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娜姐記生活
-
2 # 東北蘭兒
小麥死穗的原因有很多
1.小麥全蝕病
造成枯白穗表現為小麥抽穗後,麥田提早出現一片片死亡的麥穗,小麥根部變為深黑色,莖基部1-2節形成“黑腳”,地上部形成枯白穗。
小麥全蝕病重在提前預防,一旦發病後期打藥基本沒有用。播種前可用3%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80毫升加水兌成100-150毫升藥漿,處理種子10-15公斤或6%戊唑醇懸浮種衣劑,按種子量的0.03%-0.05%拌種堆悶6小時後陰乾播種。也可在小麥播種後20~30天和起身期用15%三唑酮500倍液或12.5%全蝕淨及時灌根或順壟噴澆小麥根部,灌根前後儘量不要澆水。發病重的地塊要多灌一次,間隔7-10天。
2.小麥紋枯病
紋枯病的小麥基部1-2節在拔節後顯出中間灰白色,病斑向內侵入莖稈,引起枯白穗。
打藥時間要在返青至拔節期病株率10-15%時,每畝用5%井岡黴素水劑8-10g兌水60kg或15%三唑酮可溼性80g,兌水60kg噴莖基部。7天后再噴第二次。或畝用12.5%烯唑醇15~30克+50%多菌靈80~100克,或20%三唑酮(粉鏽寧)50毫升+50%多菌靈80~100克,兌水60kg噴莖基部,7天后再噴第二次。
3.小麥根腐病
小麥根腐病主要是生長後期發病,病株易拔起,但不見根系腐爛,引起倒伏和形成死穗。
小麥根腐病易防難治,應預防為主,防治方法:藥劑拌種。用種子重量0.2%戊唑醇拌種,或3%苯醚甲環唑250~300ml兌水500ml,拌麥種50公斤。也可用種子重量0.02%(有效成分)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拌種,或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60~80g拌麥種50公斤,要嚴格掌握適宜的劑量,防止藥害發生。
發病初期,選用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2500~3000倍液噴霧,或5%井岡黴素水劑10克加水40公斤噴霧防治,隔7~10天再噴一次。噴藥應噴勻、噴透,使藥液充分浸透根、莖。或者在小麥返青至拔節期,畝用烯唑醇等高效殺菌劑50毫升(加葉面肥)兌水40公斤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小麥開花初期,每畝用2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也可選用丙環唑或用甲基硫菌靈、多菌靈加烯唑醇半量復配噴霧防治。
4.小麥赤黴病
赤黴菌造成死穗表現為小穗發病後枯白不結實,而結實籽粒呆白、秕瘦。
噴藥防治:防治小麥赤黴病以預防為主,重點是在小麥揚花期前及時噴灑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60%多菌靈鹽酸鹽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25%甲黴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25%咪鮮胺1000倍液,或12.5%烯唑醇1500液噴霧。
預防小麥死穗,除了以上針對性用藥外,還要搞好小麥“一噴三防”。現將小麥“一噴三防”配方組合給大家列出,供參考:
小麥“一噴三防”用藥組合
1、畝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克加2.5%高效氯氟氫菊酯水乳劑80毫升加45%戊唑醇·咪鮮胺25克加98%磷酸二氫鉀100克加蕓薹素內酯8毫升。主要用於防治蚜蟲、赤黴病、白粉病,兼治吸漿蟲、鏽病、葉枯病、乾熱風。(小麥穗蚜)
2、畝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克加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毫升加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克加98%磷酸二氫鉀100克加蕓薹素內酯8毫升。主要用於防治蚜蟲、赤黴病,兼治吸漿蟲、白粉病、葉枯病、鏽病、乾熱風。(小麥條鏽病)
