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筆落墨卿訮
-
2 # 天晴愛睡覺
所謂謀士,就是軍事統帥的智庫,負責出謀劃策的;
法正更像個純正的謀士,諸葛亮更像是個搞後勤工作的!
法正在這一點上就很到位;除了服務劉備,其他啥也不幹;不需要個人看法,不需要個人主張,完全跟著領導的思想去思考!
諸葛亮協調上下,各方面是給劉備當保姆,他更像是劉備的先生或者下屬,並不像是劉備的智囊謀士!
-
3 # 此去晴空萬里
兩個都是謀士,但是諸葛亮比較全面,在政治,內勤,外交上都比法正厲害!所以,我認為法正更像那種專門出謀劃策的謀士,而諸葛亮是治國之才!
法正的功績,主要是幫助劉備拿下益州,攻取漢中!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法正的計謀有以下幾點。
2.勸降舊主劉璋,使得劉備不費太多兵力而拿下益州!
3.為劉備坐穩益州,打下結實的基礎!讓劉備重用益州人才,並娶吳懿之妹,取得益州權貴家族的支援!
4.說服劉備攻取漢中,並用計斬殺曹魏大將夏侯淵!
奪取益州,攻取漢中這些時間,諸葛亮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留守成都,為劉備補充兵器,糧食等,讓劉備和法正毫無後顧之憂的奪取益州,攻取漢中!
所以,打仗時,在劉備身邊的,是法正,專門給劉備出謀劃策!法正更像謀士,諸葛亮是統籌全域性之人!
.
-
4 # 愛妮品歷史
熟讀三國曆史的人都知道在劉備政權中有兩大謀士最為耀眼,一是諸葛亮,二是法正。劉備能夠順利的將蜀漢政權建立起來,也是要多虧了這二人在後面出策謀劃。在後世的眼裡,也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似乎諸葛亮的名氣和影響都是要高於法正的,但是那畢竟是小說,為了給人更好地閱讀體驗會對人物描寫過於的誇張,那麼在正史上的二人都做過什麼大事呢?這兩大謀士到底誰更勝一籌呢?
法正本是劉璋的部下,因其在劉璋麾下不得重用,鬱郁不得志,所以一心去尋找一個真正的明主去共事,此時劉備出現在了他的視野中,並征服了他。之後法正聯合張松等人幫助劉備奪得了劉璋的地盤益州。
劉備奪取了益州對日後蜀漢政權的建議是有重要意義的。益州是東漢時期十三州中最大的一個州,資源富足,地勢險要,可攻可守,是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此時諸侯爭霸,益州也再次顯示了此處的重要之處。
諸葛亮曾在給劉備的《隆中對》言明瞭益州的重要之處,當時北方地區基本都在曹操的掌控中,而江東被孫權控制。此時只剩下劉璋的益州和劉表荊州這兩處位置,地勢好,資源多,而且這兩處的軍閥皆勢弱。劉璋雖然仁慈,但是能力有限。劉表只求自保,沒什麼大的志向和謀略。而益州地勢險要,資源充足,高祖也是在此成就自己的霸業的。
因此不管是劉備還是諸葛亮對益州的重要都是非常的清楚的,而此時在法正幫助下劉備奪去了益州,對於劉備來說很是重要,這是一塊希望之地,自此有了發祥的根據地。在奪取益州之後,首要的任務就是收服益州的各方勢力,急需與蜀中大族豪強結納關係,而法正則是益州部分勢力的代表。在法正的謀劃下,劉備娶了劉璋的寡嫂,舊將吳壹之妹吳氏,以此來拉攏益州勢力。
而在看諸葛亮,諸葛亮的功績斐然,諸葛亮的《隆中對》,天下三分之計令劉備茅塞頓開,聯合孫權對抗曹操,佔住荊州吞併益州,諸葛亮縱觀天下局勢有如此的高見,這在當時來說是給劉備奠定了整個作戰方針。
