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明朝皇帝對功臣很薄情,尤其是功高震主的功臣極少善終的,姚廣孝作為朱棣靖難的第一功臣,是他把朱棣推上了皇帝寶座,他活了83歲,做到善始善終,有啥秘訣?
18
回覆列表
  • 1 # 久醉長安

    姚廣孝之所以能夠得以善終,無外乎幾點:

    1.不涉及兵權

    2.沒有結黨

    3.不參與皇子對於皇位之爭

    4.急流勇退

    5.朱棣的氣量

  • 2 # 孤城影隨

    明太祖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在民間留下很大的名聲,其陰陽術數很是有名,預測後世的《燒餅歌》名聞天下,不過劉伯溫幫助朱元璋奪取天下,其結局並不好,被胡惟庸下毒害死,令人嘆息,明成祖朱棣的謀士姚廣孝則比劉伯溫好多了,在幫助朱棣奪取天下後,朱棣對他依然高看,最後得以善終。

    姚廣孝是江蘇蘇州人,家族世代行醫,不過姚廣孝對陰陽術數很感興趣,在十四歲那年跑去出家,法名道衍,後又拜了道士席應真為師,學習陰陽術數。姚廣孝是個很奇怪的人,說他很有野心吧,在朱棣奪得天下後,讓他還俗他卻不幹,賞賜給他美女、府邸,他也不要,說他沒有野心吧,在朱標死後,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時,姚廣孝就有意識的跟朱棣說你有九五之分,鼓勵朱棣爭奪天下。

    明太祖朱元璋為了禦侮防患,將自己的幾個兒子封為藩王,為大明守邊疆,朱棣被封為燕王,防禦的敵人是大明的心腹之患蒙古人,朱元璋雖然建立了明朝把元朝滅了,不過北元的殘餘勢力跑回北方,依然威脅著明朝,朱棣就藩北平後,多次受命參與北方軍事行動,還兩次率師北征,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也展示了過人的軍事才能。

    朱允炆登基前,朱元璋為了讓這個性格軟弱的皇太孫能夠穩坐江山,對那些跟隨他出生入死的兄弟舉起了屠刀,將武人集團基本上清洗的一乾二淨,不過對於自己的幾個藩王兒子卻是很信任,結果卻給朱允炆留下了作死的選擇題,朱允炆即位後,面對幾個叔叔各擁重兵、坐鎮一方的局面,朱允炆是如芒在背,其中朱棣是藩王中勢力最大,且在家族尊序上也是諸王之首(朱允炆登基時,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和三子晉王朱楓都已去世)。

    朱允炆繼位後就跟他的儒家師傅齊泰、黃子澄密議削藩,採取了先枝後乾的策略,想先斬掉勢力比較弱的幾個藩王后,再對付勢力最大的燕王朱棣,朱允炆雖然性格軟弱,在削藩時卻是夠狠,從周王朱橚開始下手,隨後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齊王朱榑、岷王朱梗都被朱允炆派兵抄了家,廢為庶人,湘王更是被逼的自焚而死。

    看到朱允炆步步緊逼的態勢,朱棣卻是猶豫不決,畢竟他只是個藩王,要以燕地一方土地敵全國兵馬,勝算不大,且民心也是向著朝廷,朱棣因而就商於姚廣孝,這時候姚廣孝對朱棣說了一句:“臣只知天道,不管民心。”這話讓朱棣下定了決心,決定起兵造反。

    姚廣孝這人年紀輕輕就出了家,對儒釋道三教都很精通,跟各家學術領袖都有不錯的關係,不過他在朱元璋手下卻沒得到重用,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詔令精通儒學的僧人去禮部應試,姚廣孝以通儒僧人的身份應召入京,沒被授僧官,只是獲賜僧衣。姚廣孝與朱棣結緣則是因為馬皇后過世,洪武十五年,馬皇后病逝,朱元璋悲痛不已,就挑選高僧讓他們跟隨諸王,為馬皇后誦經祈福,姚廣孝與朱棣得以結識,兩人相談甚歡,在朱棣回北平時,姚廣孝跟隨朱棣一起去了北平,姚廣孝任慶壽寺住持,經常出入燕王府和朱棣密談。

