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原因積累了很多一起收拾的。上課話多不認真老師三天兩頭的反應。寫作業不認真,三心二意全是錯題。回來讓做什麼得喊幾遍。學習從來不上心。我不是那種你必須考第一還是第二的家長,但你得把你應該做的做好,他不是多笨的孩子,作業錯題多全在他的粗心上。字寫的一塌糊塗讓重新寫不是抹眼淚就是摔筆。揍的有點狠一哭的厲害眼睛下面鼻子兩側都紅了,他爸回來就不樂意了,但是說真的他不怎麼管孩子,他有點輕微潔癖我看來就是毛病多,最多孩子不注意衛生了說幾句,學習和其他的真不怎麼管。早出晚歸,沒事就睡覺打遊戲。讓陪孩子下個旗什麼的想也別想。我該怎麼辦?我揍錯了麼?雖然我真不覺得我錯了。哪位好心的人能不能告訴我孩子粗心,注意力不集中該怎麼辦?最好有個什麼計劃表。
5
回覆列表
  • 1 # 大地姥姥2

    看到你所說的,這時的孩子,管,有點點晚了,打也不行,換個方法,假裝突然發現他的一個優點,一定要驚訝,表揚他,讓他內心高興,這樣再往下引導,比如這字你寫得這麼好,我不行,真得試試

  • 2 # 清麗之城

    我認為你沒有做錯,孩子不乖到一定程度,就要用比較嚴厲的手段和措施去懲罰,打一頓也是一種方式,人是需要管理的,特別是小孩成長期,懲罰是管理的一種手段,當然還有其它更多手段和方法,這種打一頓的方式採用得越少越好。小孩不同的成長期要用不同方法,千萬不能放任。什麼叫嚴師出高徒?你老公不樂意,可能你和你老公在教育小孩方面理念不一樣,也可能你老公不知道如何更好的去教育下一代,讓小孩更好的成長,成熟。其實我認為小孩的成長也是家長的成長,父母應該伴隨著下一代一起成長。一家之言。

  • 3 # 生活從美好開始

    我還沒小孩不知道怎麼辦。

    但是理智分析一下,我覺得作為個人,每個人生階段都應該有其畏懼的東西。按年齡分析如下:

    1、6歲之前,這個時候說教為主,孩子小,連哄帶嚇差不多就夠了。這個時期小孩畏懼的是父母不愛自己,當然也害怕被揍,但是年齡小,輕易不要打。

    2、6到12歲,也就是小學階段,言傳+身教+棍子。說教更多的是一些道理,要符合他的年齡段。身教就是以身作則,要求他怎麼做,個人先做好,否則小孩頂嘴,你也不好說了,做不到以身作則,說教也沒有用。棍子就是他畏懼的物件,有時候他不聽,要打,但是要注意場合和力度。一般在家裡打,父母兩個要配合好,一個白臉一個紅臉,一個打一個勸。要讓小孩知道怕,同時也知道有人保護他,如果兩個人都打,小孩會不知所措,可能離家出走,或者跟著其他小孩學壞。

    3、12到15,高中階段。這個時期言傳身教都不好用了。既然上了高中,目的就很明確了,就要好好學習上大學。學習環境就尤為重要,在學校好好學習,在家有個安靜的環境,就不會有啥問題。這個時候他所畏懼的就是成績不好,如果成績不好,要分析原因,不要急著指責。

    4、再以後就成年了,都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了,如果上大學,保證學業的前提下,談戀愛很重要,可能害怕失去某人而努力。如果進入社會,就是賺錢了,這個時候就是害怕少賺錢而努力。

    當然還有個應該畏懼的,就是法律。

  • 4 # 馨語心語

    我的觀點是:孩子必須管,適當地嚴厲些是必須的,有的時候打孩子也是一種必要的教育方式,目的是讓孩子長記性。但是要控制情緒,注意分寸,別失手把孩子打壞了。

    現在,請您做幾次深呼吸,讓自己慢慢靜下來消消氣。我能理解,若不是把您氣急了,也不至於到了動手打孩子的地步。

    所謂“恨鐵不成鋼”,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聽話有出息。攤上不省心的孩子也別急躁,更彆氣餒,要相信找到對的教育方法,孩子就會有變化的。

