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像花一樣綻放
-
2 # 大魚圈圈
你所說的這種人,現實生活中,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
童年缺愛的孩子,也就是原生家庭帶給了他太多負面影響。以至於滲到骨子裡,柔軟又敏感。
兒時,心智還未成熟的時候,被父母忽略,甚至於長期打罵批評。以至於形成壓抑的自卑個性。還有更可怕的是目睹父親家暴廝打母親,亦或是看見父母的一方出軌。都會對當事人產生巨大的傷害,大多數人需要用一生的時間來治癒童年的傷。
在撫平傷口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心結。當長大後的他安慰當時的自己時,會試著幫小時候的自己說出壓抑的感情。當他說出對父母不滿的時候,對當事人來說,是一種療愈的過程。
如果身邊有這種人,請試著理解他。他只是需要關愛。
第二類:
從小被溺愛的孩子,父母過度嬌寵,事事包辦。生活中,失去了自理能力,心理上,也形成了自負和依賴感。
長大後發現自己工作或生活不順利的時候便會重拾兒時的心理,來抱怨父母對自己的各種不好。或者埋怨身邊的人,沒有照顧到自己的心情。
如果身邊有這種人,也請試著理解他的情緒吧,其實他也挺可憐。
有的,身邊一個很親近的人,就是這樣的,過的不順的時候,就說是小時候父母不愛她,讓她缺愛,不知道出去跟別人怎麼相處,自己發展不好,就怪父母沒有本事,沒有給到錢和幫助,起步就比別人矮了一大截。過好了,又說,沒有你們我一樣可以發展得很好,一樣可以掙到錢,趾高氣揚的,又覺得自己是扶著牆長大的。
這樣的人首先心態就不對,生養本來就是很大的恩了。都說,長大成年了,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中華的傳統美德就是感恩,感謝父母的生養之恩,不要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