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盤古六道仙人
-
2 # 奔九兒
在三國的英雄中,周瑜是著名的一位,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才德卓越,智慧非凡,把周瑜寫成一個心胸狹窄,嫉妒心很強的人。其實,歷史中真實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膽略過人”,“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在其它三國的史料中,也沒有任何有關周瑜“量窄”的記載。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周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赤壁之戰,指揮者是周瑜,而不是諸葛亮。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有取西川的計劃,但卻被周瑜搶在了前面,只是天妒英才,周瑜病死在伐蜀的路上,並非被諸葛亮氣死。按真實的歷史推斷,周瑜會有更大的作為
周瑜一生征戰,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橫行天下的報負;周瑜少年得志,風度可人,議論英發,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於音樂,即使是酒後,仍能聽出樂人演奏的音樂中的很細微的疏失,每當這時,他總要轉頭看一看。所以當時有謠諺說:“曲有誤,周郎顧”(《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周瑜待人謙恭有禮。當時孫權只是將軍,諸將及賓客對他禮儀並不全備,比較草率。只有周瑜對孫權敬慎服事,完全按君臣之禮來對待。
周瑜心胸開闊,以德服人,跟後世小說家虛構的那位截然不同。應該說,這才是周瑜的真性格。程普曾一度和周瑜關係不好。程普認為自己年齡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卻始終折節容下,從不跟他一般計較。程普後來特別佩服周瑜,曾對人說:“與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飲美酒,不知不覺就醉了!”至於後人說周瑜氣量狹小,忌賢妒能,被人氣死,則純是小說家言,不足為信。
對周瑜的才幹,劉備、曹操、孫權都非常清楚。劉備曾私下挑撥周瑜和孫權的關係。一次,孫權、張昭等人為劉備送行,張昭等人先離開了,孫權和劉備談話。劉備嘆息說:“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只是他器量太大,恐非久居人下者!”曹操則有意貶低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作用。他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戰,正趕上我的將士們染病,於是,我自己燒船退卻,沒想到,這下倒使周瑜成了名。”
-
3 # 我是遊客D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曲有誤周郎顧
是一個特別棒的人,絕對不是三國演義寫的那樣
-
4 # 村頭大黃
在我看來周瑜是一個優秀的戰略指揮家
真實的歷史上,赤壁之戰是周瑜一手打下來的一場經典戰役,身為大都督,完全具備了一個統帥該有的戰略眼光和戰爭素養,以當時江東的兵力抵抗曹操的北方鐵騎,難度是相當大的。雖然佔有地理優勢,但巨大的兵力差距還是板上訂釘的事實,當時的曹操兵力沒有《三國演義》中杜撰的那麼誇張,但少說20—30萬的兵力還是有的,這樣的一支軍隊,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可謂是聲勢滔天了,鯨吞江東就是曹操當時的戰略方針,但唯獨缺乏善戰的水師,而周瑜眼光非常獨到,在赤壁之戰中,極大的利用了這一點,完完全全痛擊了曹操的軟肋。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了一個心胸狹隘的人,可能是羅老師想側面提高諸葛村夫的逼格。我覺得周瑜最後死亡並不是諸葛亮氣死的,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我們可以簡單分析一下。赤壁之戰打完後,周瑜肯定是名聲鵲起,一時間很可能功高蓋主,而諸葛亮和劉備這個時候最主要的任務是保全性命和找一個安身之所,忙著打裝備、升級,根本沒必要跟一個滿級大號死磕,所以我覺得周瑜應該是被孫權秘密的處理掉了,飛鳥盡、良弓藏,這樣的事件在歷史中比比皆是,孫權怎麼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參考一下後來的呂蒙和陸遜,每一個都是立下了不世之功,但後來都很快熄火拉閘了,所以我覺得周瑜應該是被羅老師強行寫死的,並不是死於小肚雞腸。
一個心胸狹隘的人不可能成為一方統帥,你見過哪個成功的大老闆斤斤計較的?只有懂得得失,才能讓自己立於更高的境地。
-
5 # 劉家兒郎2006
我看歷史,就像看娛樂八卦,一笑而過,歷史已經被改的面目全非了,所謂以史為鑑其實是儒家思想為了維持自身的統治地位而說的最大的謊話,做人,更應該看未來!
