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提督按察使知事
-
2 # 三十五度聊歷史
感謝提問。胡亥上位是趙高主導、李斯參與的一場陰謀。李斯貪戀秦朝丞相虛位,對胡亥、扶蘇分別繼位後自己的地位判斷錯誤,導致上了趙高的賊船,幫趙高將胡亥扶上皇位,最後落得身死族滅的悲慘結局。
一 李斯其人
李斯是楚華人,當小吏的時候看見廁所的老鼠吃髒東西,而且被人犬驚擾。而同樣是老鼠,倉庫中的籃球不僅吃糧食,住大屋,而且根本不怕人。年輕的李斯發出了人生最重要的感悟:
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李斯認為所處位置是人生不同處境的決定性因素,以後李斯做出任何決策都是依據這種人生信條做出的。
二 錯打的算盤
始皇死於沙丘,這時候參與繼承人博弈之爭的利益方主要有:
趙高:反對扶蘇繼位,因為扶蘇的盟友蒙恬曾經想殺死自己,而自己是胡亥的老師,胡亥上位更符合自己的利益。
蒙恬為代表的軍方:和扶蘇走的更近,厭惡趙高,希望扶蘇上位。
李斯:考慮的是誰上位能保住自己的丞相位置。趙高也是用扶蘇上位必用蒙恬替代李斯來說服李斯站在自己這邊的。其實李斯打錯了算盤,如果扶蘇上位,自己將排在皇帝、蒙恬的後面,成為三號人物;如果扶蘇上位,自己也將排在皇帝、蒙恬的後邊,成為三號人物。既然排名一樣,何必參與這場謀反呢?
其實李斯還有更好的選擇。如果李斯能一邊假裝答應趙高,一邊暗中通知扶蘇趙高是假傳聖旨,讓扶蘇帶兵殺回咸陽,裡應外合,助扶蘇上位,那麼憑藉擁立之功,自己很有可能超越蒙恬稱為二號人物。
所以,扶蘇上位更符合李斯的利益。李斯在關鍵時刻做出了錯誤的選擇,二三不分,胡亥上位後自己一天好日子也沒有,最後腰斬咸陽,再也不能和兒子牽狗逐兔了。
-
3 # 初心卟改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駕崩與沙丘後,李斯與趙高一同篡改遺詔,放棄扶蘇改立胡亥為帝,最後落得身死族滅的悲慘結局,他既是秦朝統一的功臣,也是秦朝滅亡的幫兇。
唐代詩人胡曾為李斯題詞,“功成不解謀身退,直待咸陽血染衣”,他的意思是說,李斯為保相位,才幫助胡亥篡詔繼位。
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真如世人所說,他只要為了保住相位?不!!
一:李斯已是古稀之年
據史料得知,(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斯當時已經74歲了,身為大儒荀子的高徒,他深知盛衰相循的道德。
他何苦要以大逆不道、背叛先帝的巨大代價,換一個幹不了幾年的的相位呢?
如果深入瞭解當時秦朝的政治和官場,我們就能發現,李斯幫助胡亥篡詔繼位的根本原因,其實是他“害怕”。
二:秦朝的前車之鑑
秦始皇駕崩後,趙高專門找李斯一趟,直接點出了李斯的要害。
“高固內官之廝役也,幸得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未嘗見秦免罷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誅亡。皇帝二十餘子,皆君之所知。長子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於鄉里,明矣。”——《史記·李斯列傳》
這番話讓李斯想到了商鞅,這位李斯最尊崇的法家先輩,商鞅靠著秦孝公的信任,鐵腕變法,使秦國迅速強大。
可秦孝公一去世,商鞅就被車裂了。
還有呂不韋,是李斯的伯樂。他本是經商大咖,憑著政商才能,硬是把人質級秦始皇變成帝王級,為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可呂不韋還是在劫難逃,不僅被秦王嬴政罷相,趕回邊遠的封地,而且還不放心,派人用一杯毒酒結束了他的一生。
還有名相甘茂、范雎、張儀,都為秦國崛起而立下汗馬功勞,可最後都逃亡他國。
而自己呢?現在秦國一統天下,能逃到哪去?
