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益端王朱祐檳和王妃彭氏、孫氏的墓地在洪門鎮外源村金華山。始葬於明嘉靖十八年(1539)。陵寢坐北朝南,墓地坐落在呈“交椅”形狀的山窩裡,左右青山分別代表著左青龍,右白虎,後枕著的高山則象徵著皇權的龍椅,中間的小山包是其陵寢。墓為捲棚式,分前後兩室:前室深1.2米、寬1.6米、高2.1米;後室高3米、寬3.6米、長5.2米。設二道石門,門為券拱形,全長8.2米。門前墓道,長4.9米,寬3.1米。正中為紅石棺臺,上置兩具紅漆棺木,棺臺前地上陳列110個陶儀仗俑,分六行排列。平面呈凸字形,墓門方向為正東南。墓門之前的墓道,自東南向西北傾斜。陵寢周圍的山牆長25丈,寬15丈,前面有一百多米的神道,兩旁依次排列文武翁仲、石獸、神道石柱(華表)。但墓地已遭到嚴重破壞,以前的壯觀早以不復存在。陵寢正前方遠處有一條婉延的小溪。
護陵的文臣武將
陵寢前有“享殿”遺址,原來的神道上倒塌著破裂的漢白玉碑刻,碑刻原高3米多,寬1米多,厚有30多釐米,至今還儲存刻有“皇明嘉靖二十年”字樣,是賜祭朱祐檳夫婦的“御祭文”。碑文洋洋灑灑數千字,歷陳藩王舊事。墓誌銘由其子朱厚燁親自撰寫,多為溢美之詞。
朱祐檳墓出土的文物有:金鳳釵、金簪、金耳挖、金耳環、金香囊、玉佩、玉帶、玉圭、銅鏡、陶俑等等,還有塘志一本。
朱祐檳生於成化十四年(1478),死於嘉靖十八年(1539),明太祖第六代孫,憲宗第四子。9歲封益王,19歲就國建昌府。當國42年,終年61年。王妃彭氏卒於嘉靖十六年(1537)。朱佑檳是當時江西三大藩王之一。南昌一帶是寧獻王朱權系統勢力範圍;鄱陽一帶是淮靖王朱瞻墺系統勢力範圍;建昌南城一帶則是益端王朱祐檳系統勢力範圍。三大藩王中,以益端王的勢力最大,延續時間最長。
第一代益端王朱祐檳和王妃彭氏、孫氏的墓地在洪門鎮外源村金華山。始葬於明嘉靖十八年(1539)。陵寢坐北朝南,墓地坐落在呈“交椅”形狀的山窩裡,左右青山分別代表著左青龍,右白虎,後枕著的高山則象徵著皇權的龍椅,中間的小山包是其陵寢。墓為捲棚式,分前後兩室:前室深1.2米、寬1.6米、高2.1米;後室高3米、寬3.6米、長5.2米。設二道石門,門為券拱形,全長8.2米。門前墓道,長4.9米,寬3.1米。正中為紅石棺臺,上置兩具紅漆棺木,棺臺前地上陳列110個陶儀仗俑,分六行排列。平面呈凸字形,墓門方向為正東南。墓門之前的墓道,自東南向西北傾斜。陵寢周圍的山牆長25丈,寬15丈,前面有一百多米的神道,兩旁依次排列文武翁仲、石獸、神道石柱(華表)。但墓地已遭到嚴重破壞,以前的壯觀早以不復存在。陵寢正前方遠處有一條婉延的小溪。
護陵的文臣武將
陵寢前有“享殿”遺址,原來的神道上倒塌著破裂的漢白玉碑刻,碑刻原高3米多,寬1米多,厚有30多釐米,至今還儲存刻有“皇明嘉靖二十年”字樣,是賜祭朱祐檳夫婦的“御祭文”。碑文洋洋灑灑數千字,歷陳藩王舊事。墓誌銘由其子朱厚燁親自撰寫,多為溢美之詞。
朱祐檳墓出土的文物有:金鳳釵、金簪、金耳挖、金耳環、金香囊、玉佩、玉帶、玉圭、銅鏡、陶俑等等,還有塘志一本。
朱祐檳生於成化十四年(1478),死於嘉靖十八年(1539),明太祖第六代孫,憲宗第四子。9歲封益王,19歲就國建昌府。當國42年,終年61年。王妃彭氏卒於嘉靖十六年(1537)。朱佑檳是當時江西三大藩王之一。南昌一帶是寧獻王朱權系統勢力範圍;鄱陽一帶是淮靖王朱瞻墺系統勢力範圍;建昌南城一帶則是益端王朱祐檳系統勢力範圍。三大藩王中,以益端王的勢力最大,延續時間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