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曹宗國
-
2 # 默玄吟雷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特色文化。諸朝儒家也不盡同。
文學更各有所長,也許一千年後,後人看到我們的作品,也會驚歎,哇!好高明呀!會將我們與李白等人比肩而視。
-
3 # 假政經
現在的人,窮追物質不捨,已經不擇手段。視身體為酒囊飯袋,如何能成聖賢?
古之聖賢,視身體為聖胎之母,真人之根,視身外之物如糞土。功成而身不居,位高而不顯貴。
-
4 # 才人服飾
現在家長不讓孩子有空間去琢磨事,要麼補課,培訓班,才藝班。家長像完成任務一樣,也不問問孩子喜不喜歡。所從讓有些老師抓尾巴,開培訓班。邯鄲學步,到頭來路都不會走。要商鞅在世才行嗎?沒得救了!
-
5 # David雜談
生活太過優渥。
縱觀歷史上的大文豪,包括民國時期的大家們,雖有世家出身的貴族,但大多數是鬱郁不得志的清貧人士。當今社會全面實現溫飽,作為文化精英來講,生活更是優渥,沒有苦難的經歷,不去思考人生的意義,是寫不出優秀作品的。
-
6 # 棲俠鎮俠圈
因為沒有孔子之師那樣的老師[大笑][大笑][捂臉]。
因為聖人要快餓死了,孔子說是周遊列國,實際沒人用他。老子就是個圖書館管理員,後來騎牛去轉悠,也就像出家人化緣一樣,現在誰願意過這樣的生活[大笑][大笑],聖人就會有聖人的辛酸和代價。
-
7 # 逆旅行路人
一代有一代之文學,一代有一代之文人。君只知古有李杜,元白,而不知今有魯迅,錢鍾書,莫言等人。所受教育不同,擅長領域不同,故而不能比,也無法比。
-
8 # 沉於古詩
1、先回答題主的第一個問題:現代教育為什麼不出孔孟聖人?
首先我得糾正這個問題,現代教育背鍋了,這個和教育關係不大。古往今來總共有多少聖人呢?除了孔孟,王陽明可以算一個,還有其他嗎?
聖人要有濟世之心,要家國天下,要有獨家學術能感召萬人,並且要流傳千年,還能受用,這本身就是可遇不可求的,教育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一個人需要同時具備哲學、管理學、教育學、文學、心理學……並且還要有仁心、博愛且應該知行合一的人物,該有多難?
所以,題主不要冤枉了現代教育。
2、再回答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出不了李杜、白居易這樣的偉大詩人?
其實這個問題和教育有一定關係,但是關係也並不大。
比如,咱們的高考如果還是考怎麼寫古詩,你想想看,就我們現在備考的激烈程度,隨便一個高考生都能出好作品吧,偉大的詩人肯定也不在話下。
但是我們能這樣嗎?物理、數學、地理要不要學?
所以這是由時代大背景決定的,我們不能以古詩詞來衡量一個人的學問,現代人都站在科學巨匠的肩膀上,現代社會需要我們有更多更全面的基礎知識來生存和適應,要了解和掌握的基礎知識會更多,所以必須有取捨。
但是,我們的歷史文化是不是就被拋棄了呢?並不是!
其實,就我所知,很多重點大學都開設有國學或者古文化方面專業,現在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從事詩歌研究和創作,也有很多符合時代氣息的作品,雖然不一定能超過李杜,但是並沒有辱沒。
當然,要形成更大的浪潮,需要我們一起努力。
如果題主也喜歡古詩詞,不妨一起學習進步。
參與的人多了,浪夠高夠大了,才能夠形成詩詞江湖。
-
9 # 平安365贊
古時入學四五經,
詩經全文必學通,
出口成章已定型,
個人努力皆成功,
如今教學白話誦,
補課百科難都懂,
只為考試重點定,
閒時手機玩不停。
-
10 # 蟲澤
其實我想問一句:“為什麼一定要出聖人?”難道一個時代的優越與否是由能否產出聖人或這些詩人來決定的嗎?
孔孟聖賢,生時卻是戰火紛飛;李杜詩人,生平也難免趨炎附勢。
亂世,往往天將降大任,出得了英雄,也出得了梟雄,可我們誰又願意生於亂世?孔子困於陳蔡,險些餓死;李白拱手於權貴之下,政治之上難有作為。沒經歷苦難,現代的我們確實是難有他們的“作為”。
可我們生來就應該向他們看齊嗎?不想他們看的齊齊的我們難道就不配立於這天地間嗎?我認為不是的。
一天到晚想盡辦法去指責現代教育,可我們也要知道現代教育發展了多少人,養活了多少人,成就了多少人啊!