想著這裡,李斯內心一陣後怕,恐慌,可沒看到趙高嘴角掀起一絲陰險的弧度。
三:都是法家惹的禍
李斯從大儒荀子學來帝王之術,也繼承了法家思想,用法家理念來治理國家。因此,秦王便是至高無上的,獲得了絕對的專制特權。
“天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
在無上的君權之下,根本沒有獨立司法制度存在的餘地。臣民的獲罪生殺予奪,只在君王的一念之間。
而丞相統轄百官,總理朝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可是對至尊皇權的最大威脅,況且一朝天子一朝臣。
因此,失去秦始皇的寵信,李斯就大難臨頭了。
還有法家開創的這種絕對專制制度,把丞相活活變成了君主身邊的獵物。君主的寵信,是丞相和其他高官們唯一的護身符。
秦始皇去世,李斯的護身符沒了,他最害怕的是扶蘇繼位。
因為李斯與扶蘇素無私交,而且政治意見不一。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李斯還力挺,
而扶蘇勸諫阻止,為此他還被秦始皇下放到管理修建長城。
況且,在秦國沒有過丞相退休事例,他的結局只要死。就算他不在乎死,可秦國有“夷族”和“連坐”的酷法,他子孫及三族百餘口人身首異處的後果他不能不管吧?
所以,李斯怕扶蘇繼位,也怕他親手建立的司法制度。
四:棋差一步,身死
趙高看準他的要害,也帶來胡亥讓他續任丞相的許諾。而趙高本人,也是因為與扶蘇的心腹蒙恬有仇,害怕扶蘇上位後遭報復。
於是他與趙高一同瞞天過海篡改遺詔,策劃了沙丘政變,也改寫了歷史。
胡亥繼位後,李斯出於懼怕,後又為得到新君恩寵,不僅對秦二世與趙高濫殺公子公主、功臣良將裝聾作啞,還慫恿二世縱情享樂,暴虐百姓,推行嚴厲的督責法,“輕罪重罰”,把這種專制體制造成的恐懼變本加厲地施加到人民頭上。
然而,李斯還是躲不開丞相命運,他被胡亥處死了,且死得很慘:腰斬,夷三族。
臨刑前,李斯看著兒子,長嘆道:“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說完,父子相對痛哭。
總結:李斯是害怕不得善終,也害怕法家制度,選擇幫助胡亥登上皇位,而最後還是身死於市,死在自己的選擇上了。李斯的死,也意味著秦帝國的落幕。
-
4 # 阿武時間
剛開始時,李斯並不想參與趙高的篡改遺詔,立胡亥為太子。但趙高的口才太厲害了,一番威逼利誘,讓李斯做出了利益最大化的決定,從而同意協助趙高。那麼趙高是怎麼勸他的呢?
(趙高的影視劇形象)
01.開門見山,試探李斯的反應趙高一見李斯,就將話挑明瞭,皇帝已去世,現在沒有其他人知道。給長子扶蘇的信和璽印都在胡亥那裡,確立太子的事,就看兩人的決定了。
李斯很意外,自熱而然地斥責他,怎麼能說這種亡國之言?這不是人臣所應該議論的。
第一個回合,李斯很乾脆地拒絕了趙高。他本來就位高權重,誰做皇帝,對他而言區別不是很大,犯不著冒那麼大的風險。
(李斯的影視劇形象)
02.將李斯和蒙恬比較,指出利益攸關,不合作地位將不保趙高換了個方向,連珠炮式地提問:“您自己跟蒙恬比一下,才能、功勞、謀略、天下人的人心,及與扶蘇的交情和信任,誰佔優勢?”李斯有些洩氣,又有些不滿:“這五項我都比不上,你為何問得如此刻薄?”
