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水遊木

    我並不這樣認為。我認為與其說教的好的老師留作業少,不如說是因為老師教的好,所以學生理解的快作業做起來也更加簡單,簡單的作業寫起來自然快。

    我自己也是有過親身經歷的。我的數學成績在上學時一直不怎麼樣,寫數學作業也一直很頭疼,每次都要寫很久。但是後來我到了一個學校,遇到了一名新的數學老師。這個數學老師是我們的班主任,他講課風趣幽默,深入淺出。明明之前覺得很難的數學知識在他嘴裡卻顯得那麼簡單,輕鬆。然後他留的作業,我只需要在一個課間就可以完成了。甚至是自己再後來去買練習冊,因為數學作業做完了,我只需要自己去買一些練習冊來鞏固自己的數學練習。

    除了沒有意義的抄寫作業是為了加深印象以外。其他需要動腦子的作業都是需要你在理解學校所教授的,這些知識的基礎上。你學會了的知識越多,你做題就越簡單越快。反之亦然。

  • 2 # 岱下孺子牛

    首先要知道你怎麼看待的“教的好的老師”。風趣幽默的課堂,靈活多變的教法,適當的作業,這是我們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好老師,這樣的老師也是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教的好的老師,狹義的是指任教班級學生成績高的老師,這樣的老師除了上面提到的好老師外,還包括很多采取滿堂灌式的教學,佈置大量的練習進行題海戰術的老師,這樣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相當部分成績也比較高。

  • 3 # 老頭和你隨便聊聊

    教得好與佈置作業多少沒有關係。

    首先要看看作業的作用是什麼。

    老頭覺得作業的作用有以下幾點:

    1、複習鞏固課堂教學的知識點;

    2、檢驗學生對課堂教學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3、促使學生對新課的預習;

    4、督促學生複習已經學過的內容。

    所以,本人認為,只有達到了以上作用,沒有必要追求過多的作業。

    對於老師來說,透過學生的作業,也可以檢查一下自己課堂教學的效果,反思課堂教學的得與失,為進一步做好課堂教學提供幫助。

  • 4 # 舜瑾

    讀書要學到知識並且把知識牢記在腦海中,都要經過三個步奏復:預習、聽課、作業。預習是為了瞭解上課的基本內容和自己哪些制地方最需要學習並且不懂得的,以便聽課時有針對性;聽課是為了學到自己還百不懂的知識;作業是為了鞏固所學到的知識,使知識牢記度在腦海裡。如果不佈置作業,除了少數學生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外,大多數人過知幾天就會忘記了,所以一定要做作業。不但課後要做作業,過一段時間還要複習一下,這樣書本上的知識才能真正變為自己的知識。所以老師才要佈置作業。

    不過佈置作業太多會給孩子太多壓力.小孩子應該適當放鬆。.教育質量不只是看回家後的作業的.

  • 5 # 賈新超博士

    佈置作業是為了鞏固所學知識,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手工作品,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和知識點來佈置。

    多和少是根據所學內容的多少來決定的,不是根據教的好壞來決定的。教的好的老師會讓學生在課堂時間裡儘量多的掌握所學內容,相對教學經驗或技巧不足的老師,可能沒法讓學生在課堂的有限時間裡掌握儘可能多的內容。

    如果存在教的好和不好,單純增加作業的量是不能彌補的,需要提高作業的質量或者有針對性的佈置作業,才有可能彌補學生課堂上吸收內容的不足。

  • 6 # 樂哥物理

    我們經常發現,同一個科組的老師,有的老師佈置很多作業,而有些老師作業很少。我們很難用作業多少來判斷一個老師優不優秀。

    我們經常說,嚴師出高徒。對於基礎比較差的學生,這一點非常有用。我們發現,嚴格的老師,佈置的作業學生都會做,無論多少他們都會做完。學期末的時候,嚴格,勤奮,經常佔用自習課的老師,教學成績都不會差到哪裡去。但是抓得不嚴的老師,在學生素質不高的地方,學生很容易應付了事。

    但是,有時候老師課講得再好,學生基礎差,唯一有效的辦法無非就是抓的嚴,作業佈置多,見縫插針佔用自習課。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都深知這句話,但是能夠理解的並不多。作業多少,抓的嚴不嚴,主要看學生水平。如果是省府的學生,舉一隅而以三隅反,老師肯定不會佈置過多作業,而是會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行查漏補缺。但是,如果是鄉鎮學校,你不拿棍子追著他,他都不願意學,基礎差的一塌糊塗。你很想不逼他,給他減負。但是,成績出不來,學校和家長都要逼老師!所以,我們只能逼學生,讓學生多做點,走題海戰術,才能快速出成績。

  • 7 # Hattie英語課堂

    首先要清楚作業的目的是什麼?

    1.鞏固學過知識點?

    2.檢驗學過的知識是否掌握?掌握的程度是多少?