3、畝用2.5%聯苯菊酯水乳劑80毫升加25%氰烯菌酯懸浮劑10毫升加98%磷酸二氫鉀100克。主要用於防治蚜蟲、赤黴病,兼治吸漿蟲、鏽病、白粉病、葉枯病、乾熱風。(小麥乾熱風)
4、畝用22%噻蟲嗪·高氯氟懸浮劑8毫升加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70克加98%磷酸二氫鉀100克。主要用於防治蚜蟲、白粉病,兼治吸漿蟲、赤黴病、鏽病、葉枯病、乾熱風。
以上用藥劑配方可根據各地小麥病蟲發生特點合理搭配,每畝對水50公斤噴霧。施藥後3-6小時內遇雨,應及時補治。對於小麥白粉病、鏽病發生嚴重的稻茬麥區及高肥水地塊,可新增多抗黴素或醚菌酯。多雨天氣或密度過大麥田施藥時加入有機矽助劑以提高粘著性、滲透性。
因此,小麥出現死穗,與防治方法和防治時機有很大關係,農民朋友要科學種田,科學用藥。
-
3 # 幸福美滿小生活
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小麥打了三遍藥,死穗為什麼還是很多。小麥是我國北方的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及其廣大,然而小麥的種植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其中紋枯病。發病是莖基部1-3節葉鞘上出現橢圓形褐色病斑,病菌侵入莖杆後,會形成褐色的橢圓形眼狀斑,造成莖杆是誰壞死,最後導致植株肥水供應不足而亡。
紋枯病引起的死穗,可在播種時用藥劑拌種,能有效的推遲紋枯病發病時間100天以上,同時減輕後期發病程度;二是在小麥返青至拔節期是噴施禾果利或三唑酮,能有效的控制發病程度,減少後期死亡數量。
根腐病。主要症狀是根系肥料,麥穗白枯,在小麥整個生長期都可發生,病菌侵入根系和幼苗,藉助風雨傳播,在小麥楊花後受害最嚴重,最後到根系腐爛,葉片枯黃而死。
根腐病造成的死穗,一是輪作倒茬,二是土壤處理,用多菌靈拌土,在耕地前撒施,三是藥劑拌種,或者在發病時噴灑禾果利和粉鏽靈噴霧防治。
黴菌造成死穗表現為小穗發病後枯白不結實,而結實籽粒呆白、秕瘦。
病因不同,用藥當然不同!如果都用同一種藥或者亂用,不僅作物治不好,產量也跟著跑了!因此,小麥打藥如果不對症,打上6遍也沒用!關鍵還是要根據小麥生長規律使用不同的藥才可以的。
-
4 # 鄉村詩者徐國朋
死穗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四種情況,一是選種不對,良種很關鍵,同樣的土地,優良抗病小麥品種,它就很少有死穗。二是化肥選用不當,它也是造成死穗的又一個原因,如劣質化肥,含氮量過高,它也會造成死穗。三是農藥方面,過去的粉繡寧,多菌靈對治死穗効果還是很有做用的。四是天氣,如果持續低溫,或者是陰雨連綿都是造成死穗的主要原因。若這四點都具備,我想死穗發生的機率就會大大的降低。不知有無幫助,供參考,回答完畢!
-
5 # 稻麥巴巴
造成小麥死穗的因素好多,如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莖基腐病等嚴重危害,地下害蟲危害,可以造成小麥整株死;而赤黴病危害可以造成小麥穗死或穗部分死亡。不同病蟲害防治方法是不一樣的
-
6 # 阿濤說農事
死穗的原因有很多種,只有清楚你死穗的原因,才能解決你打藥沒有解決死穗的問題,只有對症施藥才能解決問題,我們先來分析下小麥死穗的原因,你自己對照一下,看看自己的小麥到底是什麼問題造成的。
小麥死穗的原因分析
1.紋枯病。莖基部1~3節的葉鞘上形成橢圓形雲紋狀褐色病斑。當病菌侵入莖壁後,形成中間灰褐色、四周褐色的橢圓形眼狀斑,造成莖壁失水壞死,最後病株因肥水供應不足而枯死,形成枯株白穗,在田間多是單株發生。
2.全蝕病。主要症狀是黑腳白穗。發病初期初生根和次生根變褐變黑,植株矮小、稀疏,葉片自下而上逐漸發黃,揚花後麥芒變白,整個麥穗也逐漸變成白穗,根部腐爛,形成黑腳。在新病區或輕病區,田間病株成簇或點片狀發生早枯白穗,以後逐年擴大。