    首先,說到對的教育方法,根據您的描述,我分析您家的問題出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長的教育口徑不一致。

    很多家庭都是這種情況,一個管孩子,一個唱反調。人都是有趨利避害的本能的,如果家長口徑不一致,孩子必然會選擇反感管他的人。這樣很容易把孩子管夾生了。

    2、家長的教育目標不一致。

    家長對孩子的關注點放在哪,就會對孩子在哪個方面有影響。家長要求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沒毛病,但是不能對孩子的學習不上心。特別是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一定要早管,不然大了會很難改變的。

    3、家長的榜樣示範作用沒做好。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不能缺席。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爸爸對孩子的影響是媽媽不能代替的。即便是工作很忙,也要儘可能地多抽些時間陪孩子。

    其實,細算算,我們一生能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是很有限的,如果錯過了就再也沒有補課的機會了。好好珍惜吧!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孩子的問題。

    1、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

    孩子做題馬虎、寫字不規範,這些都是跟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有關的。家長沒有幫助孩子沒有從小養成做事認真、遵守規則的意識,呈現在學習上就會是這樣。不是不會,就是不能全對。

    建議您要注意訓練孩子寫作業要工整,並且要讓他自己檢查作業,還要獎懲分明,錯題要適當地懲罰一下。全做對了可以允許孩子多玩一會兒或者其他的鼓勵。

    可以跟孩子一起準備一個錯題本,把每次寫錯的都整理在一起,鼓勵孩子要讓寫在錯題本上的錯題越來越少。

    2、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這跟人品是同樣性質的。有的人一輩子做事馬馬虎虎,不求甚解,不求上進,所以一生碌碌無為。

    孩子如果對自己很放縱,對學習知識沒有端正和嚴謹的態度,對完成功課沒有規範和嚴格的要求,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習不感興趣,最終發展到厭學。

    3、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這個問題可以跟您先生溝通,陪孩子下棋是個不錯的辦法,而且開發智力。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參加打乒乓球、做手工等動手又動腦的活動,彈琴、學畫畫、寫書法也是不錯的選擇,還能糾正孩子書寫習慣。要徵求孩子的意見,確定下來了就要堅持下去,而且專案不要貪多,量力而行吧!

    關於孩子粗心,您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個規劃,安排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讓他每天負責檢查煤水電閥門是否關好;負責做一些小家務,掃地、撿碗、倒垃圾、澆花等等都可以;跟他設計作息時間表,然後按照計劃檢查驗收,並有獎懲措施……這樣做還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哦。

    總之,教育無小事,處處皆教育。管孩子不一定都要打,但是該打的時候也不能太遷就。家長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恆心,相信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路)

    ——End——

    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 高階家庭教育指導師【馨語】,非常願意與朋友們探討交流有關教育和心理方面的問題。

  • 5 # 家鄉氣象

    哈哈!自己生的孩子自己揍有什麼可糾結的?老話還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呢,聽起來很暴力,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古人言:“養不教,父之過”,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太大了。小孩子的教育除循循善誘外,對於不乖且刁鑽的孩子,確實得“武力鎮壓”一下,讓他知道疼,讓他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該怎樣做,耳朵和屁股常常是家長下手的好地方,擰耳朵、打屁股是通行做法,用老輩人的話說,打這兩個地方不會誤傷孩子的要害,卻是很疼的!

    有一次我去看姑媽,姑媽一個人在家,我聽到樓上有孩子的哭聲,沉沉的,聽上去孩子哭得很驚恐。我說:“姑姑,誰在樓上哭啊?”

    姑媽說:“是小孫女,不做作業被她母親關進穀倉裡去了,哭了一個多小時了,聲音都啞了,我又不敢放她出來,兒媳會怪的!她自己卻跑去田裡幹活了。”說著說著都哽咽了,眼晴紅紅的。

    我聽到此,連忙上樓開啟穀倉倉門,倉裡黑咕隆咚,小女孩看到倉門一開透進一些光線,立馬止住了哭聲,爬起來抓著我的手不放!我把小女孩抱下樓,發現孩子臉色發白,眼神兒少了孩子特有的靈氣,摸摸她的額頭,冰涼冰涼的!我倒吸一口涼氣:“這孩子不對路啊!”姑媽也覺得小孫女不對勁。

