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史觀

    劉邦出生的戰國末期,距離秦國統一天下已經沒有多久了,而秦國統一天下之後,就廢除了原本山東六國的舊制度,推行郡縣制,再加上秦始皇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等等措施,六國的印記被迅速的抹去 ,以至於到了後來,流傳下來能夠研究戰國的書籍也並不多。

    秦朝末年 天下大亂,雖說六國貴族復辟,但是連年戰爭,他們根本沒有來得及恢復原本六國的制度,劉邦建立漢朝的時候,天下已經被打爛了,為了恢復元氣,便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而漢朝的一套體系是承自秦朝的,秦朝與六國本就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西漢與戰國末期隔的時間雖短,但是之間的戰爭,統一後的改變,讓六國的影響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 2 # 邵哥說古今

    可能是中間夾著秦朝,然後對西漢的歷史更多是漢武帝時的輝煌被宣傳過多導致的了這種錯覺。

    劉邦出生在公元前256年,也就是戰國時期秦昭襄王五十一年,那時候秦始皇才三歲。秦昭襄王是秦始皇的曾祖父。秦始皇39歲統一六國登基為皇帝時,劉邦才36歲歲在秦朝做過十里亭長。

    劉邦以亭長身份押送勞役去驪山,途徑芒碭山,但是勞役半路逃跑很多。劉邦想著到了驪山也會被問罪,其次路上也會逃光,於是把勞役都放了。有些勞役願意追隨劉邦,於是就在芒碭山落草,等到大澤鄉起義時,劉邦跟著起義,開啟了建立大漢的步伐。

    大澤鄉位於安徽宿州,而且芒碭山也位於安徽宿州碭山縣。

  • 3 # 林宋IF

    我們對歷史的認知主要是從書本上來的,所以當然得有一定的規範和劃分,就像春秋戰國,五胡十六國,五代十國,都是後代歷史學家對某個歷史時期的總結歸納,所有透過書本學到的知識,都是條條框框規劃好的內容,每個人都離不開它的影響。

    劉邦確實出身在戰國末期,和秦始皇只相差三歲,屬於同一輩人,卻是前後兩個王朝的開國帝王,所以給人的感覺是兩個時代的人。

    秦始皇死後一年,起義就爆發了,八年後劉邦稱帝建立西漢。楚漢之爭雖然只有四年,但卻分開了中國的兩種政治制度,即貴族政治與平民政治,在這之後,中國社會的政治形態和精神面貌都相較於之前的時代,都發生了重大的改變。漢初的輕徭薄賦無為而治,也和秦朝的嚴刑峻法大動土木產生了鮮明的對比。

    實際上如果從時間上看,他們都是一代人,劉邦和他的將相們也曾是秦王朝的官吏或平民,只不過前一個時代屬於秦始皇,後一個時代屬於漢高祖。

    這就好比1949或2000年前後出生的人,不像是一個時代的人,我們會給他們貼上一些標籤,主要是因為社會形態的變化。放之兩千年前也是這樣。

  • 4 # 直筆史話

    首先回答問題,這是一個錯覺。

    戰國

    平王東遷之後,周王室衰,各諸侯國逐漸不在聽周天子號令,各自為政。史學家將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分水嶺的標誌就是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也有以田氏代齊做分水嶺的),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統一六國。

    西漢

    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經過楚漢之爭,劉邦擊敗項羽,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山東定陶稱帝,國號漢,暫都洛陽,三個月後定都長安。

    對於劉邦的具體的生辰年月,司馬遷的《史記》還有班固的《漢書》中都沒有明確的記載,後世史學家在為《史記》《漢書》作注時才加以說明,但有2種不同說法。

    南朝宋時裴駰在《史記集解·高祖本紀》中引西晉皇甫謐之言,稱:“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至漢十二年,年六十二。”即認為劉邦出生於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

    唐代顏師古注《漢書·高帝紀下》時引“臣贊”之言,稱:“帝年四十二即位,即位十二年,壽五十三。”劉邦卒於漢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據此推算,則劉邦出生於秦莊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

    但是無論哪種說法,可以確定的是劉邦肯定是出生於戰國末期的。

    那麼為啥還會有這樣的錯覺呢?