3.根腐病。主要症狀是根系腐爛,麥穗白枯。小麥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病菌初染危害小麥根部和幼苗,透過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揚花後小麥受害最重,根部產生褐色或黑色病斑,最後腐爛,葉片染病時出現褐色斑,後黃枯而死。穗部發病出現褐斑和白穗。病株表現“假旱象”,出現枯白穗,成片乾枯死亡。
4.赤黴病。前期發病表現為苗腐、莖腐,後期發病表現為穗腐,穗腐初發生時在小穗穎殼上出現水浸狀淡褐色病斑,逐漸擴充套件後,在穎殼合縫處或小穗基部產生粉紅色黴層。病菌侵害穗軸或穗莖後,使上部小穗枯死,形成半個白穗,籽粒幹秕。
5.地下害蟲。地下害蟲咬壞小麥根莖引起死株。近年來,由於農戶多年沒有進行過藥劑土壤處理,致使麥田地下害蟲數量逐漸上升,尤其是金針蟲發生危害有所加重,往往造成死苗、缺苗斷壟。
6.機械損傷。中耕、追肥、葉面施藥、灌溉等農事操作不小心,都會造成小麥莖稈折斷,傳輸組織破壞,引起小麥死苗或死穗;大風雨、冰雹等自然因素也會引起小麥機械損傷,造成小麥死穗。
怎麼防治小麥死穗
1.紋枯病危害引起的死株死穗。一是播種時採用藥劑拌種,小麥種子用2.5%適樂時150mL/hm2拌種,防治紋枯病持效期在100d以上,可推遲紋枯病發病時間,減輕後期發病程度;二是小麥返青至拔節期噴施30%吡唑丙環唑,20ml 每畝可有效控制紋枯病發病程度,減少侵莖率和後期死亡數量。以上2種防治措施配合運用,可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2.全蝕病危害引起的死穗。一是採取單打單收,防止病菌擴散;二是處理麥秸麥茬,減少田間菌量;三是不用帶有小麥全蝕病的種子;四是在播種時用2.5%適樂時拌種,用量為150mL/hm2
3.根腐病造成的死穗。一是進行輪作倒茬;二是採取土壤處理,可用50%多菌靈粉劑15kg/hm2拌沙土150~300kg,耕地前撒施;三是藥劑拌種,可用2.5%適樂時100~200mL,對水500mL,拌麥種50kg
4.赤黴病引起的死穗。要提前施藥預防,小麥抽穗揚花期是赤黴病防治的關鍵。如天氣預報有連續陰雨,要提前施藥預防,可用40%戊唑醇咪鮮胺50ml/畝"對準小麥穗部均勻噴霧,如噴藥後遇雨,則應在雨後施藥補噴,以確保防治效果。
5.地下害蟲危害引起的死穗。可採用藥劑拌種和土壤處理方法防治。對於地下害蟲危害稍重的地塊,可選用48%樂斯本乳油,按藥10mL、水1kg、麥種10kg的比例藥劑拌種。
6.機械損傷和其他因素引起的死株。進行中耕、追肥、澆水、施藥等農事操作時,應儘量避免人為機械損傷,同時做到合理密植,科學管理,防止倒伏。
-
7 # 農村小帥子
目測今年小麥死穗是天氣原因。前段時間的高溫,再加上高溫過後的冷空氣使小麥受到雙重打擊。造成死穗,這種情況前兩年也曾出現過造成小麥大量減產。這種天災,有時候根本不能控制。
-
8 # 金鄉蒜姐
引起小麥死穗的主要原因有4種病害,一是小麥全蝕病,二是紋枯病,三是根腐病,四是赤黴病。弄清了小麥死穗的原因,再來說說防治辦法:
小麥全蝕病
造成枯白穗表現為小麥抽穗後,麥田提早出現一片片死亡的麥穗,小麥根部變為深黑色,莖基部1-2節形成“黑腳”,地上部形成枯白穗。
小麥全蝕病重在提前預防,一旦發病後期打藥基本沒有用。播種前可用3%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80毫升加水兌成100-150毫升藥漿,處理種子10-15公斤或6%戊唑醇懸浮種衣劑,按種子量的0.03%-0.05%拌種堆悶6小時後陰乾播種。 也可在小麥播種後20~30天和起身期用15%三唑酮500倍液或12.5%全蝕淨及時灌根或順壟噴澆小麥根部,灌根前後儘量不要澆水。發病重的地塊要多灌一次,間隔7-10天。
小麥紋枯病
紋枯病的小麥基部1-2節在拔節後顯出中間灰白色,病斑向內侵入莖稈,引起枯白穗。