    我也沒多想,讓姑媽找了一條以前背孩子的揹帶,背上孩子騎上摩托車就往醫院趕,接診的是個年輕女醫生,她聽我說了事情經過,去隔牆科室請來一個上了年紀的男醫生,男醫生翻了翻孩子的眼皮,看了看孩子的手心,說孩子是得了驚恐症,他親自去藥房配了一點藥讓我衝開水先給孩子服下去(藥末黑中帶紅,有一股嗆人的味道,記憶猶新),孩子很乖,我哄她喝下去後不久就睡著了,原來煞白的小臉蛋也開始有了點血色,護士這時上掛瓶,扎血管的時候孩子也沒醒,看著蓋在孩子身上潔白心被子隨著孩子的呼吸平穩地一起一伏,我放心了。

    午後一點多鐘的時候,表弟夫婦趕到醫院,我批評她:“教育孩子沒錯,可你使用這種冷暴力,把孩子扔在黑暗的環境中,會把孩子嚇壞的!”表弟媳說,孩子太玩皮,本意就想嚇唬嚇唬她,沒想到真的嚇著了,以後不敢這樣做了。

    夫妻倆教育孩子一定要統一態度,一個要教一個要寵,是永遠教育不了孩子的。家長在孩子面前必須有絕對威信,孩子才會無條件服從。千萬不要跟孩子討價還價,這不是菜市場;也別輕易在孩子面前瞎許諾,一旦許諾,就必須言而有信。

  • 6 # 夕輝沃野

    你又給我們出了個有爭議的話題。

    說該揍,學校里老師對學生罵不得打不得,要和謁可親,柔聲細語,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要春風化雨,精誠所至。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對體罰學生、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零容忍,觸犯了的話,個人砸飯碗,所屬單位砸鍋,所以打罵體罰學生這是高壓線不能碰。

    如果肯定支援了你的打兒子,就會落下老師不好好教育轉化,把矛盾轉移給家長,讓家長背鍋,老師逃避責任的嫌疑把柄。老師不能打,家長就該打?這於理不通,於法相背。

    可是孩子到底怎麼教育?我考慮你對孩子犯難,你孩子的老師更犯難。你還聲色俱厲地訓斥,甚至動了手,老師怎麼辦?“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句不知來自哪裡的名言,把許許多多的老師打到“無能”的行列中,使得老師在學生面前縮手縮腳,畏首畏尾,謹小慎微。

    現在來具體談談你兒子的教育吧。

    從你講的情況來看,老師及時和你溝通,反映你兒子的學習狀況,老師也是很著急。你對兒子的學習也很在意上心。我看你兒子的問題主要出在“非智力因素”上面,就是沒耐心沒恆心、粗心大意,也可能對學習沒興趣。久而久之,恐怕是“破罐子破摔”,越來越差。怎麼辦呢?

    非智力因素需要反覆訓練培養,並要矯正不良行為,才能逐漸形成。這裡指的是自覺性自控力,如寫作業的持續時間,認真程度,反干擾誘惑能力等。如寫作業期間隨意離開目標,時而弄弄這,時而弄弄那,又是喝水又是吃東西,一有什麼動靜馬上停下來,浮躁好動,很難靜下來等,這就是要矯正的行為。

    家長怎麼做呢?要陪著看著孩子寫作業,延續學校裡教師的工作,教室裡寫作業能亂說亂動,隨意離開嗎?肯定不行。家裡也是一樣,家長要陪著孩子,按在學校寫作業的要求,讓孩子把作業寫完。這要求家長拿出時間來陪孩子寫作業,並不斷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時間長了,才能“習慣成自然”。

    同時,家長還要了解作業內容,能不能幫孩子解決寫作業中的疑難障礙問題,遇到了難題,家長能解答更好,不能解答,有沒有別的方法幫幫孩子,讓孩子順利完成作業。這樣孩子寫作業也不畏難了,長此下去,就會形成好習慣。

    對你老公的態度做法,我是否定的,要有積極正確的態度和行為愛護教育孩子,夫妻要形成共識,積極配合,合理分工才能對孩子有好的教育效果。但願我的答覆能幫到你。

  • 7 # 展展ya

    建議您看一下我的文章《解密孩子走神、小動作》

    讓我們先來說說第一部分,孩子為什麼這麼愛走神?我們先來看看走神的定義,走神是一種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適用於各種年齡階段。這裡面需要注意的是,適用於各種年齡階段。走神這種現象很常見,不僅孩子走神,成年人也經常走神,比如我們在開無聊的會議,聽不重要的講座也經常走神。看到這裡,家長們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我們也經常有的行為,是不是該對孩子降低一下要求。

