然而一件突發事件,我的舅舅被抓起來了,文化大革命時期,因為投機倒把隔離審訊。全家都被遣返回鄉,舅舅家有五個孩子,表姐是老大,舅媽帶著五個孩子回到老家沒有經濟來源,沒有勞動力,沒有背景和人際關係。這種情況只好犧牲了表姐,下嫁一個村裡的小夥子,算是有了一個依靠,不至於被別人欺負。接著老二也是表妹也不得已在當地對付找了一個農民結婚。她們姐妹倆的婚姻根本談不上自己喜歡不喜歡。舅舅在監獄服刑幾年工作早沒有了,也回到老家,鬱鬱寡歡。姐妹倆找的農村小夥子,還算老實能幹,日子也就一天一天過下去。結局還可以,表姐表妹的孩子也都到城裡來了並在城市安家立業。
過去年歲大的人哪有現在年輕人的浪漫,能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都是隨遇而安。社會在向前發展,給年輕人提供了很多機遇,並能讓自己的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