-
6 # 家後一頭驢
我就不說大家最熟悉的<三國演義>裡的周瑜,談下我自己心目中的周瑜。先說說周瑜這個外貌,我們可以從陳壽的<三國志>的記載中看出,“長壯有姿貌” 雄姿英發 用我們一般的話來說,這個人不但高而且非常帥 氣度不凡,所以周瑜也被人們稱為“周郎” 意思就是周大帥哥 周郎君這類意思 這個在百家講壇中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有介紹過。
我們的周郎不但帥,而且 “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曲有誤 周郎顧 這什麼意思呢?就是你演奏樂器,哪個節點音色出了些差錯,咱們的周帥哥聽到了,都會善意地提醒你。瞧瞧 帥已經是一輩子的事了,還精通音律,這已經不是帥哥這麼簡單了…這就是 男神吶!但如果只是僅僅這些,那還不能夠讓後人懷念千年之久…
接下來我先來談談周瑜的出身,陳壽的<三國志>中是這樣記載的:“從祖父景,景子忠,皆為漢太尉。父異,洛陽令。”大意就是周瑜的堂祖父周景,堂叔父周忠,都是官至太尉的,太尉 漢三公也,是中央的軍事最高長官。周瑜的父親,周異 洛陽令,洛陽的行政長官,而洛陽是哪兒呢?當時東漢時期的首都!這下明白了吧,周瑜是妥妥的系出名門貴族,世家公子。但不要以為我們的周帥哥僅僅只是想當個安靜的美少年。我們來看看三國志中這段記載“瑜從父尚為丹楊太守,瑜往省之。會策將東渡,到歷陽,馳書報瑜,瑜將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諧也。”遂從攻橫江、當利,皆拔之。乃渡江擊秣陵,破笮融、薛禮,轉下湖孰、江乘,進入曲阿,劉繇奔走,而策之眾已數萬矣。”這什麼意思呢,周瑜年紀輕輕就開始與孫策一起征戰八方,而且是做到了兵家中的“皆拔之”,而周瑜當時開始掌兵的年齡是多少呢?瑜時年二十四,呵呵…二十四歲就是一軍之將了…這整個放現在小說裡簡直是妥妥的龍傲天人設。然後再看看接下來記載:
“頃之,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從攻皖,拔之。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
復進尋陽,破劉勳,討江夏,還定豫章、廬陵,留鎮巴丘。”
-
7 # 海納百川233699882
對歷史有過傑出貢獻的英雄人物的褒貶評價,應站在客觀公正的歷史高度開認知。
三國周瑜在明初小說家羅貫中的筆下描繪為氣量小,心胸狹窄,妒賢嫉能,處心積慮的陷害諸葛亮,最後因為計謀不如人,被諸葛亮活活氣死,死時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終結自己的一生。由於《三國演義》在後世民間廣泛流傳,後人對周瑜大多數人對周瑜持批評的態度,特別是在農村的老人中對周瑜的誤解頗深。
拋開《三國演義》返回到三國曆史史料中研判對周瑜的記載卻發現周瑜三國時期絕對稱得上英雄豪傑。請看周瑜的簡評,周瑜,字公瑾,東漢名將,是廬江舒縣人。是洛陽令周異之自,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拜知太尉。周瑜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民間有成語贊:“曲有誤,周郎顧”。周瑜有勇善謀,少年時就與孫策較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曹操南下準備吞併江東,順便肅清劉備等流寇統一天下。周瑜帥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孫劉聯軍的首推者周瑜是其一。他與諸葛亮有不謀而合的計謀,善納龐統“鐵索連環計”。用區區六萬之兵,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二十萬大軍,在中國戰爭史上造成了以少勝多的戰例,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正史上週瑜的評價是“性度恢廓”“實奇才也”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撥。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回覆列表
我對周瑜瞭解也不是很多,我印象裡,真實歷史中周瑜可以說是一代奇才,軍事才能在那個時代沒幾個能比的上他的,可惜的是英年早逝,不過他所提倡的二分天下恐怕會害了孫吳,因為那個時候曹操的北方除了西涼之外基本已經穩定,經營多年,根基穩固,要想抗衡除非攻下西川,但是劉備從內部攻下西川還用了不短的時間,從外部攻打的話恐怕至少得用兩倍的時間,到那時,曹操後方已經穩固,雙方差距也就拉開了,那個時代生產重心還是北方為主,雖然看上去和曹操分庭抗禮,但是不出意外的話,孫吳敗局已成定勢。所以我個人看來,周瑜是一個極強的戰術家,卻不是一個好的戰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