趙高不直接回答:“我自此進入宮廷做事以來,有二十多年,還沒見到過被罷免的丞相或者功臣,能將封爵傳到第二代的。他們最後都是以誅殺收場。” 言下之意,如果你被罷免,你的兒子是不能繼承爵位,你們的下場將很糟糕。
停頓了一下,他話鋒一轉:“扶蘇剛毅且勇武,將來必定用蒙恬為丞相,很明顯,您最終不會帶著通侯的印告老還鄉。”打碎李斯的幻想。
第二個回合:李斯的心裡防線被這樣接連刺激,已有些鬆動。
(蒙恬的影視劇形象)
03.趙高揭示意圖,扶胡亥上位趙高看有些希望,馬上將話題往既定方向引:“我受皇帝的命令教導胡亥,學習法律已幾年了,沒見他犯過什麼錯。仁慈敦厚,輕財物重士人。內心明白,只是口拙,禮賢下士,其他公子都趕不上。他可以做繼承人。希望您考慮好就定下來。”
這是趙高在貼金,他是私自教胡亥律法,不是秦始皇的命令,不一定能瞞得過李斯。這個姑且不提,他後面的提議,讓胡亥做繼承人,一下子點醒了李斯。繞了這麼一大圈,原來是這個老狐狸早已計劃好一切,只不過要我做他的幫手而已,自己差點陷進他的圈套。
因此李斯又拒絕了:“您還是回去吧,我奉皇帝的詔書,聽天由命,還有什麼可定不定的呢?” 拿皇帝的詔書來做拒絕的理由,讓趙高挑不出錯。
第三回合:畢竟是官場滾打多年,李斯很快看清趙高的意圖,清醒過來,再次拒絕。
(趙高的影視劇形象)
04.趙高繼續利誘,富貴險中求趙高並沒有放棄,繼續勸,想讓他改變主意:“安全的反面是危險,安全和危險都沒定下來,何談顯貴?”
李斯不合作的理由非常冠冕堂皇:“我本來是上蔡街道的一個普通百姓,卻有幸被升為丞相,封為通侯,子孫都高位厚祿,就是為了將國家的存亡安危託付給我。我怎麼可以辜負呢?我恪守自己的職責就可以了。你不要再說了,我不想再聽那些會讓我獲罪的話。”
第四回合:李斯不想冒險,又一次拒絕趙高。
05.最後的絕招,拿胡亥來威脅趙高換了一種方式,改為威脅:“我聽說聖人能順應變化而依從形勢,見本知末,看到趨勢就知道結果。現在天下的權利和命運都掌握在胡亥手裡,我趙高一定可以得到重用。從外製服內就是作亂。從下控制上就是反叛。秋霜降草木落,水搖動萬物作,這是必然的結果,您怎麼就不明白這個道理呢?”
李斯並不堅定的決心已動搖,只是有顧慮:“改立君主、不聽勸諫都是逆天而行,會導致國破家亡,宗廟無人祭祀,我李斯還是人哪,怎麼能參與這個陰謀?”
趙高馬上幫他下定決心,軟硬兼施:“只要上下一心,事情就能長久。內外一致,就不會出錯。您要是聽從我的計策,必定長久封侯,得享長壽,擁有孔子墨子的智慧,子孫世世代代稱王稱侯,否則禍及子孫,我都替您心寒呀!聰明人是能因禍得福,您打算如何決定呢?”
(胡亥的影視劇形象)
李斯仰頭長嘆,流著淚嘆息:“哎呀!在這個亂世裡,不能以死明志,該如何保全性命呢?”於是聽從了趙高的計策。
第五回合:李斯徹底失敗。趙高拿胡亥來壓李斯,李斯不管是為了目前的自保,還是為了以後自己和子孫的榮華富貴,他都需要跟趙高合作。“利”字當頭,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違背初心做出的選擇,再表現得不得已,也掩蓋不了背叛秦始皇的本質。
小結胡亥繼位,自然比扶蘇繼位看著更符合李斯的利益,至少沒有蒙恬跟他搶位置。但那也只是看著,因為胡亥這邊有趙高,胡亥對李斯的親近並不會比扶蘇多很多。
之所以最後李斯選擇胡亥,說到底還是因為趙高的又打又拉。不選擇胡亥,性命都難保,選擇胡亥,爵位還能傳子孫後代。兩相對比,權衡利弊,讓他這個本來就奔著富貴來秦國的人做選擇,自己選對自己最有利的。
(李斯的影視劇形象)
他以為自己的選擇是最佳答案,哪裡料到自己不過是趙高的一枚棋子,用過後就失去原有的價值,趙高所描繪的美妙前景不過是水中花。到最後落得父子同被處斬,三族被夷,後悔也來不及了。
-
5 # 愛鏟史的貓
導語:秦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其開創者秦始皇一直被世人所稱讚。可是秦始皇的背後有個人,這個人用自己平生所學構建了一個統一王朝所需的結構,這個人就是李斯。但是這個秦始皇生前倚重的丞相卻背棄始皇帝的遺詔,和趙高胡亥篡改詔書賜死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單純是為了榮華富貴嗎?