    其次,對於不同的學生,作業的內容和作業量其實是可以因人而異的!我就把部分作業選擇權交給學生自己。基礎不好的同學,作業內容偏基礎鞏固,有能力拔高的同學,基礎掌握好的(這個標準可以透過考核進行評估),基礎部分可以略過,或者減少數量,拔高作業,對於要求高的同學也是一種“挑戰”,這種作業,他們更喜歡!

    最後,對於作業的批改評估很重要!讓學生做好作業的錯題深入分析,是作業完成質量的最重要的要求!

    “好老師”,一個人是做不到的,需要的是“好學生”和“好家長”的積極配合。特別說明一點,“好學生”並不是指“成績好的學生”,對每個學生來說,你努力了,你一直在盡力做那個最好的自己,你就是“好學生”!!

    相互理解,彼此支援,三劍合一,才能雙贏! 我相信,每個老師進入教育行業的初心,都是懷有著那份“教書育人”的情懷的,老師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和學生沒有血緣關係,但是願意真誠地去呵護學生,嚴厲管教學生,為學生的點滴進步而喜悅的“外人”。

    所以,不要單純地用作業的多少,去定義一個老師的好壞,不要把所有的老師都放在一個對立面用放大鏡去審視,老師也是人,需要理解和溝通。如果對作業的內容和多少有異議,可以與老師多溝通商討,如果你認為你堅持你的看法,我想老師不會逼著孩子做什麼。就比如前段時間,晚上10點催交網課作業的老師,那則新聞看過之後,有沒有人想過,那個時候,老師也沒有睡覺?催交過來的作業,老師還要批改至更晚,甚至深夜呢?

    還是那句話,溝通很重要,如果堅持不寫作業,家長也認可,老師真的也減輕工作量了。

    學習,從來都不是輕鬆的事情。學習的快樂,絕對不是來自於“沒有作業”,學習的快樂,來自於,你努力之後,得到的收穫!

  • 8 # 西門白開水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為什麼有人認為教得好的老師佈置作業少,反之作業多呢?第一種情況,老師水平好or一般,但是學生水平高。

    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已經不需要佈置太多的作業去幫助學生查缺補漏,只需要繼續引導他們保持思考就好。而且,學生水平高,一定程度上說明他們的學習習慣與方法已經達到了教育的要求,自然,作業也不需要佈置太多。

    第二種情況,老師水平好,學生水平一般。

    在這種情況下,老師自身專業素質過硬,教學效果一般不會太差,學生表現雖然不如尖子生,但很穩定。對於他們,課後的作業只要有針對性地佈置一些,能夠及時消化即可。

    第三種情況,老師水平一般,學生水平也一般。

    在這種情況下,老師的教學效果不怎麼好,學生理解不了知識點,家長和學校給雙方壓力。為了能夠改變這樣的局面,老師認為應該多一些教學時間,多佈置作業給學生,讓他們能夠對知識有更深的理解,成績有所起色。可是,有時卻是貪多嚼不爛,使雙方都疲憊不已:老師改作業、講作業累;學生寫作業、聽評講累。

    因此,從這個方面來看,我認為題目的說法有一定道理。

    第二、作業的質量。

    這麼說吧,我高一暑假作業真的是賊多,寫字帖啊、暑假作業啊、七七八八的卷子,壓得我都快喘不過氣來了!可是,我認為這些作業,對我的效果實在是一般。為什麼?因為大多都是很容易找到答案的作業,或者就是重複性的工作,比如寫字帖。

    作業的質量和數量並不是呈正比的。我喜歡看一些名人的故事、傳記,我發現,他們的作業看似很少,但是深度很深,質量要求高。而一般我們寫的作業,重複性較多,可能也是為了多次重複能夠記下來吧,但是,有的老師佈置的作業量十分不合理,導致結果與預想的並不相同。

    所以,我認為作業的質量也是一個考量,可能你認為這個老師佈置的作業少,真正做的時候,卻發現……工作量並不少。

    第三、與老師有關。

    作業佈置的多與少,還一個關鍵是老師。有的老師吧,比較懶惰,一方面可能是教學壓力不大,一方面責任感較少或者說當老師就是來混日子的,這樣的老師,巴不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作業佈置少,自己改起來也能夠輕鬆些!

    說句題外話,我們常常能聽到這樣一句話:對你嚴格的老師,你現在不喜歡,以後會感激;對你隨意的老師,你現在很喜歡,以後會忘記或者是抱怨。

  • 9 # TYJ友軍

    該觀點有一定的道理,教學水平高的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提升能力。因此,不需要佈置這麼多的作業,也能夠達到理想的成績。而教學水平比較差的老師,由於抓不住重點,不能有效的突破難點,課堂教學效率很低,為了出成績,就只好搞題海戰術,佈置大量的課外作業,來彌補自己上課時的缺陷和不足。

  • 10 # 望湖軒主

    關於作業,如果從一個老師的角度考慮,我認為大部分老師都不願意佈置過多的作業,因為你佈置的多,就意味著你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改作業,所以沒有老師願意佈置大量的作業,都希望佈置少而精的作業。