打藥時間要在返青至拔節期病株率10-15%時,每畝用5%井岡黴素水劑8-10g兌水60kg或15%三唑酮可溼性80g,兌水60kg噴莖基部。 7天后再噴第二次。或畝用12.5%烯唑醇 15~30克+50%多菌靈80~100克,或20%三唑酮(粉鏽寧)50毫升+50%多菌靈80~100克,兌水60kg噴莖基部,7天后再噴第二次。
小麥根腐病
小麥根腐病主要是生長後期發病,病株易拔起,但不見根系腐爛,引起倒伏和形成死穗。
小麥根腐病易防難治,應預防為主,防治方法: 藥劑拌種。用種子重量0.2%戊唑醇拌種,或3%苯醚甲環唑 250~300ml兌水500ml,拌麥種50公斤。也可用種子重量0.02%(有效成分)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拌種,或12.5% 烯唑醇可溼性粉劑60~80g拌麥種50公斤,要嚴格掌握適宜的劑量,防止藥害發生。
發病初期,選用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2500~3000倍液噴霧,或5%井岡黴素水劑10克加水40公斤噴霧防治,隔7~10天再噴一次。噴藥應噴勻、噴透,使藥液充分浸透根、莖。 或者在小麥返青至拔節期,畝用烯唑醇等高效殺菌劑50毫升(加葉面肥)兌水40公斤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小麥開花初期,每畝用2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也可選用丙環唑或用甲基硫菌靈、多菌靈加烯唑醇半量復配噴霧防治。
小麥赤黴病
赤黴菌造成死穗表現為小穗發病後枯白不結實,而結實籽粒呆白、秕瘦。
噴藥防治: 防治小麥赤黴病以預防為主,重點是在小麥揚花期前及時噴灑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60%多菌靈鹽酸鹽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25%甲黴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25%咪鮮胺1000倍液,或12.5%烯唑醇1500液噴霧。
預防小麥死穗,除了以上針對性用藥外,還要搞好小麥“一噴三防”。現將小麥“一噴三防”配方組合給大家列出,供參考:
小麥“一噴三防”用藥組合
1、畝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克加2.5%高效氯氟氫菊酯水乳劑80毫升加45%戊唑醇·咪鮮胺25克加98%磷酸二氫鉀100克加蕓薹素內酯8毫升。主要用於防治蚜蟲、赤黴病、白粉病,兼治吸漿蟲、鏽病、葉枯病、乾熱風。 (小麥穗蚜)
2、畝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克加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毫升加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克加98%磷酸二氫鉀100克加蕓薹素內酯8毫升。主要用於防治蚜蟲、赤黴病,兼治吸漿蟲、白粉病、葉枯病、鏽病、乾熱風。 (小麥條鏽病)
3、畝用2.5%聯苯菊酯水乳劑80毫升加25%氰烯菌酯懸浮劑10毫升加98%磷酸二氫鉀100克。主要用於防治蚜蟲、赤黴病,兼治吸漿蟲、鏽病、白粉病、葉枯病、乾熱風。 (小麥乾熱風)
4、畝用22%噻蟲嗪·高氯氟懸浮劑8毫升加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70克加98%磷酸二氫鉀100克。主要用於防治蚜蟲、白粉病,兼治吸漿蟲、赤黴病、鏽病、葉枯病、乾熱風。
以上用藥劑配方可根據各地小麥病蟲發生特點合理搭配,每畝對水50公斤噴霧。施藥後3-6小時內遇雨,應及時補治。對於小麥白粉病、鏽病發生嚴重的稻茬麥區及高肥水地塊,可新增多抗黴素或醚菌酯。多雨天氣或密度過大麥田施藥時加入有機矽助劑以提高粘著性、滲透性。
因此,小麥出現死穗,與防治方法和防治時機有很大關係,農民朋友要科學種田,科學用藥。
-
9 # 池池說球
造成小麥死穗的原因主要有三種小麥病害,下面來簡單介紹一下,還有如何防止?