扶蘇的所推崇的儒家統治和李斯的法家統治,是決定了李斯夥同趙高等人篡詔的根本原因。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公子生性寬厚,素來主張行仁政、給民休息,這在當時經過戰國混亂的社會大環境來說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卻沒有實現的現實條件,因為無論是剛結束的戰國爭霸還是剛開國的秦朝,都還存在不穩定的社會因素,所以扶蘇的寬厚在秦始皇看來顯得是懦弱。尤其當這位長子在自己下詔坑殺方士時進言辯駁時,秦始皇更是生氣地直接把這位在朝堂上有好名聲的長子發配到邊境蒙恬處做監軍。
公子扶蘇
而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詔書之所以下達,主要的推動就是丞相李斯。李斯身為秦朝的丞相,親手設計了這個帝國的社會、法律結構,而這位皇長子所推崇的尊崇儒家,說到底是和李斯的法家思想是背離的,他自己都無法確認,這位皇長子哪天上位後就會改法家為儒家,這對於李斯來說是不利的,所以當李斯有機會阻止扶蘇上位的時候,他當然會選擇阻止。
扶蘇和蒙氏的親近遠不是李斯可比,這是李斯選擇胡亥的重要原因。如果說李斯的法家學說是秦始皇倚重的社會治理武器,那麼蒙恬的蒙氏就是秦始皇及秦朝安全的最大保證,可見蒙恬一派對於秦國來說,是很重要的。可是李斯和蒙氏素來不和,這在當時是個公開的事。
但是長子扶蘇很明顯更加喜歡蒙恬一派,這對於李斯來說可不是好事,一旦扶蘇上位,那麼得到重用的就是蒙恬,所以李斯在矯詔的時候順帶也把這位大將軍送入了鬼門關。
蒙恬像
趙高和胡亥的誘導,一時的權慾薰心是李斯決定參與篡詔的直接原因。篡改秦始皇詔書的最大發起人趙高,當時任職中書府令,在李斯眼裡,那就僅是個宦官,在事成之後,這麼個宦官不足以成為自己的對手,那麼站在二世下一位的就是自己,出於這樣考慮,加上趙高和胡亥許諾的榮華,李斯終於答應篡改遺詔。
趙高像
筆者說身為一個關係皇位繼承的重要人物,在李斯決定幫助胡亥的那一刻開始,他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而他所看不起的趙高最後卻成了他致命的對手,將他送上了斷頭臺。所以說,李斯在臨死那一刻,應該是後悔的,本應該是另一個朝代的元勳,卻因為一時的思慮不周,最後落下了老來昏庸的名聲,甚至賠上自己的性命,可惜了。
-
6 # 歷史的星空9527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作為中國第一個大一統帝國卻不及二世。歸咎原因,毫無疑問是因為趙高、李斯二人篡改遺詔,逼死扶蘇,改立無能胡亥。那麼為何此時已位極人臣的李斯要和趙高合謀篡改遺詔,是因為胡亥繼位更符合他的利益嘛?