諸葛亮最大的功績並不在於作戰之中,而是在於內製,劉備負責打江山,而諸葛亮負責守江山。諸葛亮在維持國內經濟上很有一套,實行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大力發展蜀漢的經濟,採取“務農殖穀”的措施,促進了蜀漢地區生產的恢復和經濟繁榮。諸葛亮還重視水利工程對農業發展的重要性,維護都江堰。據《水經注·江水》所記載:“諸葛亮北征, 以此堰為農本,國之所資,以徵丁千二百人主護之。有堰官”。而且諸葛亮不僅重視農業發展,還重視手工業。諸葛亮非常重視鹽業的生產,經常去現場考察指導;還有大力發展絲織業,諸葛亮採取“閉關息民,勸耕勵織”的措施,絲織業的收入是蜀漢政權財政收入的大宗來源,而諸葛亮終其一生都在為了蜀漢大業鞠躬盡瘁,殫精竭慮。
而說到諸葛亮和法正同為劉備麾下的謀士,到底誰更一籌,其實二人是相輔相成的,在劉備政權中缺一不可,而正是兩人的忠心和盡心才得以建立了蜀漢政權,在三國鼎立的局面裡得以立足,不管失去誰,對於蜀漢政權來說都是一大損失。
-
5 # 人間已晚
謀士呀,自然是法正同學嘍。陳壽在三國志裡已經對諸葛同學做過評價了,“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水鏡先生那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大家都知道,問題是水鏡先生還有下一句:子初(劉巴)孝直(法正)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法正真謀士,諸葛真治世。
-
6 # 航海王之水手
個人認為法正更像謀士,陳壽評價他善奇謀,比如定軍山之戰施計斬殺夏侯淵。而諸葛亮數次北伐,耗費國力,基本上勞而無功,這麼大的軍事行動,也只是讓魏國折損張頜、王雙等將,何況還有棄魏延用馬謖守街亭這樣的昏招。不可否認,諸葛孔明很全面,他統帥、內政、外交、軍事才能俱佳,但是,不擅長出奇制勝。
-
7 # 歷史是個寶
謀士,指設謀獻計的人!通常只負責出謀劃策,而並不親自參與實施!
那麼諸葛亮出過哪些計謀呢?
1.公元207年,《隆中對》為劉備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戰略思想!
2.公元208年,為“劉琦”出謀劃策,讓“劉琦”出任江夏太守!
3.公元208年,“劉表”去世!建議“劉備”去攻打“劉琮”!(未採納)
4.公元208年,“劉備”敗走“夏口”,提出“聯孫抗曹”的計策!
5.公元208年,幫助“劉備”平定“荊南四郡”!
6.公元214年,幫助“劉備”智擒“嚴顏”!
7.公元214年,從嚴治蜀!
再之後的事,我認為諸葛亮就不能再稱作為謀士了!他的主要工作已經變成內政治理!
法正出過哪些計謀?
1.公元211年,建議“劉備”奪取“益州”!
2.公元212年,分析出“劉璋”不會“堅壁清野”!
3.公元214年,建議“劉備”娶“吳氏”為夫人!
4.公元217年,獻計“劉備”進攻“關中”!
5.公元219年,獻計斬殺“夏侯淵”!
“諸葛亮”和“法正”在治理蜀國的政策上出現過分歧,“法正”認為應該約法三章,寬鬆治理蜀國!“諸葛亮”認為,應該從嚴治理蜀國,最後“諸葛亮”說服了“法正”!“法正”擅長軍事謀略,而不擅長政治謀略!
“諸葛亮”既擅長軍事謀略,也擅長政治謀略!
這兩人其實都是謀士,至於誰更像一點?我覺得應該是“法正”更像一點!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諸葛亮”在平定“荊南四郡”後,更多的是在做一些“內政”工作!既出謀劃策,也親自實施!
而“法正”的政治謀略比較差,所以他通常是隨軍去幫助“劉備”去出謀劃策!自己並不實施!所以“法正”更像謀士!