一、小麥根腐病
首先發病特徵:一般過早或者過晚播種,地下害蟲的危害,田間雜草多,或者遭受自然災害的影響!都有不同程度的誘發此病!小麥根腐病易防難治,應該預防為主。
防治方法:
1、首先選育抗病品種,降低發病率
2、發病初期,應選用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2500~3000倍液噴霧,或者5%井岡黴素水劑10克加40公斤水噴霧防治,需要隔7-10天再噴一次。噴灑藥物應噴透、噴勻,使其藥液充分浸透根和莖。
3、藥劑拌種,用種子的重量0.2%戊唑醇拌種,或3%苯醚甲環唑250~300毫升兌水500毫升,拌麥種50公斤
二、小麥全蝕病
小麥全蝕病是屬於典型的土傳病害,該病防治難度大,缺乏特效藥劑。
首先發病特徵:
苗期:幼苗發病後,植株矮化,下部的黃葉多,分櫱少,就類似於像乾旱缺肥似的。
返青期:初生根和次生根大部分變黑,病菌浸染到莖基部。
抽穗後:根部變成深黑色,地上部形成枯白穗,形成不規則的點片枯死帶。
防治方法:
1、藥劑防治。可用3%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80毫升加水兌成100-150毫升的藥漿或者小麥播種後20-30天和起身期用15%三唑酮500倍液或者12.5%全蝕淨及時灌根,灌根後儘量不要澆水。
2、田地可以與棉花,大豆,土豆,蔬菜等輪作,可明顯降低發病!
三、小麥赤黴病
發病特徵:穗腐、稈腐。小麥發病後枯白不結實,發芽率下降,呈玫瑰紅色;稈腐多發生在穗部以下1-3節的葉鞘及節部,會出現淡褐色病斑,嚴重時發生粉紅色黴層形成枯白穗!
防治方法:
噴藥防治,主要以預防為主,雨前要及時噴灑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者25%甲黴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
-
10 # 三農有我
東北蘭兒
昨天 15:46
小麥死穗的原因有很多
1.小麥全蝕病
造成枯白穗表現為小麥抽穗後,麥田提早出現一片片死亡的麥穗,小麥根部變為深黑色,莖基部1-2節形成“黑腳”,地上部形成枯白穗。
小麥全蝕病重在提前預防,一旦發病後期打藥基本沒有用。播種前可用3%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80毫升加水兌成100-150毫升藥漿,處理種子10-15公斤或6%戊唑醇懸浮種衣劑,按種子量的0.03%-0.05%拌種堆悶6小時後陰乾播種。也可在小麥播種後20~30天和起身期用15%三唑酮500倍液或12.5%全蝕淨及時灌根或順壟噴澆小麥根部,灌根前後儘量不要澆水。發病重的地塊要多灌一次,間隔7-10天。
2.小麥紋枯病
紋枯病的小麥基部1-2節在拔節後顯出中間灰白色,病斑向內侵入莖稈,引起枯白穗。
打藥時間要在返青至拔節期病株率10-15%時,每畝用5%井岡黴素水劑8-10g兌水60kg或15%三唑酮可溼性80g,兌水60kg噴莖基部。7天后再噴第二次。或畝用12.5%烯唑醇15~30克+50%多菌靈80~100克,或20%三唑酮(粉鏽寧)50毫升+50%多菌靈80~100克,兌水60kg噴莖基部,7天后再噴第二次。
3.小麥根腐病
小麥根腐病主要是生長後期發病,病株易拔起,但不見根系腐爛,引起倒伏和形成死穗。
小麥根腐病易防難治,應預防為主,防治方法:藥劑拌種。用種子重量0.2%戊唑醇拌種,或3%苯醚甲環唑250~300ml兌水500ml,拌麥種50公斤。也可用種子重量0.02%(有效成分)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拌種,或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60~80g拌麥種50公斤,要嚴格掌握適宜的劑量,防止藥害發生。
發病初期,選用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2500~3000倍液噴霧,或5%井岡黴素水劑10克加水40公斤噴霧防治,隔7~10天再噴一次。噴藥應噴勻、噴透,使藥液充分浸透根、莖。或者在小麥返青至拔節期,畝用烯唑醇等高效殺菌劑50毫升(加葉面肥)兌水40公斤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小麥開花初期,每畝用2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也可選用丙環唑或用甲基硫菌靈、多菌靈加烯唑醇半量復配噴霧防治。
4.小麥赤黴病
赤黴菌造成死穗表現為小穗發病後枯白不結實,而結實籽粒呆白、秕瘦。