沙丘政變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始皇帝開始了自己的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東巡。這次出巡,他帶上了左丞相李斯,而留下右丞相馮去疾留守國都,處理繁雜的政務。臨行前,他最小的兒子胡亥也請求一同前往,始皇帝欣然同意。
始皇帝巡遊時在途中突然去世,遺詔令公子扶蘇主持葬禮,意即使之返都即位。此時扶蘇正在上郡監督蒙恬的軍隊,管理詔書的趙高卻發動了陰謀,威脅丞相李斯,矯詔處死扶蘇與蒙恬。隱瞞秦始皇死訊,以鹹魚放到秦始皇車上,遮擋秦始皇屍體發出的臭味。回到咸陽後,他們擁立公子胡亥為皇帝,就是秦二世。
從李斯對權勢的迷戀來分析李斯一開始只是個農民,早年就是在自己老家當一個管理糧食的庫管員,工作很苦很瑣碎,他也不甘心以後就這樣庸碌地過完自己的一生。所以他離開了自己的家鄉拜了荀卿當老師,想要升級成讀書人。光看他能拜在一個大師的門下就可以看出他不是一個簡單的人。
剛變成知識分子的他就想想向西去謀求自己的發展,因為只有秦王有著向東吞併天下的決心。當他到了咸陽之後,秦王對他很是看重,推行了很多好舉措比如推行郡縣、統一文字等,還有很多的暴政同樣出自他之手。
在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裡,十有九對權力有著異常的迷戀,李斯也不例外。當始皇帝駕崩後,趙高用李斯的政敵蒙恬來要挾李斯時,這位秦國丞相,沒有了以往的平穩,似乎他的智慧隨著秦始皇的駕崩而消失,如今的他就如同一個被利益牽制的玩偶,他只記得扶蘇是不喜歡自己的,蒙恬的能力也不在自己之下,最要命的是蒙恬和扶蘇亦師亦友,是自己遠遠不及的。害怕大權旁落的李斯於是選擇了和趙高合謀。
李斯最終的結局秦二世胡亥繼位後,被趙高控制,貪圖享樂。為了修好阿房宮,徵發徭役,把人民推向苦難的深淵。李斯多次上書規勸,被秦二世下令逮捕入獄。
李斯在獄中多次上書,都被趙高扣留。趙高藉機說李斯與其兒子李由謀反,對李斯嚴刑拷打,刑訊逼供。李斯被迫承認謀反,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被殺死,夷三族。
結語:
李斯之死冤嗎?不冤,他的墳墓是他自己早已掘好的。李斯的悲劇下場,也彷彿是古代許多以法治國的改革派權臣們都逃脫不了的宿命。
-
7 # 平凡人讀史記
趙高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遺詔,扶植胡亥繼位,這個其實是司馬遷的推理,並不一定可信。
從各種史料來看,我們可以推測出以下幾個事實。
1、秦始皇生前並沒有立儲君。
秦始皇一直都是想長生不老的,他也一直相信自己能夠做到,派出去找長生不老藥得徐福還沒有回來。他怎麼可能生前立下遺詔呢?
2、從歷朝歷代來看,皇帝死前,身邊的人更容易繼位。
皇帝死前,誰先趕到病榻前,誰最容易得到皇位,而不是誰在京城誰先得到。例如趙光義在宋太祖死時,比趙德昭更早趕到。
胡亥當時在秦始皇身邊,扶蘇卻在外面帶兵,當然胡亥更容易進行權力的更替。
3、李斯更希望在新君繼位後保住自己的權勢。
趙高為李斯分析了扶蘇繼位後的可能,他可能重用蒙恬,替代李斯為相,若真如此,李斯則可能告老還鄉,慘淡收場。
而一旦扶植胡亥繼位,則可以保住丞相之位,繼續享有現在的榮華富貴。
可以說,按照司馬遷的推理,李斯的選擇其實是一場權力與財富地位的交易。
然而,李斯沒有想到的是,這場交易,葬送了他家族的身家性命。
從當時的情形看,秦始皇很可能死前都沒有立下遺詔,歷史上的那份詔書,完全有可能就是李斯與趙高發出的。
回覆列表
趙高在秦始皇死後,馬上篡改遺詔任胡亥為皇帝,在這種情況下李斯深知,趙高在朝廷中已經把握重要位置都是自己的親信了,本身李斯作為一個謀臣,無兵、無將、無親信。秦始皇在時自己的建意,策略或許起一些作用。秦始皇已死,自己的孩子還在軍中為將。如果反對趙高的話,也起不到什麼實質的作用,還會把自己也“搭”進去,李斯選擇了沉默。其實沉默就是無聲的同意,不是上面說的幫助趙高篡改遺詔,這是不對的。應該準確的來說,李斯為了自保,選擇了默許的方式,也是迫不得已。但隨後胡亥登基後沒多久,趙高便以陷害的方式把李斯打入死牢,隨後便處死了。