    我們來看一下,自戰國末期到劉邦建立西漢,中間不過二十年的時間,但是期間發生過很多大事。戰國末期,秦始皇窮十年之力滅掉六國,設定郡縣,後死在東巡途中(據說劉邦還見過秦始皇);然後李斯、趙高擁立秦二世胡亥,胡亥後來被趙高殺死,又立子嬰。子嬰殺趙高後,開城降於劉邦,後被項羽所殺。在後來就是我們熟知的楚漢之爭,在垓下之戰打敗項羽之後,才有的大漢天下。

    正是因為這中間發生的事情太多,才導致了人們西漢和戰國相距甚遠的錯覺。

  • 5 # 哈士不是奇

    這是一種錯覺之所以會給人這樣的感覺,都是因為劉邦從出身到稱帝建立西漢,經歷的重大事情真的是太多了。

    一、戰國末年,秦始皇滅六國

    秦國自長平一戰以後,打擊了自己最後一個強敵,趙國。從此以後,秦國的統一就只剩下了時間問題。雖然隨後的邯鄲之戰中,秦國慘敗,但是這依舊只能減緩秦國統一的步伐,而不是阻止。

    到了秦始皇這一代,統一不是什麼難事。

    秦始皇在39歲這一年統一了天下,建立了秦朝,但是秦朝卻僅僅經歷了十五年,就滅亡了。

    二、楚漢戰爭

    秦朝統一的慢,滅亡的卻很快。天下再次陷入了亂世。本以為,秦朝只是短暫的統一,隨後又是長年的混戰。誰曾想,楚漢戰爭,結束的比所有人想象的都快。

    公元前204年,漢元年,楚漢戰爭打響,到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戰,項羽敗亡,僅僅才過了3年。

    但是在這3年裡,卻發生了數不清的大事。

    劉邦和秦始皇是同年代的人,中間事情多才給了一種西漢和戰國完全不搭邊的錯覺

    秦始皇出身時間是公元前259年,劉邦則是公元前256年,基本上算是同一時代的人。;兩人唯一的區別就是劉邦更長壽一點罷了。

    之所以給人的感覺,西漢和戰國相差甚遠,皆是因為這中間發生了太多的事情。但是這些事情本質上,結束的都十分迅速。比如楚漢戰爭,才3年就結束了。

  • 6 # 以古觀今

    造成這種錯覺有兩個原因:其一,秦王朝存在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僅僅延續了15年,可以忽略不計;其二,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君主專制的大一統國家,他的歷史地位獨一無二,想忽略都難。這種矛盾給我們心理造就了一個錯覺,認為秦朝統治了很久。

    秦國——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後,開始稱帝。別看秦朝只有短短15年的歷史,秦朝的前身秦國可是周朝的一個附庸國,祖先秦非子養馬有兩把刷子,於是周天子賜了一塊封地給他,是秦國的第一任國君。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秦國就完成了一個從附庸國到諸侯國的華麗轉變,從此便開始了與周朝各諸侯國逐鹿天下。

    周朝的東周時期,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後到秦始皇滅東周、統一六國這一時期,又分為兩個比較特色鮮明的時期:春秋和戰國。臨界點是三家滅晉。

    公元前453年,晉國的韓氏、趙氏、魏氏把握軍政大權,晉國名存實亡,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分封三家為諸侯,春秋五霸之的大家長晉國滅亡,戰國七雄格局正式形成。春秋五霸到戰國七雄,秦國一直名列前茅,這離不開秦國各代君主的努力。

    秦文公十六年,文公討伐西戎大勝,不斷擴大領地。秦文公之後,又經數代國君的努力,在討伐西戎之戰中節節勝利,歧豐之地皆納其下,又先後滅蕩社戎,擊敗邽、冀兩戎部,徵彭戲戎,兵臨華山,收復杜、鄭之地,滅小虢,版圖一直推進至關中東端。公元前677年秦遷都城至雍。至此,秦人經東周初年近百年的艱辛創業,已佔有關中平原大部分領土,實現崛起,成為西方新興強國。