噴藥防治:防治小麥赤黴病以預防為主,重點是在小麥揚花期前及時噴灑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60%多菌靈鹽酸鹽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25%甲黴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25%咪鮮胺1000倍液,或12.5%烯唑醇1500液噴霧。
預防小麥死穗,除了以上針對性用藥外,還要搞好小麥“一噴三防”。現將小麥“一噴三防”配方組合給大家列出,供參考:
小麥“一噴三防”用藥組合
1、畝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克加2.5%高效氯氟氫菊酯水乳劑80毫升加45%戊唑醇·咪鮮胺25克加98%磷酸二氫鉀100克加蕓薹素內酯8毫升。主要用於防治蚜蟲、赤黴病、白粉病,兼治吸漿蟲、鏽病、葉枯病、乾熱風。(小麥穗蚜)
2、畝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克加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毫升加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克加98%磷酸二氫鉀100克加蕓薹素內酯8毫升。主要用於防治蚜蟲、赤黴病,兼治吸漿蟲、白粉病、葉枯病、鏽病、乾熱風。(小麥條鏽病)
3、畝用2.5%聯苯菊酯水乳劑80毫升加25%氰烯菌酯懸浮劑10毫升加98%磷酸二氫鉀100克。主要用於防治蚜蟲、赤黴病,兼治吸漿蟲、鏽病、白粉病、葉枯病、乾熱風。(小麥乾熱風)
4、畝用22%噻蟲嗪·高氯氟懸浮劑8毫升加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70克加98%磷酸二氫鉀100克。主要用於防治蚜蟲、白粉病,兼治吸漿蟲、赤黴病、鏽病、葉枯病、乾熱風。
以上用藥劑配方可根據各地小麥病蟲發生特點合理搭配,每畝對水50公斤噴霧。施藥後3-6小時內遇雨,應及時補治。對於小麥白粉病、鏽病發生嚴重的稻茬麥區及高肥水地塊,可新增多抗黴素或醚菌酯。多雨天氣或密度過大麥田施藥時加入有機矽助劑以提高粘著性、滲透性。
因此,小麥出現死穗,與防治方法和防治時機有很大關係,農民朋友要科學種田,科學用藥。
-
11 # 順子聊農業
小麥死穗白穗問題這兩年特別普遍,2018年是赤黴病造成的半截白穗、2019和2020年大部分則是小麥莖基腐病造成的白穗,紋枯病也佔一部分。而農戶發現小麥白穗後再用藥,打幾遍都控制不住,這是什麼原因呢?
第一,對於白穗和死穗,提前預防才是最關鍵的,發現以後用藥肯定不管用,而且我們發現白穗的時候往往是灌漿期,這個時候打藥根本打不到下部。所以說時期是非常關鍵的,防治小麥莖基腐病、紋枯病和根腐病都必須在拔節前用藥,可以根據往年病害發生情況噴施一到兩次,藥劑可以選擇丙環唑、苯甲.丙環唑或者戊唑醇。而對於小麥赤黴病引起的白穗,只能是在揚花初期噴施一次肟菌酯.戊唑醇、戊唑醇·咪鮮胺、氰烯菌酯或者丙硫菌唑,如果盛花期遇到陰雨天氣還得補噴一次。
第二,對於小麥莖基腐病、紋枯病、根腐病以及全蝕病來說,基本上都是種傳病害或者土傳病害,在種子階段或者苗期階段就遭受病害的侵染,所以播種前一定要進行藥劑處理。好多農戶反應自己每年也拌種,但是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我認為:首先選擇的拌種劑不對路,對於病害的防治,吡蟲啉和噻蟲嗪肯定是不管用的,一定要選擇含有戊唑醇或者苯甲·咯菌腈成分的藥劑。其次,拌種劑的量要充足,一瓶拌種劑拌種量一般不超過40斤,但是農戶為了降低成本能拌到七八十斤,這樣無疑大大降低了使用效果。
第三,耕作制度不合理造成的小麥病害越來越多。首先,由於連續多年的秸稈還田,造成土壤中的病原菌越來越多,因為小麥收穫後,病菌存留在秸稈上、土壤中。其次,多年旋耕不深翻,由於旋耕作業效率高,大部分農戶都選擇旋耕作業。旋耕作業耕作層只有13公分左右,秸稈下不去。而深翻則能把秸稈翻到下面能有效的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機率。
第四,今年確實是個特殊年份,氣候非常適合病害的發生。2019年冬天溫度高,造成病害基數偏大,而且溫度高還造成群體大,田間通風透光性差。2020年春天的降雨量又比往年偏高,田間群體大、溼度又大,為病害大發生奠定了基礎。
總結:可見,病害的發生是多元素的,而病害的防治也是需要綜合的防治方法。那麼,下一年,對於小麥白穗我們應該如何防治呢?