孔孟、孔孟,要是人人都做到如孔孟一般我實在是不敢想象那個世界,就和伊甸園、烏托邦一樣,不可能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就算有那麼億萬分之一的機率出現了那也必定是場災難,而不是福音。
現代教育、當今社會就是出不了這樣的人才,那我們還能怎樣?是不過了?還是不活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我就覺得當下挺好,一步步走向現代化強國,一步步建設我們自己的國家。至於聖人,不必強求,也強求不來。
-
11 # 墨劍春秋
是現代教育制約了人才的發展,忽略了人才的多樣性,太重視虛偽的文憑,而放棄了真正人才,不管你能力如何,做的再多,做的再好,沒有一紙文憑,你毅然分文不值,不是沒有,只是不在你們的範疇之內,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才,缺的是發現人才的慧眼,什麼是人才,不是文憑,而是你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了不一樣的結果,在某些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為社會提供正能量的,如果,我們的社會,相信結果,用事實說話,不管你是誰,不管你是什麼學力,只要是人才,都會得到認可,並願意更深層次去打磨,讓他(她)們發光發亮,而不是拿著一紙文憑,天天在辦公室喝茶聊天,根本就沒有服務社會,甚至有些還去危害社會,這種人不制止,人才從何而來,政策是人才的風向標,人才是社會的基石,只有調動全中國,才會人才湧現,國強民富!
-
12 # 青青草原凡佟造句
小到一個家族,大到一個地方。幾十年會出幾個小人才,幾百年會出幾個大人才。有時是那幾個方面的人才,有時是這幾個方面的人才。文化方面的人才相對要少一些,但文化人才是多出各方面人才的基礎和先行者。我願多學多寫多幹一些事,力多出文化人才盡一些力。
-
13 # 不空不淨方為人生
我的觀點是:時代不同,古聖賢打下了文化道德的堅實基礎,後人在此基礎之上構建和疊加,聖賢智慧是無法超越的,西方國家開宗立派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哲學家,都未能超越老子《道德經》的人文哲學。文化傳承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人性哲學,人應該怎樣的活著,這是人類社會永恆不滅的話題。
舊時代邁進新時代是新舊文明的更替,始終脫離不了人性哲學這個範疇。時代不同,賦予這個時代的使命不同,相同的就是使人類文明更加進步。
現代教育是為適應這個時代服務的,所以不會再有李白、杜甫那樣的詩人。新時代文明的智慧也是李白、杜甫無法比的,比如說現在的科技通訊,隨時都可以和相隔千里的人交流溝通。
泰戈爾說“世界以痛吻我,我當報之以歌”,在社會文明發展中得樂見時代新產物,不能抱怨這也不行那也不好,不出李白、杜甫那樣的詩人了,現代教育不行,這些觀點我個人認為都是錯誤的。報之以歌就是想盡辦法去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
-
14 # 王西真
“聖人不是單靠教育就能培養出來,教育只是一個方面。
孔孟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成長起來的。儒家的代表孔子孟子,是在群雄並起,諸侯割據,各種思想文化空前活躍,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環境中發生、碰撞、繁榮而形成的。
從深層次上說,這也是由當時諸侯國不同的政治需求、價值取向所決定。也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人類覺醒的標誌。由於這些得天獨厚的客觀條件,才產生了眾多的思想文化聖人,如老子、莊子、孔子、孟子,荀子,孫子、墨子等。各種思想文化流派爭奇鬥豔,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從而使歷史上的思想文化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詩人。產生這些詩人的客觀條件:
一是經濟昌盛。唐朝是中國的強盛時代,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
二是政治清明。皇帝開明,群臣賢達,人民安居樂業。
三是文化繁榮。以詩賦取士的科舉制度推動著文人對詩歌的學習研究。
據說那時的文人大都能吟詩作對,民間的詩歌風行普遍。正是在這樣的土壤中,才長出了李白杜甫白居易這樣的參天大樹。
唐詩是中國詩歌的巔峰,也可以說把詩做絕了,後人很難達到那樣的高度,她是中國文化百花園中一朵雍容華貴的牡丹花,受到世人的喜愛。
隨著歷史的變遷,我們走進了新時代。在這偉大的時代,也一定會孕育出中國文化的巨人,這也是歷史的必然。
中國的現代教育,為新時代的發展培養了千千萬萬的人才。但在國學教育方面還有所欠缺,現在正在補強這個課,隨著國學的興起,文化自信的增強,也一定會創造出更加燦爛輝煌的新時代中國文化。
-
15 # 竹林聽雨2020
現在的教育如同快餐式的教育,而且根本不重視國文的教育,完全西方化了。所以就算是一萬年以後,也不會出現聖人了!!!