    秦穆公時代秦國參與中原爭霸,與晉國聯姻,史稱“秦晉之好”,後又準備擴張中原,公元前627年的崤之戰中秦軍全軍覆沒,擴張中原以失敗告終。之後,秦穆公改變策略,將目標放在西戎。秦穆公時期任用賢能之士,稱霸西戎,為日後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石。

    秦簡公時期政治、經濟上有一定改革,他允許官吏、百姓帶劍,打破了只有貴族才能帶劍的特權;實行按土地畝數徵收租稅的政策,則是承認了“私田”的合法性,表明秦國開始向封建制度轉化。

    秦孝公時期,重用商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咸陽,建立縣制行政,開阡陌,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對外,秦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趙攻魏國都城安邑,拓地至洛水以東,自此國力日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經過了秦國數代國君的艱苦奮鬥,到了秦始皇這一代,不斷改革完善君主制度,強化中央集權。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新局面。

    秦始皇去世後,秦二世即位。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楚漢之爭,項羽兵敗烏江自刎,劉邦一統天下建立大漢王朝。

    結語:秦王朝上承戰國,下啟西漢,時間雖然短暫,但歷史悠久,這一時期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 7 # 青史文集

    因為戰國和西漢確實完全不搭界啊!

    劉邦出生在公元前256年,也就是戰國時期秦昭襄王五十一年,那時候秦始皇才三歲。儘管如此,在貴族統治的戰國時期,像劉邦這種草民根本沒有機會出將入相,更別想改朝換代,能活下去就已經很幸運了。戰國到西漢之間發生了很多大事,比如秦滅六國、修築長城、皇陵等等,都是耗時間、耗人口的大事,劉邦能夠活到秦國末年已經非常幸運。

    戰國與西漢之間發生了的大事多數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比如秦始皇確立了皇帝制和郡縣制,再比如陳勝吳廣起義、楚漢戰爭等等,這些事件把戰國和西漢之間僅有的聯絡給隔開了。但是這些大事件耗費的時間很短,比如起義很快被撲滅、楚漢戰爭僅持續了三年,迅速就過渡到了西漢。

    所以儘管劉邦出生在戰國末年,但戰國和西漢完全不搭界,如果戰國時代不結束,劉邦這號人根本沒有出頭的機會,尤其是在楚國這種貴族壟斷政治的國家。

  • 8 # 歷史摸黑人

    因為中間隔了一個秦國,劉邦不止出生於戰國末期,而且他只比秦始皇小三歲!

    另一個原因就是歷史記述者往往惜字如金,掛一漏萬,經常以最簡潔的語言和文字來描述所發生的事情,所以我們更是走馬觀花的讀了下去沒有去推敲各種細節。再加上後世經常以朝代來進行區分時代,導致我們習慣的認為秦漢是兩個時代,將其割裂開來。

    劉邦成名較晚,秦始皇登基較早,再加上中間經歷了許多大事所以我們總是有種錯覺:劉邦和秦始皇是兩個時代的人!

  • 9 # 山有扶酥

    說的對,戰國與西漢中間隔了個秦朝,本來就不搭界。劉邦出生在戰國時期,見證了秦朝的建立與滅亡,最後自己卻開創了一個偉大的漢帝國,很難想象這些歷史事件僅僅才用20年的時間。

    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一個大一統中央集權郡縣制國家,拋棄執行800年根深蒂固的封邦建國貴族制,開創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時代,這個怎麼也談不上跟戰國制度有聯絡,所以沒有搭界一說。公元前206年項羽滅掉存在15年的大秦,恢復從前的封邦建國貴族制度,開創西楚霸業,這本質上和戰國搭界了,但此舉無疑是在開歷史的倒車,僅僅4年的時間就灰飛煙滅。公元前202年,劉邦又重新建立了一箇中央集權大一統的國家,漢承秦制,又與戰國那套制度不搭界。