-
8 # 池漢66
法正更像個謀士,諸葛亮是個從頭到尾就不是參謀,他是個政治家、戰略家。謀一城一地的功防諸葛亮多有失誤,在後來與司馬懿的對抗中能看出來。他對國家的戰略佈局精準到位,如三分天下,如北伐,如聯吳抗魏,即使在火燒連營情況下也能保持足夠的定力。是不可多得的治世能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是作人做事的楷模。
-
9 # 尚茶居
他倆都是卓越的軍師,
但諸葛亮可以身兼主帥,軍師,
既能治理也能做主帥領兵。
在我眼裡,他就是智慧的化身,
不再是那個肉身的諸葛亮了。
-
10 # 文史學徒夢九霄
諸葛亮和法正哪個更像謀士?如果看《三國演義》那肯定是諸葛亮了,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按照正史討論,毫無疑問法正才是真正的謀士,諸葛亮相對於法正更像是個搞內勤的,法正作為一個出色的謀主,如果不是法正英年早逝,蜀漢政權的壽命應該更長一點 ,具體分析如下:
一、讓劉備引以為傲,曹操引以為憾的三國謀士受《三國演義》影響很多人以為諸葛亮才是劉備的謀主,其實諸葛亮投靠劉備之後,乾的工作基本與出謀劃策無關。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事中郎將,使督零陵、貴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從正史的記載來看,諸葛亮在劉備手下的時候,更多的是充當留守後方的重任,相當於劉邦手裡的蕭何,真正打仗出謀劃策的另有其人,這個人就是法正。
《三國志.法正傳》記載:(劉備)以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
由此可見,劉備在打仗謀劃的時候,都是法正來出主意,甚至因為劉備得到了法正,讓劉備的老對手曹操大嘆可惜。
《華陽國志》記載: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
曹操的意思很明白,天下英豪甭管好的壞的,奸詐的還是忠良的,我收了一大批了,唯獨法正這樣的人才我沒收到,真實太遺憾,太可惜了。能讓以謀略見長的曹操感嘆不已,可見法正的謀士之名在當時的時代已經不小了。
二、出謀劃策,法正助劉備謀定益州法正這個人呢本來是劉璋的手下,看到天下大勢不對,就投靠了劉備,既然良禽擇木而棲,法正自然要全心全意幫助劉備了,而法正對劉備第一次重要的幫助,就是幫劉備出主意拿下益州。
劉備進軍益州的時候,眼瞅著把西川要打下來一半的時候出了個問題,再往前打就到成都了,當時的成都還不見得是特別好打下來的,而且就算打下來了還要被人冠以同室操戈的罵名,可是不打了,往回退吧,又是功敗垂成,這個進退維谷的局面讓劉備很為難。
這個時候法正就給出主意了,硬的不行就來軟的,讓劉璋主動投降,主公不要擔心,這點小事就包在我身上了,於是法正就給劉璋寫了封信,大概意思就是說,劉璋呀,現在你估計恨死我了,不過不要緊我今天跟你說的事,和我無關,主要和你的利益有關。
你手下的謀士現在給你可能在出主意,和劉皇叔速戰速決或者拖到劉皇叔沒有糧草,就撤退了,那些我告訴你都沒用,張飛已經馬上打到了,剩下的魏延馬超都跟著呢,你設想的那些情況肯定實現不了了。
既然實現不了了,你就快投降吧,你和皇叔都是親戚,投降了還能好吃好喝,你不投降,你以為惦記你的只有我家皇叔?孫權也惦記著呢,退一步說就算我們走了,孫權來了,他要打你,最後你就是投降,能有我們的待遇好,我們可是優待俘虜的。
這些事被《三國志.蜀傳》做了詳細記載,收錄在了《與劉璋箋》裡:今國事已危,禍害在速,然捐放於外,言足憎尤,猶貪及所懷,以盡餘忠......