    此後就是姚廣孝鼓勵朱棣起兵對抗朝廷,為朱棣訓練兵馬、打造武器,朱棣起兵後,姚廣孝留在北平輔佐世子朱高熾,在南軍主帥李景隆率五十萬大軍圍攻北平時,朱高熾和姚廣孝帶領燕軍守住了北平,等到朱棣援軍到來時,姚廣孝趁夜色將士兵用繩子吊出城外,與朱棣的援軍內外夾攻南軍,南軍大敗只好退軍。

    建文二年(1400年),燕軍和南軍在白溝河交戰,李景隆再次戰敗,朱棣乘勝圍攻濟南,沒想到山東參政鐵鉉固守濟南,朱棣圍困濟南達三個月,還是破不了城,姚廣孝就寫信給朱棣,勸他先退回來,在後來東昌大戰,燕軍主將張玉戰死的情況下,朱棣本想著要稍作休整時,姚廣孝卻極力勸諫朱棣進軍,朱棣於是再度南下,擊敗了盛庸、吳傑,攻破西水寨。

    燕軍和南軍對戰中,雖然多勝,不過損失也很厲害,朝廷軍源比燕軍多得多,經常是燕軍打下城池,兵回後又被朝廷軍所據,後來姚廣孝觀察形勢,跟朱棣說不要攻打城池了,要趁著南京城兵力空虛直取京師,朱棣採納了他的建議,很快就打進了南京城,然後就是朱允炆失蹤,朱棣登上了帝位。

    明成祖即位後,授姚廣孝為僧錄司左善世,此前姚廣孝都是以道衍的法號聞名於世,永樂二年,拜為資善大夫、太子少師,並複姓姚,賜名廣孝,明成祖朱棣跟姚廣孝交談時,都是叫他少師而不呼其名,可見對他的尊重。後來朱棣讓姚廣孝蓄髮還俗,並賞賜美女、府邸給他,姚廣孝都拒絕了,不過他依然擔任官職,上朝的時候穿朝服,退朝後穿回僧衣回寺廟居住,在明成祖北征蒙古時,姚廣孝就負責輔佐太子朱高熾監國,還奉命教導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

    永樂十六年(1418年),姚廣孝得了重病,朱棣數次親往探視,還問他有什麼要求,姚廣孝只提出把被朱棣關押了十幾年的僧人溥洽赦免,溥洽是建文帝的主錄僧,朱允炆失蹤後,朱棣覺得溥洽知道朱允炆的下落,因此把他關押起來,這一關就是十幾年,在姚廣孝的請求下,溥洽才得以重見天日,沒多久姚廣孝病逝,享年八十四歲,朱棣還為此廢朝二日,親自為他撰寫神道碑文,特進上柱國、榮國公,並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廟,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個。姚廣孝能獲此殊榮,可見其在明初的特殊地位,其結局得以善終,比劉伯溫好的太多了!

  • 3 # 萬里挑園

    姚廣孝其實是個很神奇的人物,感覺他跟隨朱棣,每天在他耳邊碎碎念“謀反”“謀反”,其實只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沒有其他想要升官發財的私心在裡面。

    朱棣能夠靖難成功奪得天下,裡面有姚廣孝一半的功勞,雖然姚廣孝從來沒有跟隨朱棣出去打過仗,但他是朱棣的智囊團首席謀士,也是朱棣堅實的後盾。

    一、朱棣的後勤司令

    朱棣下定決心謀反,要製造兵器,但製造兵器的動靜太大,姚廣孝便想出法子,建造大地下室,牆壁凹凸不平便於吸收噪音,周圍養了大量雞鴨,還栽種很多樹木,將噪音完美掩蓋。

    朱棣率大軍襲擊大寧的時候,朝廷主帥李景隆趁機圍攻北平。姚廣孝和朱棣長子朱高熾指揮苦戰堅守,白天連城裡的女人和兒童也上陣,扔石塊抵抗朝廷軍攻擊。晚上派人潛下城牆偷襲敵軍,終於堅持到朱棣歸來。