    最後說一千道一萬漢帝國與戰國怎麼都不搭界,題主請不要懷疑你的想法,這本來就是正確的。

  • 10 # 波雲星

    這種感覺的產生,我認為存在主客觀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從客觀上講,戰國末年到漢初是一個急速劇烈變革的大時代。

    從公元前230年起,秦王政耗時10年陸續兼併了六國,繼而於公元前219年開始"秦攻百越之戰"平定南方百越,從此完成統一大業。公元前221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秦朝建立,從而結束了戰國時期。統一六國後,李斯力排眾議,秦始皇廢除了周代以來的分封制,在全國範圍內確立了郡縣制,諸子和功臣僅賜以爵祿,不封給土地。

    然而,秦朝國祚短暫,15年後就被秦末起義軍推翻。由於分封制的社會基礎並未消除,為了鞏固自己的盟主地位,反秦武裝中力量最強大的項羽,不僅承認了六國貴族並立為王的局面,還自封為西楚霸王,並繼續分封自己的親信為王。於是,形成了所謂十八路諸侯。

    為了分化瓦解項羽的勢力,劉邦在楚漢相爭中,一方面拉攏項羽所分封的諸王,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滿足其重要將領割地分封的要求,陸續封了一些諸侯王。公元前202年,劉邦擊敗項羽,締造了大一統的漢朝。當時異姓諸侯王共有七人,即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韓王信。

    就是說,從戰國謝幕到西漢建立,不過是短短二、三十年的時間,三度滄桑鉅變:

    秦王政滅周及六國,以王號不足以顯其業,乃稱皇帝,還以秦國官制為基礎,調整和擴充後,在中央到地方推行三公九卿制,皇帝掌握最終決斷權,標誌著由此從貴族王侯專政進入了君主帝國時代。

    30年前,戰國七雄還在割據、逐鹿,在30年內先後建立了2個封建大一統王朝,其間經歷了分封制、郡縣制反覆拉鋸。

    報得國仇家恨的項羽以西楚霸王自居,不僅將秦宮付之一炬,對皇帝和秦制也是不屑一顧,大搞分封復辟。楚漢相爭中勝出後的劉邦審時度勢,在漢初承襲了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同時又恢復了秦代已廢除的分封制,採用郡縣與封國並行的體制。

    不管如何,秦始皇的南征北戰,以及車同軌、書同文、度同制、改幣制、整交通、行秦律、飭長城等政策和措施,還是極大拓展了華夏族的生存空間和影響力,並在深度和廣度上加強了與原來六國之間的紐帶和聯絡,這個社會也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從主觀上講,這和斷代史的研究方法有關。

    劉邦出生那年還是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五十一年,當時周赧王姬延還在發號施令。秦王政公元前259年出生,比劉邦稍長三歲,基本上屬於同時代的歷史人物,項羽生於公元前232年,則較二人稍年輕。

    秦朝“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項羽沒有順應歷史大趨勢,也只是叱吒一時,曇花一現。但是,在斷代研究過程中,有時會特別突出強調了某個不同時期或王朝的貢獻、政策和特點,不自覺地割裂彼此間的交集和聯絡。

  • 11 # 多多遊玩

    你這個問題問的好,我來說說我的感覺,因為戰國時代俗七雄戰國時代,戰國時代思想特別開放,思想家是猛的往外冒,像孔子,墨子還有法家,到家。跟我們民國有點像,國家是到處開戰,一些有些思想的進步人士就想著,怎麼能讓老百姓過些好的生活,就向當權者進言。到了西漢是漢武帝罷贖百家,獨尊儒術,儒術是叫人尊老愛友,皇權是天定,心存善念,當然了,思想就在一定的時候給固定,有利就有弊,這個是避免不了的,哈哈,純屬個人所言,各家各個理解,不打擾您了,麻煩給個優,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的壓力,有時候想去出嫁?你是怎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