最後法正更是設身處地的又提劉璋分析益州一旦守不住,會是什麼樣,那種大廈將塌,家破人亡的氛圍徹底把劉璋嚇到了,最後率眾投降,讓劉備成為了成都之主。
三、諸葛亮北伐失敗,法孝直定軍山大捷關於謀士的指揮判斷,在作戰上也能看出一二來,諸葛亮在劉備去世之後,透過北伐拿到了李嚴手裡的兵權,從而掌握蜀漢所有兵權,進行北伐對抗曹魏,但是最終還是失敗了。
以當時蜀國的國力,一直主動攻打曹魏,並且讓曹魏一直防守迎戰,雖然最後失敗了,但是也證明了諸葛亮的軍事謀劃能力還是不錯的,但是謀略上比法正還是略顯不足。
漢中之戰,曹操派夏侯淵為主帥,張郃為副手和劉備交戰,當法正看到這個配置的時候,就認為機會來了,立刻告訴劉備要是張郃為正,夏侯淵為副,這仗難打,還不見得贏,但是夏侯淵為正必然贏。
於是法正出主意讓劉備先和張郃打,張郃是魏國名將,並且屬於有勇有謀的主,劉備一直和張郃屬於僵持不下的局面,張郃率先撐不住向夏侯淵求救,其實劉備當時也快撐不住了,就是法正讓劉備在堅持堅持。
果不其然,夏侯淵一看都堅持不住了,我來吧,就分了一半部隊支援張郃,這下法正就讓劉備全力攻擊只有一半人馬的夏侯淵,並最終讓黃忠定軍山斬了夏侯淵。
有次可見,劉備能夠順利平定漢中和法正的出謀劃策是分不開的。
總結:單從謀士角度來說,諸葛亮比不上法正,從劉備對謀主的選擇上來看,劉備也選擇的是法正,甚至當劉備討伐東吳的時候,諸葛亮曾說要是法孝直在一定可以勸主公放棄這個打算,可見諸葛亮心中謀士的分量法正都要高於自己,如果法正死的晚點,他主外,諸葛亮主內,劉備何愁天下不定!
-
11 # 富元製作
諸葛亮在治國治軍很有方法,劉備死後治理蜀國夜不閉戶,諸葛亮也可以說是治理上很有一套,但是謹慎過度錯失了很多戰機,這些方面更像劉邦手下蕭和,治理很優秀,謀略稍顯不足。
法正在劉備集團閃現時間很短,真正說出來的就是定軍山和諸葛亮嘆息法正能勸劉備,這些從正面和側面劉備識人和法正謀略之才過人,就像劉備識魏延。
-
12 # 簡運書生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管仲樂毅什麼人呢?一國名相,以諸葛亮一直以來的聲望地位,也算是做到了與二人比肩。
水鏡先生贊諸葛亮,說他非但可比管、樂,甚至還可以比擬張良、姜子牙。從後世來看,諸葛亮並沒有完成中興漢室的壯舉,所以,比張、姜顯得有些不如。
現在很多人都覺得諸葛亮善內政勝過善軍事,把他推到與蕭何等人的比較中。也就是說諸葛亮無論軍事內政都可圈可點,甚至可以與歷史名流一較長短。可見其智慧,真的近妖。
而法正,恕我孤陋寡聞,十年前,我壓根沒注意到這個人。仔細看一下他的事蹟,確實是好手,而且深得劉備信任。
如果問法正和諸葛亮誰更像謀士,那應該法正,諸葛亮已經超出一般謀士的範疇,會的太多太雜,儘管優秀,但看起來卻不好下定義,到底是什麼。
-
13 # 歷史從哪說
諸葛亮和法正是劉備的左膀右臂,劉備能建功立業二人功不可沒。劉備不惜三顧茅廬終見到諸葛亮,諸葛亮的《隆中對》讓劉備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劉備與諸葛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二人不悅,劉備解釋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法正本是劉璋部下,二十幾歲便投奔劉璋,跟隨劉璋十幾年始終不得重用,是迎接劉備入川的策劃人之一,助劉備定西川,是劉備取漢中的頭號功臣。諸葛亮稱法正為劉備的輔翼,令劉備翻然翱翔,無人可代替。
諸葛亮和法正都是為劉備出謀劃策的重要人員,但誰更想謀士呢?首先,我們先清楚什麼樣的人才能稱為“謀士”。
謀士在春秋戰國時期得到了空前發展,這段時期內,出現了大量的謀士,著名的有管仲、晏子、文仲、蘇秦、張儀等,到漢朝時謀士有了更細的劃分,從政的稱為丞相、宰相,從軍的稱之為軍師。