    其實,作業的佈置,與教學內容有關,與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有關,還有可能與學校的規定有關,因為上級部門需要檢查作業。如果在中小學,相當一部分作業都應該是年級統一的,所以單純的從作業佈置的多少來評判一個老師是否優秀,是不恰當的。

    當然有些個別的作業,或者個性化的作業,老師可以自主決定去佈置,這個時候就要看作業的質量,如果作業質量比較高,那就是少而精的作業,但這類作業並不意味著你花的時間和精力少,有時候老師佈置一道題,有可能讓你花費好幾天的時間,甚至更長的時間去做,但這能夠鍛鍊你的綜合能力。

    所以,作業的多少不是衡量一個老師是否優秀的標準。

  • 11 # 陳宸宸2

    一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他(她)們會充分合理利用每節課45分鐘,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小學生每節課的注意力都在15至20分鐘,如何精講多練是每位教師的能力之所在。

    板演既能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但板演必須是上中下三種學生參加。

    如何訂正板演作業?這是教學的重點,學生參與訂正。

    如何講評板演作業?這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是每位教師教學能力之所在?

    如何佈置作業?有經驗的教師會分成三種:上中下,沒經驗的教師會一刀切或題海戰術。

    家庭作業是鞏固學生學習新知識,其實在板演都巳學過了,不必多,因人而異佈置。

    優秀生吃不飽怎麼辦?教師應該佈置難度大點讓他們去完成和嘗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挖掘學生潛在能力。

  • 12 # 虎哥雜館

    首先,感謝你這樣一個共識性很強的問題,我個人的觀點是這樣的:

    一、作業是什麼?

    作業是每天或者每週階段性的學習總結練習。

    二、作業有什麼用?

    作業可以幫助孩子複習所學的階段性的知識。

    三、 如何做作業?

    這要看孩子的學習習慣是怎麼樣的。如果孩子養成了很好的學習習慣,會在做作業之前先把所學的知識複習一遍,然後再做作業。有的孩子是直接開始做作業,遇到不會的翻課本。有的孩子是直接做作業,遇到不會的就網上找答案。

    如果是第一種孩子,雖然有時候作業很簡單,但是對於知識的掌握度,理解度會越來越深,越來越融會貫通,當後邊學的知識難了之後,也能很好的進入狀態

    如果是第二種孩子,可能短時間內學習沒有問題,但是由於太急躁,往往知識的掌握不牢,看似會了,在遇到以前的知識點會迷茫,導致常說的馬虎,我明明會的,就是馬虎沒做對。

    如果是第三種孩子,需要家長給與強力的外界干預,否則後期會十分麻煩。

    四、作業多少跟老師的水平相關麼?

    基本沒關係。否則,就會出現一個荒唐的現象,老師都少佈置或者不佈置作業,因為佈置作業多的老師都是差老師。

    評判一個老師好壞的標準有很多,有的老師知識教的好,有的老師注重知識的傳承性,有的老師教你做人做事的道理。不能簡單的以某一個片面來評價老師。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離開一方,也很難成功。

  • 13 # 蓮兒老師

    不同意這個觀點,這個衡量標準太過簡單。教得好的老師,偶爾也會佈置有個性的作業,而作業佈置少,有可能是老師投機取巧,想偷懶而減少改作量,還有可能是減負過程中,學校對各科作業量的統一調整。

    用心的老師、教得好的老師,佈置的作業,必然是精心設計過的,在質與量上,有一個全面權衡:既保證複習、預習的過程,又注意保護孩子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具有以下特徵:

    一.作業量適宜 家庭作業的設計,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消化白天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因此,一般中高年級,語文、數學、英語三門課程,總計控制在1.5小時左右(按一般答題速度)。如果,某門學科的老師作業量特別多,且機械的抄寫佔主要內容,那麼可以推斷,這位老師有教學方面的問題嫌疑。

    二.難易度合理 當下很多老師,設計的作業難度,是能讓孩子“跳一跳,摘到桃子”,也就是難度不是太大。或者直接採用一些高質量的品牌教輔,一課一練習,題目的呈現也是有梯度,從易到難,幫助孩子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三.形式多樣化 比如語文學科,有詞語的鞏固積累,有習作的素材積累——如日記、週記和小練筆;有書面作業,有課外閱讀,也有口頭的背誦作業,重要的段落和篇章,還有經典詩詞的積累;此外,有一些小調查、小實踐,比如單元裡的語文綜合活動課,需要動手的作業等。

    四.個性化 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出不同的作業方案。記憶力弱、計算能力差的,增加基礎練習次數,反之減少;或者是用選做的方式,三項作業可以選兩項,也可以三項全做(第一項為基礎型,第二項為拓展型,第三項為思考型)。這樣的設計,既照顧到學困生的學情,又讓優生“吃得飽”。

    結束語:好的老師,不單佈置作業時精心設計,更注重事後的反饋環節——即不是簡單地一改了事,訂正完就萬事大吉。而是能從作業情況中,去尋找和發現知識點的教學薄弱環節,善於捕捉學生的典型問題,然後去進一步深化、鞏固,從而達到最最佳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文化水平高,道德水平越高的人,越難當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