    二、朱棣的宣傳部長

    那時老百姓都很迷信,姚廣孝抓住群眾心理,積極在百姓中宣傳朱棣是真命天子。

    朱棣起兵正在演講時,一陣狂風吹來把王府屋簷上的瓦給吹掉了,大家臉色突變,以為是不祥之兆。姚廣孝站出來大聲說:“這是吉兆,飛龍在天必有風雨跟隨。”瞬間鼓舞了民心。

    三、朱棣的軍師

    姚廣孝總能在關鍵時刻提出正確的意見,再加上朱棣的果決,兩人配合天衣無縫。朱棣攻打濟南三個月,姚廣孝建議他班師回北京修整。

    他最厲害的一點是看透了這場靖難之役的實質,首先要速戰速決,其次帝位之爭關鍵在於對南京的爭奪。因此朱棣做出了正確選擇,迅速渡過長江攻克南京登上皇位。

    往往皇帝與功臣的關係都處理不好,起因在於對於權力的爭奪。功臣居功自傲,皇帝想要把權力牢牢抓住,這就是矛盾產生的根源。

    但姚廣孝拒絕了高官厚祿,遠離權力,這樣的人讓皇帝十分放心,外加朱棣是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性格,並沒有濫殺功臣,所以姚廣孝得以善終。

  • 4 # 君君讀史說影

    皇帝殺害功臣的原因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皇帝雖然掌握生殺大權,但也不能無緣無故殺人。能做到皇帝這個位置,一定有他的能力所在,他們也不是殺人魔,不會無緣無故去殺害一個和自己利益毫無相關的人。一般皇帝揹著罵名也要殺害的功臣會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與皇帝的利益相沖突

    功臣本身可能沒有做錯什麼,但是帝王為了平衡之術或者功臣的存在損害了皇帝的利益,讓皇帝不得不除掉他。

    威脅到皇帝的地位

    大多功臣都是盡忠愛國的,盡職盡忠的為皇帝辦事,為百姓牟利,導致在百姓心中沒有皇帝,只記住了功臣,讓皇帝覺得地位受到威脅,需要殺掉功臣解除隱患,安己之心。功臣們就是因為太愛國,反而遭受殺身之禍。

    曾經得罪過皇帝而被清算

    有的功臣在皇帝還沒有成為帝王的時候沒有把皇帝放在眼裡。在皇帝弱小的時候曾得罪過皇帝,皇帝即位後而被清算。

    政治理念或者其他觀與念皇帝相左

    皇帝執行政令被反對,多次阻礙皇帝發號施令。他的存在超過了皇帝的忍耐限度,就會被皇帝抹殺。

    以提攜之恩脅迫過皇帝

    有些有從龍之功的大臣,對皇帝的忠君之心沒有問題,可是人都有私心,有權利之心。他們想要做皇帝的岳父,有從龍之功的大臣就以提攜之恩脅迫皇帝娶他們的女兒,皇上權利不穩時能穩住他們,聽他們的話。帝位穩固之後第一個就會拿他們開刀。

    見證過皇帝卑微時的狼狽

    本身沒有什麼錯的大臣,只是看過皇帝卑微時候的狼狽樣子,而成為皇帝心中的一根刺。成為帝王想把過往的不堪都抹去。因為皇帝小心眼,大臣就成為皇帝的刀下亡魂。

    不服管教,對皇帝態度張狂

    有些文臣有讀書人的傲氣,或者因為性格的原因有傲骨,遇到某些事不像小人一樣能屈能伸,就會被皇帝認為是不敬重他,不服管教。皇帝可能就會在盛怒之下下令斬殺大臣。部分武將也是,因為“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自己當慣了老大,在遇見皇帝的時候態度上看著張狂,就讓皇帝不滿意而被殺。

    皇帝為下任繼承人鋪路

    大臣太有能力,或者皇帝分辨不出忠臣與奸臣,害怕下任繼承人掌握不了這些老油條,選擇寧可錯殺一千不能放過一個的想法,將他們一起殺了,為繼承人鋪路。

    被朱棣殺害的功臣有什麼共性?

    朱棣其實並沒有殺害很多有功之臣,殺害的多數是前朝舊臣。被他殺害的有功之臣都是觸及到了他忍耐的底線,與他利益相悖的大臣。

    姚廣孝能存活下來,得到善終的原因

    綜上所述可以分析姚廣孝不被殺的原因

    首先是姚廣孝與朱棣沒有利益糾葛,姚廣孝作為一名僧人雖再朝為官,但是卻未還俗。長居住於寺廟中,對權勢錢財美女都沒有興趣。

    其次是姚廣孝是太子少師,也就是輔佐下一任皇帝的輔臣,對朱棣還有作用。

    最後姚廣孝是有真本事之人,從朱棣成為燕王就跟在他身邊,是朱棣的良師益友。他了解朱棣,是《永樂大典》和《明太祖實錄》的最高編篆官。能夠在朱棣起殺心之前洞察,並加以避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健康的人”標準是什麼?你自己健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