從這個層面來看,諸葛亮和法正都可以稱為謀士。劉備平定成都後,以諸葛亮為軍師將軍,以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當劉備稱帝時,由於法正已去世,封諸葛亮為丞相。
小人謀身,君子謀國,大丈夫謀天下——《鬼谷子》
但謀士並不侷限於此,後人將鬼谷子的這句話演繹為“謀己、謀人,謀兵,謀國,謀天下”,我們從這幾個境界來分析諸葛亮、法正誰才是真正的“謀士”。
第一層:謀己
即面對環境的變化,能夠及時進行自我調整,同時能謀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諸葛亮的父親為太山郡丞、但早逝,諸葛亮就成為孤兒,是叔父將他帶大,當諸葛亮十六七歲時,叔父去世了。荊州在劉表的治理下雖然是一方淨土,但對於還未成年的諸葛亮來說,仍然是一個挑戰,由於劉表外儒而內忌,諸葛亮選擇在隆中以種地為生,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諸葛亮早已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自比於以管仲、樂毅。表面看諸葛亮在隆中什麼也沒有做,只是種地、吟詩,實際上諸葛亮為將自己推薦出去做了很多。廣結好友,徐庶、石韜、孟建、崔州平等都是諸葛亮好友,從這些好友那裡瞭解、掌握天下形勢。拜訪名仕龐德公等,“臥龍”之名就是龐德公所賜,而司馬德操也時常拜訪龐德公,所以當劉備拜訪司馬德操時,司馬德操將諸葛亮及龐統推薦給了劉備。
法正的情況就好些了,法正的父親是司徒掾、廷尉左監,成年以前的法正是吃喝不愁的,由於東漢末年社會動盪,軍閥混戰,在建安初年,天下又大饑荒,法正和好友孟達投奔劉璋,益州的形勢雖然沒有中原複雜,但也戰事不斷,法正雖然沒有受到劉璋重用,但一直隱忍十幾年,抓住迎接劉備入川的時機,投靠明主。
第二層:謀人
即能夠為別人出謀劃策。
荊州之主劉表長子劉琦,因劉表後妻的原因,不受劉表及荊州勢力待見,困惑於脫身之法,諸葛亮以“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指點劉琦,正值江夏太守黃祖戰死,劉琦藉機代黃祖而遠離襄陽,得以保全。
劉備圍成都時,由於許靖開城出降未果,劉備定成都後,因此看不起許靖,不想重用他,但法正根據自己在益州十幾年的經驗告訴劉備,許靖不能不用,而且必須重用,否則,天下有識之士會認為你不尊重人才,劉備才重用許靖,而許靖為蜀漢做個很大貢獻,推薦了很多人才。
第三層:謀兵
即能夠對戰爭進行正確的謀策。
曹操徵荊州,劉表病故,劉琮繼位不戰而降,陷劉備於被動之中,諸葛亮建議劉備和孫權聯盟,共抗曹操。最終,孫劉聯軍在赤壁大敗曹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勢。
定軍山上,法正抓住夏侯淵親自修補鹿角之機,命黃忠出擊,斬殺夏侯淵,曹軍主帥被殺,群龍無首,只能退守待援,劉備趁勢佔領有利地形,擊敗曹操幾十萬人多親征,贏的漢中之戰的勝利。
第四層:謀國
即在對於國家資源、國際關係和戰術優劣對比基礎上,對於國家命運的把握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以《隆中對》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隆中對》中諸葛亮綜合考慮曹操已平定北方獨大,孫權佔領江東國富民強,劉璋、張魯共分巴、蜀、漢之地而無遠略的天下形勢;及荊州地方千里、帶甲十餘萬,北有江漢之險等有利條件;和曹操有雄心,不能為友只能為敵,孫權雖兵強馬壯但也不能單獨對抗曹操,可與之為盟友共抗曹操的諸侯關係;指定的最終以荊州為家,向西定益州,坐擁荊州、益州可定天下的戰略部署,為劉備興復漢室指明瞭方向。