-
16 # 曾經的夢想497
現代教育一定教不出賢人大家
傳統教育最寶貴的地方就是讓你坐下來,靜下來,專心的去研究。賈島的推敲,王羲之的入木三分的例子,就是最形象的說明。頭懸梁錐刺股更是可歌可泣。
現代教育多了喧囂。整個世界都不安靜了,教育還能獨善其身呢嗎?當教育者為自己的棲身之所輾轉反側,愁眉不展的時候,他用於教育上的時間和精力又會是多少呢?
現代教育多了些銅臭味。缺少了自清先生不為半鬥米折腰的氣概。缺少了鑽之彌堅的精神。為了利益,誰還能安靜地長時間地去研究學問?有些人走穴趕場,也可謂賺得盆滿缽滿,只有那些自尊的人,才會享受兩袖清風。
現代教育多了些調侃,既然沒有了懲戒,所有的人都自由了,連自己的飯豌都保不住,還管什麼賢人大家?
賢人是修出來的,而不是捧出來的。
-
17 # 丁一招
教育的普及化,就是為了不再出聖人。少數一兩個天才,不是現代教育的目的,而是培養出大批現代社會合用的人才,就算不是人才,也是有知識文化的公民。
-
18 # 閒人洞
現代人物質第一位。
現在不管那個行業,必須要有包裝,比如說有個行業,整天在叫喊我徒弟咋樣,咋樣地。不入他的門在業內處處打壓你,讓你沒有發展空間。
教育界也一樣,年青人再有才華,也過不去老師這道坎,你學術論文再好,沒有他的推薦你也發表不了。說的清楚一點,就是給他好處,這樣不斷的在迴圈,他們還有心思做學問嗎。
-
19 # 字遊天下者
不錯,現代教育不出孔孟李杜等。但是,現代社會更需要培養現代社會需要的大眾人才,而非一兩個標杆人物。
眾所周知,幾年前,美國就開始對我國進行技術封鎖。冠狀病毒肆虐以來,世界各國更是紛紛封閉國門。如此一來,世界各國的發展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我國也不例外。
尤其在科學技術方面。我國有自己的短板。典型的即中國芯。小小一個晶片尚無法自給白足,歐美關閉技術通道,連比較有作為又獨立的華為也感覺舉步維艱。想想這,很無奈。
誠然,孔孟達到了中國人當時的思想高度。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但是,一個國家民族的發展,不可能僅僅只靠一兩個人的思想。試想,如果墨家的科技、工匠精神得以繼續發展,我國的科學技術是否會先進很多呢?尊一家而廢百家,依當時的統治來看,做得對。從現在的角度看,並不高明。甚至可以說限制了中華民族的發展。
事實證明,無論是一個民族或者一個國家,其包容程度越高,其發展越快。美國為什麼那麼強盛?因為其吸引了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在二戰時,美國就搶了歐洲的高階人才。人才儲備量世界第一。發展速度世界第一。
有的人總喜歡厚古薄今。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無論物質世界還是精神世界,沒有一成不變的。社會發展是大家的合力推動的結果。現代教育最需要的是建設自己祖國的人才。至於大家,除了教育,更需要其自身的主觀因素等作用。大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中美兩國的影視頗具特色。一個炫歷史炫功夫,一個炫未來炫科技。從某種角度講,向前看更有利於發展。當然,我們可以瞻前顧後。但是,我們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我們這個民族的前身後世。但願我們用自己的中國心,去開創中華民族嶄新的文明。
-
20 # 逆境求生存
現代教育就不能照般孔孟的老套路了,又怎出孔孟那種聖賢呢?好的發揚,糟粕去除,時代背景的不同,文風的差異,不可能在出李白,杜甫那樣的詩人。
回覆列表
你的意思大概是說現代教育為什麼出不了大家,這也是所謂錢學森之問。現代教育的缺陷和弊端當然是值得反思的,但出不了大家其實不能完全歸罪於教育,還跟整個社會環境有關。大家的造就並不完全取決於學校,學校只能培養學識基礎,而專業成果和學術造就大都是在踏入社會後完成的。且不說古代聖賢和大詩人都不是學校培養出來的,連現在的作家詩人也大都不是靠學校教育出來的,許多大家比如魯迅郭沫若,連正規大學的門檻都沒進。當然,理科專業的髙等教育顯得重要一些,但也不是絕對的。
我們現在少有大家,其實是一個值得全面反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