    那讓我們瞭解一下走神到底為什麼?他是有生理和心理基礎決定的。

    第一個原因,走神是大腦對於外界事物進行調節的一種應激反應,說白了就是大腦自己刺激自己。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當我們覺得無聊或者大腦不興奮的時候,更容易走神,是因為大腦需要不斷接受外界刺激,來進行自我完善,是大腦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大家可能會疑問,我走神的時候大腦一片空白,為什麼說大腦在進行自我刺激?明明在休息。其實不然,科學家發現,走神時大腦的血流量只比精神集中時低5~10個百分點,而活躍區域面積比精神集中時還要大。功能性核磁共振表明,我們在走神的時候,大腦負責集中注意力的腦區會沉浸下來,負責評價、回憶、想象的腦區異常活躍,這也就是我們走神的時候為什麼會天馬行空。從科學的角度講,大腦從來不會真正休息,那麼一個由來已久的謎團也就能說得通了:為什麼大腦需要耗費人體20%的能量,但我們已知的大腦活動其實只需要5%的能量呢?科學家將剩下的15%的能量稱作大腦的“暗能量”,正是休息狀態下的大腦活動耗費了這些能量。也就是說,大腦是天生工作狂,走神對大腦來說是另一種工作狀態而已。

    家長會更疑惑了,走神這麼浪費能量,就別走神了。其實在歷史的長河中,人類不斷進化,保留下來的行為肯定會有意義。原因在於剛才提過大腦需要複雜多變的刺激來對自己的大腦系統進行維護。一旦外界提供的刺激不充足,大腦維護就會受到阻礙。無聊就是大腦刺激不足夠的表現。走神的意義就是為了戰勝無聊。

    我相信說到這裡,家長應該明白,走神是人類共有的特性,孩子可能覺得無聊才會走神,那我們應該做的就是讓大腦得到足夠的刺激,從而減少走神。

    走神的第二個原因是前庭器官發展不足導致。家長可能又疑惑了,什麼叫前庭器官呢?人有7大感覺,其中4個最基本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大家都很熟悉。前庭覺是另外一個感覺通道,他的感受器位於我們的內耳窩內側,是人體對自身運動狀態和頭在空間位置的感受器。

    家長只需要瞭解前庭器官的作用是什麼?前庭器官會接受眼前的視聽嗅味觸等感覺資訊,經過前庭神經核進行過濾,將資訊再傳遞到大腦,使大腦不至於太忙碌,注意力才能集中。有的孩子,你會發現,你叫他,他不一定搭理你,你叫了好幾聲,他才回復你。你問孩子,我叫了你這麼久,你都聽不到嗎?孩子一臉無辜的說,我剛剛聽到。如果我們的孩子經常這樣,家長要注意了。我們的孩子可能前庭器官發展不足。孩子接收的資訊太多了,太混亂,抓不住重點,不知道要注意什麼。

    家長這時候就會問,前庭器官如何發展呢? 前庭器官其實在胎兒期就開始發展了。一般順產的孩子前庭發展會更好,因為前庭影響平衡感,胎位正確就是平衡感的表現。聽到這裡家長會苦惱,我家孩子是剖腹產怎麼辦?沒關係,孩子出生以後前庭器官不斷髮展,比如孩子學抬頭,爬行都是前庭器官不斷髮展。

    前面我們提到的都是走神的生理原因,那接下來說一下走神的心理原因。

    走神是孩子緩解壓力的方式。聽到這裡,家長可能要暴跳如雷了,作為孩子,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有什麼壓力。

    其實家長可以靜下心想一下,我們一直告訴孩子你應該學習,但是很多家長卻沒有告訴孩子學習的標準是什麼。和家長的每日互動,大部分都和學業有關係,當孩子不知道父母的標準是什麼,家長不教給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越來越得不到家長的理解。而家長一直要求孩子,你要做的好,孩子就會覺得很無助,腦子裡面全是情緒和想法,這些已經讓孩子身心疲憊。所以上課、回到家用走神來應對自己的壓力。或許您不能理解,就這一件事情,還讓它想的如此複雜。但是孩子終歸是孩子,他的思想意識並不成熟,克服焦慮是他的本能,孩子自我保護的方式。