法正根據曹操定漢中後,沒有進一步攻取益州的情況,判斷出曹操內部一定是出現了問題,根據漢中只有夏侯淵及張郃等率五萬人把守,評估以益州現有人力物力拿下漢中不是問題,建議劉備應趁曹操無暇漢中之際,出兵奪取漢中的戰略部署,為劉備打贏漢中之戰佔的先機,最終憑藉前期優勢取得漢中之戰的勝利,使蜀漢達到巔峰。
第五層:謀天下
即以天下蒼生為本源進行呵護的大智謀。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戰事連年不斷,生靈塗炭、人口銳減。
桓帝永壽三年,戶千六十七萬七千九百六十,口五千六百四十八萬六千八百五十六。是以興平、建安之際,海內荒殘,人戶所存,十無一二。 《通典》
桓帝永壽三年,有人口5600多萬,到興平、建安時期“人口所存,十無一二”,即人口還不到1000萬,從《後漢書·劉表傳》中記載可判斷,赤壁之戰後全國人口更是銳減。
關西、兗、豫學士歸者蓋有千數,表安尉賑贍,皆得資全。
光學士來荊州避難者就數千人,普通百姓就更多了,而赤壁之戰後竟然變成了荊州荒殘,人物殫盡的慘狀。
諸葛亮受劉備託孤後,平定南中叛亂,讓益州百姓過上了安定的生活。諸葛亮之所以數次北伐,不僅是想完成劉備興復漢室的遺願,更重要的是完成劉備稱帝時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囑託:
“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統,兢兢業業,不敢康寧,思靖百姓,懼未能綏。於戲!丞相亮其悉朕意,無怠輔朕之闕,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
當劉備與孫權在荊州對峙時,法正擔任蜀郡太守時,睚眥必報,擅自殺害誹謗自己的人,更不會考慮天下蒼生了。
結語
諸葛亮和法正都是劉備重要的謀士,劉備根據經過十幾年經驗,深知後方的重要性,同時瞭解諸葛亮以治戎為長,所以,常讓諸葛亮鎮守後方,取益州諸葛亮鎮守荊州,攻漢中諸葛亮守益州。
法正的奇謀方面確實在諸葛亮之上,這一點諸葛亮也是承認的,在法正去世後,劉備諡其“翼侯”更是肯定了法正的謀略。
所以,從謀兵這層來講法正更像謀士,但綜合來看,還是諸葛亮更勝一籌。
-
14 # 豬扒界娛樂
論計謀,諸葛亮不如法正,更不如郭嘉!
很多人拿三國裡面的諸葛亮和郭嘉作比較,甚至還流傳著“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無稽之談。證據就是公元207年,郭嘉去世了,但同年,劉備卻請出了諸葛亮。這次的歷史巧合,讓很多人無限遐想。郭嘉是曹操旗下公認最牛的謀士,但是諸葛亮卻不是劉備旗下最牛的謀士。
諸葛亮在劉備旗下扮演的身份,前期更多的像一個管家身份,管理著劉備前前後後的家務事。諸葛亮最大的貢獻就是建立了孫劉聯盟,同時為劉備制定了一份振興漢室的戰略計劃圖,沒有兌現之前,等同於一張空頭支票。
劉備能取得荊州,最大的功勞是周瑜打敗了曹操,讓劉備趁機奪了荊州。而謀取益州,是龐統極力主張。隨後攻打漢中又是法正為劉備出謀劃策。劉備坐擁荊州,到夷陵之戰戰敗,永安去世。這十幾年時間,諸葛亮幾乎消失在了眾人眼前。
劉備死後,諸葛亮才重新迴歸,掌握蜀漢大權。這個時候的諸葛亮更像是一位政治家,而並非是一個謀士。他考慮的是如何治理一個國家,郭嘉要考慮的事情,幫助曹操規避風險,並且制定出有效的作戰計劃。
郭嘉和諸葛亮並不是一條線上的人,郭嘉和法正,龐統他們是同一個陣營的,然而蜀漢最牛的謀士,非諸葛亮,而是法正。夷陵之戰戰敗,諸葛亮曾經感慨,如果法正還活著,必定能勸住劉備,即便勸不住也不至於輸的那麼慘。說明當時諸葛亮也是勸過的,但是劉備不聽。在計謀上說明劉備只聽法正的。
那麼法正和郭嘉這兩個人,誰才是真正的三國第一謀士呢?
