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徐談茶
-
2 # l雨聲茶舍
我還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問出這個問題的
-
3 # 鶴聞三
哈哈,你的這個想法確實很新穎!
茶葉在沖泡過程中,實際上是把茶葉中的內含物質透過沸水析出。
那麼就可以得出,泡到尾水後茶葉完全舒展,形態恢復到與鮮葉相差無幾的程度,那麼茶葉中的內含物質也盡出了,這時候如果把葉底看成是一個容器,那麼葉底裡面裝的就完全是開水了。
這個時候我們用秤稱葉底,重的可以得出葉底這個容器裝的水更多呢?進而得出在鮮葉的時候,葉底越重的茶所含的內質也越豐富?
當然,以上推斷是要確定這兩款幹茶的含水率是相同的條件下。
個人意見,不論葉底輕重,只論口感才是王道。
-
4 # 小魚的痴茶生活
這是你異想天開的問題,還是家裡賣稱的,需要用重量來衡量茶葉的好壞[捂臉]
你說我是否應該認真回答,認真回答顯得這個問題很有價值,但是說實話從來沒有人用沖泡後吸水多少來衡量茶葉的好壞,因為你要過濾水份,而且過濾的同樣程度,你覺得做的到嗎?
算了真的來認真回答這個問題,也是在異想天開我的智商了。[我想靜靜]
生產過茶的都知道,從鮮葉到製成幹茶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就是乾鮮比。具體來說就是製作一斤幹茶需要用幾斤的鮮葉,將所用的鮮葉除以製成的幹茶,所得的資料就是我們所說的乾鮮比。從大概範圍上看,春茶的乾鮮比大約為4,也就是4斤鮮葉可產出1斤幹茶。而夏茶也就是雨水茶,它的乾鮮比會高一些,一般而言都會到4.5左右。
我要強調一點:就算是頭春茶,它的乾鮮比每個產區的都會不一樣,有的可以低到3.6、3.8,有的可以高到4.8、4.9,甚至5以上,比如白鶯山的本山茶和二嘎子茶有時就可以高過5。還需要說明的是就算是同一產區出產的茶,在同一天採摘,不同地塊所產的茶乾鮮比都會不一樣。
我們把乾鮮比這個事情弄清楚之後,再看這個問題就簡單了。乾鮮比低的茶,它的固態物(也就是不溶於水的那部分,比如葉底)佔比就會高,乾鮮比高的茶,它的固態物佔比就會相對比較低。在幹茶重量相同的情況下,乾鮮比低的茶所需的葉片數量就會少一點,相反就會多一些,因此在沖泡時,它自身的吸水量也就不同,葉片少,固態物多的吸水量顯然就會低一些,反之則吸水量就會高一些。而吸水量低的茶,稱起重量時肯定就會輕一些,吸水量多的自然就重一些了。一句話總結,乾鮮比低的茶沖泡後的葉底與乾鮮比高的茶相比會輕一些。
用這個指標是否可以斷定茶品質的好壞呢?不能絕對的說可以或是不可以,我個人認為如果是相同產區的茶是可以大致判斷出這茶出產的季節的,相同產區、相同重量的幹茶經過10來泡的沸水沖泡後,將茶湯濾幹,茶底稱重,如果差距達到15%以上,那重的那個大機率是雨水茶。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個小經驗,不一定準確,僅供各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