    到這裡,我相信家長們瞭解了孩子走神的生理和心理原因。也會更加寬容孩子走神這件事情,作為家長應該做的就是降低自己的期望,因為杜絕走神是不可能的。如果想消滅走神,只能消滅帶來走神的客觀事物本身。所以接下來讓我們聊聊減少走神的好方法。

    第一,我們知道走神是不可避免的,那麼我們就可以透過支配走神,達到課堂質量。可以選擇課前走神。這個方法,對於大孩子來說會比較好操作,對於小孩子操作起來就比較難了。對於發散性思維的孩子,你可以讓他試著課前想一個事物,比如蘋果,發散性思維好的孩子,沒準會想到亞當夏娃了,聽到鈴聲響就收住自己的小想法。

    第二個方法針對走神的生理特點,我們透過刺激前庭器官,提高大腦過濾資訊的能力,使注意力更加集中,從而減少走神的頻率。推薦一些家裡方便好操作的活動。前庭系統可以幫助我們來維持各種功能,首先是抗重力感,讓我們身體可以平衡的站在地面上。

    第一,所有抗重力抬頭的專案都會刺激前庭器官,比如小燕飛、趴地推球、小推車等,根據孩子體力情況,每天10-15min,微微出汗最佳。

    第二,旋轉類專案刺激前庭最有效,推薦專案摸牆轉。旋轉中還能保持平衡的能力是刺激前庭的有效手段,久轉不暈和一轉就暈都是前庭不好的表現。這個操作是需要專門的感統訓練師來指導最好。需要轉完以後看眼球的狀態,一般情況下可以從20圈開始,左轉完右轉,切記不能一會左一會右。轉完以後微微暈,不眼顫。無感覺或者吐了就要適當增加或者減少單次量。在做旋轉的時候,一個時間段做一組即可。

    第三,針對聽覺、視覺進行訓練,目前孩子聽課以聽通道為主,視通道並用的雙通道接收。增加孩子聽和視的能力,提高孩子敏感度也有助於減少走神。下面分享幾個關於聽覺和視覺家庭小遊戲和專案,家長們可以借鑑一下。

    聽分辨分享2個小遊戲。第一,準備不同的器具,鍋碗瓢盆等和一雙筷子,用筷子敲擊讓孩子聽高低音;第二,聽節奏快慢走,透過家長用拍手的形式快拍和慢拍的節奏來讓孩子快走和慢走。這兩個遊戲可以讓孩子聽的分辨能力更強,聽覺更敏感。平時在家裡可以帶孩子聽繞口令,說繞口令,看孩子的聽說通道是否一致。

    第二個是聽廣度的遊戲,廣度顧名思義是讓孩子聽一句話的時候,能夠聽到更多的字。提供給家長一個很好玩的遊戲叫學電視,家長可以隨便找一個電視節目或者喜歡刷抖音的家長直接找個抖音段子就可以。家長一句句的學,要和影片裡的話一模一樣,孩子認真聽,挑家長的錯,這個遊戲孩子可喜歡玩了。挑家長錯這件事情孩子還是很樂忠的,平時家長總挑孩子的錯了。家長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遊戲要家長有參與,在玩中提高孩子的能力。

    另外再提供一個提高聽知覺,減少愣神提高注意力的聽覺專案,叫即時聽寫。

    操作過程是,家長可以任意說一組數字,在10-15位左右,說的要比孩子寫的快1-2位,讓孩子不抬頭邊聽邊寫,每天練習10組。需要注意的是數字不要按照順序說,比如123,要打亂如533605。如果想跟上,走神可是做不到的,經常訓練的孩子會發現走神現象明顯減少。

    對於視知覺的訓練最經典的專案就是劃消,可以練習孩子的視廣度、視分辨。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比如3min內和家長比賽看誰找的多。操作為,從左往右一行一行的,像看書一樣,找到某個字或者某個圖形劃掉,邊劃邊數。時間到了家長和孩子各自彙報找到多少個。家長可以透過比賽的性質來進行,但是家長不要太快了,容易挫傷孩子自信心。同樣的時間,找同樣的字,有的人找的多,有的人找的少,家長還可以檢查一下是否有丟漏,這就是視知覺能力的差別。但是做這個題的時候,是不是想走神就不太容易了。家長可以帶孩子經常在家裡比賽做,對提高孩子視知覺很有幫助。

    第四個是家庭教育手段,這一塊我們放到後面和小動作一起來說。

    下面讓我們來說說讓家長和老師頭疼的另一個問題小動作,是因為什麼呢?