如果論兩個人的功績,很難比較,郭嘉自從投靠了曹操以後,曹操聲勢一路高漲,幾乎沒有吃過敗仗,官渡之戰,郭嘉力排眾議,幫助曹操分析了袁紹必敗的原因,並且提出了十勝十敗論,讓曹操吃下一顆定心丸。郭嘉善奇謀,曹操遠征烏丸,僅有郭嘉一人支援曹操遠征烏丸,並且事先算出了劉表不會聽劉備的建議攻打許縣。烏桓方面不會設防,結果一一應驗。
可見他行事之詭異,思考之獨特,非常人所能比。最關鍵的是郭嘉先是投靠了袁紹,看出袁紹難成大事,投靠了還未成長起來的曹操。劉備之所以能取得西川,平定漢中,都是法正在出謀劃策。當年曹操攻下漢中,沒有趁勢攻打益州,法正就算出曹操內部必定出了問題。漢中之戰更是獻計斬殺了夏侯淵,劉備對法正非常敬重和信任。
而且,法正同樣看出劉璋難成大事,最後投靠了還未壯大的劉備。法正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曹操是一個猜忌心非常重的人。法正唯一不如郭嘉的是,郭嘉能夠待在曹操身邊十幾年,卻沒有遭到曹操的懷疑,一直被重用。
然而法正不一樣,劉備一直以仁義,正義之師行天下。所以對待法正的態度,一方面受個人喜好的約束,另一方面受旁人的左右。曹操則不然,曹操旗下的五大謀士,除了死掉的,最後只有一個善終,唯有賈詡一人。
所以要說三國中真正善奇謀,又聰明的人,郭嘉排第一位,法正其次。
-
15 # 京華新媒體
法正,法孝直
1、助劉備取益州。劉備取益州之時,就是法正作為內應,聯合張松和孟達一起給劉備出謀劃策的。在軍師龐統率兵攻打雒城意外身亡後,法正就是劉備的貼身謀士。奪取了益州。2、助劉備取漢中。曹操奪取漢中後,沒有趁劉備新得益州不穩之時派兵攻打,而是留下張郃,夏侯淵駐防回撤,判斷出曹操的大後方肯定出了大問題。法正就力主劉備趕緊攻打漢中。後來張飛打跑了張郃,他和黃忠在定軍山,突襲斬殺了正在修補營寨外圍鹿茸的夏侯淵,一舉扭轉了漢中的整個局面。曹操只得從漢中撤退。從此以後,劉備對法正青睞有加。3、失去法正的後果。關羽襄樊之戰失利,敗走麥城,被俘身亡後,劉備就積極籌備要攻打孫權,奪回荊州。很可惜,那時候法正已經英年早逝。法正之死曾經讓劉備十分傷感,連哭數日。法正被追封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個有諡號的大臣。不然很有可能能勸說劉備顧全大局,不發動對孫權的戰爭。哪怕就是跟隨劉備出征,也不會像夷陵之戰那樣敗的那麼慘。《先主傳》記載,“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主謀”。諸葛亮總理後方政務,像蕭何一樣負責後勤保障,足兵足食;法正則隨劉備出兵征討,出謀劃策,攻取四方。
法正輔佐劉備之時,劉備一直是攻城掠地,開疆擴土,鮮有敗仗。他死後,劉備執意東征孫權為關羽報仇,諸葛亮,趙雲以及群臣大多數進諫,都沒聽從。導致後來的夷陵慘敗,蜀國一蹶不振,後果嚴重。以至於諸葛亮曾感嘆道:“若法孝直還在,便能夠制止主上東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隨行東征,一定不致大敗而歸”。
你看,連諸葛亮都對法正讚歎不已,可見法正在劉備心中的地位有多高。而劉備最大的特點是知人善任。劉備對法正幾乎是言聽計從。
曹操對諸葛亮不以為然,稱呼其為“諸葛村夫”,但是對法孝直卻情有獨鍾,曾嘆息道:“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耶?”
就連寫《三國志》的陳壽,也稱讚法正堪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
由此可見,諸葛亮和法正相比,法正更像(更是)謀士。
回覆列表
諸葛亮更厲害。1、南征半年即定;
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
2、一伐速叛三郡,關中響震,趙雲為偏師,成功牽制曹真大軍,後諸葛錯用馬謖兵敗街亭;3、二伐兵圍陳倉吸引張郃(此戰戰略目的是為東吳牽制曹魏,故而只帶一月糧草),張郃兵至,諸葛糧盡,退斬王雙;
、四伐割麥上邽,破郭淮費曜,擊司馬甲首三千,退兵射殺張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