第一,可以選擇一些抗病的品種,或者抗逆性強的品種,當然目前沒有抗莖基腐病的品種。
第二,多年不旋耕的地塊,建議深翻一次,能大大降低病蟲草害基數,不需要年年深翻,可以每隔五年深翻一次。
第三,一定要進行藥劑拌種,拌種劑可以選擇,戊唑醇或者苯甲·咯菌腈,當然全蝕病最好用矽噻菌胺拌種。
第四,在拔節前(返青末期或者起身期),噴施一到兩次殺菌劑,可以選擇吡唑醚菌酯+戊唑醇(苯甲·丙環唑、丙環唑)。在齊穗揚花期,可以選擇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或者肟菌酯·戊唑醇或者戊唑醇·咪鮮胺噴施一次殺菌劑。
-
12 # 憑心觀察
小麥死穗主要有兩大因素:一是赤黴病所致。這種病發生的原因是:在小麥揚花期,遇到陰雨天氣,最容易造成該病的流。防治辦法:在小麥揚花初期噴一遍戌唑醇,如遇下雨,再補噴一次。二是紋枯病所致。主要症狀是在小麥莖基部有橢圓型斑點。防冶辦法:在小麥返青期,噴一遍三唑酮殺菌劑。
兩種病害的區別是:紋枯病因下部莖稈腐爛而導致白穗,而赤黴病僅是上部穗感染病菌所致。
因此,你打三遍藥仍有白穗,一是時間不對。二是用藥不對?
-
13 # 餘學臣
用藥季節打藥不到位,我也是農民種麥人,小麥今年打倆遍藥,小麥現在豐收在旺,死惠沒有,白頭爛頭沒有。又是大豐收,高興!
-
14 # 冬天裡陽光
今年在小麥的灌漿期發現了很多小麥白穗現象。你會發現,今年的白穂和往年的白穗有所不同。往年的白穗,是上半部發白,下半部是好的,麥杆是活的。而今年的白穗是整穗全白。麥杆乾枯,拔掉髮現根部發黑。是根部發生了病變。小麥發育生長後期。對水和營養的需求量增加。發病的根部營養和水份的供應受阻,造成了死穗和死株。病根早以發生,發現白穗再去用藥,已經晚了,打藥遍數再多都是白搭。所有的防病藥物,都應該打在病發之前,方能有效。所以小麥防病,預防是關鍵,治療事倍功半。
回覆列表
引起小麥死穗的主要原因有4種病害,一是小麥全蝕病,二是紋枯病,三是根腐病,四是赤黴病。弄清了小麥死穗的原因,再來說說防治辦法:
小麥全蝕病
造成枯白穗表現為小麥抽穗後,麥田提早出現一片片死亡的麥穗,小麥根部變為深黑色,莖基部1-2節形成“黑腳”,地上部形成枯白穗。
小麥全蝕病重在提前預防,一旦發病後期打藥基本沒有用。播種前可用3%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80毫升加水兌成100-150毫升藥漿,處理種子10-15公斤或6%戊唑醇懸浮種衣劑,按種子量的0.03%-0.05%拌種堆悶6小時後陰乾播種。也可在小麥播種後20~30天和起身期用15%三唑酮500倍液或12.5%全蝕淨及時灌根或順壟噴澆小麥根部,灌根前後儘量不要澆水。發病重的地塊要多灌一次,間隔7-10天。
小麥紋枯病
紋枯病的小麥基部1-2節在拔節後顯出中間灰白色,病斑向內侵入莖稈,引起枯白穗。
打藥時間要在返青至拔節期病株率10-15%時,每畝用5%井岡黴素水劑8-10g兌水60kg或15%三唑酮可溼性80g,兌水60kg噴莖基部。7天后再噴第二次。或畝用12.5%烯唑醇 15~30克+50%多菌靈80~100克,或20%三唑酮(粉鏽寧)50毫升+50%多菌靈80~100克,兌水60kg噴莖基部,7天后再噴第二次。
小麥根腐病
小麥根腐病主要是生長後期發病,病株易拔起,但不見根系腐爛,引起倒伏和形成死穗。
小麥根腐病易防難治,應預防為主,防治方法:藥劑拌種。用種子重量0.2%戊唑醇拌種,或3%苯醚甲環唑 250~300ml兌水500ml,拌麥種50公斤。也可用種子重量0.02%(有效成分)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拌種,或12.5% 烯唑醇可溼性粉劑60~80g拌麥種50公斤,要嚴格掌握適宜的劑量,防止藥害發生。