    首先,家長會說,同樣的班級,有的孩子就能乖乖聽課,為什麼我家孩子就動來動去。其實這是由每個孩子的大腦神經活動型別決定的。心理學家巴普洛夫提出4種大腦高階神經活動型別,對應4種不同氣質型別的孩子分別是興奮型、活潑型、安靜型、抑制型。興奮型的孩子就非常容易興奮;活潑型的孩子就會活潑好動;安靜型的孩子很安靜;抑制型的孩子容易壓抑自己。孩子的行為是由他們的神經型別決定,所以我們看到孩子課堂上動來動去,其實是興奮型和活潑型孩子剋制自己的結果。有的家長說孩子就是故意氣他,越說他越動的想法可能並不正確。課堂上動來動去,操場上瘋跑的基本上就是興奮型的孩子。家長想我怎麼這麼倒黴,生了一個興奮型的孩子。其實氣質型別無好壞之分,每一種氣質型別的孩子都有他的優勢和不足。興奮型的孩子積極熱情,做事有充勁,抗挫折能力強,是別的型別的孩子不能比的。林黛玉就是典型抑制型,想到這個例子,我想家長應該對氣質型別會有一個更好的認識,也能更好的看待自己活潑好動的孩子。

    第二是因為孩子的本體感還未發展完善。剛才提到的7大感覺,除前庭外的另一個是本體感,本體感在所有感覺中最後發展,本體感是對自己身體狀態的覺知,幫助我們判斷空間位置。本體感的感受器是我們的的骨骼肌肉關節等。小學低年級孩子骨骼和肌肉的耐力都比較弱,一個動作堅持的時間不能太長,大腦神經系統,興奮大於抑制,表現出來就是活潑好動,精力非常充沛。現在小學一節課40-45min。對於低齡孩子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善於觀察的老師和家長會發現:孩子在上課,或者做作業之前都會有一很混亂的時間,從上個活動中沒有抽離出來。5min以後,孩子才進去狀態。15-20min以後神經系統又開始興奮。如果不是在課堂上孩子已經開始大跳大叫了,正是因為孩子知道,自己在上課,大動作轉變為小動作,隨著本體感的增強孩子的小動作會逐漸減少。

    孩子小動作多還可能是觸覺失調導致,這就是第三個原因。觸覺的感受器是我們全身的面板。對於觸覺異常的孩子,不適應的感覺會讓他們很難受,比如教室的溫度,座椅的材質,有的人覺得皮毛摸起來很舒服,有的人就會覺得很難受,就是觸覺不同的原因。觸覺失調嚴重的孩子還會導致失眠。

    第四,孩子小動作多的心理原因是他的無意注意在低齡階段佔優勢。小學低齡的孩子,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無意注意佔優勢。無意注意又叫做不隨意注意,沒有預訂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對一定事物所產生的注意。課堂上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孩子的無意注意。比如教室窗外突然飛過來一隻鳥,在家裡孩子寫作業門外一點響聲都會讓孩子抬頭去看,就是這個原因。孩子對於新穎的,強度大的,運動的外部情況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像寫作業抄作業、單一的講課方式,很難引起孩子的無意注意。孩子被無關事物吸引就是小動作的外顯形式。

    孩子小動作多的另一個原因是家長干預的手段。總是用否定的方式進行干預,在家長教育方式部分我們會展開來說。

    孩子小動作的多的原因我們搞清楚了,那我們就想想如何減少小動作。

    第一,提高孩子的本體感,簡單來說,就是讓孩子多進行跑跳等大運動。讓手腳器官同時動起來,使腦神經功能更完善。日常生活中多進行跳舞、拍球、跳繩等運動,不僅能使孩子的腦神經系統更加穩定,同時能夠增加孩子的協調性和靈敏度。