發病初期,選用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2500~3000倍液噴霧,或5%井岡黴素水劑10克加水40公斤噴霧防治,隔7~10天再噴一次。噴藥應噴勻、噴透,使藥液充分浸透根、莖。或者在小麥返青至拔節期,畝用烯唑醇等高效殺菌劑50毫升(加葉面肥)兌水40公斤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小麥開花初期,每畝用2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也可選用丙環唑或用甲基硫菌靈、多菌靈加烯唑醇半量復配噴霧防治。
小麥赤黴病
赤黴菌造成死穗表現為小穗發病後枯白不結實,而結實籽粒呆白、秕瘦。
噴藥防治:防治小麥赤黴病以預防為主,重點是在小麥揚花期前及時噴灑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60%多菌靈鹽酸鹽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25%甲黴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25%咪鮮胺1000倍液,或12.5%烯唑醇1500液噴霧。
預防小麥死穗,除了以上針對性用藥外,還要搞好小麥“一噴三防”。現將小麥“一噴三防”配方組合給大家列出,供參考:
小麥“一噴三防”用藥組合
1、畝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克加2.5%高效氯氟氫菊酯水乳劑80毫升加45%戊唑醇·咪鮮胺25克加98%磷酸二氫鉀100克加蕓薹素內酯8毫升。主要用於防治蚜蟲、赤黴病、白粉病,兼治吸漿蟲、鏽病、葉枯病、乾熱風。(小麥穗蚜)
2、畝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克加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毫升加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克加98%磷酸二氫鉀100克加蕓薹素內酯8毫升。主要用於防治蚜蟲、赤黴病,兼治吸漿蟲、白粉病、葉枯病、鏽病、乾熱風。(小麥條鏽病)
3、畝用2.5%聯苯菊酯水乳劑80毫升加25%氰烯菌酯懸浮劑10毫升加98%磷酸二氫鉀100克。主要用於防治蚜蟲、赤黴病,兼治吸漿蟲、鏽病、白粉病、葉枯病、乾熱風。(小麥乾熱風)
4、畝用22%噻蟲嗪·高氯氟懸浮劑8毫升加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70克加98%磷酸二氫鉀100克。主要用於防治蚜蟲、白粉病,兼治吸漿蟲、赤黴病、鏽病、葉枯病、乾熱風。
以上用藥劑配方可根據各地小麥病蟲發生特點合理搭配,每畝對水50公斤噴霧。施藥後3-6小時內遇雨,應及時補治。對於小麥白粉病、鏽病發生嚴重的稻茬麥區及高肥水地塊,可新增多抗黴素或醚菌酯。多雨天氣或密度過大麥田施藥時加入有機矽助劑以提高粘著性、滲透性。
因此,小麥出現死穗,與防治方法和防治時機有很大關係,農民朋友要科學種田,科學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