    第二,對於觸覺失調的孩子,提供幾個簡單易操作的方法。孩子洗澡的時候用不同溫度的水溫,擦洗的毛巾要不同材質、穿不同材質的衣服、蓋不同材質的被子。家長每天15min以上的不同力度的全身按摩,改善孩子的觸覺問題。

    第三, 分段式學習加獎勵的方式。由於孩子的神經系統發展並未完善,對於興奮型的孩子,持續做一件事情太難了。所以讓孩子學習或者寫作業每次時間不能太長。我相信很多家長肯定嘗試過,要求孩子一動不動不可商量一次性完成所有作業,結果就是孩子小動作更多,開始磨洋工,結果1小時的作業能寫2小時。家長可以採用分段作業的方式,要求孩子先做一科作業,根據這一科的時常來安排。如果作業在25min內可以讓孩子一口氣做完,做完之後獎勵孩子玩幾分鐘自己喜歡的遊戲。稍微休息一會,然後開始另外一科,如果這一科需要1個小時,分為幾個25分鐘。如此迴圈,到作業寫完。特別注意,中間的獎勵要是他真心喜歡的,不然會影響效果。

    第四,家庭教育手段。我們在這裡重點說幾個小方法改善我們的教育手段。試想一個畫面孩子上課走神,小動作特別多,老師會批評孩子的同時告訴家長孩子的情況。家長聽到老師的反饋第一反應還是批評孩子。同樣的話孩子一遍遍的聽到批評,根本引起不了孩子的無意注意。聽多了根本進不了孩子的耳朵。家長更多的是批評並沒有給到孩子相應的方法。這個時候我們家長該怎麼做?

    第一個小方法,把不要做什麼改成你要做什麼。為什麼這樣做呢?否定句是被內隱的,我們做個遊戲。請閉上眼睛,我開始說了:你不要想大象,千萬不要想,千萬不要想白色的大象。您的感覺是什麼?控制不住的想大象。您可能都在什麼時候見過大象,大象有多大了。這就是否定首先被啟用的是否定的答案,如你不要吃糖,我先聽到的就是吃糖。年齡小的孩子資訊加工能力有限,對於否定句不能很好的理解。所有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直接說你需要的是什麼,而不是什麼。比如,你看到孩子動來動去,不要說不要動了,可以說,請你坐好。再比如你和孩子說,你不要吃糖了。你可以說,我們吃點水果吧,吃糖多了牙齒就疼了。家長可以回家試試,將自己的否定的句子,全部轉換為肯定句,您的孩子有什麼變化。

    第二,讓孩子明確知道父母的期望是什麼,他們就有行動的目標感,正向引導。舉個例子,當你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看到孩子走神或者小動作開始的時候。您說,你這個字寫得不錯呀,看看接下來能不能寫更好的。這句話中沒有批評,讓孩子在誇獎中把注意力拉回。再比如,你看到孩子不停的動,你可以說,來讓我們坐直了,接著寫等等。

    第三個小方法是採用提問或者請求的方式來引起孩子的注意。人類都是偏向於去幫助別人的,人有被尊重的需要。比如。我現在有一個小小的疑問,想讓豆豆來幫幫我,這個時候你的孩子一定特別樂於幫您,同時將注意力拉回;當你發現孩子走神了,可以說,這道題你都會計算呀,這麼厲害,能給媽媽講講嗎?孩子肯定特別欣然的幫您解答。

    其實家庭教育是很深奧的話題,在家庭的教育中要給孩子足夠的信任和理解。

    家庭教育中,家長更多的是給到孩子具體目標、信任和理解。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沒有人比自己更瞭解自己,自己鼓勵自己能夠克服所遇到的暫時的困境。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出生的孩子如同一張白紙,而父母需要做的就是陪同孩子長大,相信孩子,理解孩子,創造和諧的環境,讓孩子在愛與支援中自我成長。

  • 8 # 鄉村小延安

    我把我兒子打了,我老公不樂意了,我不該揍嗎?我覺得你打孩子是不對的於情於理都是不應該打孩子,你打孩子會讓孩子聽話學習好,不一定的,教育孩子要從小抓起,養成良好生活學習習慣,家長應做出好的榜樣來,讓孩子崇拜家長言行舉止要注意規範做出表率才是呀!往期問答有詳解,你有空看看好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車低檔高轉速傷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